CN220986102U - 一种用于诱集桃红颈天牛成虫的装置 - Google Patents

一种用于诱集桃红颈天牛成虫的装置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20986102U
CN220986102U CN202322602769.8U CN202322602769U CN220986102U CN 220986102 U CN220986102 U CN 220986102U CN 202322602769 U CN202322602769 U CN 202322602769U CN 220986102 U CN220986102 U CN 220986102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open container
trapping
adult
peach
top cover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322602769.8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陈烝
王铎
张龙杰
康振宇
李敏
冉红凡
杨小凡
刘艾佳
张献
马爱红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Plant Protection Institute hebei Academy Of Agricultural And Forestry Sciences
Original Assignee
Plant Protection Institute hebei Academy Of Agricultural And Forestry Sciences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Plant Protection Institute hebei Academy Of Agricultural And Forestry Sciences filed Critical Plant Protection Institute hebei Academy Of Agricultural And Forestry Sciences
Priority to CN202322602769.8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20986102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20986102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20986102U/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Classifications

    • YGENERAL TAGGING OF NEW TECHNOLOGICAL DEVELOPMENTS; GENERAL TAGGING OF CROSS-SECTIONAL TECHNOLOGIES SPANNING OVER SEVERAL SECTIONS OF THE IPC; TECHNICAL SUBJECTS COVERED BY FORMER USPC CROSS-REFERENCE ART COLLECTIONS [XRACs] AND DIGESTS
    • Y02TECHNOLOGIES OR APPLICATIONS FOR MITIGATION OR ADAPTATION AGAINST CLIMATE CHANGE
    • Y02ATECHNOLOGIES FOR ADAPTATION TO CLIMATE CHANGE
    • Y02A50/00TECHNOLOGIES FOR ADAPTATION TO CLIMATE CHANGE in human health protection, e.g. against extreme weather
    • Y02A50/30Against vector-borne diseases, e.g. mosquito-borne, fly-borne, tick-borne or waterborne diseases whose impact is exacerbated by climate change

Landscapes

  • Catching Or Destruction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用于诱集桃红颈天牛成虫的装置,包括敞口容器、固定连接杆和顶盖,敞口容器中设有引诱物质,顶盖呈圆形并且中心向上凸起,顶盖扣设在敞口容器上方并与敞口容器之间留有间隔,并且顶盖的凸起端设置在远离敞口容器一侧,顶盖通过所述固定连接杆与敞口容器连接。该装置结构简单,不但可以降低引诱物质的挥发,增加装置的使用时长,同时增强引诱桃红颈天牛成虫的效果,而且材料易获得,成本低,易于推广。

Description

一种用于诱集桃红颈天牛成虫的装置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果树病虫害防治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用于诱集桃红颈天牛成虫的装置。
背景技术
蛀干害虫一直以来都是园林害虫防治上的难题,对林木业造成了极其严重的危害。蛀干害虫一般以幼虫在枝干内蛀食危害,树木受害轻时,养分、水分运输受到阻碍,树势生长衰弱,果树果实产量和质量大大降低;严重时,枝干被蛀食成千疮百孔,以至枯萎死亡或被风吹折。
桃红颈天牛属鞘翅目,天牛科,其身体为黑色,有光亮,其前胸背板红色,主要分布于北京、东北、河北、河南、江苏、浙江等地。桃红颈天牛的卵产于枝干上皮缝隙中,幼虫孵化后蛀入韧皮部,不断蛀食并在树干内越冬。翌年惊蛰后活动为害,直至到木质部,逐渐形成不规则的迂回蛀道,对树干危害较大。如不及时对桃红颈天牛进行防治,将会导致为害面积逐年增加甚至毁园。
现有桃红颈天牛的防治,大多采用喷打农药或人工捕捉树干内的诱虫,但人工捕捉诱虫主要通过观察诱虫排出的粪便,往往此时树干已经受到一定程度的侵害,因此,避免桃红颈天牛对树干的侵害的有效方式是在做好树干防护保护的基础上,对交配的成虫进行诱捕,以达到降低或杜绝成虫排卵的目的。申请号为202220664007.3,实用新型名称为一种使用桃园落果的桃红颈天牛诱捕液的诱捕装置,包括桶体和盖体;桶体与盖体可拆卸连接;盖体上开设有多个预留孔,且每个预留孔内均固定设置有一软性单向阻挡装置;桶体内壁四周以及底部均粘接有黏虫带;且桶体底壁上的黏虫带上放置有一挥发瓶;挥发瓶内填充有桃园落果桃红颈天牛诱捕液。该诱捕装置具有延长引诱时间,增强引诱桃红颈天牛的效果,诱杀率高,特异性强、成本低、易于推广应用,对补充营养期和产卵期的桃红颈天牛成虫均有很好的引诱效果,可以降低桃红颈天牛的种群数量,但是该装置的四周及底部均为封闭状态,诱捕液盛放在挥发瓶中,挥发瓶的口径较小,降低了诱捕液的挥发性,进一步的,顶部开设有多个预留孔,且每个预留孔中均固定设置有一软性单向阻挡装置,预留孔本身开口较小,在预留孔中还设有单向阻挡装置,进一步降低了诱捕液气味的发散,降低对桃红颈天牛成虫的吸引性。并且该装置上方没有遮挡物,遇到下雨天,雨水能够直接进入该装置内部,将诱捕液稀释,降低了诱集效果;另外,长时间使用极易造成果树上的果子、树叶或者鸟类粪便等污染物将预留孔堵住,装置需要及时进行清洗,甚至更换,增加了用户使用成本,并且增加了用户工作量。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提供一种用于诱集桃红颈天牛成虫的装置,该装置结构简单,不但可以降低引诱物质的挥发,增加装置的使用时长,同时增强引诱桃红颈天牛成虫的效果,而且材料易获得,成本低,易于推广。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采取以下技术方案:
一种用于诱集桃红颈天牛成虫的装置,包括敞口容器、固定连接杆和顶盖,所述敞口容器中设有引诱物质,所述顶盖呈圆形并且中心向上凸起,所述顶盖扣设在敞口容器上方并与敞口容器之间留有间隔,并且所述顶盖的凸起端设置在远离敞口容器一侧,所述顶盖通过所述固定连接杆与敞口容器连接。
优选的,所述敞口容器顶端周向等距设置所述固定连接杆。
优选的,所述敞口容器顶端周向等距开设有安装孔,所述安装孔的数量与所述固定连接杆的数量对应;各固定连接杆的一端穿设在各安装孔中,各固定连接杆的另一端相互缠绕穿过顶盖连接至外界果树。
优选的,所述固定连接杆的数量大于或等于三根,所述安装孔的数量大于或等于三个。
优选的,所述固定连接杆为铁丝,所述铁丝长30cm;所述顶盖与敞口容器之间的间隔为10cm-15cm。
优选的,所述敞口容器为塑料盆。
优选的,所述引诱物质为糖醋液。
上述技术方案中,通过将敞口容器设置为塑料盆,敞口有利于引诱物质气味发散,能更大程度地将桃红颈天牛成虫吸引过来,通过将引诱物质设置为糖醋液,不使用其他药剂,避免误伤其他益虫和鸟类等,同时减少对环境的污染,可降低生产成本,是一种绿色、无残留、无污染的防治措施。并且在塑料盆上方设有顶盖,顶盖呈圆形,并能够将塑料盆完全覆盖住,有效防止糖醋液的蒸发,减少糖醋液的添加次数;另外,顶盖还可以防止树叶、鸟类的粪便等污染物进入塑料盆中;并且顶盖中心向上凸起,顶盖凸起端设置在远离塑料盆的一侧,遇到下雨天,雨水通过凸起的顶盖向四周滑落,避免雨水进入塑料盆,将糖醋液稀释,从而降低对桃红颈天牛成虫的诱集效果。通过在塑料盆顶端设置固定连接杆将塑料盆与顶盖进行连接,防止塑料盆倾倒,从而造成糖醋液洒出;进一步的固定连接杆通过安装孔与塑料盆进行连接,安装孔沿塑料盆顶端周向等距设置,并且固定连接杆的数量大于或等于三根,安装孔的数量同样大于或等于三个,保证塑料盆不会倾倒的同时最大程度的节约了材料,更进一步的固定连接杆为铁丝,铁丝材料易于获得,同时塑料盆也易于获得,增强装置的实用性,并且造价降低。
附图说明
图1为本用于诱集桃红颈天牛成虫的装置的整体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用于诱集桃红颈天牛成虫的装置的塑料盆连接结构示意图。
图中,1敞口容器;2顶盖;3固定连接杆;31安装孔。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做进一步说明:
如图1至图2所示,本用于诱集桃红颈天牛成虫的装置,包括敞口容器1、固定连接杆3和顶盖2,在敞口容器1中设有引诱物质(图中未示出),引诱物质为糖醋液,使用糖醋液,不使用其他药剂,避免误伤其他益虫和鸟类等,同时减少对环境的污染,可降低生产成本,是一种绿色、无残留、无污染的防治措施。顶盖2呈圆形,并扣设在敞口容器1上方,而且能够将敞口容器1完全覆盖住,有效防止糖醋液的蒸发,减少糖醋液的添加次数;另外还能有效防止树叶、鸟类的粪便等污染物进入敞口容器1中;顶盖2中心向上凸起,顶盖2凸起端设置在远离敞口容器1的一侧,遇到下雨天,雨水通过凸起的顶盖2从敞口容器1四周滑落,避免雨水进入敞口容器1中将糖醋液稀释,从而降低对桃红颈天牛成虫的诱集效果。
在敞口容器1顶端等距设有安装孔31,安装孔31大于或等于三个,优选三个,在每个安装孔31中均对应插设有固定连接杆3,固定连接杆3大于或等于三根,顶盖2通过固定连接杆3与敞口容器1固定连接。进一步的固定连接杆3为铁丝,铁丝一端穿设在安装孔31中,另一端相互缠绕穿过顶盖2连接至外界果树上。铁丝在生活中极易获得,而且成本较低,同时较为坚固,不会因为风轻微吹过就造成晃动甚至是铁丝的变形,铁丝优选三根,这样既可以将敞口容器1固定住,防止敞口容器1歪斜造成敞口容器1中的糖醋液倒出,又能保证用材最少,节约材料。
在本实施例中,铁丝长30cm,顶盖2与敞口容器1之间留有间隔,间隔为10-15cm,顶盖2与敞口容器1之间间隔过长会导致顶盖2对敞口容器1的保护作用减弱,部分阳光依旧会直射到敞口容器1中加快糖醋液的蒸发速度,并且树叶等污染物更容易通过风吹等外力因素进入敞口容器1中,造成对糖醋液的污染;顶盖2与敞口容器之间的间距过小会导致桃红颈天牛成虫不易飞入敞口容器1中,降低对桃红颈天牛成虫的诱集能力。糖醋液可以用糖、醋、酒和水混合而成,在一个优选实施例中糖醋液的配比为:醋:糖:酒:水=1∶1.5∶0.5∶16,该配比可降低每亩施用成本,综合防治效果最佳,制作糖醋液时需要首先将水加热到40摄氏度左右,随后倒入红糖使其完全融化,冷却后加入食用醋和白酒,随后充分搅拌,搅拌均匀后倒入容器中,将盖子盖紧后放置于阴凉处待用。
在一个优选实施例中,敞口容器1为塑料盆,塑料盆敞口端直径约为30cm,深度约为10cm,塑料盆的敞口较大,利于糖醋液气味发散,易诱捕成虫,能更大程度的将桃红颈天牛成虫吸引过来进行诱集。并且塑料盆在生活中更易获得,而且成本较低,便于制作。
在本实施例中塑料盆采用的是生塑料,即热固性塑料,该种塑料隔热、耐磨、硬度较高,使用寿命较长。
本实施例只是对本实用新型构思和实现的说明,并非对其进行限制,在本实用新型构思下,未经实质变换的技术方案仍然在保护范围内。

Claims (7)

1.一种用于诱集桃红颈天牛成虫的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敞口容器、固定连接杆和顶盖,所述敞口容器中设有引诱物质,所述顶盖呈圆形并且中心向上凸起,所述顶盖扣设在敞口容器上方并与敞口容器之间留有间隔,并且所述顶盖的凸起端设置在远离敞口容器一侧,所述顶盖通过所述固定连接杆与敞口容器连接。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用于诱集桃红颈天牛成虫的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敞口容器顶端周向等距设置所述固定连接杆。
3.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用于诱集桃红颈天牛成虫的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敞口容器顶端周向等距开设有安装孔,所述安装孔的数量与所述固定连接杆的数量对应;各固定连接杆的一端穿设在各安装孔中,各固定连接杆的另一端相互缠绕穿过顶盖连接至外界果树。
4.如权利要求3所述的用于诱集桃红颈天牛成虫的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固定连接杆的数量大于或等于三根,所述安装孔的数量大于或等于三个。
5.如权利要求4所述的用于诱集桃红颈天牛成虫的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固定连接杆为铁丝,所述铁丝长30cm;所述顶盖与敞口容器之间的间隔为10cm-15cm。
6.如权利要求1至5任一项所述的用于诱集桃红颈天牛成虫的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敞口容器为塑料盆。
7.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用于诱集桃红颈天牛成虫的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引诱物质为糖醋液。
CN202322602769.8U 2023-09-25 2023-09-25 一种用于诱集桃红颈天牛成虫的装置 Active CN220986102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322602769.8U CN220986102U (zh) 2023-09-25 2023-09-25 一种用于诱集桃红颈天牛成虫的装置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322602769.8U CN220986102U (zh) 2023-09-25 2023-09-25 一种用于诱集桃红颈天牛成虫的装置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20986102U true CN220986102U (zh) 2024-05-21

Family

ID=91069770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322602769.8U Active CN220986102U (zh) 2023-09-25 2023-09-25 一种用于诱集桃红颈天牛成虫的装置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20986102U (zh)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EP2967020B1 (en) Mosquito control devices using durable coating-embedded pesticides
CN212573943U (zh) 一种在鱼塘上方的昆虫诱杀装置
CN206611908U (zh) 稻田养鸭灌溉系统
CN203538175U (zh) 果蝇诱捕器
CN220986102U (zh) 一种用于诱集桃红颈天牛成虫的装置
CN105104322A (zh) 一种用硅藻土无毒杀灭诱捕器具中蝇类害虫的方法
CN201315806Y (zh) 一种诱杀果蝇的装置
CN2875064Y (zh) 小害虫捕捉装置
CN202635394U (zh) 果蝇诱捕器
CN110122442A (zh) 一种适用于养猪场的蚊虫控制方法
CN215582963U (zh) 斜纹夜蛾草地贪夜蛾卵、卵-幼虫寄生蜂野外诱捕装置
CN215074900U (zh) 一种斑翅果蝇诱捕器
CN214629272U (zh) 仿柑橘实蝇诱捕器
CN208657744U (zh) 一种新型害虫诱捕器
CN208691899U (zh) 一种茶树种植防虫装置
CN1350781A (zh) 防治水稻二化螟的药品及其方法
CN201682907U (zh) 实蝇类昆虫成虫诱捕粘杀器
CN111771821A (zh) 一种中华狼蛛的室内饲养方法
CN202653042U (zh) 一种蚊蝇捕捉器
CN211793882U (zh) 一种鱼笼式诱捕器
CN104982402A (zh) 一种带有发酵类果蝇捕捉诱杀剂的果蝇诱杀装置
CN105028361A (zh) 一种诱集并监测韭蛆成虫的方法
CN211793878U (zh) 一种杨梅果蝇诱杀装置
CN204217708U (zh) 柑桔实蝇类性诱捕器
CN206078726U (zh) 一种新型实蝇诱捕器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