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20984722U - 一种分体式大容量电池组 - Google Patents

一种分体式大容量电池组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20984722U
CN220984722U CN202322661132.6U CN202322661132U CN220984722U CN 220984722 U CN220984722 U CN 220984722U CN 202322661132 U CN202322661132 U CN 202322661132U CN 220984722 U CN220984722 U CN 220984722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box body
panel
cell module
battery pack
capacity battery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322661132.6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蔡金萍
李如海
林丰
江书达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Shenzhen Center Power Tech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Shenzhen Center Power Tech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Shenzhen Center Power Tech Co Ltd filed Critical Shenzhen Center Power Tech Co Ltd
Priority to CN202322661132.6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20984722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20984722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20984722U/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Landscapes

  • Battery Mounting, Suspending (AREA)

Abstract

本申请涉及一种分体式大容量电池组,包括第一箱体、第二箱体和连接铜排,所述第一箱体通过所述连接铜排与所述第二箱体连接;所述第一箱体包括第一箱体本体及设置于所述第一箱体本体顶端的第一盖板;所述第一箱体本体与所述第一盖板密封连接;所述第一箱体本体包括底板、第一面板、第二面板、第一侧板和第二侧板;所述第一面板上设置有功率输出端子、信号输出端子和BMS板;所述BMS板通过所述信号输出端子与所述第二箱体的电芯模组监控单元连接。本申请结构能够有效减轻电池安装和运输搬运的难度,有效降低了施工难度,且具备现场组装的能力。本申请结构简单,散热良好,经济实用,具有广阔的应用前景。

Description

一种分体式大容量电池组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属于电池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分体式大容量电池组。
背景技术
随着储能、光伏、风能等新能源行业的深入发展,多种新能源相互融合,形成互补能源站。互补能源站一般包括风电储能发电站、光电储能发电站和风光储能发电站等。由于储能行业的快速发展,使得储能系统需要在不同场景进行使用(如发电侧、输电侧或者用户侧等)。
目前,行业内现有的电芯有50Ah、80Ah、100Ah、150Ah、200Ah、280Ah以及560Ah等规格。现有的pack方案,一般需要使用15串~20串,而100Ah电芯的pack重量约为40kg,200Ah电芯和280Ah电芯的pack重量能够达到80kg~100kg,使得采用上述电芯组装起来的电池组的重量较大,在搬运及安装过程中存在较大的搬运困难,不利于搬运与安装。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分体式大容量电池组,以解决现有电池组重量大,在搬运及安装过程中存在较大的搬运困难等技术问题。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一种分体式大容量电池组,包括第一箱体、第二箱体和连接铜排,所述第一箱体通过所述连接铜排与所述第二箱体连接;
所述第一箱体包括第一箱体本体及设置于所述第一箱体本体顶端的第一盖板;所述第一箱体本体与所述第一盖板密封连接;
所述第一箱体本体包括底板、第一面板、第二面板、第一侧板和第二侧板;所述第一面板和所述第二面板分别设置于所述底板的两端;所述第一侧板和所述第二侧板分别设置于所述底板的两侧;所述底板与所述第一盖板相对设置,且所述第一盖板分别与所述第一面板、所述第二面板、所述第一侧板、所述第二侧板连接;
所述第一面板上设置有功率输出端子、信号输出端子和BMS板;所述BMS板通过所述信号输出端子与所述第二箱体的电芯模组监控单元连接。
作为优选的实施方式,所述第一箱体内设置有第一电芯模组,所述第二箱体内设置有第二电芯模组;所述第一电芯模组通过所述连接铜排与所述第二电芯模组连接;所述第一电芯模组分别与所述功率输出端子、所述信号输出端子连接。
作为优选的实施方式,所述连接铜排至少包括对称设置的第一连接铜排和第二连接铜排;所述BMS板与外部设备通讯连接,所述BMS板上设置有升降压控制模块。这样,可以实现电池箱的远程控制功能,从而接收充电、放电等命令,并可以通过远程设置稳定的放电电压值。通过升降压控制模块,可以控制电池组输出稳定电压值。
作为优选的实施方式,所述BMS板上还设置有用于监测所述第一电芯模组和所述第二电芯模组的监测模块(监测电压、电流、温度和SOC信息),所述监测模块分别与所述第一电芯模组、所述第二电芯模组连接。通过监测模块,可以测量第一电芯模组/第二电芯模组的温度、电压、电流等参数,可以实时监控电池组的状态,具备过温、欠压、过压、过流、短路、反接等告警及保护功能,保证了储能装置的使用安全。
作为优选的实施方式,所述底板上设置有至少一组卡轨组;所述卡轨组包括多个用于固定所述第一电芯模组的卡轨,多个所述卡轨平行设置于所述底板上。
作为优选的实施方式,当所述底板上设置有多组卡轨组时,相邻两组所述卡轨组平行设置。
作为优选的实施方式,所述第一面板远离所述第一电芯模组的侧面设置有鱼骨散热结构。通过设置鱼骨散热结构,提升了储能装置的散热效率,使得第一面板具备良好的导热性能,不需要增加散热风扇,即可满足正常的充电/放电散热需求,又能保证外观协调和外观新颖。
作为优选的实施方式,所述鱼骨散热结构包括多根平行鱼骨和多根斜向鱼骨;相邻的所述平行鱼骨之间设置有第一凹陷,相邻的所述斜向鱼骨之间设置有第二凹陷。通过设置第一凹陷和第二凹陷,能够有效增加第一面板的表面积,从而能够起到更好的导热性能。
作为优选的实施方式,所述平行鱼骨与所述斜向鱼骨形成的夹角为锐角。
作为优选的实施方式,所述第一面板上还设置有蜂鸣器和电源开关。蜂鸣器在开关机和告警状态时响起,提醒电池模组状态。电源开关控制模组开关机和恢复初始化。
作为优选的实施方式,所述第一侧板靠近所述第一面板的一端和所述第二侧板靠近所述第一面板的一端均设置有把手。
作为优选的实施方式,所述第二箱体包括第二箱体本体及设置于所述第二箱体本体顶端的第二盖板;所述第二箱体本体与所述第二盖板密封连接;
所述第二箱体本体与所述第一箱体本体的结构相同,所述第二箱体本体的第一面板的外侧面为平面结构。即所述第二箱体本体的第一面板不设置鱼骨散热结构,通过第一箱体本体的第一面板的鱼骨散热结构即可实现散热。
作为优选的实施方式,所述第一箱体本体的第二面板和所述第二箱体本体的第二面板上均设置有用于连接所述连接铜排的接线端子。
本实用新型所述分体式大容量电池组的应用,所述分体式大容量电池组可以应用于通信基站、核心机房或数据机房等。
使用时,电池组安装在机架上,控制模块通过RS485协议通讯。该电池组不仅可以用于储能场景,为用户节约电费开支,还可以在停电时自动无缝切换为备用电源模式,系统智能化高,能实时采集运行数据,根据运行状态自适应地调节运行模式,无需人工干预,减少运维成本;系统集成度高,采用一体化设计,降低产品能耗成本,经济收益明显;系统安全性高,每种电气设备和系统都具备多重保护,可以通过大数据云平台通过信息技术、网络技术,实时处理和分析运行数据,为系统稳定运行提供安全、清洁、可靠、便宜的电能,在为客户提供价值的同时,也有效提高了项目的实施可行性与便利性。
本实用新型提出的技术方案中,具有以下有益效果:
本申请通过设置第一箱体和第二箱体、第一箱体和第二箱体可以通过连接铜排连接,使得第一箱体和第二箱体可以分开打包搬运及运输,在使用现场再将第一箱体和第二箱体通过连接铜排连接组成电池组,能够有效减轻电池安装和运输搬运的难度,第一箱体和第二箱体均可通过个人实现搬运和安装,有效降低了施工难度,且具备现场组装的能力。第二箱体不需要设置BMS板,通过将第二箱体内的电芯模组监控单元与第一箱体的BMS板连接,即可实现对电池组整体进行监控,可以监控电芯模组的电压、电流、温度等信息,并及时告警和保护。
而且,本申请结构设置有鱼骨散热结构,提升了储能装置的散热效率,不需要增加散热风扇,即可满足正常的充电/放电散热需求,又能保证外观协调和外观新颖。本实用新型的结构简单,安装方便,稳定性较好,经济实用。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一实施例的分体式大容量电池组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图1的分体式大容量电池组的另一角度的结构示意图;
图3为图1的分体式大容量电池组的第一箱体的结构示意图;
图4为图3的第一箱体的内部结构示意图;
图5为图3的第一箱体的部分爆炸结构示意图;
图6为图1的第二箱体的部分爆炸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结合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实用新型的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实用新型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作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实用新型保护的范围。
需要说明,若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有涉及方向性指示(诸如上、下、左、右、前、后、顶、底……),则该方向性指示仅用于解释在某一特定姿态(如附图所示)下各部件之间的相对位置关系、运动情况等,如果该特定姿态发生改变时,则该方向性指示也相应地随之改变。
在本申请中,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术语“安装”、“相连”、“连接”、“固定”等术语应做广义理解,例如,可以是固定连接,也可以是可拆卸连接,或成一体;可以是机械连接,也可以是电连接;可以是直接相连,也可以通过中间媒介间接相连,可以是两个元件内部的连通或两个元件的相互作用关系,除非另有明确的限定。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根据具体情况理解上述术语在本申请中的具体含义。
需要说明的是,当元件被称为“固定于”或“设置于”另一个元件,它可以直接在另一个元件上或者也可以存在居中的元件。当一个元件被认为是“连接”另一个元件,它可以是直接连接到另一个元件或者可能同时存在居中元件。
另外,若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有涉及“第一”、“第二”等的描述,则该“第一”、“第二”等的描述仅用于描述目的,而不能理解为指示或暗示其相对重要性或者隐含指明所指示的技术特征的数量。由此,限定有“第一”、“第二”的特征可以明示或者隐含地包括至少一个该特征。另外,各个实施例之间的技术方案可以相互结合,但是必须是以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能够实现为基础,当技术方案的结合出现相互矛盾或无法实现时应当认为这种技术方案的结合不存在,也不在本实用新型要求的保护范围之内。
如图1至图5所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一种分体式大容量电池组,包括第一箱体10、第二箱体20和连接铜排30,所述第一箱体10通过所述连接铜排30与所述第二箱体20连接;
所述第一箱体10包括第一箱体本体11及设置于所述第一箱体本体11顶端的第一盖板12;所述第一箱体本体11与所述第一盖板12密封连接;
所述第一箱体本体11包括底板111、第一面板112、第二面板113、第一侧板114和第二侧板115;所述第一面板112和所述第二面板113分别设置于所述底板111的两端;所述第一侧板114和所述第二侧板115分别设置于所述底板111的两侧;所述底板111与所述第一盖板12相对设置,且所述第一盖板12分别与所述第一面板112、所述第二面板113、所述第一侧板114、所述第二侧板115连接;
所述第一面板112上设置有功率输出端子40、信号输出端子1121和BMS板50;所述BMS板50通过所述信号输出端子1121与所述第二箱体20的电芯模组监控单元(图中未标识)连接。
在本申请实施例中,所述底板111与所述第二面板113一体成型设置。这样,能够更好的保证箱体的密封性,便于安装拆卸。
作为优选的实施方式,如图4和图6所示,所述第一箱体10内设置有第一电芯模组13,所述第二箱体20内设置有第二电芯模组21;所述第一电芯模组13通过所述连接铜排30与所述第二电芯模组21连接;所述第一电芯模组13分别与所述功率输出端子40、所述信号输出端子1121连接。
在本申请实施例中,第一电芯模组13和第二电芯模组21均包括多个电芯单元,其电芯单元的数量和连接方式可以根据实际需要进行设置。
作为优选的实施方式,所述连接铜排30至少包括对称设置的第一连接铜排31和第二连接铜排32;所述BMS板50与外部设备通讯(图中未标识)连接,所述BMS板50上设置有升降压控制模块(图中未标识)。这样,可以实现电池箱的远程控制功能,从而接收充电、放电等命令,并可以通过远程设置稳定的放电电压值。通过升降压控制模块,可以控制电池组输出稳定电压值。
作为优选的实施方式,所述BMS板50上还设置有用于监测所述第一电芯模组13和所述第二电芯模组21的监测模块(图中未标识,主要用于监测电压、电流、温度和SOC信息),所述监测模块分别与所述第一电芯模组13、所述第二电芯模组21连接。通过监测模块,可以测量第一电芯模组/第二电芯模组的温度、电压、电流等参数,可以实时监控电池组的状态,具备过温、欠压、过压、过流、短路、反接等告警及保护功能,保证了储能装置的使用安全。
作为优选的实施方式,所述底板111上设置有至少一组卡轨组60;所述卡轨组60包括多个用于固定所述第一电芯模组的卡轨61,多个所述卡轨61平行设置于所述底板111上。
作为优选的实施方式,当所述底板111上设置有多组卡轨组60时,相邻两组所述卡轨组60平行设置。
作为优选的实施方式,所述第一面板112远离所述第一电芯模组13的侧面设置有鱼骨散热结构14。通过设置鱼骨散热结构14,提升了储能装置的散热效率,使得第一面板112具备良好的导热性能,不需要增加散热风扇,即可满足正常的充电/放电散热需求,又能保证外观协调和外观新颖。
作为优选的实施方式,所述鱼骨散热结构14包括多根平行鱼骨141和多根斜向鱼骨142;相邻的所述平行鱼骨141之间设置有第一凹陷1411,相邻的所述斜向鱼骨142之间设置有第二凹陷1421。通过设置第一凹陷1411和第二凹陷1421,能够有效增加第一面板121的表面积,从而能够起到更好的导热性能。
作为优选的实施方式,所述平行鱼骨141与所述斜向鱼骨142形成的夹角为锐角。
作为优选的实施方式,所述第一面板112上还设置有蜂鸣器70和电源开关80。蜂鸣器70在开关机和告警状态时响起,提醒电池模组状态。电源开关80控制模组开关机和恢复初始化。
作为优选的实施方式,所述第一侧板114靠近所述第一面板112的一端和所述第二侧板115靠近所述第一面板112的一端均设置有把手90。
作为优选的实施方式,所述第一面板112上设置有用于显示所述第一电芯模组13电量和充放电状态的状态指示灯A;所述状态指示灯A与所述监测模块连接。状态指示灯可以表示电池模组SOC、充放电状态和告警状态。当电池系统出现电压、电流、温度等模拟量出现超过安全保护限的异常情况时,电池系统将切断输出,同时监测模块上报异常情况,并在状态指示灯显示红灯警告。
作为优选的实施方式,如图6所示,所述第二箱体20包括第二箱体本体22及设置于所述第二箱体本体22顶端的第二盖板23;所述第二箱体本体22与所述第二盖板23密封连接;
所述第二箱体本体22与所述第一箱体本体11的结构相同,所述第二箱体本体22的第一面板的外侧面为平面结构。即所述第二箱体本体22的第一面板不设置鱼骨散热结构,通过第一箱体本体的第一面板的鱼骨散热结构即可实现散热。
作为优选的实施方式,所述第一箱体本体11的第二面板和所述第二箱体本体22的第二面板上均设置有用于连接所述连接铜排的接线端子(图中未标识)。
除有特别说明外,本申请中各组件的固定或连接一般通过螺丝实现,方便生产组装,也便于电池出现问题时进行拆卸返修。
在本申请实施例中,通过将BMS板连接电源输出端口和电芯模组,能够进行DC-DC电压智能转换,从而能够控制电芯模组的充放电,并通过通讯端口输出PACK状态信息和接收指令。
本实用新型所述分体式大容量电池组的应用,所述分体式大容量电池组可以应用于通信基站、核心机房或数据机房等。
使用时,电池组安装在机架上,控制模块通过RS485协议通讯。该电池组不仅可以用于储能场景,为用户节约电费开支,还可以在停电时自动无缝切换为备用电源模式,系统智能化高,能实时采集运行数据,根据运行状态自适应地调节运行模式,无需人工干预,减少运维成本;系统集成度高,采用一体化设计,降低产品能耗成本,经济收益明显;系统安全性高,每种电气设备和系统都具备多重保护,可以通过大数据云平台通过信息技术、网络技术,实时处理和分析运行数据,为系统稳定运行提供安全、清洁、可靠、便宜的电能,在为客户提供价值的同时,也有效提高了项目的实施可行性与便利性。
本申请通过设置第一箱体和第二箱体、第一箱体和第二箱体可以通过连接铜排连接,使得第一箱体和第二箱体可以分开打包搬运及运输,在使用现场再将第一箱体和第二箱体通过连接铜排连接组成电池组,能够有效减轻电池安装和运输搬运的难度,第一箱体和第二箱体均可通过个人实现搬运和安装,有效降低了施工难度,且具备现场组装的能力。第二箱体不需要设置BMS板,通过将第二箱体内的电芯模组监控单元与第一箱体的BMS板连接,即可实现对电池组整体进行监控,可以监控电芯模组的电压、电流、温度等信息,并及时告警和保护。而且,本申请结构设置有鱼骨散热结构,提升了储能装置的散热效率,不需要增加散热风扇,即可满足正常的充电/放电散热需求,又能保证外观协调和外观新颖。本实用新型的结构简单,安装方便,稳定性较好,经济实用。
以上所述仅为本实用新型的优选实施例,并非因此限制本实用新型的专利范围,凡是在本实用新型的实用新型构思下,利用本实用新型说明书及附图内容所作的等效结构变换,或直接/间接运用在其他相关的技术领域均包括在本实用新型的专利保护范围内。

Claims (10)

1.一种分体式大容量电池组,其特征在于,包括第一箱体、第二箱体和连接铜排,所述第一箱体通过所述连接铜排与所述第二箱体连接;
所述第一箱体包括第一箱体本体及设置于所述第一箱体本体顶端的第一盖板;所述第一箱体本体与所述第一盖板密封连接;
所述第一箱体本体包括底板、第一面板、第二面板、第一侧板和第二侧板;所述第一面板和所述第二面板分别设置于所述底板的两端;所述第一侧板和所述第二侧板分别设置于所述底板的两侧;所述底板与所述第一盖板相对设置,且所述第一盖板分别与所述第一面板、所述第二面板、所述第一侧板、所述第二侧板连接;
所述第一面板上设置有功率输出端子、信号输出端子和BMS板;所述BMS板通过所述信号输出端子与所述第二箱体的电芯模组监控单元连接。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分体式大容量电池组,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箱体内设置有第一电芯模组,所述第二箱体内设置有第二电芯模组;所述第一电芯模组通过所述连接铜排与所述第二电芯模组连接;所述第一电芯模组分别与所述功率输出端子、所述信号输出端子连接。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分体式大容量电池组,其特征在于,所述连接铜排至少包括对称设置的第一连接铜排和第二连接铜排;所述BMS板与外部设备通讯连接,所述BMS板上设置有升降压控制模块。
4.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分体式大容量电池组,其特征在于,所述BMS板上还设置有用于监测所述第一电芯模组和所述第二电芯模组的监测模块,所述监测模块分别与所述第一电芯模组、所述第二电芯模组连接。
5.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分体式大容量电池组,其特征在于,所述底板上设置有至少一组卡轨组;所述卡轨组包括多个用于固定所述第一电芯模组的卡轨,多个所述卡轨平行设置于所述底板上。
6.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分体式大容量电池组,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面板远离所述第一电芯模组的侧面设置有鱼骨散热结构。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分体式大容量电池组,其特征在于,所述鱼骨散热结构包括多根平行鱼骨和多根斜向鱼骨;相邻的所述平行鱼骨之间设置有第一凹陷,相邻的所述斜向鱼骨之间设置有第二凹陷。
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分体式大容量电池组,其特征在于,所述平行鱼骨与所述斜向鱼骨形成的夹角为锐角。
9.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分体式大容量电池组,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箱体包括第二箱体本体及设置于所述第二箱体本体顶端的第二盖板;所述第二箱体本体与所述第二盖板密封连接;
所述第二箱体本体与所述第一箱体本体的结构相同,所述第二箱体本体的第一面板的外侧面为平面结构。
10.根据权利要求9所述的分体式大容量电池组,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箱体本体的第二面板和所述第二箱体本体的第二面板上均设置有用于连接所述连接铜排的接线端子。
CN202322661132.6U 2023-09-27 2023-09-27 一种分体式大容量电池组 Active CN220984722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322661132.6U CN220984722U (zh) 2023-09-27 2023-09-27 一种分体式大容量电池组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322661132.6U CN220984722U (zh) 2023-09-27 2023-09-27 一种分体式大容量电池组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20984722U true CN220984722U (zh) 2024-05-17

Family

ID=91042887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322661132.6U Active CN220984722U (zh) 2023-09-27 2023-09-27 一种分体式大容量电池组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20984722U (zh)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US20110101782A1 (en) Deployable power supply system
CN104201760B (zh) 一种壁挂式家用太阳能储能电源
CN107579296A (zh) 锂电池动力电源系统及车辆
CN203456525U (zh) 一种储能电池装置
CN220984722U (zh) 一种分体式大容量电池组
CN111555153B (zh) 一种eps消防应急电源
CN203205966U (zh) 应急太阳能多机并联数字电源系统
CN214280990U (zh) 一种交流移动电源
CN117254191A (zh) 一种分体式大容量电池组
CN220652220U (zh) 一种具备升降压功能的电池箱
CN215344001U (zh) 双向储能移动电源
CN213878186U (zh) 一种新型的1u不间断电源
CN117059988A (zh) 一种具备升降压功能的电池箱及其应用
CN208655720U (zh) 一种储能装置
CN112039200A (zh) 一体化电源补偿装置
CN219123968U (zh) 一种电力现场应急用多功能移动电源
CN220753632U (zh) 一种壁挂家庭储能电池组
CN220652123U (zh) 一种具有鱼骨散热结构的面板及电池箱
CN209994140U (zh) 便于装配的储能装置
CN220652987U (zh) 一种智能错峰储能系统
CN215772655U (zh) 一种交直流一体化不间断电源装置
CN218071094U (zh) 一种具有太阳能板的换电柜
CN217882390U (zh) 一种适用于高压储能系统的汇流柜
CN214314599U (zh) 智能储能柜
CN215452549U (zh) 一种便携式储能设备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