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20979109U - 一种联动快开结构 - Google Patents
一种联动快开结构 Download PDFInfo
- Publication number
- CN220979109U CN220979109U CN202322384471.4U CN202322384471U CN220979109U CN 220979109 U CN220979109 U CN 220979109U CN 202322384471 U CN202322384471 U CN 202322384471U CN 220979109 U CN220979109 U CN 220979109U
- Authority
- CN
- China
- Prior art keywords
- piece
- transmission
- limiting
- unlocking
- rotating shaft
- Prior art date
-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 Active
Links
- 230000005540 biological transmission Effects 0.000 claims abstract description 72
- 210000001503 joint Anatomy 0.000 claims 1
- 238000000034 method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1
- 210000002105 tongue Anatomy 0.000 description 5
- 230000000994 depressogenic effect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2
- 241000282326 Felis catus Species 0.000 description 1
- 230000009286 beneficial effect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
- 238000010276 construction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
- 238000010586 diagram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
- 230000000694 effects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
- 230000001815 facial effect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
Landscapes
- Lock And Its Accessories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联动快开结构,包括:传动片一端与开锁组件传动连接,另一端间隔分布有两个限位杆,两个限位杆之间形成滑道;转轴与反锁组件连接的一端位于滑道的延伸方向上,限位片与其中一个限位杆背离角度片的一端传动连接,由于限位片与其中一个限位杆背离角度片的一端传动连接,因此无论是转轴向位于其两侧的限位杆中的任意一方转动,当转轴上的限位片与限位杆抵接时,转轴将无法继续转动,此时反锁组件同样无法继续转动,当反锁组件无法继续转动时即反锁组件处于反锁状态;当开锁组件处于驱动开启状态下,传动片带动转轴转动,转轴沿滑道延伸方向设置于两个限位杆之间,反锁组件处于开启状态,实现反锁组件的联动解锁。
Description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锁具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联动快开结构。
背景技术
常见的门锁都具有反锁功能,通过在门锁里面设置反锁机构实现反锁功能,反锁机构大多设置于把手下方,反锁机构包括内置的联动装置及外置的反锁旋钮,通过转动外置的反锁旋钮带动内部的联动装置对门锁的锁芯进行卡止实现将门锁锁死。
然而,大多数门锁在反锁过程中,反锁和解锁是分别向两个方向转动,例如中国实用新型专利2022234259635,因此,时间久了,用户可能会忘记哪个方向是反锁方向,从而操作失误导致未反锁的情况发生。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联动快开结构,以解决上述背景技术中提到的在反锁过程中常常因为忘记哪个方向是反锁方向,从而操作失误导致未反锁的情况发生的问题。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提供如下技术方案:一种联动快开结构,包括:壳体;开锁组件和反锁组件,其分别与所述壳体连接;传动片,其滑动连接于所述壳体的内部,且其一端与所述开锁组件传动连接,另一端间隔分布有两个限位杆,两个所述限位杆之间形成滑道;转轴,其与所述反锁组件连接,并位于所述滑道背离所述开锁组件的延伸方向上,所述转轴沿垂直于所述滑道的方向设置有限位片,所述限位片与其中一个所述限位杆背离所述开锁组件的一端传动连接;当所述开锁组件开锁时,所述开锁组件带动所述传动片向所述转轴方向滑动,所述传动片带动所述限位片转动,当所述限位片转动至平行于所述滑道的方向状态下,所述反锁组件处于解锁状态。
可选的,所述转轴的宽度小于所述滑道的宽度,所述限位片的宽度大于所述滑道的宽度。
可选的,所述转轴与所述限位片连接位置两侧均设置有凹陷部,两个所述限位杆背离所述开锁组件的一端向所述滑道内部延伸,在所述限位片沿所述滑道延伸方向设置于两个所述限位杆之间的状态下,两个所述限位杆向所述滑道内部延伸的一端与所述凹陷部抵接。
可选的,所述开锁组件和反锁组件分别位于所述壳体的外侧,且分别贯穿并延伸至所述壳体内部。
可选的,还包括:角度片,其与所述开锁组件连接,且其边缘向外延伸设置有凸起,所述凸起与所述传动片背离所述限位杆的一端传动连接。
可选的,所述传动片与所述凸起连接的一端倾斜设置,所述传动片倾斜的一端与所述凸起错位抵接。
可选的,所述凸起的数量为两个,且对称分布于所述角度片的两侧,所述传动片与所述凸起连接的一端呈等腰梯形状延伸至两个所述凸起之间。
可选的,所述角度片为猫头状。
可选的,所述传动片上沿其滑动方向对称设置有至少两个滑槽,所述壳体上设置有至少两个限位柱,所述限位柱与所述滑槽的位置和数量相对应。
可选的,所述滑槽为四个,且均匀分布于所述两个限位杆上。
可选的,还包括:连接片,其与所述开锁组件传动连接,且其边缘设置有卡扣,所述角度片上设置有卡口,所述卡扣与所述卡口卡接。
可选的,所述开锁组件包括:把手,其转动连接于所述壳体的外侧;传动杆,其同轴连接于所述把手与所述连接片之间。
可选的,所述反锁组件包括:旋钮,其转动连接于所述壳体的外侧;传动块,其同轴连接于所述旋钮与所述转轴之间。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
本实用新型中,所述传动片和所述转轴之间的传动连接,由于所述限位片与其中一个所述限位杆背离所述开锁组件的一端传动连接,因此无论是所述转轴向位于其两侧的所述限位杆中的任意一方转动,当所述转轴上的限位片与所述限位杆抵接时,所述转轴将无法继续转动,此时所述反锁组件同样无法继续转动,当所述反锁组件无法继续转动时即所述反锁组件处于反锁状态,用户不用再记住哪个方向为反锁状态,只需要转动反锁组件到无法转动位置即可;当所述开锁组件处于驱动开启状态下,所述传动片带动所述转轴转动,所述转轴沿所述滑道延伸方向设置于两个所述限位杆之间,所述反锁组件处于开启状态,实现所述反锁组件的联动解锁。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未反锁状态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第一反锁状态结构示意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第二反锁状态结构示意图。
图4为本实用新型开锁状态结构示意图。
图5为本实用新型拆解状态结构示意图。
图6为本实用新型立体结构示意图。
图中:1-角度片、2-传动片、3-限位片、4-限位柱、5-滑槽、6-凹陷部、7-限位杆、8-把手、9-传动杆、10-壳体、11-旋钮、12-传动块、13-连接片、14-卡扣、15-挡板、16-卡簧、17-限位端、18-通孔、19-卡口。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结合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实用新型的方案进行清楚、完整的说明,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实用新型的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实施例。
需要说明的是,本申请的说明书和权利要求书及上述附图中的术语“第一”、“第二”等是用于区别类似的对象,而不必用于描述特定的顺序或先后次序。应该理解这样使用的数据在适当情况下可以互换,以便这里描述的本申请的实施例。此外,术语“包括”和“具有”以及他们的任何变形,意图在于覆盖不排他的包含,例如,包含了一系列步骤或单元的过程、方法、系统、产品或设备不必限于清楚地列出的那些步骤或单元,而是可包括没有清楚地列出的或对于这些过程、方法、产品或设备固有的其它步骤或单元。
在本申请中,术语“上”、“下”、“左”、“右”、“前”、“后”、“顶”、“底”、“内”、“外”、“中”、“竖直”、“水平”、“横向”、“纵向”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这些术语主要是为了更好地描述本申请及其实施例,并非用于限定所指示的装置、元件或组成部分必须具有特定方位,或以特定方位进行构造和操作。
并且,上述部分术语除了可以用于表示方位或位置关系以外,还可能用于表示其他含义,例如术语“上”在某些情况下也可能用于表示某种依附关系或连接关系。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根据具体情况理解这些术语在本申请中的具体含义。
此外,术语“安装”、“设置”、“设有”、“连接”、“相连”、“套接”应做广义理解。例如,可以是固定连接,可拆卸连接,或整体式构造;可以是机械连接,或电连接;可以是直接相连,或者是通过中间媒介间接相连,又或者是两个装置、元件或组成部分之间内部的连通。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根据具体情况理解上述术语在本申请中的具体含义。
需要说明的是,在不冲突的情况下,本申请中的实施例及实施例中的特征可以相互组合。下面将参考附图并结合实施例来详细说明本申请。
请参照图1-图6,本实用新型的一种联动快开结构,其特征在于,包括:壳体10;开锁组件和反锁组件,其分别与所述壳体10连接;传动片2,其滑动连接于所述壳体10的内部,且其一端与所述开锁组件传动连接,另一端间隔分布有两个限位杆7,两个所述限位杆7之间形成滑道;转轴,其与所述反锁组件连接于所述滑道背离所述传动片2的延伸方向上,并沿垂直于所述滑道的方向设置有限位片3,所述限位片3与其中一个所述限位杆7背离所述开锁组件的一端传动连接,因此无论是所述转轴向位于其两侧的所述限位杆7中的任意一方转动,当所述转轴上的限位片3与所述限位杆7抵接时,所述转轴将无法继续转动,此时所述反锁组件同样无法继续转动,当所述反锁组件无法继续转动时即所述反锁组件处于反锁状态;当所述开锁组件带动所述传动片2向所述转轴方向滑动,所述传动片2带动所述限位片3转动至平行于所述滑道的方向,且所述转轴位于两个所述限位杆7之间的状态下,所述反锁组件处于解锁状态,无论向哪一个方向反锁,只要反锁组件无法转动时即为反锁状态,用户不用一直记忆反锁方向,需要开锁时,只需要转动开锁组件,即可联动解锁所述反锁组件,实用起来非常方便,避免了现有技术中使用过程中容易因为操作不当导致的未上锁情况的发生。
本实用新型的另一种实施例,所述转轴与所述反锁组件连接的一端宽度小于所述滑道的宽度,所述限位片3的宽度大于所述滑道的宽度,当所述转轴与所述反锁组件连接的一端滑动至所述滑道内部时,所述限位片3可限制所述转轴完全滑动至所述滑道内部并处于与所述滑道方向平行的状态,减少了所述传动片2的滑动距离,使得用户只需要对开锁组件施加更少的作用力即可实现联动。
本实用新型的另一种实施例,所述转轴两侧均设置有凹陷部,两个所述限位杆7背离所述开锁组件的一端向所述滑道内部延伸,在所述转轴沿所述滑道延伸方向设置于两个所述限位杆7之间的状态下,两个所述限位杆7向所述滑道内部延伸的一端与所述凹陷部抵接,使得所述滑道与所述限位片3未接触部位的的宽度不再局限于要小于限位片3的宽度,可大大减轻所述传动片2的重量,使得所述开锁组件施加更少的作用力即可实现联动。
本实用新型的另一种实施例,所述开锁组件和反锁组件分别位于所述壳体10的外侧,方便用户手动转动所述开锁组件和反锁组件,且分别贯穿并延伸至所述壳体10内部,从而带动所述壳体10内部的传动片2和转轴进行联动,此结构主要用于大门内侧的反锁,用户不再需要先解锁所述反锁组件,再开启所述开锁组件,而是直接开启开锁组件,实现所述反锁组件的联动解锁,使用起来更方便。
可以理解的是,本申请并不仅限于手动驱动所述开锁组件和反锁组件转动,还可以使用电动方式或者搭配程序进行面部识别或指纹识别以及刷卡的方式进行驱动所述开锁组件和反锁组件转动,所述开锁组件和反锁组件可以通过连接杆传动,也可以使用齿轮传动的方式使其转动,从而带动所述传动片2和所述转轴进行联动,由于此类分别解锁开锁组件和反锁组件的方式均被现有技术公开,因此不再做过多赘述。
本实用新型的另一种实施例,还包括:角度片1,其与所述开锁组件连接,并与所述开锁组件转动的一端同轴布置,且其边缘向外延伸设置有凸起,所述凸起与所述传动片2背离所述限位杆7的一端传动连接,在所述开锁组件转动时,带动所述角度片转动,所述凸起在转动过程中可推动所述传动片2向远离所述角度片1的一端滑动,从而实现传动效果。
本实用新型的另一种实施例,所述传动片2与所述凸起连接的一端倾斜设置,所述传动片2倾斜的一端与所述凸起错位抵接,当所述转轴1转动时,所述凸起同时转动,所述凸起对所述传动片2倾斜的一端施以水平方向的力,此水平方向的力通过斜边分解为水平作用力和垂直作用力,使得所述传动片2可以向远离所述角度片1的一端滑动,此时所述角度片1转动较少的角度,即可实现所述传动片2滑动更大的距离,使得用户转动所述开锁组件不再需要大幅度转动,使用起来更为轻松。
本实用新型的另一种实施例,所述凸起的数量为两个,且对称分布于所述角度片1的两侧,所述传动片2与所述凸起连接的一端呈等腰梯形状延伸至两个所述凸起之间,在使用过程中,用户向两个方向转动所述开关组件,均可带动所述角度片1转动,从而实现所述解锁组件联动解锁,操作起来更为灵活,使用起来更为方便。
本实用新型的另一种实施例,所述传动片2上沿其滑动方向对称设置有至少两个滑槽5,所述壳体10上设置有至少两个限位柱4,所述限位柱4与所述滑槽5的位置和数量相对应,所述传动片2在所述壳体10上滑动时,可由所述限位柱4和限位槽更好的限位,使得所述传动片2能够更稳定的按照预先设置的路径进行滑动,实现更省力的联动解锁,用户在使用时也会更为省力。
本实用新型的另一种实施例,所述滑槽5为四个,且均匀分布于所述两个限位杆7上,使得滑动结构更为稳定。
本实用新型的另一种实施例,还包括:连接片13,其与所述开锁组件传动连接,并与所述角度片1同轴布置,且其边缘设置有卡扣14,所述角度片1上设置有卡口19,所述卡扣14与所述卡口19卡接,能够更为方便的使得所述开锁组件与所述角度片1进行连接固定,从而能够更好的带动所述角度片1进行转动。
本实用新型的另一种实施例,所述开锁组件包括:把手8,其转动连接于所述壳体10的外侧;传动杆9,其同轴连接于所述把手8与所述连接片13之间,通过所述传动杆9与所述把手8卡接固定,实现所述把手8与所述传动杆9的传动,此时旋转所述把手8即可带动所述传动杆9转动,从而带动所述角度片1转动,所述角度片1推动所述传动片2滑动实现联动,结构简单且非常方便。
本实用新型的另一种实施例,所述反锁组件包括:旋钮11,其转动连接于所述壳体10的外侧;传动块12,其同轴连接于所述旋钮11与所述转轴之间,所述旋钮11与所述传动块12卡接固定,所述旋钮11方向与所述转轴的方向一致,所述旋钮11可向顺时针或逆时针两个方向转动,当其无法转动时,即为反锁状态,所述传动片2与所述转轴通过联动,使得所述转轴旋转至所述滑道的延伸方向,所述转轴带动所述传动块12转动,所述传动块12可带动所述旋钮11转动至所述滑道的延伸方向,即为解锁状态,结构简单,使用方便,使用起来不用先解锁反锁的所述旋钮再11旋转所述把手8,而是通过联动的方式旋转所述把手8即可直接解锁,大大的节省了开锁时间,且大大的提升了开锁的方便程度。
本实用新型的另一种实施例,还包括:第一锁舌与第二锁舌,其设置于所述腔室内部,并分别通过所述开关组件和所述反锁组件的驱动,从位于所述壳体10内部解锁的第一状态,转换为滑动延伸并贯穿至所述壳体10的外部上锁的第二状态,或从所述第二状态滑动至所述第一状态,通过联动方式即可对门锁进行解锁,大大提升了门锁的使用方便程度。
可以理解的是,所述第一锁舌与所述第二锁舌可以是电子锁的锁舌,其上锁状态为电磁磁吸状态,其解锁状态为断电状态,通过所述传动杆9与所述传动块12调整电连与断开状态即可,结构非常简单,使用起来更为方便。
以上所述仅为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并非因此限制本实用新型的专利范围,凡是利用本实用新型说明书及附图内容所作的等同变换,或直接或间接运用在相关的技术领域,均同理包括在本实用新型的专利保护范围内。
Claims (10)
1.一种联动快开结构,其特征在于,包括:
壳体(10);
开锁组件和反锁组件,其分别与所述壳体(10)连接;
传动片(2),其滑动连接于所述壳体(10)的内部,且其一端与所述开锁组件传动连接,另一端间隔分布有两个限位杆(7),两个所述限位杆(7)之间形成滑道;
转轴,其与所述反锁组件连接,并位于所述滑道背离所述开锁组件的延伸方向上,所述转轴沿垂直于所述滑道的方向设置有限位片(3),所述限位片(3)与其中一个所述限位杆(7)背离所述开锁组件的一端传动连接;当所述开锁组件开锁时,所述开锁组件带动所述传动片(2)向所述转轴方向滑动,所述传动片(2)带动所述限位片(3)转动,当所述限位片转动至平行于所述滑道的方向状态下,所述反锁组件处于解锁状态。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联动快开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转轴的宽度小于所述滑道的宽度,所述限位片(3)的宽度大于所述滑道的宽度。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联动快开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转轴与所述限位片(3)连接位置两侧均设置有凹陷部,两个所述限位杆(7)背离所述开锁组件的一端向所述滑道内部延伸,在所述限位片(3)沿所述滑道延伸方向设置于两个所述限位杆(7)之间的状态下,两个所述限位杆(7)向所述滑道内部延伸的一端与所述凹陷部抵接。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联动快开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开锁组件和反锁组件分别位于所述壳体(10)的外侧,且分别贯穿并延伸至所述壳体(10)内部。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联动快开结构,其特征在于,还包括:
角度片(1),其与所述开锁组件连接,且其边缘向外延伸设置有凸起,所述凸起与所述传动片(2)背离所述限位杆(7)的一端传动连接。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联动快开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传动片(2)与所述凸起连接的一端倾斜设置,所述传动片(2)倾斜的一端与所述凸起错位抵接。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联动快开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凸起的数量为两个,且对称分布于所述角度片(1)的两侧,所述传动片(2)与所述凸起连接的一端呈等腰梯形状延伸至两个所述凸起之间。
8.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联动快开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传动片(2)上沿其滑动方向对称设置有至少两个滑槽(5),所述壳体(10)上设置有至少两个限位柱(4),所述限位柱(4)与所述滑槽(5)的位置和数量相对应。
9.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联动快开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滑槽(5)为四个,且均匀分布于所述两个限位杆(7)上。
10.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联动快开结构,其特征在于,还包括:
连接片(13),其与所述开锁组件传动连接,且其边缘设置有卡扣(14),所述角度片(1)上设置有卡口(19),所述卡扣(14)与所述卡口(19)卡接。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Title |
---|---|---|---|
CN202322384471.4U CN220979109U (zh) | 2023-08-30 | 2023-08-30 | 一种联动快开结构 |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Title |
---|---|---|---|
CN202322384471.4U CN220979109U (zh) | 2023-08-30 | 2023-08-30 | 一种联动快开结构 |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 Publication Date |
---|---|
CN220979109U true CN220979109U (zh) | 2024-05-17 |
Family
ID=91040391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 Title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
CN202322384471.4U Active CN220979109U (zh) | 2023-08-30 | 2023-08-30 | 一种联动快开结构 |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 Link |
---|---|
CN (1) | CN220979109U (zh) |
-
2023
- 2023-08-30 CN CN202322384471.4U patent/CN220979109U/zh active Active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 Publication Date | Title |
---|---|---|
US5229757A (en) | Computer device having detachable keyboard mounted on a rotatable display | |
CN220979109U (zh) | 一种联动快开结构 | |
CN106948671A (zh) | 一种智能箱包指纹电子锁 | |
CN208056868U (zh) | 一种智能箱包指纹电子锁 | |
CN208056869U (zh) | 一种自动式箱包电子锁 | |
CN208106131U (zh) | 一种简易型扣锁 | |
CN215528090U (zh) | 一种具备安全保险锁结构的连接器 | |
CN212507826U (zh) | 一种摩托车锁具 | |
US4544278A (en) | Kitchen machine | |
CN209235827U (zh) | 开盖机构及烹饪器具 | |
CN212336920U (zh) | 一种新型智能锁 | |
CN211776604U (zh) | 一种用于箱包的电子智能锁结构 | |
CN210118003U (zh) | 指纹锁 | |
CN109322542B (zh) | 离合机构及门锁 | |
CN209942441U (zh) | 一种安全联锁 | |
CN209976229U (zh) | 一种智能化机械电子抽屉柜锁 | |
CN221143862U (zh) | 一种门窗把手 | |
CN216036216U (zh) | 一种改进型储物盒 | |
CN221750164U (zh) | 盖组件和烹饪器具 | |
CN212837152U (zh) | 一种锁体及智能家居门锁 | |
CN220522285U (zh) | 烹饪器具 | |
CN221442318U (zh) | 一种机械密码机柜锁 | |
CN217723312U (zh) | 一种抬头机构及具有其的厨师机 | |
CN210316875U (zh) | 电子锁 | |
CN218843988U (zh) | 一种用于智能指纹门锁的离合装置 |
Legal Events
Date | Code | Title | Description |
---|---|---|---|
GR01 | Patent grant | ||
GR01 | Patent grant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