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20967689U - 一种新型揿针 - Google Patents
一种新型揿针 Download PDFInfo
- Publication number
- CN220967689U CN220967689U CN202322669874.3U CN202322669874U CN220967689U CN 220967689 U CN220967689 U CN 220967689U CN 202322669874 U CN202322669874 U CN 202322669874U CN 220967689 U CN220967689 U CN 220967689U
- Authority
- CN
- China
- Prior art keywords
- application
- needle body
- tearing
- needle
- pressing
- Prior art date
-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 Active
Links
- 238000003825 pressing Methods 0.000 claims abstract description 103
- 239000012790 adhesive layer Substances 0.000 claims abstract description 24
- 239000003814 drug Substances 0.000 claims description 27
- 229940079593 drug Drugs 0.000 claims description 4
- 239000012943 hotmelt Substances 0.000 claims description 4
- 230000000149 penetrating effect Effects 0.000 abstract description 6
- 239000003292 glue Substances 0.000 description 13
- 239000002674 ointment Substances 0.000 description 12
- 239000011505 plaster Substances 0.000 description 12
- 230000000694 effects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1
- 239000000853 adhesive Substances 0.000 description 10
- 230000001070 adhesive effect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0
- 230000009286 beneficial effect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0
- 239000002390 adhesive tape Substances 0.000 description 8
- 230000002349 favourable effect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8
- 239000010410 layer Substances 0.000 description 8
- 238000000034 method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6
- 239000004831 Hot glue Substances 0.000 description 5
- 238000001802 infusion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5
- 238000012986 modification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4
- 230000004048 modification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4
- 238000001467 acupuncture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3
- 238000010586 diagram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3
- 238000003780 insertion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3
- 230000037431 insertion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3
- 241001417534 Lutjanidae Species 0.000 description 2
- 238000006073 displacement reaction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2
- 230000013011 mating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2
- 238000002360 preparation method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2
- 238000012545 processing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2
- 208000025962 Crush injury Diseases 0.000 description 1
- 206010040007 Sense of oppression Diseases 0.000 description 1
- 230000001154 acute effect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
- 238000005520 cutting process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
- 229910003460 diamond Inorganic materials 0.000 description 1
- 239000010432 diamond Substances 0.000 description 1
- 210000004247 hand Anatomy 0.000 description 1
- 239000011229 interlayer Substances 0.000 description 1
- 238000004519 manufacturing process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
- 238000004806 packaging method and process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
- 239000012466 permeate Substances 0.000 description 1
- 238000000926 separation method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
- 238000007493 shaping process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
- 238000007920 subcutaneous administration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
- 208000024891 symptom Diseases 0.000 description 1
- 210000003813 thumb Anatomy 0.000 description 1
Landscapes
- Infusion, Injection, And Reservoir Apparatuses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涉及医疗器械技术领域,具体公开了一种新型揿针,包括揿针本体、敷贴和连接块,揿针本体包括针尖和针身,揿针本体垂直穿设在敷贴上,针尖位于敷贴的内侧,针身插接固定在连接块上,连接块固定连接于敷贴外侧;敷贴的内侧涂覆有内胶层,内胶层上粘贴有内离型纸,内离型纸对应钦针本体的位置开设有让位孔。采用本实用新型所提供的技术方案,可以解决现有技术的揿针由于结构限制,将其刺入并固定在皮肤上的操作较为繁琐,导致治疗效率较低的技术问题。
Description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医疗器械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新型揿针。
背景技术
揿针是一种通过浅表组织穴位埋针,即时改善临床症状、并达到长时间持续“针灸治疗”效果的微型疚针。揿针形似图钉,包括上部的针环和下部的针体,针体长约2mm,直径约0.25mm。使用时将针体揿入并埋置于皮下穴位对应位置,埋针时间一般1~2天,多者达6~7天,视病情而定。与传统针灸相比,揿针以其使用方便、即时见效、随时随地可操作、痛感轻等诸多优点而逐渐得到了人们的青睐。
揿针多用于面部及耳穴等需垂直浅刺的部位,现有技术的揿针多采用以下方式实现刺入和固定:用小镊子或持针钳夹住针环,将针体对准穴位轻轻刺入,然后用小块胶布将其固定在患者皮肤上;或者用小镊子或持针钳夹住针体,将针环放在预先剪好的小块胶布上粘贴固定,然后手执胶布将粘连的揿针刺入皮下,再将胶布粘覆于患者皮肤上。
上述现有技术存在以下问题:
1、现有技术的揿针只能通过针体扎入皮肤的针刺效应产生疗效,功能比较单一,限制了其应用。
2、现有技术的揿针由于结构限制,将其刺入并固定在皮肤上的操作较为繁琐,导致治疗效率较低。
3、使用胶布将揿针固定后,针环位于胶布与皮肤之间,由于针环与皮肤的接触面积较小,长时间压迫皮肤容易造成皮肤压伤。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意在提供一种新型揿针,以解决现有技术的揿针由于结构限制,将其刺入并固定在皮肤上的操作较为繁琐,导致治疗效率较低的技术问题。
为达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采用如下技术方案:
一种新型揿针,包括揿针本体、敷贴和连接块,揿针本体包括针尖和针身,揿针本体通过连接块垂直连接在敷贴上,且针尖位于敷贴的内侧;敷贴的内侧涂覆有内胶层,内胶层上粘贴有内离型纸,内离型纸对应钦针本体的位置开设有让位孔。
本方案的原理及有益效果:
实际应用时,将内离型纸从敷贴上撕去,露出内胶层,手持敷贴将揿针本体扎入患者皮肤的治疗位置,由于针尖和内夹层均位于敷贴的内侧,当揿针本体扎入患者皮肤后,内胶层也粘接在患者皮肤上,可以实现整个揿针在患者皮肤上的固定。
1、本方案将揿针和敷贴巧妙结合,在揿针本体扎入皮肤的针刺效应产生的疗效基础上,增加敷贴粘贴在扎针处产生的药物疗效,则可以通过改变敷贴使用的药物种类,达到不同的治疗效果,有效增加了揿针的功能,有利于拓宽其应用。
2、本方案将揿针本体通过连接块垂直连接在敷贴上,且针尖位于敷贴的内侧,则将揿针本体扎入患者皮肤后,敷贴可以将揿针本体朝向体表的一端封闭,避免扎针处在持续使用过程中发生感染,有利于保证治疗效果。
3、本方案在使用时,省去了剪裁胶布以及将揿针和胶布粘接固定的步骤,只需将内离型纸撕去即可,将揿针本体扎入患者皮肤后,敷贴也可以同步粘接固定在患者皮肤上,并且可以通过握持敷贴操作揿针本体,极大地提高揿针的使用便捷性,有利于提高治疗效率。
4、本方案通过连接块实现揿针本体和敷贴的间接连接,块状结构的连接块相比于现有技术环状结构的针环,在使用过程中可以增大其与患者皮肤的接触面积,避免长时间压迫皮肤而造成的皮肤压伤,提高患者的使用舒适性。
5、本方案通过将针身插接固定在连接块上,实现揿针本体与敷贴的连接,一方面,针身插接固定在连接块上的连接方式,可以增大揿针本体与连接块的接触面积,提高揿针本体与连接块的连接稳定性,从而提高揿针本体与敷贴的连接稳定性,避免使用结束通过撕去敷贴而拔出揿针本体时,由于揿针本体与敷贴连接不稳而将揿针本体遗留在患者皮肤内,有利于提高使用安全性;另一方面,将固定块设置在敷贴外侧,则使用时敷贴可以完全贴合在患者皮肤上,不仅有利于提高敷贴的粘接稳定性,而且可以避免连接块压迫皮肤而引起患者不适。
优选的,作为一种改进,所述内离型纸的面积大于敷贴的面积,且内离型纸的中心在敷贴上的投影与敷贴的中心重合。
有益效果:本方案将内离型纸的面积设置为大于敷贴的面积,则内离型纸粘贴在内胶层上后,至少部分边缘会于敷贴边缘露出,便于通过露出敷贴边缘的部分快速将内离型纸从敷贴上撕下,从而提高使用便捷性。此外,本方案将内离型纸的中心相对敷贴的中心设置,既可以保证内离型纸将敷贴内侧完全覆盖,从而保证敷贴的使用有效性,又可以使得内离型纸从敷贴的四周伸出,从而便于医护人员从任意地方将内离型纸撕开,进一步提高使用便捷性。
优选的,作为一种改进,所述内离型纸包括相互独立的先撕离部和后撕离部,先撕离部和后撕离部对应钦针本体的位置均开有让位槽,先撕离部的让位槽和后撕离部的让位槽合拢形成让位孔。
有益效果:使用时,可以一手握持先撕离部、一手握持后撕离部,将敷贴弯折,使得先撕离部和后撕离部相互靠近的边缘从敷贴上翘起,先将先撕离部撕去,露出对应位置的内层胶,通过握持后撕离部对应位置的敷贴将揿针本体扎入患者皮肤,此时先撕离部对应位置的内层胶与患者皮肤粘接,可以实现整个揿针的初步固定,再将后撕离部撕去并按压对应位置的敷贴,使得后撕离部对应位置的内层胶与患者皮肤粘接,即可实现揿针的完全固定。本方案将内离型纸设置为相互独立的先撕离部和后撕离部,使用时医护人员握持后撕离部进行扎针操作,避免医护人员手部皮肤与内胶层接触,不仅有利于提高使用便捷性,还能够保证内层胶与患者皮肤的粘接稳定性。
优选的,作为一种改进,所述先撕离部的面积大于后撕离部的面积。
有益效果:本方案将先撕离部的面积设置为大于后撕离部的面积,则先撕离部对应位置的内胶层的面积也大于后撕离部对应位置的内胶层的面积,从而通过握持后撕离部将揿针本体扎入患者皮肤后,可以通过先撕离部对应位置的内胶层,实现揿针本体较为稳定的初步固定,避免撕去后撕离部的操作导致揿针本体发生位移,进而保证扎针位置的准确性,有利于提高治疗效果。
优选的,作为一种改进,所述先撕离部与后撕离部相互接触的边为配合边,配合边为直边。
有益效果:本方案将先撕离部与后撕离部相互接触的配合边设置为直边,相比于不规则形状的配合边,本方案不仅方便加工,而且便于先撕离部和后撕离部的相互分离,避免先撕去先撕离部时受到不规则配合边的干扰,有利于提高操作便捷性。
优选的,作为一种改进,所述先撕离部的配合边与后撕离部的配合边于远离让位槽的一端设有相互配合的平台。
有益效果:本方案在先撕离部和后撕离部的配合边于远离让位槽的一端设置相互配合的平台,即先撕离部和后撕离部的配合边于远离让位槽的一端发生弯折,这样的形状设置,一方面,在保证先撕离部具有足够面积的同时,使得后撕离部的面积有所增大,从而便于医护人员握持后撕离部对揿针本体进行扎针操作;另一方面,可以将先撕离部靠近后撕离部的尖端抹平,使得面积更大的先撕离部的各部位受力更均匀,便于将其从内胶层上快速撕下,进一步提高操作便捷性。
优选的,作为一种改进,所述内离型纸于平台远离让位槽的一端开设有易撕缺口。
有益效果:本方案于平台远离让位槽的一端在内离型纸上开设易撕缺口,更便于将先撕离部和后撕离部从敷贴上撕去,进一步提高操作便捷性。
优选的,作为一种改进,所述连接块为热熔胶凝结块,针身插入连接块的部分具有折角。
有益效果:本方案将连接块设置为热熔胶凝结块,制作时,将热熔胶滴落在针身位于敷贴外侧的一端,将热熔胶压紧在敷贴外侧成型,即可得到连接块,并实现揿针本体与敷贴的固定连接,制作方便,能够有效保证揿针本体与敷贴的连接稳定性。此外,本方案将针身插入连接块的部分设置为折角,可以进一步提高揿针本体与敷贴的连接稳定性,尤其可以在使用完毕后,将敷贴从患者皮肤上撕去以实现揿针本体的拔出时,避免因揿针本体与敷贴连接不稳固而导致揿针本体遗留在患者皮肤内,有利于保证使用安全性。
优选的,作为一种改进,所述揿针本体内开设有容纳腔,容纳腔用于填充药物,针身侧壁上开设有若干渗药孔,渗药孔一端与容纳腔连通,渗药孔另一端贯穿针身。
有益效果:本方案在揿针本体内开设容纳腔用于填充药物,并在针身上开设与容纳腔连通、并贯穿针身的渗药孔,则通过敷贴将揿针固定在患者皮肤内进行治疗的过程中,填充于容纳腔内的药物通过渗药孔渗透至患者皮肤内,从而可以在敷贴的基础上,进一步提高药物治疗效果。
优选的,作为一种改进,所述连接块与敷贴之间连接有海绵块,揿针本体沿轴向滑动连接在敷贴和海绵块内;敷贴外侧于海绵块的四周涂覆有外胶层,外胶层上粘贴有外离型纸,连接块的外边缘在敷贴上的投影与外胶层的外边缘重合。
有益效果:本方案在连接块和敷贴之间设置海绵块,并将揿针本体沿轴向滑动连接在敷贴和海绵块内,使用时按照上述方式,先后撕去先撕离部和后撕离部,完成敷贴于待扎针治疗处与患者皮肤的粘接固定,再撕去外离型纸,并垂直按压连接块以挤压海绵块,使得揿针本体在敷贴和海绵块内滑动,直至揿针本体扎入患者皮肤,实现扎针操作,此时连接块与外胶层粘接固定,保持揿针本体的扎入状态。本方案先粘接敷贴,再进行扎针操作,且粘贴敷贴过程中揿针本体隐藏在敷贴和海绵块中,可以避免揿针本体意外扎伤医护人员,保证操作的安全性。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1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图1中A处的结构示意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2中内离型纸的俯视图。
图4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3中内离型纸的俯视图。
图5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4中内离型纸的俯视图。
图6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5中内离型纸的俯视图。
图7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6中揿针本体与敷贴连接处的结构示意图。
图8为图7中外离型纸的俯视图。
图9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7中揿针本体的结构示意图。
图10为图9中B处的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通过具体实施方式进一步详细说明:
说明书附图中的附图标记包括:揿针本体1、针尖11、针身12、容纳腔13、渗药孔14、敷贴2、连接块3、内胶层4、内离型纸5、先撕离部51、后撕离部52、第一配合边53、第二配合边54、第一平台55、第二平台56、第一易撕缺口57、第二易撕缺口58、让位孔6、第一让位槽61、第二让位槽62、海绵块7、外胶层8、外离型纸9、易撕线91、通孔10。
实施例1
一种新型揿针,如附图1和图2所示,包括揿针本体1、敷贴2和连接块3,揿针本体1包括针尖11和针身12,揿针本体1通过连接块3垂直连接在敷贴2上;具体的,揿针本体1穿设在敷贴2上,针尖11位于敷贴2的内侧,针身12远离针尖11的一端位于敷贴2的外侧,且针身12位于敷贴2外侧的端部插接固定在连接块3内,连接块3的内侧粘接固定在敷贴2的外侧。敷贴2的内侧涂覆有内胶层4,内胶层4上粘贴有内离型纸5,内离型纸5对应揿针本体1的位置开有让位孔6。
本实施例中,敷贴2和内离型纸5均为圆形,在其他实施例中,也可以将敷贴2和内离型纸5设置为正方形、矩形、菱形等形状,甚至可以将敷贴2和内离型纸5设置为不同的形状。内离型纸5的面积大于敷贴2的面积,且内离型纸5的圆心在敷贴2上的投影与敷贴2的圆心重合。
连接块3为热熔胶凝结块,则在制作时,向敷贴2的外侧对应针身12的端部滴热熔胶,将热熔胶压制成型后,即可实现其与针身12和敷贴2的固定连接,方便加工。针身12插入连接块3的部分具有折角,则在连接块3凝结成型后,可以提高揿针本体1与连接块3的连接稳定性,避免钦针沿轴向从连接块3中脱出,保证使用安全性。
具体实施过程如下:
使用时,将上述新型钦针从包装盒里取出,通过内离型纸5伸出敷贴2边缘的部位从内胶层4上撕去内离型纸5,随后握持敷贴2将揿针本体1垂直扎入待扎针治疗处皮肤,再将敷贴2平整贴合在患者皮肤上,即可完成揿针本体1的固定。
使用完成后,将敷贴2从患者皮肤上撕离,由于揿针本体1与敷贴2固定连接,此时揿针本体1也会随着敷贴2的撕离而从患者皮肤中拔出,即完成拔针操作。
实施例2
一种新型钦针,如附图3所示,其与实施例1的区别在于:内离型纸5包括相互独立的先撕离部51和后撕离部52,先撕离部51对应揿针本体1的位置开有半圆形的第一让位槽61,后撕离部52对应揿针本体1的位置开有半圆形的第二让位槽62,第一让位槽61和第二让位槽62合拢形成让位孔6。
先撕离部51与后撕离部52接触的边为第一配合边53,后撕离部52与先撕离部51接触的边为第二配合边54,第一配合边53和第二配合边54均为直边,以方便加工。
使用时,可以一手握持先撕离部51、一手握持后撕离部52,将敷贴2弯折,使得先撕离部51和后撕离部52相互靠近的边缘从敷贴2上翘起,先将先撕离部51撕去,露出对应位置的内层胶,通过握持后撕离部52对应位置的敷贴2将揿针本体1扎入患者皮肤,此时先撕离部51对应位置的内层胶与患者皮肤粘接,可以实现揿针本体1的初步固定,再将后撕离部52撕去并按压对应位置的敷贴2,使得后撕离部52对应位置的内层胶与患者皮肤粘接,即可实现揿针的完全固定。本方案将内离型纸5设置为相互独立的先撕离部51和后撕离部52,使用时医护人员握持后撕离部52进行扎针操作,避免医护人员手部皮肤与内胶层4接触,不仅有利于提高使用便捷性,还能够保证内层胶与患者皮肤的粘接稳定性。
实施例3
一种新型钦针,如附图4所示,其与实施例2的区别在于:先撕离部51的面积大于后撕离部52的面积,即先撕离部51呈圆心角为钝角的扇形,后撕离部52呈圆心角为锐角的扇形。
本方案将先撕离部51的面积设置为大于后撕离部52的面积,则先撕离部51对应位置的内胶层4的面积也大于后撕离部52对应位置的内胶层4的面积,从而通过握持后撕离部52将揿针本体1扎入患者皮肤后,可以通过先撕离部51对应位置的内胶层4,实现揿针本体1较为稳定的初步固定,避免撕去后撕离部52的操作导致揿针本体1发生位移,进而保证扎针位置的准确性,有利于提高治疗效果。
实施例4
一种新型钦针,如附图5所示,其与实施例3的区别在于:第一配合边53远离第一让位槽61的一端折角形成第一平台55,第二配合边54远离第二让位槽62的一端折角形成第二平台56,第一平台55与第二平台56相互配合,即第一平台55与第二平台56相互平行且长度相等。
本方案的形状设置,一方面,在保证先撕离部51具有足够面积的同时,使得后撕离部52的面积有所增大,从而便于医护人员握持后撕离部52对揿针本体1进行扎针操作;另一方面,可以将先撕离部51靠近后撕离部52的尖端抹平,使得面积更大的先撕离部51的各部位受力更均匀,便于将其从内胶层4上快速撕下,进一步提高操作便捷性。
实施例5
一种新型钦针,如附图6所示,其与实施例4的区别在于:内离型纸5于第一平台55远离第一让位槽61的一端开有第一易撕缺口57,内离型纸5于第二平台56远离第二让位槽62的一端开有第二易撕缺口58,第一易撕缺口57和第二易撕缺口58合拢形成半圆形。
本方案在内离型纸5上设置第一易撕缺口57和第二易撕缺口58,更便于将先撕离部51和后撕离部52从敷贴2上撕去,进一步提高操作便捷性。
实施例6
一种新型钦针,如附图7和图8所示,其与实施例5的区别在于:连接块3与敷贴2之间连接有海绵块7,具体的,海绵块7内侧与敷贴2外侧粘接固定,海绵块7外侧与连接块3内侧粘接固定。揿针本体1沿轴向滑动连接在敷贴2与海绵块7内,且揿针本体1隐藏在敷贴2和海绵块7内。敷贴2于海绵块7的四周涂覆有外胶层8,外胶层8上粘贴有外离型纸9,外离型纸9对应海绵块7的位置开有通孔10,通孔10的尺寸与海绵块7的尺寸一致。外离型纸9上开有易撕线91,易撕线91穿过外离型纸9的圆心将外离型纸9一分为二。连接块3的外边缘在敷贴2上的投影与外胶层8的外边缘重合。
使用时,先后撕去先撕离部51和后撕离部52,完成敷贴2于待扎针治疗处与患者皮肤的粘接固定,再撕去外离型纸9,并垂直按压连接块3以挤压海绵块7,使得揿针本体1在敷贴2和海绵块7内滑动,直至揿针本体1扎入患者皮肤,实现扎针操作,此时连接块3与外胶层8粘接固定,保持揿针本体1的扎入状态。本方案先粘接敷贴2,再进行扎针操作,且粘贴敷贴2过程中揿针本体1隐藏在敷贴2和海绵块7中,可以避免揿针本体1意外扎伤医护人员,保证操作的安全性。
实施例7
一种新型钦针,如附图9和图10所示,其与实施例5的区别在于:揿针本体1内开有容纳腔13,容纳腔13用于填充药物,针身12靠近针尖11的一端沿径向开有若干渗药孔14,渗药孔14一端与容纳腔13连通,渗药孔14另一端贯穿针身12,且若干渗药孔14沿针身12的周向均匀分布。
本方案在揿针本体1内开设用于填充药物的容纳腔13,则将揿针本体1插入患者皮肤并通过敷贴2固定后,也即在治疗过程中,填充在容纳腔13内的药物通过渗药孔14逐渐扩散至患者皮肤内,在敷贴2的药物治疗基础上,进一步提高进入患者皮肤的药物浓度,从而提高药物治疗效果。
以上所述的仅是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方案中公知的具体技术方案和/或特性等常识在此未作过多描述。应当指出,对于本领域的技术人员来说,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技术方案的前提下,还可以作出若干变形和改进,这些也应该视为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这些都不会影响本实用新型实施的效果和专利的实用性。本申请要求的保护范围应当以其权利要求的内容为准,说明书中的具体实施方式等记载可以用于解释权利要求的内容。
Claims (10)
1.一种新型揿针,其特征在于:包括揿针本体、敷贴和连接块,揿针本体包括针尖和针身,揿针本体垂直穿设在敷贴上,针尖位于敷贴的内侧,针身插接固定在连接块上,连接块固定连接于敷贴外侧;敷贴的内侧涂覆有内胶层,内胶层上粘贴有内离型纸,内离型纸对应钦针本体的位置开设有让位孔。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新型揿针,其特征在于:所述内离型纸的面积大于敷贴的面积,且内离型纸的中心在敷贴上的投影与敷贴的中心重合。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新型揿针,其特征在于:所述内离型纸包括相互独立的先撕离部和后撕离部,先撕离部和后撕离部对应钦针本体的位置均开有让位槽,先撕离部的让位槽和后撕离部的让位槽合拢形成让位孔。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一种新型揿针,其特征在于:所述先撕离部的面积大于后撕离部的面积。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一种新型揿针,其特征在于:所述先撕离部与后撕离部相互接触的边为配合边,配合边为直边。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一种新型揿针,其特征在于:所述先撕离部的配合边与后撕离部的配合边于远离让位槽的一端设有相互配合的平台。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一种新型揿针,其特征在于:所述内离型纸于平台远离让位槽的一端开设有易撕缺口。
8.根据权利要求1-7任一项所述的一种新型揿针,其特征在于:所述连接块为热熔胶凝结块,针身插入连接块的部分具有折角。
9.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一种新型揿针,其特征在于:所述揿针本体内开设有容纳腔,容纳腔用于填充药物,针身侧壁上开设有若干渗药孔,渗药孔一端与容纳腔连通,渗药孔另一端贯穿针身。
10.根据权利要求9所述的一种新型揿针,其特征在于:所述连接块与敷贴之间连接有海绵块,揿针本体沿轴向滑动连接在敷贴和海绵块内;敷贴外侧于海绵块的四周涂覆有外胶层,外胶层上粘贴有外离型纸,连接块的外边缘在敷贴上的投影与外胶层的外边缘重合。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Title |
---|---|---|---|
CN202322669874.3U CN220967689U (zh) | 2023-09-28 | 2023-09-28 | 一种新型揿针 |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Title |
---|---|---|---|
CN202322669874.3U CN220967689U (zh) | 2023-09-28 | 2023-09-28 | 一种新型揿针 |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 Publication Date |
---|---|
CN220967689U true CN220967689U (zh) | 2024-05-17 |
Family
ID=91060282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 Title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
CN202322669874.3U Active CN220967689U (zh) | 2023-09-28 | 2023-09-28 | 一种新型揿针 |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 Link |
---|---|
CN (1) | CN220967689U (zh) |
-
2023
- 2023-09-28 CN CN202322669874.3U patent/CN220967689U/zh active Active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 Publication Date | Title |
---|---|---|
US11633580B2 (en) | Applicator for water-soluble sheet-shaped preparation | |
CN220967689U (zh) | 一种新型揿针 | |
WO2019242410A1 (zh) | 一种穴位自动贴敷直压微针及使用方法 | |
CN215739904U (zh) | 一种抽血后用于止血的便捷型按压敷贴 | |
CN112244926B (zh) | 一种用于输液拔针后的压迫止血装置 | |
CN204839626U (zh) | 自动止血贴 | |
CN104922791A (zh) | 无创针灸贴片及其制备方法 | |
CN217219756U (zh) | 一种蝶翼无损伤针固定装置 | |
CN208511118U (zh) | 一次性指环拔针按压贴 | |
CN220778524U (zh) | 一种止血压迫贴 | |
CN219763952U (zh) | 一种自贴针灸揿针 | |
CN213047047U (zh) | 一种新型揿针 | |
CN219375465U (zh) | 一种凝胶揿针穴位贴 | |
CN213911336U (zh) | 一种新型缇针 | |
CN221470375U (zh) | 一种设置于柄侧的单针体颗粒型皮内针 | |
CN212913866U (zh) | 一种具有止痛效果的无菌揿针 | |
CN221512922U (zh) | 一种医用膏药贴 | |
CN221692333U (zh) | 一种留置针拔出按压止血用一次性敷贴 | |
CN215426598U (zh) | 一种留置针输液贴 | |
CN219354106U (zh) | 一种医疗穿刺装置 | |
CN219126439U (zh) | 一种穿刺针及其固定装置 | |
CN219207702U (zh) | 一种模拟按压止血敷贴 | |
CN213431008U (zh) | 适用于输注管路的新型敷贴 | |
CN215874800U (zh) | 一种压脉贴 | |
CN216091047U (zh) | 一种一次性皮肤局部麻醉敷贴 |
Legal Events
Date | Code | Title | Description |
---|---|---|---|
GR01 | Patent grant | ||
GR01 | Patent grant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