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20967003U - 一种新型羽绒枕 - Google Patents

一种新型羽绒枕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20967003U
CN220967003U CN202322686207.6U CN202322686207U CN220967003U CN 220967003 U CN220967003 U CN 220967003U CN 202322686207 U CN202322686207 U CN 202322686207U CN 220967003 U CN220967003 U CN 220967003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pillow core
pillow
layer
core
area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322686207.6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吕颜如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Beijing Laidao Technology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Beijing Laidao Technology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Beijing Laidao Technology Co ltd filed Critical Beijing Laidao Technology Co ltd
Priority to CN202322686207.6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20967003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20967003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20967003U/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Landscapes

  • Bedding Items (AREA)

Abstract

本申请公开了一种新型羽绒枕,该羽绒枕包括:外层枕芯、中层支撑枕芯,中层支撑枕芯嵌套于外层枕芯内,外层枕芯包括上层鹅绒枕芯和下层纤维枕芯,上层鹅绒枕芯由绗缝结构固定上层鹅绒枕芯内的鹅绒,上层鹅绒枕芯内填充白鹅绒,下层纤维枕芯内填充聚酯纤维,中层支撑枕芯内填充羽片和聚酯纤维;中层支撑枕芯中心设置镂空四角星或者镂空交叉线形状;中层支撑枕芯中部、左右位置、上下位置分别设置头窝区、侧睡区和枕颈区,头窝区向下凹陷,枕颈区的高度高于头窝区。本申请解决了由于羽绒枕形状结构不合理而导致的羽绒枕褶皱多,易变形的技术问题,本实用新型能够提高羽绒枕的舒适度,防止跑绒,不易变形。

Description

一种新型羽绒枕
技术领域
本申请涉及枕头技术领域,具体而言,涉及一种新型羽绒枕。
背景技术
枕头是我们日常生活中必备的床上用品,与人们的睡眠质量息息相关,枕头在人的睡眠中占有重要地位。由于现代人的生活节奏快,工作生活压力大,保证充足和良好的睡眠就越来越受到人们的重要。为了保证并提升睡眠质量,用户在实际挑选枕头或者枕芯时,对于枕芯的使用舒适度等有了越来越高的要求,除了基础的舒适度以外,枕头的外观是否美观、是否更耐用更健康也成为了选择枕头的重要标准之一。
羽绒枕的柔软度是其他类型枕头无法比拟的,具有极佳的包裹性。新型羽绒枕会一般会将枕芯分成两层或三层,现有技术中枕头的缺点有:
1.市面上的羽绒枕的分格工艺会使枕面褶皱变多,让使用者面部与枕芯接触面舒适度降低,舒适性不好。
2.目前的羽绒枕久睡后羽绒和羽片会被挤走出现跑绒现象,颈部支撑性会明显下降,容易出现落枕现象,缺少精准性的支撑,耐用性、舒适性不好。
综上所述,本发明将解决由于羽绒枕形状结构不合理而导致的羽绒枕褶皱多,耐用性不好,易变形的技术问题。
实用新型内容
为了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申请提供一种新型羽绒枕,以至少解决由于羽绒枕绗缝占比大、结构不合理而导致的羽绒枕褶皱多,耐用性不好,颈部支撑性不足造成的枕头易变形的技术问题,本技术方案能够提高羽绒枕的舒适度,使得用户睡觉整晚使用的时间不塌陷不易跑绒,不易变形。
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根据本申请的一个方面,提供了一种新型羽绒枕,该羽绒枕包括:外层枕芯、中层支撑枕芯,所述中层支撑枕芯嵌套于外层枕芯内,所述外层枕芯包括上层鹅绒枕芯和下层纤维枕芯,所述上层鹅绒枕芯由绗缝结构形成的线固定上层鹅绒枕芯内的鹅绒,所述上层鹅绒枕芯内填充白鹅绒,所述下层纤维枕芯内填充聚酯纤维,所述中层支撑枕芯内填充羽片和聚酯纤维;
所述中层支撑枕芯中心设置镂空四角星或者镂空交叉线形状;所述中层支撑枕芯中部、左右位置、上下位置分别设置头窝区、侧睡区和枕颈区,所述头窝区向下凹陷,枕颈区的高度高于头窝区。
优选地,所述外层枕芯边缘处安装有可拆卸结构,所述外层枕芯通过可拆卸结构包裹所述中层支撑枕芯。
优选地,所述上层鹅绒枕芯与下层纤维枕芯边缘处安装相互匹配的可拆卸结构,所述可拆卸结构为拉链、魔术贴、纽扣中的一种或多种组合。
优选地,所述外层枕芯表层由外向内分别设有纯棉面料层和涤纶防钻绒面层,所述上层鹅绒枕芯内填充的白鹅绒在涤纶防钻绒面层内,所述中层支撑枕芯设有由纯棉面料制成的包裹层,包裹层用于包裹羽片和聚酯纤维。
优选地,所述上层鹅绒枕芯绗缝为100*100mm矩阵形状均匀分布于上层鹅绒枕芯上;
优选地,所述绗缝形状采用直径为6mm线。
优选地,所述侧睡区高于所述头窝区。
在本申请实施例中,采用外层枕芯与中层支撑枕芯相互嵌套的方式,将中层支撑枕芯嵌套于外层枕芯内,防止跑绒,同时可拆卸结构方便晾晒。通过上层鹅绒枕芯与下层纤维枕芯相互配合,使得枕头更加舒适,通过绗缝结构并且中层支撑枕芯内填充羽片和聚酯纤维达到更加耐用、不易变形的目的。中层支撑枕芯中心设置镂空四角星能够使得用户躺着更加舒适。中层支撑枕芯中部、左右位置、上下位置分别设置头窝区、侧睡区和枕颈区,头窝区向下凹陷,枕颈区的高度高于头窝区,这种分区方式,使得枕头舒适性更好,而且无论怎么躺着都会有一个比较舒适的环境。能够使用户在无论仰睡或是侧睡,颈部都得到有力支撑,头部得到舒适包裹的同时,都有舒适的睡眠体验。枕颈区支撑人体颈部,头窝区为人体躺下后大脑的位置,侧睡区为人体向左或向右翻身过程中,支撑面部的部位。
综上,通过本申请,解决了由于羽绒枕形状结构不合理而导致的羽绒枕褶皱多,耐用性不好,颈部支撑性不足造成的枕头易变形的技术问题,本技术方案能够提高羽绒枕的舒适度,防止跑绒,不易变形。
附图说明
构成本申请的一部分的附图用来提供对本申请的进一步理解,使得本申请的其它特征、目的和优点变得更明显。本申请的示意性实施例附图及其说明用于解释本申请,并不构成对本申请的不当限定。在附图中:
图1是根据本申请实施例一种新型羽绒枕的整体结构示意图;
图2是根据本申请实施例一种新型羽绒枕的上层鹅绒枕芯结构示意图;
图3是根据本申请实施例一种新型羽绒枕的中层支撑枕芯结构示意图;
图4是根据本申请实施例一种新型羽绒枕的下层纤维枕芯结构示意图;
图5是根据本申请实施例一种新型羽绒枕的中层支撑枕芯结构示意图;
图6是根据本申请实施例一种新型羽绒枕的装好状态示意图;
其中,图中标号所示表示:1、外层枕芯;2、中层支撑枕芯;3、上层鹅绒枕芯;4、下层纤维枕芯;5、头窝区;6、侧睡区;7、枕颈区;8、镂空四角星。
具体实施方式
为了使本技术领域的人员更好地理解本申请方案,下面将结合本申请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申请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申请一部分的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申请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应当属于本申请保护的范围。
需要说明的是,本申请的说明书和权利要求书及上述附图中的术语“包括”意图在于覆盖不排他的包含。在本申请中,术语“上”、“下”、“左”、“右”、“前”、“后”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这些术语主要是为了更好地描述本申请及其实施例,并非用于限定所指示的组成部分必须具有特定方位。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根据具体情况理解这些术语在本申请中的具体含义。
需要说明的是,在不冲突的情况下,本申请中的实施例及实施例中的特征可以相互组合。下面将参考附图并结合实例来详细说明本申请。
如图1-6所示,本申请涉及一种三层分区新型羽绒枕,该羽绒枕包括:外层枕芯1、中层支撑枕芯2,中层支撑枕芯嵌套于外层枕芯内,外层枕芯包括上层鹅绒枕芯3和下层纤维枕芯4,上层鹅绒枕芯由绗缝结构形成的线固定上层鹅绒枕芯内的鹅绒,上层鹅绒枕芯内填充95%白鹅绒,下层纤维枕芯内填充聚酯纤维,中层支撑枕芯内填充羽片和聚酯纤维;
如图1-6所示,中层支撑枕芯中心设置镂空四角星8(另外一种是将镂空四角星8替换为镂空交叉线形状,镂空交叉线形状图中未示出,是作为另外一种可实施的方式),镂空四角星效果更好;中层支撑枕芯中部、左右位置、上下位置分别设置头窝区5、侧睡区6和枕颈区7,头窝区向下凹陷,枕颈区的高度高于头窝区。头窝区、侧睡区和枕颈区的区分,能够使用户在无论仰睡或是侧睡,颈部都得到有力支撑,头部得到舒适包裹的同时,都有舒适的睡眠体验。枕颈区支撑人体颈部,头窝区为人体躺下后大脑的位置,侧睡区为人体向左或向右翻身过程中,支撑面部的部位。
绗缝工艺是用长针缝制有夹层的纺织物,使里面的填充料(如喷胶棉、蚕丝,羽绒等)固定的工艺。枕头在使用过程中,经长期使用翻动蹂躏摩擦,容易产生形状不固定,流动缩团,厚度不匀等情况。为了使面料和羽绒之间贴紧固定,使其均匀分布,且做到绗缝面积小而有效,采用了绗缝形状为6mm短线,以100*100mm矩阵均匀分布于上层鹅绒枕芯。
如图1-6所示,绗缝结构工艺能够保留防止跑绒、让绒朵分布均匀的同时有效地减少了绗缝面积和褶皱,提升了枕芯的接触舒适度。中层支撑枕芯采用四角星镂空方式,达到分区的目的,并且使用羽片和聚酯纤维混合填充,加强了支撑力,能够有效的支撑颈部,提升了睡感舒适度。晾晒时,可打开外层枕芯,取出中层枕芯,使晾晒面积最大化,能够更好地清洁枕芯。外层枕芯边缘处安装有可拆卸结构,外层枕芯通过可拆卸结构包裹中层支撑枕芯。图中标号中的8表示镂空四角星。
如图1-6所示,上层鹅绒枕芯与下层纤维枕芯边缘处安装相互匹配的可拆卸结构,可拆卸结构为优选地为拉链,上层鹅绒枕芯与下层纤维枕芯连接并从两者中间可以折叠,包裹中层支撑枕芯,通过拉链的方式封住中层支撑枕芯,当然这种方式可以拆卸,便于分装和拆卸。当然,拉链只是一种优选地方式,对于魔术贴、纽扣也可以实现上述方式,应当认为在用纽扣、魔术贴实现上层鹅绒枕芯与下层纤维枕芯封闭也是在本申请的保护范围中。
如图1-6所示,外层枕芯表层由外向内分别设有100S纯棉面料层和涤纶防钻绒面层,上层鹅绒枕芯内填充的白鹅绒在涤纶防钻绒面层内,中层支撑枕芯设有由100S纯棉面料制成的包裹层,包裹层用于包裹羽片和聚酯纤维。
上层鹅绒枕芯绗缝为100*100mm矩阵形状均匀分布于上层鹅绒枕芯上;当然也可以将矩阵形状替换为上层鹅绒枕芯绗缝形状为直径100mm的圆形均匀的分布在上层鹅绒枕芯上。
绗缝形状采用直径为6mm线。侧睡区高于头窝区。
在本申请实施例中,在本申请实施例中,采用外层枕芯与中层支撑枕芯相互嵌套的方式,将中层支撑枕芯嵌套于外层枕芯内,防止跑绒,同时也方便晾晒。通过上层鹅绒枕芯与下层纤维枕芯相互配合,使得枕头更加舒适,通过绗缝结构并且中层支撑枕芯内填充羽片和聚酯纤维达到更加耐用、不易变形的目的。中层支撑枕芯中心设置镂空四角星能够使得用户躺着更加舒适。中层支撑枕芯中部、左右位置、上下位置分别设置头窝区、侧睡区和枕颈区,头窝区向下凹陷,枕颈区的高度高于头窝区,这种分区方式,使得枕头舒适性更好,而且无论怎么躺着都会有一个比较舒适的环境。能够使用户在无论仰睡或是侧睡,颈部都得到有力支撑,头部得到舒适包裹的同时,都有舒适的睡眠体验。枕颈区支撑人体颈部,头窝区为人体躺下后大脑的位置,侧睡区为人体向左或向右翻身过程中,支撑面部的部位。
综上所述,通过本实施例,解决了由于羽绒枕绗缝占比大、结构不合理而导致的羽绒枕褶皱多,耐用性不好,颈部支撑性不足造成的枕头易变形的技术问题,本技术方案能够提高羽绒枕的舒适度,不易跑绒不易变形。
通过本实施例,解决了羽绒分层枕由于分格工艺、缺少分区导致的舒适度下降、颈部支撑性不足的问题,能提高舒适度,且能加强颈部支撑,能够更方便晾晒清洁羽绒枕。
以上所述仅为本申请的优选实施例而已,并不用于限制本申请,对于本领域的技术人员来说,本申请可以有各种更改和变化。凡在本申请的精神和原则之内,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申请的保护范围之内。

Claims (6)

1.一种新型羽绒枕,其特征在于,包括外层枕芯(1)、中层支撑枕芯(2),所述中层支撑枕芯嵌套于外层枕芯内,所述外层枕芯包括上层鹅绒枕芯(3)和下层纤维枕芯(4),所述上层鹅绒枕芯(3)由绗缝结构固定上层鹅绒枕芯内的鹅绒,所述上层鹅绒枕芯(3)内填充白鹅绒,所述下层纤维枕芯(4)内填充聚酯纤维,所述中层支撑枕芯(2)内填充羽片和聚酯纤维;
所述中层支撑枕芯(2)中心设置镂空四角星或者镂空交叉线形状;所述中层支撑枕芯中部、左右位置、上下位置分别设置头窝区(5)、侧睡区(6)和枕颈区(7),所述头窝区向下凹陷,枕颈区的高度高于头窝区。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新型羽绒枕,其特征在于,所述外层枕芯(1)边缘处安装有可拆卸结构,所述外层枕芯通过可拆卸结构包裹所述中层支撑枕芯。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新型羽绒枕,其特征在于,所述上层鹅绒枕芯(3)与下层纤维枕芯(4)边缘处安装相互匹配的可拆卸结构,所述可拆卸结构为拉链、魔术贴、纽扣中的一种或多种组合。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新型羽绒枕,其特征在于,所述外层枕芯(1)表层由外向内分别设有纯棉面料层和涤纶防钻绒面层,所述上层鹅绒枕芯(3)内填充的白鹅绒在涤纶防钻绒面层内,所述中层支撑枕芯(2)设有由纯棉面料制成的包裹层,包裹层用于包裹羽片和聚酯纤维。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新型羽绒枕,其特征在于,所述上层鹅绒枕芯(3)绗缝为100*100mm矩阵形状均匀分布于上层鹅绒枕芯上。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新型羽绒枕,其特征在于,所述侧睡区高于所述头窝区。
CN202322686207.6U 2023-10-08 2023-10-08 一种新型羽绒枕 Active CN220967003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322686207.6U CN220967003U (zh) 2023-10-08 2023-10-08 一种新型羽绒枕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322686207.6U CN220967003U (zh) 2023-10-08 2023-10-08 一种新型羽绒枕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20967003U true CN220967003U (zh) 2024-05-17

Family

ID=91043285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322686207.6U Active CN220967003U (zh) 2023-10-08 2023-10-08 一种新型羽绒枕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20967003U (zh)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220967003U (zh) 一种新型羽绒枕
KR102136495B1 (ko) 기능성 베개
CN205197619U (zh) 一种新型羽毛枕
CN214548661U (zh) 一种u型3d枕
CN215604479U (zh) 一种可选内芯易拆洗的床垫
CN202386212U (zh) 一种组合式软体躺椅
CN206994969U (zh) 一种分区的3d网布支撑垫
CN211459547U (zh) 一种床上铺垫用品
CN214387022U (zh) 一种三层组合枕
CN201171545Y (zh) 涤纶纤维蚕丝被
CN211324176U (zh) 一种多功能乳胶枕
CN102349765B (zh) 一种可以折叠并组合成软体躺椅的多功能床垫
CN220459089U (zh) 一种连体式双层枕套
CN217447283U (zh) 一种羽绒颈椎拉伸枕
CN215226554U (zh) 一种酒店用高度可调的枕芯
CN201088367Y (zh) 舒适健康的床上用品
CN218390594U (zh) 一种凉感舒适型双面用毯子
CN216797220U (zh) 一种羽绒蚕丝4d复合枕
CN214510438U (zh) 一种多重复合式纤维床垫
CN220477367U (zh) 一种采用有机棉面料的分层分区护颈羽绒枕
CN221060280U (zh) 花瓣式复合保健养生枕
CN211021811U (zh) 一种床垫
CN214258834U (zh) 一种可收纳型组合式枕套
JP3246307U (ja) 空気繊維高分子ゲルマット
CN215777043U (zh) 一种含相变材料的枕头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