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20964314U - 一种保护电路及供电系统 - Google Patents

一种保护电路及供电系统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20964314U
CN220964314U CN202320458253.8U CN202320458253U CN220964314U CN 220964314 U CN220964314 U CN 220964314U CN 202320458253 U CN202320458253 U CN 202320458253U CN 220964314 U CN220964314 U CN 220964314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module
resistor
input
protection
output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320458253.8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倪锁
兰小秋
金校江
雷振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Beijing Didi Infinity Technology and Development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Beijing Didi Infinity Technology and Development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Beijing Didi Infinity Technology and Development Co Ltd filed Critical Beijing Didi Infinity Technology and Development Co Ltd
Priority to CN202320458253.8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20964314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20964314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20964314U/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Landscapes

  • Emergency Protection Circuit Devices (AREA)

Abstract

本申请提供了一种保护电路及供电系统,其中,保护电路应用于供电系统,包括:输入保护模块、输出保护模块、防反模块和检测模块;输入保护模块、输出保护模块以及防反模块分别与检测模块连接;输入保护模块用于与供电系统的电源输入模块连接,输出保护模块用于与供电系统外部的待测控制单元连接,防反模块用于分别与电源输入模块和待测控制单元连接。本申请中的保护电路能够实现输入保护、输出保护和防反接,通过多重保护作用能够提高供电系统的安全性,进而提高供电系统供电的安全性,从而可以避免供电系统可能出现的过压、欠压或过流等对待测控制单元造成的损坏,有利于提高待测控制单元的可靠性。

Description

一种保护电路及供电系统
技术领域
本申请涉及供电技术领域,尤其是涉及一种保护电路及供电系统。
背景技术
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人们对生活质量的要求也越来越高,高质量的生活需求带动了汽车行业的快速发展。经过数十年的更新迭代,汽车的功能越来越多样化,也更智能化,这样就导致了汽车内部的控制单元越来越多,也越来越复杂。对于控制单元来说,最重要的是在满足人们舒适性需求的前提下,保证产品的安全性能以及极高的可靠性。
现有技术中,为了保证产品能够可靠的走向量产,在控制单元设计前期,设计人员要做好充分的测试验证,在做测试验证时,测试人员常使用直流电源直接作为供电系统为待测控制单元供电。但是直接使用直流电源,无法避免供电系统可能出现的过压、欠压或过流等对待测控制单元造成的损坏,对待测控制单元的可靠性有着重大的影响。
实用新型内容
有鉴于此,本申请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保护电路及供电系统,通过保护电路实现输入保护、输出保护和防反接,能够提高供电系统的安全性,进而可以避免供电系统可能出现的过压、欠压或过流等对控制单元造成的损坏,有利于提高待测控制单元的可靠性。
第一方面,本申请实施例提供了一种保护电路,应用于供电系统,包括:输入保护模块、输出保护模块、防反模块和检测模块;
所述输入保护模块、所述输出保护模块以及所述防反模块分别与所述检测模块连接;
其中,所述输入保护模块用于与所述供电系统的电源输入模块连接,所述输出保护模块用于与所述供电系统外部的待测控制单元连接;所述防反模块用于分别与所述电源输入模块和所述待测控制单元连接。
在本申请的一种可选实施例中,所述输入保护模块包括输入欠压保护模块和输入过压保护模块,所述输入欠压保护模块的输出端和所述输入过压保护模块的输出端分别与所述检测模块连接;
所述输入欠压保护模块的输入端和所述输入过压保护模块的输入端均用于与所述电源输入模块连接。
在本申请的一种可选实施例中,所述输入欠压保护模块包括依次串联连接的第一电阻、第二电阻和第三电阻;
所述第一电阻未与所述第二电阻连接的一端用于与所述电源输入模块连接,所述第一电阻的另一端与所述检测模块的欠压输入端连接,所述第三电阻未与所述第二电阻连接的一端接地。
在本申请的一种可选实施例中,所述输入过压保护模块包括依次串联连接的第一电阻、第二电阻和第三电阻;
所述第一电阻未与所述第二电阻连接的一端用于与所述电源输入模块连接,所述第二电阻未与所述第一电阻连接的一端与所述检测模块的过压输入端连接,所述第三电阻未与所述第二电阻连接的一端接地。
在本申请的一种可选实施例中,所述输出保护模块包括输出欠压保护模块和输出过流保护模块,所述输出欠压保护模块的输入端和所述输出过流保护模块的输入端分别与所述检测模块连接;
所述输出欠压保护模块的输出端用于与所述待测控制单元连接。
在本申请的一种可选实施例中,所述输出欠压保护模块包括串联连接的第四电阻和第五电阻;
所述第五电阻与所述第四电阻连接的一端与所述检测模块的欠压输出端连接,所述第五电阻未与所述第四电阻连接的一端接地;
所述第四电阻未与所述第五电阻连接的一端用于与所述待测控制单元连接。
在本申请的一种可选实施例中,所述输出过流保护模块包括第六电阻;
所述第六电阻的一端与所述检测模块的过流检测端连接,所述第六电阻的另一端接地。
在本申请的一种可选实施例中,所述防反模块包括第一开关场效应管、第二开关场效应管、第一开关二极管和第二开关二极管;
所述第一开关场效应管的源极与所述第一开关二极管的阳极连接,所述第一开关二极管的阴极与所述第一开关场效应管的漏极连接,所述第一开关场效应管的漏极与所述第二开关场效应管的漏极连接,所述第二开关场效应管的源极与所述第二开关二极管的阳极连接,所述第二开关二极管的阴极与所述第二开关场效应管的漏极连接;
其中,所述第一开关场效应管的源极还用于与所述电源输入模块连接,所述第二开关场效应管的源极还用于与所述待测控制单元连接。
第二方面,本申请实施例还提供了一种供电系统,用于为多组待测控制单元供电,包括电源输入模块以及多组如上所述的保护电路;
所述电源输入模块与多组保护电路连接,所述多组保护电路用于与所述多组待测控制单元一一对应连接。
在本申请的一种可选实施例中,当所述多组待测控制单元包括16组待测控制单元时,所述供电系统包括16组保护电路,所述16组保护电路与所述16组待测控制单元一一对应连接;
其中,所述输入保护模块中的第一电阻为470KΩ,所述输入保护模块中的第二电阻为47KΩ,所述输入保护模块中的第三电阻为36KΩ;
所述输出保护模块中的第四电阻为47KΩ,所述输出保护模块中的第五电阻为10KΩ,所述输出保护模块中的第六电阻为1.1KΩ。
本申请实施例提供了一种保护电路及供电系统,保护电路应用于供电系统,其中,保护电路包括:输入保护模块、输出保护模块、防反模块和检测模块;输入保护模块、输出保护模块以及防反模块分别与检测模块连接;输入保护模块用于与供电系统的电源输入模块连接,输出保护模块用于与供电系统外部的待测控制单元连接;防反模块用于分别与电源输入模块和待测控制单元连接。本申请实施例中的保护电路能够实现输入保护、输出保护和防反接,通过多重保护作用能够提高供电系统的安全性,进而提高供电系统供电的安全性。进而可以避免供电系统可能出现的过压、欠压或过流等对待测控制单元造成的损坏,有利于提高待测控制单元的可靠性。
另外,本申请实施例中的供电系统用于为多组待测控制单元供电,供电系统包括电源输入模块以及多组如上所述的保护电路,电源输入模块与多组保护电路连接,多组保护电路用于与多组待测控制单元一一对应连接。这里,供电系统能够通过多路保护电路提供多路电源输出,以使每路电源输出为一组待测控制单元供电,进而能够实现为多组待测控制单元供电的目的,使得多组待测控制单元能够同时工作,有利于提高待测控制单元的工作效率,并且无需频繁更换供电系统,间接提高了测试人员的操作效率。
为使本申请的上述目的、特征和优点能更明显易懂,下文特举较佳实施例,并配合所附附图,作详细说明如下。
附图说明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申请实施例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应当理解,以下附图仅示出了本申请的某些实施例,因此不应被看作是对范围的限定,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相关的附图。
图1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一种保护电路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另一种保护电路的结构示意图;
图3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一种保护电路的具体结构示意图;
图4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一种供电系统的结构示意图。
附图标记:101-检测模块;102-输入保护模块;1021-输入欠压保护模块;1022-输入过压保护模块;103-输出保护模块;1031-输出欠压保护模块;1032-输出过流保护模块;104-防反模块;10-保护电路;20-电源输入模块;30-待测控制单元。
具体实施方式
为使本申请实施例的目的、技术方案和优点更加清楚,下面将结合本申请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申请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应当理解,本申请中附图仅起到说明和描述的目的,并不用于限定本申请的保护范围。另外,应当理解,示意性的附图并未按实物比例绘制。本申请中使用的流程图示出了根据本申请的一些实施例实现的操作。应该理解,流程图的操作可以不按顺序实现,没有逻辑的上下文关系的步骤可以反转顺序或者同时实施。此外,本领域技术人员在本申请内容的指引下,可以向流程图添加一个或多个其他操作,也可以从流程图中移除一个或多个操作。
另外,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申请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通常在此处附图中描述和示出的本申请实施例的组件可以以各种不同的配置来布置和设计。因此,以下对在附图中提供的本申请的实施例的详细描述并非旨在限制要求保护的本申请的范围,而是仅仅表示本申请的选定实施例。基于本申请的实施例,本领域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申请保护的范围。
为了使得本领域技术人员能够使用本申请内容,结合特定应用场景“屏幕背光电路”,给出以下实施方式。对于本领域技术人员来说,在不脱离本申请的精神和范围的情况下,可以将这里定义的一般原理应用于其他实施例和应用场景。虽然本申请主要围绕屏幕背光电路进行描述,但是应该理解,这仅是一个示例性实施例。
需要说明的是,本申请实施例中将会用到术语“包括”,用于指出其后所声明的特征的存在,但并不排除增加其它的特征。
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人们对生活质量的要求也越来越高,高质量的生活需求带动了汽车行业的快速发展。经过数十年的更新迭代,汽车的功能越来越多样化,也更智能化,这样就导致了汽车内部的控制单元越来越多,也越来越复杂。对于控制单元来说,最重要的是在满足人们舒适性需求的前提下,保证产品的安全性能以及极高的可靠性。
现有技术中,为了保证产品能够可靠的走向量产,在控制单元设计前期,设计人员要做好充分的测试验证,在做测试验证时,测试人员常使用直流电源直接作为供电系统为待测控制单元(Device Under Test,DUT)供电。但是直接使用直流电源,无法避免供电系统可能出现的过压、欠压或过流等对控制单元造成的损坏,对控制单元的可靠性有着重大的影响。
其中,过压、欠压或过流等是供电系统常出现的故障现象,当出现这些故障现象时,会严重损坏控制单元。本申请实施例中,过压指的是供电系统的输入电压超过第二输入电压阈值或输出电压超过输出电压阈值;欠压指的是供电系统的输入电压低于第一输入电压阈值;过流指的是供电系统的输出电流高于输出电流阈值。
基于此,本申请实施例提供一种保护电路及供电系统,保护电路能够提高供电系统的安全性,进而可以避免供电系统可能出现的过压、欠压或过流等对待测控制单元造成的损坏,有利于提高待测控制单元的可靠性。
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保护电路应用于供电系统,保护电路能够实现输入保护、输出保护和防反接,通过多重保护作用能够提高供电系统的安全性,进而提高供电系统供电的安全性,从而避免供电系统可能出现的过压、欠压或过流等对控制单元造成的损坏,有利于提高待测控制单元的可靠性。
请参阅图1,图1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一种保护电路的结构示意图。如图1所示,保护电路包括:输入保护模块102、输出保护模块103、防反模块104和检测模块101;输入保护模块102、输出保护模块103以及防反模块104分别与检测模块101连接;
其中,输入保护模块102用于与供电系统的电源输入模块连接,输出保护模块103用于与供电系统外部的待测控制单元连接;防反模块104用于分别与电源输入模块和待测控制单元连接。
这里,输入保护模块用于确定能够输入的电压安全范围,输出保护模块用于确定能够输出的电压安全范围以及电流安全范围。若电源输入模块输入的电压不满足输入保护模块和输出保护模块限定的电压安全范围和电流安全范围,则保护电路会中断供电系统的电源输入模块与供电系统外部的待测控制单元之间的连接,以使供电系统无法继续再为待测控制单元供电。
在保护电路中设置防反模块,当电源输入模块反接接入后,通过防反模块控制电源输入模块与待测控制单元之间的电路中断,进而可以避免出现因反接电源输入模块而导致电源输入模块损坏的问题。
检测模块能够检测输入保护模块的电压值,进而根据预先设置的输入电压阈值来判断当前输入电压是否满足电压安全范围,若不满足,则检测模块会控制保护电路输出关断,进而断开电源输入模块与待测控制单元之间的连接;进一步地,检测模块能够检测输出保护模块的电压值和电流值,进而根据预先设置的输出电压阈值和输出电流阈值来判断当前输出电压是否满足电压安全范围以及当前输出电流是否满足电流安全范围,若不满足,检测模块会控制保护电路输出关断,进而断开电源输入模块与待测控制单元之间的连接。
本申请实施例通过在保护电路中设置防反模块,输入保护模块和输出保护模块,使得保护电路具有防反接、输入保护和输出保护的作用,进而使供电系统具有防反,输入保护和输出保护等功能,这样一来,通过多重保护作用能够提高供电系统的安全性,进而提高供电系统供电的安全性,可以避免供电系统可能出现的过压、欠压或过流等对控制模块造成的损坏,有利于提高控制模块的可靠性。
请参阅图2,图2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另一种保护电路的结构示意图。如图2所示,保护电路包括:输入保护模块102、输出保护模块103、防反模块104和检测模块101;输入保护模块102包括输入欠压保护模块1021和输入过压保护模块1022,输入欠压保护模块1021的输出端和输入过压保护模块1022的输出端分别与检测模块101连接;输入欠压保护模块1021的输入端和输入过压保护模块1022的输入端均用于与电源输入模块连接。
输出保护模块103包括输出欠压保护模块1031和输出过流保护模块1032,输出欠压保护模块1031的输入端和输出过流保护模块1032的输入端分别与检测模块101连接;输出欠压保护模块1031的输出端用于与待测控制单元连接。
具体地,输入欠压保护模块能够实现供电系统的输入欠压保护,只有电路中不存在输入欠压故障时,供电系统才能正常供电;同理,输入过压保护模块能够实现供电系统的输入过压保护,只有电路中不存在输入过压故障时,供电系统才能正常供电;同理,输出欠压保护模块能够实现供电系统的输出欠压保护,只有电路中不存在输出欠压故障时,供电系统才能正常供电;同理,输出过流保护模块能够实现供电系统的输出过流保护,只有电路中不存在输出过流故障时,供电系统才能正常供电。
这里,检测模块能够检测输入欠压保护模块的电压值,当检测到的电压值小于第一输入电压阈值,检测模块控制输出关断,当欠压故障撤除后,输出可以自动恢复正常。其中,第一输入电压阈值可以根据输入欠压保护模块的模块参数进行具体设置。
检测模块能够检测输入过压保护模块的电压值,当检测到的电压值大于第二输入电压阈值,检测模块控制输出关断,当过压故障撤除后,输出可以自动恢复正常。其中,第二输入电压阈值可以根据输入过压保护模块的模块参数进行具体设置。
检测模块能够检测输出欠压保护模块的电压值,当检测到的电压值小于输出电压阈值,检测模块控制输出关断,当欠压故障撤除后,输出可以自动恢复正常。其中,输出电压阈值可以根据输出欠压保护模块的模块参数进行具体设置。
检测模块能够检测输出过流保护模块的电流值,当检测到的电流值高于输出电流阈值,则检测模块控制输出关断,当过流故障撤除后,输出可以自动恢复正常。其中,输出电流阈值可以根据输出过流保护模块的模块参数进行具体设置。
本申请实施例中,保护电路具有输入欠压保护、输入过压保护、输出欠压保护、输出过流保护以及防反接功能,进而,供电系统也具有输入欠压保护、输入过压保护、输出欠压保护、输出过流保护以及防反接等保护措施,通过上述保护措施,可以全面防止供电系统为待测控制单元供电时由于欠压、过压、欠压、过流等故障损坏待测控制单元。
具体地,请参阅图3,图3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一种保护电路的具体结构示意图。如图3所示,输入欠压保护模块1021包括依次串联连接的第一电阻R1、第二电阻R2和第三电阻R3;第一电阻R1未与第二电阻R2连接的一端用于与电源输入模块连接,第一电阻R1的另一端与检测模块101的欠压输入端连接,第三电阻R3未与第二电阻R2连接的一端接地。
输入过压保护模块包括依次串联连接的第一电阻R1、第二电阻R2和第三电阻R3;第一电阻R1未与第二电阻R2连接的一端用于与电源输入模块连接,第二电阻R2未与第一电阻R1连接的一端与检测模块101的过压输入端连接,第三电阻R3未与第二电阻R2连接的一端接地。
需要说明的是,由于输入欠压保护模块1021和输入过压保护模块包括的组件是相同的,即均包括第一电阻R1、第二电阻R2和第三电阻R3,只是输入欠压保护模块1021和输入过压保护模块分别与检测模块101之间的连接端不同。为避免标号混乱,图3只标记了输入欠压保护模块1021的标号。但需要注意的是,图3中的第一电阻R1、第二电阻R2和第三电阻R3也同样组成了输入过压保护模块,但这里不再继续对输入过压保护模块进行标号。
输出欠压保护模块1031包括串联连接的第四电阻R4和第五电阻R5;第五电阻R5与第四电阻R4连接的一端与检测模块101的欠压输出端连接,第五电阻R5未与第四电阻R4连接的一端接地;第四电阻R4未与第五电阻R5连接的一端用于与待测控制单元连接。
输出过流保护模块1032包括第六电阻R6;第六电阻R6的一端与检测模块101的过流检测端连接,第六电阻R6的另一端接地。
防反模块104包括第一开关场效应管Q1、第二开关场效应管Q2、第一开关二极管D1和第二开关二极管D2;第一开关场效应管Q1的源极与第一开关二极管D1的阳极连接,第一开关二极管D1的阴极与第一开关场效应管Q1的漏极连接,第一开关场效应管Q1的漏极与第二开关场效应管Q2的漏极连接,第二开关场效应管Q2的源极与第二开关二极管D2的阳极连接,第二开关二极管D2的阴极与第二开关场效应管Q2的漏极连接;其中,第一开关场效应管的源极还用于与电源输入模块连接,第二开关场效应管的源极还用于与待测控制单元连接。
举例说明,检测模块可以包括TPS25947A芯片,TPS25947A芯片包括芯片使能和输入欠压引脚(EN/UVLO)、芯片输入过压引脚(OVLO)、芯片输出欠压引脚(PGTH)和芯片过流检测引脚(ILM)。其中,使能和输入欠压引脚对应检测模块的欠压输入端,芯片输入过压引脚对应检测模块的过压输入端,芯片输出欠压引脚对应检测模块的欠压输出端,芯片过流检测引脚对应检测模块的过流检测端。
在检测模块为TPS25947A芯片的基础上,上述提到的第一电阻为470KΩ,第二电阻为47KΩ,第三电阻为36KΩ,第四电阻为47KΩ,第五电阻为10KΩ,第六电阻为1.1KΩ。这里,保护电路中的上述电阻取值是经过不断的实验得出的结果,上述参数设置可以较好的实现防欠压、防过压、防过流以及防反接等保护功能,进而能够精确保证待测控制单元不会受到由于欠压、过压、过流以及反接造成的损坏。
在上述参数基础上,计算第一输入电压阈值、第二输入电压阈值、输出电压阈值以及输出电流阈值:
第一输入电压阈值:通过芯片TPS25947A的EN/UVLO引脚检测芯片外部的第一电阻R1、第二电阻R2和第三电阻R3的分压值,当检测电压小于门槛电压VUVLO=1.2V时,芯片TPS25947A进入芯片输出关断模式(shutdown)输出关断,当欠压故障撤除后,输出可以自动恢复正常。
基于此,可以根据公式Vin(UV)=VUVLO*(R1+R2+R3)/(R2+R3)得到Vin(UV)=7.995V,当输入电压低于7.995V时,输出关断,这时,7.995V为第一输入电压阈值。
第二输入电压阈值:通过芯片TPS25947A的OVLO引脚检测芯片外部的第一电阻R1、第二电阻R2和第三电阻R3的分压值,当检测电压大于门槛电压VOVLO=1.2V时,芯片TPS25947A进入shutdown模式输出关断,当过压故障撤除后,输出可以自动恢复正常。
基于此,可以根据公式Vin(OV)=VOVLO*(R1+R2+R3)/R3得到Vin(OV)=18.433V,当输入电压高于18.433V时,输出关断,这时,18.433V为第二输入电压阈值。
输出电压阈值:通过芯片TPS25947A的PGTH引脚检测芯片外部的第四电阻R4和第五电阻R5的分压值,当检测电压小于门槛电压VPGTH=1.2V时,芯片TPS25947A进入shutdown模式输出关断,当欠压故障撤除后,输出可以自动恢复正常。
基于此,可以根据公式Vout(UV)=VPGTH*(R4+R5)/R5得到Vout(UV)=6.84V,当输出电压低于6.84V时,输出关断,这时,6.84V为输出电压阈值。
输出电流阈值:通过芯片TPS25947A的ILM引脚外部设置过流点,当输出电流达到设置的过流点时,芯片TPS25947A进入shutdown模式输出关断,当过流故障撤除后,输出可以自动恢复正常。根据公式ILIM=3334/R6得到ILIM=3.031A,当输出电流高于3.031A时,输出关断,这时,输出电流阈值为3.031A。
通过上述方式,保护电路能够较好的实现防欠压、防过压、防过流和防反接等保护功能,通过多重保护措施能够全面提高供电系统的安全性,进而提高供电系统供电的安全性。进而可以避免供电系统可能出现的过压、欠压或过流等对待测控制单元造成的损坏,有利于提高待测控制单元的可靠性。
相关方案中,大多数控制单元的供电系统仅为一台直流电源,一般只能给一组控制单元供电,当多个控制单元同时工作时,需要使用多个直流电源同时为控制单元供电。一方面,多个直流电源需要较高的成本,这样会大大增加测试资源的投入;另一方面,即使同时使用多个直流电源为多个控制单元供电,也无法准确做到支持多个控制单元同时工作。基于此,本申请实施例提供一种供电系统,用于为多组待测控制单元供电,进而实现支持多组待测控制单元同时工作,提高了多组待测控制单元的工作效率,并且,多组待测控制单元对应一个电源输入模块,节省了设备成本,同时无需频繁更换充电设备,间接提高了测试人员的操作效率。
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供电系统包括电源输入模块以及多组如图1至图3中任一所述的保护电路;电源输入模块与多组保护电路连接,多组保护电路用于与多组待测控制单元一一对应连接。
这里,电源输入模块用于为供电系统提供输入电源。保护电路用于为供电系统提供输入欠压保护、输入过压保护、输出欠压保护、输出过流保护以及防反接等保护措施。每组保护电路与一组待测控制单元对应连接,以使每组待测控制单元都能得到保护电路的保护,进而可以有效避免待测控制单元由于供电而造成损坏。
举例说明,请参阅图4,图4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一种供电系统的结构示意图。如图4所示,当多组待测控制单元包括16组待测控制单元30时,供电系统包括16组保护电路10,16组保护电路10与16组待测控制单元30一一对应连接;其中,保护电路10的输入保护模块中的第一电阻为470KΩ,第二电阻为47KΩ,第三电阻为36KΩ;保护电路10的输出保护模块中的第四电阻为47KΩ,第五电阻为10KΩ,第六电阻为1.1KΩ。
这里,当供电系统为16组待测控制单元30供电时,电源输入模块选择300W自制电源20。具体的,供电系统中包括两个300W自制电源20,每个300W自制电源20有两路输出,即电源输入模块共有4路输出,每路输出经过4组保护电路10,即经过16组保护电路10(保护电路1、保护电路2……保护电路16)再分别给16组待测控制单元30(DUT1、DUT2……DUT16)供电。
具体地,本申请实施例通过300W自制电源供电,经过一个保护电路板(上面集成有多组保护电路)给多组DUT同时供电,并且每组DUT供电线路还具有防反、防过压、防欠压和防过流等保护措施。
本申请实施例中,保护电路中均由常见器件组成,如电阻、场效应管和二极管等,即可实现供电系统的防反、防过压、防欠压和防过流等保护功能,电路简单,进而电路成本较低。
通过上述具体参数的设置,如电阻的取值选取等,可以更加全面且精确的保证保护电路具有防反、防过压、防欠压和防过流等保护措施,有助于提高供电系统的安全性,以确保待测控制单元不被损坏。
本申请实施例中的供电系统包括电源输入模块以及多组如上所述的保护电路,电源输入模块与多组保护电路连接,多组保护电路用于与多组待测控制单元一一对应连接。这里,供电系统能够通过多路保护电路提供多路电源输出,以使每路电源输出为一组待测控制单元供电,进而能够实现为多组待测控制单元供电的目的,使得多组待测控制单元能够同时工作,有利于提高待测控制单元的工作效率,并且无需频繁更换供电系统,间接提高了测试人员的操作效率。
所属领域的技术人员可以清楚地了解到,以上所描述的装置实施例仅仅是示意性的,例如,所述模块的划分,仅仅为一种逻辑功能划分,实际实现时可以有另外的划分方式,又例如,多个模块或组件可以结合或者可以集成到另一个系统,或一些特征可以忽略,或不执行。另一点,所显示或讨论的相互之间的耦合或直接耦合或通信连接可以是通过一些通信接口,装置或模块的间接耦合或通信连接,可以是电性,机械或其它的形式。
所述作为分离部件说明的模块可以是或者也可以不是物理上分开的,作为模块显示的部件可以是或者也可以不是物理单元,即可以位于一个地方,或者也可以分布到多个网络单元上。可以根据实际的需要选择其中的部分或者全部单元来实现本实施例方案的目的。
最后应说明的是:以上所述实施例,仅为本申请的具体实施方式,用以说明本申请的技术方案,而非对其限制,本申请的保护范围并不局限于此,尽管参照前述实施例对本申请进行了详细的说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应当理解:任何熟悉本技术领域的技术人员在本申请揭露的技术范围内,其依然可以对前述实施例所记载的技术方案进行修改或可轻易想到变化,或者对其中部分技术特征进行等同替换;而这些修改、变化或者替换,并不使相应技术方案的本质脱离本申请实施例技术方案的精神和范围,都应涵盖在本申请的保护范围之内。因此,本申请的保护范围应以所述权利要求的保护范围为准。

Claims (7)

1.一种保护电路,应用于供电系统,其特征在于,包括:输入保护模块、输出保护模块、防反模块和检测模块;
所述输入保护模块、所述输出保护模块以及所述防反模块分别与所述检测模块连接;
其中,所述输入保护模块用于与所述供电系统的电源输入模块连接,所述输出保护模块用于与所述供电系统外部的待测控制单元连接;所述防反模块用于分别与所述电源输入模块和所述待测控制单元连接;
所述输出保护模块包括输出欠压保护模块和输出过流保护模块,所述输出欠压保护模块的输入端和所述输出过流保护模块的输入端分别与所述检测模块连接;所述输出欠压保护模块的输出端用于与所述待测控制单元连接;
所述输出欠压保护模块包括串联连接的第四电阻和第五电阻;所述第五电阻与所述第四电阻连接的一端与所述检测模块的欠压输出端连接,所述第五电阻未与所述第四电阻连接的一端接地;所述第四电阻未与所述第五电阻连接的一端用于与所述待测控制单元连接;
所述防反模块包括第一开关场效应管、第二开关场效应管、第一开关二极管和第二开关二极管;所述第一开关场效应管的源极与所述第一开关二极管的阳极连接,所述第一开关二极管的阴极与所述第一开关场效应管的漏极连接,所述第一开关场效应管的漏极与所述第二开关场效应管的漏极连接,所述第二开关场效应管的源极与所述第二开关二极管的阳极连接,所述第二开关二极管的阴极与所述第二开关场效应管的漏极连接;其中,所述第一开关场效应管的源极还用于与所述电源输入模块连接,所述第二开关场效应管的源极还用于与所述待测控制单元连接。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保护电路,其特征在于,所述输入保护模块包括输入欠压保护模块和输入过压保护模块,所述输入欠压保护模块的输出端和所述输入过压保护模块的输出端分别与所述检测模块连接;
所述输入欠压保护模块的输入端和所述输入过压保护模块的输入端均用于与所述电源输入模块连接。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保护电路,其特征在于,所述输入欠压保护模块包括依次串联连接的第一电阻、第二电阻和第三电阻;
所述第一电阻未与所述第二电阻连接的一端用于与所述电源输入模块连接,所述第一电阻的另一端与所述检测模块的欠压输入端连接,所述第三电阻未与所述第二电阻连接的一端接地。
4.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保护电路,其特征在于,所述输入过压保护模块包括依次串联连接的第一电阻、第二电阻和第三电阻;
所述第一电阻未与所述第二电阻连接的一端用于与所述电源输入模块连接,所述第二电阻未与所述第一电阻连接的一端与所述检测模块的过压输入端连接,所述第三电阻未与所述第二电阻连接的一端接地。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保护电路,其特征在于,所述输出过流保护模块包括第六电阻;
所述第六电阻的一端与所述检测模块的过流检测端连接,所述第六电阻的另一端接地。
6.一种供电系统,用于为多组待测控制单元供电,其特征在于,包括电源输入模块以及多组如权利要求1至5任一项所述的保护电路;
所述电源输入模块与多组保护电路连接,所述多组保护电路用于与所述多组待测控制单元一一对应连接。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供电系统,其特征在于,当所述多组待测控制单元包括16组待测控制单元时,所述供电系统包括16组保护电路,所述16组保护电路与所述16组待测控制单元一一对应连接;
其中,所述输入保护模块中的第一电阻为470KΩ,所述输入保护模块中的第二电阻为47KΩ,所述输入保护模块中的第三电阻为36KΩ;所述输出保护模块中的第四电阻为47KΩ,所述输出保护模块中的第五电阻为10KΩ,所述输出保护模块中的第六电阻为1.1KΩ。
CN202320458253.8U 2023-03-10 2023-03-10 一种保护电路及供电系统 Active CN220964314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320458253.8U CN220964314U (zh) 2023-03-10 2023-03-10 一种保护电路及供电系统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320458253.8U CN220964314U (zh) 2023-03-10 2023-03-10 一种保护电路及供电系统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20964314U true CN220964314U (zh) 2024-05-14

Family

ID=90980754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320458253.8U Active CN220964314U (zh) 2023-03-10 2023-03-10 一种保护电路及供电系统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20964314U (zh)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5301491B (zh) 一种带辅助触点的断路器的状态监测电路
CN102565696B (zh) 一种保护压板快速测量装置及其测量方法
CN101178426A (zh) 一种短路检测装置与方法
CN213600773U (zh) 一种自动切换量程的电流测量电路及测量仪
CN110673054B (zh) Dc/dc电源测试系统及dc/dc电源的老化测试方法
CN103293351A (zh) Usb接口测试负载电路
CN220964314U (zh) 一种保护电路及供电系统
CN205404719U (zh) 一种互感器公共回路多点接地检测仪
CN109324256B (zh) 一种对线器
CN108366146B (zh) 一种手机防水型电路
CN112433172A (zh) 电源故障侦测装置
CN202351354U (zh) 一种可控硅检测装置
CN210572628U (zh) 一种测试pg电机反馈电路的装置
CN205333770U (zh) 一种线路检测装置及系统
CN212391534U (zh) 一种电流检测电路
CN113839368A (zh) 一种负载保护电路以及电源设备
CN211505837U (zh) 一种支持多类型线缆的通断检测装置
CN208672782U (zh) 一种蓄电池电流测量装置
CN208283510U (zh) 一种测量晶闸管的电路、装置及万用表
CN110736915A (zh) 模拟电池调试电路与模拟电池调试装置
CN220983443U (zh) 开关检测电路及测试设备
CN109116089B (zh) 电压电流检测装置及方法
CN220105128U (zh) 输出检测电路及隔离式多路输出电源检测装置
CN217506088U (zh) 一种铁路信号电源输出漏泄电流检测装置
CN217060332U (zh) 一种锂电池保护板关断电流检测电路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