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20952602U - 烘干系统和干衣设备 - Google Patents

烘干系统和干衣设备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20952602U
CN220952602U CN202322734470.8U CN202322734470U CN220952602U CN 220952602 U CN220952602 U CN 220952602U CN 202322734470 U CN202322734470 U CN 202322734470U CN 220952602 U CN220952602 U CN 220952602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air inlet
air
air outlet
drum
clothes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322734470.8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张琦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Beijing Xiaomi Mobile Software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Beijing Xiaomi Mobile Software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Beijing Xiaomi Mobile Software Co Ltd filed Critical Beijing Xiaomi Mobile Software Co Ltd
Priority to CN202322734470.8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20952602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20952602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20952602U/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Landscapes

  • Detail Structures Of Washing Machines And Dryers (AREA)

Abstract

本公开是关于一种烘干系统和干衣设备。烘干系统,应用于干衣设备包括:衣物处理筒,所述衣物处理筒包括出风口、第一进风口和第二进风口,所述第一进风口和所述第二进风口沿所述衣物处理筒的深度方向间隔布置;烘道,所述烘道包括主道、第一出风道和第二出风道,所述第一出风道与所述第二出风道分别与所述主道连通,所述第一出风道与所述第一进风口连通,所述第二出风道与所述第二进风口连通,所述主道与所述出风口连通;加热系统,所述加热系统设置于所述主道内,所述加热系统用于将来自所述出风口的气流进行加热,加热后的气流经所述第一出风道和所述第二出风道输送至所述衣物处理筒内。

Description

烘干系统和干衣设备
技术领域
本公开涉及终端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烘干系统和干衣设备。
背景技术
由于南方的气候条件原因,春夏之际,气候潮湿,导致衣物难以自然晾干,因此干衣机也就成为了必备的家用电器之一。
考虑到对筒内的衣物进行烘干,传统的干衣机通常是通过前端投放口通入气流,并且衣物的放置位置位于气流的流通路径上,以此实现对全部衣物的烘干。
实用新型内容
本公开提供一种烘干系统和干衣设备,以解决相关技术中的不足。
根据本公开实施例的第一方面,提供一种烘干系统,应用于干衣设备,包括:
衣物处理筒,所述衣物处理筒包括出风口、第一进风口和第二进风口,所述第一进风口和所述第二进风口沿所述衣物处理筒的深度方向间隔布置;
烘道,所述烘道包括主道、第一出风道和第二出风道,所述第一出风道与所述第二出风道分别与所述主道连通,所述第一出风道与所述第一进风口连通,所述第二出风道与所述第二进风口连通,所述主道与所述出风口连通;
加热系统,所述加热系统设置于所述主道内,所述加热系统用于将来自所述出风口的气流进行加热,加热后的气流经所述第一出风道和所述第二出风道输送至所述衣物处理筒内。
可选的,还包括与所述衣物处理筒的前端连接的门封;所述第一进风口为所述衣物处理筒的前端投放口,所述第一出风道经设置于所述门封的贯通口连通所述前端投放口。
可选的,所述第二进风口沿所述衣物处理筒的径向贯穿所述衣物处理筒的筒壁。
可选的,所述衣物处理筒还包括设置于所述筒壁内侧且与所述筒壁内侧之间围合一空间的提升筋;
所述提升筋贯穿设置有第三进风口,所述第三进风口与所述第二进风口连通。
可选的,还包括环绕所述衣物处理筒设置的外筒,所述外筒贯穿设置有第四进风口,所述第四进风口与所述第二进风口对接,所述第二出风道经所述第四进风口与所述第二进风口连通。
可选的,所述衣物处理筒包括绕所述衣物处理筒周向环绕设置的多个第二进风口;
所述烘干系统还包括第一密封圈和第二密封圈,所述第一密封圈和所述第二密封圈均位于所述衣物处理筒和所述外筒之间,在所述衣物处理筒的深度方向上,所述第二进风口和所述第四进风口位于所述第一密封圈和所述第二密封圈之间。
可选的,所述第二出风道穿设所述第四进风口且部分位于所述第二进风口内;
第三密封圈,所述第三密封圈设置于所述第二进风口的内壁和所述第二出风道的外壁之间。
可选的,所述第一进风口和所述第二进风口的进风方向相同或者不同。
可选的,所述加热系统包括蒸发器和冷凝器,所述冷凝器相对于所述蒸发器靠近所述第一出风道和所述第二出风道设置。
根据本公开实施例的第二方面,提供一种干衣设备,包括:
外壳;
如上述中任一项实施例所述的烘干系统,所述衣物处理筒设置于所述外壳内,所述烘道设置于所述外壳和所述衣物处理筒之间。
本公开的实施例提供的技术方案可以包括以下有益效果:
由上述实施例可知,本公开从烘道输出的气流可以经第一出风道和第一进风口输送至衣物处理筒内、还可以经第二出风道和第二进风口输送至衣物处理筒内,以此通过在深度方向间隔设置的第一进风口和第二进风口分别通入热风,使得在衣物处理筒深度方向上前后分布的衣物均得以温度较高的气流进行烘干,降低了单一进风口通风导致进风方向上后端衣物出现烘干不均匀的概率,提升了烘干系统的烘干效率。
应当理解的是,以上的一般描述和后文的细节描述仅是示例性和解释性的,并不能限制本公开。
附图说明
此处的附图被并入说明书中并构成本说明书的一部分,示出了符合本公开的实施例,并与说明书一起用于解释本公开的原理。
图1是根据一示例性实施例示出的一种烘干系统的结构示意图。
图2是根据一示例性实施例示出的一种烘干系统的截面示意图。
图3是根据一示例性实施例示出的另一种烘干系统的截面示意图。
图4是根据一示例性实施例示出的又一种烘干系统的截面示意图。
图5是根据一示例性实施例示出的还一种烘干系统的截面示意图。
图6是图5的局部放大图。
具体实施方式
这里将详细地对示例性实施例进行说明,其示例表示在附图中。下面的描述涉及附图时,除非另有表示,不同附图中的相同数字表示相同或相似的要素。以下示例性实施例中所描述的实施方式并不代表与本公开相一致的所有实施方式。相反,它们仅是与如所附权利要求书中所详述的、本公开的一些方面相一致的装置和方法的例子。
在本公开使用的术语是仅仅出于描述特定实施例的目的,而非旨在限制本公开。在本公开和所附权利要求书中所使用的单数形式的“一种”、“所述”和“该”也旨在包括多数形式,除非上下文清楚地表示其他含义。还应当理解,本文中使用的术语“和/或”是指并包含一个或多个相关联的列出项目的任何或所有可能组合。
应当理解,尽管在本公开可能采用术语第一、第二、第三等来描述各种信息,但这些信息不应限于这些术语。这些术语仅用来将同一类型的信息彼此区分开。例如,在不脱离本公开范围的情况下,第一信息也可以被称为第二信息,类似地,第二信息也可以被称为第一信息。取决于语境,如在此所使用的词语“如果”可以被解释成为“在……时”或“当……时”或“响应于确定”。
目前,对于干衣设备的烘干系统的热风道通常是采用单一入口通入衣物处理筒内,导致烘干效率低,并且衣物处理桶内的衣物烘干不均匀,影响用户体验。
基于此,如图1-图2所示,本公开提供一种烘干系统,该烘干系统包括衣物处理筒1、烘道2和加热系统,该衣物处理筒1包括出风口、第一进风口11和第二进风口12,该出风口可以位于衣物处理筒1的底部或者靠近底部的位置,该衣物处理筒可以为圆柱形筒体或者其他立方体形状,第一进风口11和第二进风口12沿衣物处理筒1的深度方向间隔设置,也即图1中所示该第一进风口11和第二进风口12沿水平方向间隔布置,当然第一进风口11和第二进风口12的布置方式仅用于限定两者在衣物处理筒1深度方向上的前后位置关系,并不用于限定两者之间的进风方向。出风口的数量可以为一个或者多个,该出风口均与烘道2连通,从而使得烘干衣物后潮湿的气流可以输送至烘道2通过加热系统除湿和加热。该出风口、第一进风口11和第二进风口12可以为任一形状的开口,本公开对此并不进行限制。
烘道2包括主道21、第一出风道22和第二出风道23,该第一出风道22和第二出风道23分别与主道21连通,并且第一出风道22与第一进风口11连通,第二出风道23与第二进风口12连通,主道21与衣物处理筒1的出风口连通,加热系统设置于主道21内,基于此,后续出风口流出的潮湿气体可以在主道21内通过加热系统进行加热与除湿,加热后的气流经第一出风道22和第一进风口11输送至衣物处理筒1内、还可以经第二出风道23和第二进风口12输送至衣物处理筒1内,以此通过第一进风口11和第二进风口12分别通入热风,使得在衣物处理筒1深度方向上前后分布的衣物均得以温度较高的气流进行烘干,降低了单一进风口通风导致进风方向上后端衣物出现烘干不均匀的概率,提升了烘干系统的烘干效率。
其中,该第一进风口11和第二进风口12的进风方向可以不同,比如图1和图2所示,第一进风口11为衣物处理筒1的前端投放口,该第一进风口11的进风方向为衣物处理筒1的深度方向;第二进风口12沿衣物处理筒1的径向贯穿衣物处理筒1的筒壁,也即第二进风口12的进风方向垂直于衣物处理筒1的深度方向;在其他实施例中,该第一进风口11和第二进风口12的进风方向也可以相同,比如第一进风口11和第二进风口12的进风方向均可以垂直于衣物处理筒1的深度方向。加热系统可以包括蒸发器和冷凝器,冷凝器相对于蒸发器靠近第一出风道22和第二出风道23设置,以此从衣物处理筒1的出风口进入的气流可以先通过蒸发器发生冷凝,进行除湿,然后再经冷凝器进行升温,使得通过第一出风道22和第二出风道23输出的加热后的高温气流,提上干燥效率。
在一些实施例中,该烘干系统还包括与衣物处理筒1的前端连接的门封3,通过门封3可以用于风度衣物处理筒1的前端投放口,在第一进风口11为衣物处理筒1的前端投放口时,第一出风道22可以经设置于门封3的贯通口31连通前端投放口。比如图2中所示,该贯通口31可以沿与衣物处理筒1的深度方向垂直的方向贯穿,第一出风道22可以经开口朝向贯通口31设置,或者也可以第一出风道22均部分穿入该贯通口31内,其末端可以伸入门封3内或者未伸入门封3内,本公开对此并不进行限制。为了减少气流损失,可以在贯通口31内设置密封圈或者贯通口31的外侧设置密封圈。可选的,该贯通口31也可以是沿衣物处理筒1的深度方向贯穿门封3,具体可以按需设计,本公开对此并不进行限制。
在一些实施例中,如图2所示,经第二出风道23输送的热气流可以直接通过第二进风口12输送至衣物处理筒1内部。在其他实施例中,如图3所示,该衣物处理筒1还可以包括提升筋13,通过提升筋13可以辅助衣物处理筒1内衣物的移动,有利于提升干燥效率。其中,该提升筋13设置于衣物处理筒1的筒壁内侧,并且该提升筋13与筒壁内侧之间围合形成一空间,因此为了实现气流流动,该提升筋13还设有第三进风口131,该第三进风口131与第二进风口12连通,使得来自第二出风道23的气流可以依次进行第二进风口12和第三进风口131输送至衣物处理筒1内部。
在还一些实施例中,如图4所示,该烘干系统还包括环绕衣物处理筒1设置的外筒4,该外筒4贯穿设置有第四进风口41,该第四进风口41与第二进风口12对接,第二出风道23可以经第四进风口41与第二进风口12连通,以此可以通过外筒4保护衣物处理筒1同时实现第二出风道23的气流输送。其中,
该第二进风口12的数量可以为多个,该多个第二进风口12可以沿衣物处理筒1的周向环绕设置,该烘干系统还包括第一密封圈5和第二密封圈6,该第一密封圈5和第二密封圈6均位于衣物处理筒1和外筒4之间,并且与衣物处理筒1和外筒4分别抵接,在衣物处理筒1的深度方向上,该第一进风口11和第四进风口41均位于第一密封圈5和第二密封圈6之间,以此可以通过第一密封圈5和第二密封圈6密封外筒4和衣物处理筒1之间的间隙,后续第二出风道23输送的热风可以通过第四进风口41送入外筒4、衣物处理筒1、第一密封圈5和第二密封圈6围成的空间内,后续通过绕衣物处理筒1周向设置的多个第二进风口12通入衣物处理筒1内,从而可以多方向的输送气流,有利于进一步提升衣物烘干的均匀度以及烘干效率;或者,后续通过第二出风道23可以穿设第四进风口41并且部分位于外筒4和衣物处理筒1之间,或者部分伸入一个第二进风口12内,从第二出风道23出来的热风可以溢出至外筒4和衣物处理筒1之间的间隙内,经周向环绕的多个第二进风口12进入衣物处理筒1内,有利于进一步提升衣物烘干的均匀度以及烘干效率。
可选的,如图5和图6所示,第二进风口12的数量可以为一个,此时第四进风口41可以对应于该第二进风口12设置,第二出风道23可以穿设第四进风口41并部分位于第二进风口12内,该烘干系统还包括第三密封圈7,该第三密封圈7设置于第二进风口12的内壁和第二出风道23的外壁之间,以此通过第三密封圈7进行密封,减少气流从溢出,影响烘干效率。
需要说明的是,在衣物处理筒1上设有多个绕衣物处理筒1的周向布置的多个第二进风口12时,该多个第二进风口12可以是全部与衣物处理筒1的内部直接连通,或者,该多个第二进风口12可以是部分衣物处理筒1的内部直接连通,其他通过设置于提升筋13的第三进风口131连通衣物处理筒1的内部,与第四进风口41对接的单个第二进风口12可以是直接与衣物处理筒1的内部连通,也可以是通过设置于提升筋13上的第三进风口131连通,本公开对此并不进行限制;相类似第,在衣物处理筒1仅包括单个第二进风口12时,该单个第二进风口12可以与衣物处理筒1的内部直接连通,或者也可以是通过设置于提升筋13的第三进风口131连通衣物处理筒1的内部,本公开对此并不进行限制。
基于本公开的技术方案,还提供一种干衣设备,该干衣设备包括外壳、门体和如上述中任一项实施例所述的干衣设备,该衣物处理筒1设置于外壳内,烘道设置于外壳和衣物处理筒1之间,该烘道可以是通过独立于外壳和衣物处理筒1的管道,或者也可以是以外壳的内壁和衣物处理筒1的内壁以及其他结构围合形成,本公开对此并不进行限制。该干衣设备可以包括干衣机或者洗干一体机。
本领域技术人员在考虑说明书及实践这里公开的公开后,将容易想到本公开的其它实施方案。本公开旨在涵盖本公开的任何变型、用途或者适应性变化,这些变型、用途或者适应性变化遵循本公开的一般性原理并包括本公开未公开的本技术领域中的公知常识或惯用技术手段。说明书和实施例仅被视为示例性的,本公开的真正范围和精神由下面的权利要求指出。
应当理解的是,本公开并不局限于上面已经描述并在附图中示出的精确结构,并且可以在不脱离其范围进行各种修改和改变。本公开的范围仅由所附的权利要求来限制。

Claims (10)

1.一种烘干系统,应用于干衣设备,其特征在于,包括:
衣物处理筒,所述衣物处理筒包括出风口、第一进风口和第二进风口,所述第一进风口和所述第二进风口沿所述衣物处理筒的深度方向间隔布置;
烘道,所述烘道包括主道、第一出风道和第二出风道,所述第一出风道与所述第二出风道分别与所述主道连通,所述第一出风道与所述第一进风口连通,所述第二出风道与所述第二进风口连通,所述主道与所述出风口连通;
加热系统,所述加热系统设置于所述主道内,所述加热系统用于将来自所述出风口的气流进行加热,加热后的气流经所述第一出风道和所述第二出风道输送至所述衣物处理筒内。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烘干系统,其特征在于,还包括与所述衣物处理筒的前端连接的门封;所述第一进风口为所述衣物处理筒的前端投放口,所述第一出风道经设置于所述门封的贯通口连通所述前端投放口。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烘干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进风口沿所述衣物处理筒的径向贯穿所述衣物处理筒的筒壁。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烘干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衣物处理筒还包括设置于所述筒壁内侧且与所述筒壁内侧之间围合一空间的提升筋;
所述提升筋贯穿设置有第三进风口,所述第三进风口与所述第二进风口连通。
5.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烘干系统,其特征在于,还包括环绕所述衣物处理筒设置的外筒,所述外筒贯穿设置有第四进风口,所述第四进风口与所述第二进风口对接,所述第二出风道经所述第四进风口与所述第二进风口连通。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烘干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衣物处理筒包括绕所述衣物处理筒周向环绕设置的多个第二进风口;
所述烘干系统还包括第一密封圈和第二密封圈,所述第一密封圈和所述第二密封圈均位于所述衣物处理筒和所述外筒之间,在所述衣物处理筒的深度方向上,所述第二进风口和所述第四进风口位于所述第一密封圈和所述第二密封圈之间。
7.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烘干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出风道穿设所述第四进风口且部分位于所述第二进风口内;
第三密封圈,所述第三密封圈设置于所述第二进风口的内壁和所述第二出风道的外壁之间。
8.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烘干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进风口和所述第二进风口的进风方向相同或者不同。
9.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烘干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加热系统包括蒸发器和冷凝器,所述冷凝器相对于所述蒸发器靠近所述第一出风道和所述第二出风道设置。
10.一种干衣设备,其特征在于,包括:
外壳;
如权利要求1-9中任一项所述的烘干系统,所述衣物处理筒设置于所述外壳内,所述烘道设置于所述外壳和所述衣物处理筒之间。
CN202322734470.8U 2023-10-11 2023-10-11 烘干系统和干衣设备 Active CN220952602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322734470.8U CN220952602U (zh) 2023-10-11 2023-10-11 烘干系统和干衣设备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322734470.8U CN220952602U (zh) 2023-10-11 2023-10-11 烘干系统和干衣设备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20952602U true CN220952602U (zh) 2024-05-14

Family

ID=91012863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322734470.8U Active CN220952602U (zh) 2023-10-11 2023-10-11 烘干系统和干衣设备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20952602U (zh)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US20120049704A1 (en) Laundry Treating Machine with Basement Portion Providing Airflow Paths
US20120049705A1 (en) Laundry Treating Machine with Bottom-Side Air Passage
EP2990521B1 (en) Laundry dryer
JP2007082834A (ja) 衣類乾燥装置
EP3995615A1 (en) Maximizing the dry rate of clothes tumbling combination washer/dryer with a seal
KR20160049735A (ko) 의류처리장치 및 그 제어방법
EP2631354B1 (en) Rotary-drum laundry dryer
CN210104319U (zh) 衣物处理设备
EP2631353B1 (en) Rotary-drum laundry dryer
CN220952602U (zh) 烘干系统和干衣设备
CN209958109U (zh) 衣物处理设备
KR20180136773A (ko) 벽걸이형 드럼 세탁기
KR20200035763A (ko) 의류 건조기
KR880000072B1 (ko) 드럼식 건조기
CN209958110U (zh) 衣物处理设备
WO2013127785A2 (en) Rotary-drum laundry dryer
EP1832678B1 (en) Energy saving household clothes drying machine
CN111101350B (zh) 衣物处理装置
CN218147418U (zh) 衣物处理设备
CN217378331U (zh) 衣物烘干系统、衣物处理装置
CN216838656U (zh) 一种直排式干衣机
CN219410274U (zh) 电机的轴封装置以及洗衣机
EP2631352B1 (en) Rotary-drum laundry dryer
KR20200045749A (ko) 의류 건조기
CN219032687U (zh) 烘干设备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