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20917180U - 一种烹饪锅具 - Google Patents

一种烹饪锅具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20917180U
CN220917180U CN202322512963.7U CN202322512963U CN220917180U CN 220917180 U CN220917180 U CN 220917180U CN 202322512963 U CN202322512963 U CN 202322512963U CN 220917180 U CN220917180 U CN 220917180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layer
wear
concave
pan
stick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322512963.7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朱泽春
刘朝登
王云岗
魏云杰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Hangzhou Joyoung Household Electrical Appliances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Hangzhou Joyoung Household Electrical Appliances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Hangzhou Joyoung Household Electrical Appliances Co Ltd filed Critical Hangzhou Joyoung Household Electrical Appliances Co Ltd
Priority to CN202322512963.7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20917180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20917180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20917180U/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Landscapes

  • Cookers (AREA)
  • Frying-Pans Or Fryers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公开一种烹饪锅具,属于厨具领域,解决了耐磨层在锅具底部的附着力不强、耐磨层对不粘层的保护作用有限的问题,解决该问题的技术方案主要是包括锅具基体,所述锅具基体内表面附着耐磨层,所述耐磨层表面附着不粘层,所述锅具基体内表面为凹凸面,部分所述耐磨层嵌入至凹凸面的凹面内,所述锅具基体底部的凹面深度大于锅具基体侧壁的凹面深度。本实用新型主要通过增加锅具基体底部的凹面深度,提高耐磨层在锅具底部的附着力,进一步保障耐磨层在对不粘层的保护作用。

Description

一种烹饪锅具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厨具,特别是一种烹饪锅具。
背景技术
类似炒锅等烹饪锅具表面常附着不粘层,以实现不粘、易清洗等功能,但是锅具在长期磨损过程中,不粘层的性能下降甚至暴露锅具基体,会带来一些食品安全风险。
因此,为了提高不粘层的耐磨性,避免锅具基体暴露,通常在不粘层和锅具基体之间增加耐磨层。如专利申请公布号CN115624275A、名称为“锅具的制造方法和锅具”的专利中,锅具的制造方法包括提供锅具基体;采用硬质材料在锅具基体的内表面上形成表面具有粗糙结构的硬质耐磨层;在硬质耐磨层上喷涂氟涂料或者陶瓷涂料以形成复合不粘层;其中,复合不粘层包括功能层,功能层至少部分位于粗糙结构的凹陷处。
锅具底部是主要的烹饪区域,刮擦磨损比较严重,上述专利中锅具的内表面为凹凸面,锅具内表面一致的凹面深度难以保证耐磨层在锅具底部的附着力,而且耐磨层对不粘层的保护作用也不够突出。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所要达到的目的就是提供一种烹饪锅具,解决了耐磨层在锅具底部的附着力不强、耐磨层对不粘层的保护作用有限的问题,通过增加锅具基体底部的凹面深度,提高耐磨层在锅具底部的附着力,进一步保障耐磨层在对不粘层的保护作用。
为了达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采用如下技术方案:一种烹饪锅具,包括锅具基体,所述锅具基体内表面附着耐磨层,所述耐磨层表面附着不粘层,所述锅具基体内表面为凹凸面,部分所述耐磨层嵌入至凹凸面的凹面内,所述锅具基体底部的凹面深度大于锅具基体侧壁的凹面深度。
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后,本实用新型具有如下优点:因锅具底部为主要烹饪区域,刮擦磨损比较严重,通过锅具基体底部的凹面深度大于锅具基体侧壁的凹面深度,一方面提高了锅具基体底部的粗糙度,提高锅具底部与耐磨层之间的结合力,防止耐磨层的脱落,影响锅具的使用寿命,另一方面在锅具底部,耐磨层的波峰波谷距离更大,对锅具底部的不粘层形成更好的保护作用,不粘性更持久。
进一步的,沿所述锅具基体的底部至顶部的方向,所述凹面的深度逐渐减小。锅具底部的磨损程度高,越往上越低,顶部磨损低,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后,通过凹面深度从锅具基体的底部至顶部的渐变,匹配锅具各区域的磨损程度,此外也能保证耐磨层与锅具基体之间的结合力,避免耐磨层出现应力集中,导致耐磨层开裂,影响锅具的使用寿命。
进一步的,所述锅具基体底部为平面部,所述锅具基体底部的凹面深度一致。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后,锅具为平底锅型,一方面在锅具底部形成均匀的耐磨层和不粘层,提升不粘性能的稳定性;另一方面平面部能保证耐磨层厚度均匀一致,提升耐磨层与锅具基体底部的结合力,保证锅体底部的受热均匀性,避免锅具底部在加热过程中局部热膨胀不均匀造成耐磨层开裂,延长产品使用寿命。
进一步的,所述凹凸面为锅具基体的内表面通过抛丸处理的硬质面。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后,硬质面一方面能够提高锅具基体的表面硬度,改善耐磨性,另一方面避免耐磨层和锅具基体硬度差异过大造成耐磨层崩裂。
进一步的,所述硬质面朝锅具基体内延伸形成硬质层,所述硬质层的厚度为0.2mm至0.5mm。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后,通过增加硬质面的厚度使得锅具基体形成硬化层,耐磨层附着在硬化层上,一方面能够提高锅具基体的表面硬度,改善耐磨性,另一方面避免耐磨层和锅具基体硬度差异过大造成耐磨层崩裂。
进一步的,所述耐磨层的表面为第二凹凸面,部分所述不粘层嵌入至第二凹凸面的第二凹面内,所述第二凹面的深度大于不粘层的厚度。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后,锅具在使用时,波峰上的不粘层首先被磨损,磨至波峰不粘层的底层露出时,波峰不粘层的底层起到一定不粘作用,波谷不粘层的面层起到主要不粘效果;继续磨损至波峰不粘层的底层磨平,由于第二凹面的深度大于不粘层的厚度,这时耐磨层的波峰露出,起到支撑耐磨作用,保护波谷不粘层的面层持续起到不粘作用,达到锅具的持久不粘效果。
进一步的,所述耐磨层的厚度为50μm至90μm。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后,耐磨层过薄对锅具耐磨性提升不明显,耐磨层过厚影响波峰波谷结构,从而影响耐磨性能。
进一步的,所述锅具本体底部的不粘层厚度大于锅具基体侧壁的不粘层的厚度。因锅具底部为主要烹饪区域,刮擦磨损比较严重,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后,锅具本体底部的不粘层厚度相对较大能够提升锅具底部的耐刮性能。
进一步的,沿所述锅具基体的底部至顶部的方向,所述不粘层的厚度逐渐减小。锅具底部的刮擦频率高,越往上越低,顶部刮擦频率低,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后,通过不粘层的厚度从锅具基体的底部至顶部的渐变,匹配锅具各区域的刮擦频率,提升锅具底部的耐刮性能。
进一步的,所述不粘层包括底油、中油及面油,所述底油和面油的厚度均大于中油的厚度。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后,底油主要起粘接作用,提高不粘层与耐磨层的粘接力,中油起耐磨作用,面油起不粘作用,通过三层油提升持久不粘性,通过在底油和面油之间增加中油提升不粘层的耐磨性。
附图说明
下面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一个实施例中锅具抛丸后的局部放大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一个实施例中锅具磨损至波峰底油露出时的局部放大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一个实施例中锅具磨损至波峰底油磨平时的局部放大图;
图4为本实用新型一个实施例中具有硬化层的锅具的局部放大图。
图中:100、锅具基体;101、硬质层;200、耐磨层;300、不粘层;301、底油;302、中油;303、面油。
具体实施方式
为使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目的、技术方案和优点更加清楚,下面将结合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实用新型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
本实用新型的说明书和权利要求书及上述附图中的术语“第一”、“第二”、“第三”“第四”等(如果存在)是用于区别类似的对象,而不必用于描述特定的顺序或先后次序。应该理解这样使用的数据在适当情况下可以互换,以便这里描述的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能够以除了在这里图示或描述的那些以外的顺序实施。
应当理解,在本实用新型的各种实施例中,如涉及各过程的序号的大小,并不意味着执行顺序的先后,各过程的执行顺序应以其功能和内在逻辑确定,而不应对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实施过程构成任何限定。
应当理解,在本实用新型中,“包括”和“具有”以及他们的任何变形,意图在于覆盖不排他的包含,例如,包含了一系列步骤或单元的过程、方法、系统、产品或设备不必限于清楚地列出的那些步骤或单元,而是可包括没有清楚地列出的或对于这些过程、方法、产品或设备固有的其它步骤或单元。
应当理解,在本实用新型中,“多个”是指两个或两个以上。“和/或”仅仅是一种描述关联对象的关联关系,表示可以存在三种关系,例如,X和/或Y,可以表示:单独存在X、同时存在X和Y、单独存在Y这三种情况。字符“/”一般表示前后关联对象是一种“或”的关系。“包含X、Y和Z”、“包含X、Y、Z”是指X、Y、Z三者都包含,“包含X、Y或Z”是指包含X、Y、Z三者之一,“包含X、Y和/或Z”是指包含X、Y、Z三者中任一个或任二个或三个。
下面以具体地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进行详细说明。下面这几个具体的实施例可以根据实际情况选择相互结合或替换,对于相同或相似的概念或过程可能在某些实施例不再赘述。
如图1至图4中所示,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烹饪锅具,包括锅具基体100,锅具基体100内表面附着耐磨层200,耐磨层200表面附着不粘层300。
锅具基体100的材质为铝、铁、不锈钢等,实际产品中,锅具基体100的材质为铝。锅具基体100内表面为凹凸面,凹凸面可以是抛丸形成,也可以是模具压制成型的,本实施例中凹凸面通过抛丸形成。
耐磨层200的材质可为碳化硅、氮化钛、氧化钛等高硬度材料,采用电弧熔射、等离子熔射、超音速喷涂、冷喷涂等工艺方法制得,起到支撑、耐磨作用。耐磨层200的厚度为50μm至90μm。耐磨层200过薄对锅具耐磨性提升不明显,耐磨层200过厚影响波峰波谷结构,从而影响耐磨性能。可以理解的,耐磨层200的厚度可以为50μm、7050μm、90μm或其他范围内数值。
不粘层300至少包括底油301和面油303,优选包括底油301、中油302、面油303,底油301和面油303的厚度均大于中油302的厚度。底油301主要起粘接作用,提高不粘层300与耐磨层200的粘接力,中油302起耐磨作用,面油303起不粘作用,通过三层油提升不粘层300的持久不粘性,通过在底油301和面油303之间增加具有耐磨作用的中油302提升不粘层300的耐磨性。
锅具基体100成型后,内部通过抛丸形成具有波峰、波谷的凹凸面,随后耐磨层200、不粘层300在此基础上形成波峰、波谷。
为了解决耐磨层200在锅具底部的附着力不强、耐磨层200对不粘层300的保护作用有限的问题,参照图1,部分耐磨层200嵌入至凹凸面的凹面内,锅具基体100底部的凹面深度大于锅具基体100侧壁的凹面深度。因锅具底部为主要烹饪区域,刮擦磨损比较严重,通过锅具基体100底部的凹面深度大于锅具基体100侧壁的凹面深度,一方面提高了锅具基体100底部的粗糙度,提高锅具底部与耐磨层200之间的结合力,防止耐磨层200的脱落,影响锅具的使用寿命,另一方面在锅具底部,耐磨层200的波峰波谷距离更大,对锅具底部的不粘层300形成更好的保护作用,不粘性更持久。
锅具在使用时,锅具底部的磨损程度高,越往上越低,顶部磨损低,通过凹面深度从锅具基体100的底部至顶部的逐渐减小,匹配锅具各区域的磨损程度,此外也能保证耐磨层200与锅具基体100之间的结合力,避免耐磨层200出现应力集中,导致耐磨层200开裂,影响锅具的使用寿命。
锅具优选平底锅型,锅具基体100底部为平面部,锅具基体100底部的凹面深度一致。一方面在锅具底部形成均匀的耐磨层200和不粘层300,提升不粘性能的稳定性;另一方面平面部能保证耐磨层200厚度均匀一致,提升耐磨层200与锅具基体100底部的结合力,保证锅体底部的受热均匀性,避免锅具底部在加热过程中局部热膨胀不均匀造成耐磨层200开裂,延长产品使用寿命。
可以理解的,锅具基体100的底部也可以是曲面造型。
参照图4,凹凸面为锅具基体100的内表面通过抛丸处理的硬质面,硬质面一方面能够提高锅具基体100的表面硬度,改善耐磨性,另一方面避免耐磨层200和锅具基体100硬度差异过大造成耐磨层200崩裂。为了保证硬质面的厚度,硬质面朝锅具基体100内延伸形成硬质层101,硬质层101的厚度为0.2mm至0.5mm,通过增加硬质面的厚度使得锅具基体100形成硬化层,耐磨层200附着在硬化层上,一方面能够提高锅具基体100的表面硬度,改善耐磨性,另一方面避免耐磨层200和锅具基体100硬度差异过大造成耐磨层200崩裂。
可以理解的,硬质层101的厚度可为0.2mm、0.3mm、0.5mm或其他范围内数值。
为了使得波峰不粘层300磨损后,仍有耐磨层200对波谷不粘层300起到支撑保护作用,使得锅具持久不粘,在本实用新型的一个实施例中,参照图1、图2、图3,耐磨层200的表面为第二凹凸面,部分不粘层300嵌入至第二凹凸面的第二凹面内,第二凹面的深度a大于不粘层300的厚度b,即a>b。锅具在使用时,波峰上的不粘层300首先被磨损,磨至波峰不粘层300的底油301露出时,波峰不粘层300的底油301起到一定不粘作用,波谷不粘层300的面油303起到主要不粘效果;继续磨损至波峰不粘层300的底油301磨平,由于第二凹面的深度大于不粘层300的厚度,即a>b,这时耐磨层200的波峰露出,起到支撑耐磨作用,保护波谷不粘层300的面油303持续起到不粘作用,达到锅具的持久不粘效果。
因锅具底部为主要烹饪区域,刮擦磨损比较严重,锅具本体底部的不粘层300厚度大于锅具基体100侧壁的不粘层300的厚度,使得锅具本体底部的不粘层300厚度相对较大,能够提升锅具底部的耐刮性能。
锅具底部的刮擦频率高,越往上越低,顶部刮擦频率低,通过不粘层300的厚度从锅具基体100的底部至顶部的逐渐减小,匹配锅具各区域的刮擦频率,着重提升锅具底部的耐刮性能。
除上述优选实施例外,本实用新型还有其他的实施方式,基于本实用新型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实用新型所请求保护的范围。

Claims (10)

1.一种烹饪锅具,包括锅具基体,所述锅具基体内表面附着耐磨层,所述耐磨层表面附着不粘层,所述锅具基体内表面为凹凸面,部分所述耐磨层嵌入至凹凸面的凹面内,其特征在于,所述锅具基体底部的凹面深度大于锅具基体侧壁的凹面深度。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烹饪锅具,其特征在于:沿所述锅具基体的底部至顶部的方向,所述凹面的深度逐渐减小。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烹饪锅具,其特征在于:所述锅具基体底部为平面部,所述锅具基体底部的凹面深度一致。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烹饪锅具,其特征在于:所述凹凸面为锅具基体的内表面通过抛丸处理的硬质面。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一种烹饪锅具,其特征在于:所述硬质面朝锅具基体内延伸形成硬质层,所述硬质层的厚度为0.2mm至0.5mm。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烹饪锅具,其特征在于:所述耐磨层的表面为第二凹凸面,部分所述不粘层嵌入至第二凹凸面的第二凹面内,所述第二凹面的深度大于不粘层的厚度。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一种烹饪锅具,其特征在于:所述耐磨层的厚度为50μm至90μm。
8.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烹饪锅具,其特征在于:所述锅具本体底部的不粘层厚度大于锅具基体侧壁的不粘层的厚度。
9.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一种烹饪锅具,其特征在于:沿所述锅具基体的底部至顶部的方向,所述不粘层的厚度逐渐减小。
10.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烹饪锅具,其特征在于:所述不粘层包括底油、中油及面油,所述底油和面油的厚度均大于中油的厚度。
CN202322512963.7U 2023-09-14 2023-09-14 一种烹饪锅具 Active CN220917180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322512963.7U CN220917180U (zh) 2023-09-14 2023-09-14 一种烹饪锅具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322512963.7U CN220917180U (zh) 2023-09-14 2023-09-14 一种烹饪锅具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20917180U true CN220917180U (zh) 2024-05-10

Family

ID=90940045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322512963.7U Active CN220917180U (zh) 2023-09-14 2023-09-14 一种烹饪锅具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20917180U (zh)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US6197438B1 (en) Foodware with ceramic food contacting surface
CN112137425A (zh) 容器体和烹饪器具
EP1597406B1 (en) Foodware with multilayer stick resistant ceramic coating and method of making
EP1774876B1 (en) A cooking canteen with non-sticky metallic coating and the preparing process thereof
CN215077458U (zh) 一种烹饪炊具
WO2005111256A1 (en) Method of making a corrosion-resistant non-stick coating
KR20020089369A (ko) 요리 기구용 스틱 방지 세라믹-금속 코팅
CN220917180U (zh) 一种烹饪锅具
EP0580557B1 (en) A process for realizing a non-stick covering on a metallic or other underlayer, in the manufacture of kitchenware for cooking foods and the product thus obtained
CN204950508U (zh) 不粘炊具
WO2022081698A1 (en) Article with reinforced nonstick food preparation surface
CN116555760A (zh) 一种耐腐蚀防锈不粘锅的生产方法
CN114631726A (zh) 烹饪器具及其加工方法
KR100911788B1 (ko) 금속 비점착 코팅을 갖는 요리 식기 및 이의 제조 방법
CN213993220U (zh) 一种烹饪炊具
CN2238006Y (zh) 新型不粘锅
CN216137612U (zh) 用于炊具表面的耐磨不粘涂层结构
CN115474829A (zh) 一种具有纯无机不粘涂层的炊具及其制造方法
CN212996000U (zh) 一种钛或钛复合钢不粘锅
CN211354943U (zh) 一种氮化耐腐不粘内锅
CN213721336U (zh) 一种烹饪器具
CN214760551U (zh) 一种抗刮耐磨的高硬度不粘锅
CN219661413U (zh) 一种钛合金不粘锅
CN220832722U (zh) 一种物理不粘结构及烹饪器具
CN2805621Y (zh) 一种无油烟陶瓷锅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