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20894728U - 一种鼓单元及处理盒 - Google Patents
一种鼓单元及处理盒 Download PDFInfo
- Publication number
- CN220894728U CN220894728U CN202322195178.3U CN202322195178U CN220894728U CN 220894728 U CN220894728 U CN 220894728U CN 202322195178 U CN202322195178 U CN 202322195178U CN 220894728 U CN220894728 U CN 220894728U
- Authority
- CN
- China
- Prior art keywords
- driving force
- drum
- unit
- force receiving
- receiving unit
- Prior art date
-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 Active
Links
- 238000012545 processing Methods 0.000 title description 6
- 238000000034 method Methods 0.000 claims abstract description 69
- 230000008569 process Effects 0.000 claims abstract description 67
- 230000005540 biological transmission Effects 0.000 claims abstract description 52
- 238000003825 pressing Methods 0.000 claims abstract description 51
- 230000007246 mechanism Effects 0.000 claims description 20
- 230000000903 blocking effect Effects 0.000 claims description 5
- 238000003384 imaging method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20
- 230000009471 action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5
- 238000013459 approach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3
- 238000004140 cleaning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3
- 238000010586 diagram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3
- 230000015572 biosynthetic process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2
- 230000008878 coupling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2
- 238000010168 coupling process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2
- 238000005859 coupling reaction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2
- 230000007547 defect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2
- 238000011900 installation process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2
- 230000001105 regulatory effect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2
- 238000011144 upstream manufacturing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2
- 230000006835 compression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
- 238000007906 compression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
- 238000006073 displacement reaction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
- 230000013011 mating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
- 238000012986 modification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
- 230000004048 modification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
- 238000003756 stirring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
- 230000001360 synchronised effect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
- 238000012546 transfer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
Classifications
-
- G—PHYSICS
- G03—PHOTOGRAPHY; CINEMATOGRAPHY; ANALOGOUS TECHNIQUES USING WAVES OTHER THAN OPTICAL WAVES; ELECTROGRAPHY; HOLOGRAPHY
- G03G—ELECTROGRAPHY; ELECTROPHOTOGRAPHY; MAGNETOGRAPHY
- G03G15/00—Apparatus for electrographic processes using a charge pattern
- G03G15/75—Details relating to xerographic drum, band or plate, e.g. replacing, testing
- G03G15/757—Drive mechanisms for photosensitive medium, e.g. gears
-
- G—PHYSICS
- G03—PHOTOGRAPHY; CINEMATOGRAPHY; ANALOGOUS TECHNIQUES USING WAVES OTHER THAN OPTICAL WAVES; ELECTROGRAPHY; HOLOGRAPHY
- G03G—ELECTROGRAPHY; ELECTROPHOTOGRAPHY; MAGNETOGRAPHY
- G03G15/00—Apparatus for electrographic processes using a charge pattern
- G03G15/75—Details relating to xerographic drum, band or plate, e.g. replacing, testing
- G03G15/751—Details relating to xerographic drum, band or plate, e.g. replacing, testing relating to drum
-
- G—PHYSICS
- G03—PHOTOGRAPHY; CINEMATOGRAPHY; ANALOGOUS TECHNIQUES USING WAVES OTHER THAN OPTICAL WAVES; ELECTROGRAPHY; HOLOGRAPHY
- G03G—ELECTROGRAPHY; ELECTROPHOTOGRAPHY; MAGNETOGRAPHY
- G03G21/00—Arrangements not provided for by groups G03G13/00 - G03G19/00, e.g. cleaning, elimination of residual charge
- G03G21/0005—Arrangements not provided for by groups G03G13/00 - G03G19/00, e.g. cleaning, elimination of residual charge for removing solid developer or debris from the electrographic recording medium
-
- G—PHYSICS
- G03—PHOTOGRAPHY; CINEMATOGRAPHY; ANALOGOUS TECHNIQUES USING WAVES OTHER THAN OPTICAL WAVES; ELECTROGRAPHY; HOLOGRAPHY
- G03G—ELECTROGRAPHY; ELECTROPHOTOGRAPHY; MAGNETOGRAPHY
- G03G21/00—Arrangements not provided for by groups G03G13/00 - G03G19/00, e.g. cleaning, elimination of residual charge
- G03G21/16—Mechanical means for facilitating the maintenance of the apparatus, e.g. modular arrangements
- G03G21/18—Mechanical means for facilitating the maintenance of the apparatus, e.g. modular arrangements using a processing cartridge, whereby the process cartridge comprises at least two image processing means in a single unit
- G03G21/1803—Arrangements or disposition of the complete process cartridge or parts thereof
- G03G21/1814—Details of parts of process cartridge, e.g. for charging, transfer, cleaning, developing
-
- G—PHYSICS
- G03—PHOTOGRAPHY; CINEMATOGRAPHY; ANALOGOUS TECHNIQUES USING WAVES OTHER THAN OPTICAL WAVES; ELECTROGRAPHY; HOLOGRAPHY
- G03G—ELECTROGRAPHY; ELECTROPHOTOGRAPHY; MAGNETOGRAPHY
- G03G21/00—Arrangements not provided for by groups G03G13/00 - G03G19/00, e.g. cleaning, elimination of residual charge
- G03G21/16—Mechanical means for facilitating the maintenance of the apparatus, e.g. modular arrangements
- G03G21/18—Mechanical means for facilitating the maintenance of the apparatus, e.g. modular arrangements using a processing cartridge, whereby the process cartridge comprises at least two image processing means in a single unit
- G03G21/1839—Means for handling the process cartridge in the apparatus body
- G03G21/1857—Means for handling the process cartridge in the apparatus body for transmitting mechanical drive power to the process cartridge, drive mechanisms, gears, couplings, braking mechanisms
Landscapes
-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General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Computer Vision & Pattern Recognition (AREA)
- Electrophotography Configuration And Component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公开一种鼓单元,鼓单元包括鼓保持框架、感光鼓、鼓驱动力接收单元和按压部,感光鼓由鼓保持框架可旋转地支撑,用于接收显影剂生成静电潜像,鼓驱动力接收单元设置在感光鼓的一端,能够与感光鼓传动连接,按压部设置在鼓驱动力接收单元上,用于与制动力施加组件抵接以使得制动力施加组件在轴向方向上相对于驱动力传递构件缩回;当鼓驱动力接收单元与驱动力传递构件抵接时,驱动力传递构件能够通过将驱动力传递到鼓驱动力接收单元而驱动鼓单元转动。一种处理盒,包括上述的鼓单元。具有上述结构的处理盒,驱动力传递构件与驱动力接收单元的接合更加稳定,不易脱离,动力传递更加稳定。
Description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电子成像装置领域,特别涉及一种鼓单元及处理盒。
背景技术
现有在电子照相成像设备领域中,电子照相感光构件(以下称为感光鼓)和作用在感光鼓上的处理装置一体地形成为盒(通常称为处理盒)。这种处理盒可从成像设备的主组件上拆卸。在这类结构中,电子成像装置设置有驱动力传递单元,处理盒设置有与驱动力传递单元接合而接收旋转驱动力的驱动力接收单元。
CN113574469A号专利公开了一种主组件驱动力传递单元,该主组件驱动力传递单元包括驱动力传递组件和制动力施加组件,其中驱动力传递组件用于向处理盒传递驱动力,制动力施加组件能够向感光鼓的旋转施加载荷;对应的处理盒上设置有与驱动力传递组件接合的驱动力接收部以及与制动力施加组件接合的制动力接收部。
具有上述结构的处理盒,由于在成像设备的运作过程中接收制动力,当该类处理盒需要设置更多的旋转部件(如用于松散碳粉的搅拌架、与感光鼓接触的清洁部件等)时,容易出现驱动力不足,导致成像设备无法进行正常显影工作。
因此,需要一种解决上述问题的技术方案。
实用新型内容
为了解决现有技术中存在的技术问题,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鼓单元以解决上述的技术问题。
本实用新型为达到其目的,采用的技术方案如下:
一种鼓单元,用于与显影单元配合后形成处理盒安装于电子成像装置中,电子成像装置设有驱动力传递单元,驱动力传递单元包括驱动力传递构件和制动力施加组件,鼓单元包括:
鼓保持框架;
感光鼓,由鼓保持框架可旋转地支撑,用于接收显影剂生成静电潜像;
鼓驱动力接收单元,设置在感光鼓的一端,能够与感光鼓传动连接;
以及
按压部,设置在鼓驱动力接收单元上,用于与制动力施加组件抵接以使得制动力施加组件在轴向方向上相对于驱动力传递构件缩回;
其中,当鼓驱动力接收单元与驱动力传递构件抵接时,驱动力传递构件能够通过将驱动力传递到鼓驱动力接收单元而驱动鼓单元转动。
优选地,鼓驱动力接收单元还包括引导部,引导部能够抵接制动力施加组件,以使得制动力施加组件相对于驱动力传递构件在驱动力传递单元旋转方向上移动。
优选地,引导部与按压部邻接,且在驱动力传递单元旋转方向,按压部位于引导部的下游段,引导部能够引导制动力施加组件与按压部抵接。
优选地,在感光鼓轴向方向上,按压部比引导部更靠近感光鼓。
优选地,鼓驱动力接收单元还包括遮挡部,遮挡部能够阻挡驱动力传递单元在轴向方向上进入的伸出部分。
优选地,遮挡部和按压部均与引导部邻接,且在驱动力传递单元旋转方向上,遮挡部、引导部和按压部依次设置。
优选地,鼓驱动力接收单元包括驱动力接收构件,当处理盒安装与电子成像装置时,驱动力接收构件与驱动力传递构件抵接,驱动力传递构件能够通过将驱动力传递到驱动力接收构件而驱动鼓单元转动。
优选地,驱动力接收构件可伸缩式设置于驱动力接收单元内,鼓驱动力接收单元与驱动力传递构件或制动力施加组件抵接时,驱动力接收构件可往感光鼓方向收缩。
优选地,驱动力传递构件设有驱动力限制表面,当处理盒安装于电子成像装置时,鼓驱动力接收单元使得制动力施加组件与驱动力限制表面抵接。
优选地,鼓驱动力接收单元包括驱动力接收部,当处理盒安装与电子成像装置时,驱动力接收部与驱动力传递构件抵接,驱动力传递构件能够通过将驱动力传递到驱动力接收部而驱动鼓单元转动。
优选地,驱动力接收部、引导部和按压部为一体成型结构。
优选地,驱动力传递单元具有定位凸台,驱动力接收单元具有轴部,定位凸台能够进入轴部内使驱动力传递单元与鼓驱动力接收单元定位。
优选地,轴部开设有形变凹槽,形变凹槽内设有可发生形变的防脱机构,当定位凸台进入轴部时,定位凸台挤压防脱机构,防脱机构发生形变并施加反向作用力至抵接于定位凸台。
优选地,防脱机构包括:
弹性环,其绕设于轴部的外侧壁;
卡扣部,其一侧设置于形变凹槽内,其另一侧可偏移式勾设于弹性环上,弹性环能够为卡扣部提供反向作用力;
当定位凸台进入轴部时,定位凸台挤压卡扣部往外移动,弹性环为卡扣部提供反向作用力,使定位凸台与轴部141同轴连接。
优选地,防脱机构设有多个且绕着轴部的中轴线均布,卡扣部靠近轴部中轴线的一侧具有卡扣凸起。
优选地,弹性环设有若干圈且沿着轴部的轴向均布。
还包括一种处理盒,包括上述一种鼓单元。
本实用新型中的鼓单元和处理盒,驱动力传递构件与驱动力接收构件的接合更加稳定,不易脱离,动力传递更加稳定;由于在接收驱动力的过程并不接收电子成像装置施加的制动力,处理盒可设置更多的旋转部件或与感光鼓接触的清洁装置,不会存在动力不足等缺陷,还具备一定的通用性能。
附图说明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性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它的附图。
图1为本实用新型中电子成像装置与处理盒安装时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现有的电子成像装置的驱动力传递单元的分解示意图;
图3为现有的第一制动力接合构件与制动力传递构件的结构示意图;
图4为现有的驱动力传递单元的剖视图;
图5为现有的驱动力传递单元的剖切透视图;
图6为现有的驱动力传递单元的结构示意图;
图7为现有的处理盒的立体图;
图8为现有的处理盒的分解示意图;
图9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一中鼓驱动力接收单元的立体图;
图10为图9中A位置的放大结构示意图;
图11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一中鼓驱动力接收单元的剖视图;
图12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一中鼓驱动力接收单元与驱动力传递单元的安装过程图;
图13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一中鼓驱动力接收单元与驱动力传递单元的安装后的剖视图;
图14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二中鼓驱动力接收单元与驱动力传递单元的安装过程图;
图15为图14中B位置的放大结构示意图;
图16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三中驱动力接收单元的局部结构示意图一;
图17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三中驱动力接收单元的局部结构示意图二;
图18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三中驱动力接收单元与驱动力传递单元接合时的剖视图;
图19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三中驱动力接收单元与驱动力传递单元接合时另一角度的剖视图;
图20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四中驱动力接收单元立体图;
图21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四中驱动力接收单元与驱动力传递单元接合过程中的结构示意图;
图22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四中驱动力接收单元与驱动力传递单元接合时的剖视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为了更好的理解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下面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实施例进行详细描述。
应当明确,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实用新型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实用新型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作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它实施例,都属于本实用新型保护的范围。
如图1至图8所示,一种处理盒100,处理盒100内储存有显影剂,处理盒100用于安装在电子成像装置M(如:打印机)中,使电子成像装置M能够利用处理盒100内的显影剂进行成像。
参考图1,一种电子成像装置M,该电子成像装置M与CN113574469A号专利公开的电子成像装置M的结构和原理基本相同,关于电子成像装置部分以下仅作简要描述,以下描述中附图标记与CN113574469A号专利附图标记相同的属于相同部件,具有相同的结构和工作原理。
电子成像装置M包括主组件170、抽屉171和门盖11,主组件170中设置有容纳部、驱动力传递单元203、分离机构以及转印单元等,抽屉171可容纳处理盒100,并能够相对主组件170移动以将处理盒100安装至主组件170的容纳部内。门盖11设置在主组件170的外侧,其能够打开或关闭主组件170的容纳部。
电子成像装置M一般设有多个可拆卸安装的处理盒100,优选地,电子成像装置M设有四个可拆卸安装的处理盒100(100Y、100M、100C、100K),即第一处理盒100Y、第二处理盒100M、第三处理盒100C和第四处理盒100K。四个处理盒100基本水平地布置,安装在电子成像装置M时,处理盒100与电子成像装置M驱动连接,能够接收电子成像装置M的旋转驱动力,使处理盒100能够利用显影剂进行成像,且电子成像装置M向第一至第四处理盒100(100Y、100M、100C、100K)分别提供偏置电压(充电偏压、显影偏压等)。
如图2至图6所示,设置在主组件170上的驱动力传递单元203包括驱动力传递组件和制动力施加组件,其中驱动力传递组件包括旋转构件201和驱动力传递构件180,旋转构件201可旋转地支撑在支撑轴202上,驱动力传递构件180的一端设置有用于接收驱动力的旋转止动部分180b,另一端设置有驱动力传递部180d,驱动力传递构件180以可沿轴向M1可移动的方式装配在旋转构件201上,通过设置在旋转构件201的旋转止动部分201b和设置在驱动力传递构件180的旋转止动部分180b之间的配合,实现旋转构件201带动驱动力传递构件180的旋转。
制动力施加组件包括制动构件206、第一制动力接合构件204、第二制动力接合构件208、第一接合弹簧211、第二接合弹簧210以及制动力传递构件207,其中制动构件206包括固定侧206a和旋转侧206b,固定侧206a与支撑轴202固定连接,旋转侧206b能够相对于固定侧206a旋转并产生制动力,产生制动力的方法可以从使用摩擦和粘度的那些方法中适当地选择。
第一制动力接合构件204和第二制动力接合构件208用于向处理盒100施加制动力,二者可通过旋转止动突起部208c和旋转止动凹部204c卡合的方式组装在一起,二者可以具有同步的动作过程。第二制动力接合构件208位于第一制动力接合构件204的内侧,第一制动力接合构件204的接合部分204b能够与驱动力传递部180d贴合或相互抵靠。
制动力传递构件207的轴部分207b穿过第一制动力接合构件204和第二制动力接合构件208的中部的通孔并连接至制动构件206的旋转侧206b,以能够向第一制动力接合构件204和第二制动力接合构件208传递制动力。具体的,制动力传递构件207的凸缘部分207a设置有突起部207e,对应的在第一制动力接合构件204的凸缘部分204a设置有突起部204e,当制动力传递构件207的突起部207e与第一制动力接合构件204的突起部204e接合时,制动力传递构件207可向第一制动力接合构件204传递制动力。
第一制动力接合构件204和第二制动力接合构件208能够相对制动力传递构件207和制动构件206在轴向M1上移动,当制动力传递构件207的突起部207e与第一制动力接合构件204的突起部204e在轴向M1上错开或分离时,第二制动力接合构件208和第一制动力接合构件204将不接收制动力。
进一步的,参考图4和图5,第一接合弹簧211的一端抵压在制动构件206的端面206d,另一端抵压在第一制动力接合构件204的凸缘部分204a上,第一接合弹簧211处于被压缩的状态,其沿M1B方向向第一制动力接合构件204施加弹性力。
第二接合弹簧210是压缩螺旋弹簧,并且被设置成夹在并压缩在制动构件206的端面206d和制动力传递构件207的凸缘部分207a之间,第二接合弹簧210将排斥力(按压力、弹力)施加到制动构件206的端面206d和制动力传递构件207的凸缘部分207a中的每一者。
在上述驱动力传递单元203的各部件中,在第一接合弹簧211和第二接合弹簧210的作用下,制动力传递构件207在轴向方向M1A上的端部处的突起部207f抵靠驱动力传递构件180的接触表面108f。驱动力传递构件180在箭头M1B方向上的运动被轴向方向限制部分212管制(限制),使得驱动力传递构件180不会从主组件170侧驱动力传递单元203脱落。
在上述驱动力传递单元203的各部件中,驱动力传递构件180是能够相对于旋转构件201在M1A和M1B方向上移动的,第一制动力接合构件204和第二制动力接合构件208能够相对于制动力传递构件207和旋转构件201在M1A和M1B方向上移动,也能够相对于驱动力传递构件180在M1A和M1B方向上移动。具体的,驱动力传递单元203的各部件组装完成后如图6所示,以驱动力传递构件180的定位凸台180i为轴心,第二制动力接合构件208相比于第一制动力接合构件204更加靠近定位凸台180i,并且第二制动力接合构件208还设置有朝向定位凸台180i延伸的向内突起208e。在驱动力传递构件180的轴向方向上观察,第一制动力接合构件204与驱动力传递部180d位于同一个半径范围内,由于第二制动力接合构件208位于第一制动力接合构件204的内侧,因此第二制动力接合构件208与驱动力传递部180d处于不同的半径范围。进一步的,在驱动力传递部180d和定位凸台180i之间还设置有连接部189,其中连接部189并不与第一制动力接合构件204和第二制动力接合构件208干涉,并且连接部189能随着驱动力传递部180d一体运动。
当主组件侧鼓驱动联接件180在该状态下从外部在箭头M1A方向上接收力时,主组件侧鼓驱动联接件180可以在压缩弹簧210和211的同时在箭头M1A方向上移动。
如图7和图8所示,处理盒100包括鼓单元108和显影单元109,鼓单元108和显影单元109之间以可相对转动的方式连接。其中鼓单元108包括鼓保持框架115(处理盒外壳之一)和可旋转地支撑在鼓保持框架115上的感光鼓104。
显影单元109包括显影框架125(处理盒外壳之一)和可旋转地支撑在显影框架125上的显影辊106,显影辊106和感光鼓104彼此面对,以能够进行显影工作。
如图8所示,感光鼓104的一端设置有鼓驱动力接收单元14(CN113574469A号专利中标记为143),其中鼓驱动力接收单元14可与感光鼓104直接连接或者间接连接,在本实施例中,鼓驱动力接收单元14与感光鼓104采用直接连接的方式。鼓驱动力接收单元14的一端连接在感光鼓104,另一端伸出处理盒100设置的侧盖部件130外,与电子成像装置M的驱动力传递单元203驱动连接,驱动力传递单元203是用于通过与鼓单元上的驱动力接收单元14连接(接合)来旋转地驱动鼓单元108,图7至图8中,M1A是鼓驱动力接收单元14与鼓驱动传递单元203接合方向,M1B是鼓驱动力接收单元14远离鼓驱动传递单元203方向,且驱动力传递单元203在电子成像装置M上可拆卸安装。
关于鼓单元108和显影单元109的具体结构及其工作方式为现有技术,显影单元109与电子成像装置M之间的配合为现有技术,此处不再赘述,在本申请中仅对鼓单元108中驱动力接收单元14与电子成像装置M中驱动力传递单元203配合驱动的结构和工作过程公开。
实施例一
参考图9至图13,一种鼓驱动力接收单元14(即驱动力接收单元143),鼓驱动力接收单元14包括轴部141、突起部142和驱动力接收构件4,驱动力接收构件4能够与驱动力传递构件180抵接接收驱动力,且鼓驱动力接收单元14被配置成不接收制动力。
轴部141包括第一段1411、第二段1412和第三段1413,其中第一段1411与感光鼓连接,第三段1413用于在处理盒安装在电子成像装置时,与驱动力传递构件180配合,第二段1412在轴向上设置在第一段1411和第三段1413之间。具体地,在本实施方式中,轴部141的第一段1411、第二段1412和第三段1413均为圆柱状结构,第一段1411的直径大于第二段1412的直径,第二段1412的直径大于第三段1413的直径,第三段1413与感光鼓连接,优选地,可以为焊接连接,第三段1413位于第二段1412远离感光鼓的一端,且第三段1413上设有圆孔1413a,在第三段1413在处理盒安装在电子成像装置时,其上的圆孔1413a用于与驱动力传递构件180的定位凸台180i接合并定位彼此的轴线,且圆孔1413a大于定位凸台180i的直径,驱动力传递构件18与鼓驱动力接收单元14驱动连接时,定位凸台180i能够插入圆孔1413a内,使驱动力传递构件18与鼓驱动力接收单元14驱动连接时,驱动力传递构件18与鼓驱动力接收单元14驱动连接更加稳定。
突起部142在鼓驱动力接收单元14上从轴部141的第一段1411沿感光鼓104的轴线L方向向远离感光鼓的方向突出位于第二段1412径向外侧,该突起部142具有遮挡部1421、引导部1422和按压部1423;遮挡部1421用于与第二制动力接合构件208接触以阻挡驱动力传递单元203在轴向方向上进入的伸出部分;引导部1422能够与第一制动力接合构件204和第二制动力接合构件208抵接,用于使得第一制动力接合构件204和第二制动力接合构件208能够相对于驱动力传递部180d在驱动力传递单元203旋转方向上移动而产生间隙,且使第一制动力接合构件204和第二制动力接合构件208两者与驱动力传递构件180相对分开;按压部1423用于施加作用力到第一制动力接合构件204和第二制动力接合构件208上,使第一制动力接合构件204和第二制动力接合构件208在驱动力传递构件上缩回,按压部1423使第一制动力接合构件204和第二制动力接合构件208两者与驱动力传递构件180保持相对分开,使鼓驱动力接收单元14不再接收来自第一制动力接合构件204和第二制动力接合构件208的制动力。
具体地,在本实施方式中,遮挡部1421为突起部142上绕着M1轴向布置的遮板,引导部1422突起部142上绕着M1轴向布置的引导斜面,引导斜面在旋转方向A上位于与遮挡部1421邻接,其能够使第一制动力接合构件204和第二制动力接合构件208两者与驱动力传递构件180相对分开,且从M1B方向看,引导斜面沿着逆时针方向从低到高(从M1A往M1B方向)斜向上倾斜;按压部1423同样在旋转方向A上位于与遮挡部1421邻接,且按压部1423与遮挡部1421位于引导部1422的相对侧上,优选地,旋转方向A上,遮挡部1421、引导部1422和按压部1423依次设置,按压部1423具有第一平面1423a,其能够对第一制动力接合构件204和第二制动力接合构件208施压,以使第一制动力接合构件204和第二制动力接合构件208无法继续伸出。
在处理盒安装在电子成像装置时,驱动力传递构件180与鼓驱动力接收单元14的驱动力接收构件4抵接,使鼓驱动力接收单元14能够从电子成像装置中的驱动力传递单元203接收驱动力。具体的,鼓驱动力接收单元14的第一段1411远离感光鼓的端面1412a上还开设有槽口149,驱动力接收构件4为一个长杆形构件,其一端穿过槽口149暴露到鼓驱动力接收单元14第一段1411的外部位于第二段1412的径向侧,且驱动力接收构件4在旋转方向A的下游侧设有驱动力限制表面B,在处理盒安装在电子成像装置时,驱动力传递构件180与驱动力接收构件4抵接的驱动力限制表面B抵接,进而可以传递驱动力。
进一步地,驱动力接收构件4受到外力作用后可在轴部141上沿着轴向方向移动(即可进行伸缩),且驱动力接收构件4受到外力作用后在感光鼓104中沿着轴向方向移动后能够复位,而由于第一制动力接合构件204与驱动力传递构件180位于同一半径范围内,因此,驱动力接收构件4能够通过自身的可伸缩特性来避免与第一制动力接合构件204和第二制动力接合构件208发生干涉。
鼓驱动力接收单元14的第一段1411上开设有与驱动力接收构件4相匹配的第一滑槽14131,驱动力接收构件4滑动连接于第一滑槽14131内,第一滑槽14131的开设方向沿着平行于M1的方向布置,第一滑槽14131远离感光鼓的出口即为槽口149,由此,驱动力接收构件4的一端穿过槽口149暴露到鼓驱动力接收单元14第一段1411的外部位于第二段1412的径向外侧;驱动力接收构件4还包括滑动部41,驱动力接收构件4设置于滑动部41上,鼓驱动力接收单元14的第一段1411内设有沿着自身轴向(即M1方向)延伸的导向柱14132,滑动部41滑动连接于导向柱14132上,优选地,在本实施例中滑动部41优选为套筒式结构,滑动部41的一侧滑动套设于导向柱14132的外侧,滑动部41的另一侧外壁滑动连接于鼓驱动力接收单元14第一段1411的内壁。由此,本方案提供了一种驱动力接收构件4在鼓驱动力接收单元14内滑动连接。
第一段1411内设有弹性件14133,其套设于导向柱14132上,一端抵接于鼓驱动力接收单元14第一段1411在M1B方向的内底壁,另一端抵接于滑动部41上,由此,弹性件14133能够为驱动力接收构件4的移动提供弹力,以便于驱动力接收构件4受到外力作用后可在感光鼓104中沿着轴向方向移动后快速复位。优选地,本实施例中的弹性件14133为弹簧。
而且,鼓驱动力接收单元14的轴部141的第一段1411的内端部设有限位槽14134,弹性件14133抵接于限位槽14134内,由此,限位槽14134能够使弹性件14133稳定地抵接于鼓驱动力接收单元14,以提高弹性件14133的稳定性。
更进一步地,驱动力接收构件4的伸出第三段1413的一端上还设有抵接面4a、第一斜面4b和第二斜面4c,通过抵接面4a、第一斜面4b和第二斜面4c使第一制动力接合构件204与驱动力接收构件4抵接时,更容易推动驱动力接收构件4伸缩。具体地,在本实施方式中,抵接面4a为与端面1412a平行的平面并位于第一斜面4b和第二斜面4c之间,第一斜面4b和第二斜面4c则是均相对于感光鼓104的轴线L倾斜的表面且两者的倾斜方向并不相同。
接下来对鼓驱动力接收单元14和电子成像装置中的驱动力传递单元203的接合过程进行描述。
关上主组件170的门盖11,主组件170的驱动力传递单元203伸出并沿着M1B方向往处理盒的鼓驱动力接收单元14靠近,并逐渐移动到与鼓驱动力接收单元14接触的位置;由于装机后的驱动力传递单元203和鼓驱动力接收单元14相对位置不是固定唯一的,因此会出现以下两种接触情况:
第一种情况
引导部1422的遮板最先与第二制动力接合构件208的向内突起208e抵接相抵接,同时驱动力接收构件4受到第一制动力接合构件204的作用力后往M1B方向回缩入鼓驱动力接收单元14内,第一制动力接合构件204移动到与驱动力接收构件4的第一斜面4b接触的位置,使得第二制动力接合构件208和第一制动力接合构件204停止朝向感光鼓104移动,此时第一制动力接合构件204与制动力传递构件207断开连接,第一制动力接合构件204和第二制动力接合构件208可以转换到在不接收制动构件206的旋转载荷的情况下旋转的状态,且第一制动力接合构件204和第二制动力接合构件208受到按压力后被压缩转换为可相对驱动力传递构件180转动的状态。
为了完成驱动力传递单元203和鼓驱动力接收单元14的接合,驱动力传递单元203从抵接的状态进一步旋转,而随着驱动力传递单元203及其上的驱动力传递构件180的旋转方向A旋转,第一制动力接合构件204和第二制动力接合构件208同时沿着引导斜面滑动,第一制动力接合构件204从遮板沿着引导斜面滑动至第一平面1423a上;此时,随着驱动力传递单元203的旋转和朝着感光鼓104的靠近,第一制动力接合构件204依次经过第一斜面4b、抵接面4a和第二斜面4c,最后驱动力接收构件4避开了第一制动力接合构件204的干涉后移动至抵接于驱动力传递部180d的位置,使驱动力限制表面B抵接驱动力传递部180d,从而实现驱动力接收构件4与驱动力传递构件180的驱动力传递;而且第一制动力接合构件204和第二制动力接合构件208由于在轴向方向上一直受到按压部1423的压力保持着被压缩的状态,因此鼓驱动力接收单元14不会从第一制动力接合构件204和第二制动力接合构件208处接收到制动力,最终实现驱动力传递单元203和鼓驱动力接收单元14之间的驱动力传递,能够使得驱动力传递构件180与驱动力接收构件4的接合更加稳定,不易脱离,动力传递更加稳定。
第二种情况
驱动力接收构件4抵接于第一制动力接合构件204上,且受到反向作用力而往M1B方向缩回,随着驱动力传递单元203往M1B方向的继续靠近,第一制动力接合构件204和第二制动力接合构件208移动至第一平面1423a(即与引导斜面刚接触的位置),此时第一制动力接合构件204和第二制动力接合构件208受到按压力后被压缩转换为可相对驱动力传递构件180转动的状态。
随着驱动力传递单元203及其上的驱动力传递构件180的逆时针方向旋转,第一制动力接合构件204和第二制动力接合构件208同时沿着引导斜面滑动;此时,驱动力接收构件4避开了第一制动力接合构件204的干涉后移动至抵接于驱动力传递部180d的位置从而接收驱动力传递构件180的驱动力,并且由于第一制动力接合构件204和第二制动力接合构件208由于在轴向方向上一直受到按压部1423的压力保持着被压缩的状态,因此鼓驱动力接收单元14不会从第一制动力接合构件204和第二制动力接合构件208处接收到制动力。
由此,通过将驱动力接收构件4设置成可伸缩式结构,以避免驱动力传递构件180与驱动力接收构件4或制动力施加组件在接合过程中发生干涉,以保证驱动力传递构件180与驱动力接收构件4能够顺利进行接合,而且本方案的驱动力接收构件4能够有效地接收驱动力。
实施例二
如图14至图15所示,本实施案例中提供了另一种鼓驱动力接收单元14,本实施案例与实施案例一的不同之处在于:在本实施案例中,鼓驱动力接收单元14的轴部141上设有可发生形变的防脱机构5,通过防脱机构使驱动力传递构件18与鼓驱动力接收单元14驱动连接,定位凸台180i插入圆孔1413a内时更加稳定。
具体地,轴部141的第三段1413沿轴向方向开设有形变凹槽1413b,防脱机构5设置于形变凹槽1413b内,防脱机构5包括弹性环51和卡扣部52,弹性环51绕设于轴部141第三段1413的外侧壁,卡扣部52设有卡勾,卡勾一端设置于轴部141的圆孔1413a内,另一端可移动式勾设于弹性环51上,弹性环51能够为卡扣部52提供反向作用力,弹性环51为具有可形变能力的塑料,优选地,弹性环51绕设于轴部141第二段1412的外侧壁有若干圈且沿着轴部141的轴向均布,可使得卡扣部52能够对定位凸台180i的夹紧作用作进一步优化。
当定位凸台180i进入轴部141的圆孔1413a时,定位凸台180i挤压卡扣部52径向往外移动,卡扣部52卡勾往外移动至抵接于弹性环51上,弹性环51对卡扣部52施加向阻止卡扣部52径向往外移动的作用力,使卡扣部52的卡勾对定位凸台180i施加压紧力,以防止定位凸台180i从轴部141中脱离。由此,当定位凸台180i进入轴部141的圆孔1413a时,定位凸台180i挤压防脱机构5,防脱机构5发生形变并抵接于定位凸台180i,弹性环51为卡扣部52提供反向作用力,使定位凸台180i与轴部141的圆孔1413a同轴连接,能够使定位凸台180i稳固地连接于轴部141圆孔1413a内。
进一步地,防脱机构5的数量为若干个且绕着轴部141的中轴线均布,可使得防脱机构5能够对定位凸台180i的夹紧作用作进一步优化。
本实施案例中,鼓驱动力接收单元14的其他结构均与实施一中一致,此处不再叙述。
实施例三
如图16至图19所示,本实施案例中提供了另一种鼓驱动力接收单元14,本实施案例与实施案例一的不同之处在于:在本实施案例中,鼓驱动力接收单元14不设置包括驱动力接收构件,鼓驱动力接收单元14包括轴部141和突起部142,突起部142具有驱动力接收部1424、引导部和按压部1423,驱动力接收部1424用于与驱动力传递构件180而接收驱动力,引导部用于引导第一制动力接合构件204和第二制动力接合构件208相对于驱动力传递表面180d在驱动力传递单元203旋转方向上移动,按压部1423用于施加作用力到第一制动力接合构件204和第二制动力接合构件208上,使第一制动力接合构件204和第二制动力接合构件208在驱动力传递构件上收缩,按压部1423使第一制动力接合构件204和第二制动力接合构件208两者与驱动力传递构件180保持相对分开(缩回),使鼓驱动力接收单元14不再接收来自第一制动力接合构件204和第二制动力接合构件208的制动力。
具体地,在本实施方式中,突起部142为在轴部141第二段1412径向外侧设置的突起,驱动力接收部为突起在旋转方向A的下游侧设置的驱动力限制表面B,按压部1423为突起在旋转方向A的上游侧朝向驱动力传递单元203设置的按压面,引导部为突起在朝向轴部141的轴向方向上设有引导表面1422,而且,驱动力限制表面B与感光鼓104的轴线L平行以用于接收来自驱动力传递构件180的驱动力,引导表面1422则是沿着轴部141圆周方向朝着感光鼓104靠近的方向倾斜的表面,用于引导第一制动力接合构件204和第二制动力接合构件208相对于驱动力传递表面180d在驱动力传递单元203的旋转方向移动;其中按压面与引导表面1422邻接,并且在轴向方向上按压面比引导表面1422更靠近感光鼓104,即按压面与引导表面1422之间在轴部141轴向方向存在一个高低位移差。
接下来对鼓驱动力接收单元14和电子成像装置中的驱动力传递单元203的接合过程进行描述。
如图18和图19所示,关上电子成像装置M的门盖171后,驱动力传递单元203沿着M1B方向逐渐朝着鼓驱动力接收单元14靠近,引导表面1422开始抵接第二制动力接合构件208,此时由于驱动力传递单元203继续朝着鼓驱动力接收单元14移动,第一制动力接合构件204和第二制动力接合构件208则相对于驱动力传递构件180往与M1B方向相反的方向移动,从而第一制动力接合构件204与制动力传递构件207脱离连接,第一制动力接合构件204和第二制动力接合构件208转变为不接收制动力的状态。
驱动力传递单元203继续朝着鼓驱动力接收单元14移动,此时,第一制动力接合构件204和第二制动力接合构件208沿着引导表面1422移动到与按压部1423抵接的位置,因此,第一制动力接合构件204和第二制动力接合构件208受到与M1B方向相反的方向的作用力,第一制动力接合构件204和第二制动力接合构件208被按压而相对于驱动力接合构件180缩回,从而第一制动力接合构件204与制动力传递构件207脱离连接,第一制动力接合构件204和第二制动力接合构件208可以保持在不接收制动构件206的旋转载荷的情况下旋转的状态,因此鼓驱动力接收单元14不会从第一制动力接合构件204和第二制动力接合构件208处接收到制动力,且第一制动力接合构件204和第二制动力接合构件208受到按压力后被压缩转换为可相对驱动力传递构件180转动的状态。
同时,驱动力限制表面B与驱动力传递部180d设置的驱动传递表面180d1抵接,并且第一制动力接合构件204和第二制动力接合构件208可相对驱动力传递构件180转动,且第一制动力接合构件204设置的接合表面2041从与驱动力传递部180d设置的驱动限制表面180x存在间隙的位置移动到与驱动限制表面180x抵接的位置,因而驱动力传递构件180能够将驱动力传递到鼓驱动力接收单元14上,随着驱动力传递构件180的旋转,驱动力传递单元203带动鼓驱动力接收单元14旋转,进而使得感光鼓104也一同旋转。
本实施例中通过在鼓驱动力接收单元14上设置按压部1423按压第一制动力接合构件204和第二制动力接合构件208,鼓驱动力接收单元14不再受到第一制动力接合构件204和第二制动力接合构件208提供的制动力,并且利用突起的形状使得其插入驱动传递表面180d1和第一制动力接合构件204时,第一制动力接合构件204的接合表面2041抵接驱动限制表面180x,使得鼓驱动力接收单元14在接收驱动力传递单元203的驱动力时,驱动力传递变得更加稳定。
本实施案例中,处理盒100和鼓驱动传递单元203均与实施一中一致,此处不再叙述。
实施例四
如图20至图22所示,本实施案例中提供了另一种鼓驱动力接收单元14,本实施案例与实施案例一的不同之处在于:在本实施例中,鼓驱动力接收单元14包括轴部141、突起部142和驱动力接收构件4,但本实施例中突起部142和驱动力接收构件4的结构均与实施例一中不同。
其中,突起部142在轴部141的第一段1411远离感光鼓的端面上向M1A方向突出,突起部142包括遮挡部1421、引导部1422和按压部1423,遮挡部1421用于与第二制动力接合构件208接触以阻挡驱动力传递单元203在轴向方向上进入的伸出部分;引导部1422用于引导第一制动力接合构件204和第二制动力接合构件208,使得第一制动力接合构件204和第二制动力接合构件208相对于驱动力传递构件180在驱动力传递单元203旋转方向上移动;按压部1423用于按压第一制动力接合构件204和第二制动力接合构件208,使得第一制动力接合构件204和第二制动力接合构件208两者与驱动力传递构件180保持相对分开(缩回),使鼓驱动力接收单元14不再接收来自第一制动力接合构件204和第二制动力接合构件208的制动力。
具体的,突起部142为在轴部141第二段1412径向外侧设置的突起,遮挡部1421为突起在朝向轴部141的轴向方向上侧设置的遮挡面,引导部1422可以是突起上设置的一螺旋斜面,其从鼓单元旋转方向A上的上游向朝向鼓单元的非驱动端(未设置鼓驱动力接收单元14的一端)的下游延伸,当沿轴向方向M1测量螺旋斜面距鼓单元的非驱动端的距离时,距离朝向旋转方向A上的下游变得更短,以使得驱动力接收构件4能够进入两个驱动力传递部180d之间的间隙来接收驱动力(详细过程将在下文说明);且突起在轴部141上轴对称设有两个,在旋转方向上,其中一个突起的遮挡部1421到另一个突起引导部1422之间具有空隙,该空隙在旋转方向A的距离小于第二制动力接合构件208的接合部208b大小,使该空隙形成按压部1423,在第二制动力接合构件208的接合部208b移动到该位置后,不能够再在轴向移动,使第二制动力接合构件208受到与M1B方向相反的方向的作用力,第一制动力接合构件204和第二制动力接合构件208被按压而相对于驱动力接合构件180缩回,从而第一制动力接合构件204与制动力传递构件207脱离连接,第一制动力接合构件204和第二制动力接合构件208可以转换到在不接收制动构件206的旋转载荷的情况下旋转的状态。
进一步地,沿着旋转方向A,按压部1423位于引导部1422(螺旋斜面)的下游段。
在处理盒安装在电子成像装置时,驱动力传递构件180与鼓驱动力接收单元14的驱动力接收构件4抵接,使鼓驱动力接收单元14能够从电子成像装置中的驱动力传递单元203接收驱动力。鼓驱动力接收单元14第一段1411远离感光鼓的端面1412a上还开设有槽口149,驱动力接收构件4一端穿过槽口149暴露到鼓驱动力接收单元14第一段1411的外部位于第二段1412的径向侧,且驱动力接收构件4在旋转方向A的下游侧设有驱动力限制表面B,在处理盒安装在电子成像装置时,驱动力传递构件180与驱动力接收构件4抵接的驱动力限制表面B抵接,进而可以传递驱动力。
具体地,在本实施方式中,驱动力接收构件4包括接收构件42、施力杆43以及与接收构件42和施力杆43活动连接的中间杆44。中间杆44设置成可以绕支点旋转且接收构件42和施力杆43设置成能够在轴向方向M1上移动,优选的,中间杆44通过转轴45安装在轴部141的第三段1413内,中间杆44通过转轴45活动转动,且中间杆44的两端分别连接接收构件42和施力杆43,使中间杆44做杠杆运动时,接收构件42和施力杆43相对运动,即驱动力接收构件4为一连杆机构,能够在外力作用下沿轴线M1方向移动。
接收构件42的截面设置成半圆环体状,接收构件42的一端连接在中间杆44上,另一端通过槽口149伸出第一段1411外,位于第二段1412的径向外侧,在处理盒100安装在电子成像装置M时,接收构件42能与鼓驱动力接收单元14的轴部141第一段1411的内壁和驱动力传递构件180的内壁相贴合,且在旋转方向A的下游侧设有驱动力限制表面B,从而更好地接收驱动力。优选的,接收构件42的数量可以设置成1个或2个;而施力杆43一端连接中间杆44,另一端伸入圆孔1413a内,可在圆孔1413a内移动。
进一步地,接收构件42临近引导部1422(螺旋斜面)或按压部1423设置,且接收构件在轴部141径向上位于引导部1422(螺旋斜面)或按压部1423的外侧,即接收构件42至少有一部分到轴线M1的距离比引导部1422或按压部1423到轴线M1的距离长,使在处理盒安装在电子成像装置时,接收构件42的驱动力限制表面B与驱动力传递构件180的驱动力传递部180d抵接。
接下来参照图21、图22描述本实施例的处理盒100在装机过程和运行过程中驱动力传递单元203与鼓单元之间的配合动作。
图21示出了在处理盒100被推进主组件170内部且关闭电子成像装置M门盖11前处理盒100的鼓单元与驱动力传递单元203之间的其中一种相位,接下来以该相位为例描述两者之间的配合过程。
当闭合门盖11时,驱动力传递构件180向靠近感光鼓104的方向(即M1B方向)伸出,第二制动力接合构件208的尖端部208f抵靠在引导部1422上,第二制动力接合构件208的接合部208b抵靠在按压部1423上,在引导部1422和按压部1423的推力作用下,第一制动力接合构件204和第二制动力接合构件208克服第一接合弹簧211和第二弹簧210的弹性力而向靠近制动构件206的方向(即M1A方向)移动,从而使得第一制动力接合构件204的突起部204e与制动传递构件207的突起部207e断开连接,第一制动力接合构件204和第二制动力接合构件208可以转换到在不接收制动构件206的旋转载荷的情况下旋转的状态。
同时,当驱动力传递构件180向靠近感光鼓104的方向(即M1B方向)伸出一定距离时,定位凸台180i进入圆孔1413a中并与施力杆43接触,施力杆43受到定位凸台180i的力后会沿M1B方向移动,则中间杆44受到施力杆43的力后会以支点为中心旋转,其与施力杆43连接的一端会沿M1B方向移动,而与接收构件42连接的一端会沿M1A方向移动,即接收构件42会沿M1A方向移动。
此时,若接收构件42位于两个驱动力传递部180d的间隙之间,则驱动力传递构件180继续向靠近感光鼓104的方向(即M1B方向)伸出,第一制动力接合构件204和第二制动力接合构件208分别被接收构件42和按压部1423继续下压沿M1A方向运动,直至接收构件42进入两个驱动力传递部180d的间隙之间,从而可以接收来自驱动力传递面180d的驱动力。
若接收构件42不位于两个驱动力传递部180d的间隙之间,则其在轴向方向M1上会与驱动力传递部180d产生干涉。当电子成像装置M开始输出驱动力旋转(即驱动力传递构件180沿旋转方向A转动)时,第二制动力接合构件208在第一接合弹簧211和第二弹簧210的弹性推力作用下以及引导部1422的引导下,第二制动力接合构件208会带动第一制动力接合构件204沿着M1A方向转动,参考图21,其结果是第一制动力接合构件204与驱动力传递面180d彼此分开一定的间隙。
同时,当两个驱动力传递部180d之间的间隙旋转到对准接收构件42时,驱动力传递部180d和接收构件42两者之间的接合过程与前接合过程相同,此处不再赘述。
在接收构件42与驱动力传递部180d实现接合后,第一制动力接合构件204始终受到接收构件42的按压作用,第二制动力接合构件208始终受到按压部1423的按压作用,使得第一制动力接合构件204与制动传递构件207始终处于断开连接的状态,无法向接收构件42施加制动力。
本实施案例中,处理盒100和鼓驱动传递单元203均与实施一中一致,此处不再叙述。
本实用新型的处理盒,由于在接收驱动力的过程并不接收电子成像装置M施加的制动力,处理盒可设置更多的旋转部件或与感光鼓接触的清洁装置,不会存在动力不足等缺陷,还具备一定的通用性能。
以上所述的仅是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方式。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来说,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创造构思的前提下,还可以做出若干变形和改进,这些都属于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
Claims (13)
1.一种鼓单元,用于与显影单元配合后形成处理盒安装于电子成像装置中,所述电子成像装置设有驱动力传递单元,所述驱动力传递单元包括驱动力传递构件和制动力施加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鼓单元包括:
鼓保持框架;
感光鼓,由所述鼓保持框架可旋转地支撑,用于接收显影剂生成静电潜像;
鼓驱动力接收单元,设置在所述感光鼓的一端,能够与所述感光鼓传动连接;以及
按压部,设置在所述鼓驱动力接收单元上,用于与所述制动力施加组件抵接以使得所述制动力施加组件在轴向方向上相对于所述驱动力传递构件缩回;
其中,当所述鼓驱动力接收单元与所述驱动力传递构件抵接时,所述驱动力传递构件能够通过将驱动力传递到所述鼓驱动力接收单元而驱动所述鼓单元转动。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鼓单元,其特征在于,所述鼓驱动力接收单元还包括引导部,所述引导部能够抵接所述制动力施加组件,以使得所述制动力施加组件相对于所述驱动力传递构件在所述驱动力传递单元旋转方向上移动。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鼓单元,其特征在于,所述引导部与所述按压部邻接,且在所述驱动力传递单元旋转方向,所述按压部位于所述引导部的下游段,所述引导部能够引导所述制动力施加组件与所述按压部抵接。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一种鼓单元,其特征在于,所述鼓驱动力接收单元还包括遮挡部,所述遮挡部能够阻挡所述驱动力传递单元在轴向方向上进入的伸出部分。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一种鼓单元,其特征在于,所述遮挡部和所述按压部均与所述引导部邻接,且在所述驱动力传递单元旋转方向上,所述遮挡部、所述引导部和所述按压部依次设置。
6.根据权利要求1-5任意一项所述的一种鼓单元,其特征在于,所述鼓驱动力接收单元包括驱动力接收构件,当所述处理盒安装与所述电子成像装置时,所述驱动力接收构件与所述驱动力传递构件抵接,所述驱动力传递构件能够通过将驱动力传递到所述驱动力接收构件而驱动所述鼓单元转动。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一种鼓单元,其特征在于,所述驱动力接收构件可伸缩式设置于所述驱动力接收单元内,所述鼓驱动力接收单元与所述驱动力传递构件或所述制动力施加组件抵接时,所述驱动力接收构件可往所述感光鼓方向收缩。
8.根据权利要求2-3任意一项所述的一种鼓单元,其特征在于,所述鼓驱动力接收单元包括驱动力接收部,当所述处理盒安装与所述电子成像装置时,所述驱动力接收部与所述驱动力传递构件抵接,所述驱动力传递构件能够通过将驱动力传递到所述驱动力接收部而驱动所述鼓单元转动。
9.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一种鼓单元,其特征在于,所述驱动力接收部、引导部和按压部为一体成型结构。
10.根据权利要求1-5任意一项所述的一种鼓单元,其特征在于,所述驱动力传递单元具有定位凸台,所述驱动力接收单元具有轴部,所述定位凸台能够进入所述轴部内使所述驱动力传递单元与所述鼓驱动力接收单元定位。
11.根据权利要求10所述的一种鼓单元,其特征在于,所述轴部开设有形变凹槽,所述形变凹槽内设有可发生形变的防脱机构,当所述定位凸台进入所述轴部时,所述定位凸台挤压所述防脱机构,所述防脱机构发生形变并施加反向作用力至抵接于所述定位凸台。
12.根据权利要求11所述的一种鼓单元,其特征在于,所述防脱机构包括:
弹性环,其绕设于所述轴部的外侧壁;
卡扣部,其一侧设置于所述形变凹槽内,其另一侧可偏移式勾设于所述弹性环上,所述弹性环能够为所述卡扣部提供反向作用力;
当所述定位凸台进入所述轴部时,所述定位凸台挤压所述卡扣部往外移动,所述弹性环为所述卡扣部提供反向作用力,使所述定位凸台与所述轴部同轴连接。
13.一种处理盒,安装于电子成像装置中,其特征在于,包括权利要求1至权利要求12任意一项所述的一种鼓单元。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6)
App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Title |
---|---|---|---|
CN2022221557890 | 2022-08-16 | ||
CN202222155789 | 2022-08-16 | ||
CN2022222171750 | 2022-08-22 | ||
CN202222217175 | 2022-08-22 | ||
CN2022224152491 | 2022-09-09 | ||
CN202222415249 | 2022-09-09 |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 Publication Date |
---|---|
CN220894728U true CN220894728U (zh) | 2024-05-03 |
Family
ID=89918933
Family Applications (2)
Application Number | Title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
CN202311027520.7A Pending CN117590713A (zh) | 2022-08-16 | 2023-08-15 | 一种鼓单元及处理盒 |
CN202322195178.3U Active CN220894728U (zh) | 2022-08-16 | 2023-08-15 | 一种鼓单元及处理盒 |
Family Applications Before (1)
Application Number | Title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
CN202311027520.7A Pending CN117590713A (zh) | 2022-08-16 | 2023-08-15 | 一种鼓单元及处理盒 |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 Link |
---|---|
CN (2) | CN117590713A (zh) |
-
2023
- 2023-08-15 CN CN202311027520.7A patent/CN117590713A/zh active Pending
- 2023-08-15 CN CN202322195178.3U patent/CN220894728U/zh active Active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 Publication date |
---|---|
CN117590713A (zh) | 2024-02-23 |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 Publication Date | Title |
---|---|---|
CN107918264B (zh) | 控制机构及包含该控制机构的显影盒 | |
US10197967B2 (en) | Cartridge and electrophotographic image forming apparatus | |
EP3176649B1 (en) | Cartridge | |
RU2711611C1 (ru) | Узел позиционирования и технологический картридж | |
US9921539B2 (en) | Driving assembly and developing cartridge | |
US20130243481A1 (en) | Process cartrige and electrophotographic image forming apparatus | |
WO2016019693A1 (zh) | 一种处理盒 | |
US10558165B2 (en) | Cartridge and image forming apparatus | |
US10739722B2 (en) | Control mechanism and process cartridge | |
CN110941168B (zh) | 一种驱动力传递机构及处理盒 | |
CN111367156A (zh) | 显影盒 | |
CN211015028U (zh) | 一种处理盒 | |
US20240329595A1 (en) | Drum unit, cartridge, process cartridge and electrophotographic image forming apparatus | |
CN220894728U (zh) | 一种鼓单元及处理盒 | |
CN110874045A (zh) | 一种处理盒 | |
CN210377045U (zh) | 一种处理盒 | |
US11402797B2 (en) | Process cartridge | |
WO2019105353A1 (zh) | 一种处理盒 | |
CN221746438U (zh) | 一种鼓单元及处理盒 | |
CN221446464U (zh) | 一种处理盒 | |
CN221804501U (zh) | 驱动力接收件和处理盒 | |
CN219872141U (zh) | 一种处理盒 | |
CN209765276U (zh) | 一种处理盒 | |
CN112305884B (zh) | 一种处理盒 | |
US11526125B2 (en) | Cartridge and method for disassembling cartridge |
Legal Events
Date | Code | Title | Description |
---|---|---|---|
GR01 | Patent grant | ||
GR01 | Patent grant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