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20873839U - 一种毫米波矩形波导缝隙天线结构装置 - Google Patents

一种毫米波矩形波导缝隙天线结构装置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20873839U
CN220873839U CN202322296406.6U CN202322296406U CN220873839U CN 220873839 U CN220873839 U CN 220873839U CN 202322296406 U CN202322296406 U CN 202322296406U CN 220873839 U CN220873839 U CN 220873839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rectangular
rectangular waveguide
metal
waveguide
gap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322296406.6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张龙兵
徐志伟
陈康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Lingtong Technology Shanghai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Lingtong Technology Shanghai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Lingtong Technology Shanghai Co ltd filed Critical Lingtong Technology Shanghai Co ltd
Priority to CN202322296406.6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20873839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20873839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20873839U/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Landscapes

  • Waveguide Aerials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毫米波矩形波导缝隙天线结构装置,包括两组较薄且平行的第一金属板、第二金属板和两个具有矩形波导传输线的第一金属导电层、第二金属导电层,所述第一金属板、第二金属板和第一金属导电层、第二金属导电层依次交叉层叠,本实用新型提供新型的矩形波导缝隙天线结构装置,具有成本优势,可以用于电磁波的发射或接收、或用于两者,具有非常好的天线性能,可以在不同频率下工作,比如30GHz—300GHz范围内,但也可以在这个范围之外,同时可以用作独立天线也可以与其他部件集成还可以采用多组波导缝隙天线组装成更大的阵列。

Description

一种毫米波矩形波导缝隙天线结构装置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毫米波雷达天线领域,特别是涉及一种毫米波矩形波导缝隙天线结构装置。
背景技术
天线作为用来发射和接收电磁波,是雷达系统中最关键的部件之一,其性能的好坏直接影响雷达系统的性能。
目前常见的雷达天线有微带天线,透镜天线。由于透镜天线效率低,结构复杂以及价格昂贵,因此后续逐渐不用透镜天线作为雷达天线设计。微带天线是在印制电路板(PCB)上蚀刻出一定形状金属贴片的技术。另外微带天线一般用共面波导(CPW)或者微带线直接馈电,且由于其具有低剖面,加工工艺简单,成本低而被广泛应用雷达天线,尤其是24GHz。但由于CPW,微带线和微带天线受PCB材质影响较大,在低于30GHz时,PCB的材质可以选择价格较低的性能稍差的PCB,因为此时天线性能受PCB材质影响较小,处于可接受范围。但在雷达工作频率大于30GHz以后,较低廉的PCB材质会带来:CPW和微带线的衰减变大,微带天线的增益减小。目前高频PCB原材料成本较普通PCB材质高出许多。
现在雷达朝着大带宽演进,而微带天线的劣势就是受其结构影响其工作带宽较窄,后续不能满足宽带雷达天线的需求。
随着科技的进步,毫米波雷达逐步向4D成像毫米波雷达演进。4D成像毫米波雷达的明显特点是天线的通道数增加,4D成像毫米波雷达有通过多片级联或单芯片方案集成更多的TX和RX实现更大的水平和垂直FOV,且在水平和垂直方向有更高的角度分辨率。更多的天线通道带来的主要问题是:电子器件的可用空间有限,由于当电子器件过于拥挤时每单位面积的高功率所导致的热限制等。这些限制或边界条件将对微带阵列天线的使用限制在不使用滤波的低功率设备上,并且限制为有限的扫描范围。
由于雷达天线工作频率较高,更多的天线通道数会增加微带线馈电网络设计的复杂度且微带馈电网络的损耗也会大幅增加,目前常规的微带阵列天线设计已经不能满足实际量产需求,大批量规模量产难道增大。
目前市面上有出现波导作为馈电网络集成天线设计的方案,波导在高频的损耗是非常小的,这非常适合当前的4D成像车载雷达多天线通道设计。现在第五代雷达就是采用波导作为馈电网络集成喇叭天线的形式,但其天线系统的尺寸较大,尤其是在Z向,天线系统装置的厚度超过13mm,这对有限的车身来说限制了汽车其他产品的堆叠空间;注塑结构镀膜对注塑精度和组装工艺要求较高,其性能受尺寸和工艺精度影响较大,也大大增加了制造成本。
因此,需要一种新型矩形波导缝隙天线结构装置,该新型波导缝隙天线结构装置可以相对较低成本有效地生产,并且可以减轻以上讨论的问题中的至少一些问题。
实用新型内容
为了克服现有技术的不足,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毫米波矩形波导缝隙天线结构装置,提供新型的矩形波导缝隙天线结构装置,具有成本优势,可以用于电磁波的发射或接收、或用于两者,具有非常好的天线性能,可以在不同频率下工作,比如30GHz—300GHz范围内,但也可以在这个范围之外,同时可以用作独立天线也可以与其他部件集成还可以采用多组波导缝隙天线组装成更大的阵列。
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实用新型提供如下技术方案:一种毫米波矩形波导缝隙天线结构装置,包括两组较薄且平行的第一金属板、第二金属板和两个具有矩形波导传输线的第一金属导电层、第二金属导电层,所述第一金属板、第二金属板和第一金属导电层、第二金属导电层依次交叉层叠;所述第一金属板底部的第一下表面与具有矩形波导传输线的第一金属导电层上方的第三上表面处于接触中,所述第一金属导电层底部的第三下表面与第二金属板上方的第二上表面处于导电接触,所述第二金属板下方的第二下表面与第二金属导电层上方的第四上表面处于导电接触或不接触;所述第一金属板上方的第一上表面为天线辐射朝向空间,所述第二金属导电层底部的第四下表面与PCB为导电接触,所述第四下表面上设置有与PCB处于导电接触或者不接触的金属柱。
作为本实用新型的一种优选技术方案,所述第一金属板上蚀刻有不同形状的第一矩形缝隙和第二矩形缝隙,所述第二矩形缝隙可以是椭圆形或矩形斜缝,较短的所述第二矩形缝隙作为天线的辐射体,其长度范围在1.5-5mm,较长的所述第一矩形缝隙位于所述第二矩形缝隙的两侧且用于调节天线的辐射性能。
作为本实用新型的一种优选技术方案,所述第二上表面上设有作为射频能量耦合缝隙的较窄的第四矩形缝隙和较宽的第三矩形缝隙,所述第四矩形缝隙可以与波导的传播方向平行,也可与波导的传播方向垂直,亦可与波导传播方向投影上相交。
作为本实用新型的一种优选技术方案,所述第一金属板和第二金属板的厚度为0.2-1mm。
作为本实用新型的一种优选技术方案,所述第三上表面上设有金属波导腔体,所述金属波导腔体设有28个,所述金属波导腔体包括第一矩形波导腔体,所述第一矩形波导腔体内部设有第一凸起元件和第一耦合缝隙,所述第一矩形波导腔体的两侧均设有矩形凹槽,所述第一耦合缝隙为矩形,且与第一矩形波导腔体的传播方向垂直,其形式也可以与第一矩形波导腔体的传播方向呈锐角。
作为本实用新型的一种优选技术方案,所述第三下表面上设有十六组第一元件以及十二组第二元件,所述第一元件包括第二矩形波导腔体,所述第二矩形波导腔体内部设有第二凸起元件,所述第二矩形波导腔体的下表面开设有第二耦合缝隙。
作为本实用新型的一种优选技术方案,所述第二元件包括第三矩形波导腔体,所述第三矩形波导腔体内部设有第三凸起元件,所述第三矩形波导腔体的下表面开设有第三耦合缝隙,所述第三耦合缝隙位于第三矩形波导腔体的末端2-4mm范围内,且与矩形波导中电磁波的传播方向垂直。
作为本实用新型的一种优选技术方案,所述第四上表面上设有十六组第三元件和十二组第四元件,所述第三元件包括第四矩形波导腔体,所述第四矩形波导腔体内部设有第四凸起元件和波导耦合口,所述波导耦合口内部设有第五凸起元件,所述第五凸起元件与第四凸起元件处于导电接触,所述第五凸起元件与第四矩形波导腔体处于导电接触。
作为本实用新型的一种优选技术方案,所述第二金属导电层底部的第四下表面上设有二十八组矩形波导馈电口,所述矩形波导馈电口周围分布有金属柱,所述金属柱规则或不规则地分布于各组矩形波导馈电口周围。
作为本实用新型的一种优选技术方案,所述金属柱为矩形或圆柱形,所述金属柱地半径范围为0.2-0.5mm,两组相邻地金属柱之间的间距为0.5-2mm。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能达到的有益效果是:
本实用新型提供新型的矩形波导缝隙天线结构装置,具有成本优势,可以用于电磁波的发射或接收、或用于两者,具有非常好的天线性能,可以在不同频率下工作,比如30GHz—300GHz范围内,但也可以在这个范围之外,同时可以用作独立天线也可以与其他部件集成还可以采用多组波导缝隙天线组装成更大的阵列。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整体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中第一金属板的正反面结构示意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中第一金属板上的缝隙单元的结构示意图;
图4为本实用新型中第一金属导电层的正面结构示意图;
图5为本实用新型中第一金属导电层中导电层正面内部的直线型矩形波导传输线示意图;
图6为本实用新型中第一金属导电层的反面结构示意图;
图7为本实用新型中第一金属导电层反面直线型矩形波导传输线示意图;
图8为本实用新型中第一金属导电层反面弯折型矩形波导传输线示意图;
图9为本实用新型中第二金属板的正面示意图;
图10为本实用新型中第二金属板的反面示意图;
图11为本实用新型中第二金属导电层的正面示意图;
图12为本实用新型中第二金属导电层正面弯折型矩形波导传输线示意图;
图13为本实用新型中第二金属导电层的反面示意图;
图14为本实用新型中第二金属导电层反面波导口周围结构示意图;
其中:1、第一金属板;11、第一上表面;12、第一下表面;131、第一矩形缝隙;132、第二矩形缝隙;2、第二金属板;21、第二上表面;211、第三矩形缝隙;212、第四矩形缝隙;22、第二下表面;3、第一金属导电层;31、第三上表面;32、第三下表面;33、金属波导腔体;331、矩形凹槽;332、第一矩形波导腔体;333、第一凸起元件;334、第一耦合缝隙;34、第一元件;341、第二矩形波导腔体;342、第二凸起元件;343、第二耦合缝隙;35、第二元件;351、第三矩形波导腔体;352、第三凸起元件;353、第三耦合缝隙;4、第二金属导电层;41、第四上表面;42、第三元件;421、第四矩形波导腔体;422、第四凸起元件;423、波导耦合口;424、第五凸起元件;425、第四元件;43、第四下表面;441、金属柱;442、矩形波导馈电口。
具体实施方式
为了使本实用新型实现的技术手段、创作特征、达成目的与功效易于明白了解,下面结合具体实施例,进一步阐述本实用新型,但下述实施例仅仅为本实用新型的优选实施例,并非全部。基于实施方式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所获得其它实施例,都属于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下述实施例中的实验方法,如无特殊说明,均为常规方法,下述实施例中所用的材料、试剂等,如无特殊说明,均可从商业途径得到。
实施例:
如图1-14所示,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毫米波矩形波导缝隙天线结构装置,包括两组较薄且平行的第一金属板1、第二金属板2和两个具有矩形波导传输线的第一金属导电层3、第二金属导电层4,所述第一金属板1、第二金属板2和第一金属导电层3、第二金属导电层4依次交叉层叠;
所述第一金属板1底部的第一下表面12与具有矩形波导传输线的第一金属导电层3上方的第三上表面31处于接触中,所述第一金属导电层3底部的第三下表面32与第二金属板2上方的第二上表面21处于导电接触,所述第二金属板2下方的第二下表面22与第二金属导电层4上方的第四上表面41处于导电接触或不接触;
所述第一金属板1上方的第一上表面11为天线辐射朝向空间,所述第二金属导电层4底部的第四下表面43与PCB为导电接触,所述第四下表面43上设置有与PCB处于导电接触或者不接触的金属柱441;
所述第一金属板1上蚀刻有不同形状的第一矩形缝隙131和第二矩形缝隙132,所述第二矩形缝隙132可以是椭圆形或矩形斜缝,较短的所述第二矩形缝隙132作为天线的辐射体,其长度范围在1.5-5mm,较长的所述第一矩形缝隙131位于所述第二矩形缝隙132的两侧且用于调节天线的辐射性能;
其中第一金属板1中的较短第二矩形缝隙132是以第一金属导电层3第三上表面31中的第一耦合缝隙334为中心线相邻缝隙做交替设计。也可以让较短第二矩形缝隙132以波导传播方向的中心做对称设计,第二矩形缝隙132沿波导传播方向相邻缝隙间距为半个波导波长。在与波导传播方向垂直的方向,第二矩形缝隙132的间距从0.5-2mm不等,第二矩形缝隙132个数可以根据实际应用场景需求设置为1个以上;
所述第二上表面21上设有作为射频能量耦合缝隙的较窄的第四矩形缝隙212和较宽的第三矩形缝隙211,所述第四矩形缝隙212可以与波导的传播方向平行,也可与波导的传播方向垂直,亦可与波导传播方向投影上相交,所述第一金属板1和第二金属板2的厚度为0.2-1mm;
第四矩形缝隙212也可演变为其他形状的缝隙,比如椭圆形缝隙,不规则形缝隙,三角形缝隙等,第三矩形缝隙211尺寸是根据工作频率而定的标准矩形波导开口尺寸,比如WR10尺寸为2.54mm*1.27mm
所述第三上表面31上设有金属波导腔体33,所述金属波导腔体33设有28个,所述金属波导腔体33包括第一矩形波导腔体332,所述第一矩形波导腔体332内部设有第一凸起元件333和第一耦合缝隙334,所述第一矩形波导腔体332的两侧均设有矩形凹槽331,所述第一耦合缝隙334为矩形,且与第一矩形波导腔体332的传播方向垂直,其形式也可以与第一矩形波导腔体332的传播方向呈锐角;
第一矩形波导腔体332的宽度根据天线工作频率而定,例如工作于77GHz时,宽度采用2.54mm,本实用新型中的矩形波导宽度尺寸不限定为2.54mm。第一矩形波导腔体332的长度根据第二矩形缝隙132来定,第一凸起元件333形状为规则的长方体或者是不规则的长方体,也可以是其他的形状。第一凸起元件333与矩形波导腔体下表面处于导电接触,而且第一凸起元件333本实用新型中也可以取消不用;
矩形凹槽331本实用新型中用了四个,其个数不限与四个,可以是两个,六个等,其长度根据第二矩形缝隙132的个数而定,其长度范围8mm-20mm不等,当然也不一定要限制在这个范围内;
所述第三下表面32上设有十六组第一元件34以及十二组第二元件35,所述第一元件34包括第二矩形波导腔体341,所述第二矩形波导腔体341内部设有第二凸起元件342,所述第二矩形波导腔体341的下表面开设有第二耦合缝隙343;
第二矩形波导腔体341的宽度根据工作频率而定,例如本实用新型中在77GHz时宽度为2.54mm,本实用新型中其长度为7.5mm,当然也可根据设计堆叠需要,适当减短或加长,第二矩形波导腔体341共有十六个,其形状外形一致,矩形波导的长度可根据需要做调整,第二凸起元件342根据实际设计需要可以取消;
所述第二元件35包括第三矩形波导腔体351,所述第三矩形波导腔体351内部设有第三凸起元件352,所述第三矩形波导腔体351的下表面开设有第三耦合缝隙353,所述第三耦合缝隙353位于第三矩形波导腔体351的末端2-4mm范围内,且与矩形波导中电磁波的传播方向垂直;
第三矩形波导腔体351的宽度根据工作频率而定,例如本实用新型中在77GHz时宽度为2.54mm,其长度可根据设计堆叠需要,适当减短或加长。另外第三矩形波导腔体351的形式可以根据需要适当弯折,第二元件35共有十二个,后续也可根据实际需要适当增加或减少,第三凸起元件352的形状为规则的长方体或者是不规则的长方体,也可以是其他的形状,第三凸起元件352也可以根据实际需求取消;
所述第四上表面41上设有十六组第三元件42和十二组第四元件425,所述第三元件42包括第四矩形波导腔体421,所述第四矩形波导腔体421内部设有第四凸起元件422和波导耦合口423,所述波导耦合口423内部设有第五凸起元件424,所述第五凸起元件424与第四凸起元件422处于导电接触,所述第五凸起元件424与第四矩形波导腔体421处于导电接触;
第四矩形波导腔体421的宽度根据工作频率而定,例如本实用新型中在77GHz时宽度为2.54mm,其长度可根据设计堆叠需要,适当减短或加长。另外第四矩形波导腔体421的形式可以根据需要适当弯折,第四凸起元件422的形状为规则的长方体或者是不规则的长方体,也可以是其他的形状,第四凸起元件422和第五凸起元件424可以根据实际设计需要而取消不用,第四元件425的尺寸根据工作频率而定,本实用新型中的尺寸为2.54mm*1.27mm,也可根据工作频率的不同而调整第四元件425的尺寸,第四元件425在本实用新型中共有十二个,根据实际设计需要也可适当增加或减少;
所述第二金属导电层4底部的第四下表面43上设有二十八组矩形波导馈电口442,所述矩形波导馈电口442周围分布有金属柱441,所述金属柱441规则或不规则地分布于各组矩形波导馈电口442周围,所述金属柱441为矩形或圆柱形,所述金属柱441地半径范围为0.2-0.5mm,两组相邻地金属柱441之间的间距为0.5-2mm;
工作原理:第一金属板1是缝隙阵列天线层。每个通道的天线缝隙数为六个,共有二十八个由六缝隙组成的缝隙阵列天线单元。另外在每个通道单元的缝隙两侧各有两个矩形缝隙,目的是用于增加天线的增益。载有传输线的第一金属导电层3分正反两面,正面是由二十八个第一矩形波导腔体332组成,且每个第一矩形波导腔体332的两侧分别各有两个矩形凹槽331。在每个矩形腔体内部有不规则的第一凸起元件333,这些第一凸起元件333与矩形腔体内表面处于导电连接,第一金属板1中的二十八个缝隙阵列单元与第一金属导电层3中的二十八个第一矩形波导腔体332投影一一对应,第一金属板1中的矩形缝隙与第一金属导电层3中矩形凹槽331投影一一对应。第二金属板2有十二个WR10标准波导口尺寸的第三矩形缝隙211及十六个较窄的第四矩形缝隙212。十六个第四矩形缝隙212把能量耦合到第一金属导电层3中第三下表面32的第二矩形波导腔体341中,十二个第三矩形缝隙211把能量直接传输到第一金属导电层3中第三下表面32的第三矩形波导腔体351中,载有传输线的第二金属导电层4分正反两面,正面是由十二个WR10标准波导口第四元件425和十六个较长且弯折的矩形波导第三元件42组成。WR10标准波导口第四元件425与第二金属板2中的第三矩形缝隙211一一投影对齐,其作用是能量从导电层传输到第二金属板2,十六个矩形波导第三元件42在其末端通过第二金属板2的第四矩形缝隙212把能量耦合到第一金属导电层3,第二金属导电层4的反面第四下表面43上集成了二十八个标准的WR10矩形波导口,其作用是把芯片端的能量通过第一金属导电层3和第二金属导电层4中的矩形波导传输线传到到第一金属板1,并经过第一金属板1上的缝隙把能量辐射向空中,第二金属板2,第二金属导电层4及第一金属导电层3的反面实现整个天线系统的传输线功能,此传输线为矩形波导传输线,第一金属导电层3的正面金属波导腔体33和第一金属板1的第二矩形缝隙132构成缝隙天线辐射本体,第二矩形缝隙132沿着金属波导腔体33的传播方向呈半波导波长分布,且最边上的缝隙与金属波导腔体33末端相距四分之一波导波长。
通过以上方案提供新型的矩形波导缝隙天线结构装置,具有成本优势,可以用于电磁波的发射或接收、或用于两者,具有非常好的天线性能,可以在不同频率下工作,比如30GHz—300GHz范围内,但也可以在这个范围之外,同时可以用作独立天线也可以与其他部件集成还可以采用多组波导缝隙天线组装成更大的阵列。
本实用新型方案中的天线在方面面实现大角度FOV,在俯仰面实现小角度FOV。
本实用新型中所有的矩形波导中的凸起元件,都是用来调节传输线的阻抗匹配,根据实际阻抗情况,这些凸起元件都是可以取消。
本实用新型中的天线的组装方式有三种,分别为:通过锁螺丝方式把天线结构装置的每层组装到一起;通过焊接方式把天线结构装置的每层组装到一起;通过铆接的方式把天线结构装置的每层组装到一起。
本实用新型中的金属板上的空隙为蚀刻或冲压工艺实现的,两块金属板材质可以是铜,也可以是其他金属材质,比如铝等金属材质,两块金属板和两块金属导电层交顺序交叉组装,且其之间的组装采用各种铆接或者SMT回流焊。整个组装后的天线厚度在4.2mm-13mm之间但不限于此尺寸范围。
为集成电路芯片散热需要,第二金属导电层4可以采用铝或其他散热材料,集成芯片通过散热片或者散热胶完全接触通过第二金属导电层4散热。
尽管已经示出和描述了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理解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的原理和精神的情况下可以对这些实施例进行多种变化、修改、替换和变型,本实用新型的范围由所附权利要求及其等同物限定。

Claims (10)

1.一种毫米波矩形波导缝隙天线结构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两组较薄且平行的第一金属板(1)、第二金属板(2)和两个具有矩形波导传输线的第一金属导电层(3)、第二金属导电层(4),所述第一金属板(1)、第二金属板(2)和第一金属导电层(3)、第二金属导电层(4)依次交叉层叠;
所述第一金属板(1)底部的第一下表面(12)与具有矩形波导传输线的第一金属导电层(3)上方的第三上表面(31)处于接触中,所述第一金属导电层(3)底部的第三下表面(32)与第二金属板(2)上方的第二上表面(21)处于导电接触,所述第二金属板(2)下方的第二下表面(22)与第二金属导电层(4)上方的第四上表面(41)处于导电接触或不接触;
所述第一金属板(1)上方的第一上表面(11)为天线辐射朝向空间,所述第二金属导电层(4)底部的第四下表面(43)与PCB为导电接触,所述第四下表面(43)上设置有与PCB处于导电接触或者不接触的金属柱(441)。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毫米波矩形波导缝隙天线结构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金属板(1)上蚀刻有不同形状的第一矩形缝隙(131)和第二矩形缝隙(132),所述第二矩形缝隙(132)可以是椭圆形或矩形斜缝,较短的所述第二矩形缝隙(132)作为天线的辐射体,其长度范围在1.5-5mm,较长的所述第一矩形缝隙(131)位于所述第二矩形缝隙(132)的两侧且用于调节天线的辐射性能。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毫米波矩形波导缝隙天线结构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上表面(21)上设有作为射频能量耦合缝隙的较窄的第四矩形缝隙(212)和较宽的第三矩形缝隙(211),所述第四矩形缝隙(212)可以与波导的传播方向平行,也可与波导的传播方向垂直,亦可与波导传播方向投影上相交。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毫米波矩形波导缝隙天线结构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金属板(1)和第二金属板(2)的厚度为0.2-1mm。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毫米波矩形波导缝隙天线结构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三上表面(31)上设有金属波导腔体(33),所述金属波导腔体(33)设有28个,所述金属波导腔体(33)包括第一矩形波导腔体(332),所述第一矩形波导腔体(332)内部设有第一凸起元件(333)和第一耦合缝隙(334),所述第一矩形波导腔体(332)的两侧均设有矩形凹槽(331),所述第一耦合缝隙(334)为矩形,且与第一矩形波导腔体(332)的传播方向垂直,其形式与第一矩形波导腔体(332)的传播方向呈锐角。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毫米波矩形波导缝隙天线结构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三下表面(32)上设有十六组第一元件(34)以及十二组第二元件(35),所述第一元件(34)包括第二矩形波导腔体(341),所述第二矩形波导腔体(341)内部设有第二凸起元件(342),所述第二矩形波导腔体(341)的下表面开设有第二耦合缝隙(343)。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一种毫米波矩形波导缝隙天线结构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元件(35)包括第三矩形波导腔体(351),所述第三矩形波导腔体(351)内部设有第三凸起元件(352),所述第三矩形波导腔体(351)的下表面开设有第三耦合缝隙(353),所述第三耦合缝隙(353)位于第三矩形波导腔体(351)的末端2-4mm范围内,且与矩形波导中电磁波的传播方向垂直。
8.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毫米波矩形波导缝隙天线结构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四上表面(41)上设有十六组第三元件(42)和十二组第四元件(425),所述第三元件(42)包括第四矩形波导腔体(421),所述第四矩形波导腔体(421)内部设有第四凸起元件(422)和波导耦合口(423),所述波导耦合口(423)内部设有第五凸起元件(424),所述第五凸起元件(424)与第四凸起元件(422)处于导电接触,所述第五凸起元件(424)与第四矩形波导腔体(421)处于导电接触。
9.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毫米波矩形波导缝隙天线结构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金属导电层(4)底部的第四下表面(43)上设有二十八组矩形波导馈电口(442),所述矩形波导馈电口(442)周围分布有金属柱(441),所述金属柱(441)规则地分布于各组矩形波导馈电口(442)周围。
10.根据权利要求9所述的一种毫米波矩形波导缝隙天线结构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金属柱(441)为矩形或圆柱形,所述金属柱(441)地半径范围为0.2-0.5mm,两组相邻地金属柱(441)之间的间距为0.5-2mm。
CN202322296406.6U 2023-08-25 2023-08-25 一种毫米波矩形波导缝隙天线结构装置 Active CN220873839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322296406.6U CN220873839U (zh) 2023-08-25 2023-08-25 一种毫米波矩形波导缝隙天线结构装置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322296406.6U CN220873839U (zh) 2023-08-25 2023-08-25 一种毫米波矩形波导缝隙天线结构装置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20873839U true CN220873839U (zh) 2024-04-30

Family

ID=90812370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322296406.6U Active CN220873839U (zh) 2023-08-25 2023-08-25 一种毫米波矩形波导缝隙天线结构装置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20873839U (zh)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US11837787B2 (en) High frequency filter and phased array antenna comprising such a high frequency filter
US11069965B2 (en) Low-profile broadband circularly-polarized array antenna using stacked traveling wave antenna elements
CN101026263B (zh) 衬底集成波导小型棱镜式喇叭天线
US11557839B2 (en) Double frequency vertical polarization antenna and television
CN101656351A (zh) 半模基片集成波导馈电的宽带八木天线
KR20020093048A (ko) 빔 스캐닝용 평면 안테나
CN209913039U (zh) 基于基片集成波导的24GHz车载雷达发射阵列天线
CN113690584A (zh) 基于基片集成脊波导的毫米波宽角扫描相控阵天线
CN220873839U (zh) 一种毫米波矩形波导缝隙天线结构装置
CN115036701B (zh) 基于非辐射边侧馈转波导结构的车载雷达天线单元
CN110957574A (zh) 一种带状线馈电的宽带毫米波天线单元
CN116864977A (zh) 一种毫米波矩形波导缝隙天线结构装置
CN113612029B (zh) 多层波导馈电低成本毫米波高增益缝隙天线阵列
CN115939768A (zh) 间隙波导缝隙天线及角雷达
CN210926321U (zh) 一种带状线馈电的宽带毫米波天线单元
CN113328245A (zh) 一种超宽带可拓展毫米波天线单元及天线阵列
CN111244619A (zh) 基于空气基片集成波导的贴片阵列天线
CN110867645A (zh) 微带阵列天线
CN218827835U (zh) 共面馈电波导缝隙天线及雷达
CN213124696U (zh) 一种用于汽车毫米波雷达的低损耗传输线
CN216354801U (zh) 一种超宽带可拓展毫米波天线单元及天线阵列
CN217387537U (zh) 一种波导喇叭天线
CN217507641U (zh) 一种平面微带转间隙波导天线
CN210926302U (zh) 一种宽带毫米波带状线平板阵列天线
CN218602745U (zh) 一种阵列天线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