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20872907U - 一种循环水泵蝶阀控制系统 - Google Patents

一种循环水泵蝶阀控制系统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20872907U
CN220872907U CN202322045525.4U CN202322045525U CN220872907U CN 220872907 U CN220872907 U CN 220872907U CN 202322045525 U CN202322045525 U CN 202322045525U CN 220872907 U CN220872907 U CN 220872907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relay
power supply
normally open
pin
control system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322045525.4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盛小桥
周林
冯光胜
曾海波
陈节涛
肖波
王傲林
田清林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Guoneng Changyuan Hanchuan Power Generation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Guoneng Changyuan Hanchuan Power Generation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Guoneng Changyuan Hanchuan Power Generation Co ltd filed Critical Guoneng Changyuan Hanchuan Power Generation Co ltd
Priority to CN202322045525.4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20872907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20872907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20872907U/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Classifications

    • YGENERAL TAGGING OF NEW TECHNOLOGICAL DEVELOPMENTS; GENERAL TAGGING OF CROSS-SECTIONAL TECHNOLOGIES SPANNING OVER SEVERAL SECTIONS OF THE IPC; TECHNICAL SUBJECTS COVERED BY FORMER USPC CROSS-REFERENCE ART COLLECTIONS [XRACs] AND DIGESTS
    • Y02TECHNOLOGIES OR APPLICATIONS FOR MITIGATION OR ADAPTATION AGAINST CLIMATE CHANGE
    • Y02PCLIMATE CHANGE MITIGATION TECHNOLOGIES IN THE PRODUCTION OR PROCESSING OF GOODS
    • Y02P90/00Enabling technologies with a potential contribution to greenhouse gas [GHG] emissions mitigation
    • Y02P90/02Total factory control, e.g. smart factories, flexible manufacturing systems [FMS] or integrated manufacturing systems [IMS]

Landscapes

  • Control Of Positive-Displacement Pumps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提出了一种循环水泵蝶阀控制系统,涉及蝶阀控制技术领域;包括主控系统和控制电路,所述控制电路的输入端连接所述主控系统,所述控制电路的输出端连接水泵蝶阀;所述主控系统为DCS控制系统,用于根据用户需求生成与所述用户需求对应的控制指令,并将所述控制指令传输至控制电路;所述控制电路,用于接收所述控制指令,并将所述控制指令传输至水泵蝶阀,实现所述水泵蝶阀执行与控制指令对应的动作;采用DCS控制系统作为主控系统来替代PLC控制系统,解决了PLC系统繁琐,并且手动的连接方式致使故障点多、存在PLC容易误动,并且PLC故障后就地无法启动,导致蝶阀运行中不能自动补油对循环水泵和发电机组有重大安全隐患等等问题。

Description

一种循环水泵蝶阀控制系统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蝶阀控制技术领域,具体而言,涉及一种循环水泵蝶阀控制系统。
背景技术
目前,百万机组中循环水泵蝶阀的控制系统是采用硬接线方式,逻辑控制采用PLC系统和继电器实现,在采用PLC系统的控制下,蝶阀出现过2次油压低重锤下降不能补油的二类缺陷,查找原因为PLC关阀逻辑故障,PLC在出现没有输入条件情况下,逻辑线圈动作闭锁自动补油回路,在将循环水泵停运重启蝶阀控制回路后故障才得以消除,存在PLC容易误动,并且PLC故障后就地无法启动的问题,导致蝶阀运行中不能自动补油对循环水泵和机组有重大安全隐患。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循环水泵蝶阀控制系统,以解决上述背景技术中存在的问题。
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是这样实现的:
本申请实施例提供了一种循环水泵蝶阀控制系统,包括主控系统和控制电路,控制电路的输入端连接主控系统,控制电路的输出端连接水泵蝶阀,且主控系统为DCS控制系统;
控制电路包括主回路和控制回路;控制回路包括选择开关LK、接触器KM1、开阀按钮SB1、停止按钮SB2、关阀按钮SB3、卸油电磁阀得电卸压的继电器KA2和继电器KA3;
选择开关LK的第1引脚和第2引脚闭合时,油泵电机的启动为就地控制方式,选择开关LK的第3引脚和第4引脚闭合时,油泵电机的启动为远程控制方式,选择开关LK的第5引脚和第6引脚闭合时,油泵电机的关闭为就地控制方式,选择开关LK的第7引脚和第8引脚闭合时,油泵电机的关闭为远程控制方式;其中,
选择开关LK的第1引脚和第3引脚均连接供电端的正极,选择开关LK的第4引脚连接主控系统的开阀控制引脚的一端,开阀控制引脚的另一端连接接触器KM1的线圈的第一端,接触器KM1的线圈的第二端连接供电端的负极;选择开关LK的第2引脚连接停止按钮SB2的一端,停止按钮SB2的另一端连接开阀按钮SB1的一端,且接触器KM1的常开触点KM1-2的两端分别与开阀按钮SB1的两端连接,开阀按钮SB1的另一端连接接触器KM1的线圈的第一端;
选择开关LK的第5引脚和第7引脚均连接供电端的正极,选择开关LK的第8引脚连接主控系统的关阀控制引脚的一端,关阀控制引脚的另一端连接继电器KA2的线圈的第一端,继电器KA2的线圈的第二端连接供电端的负极;选择开关LK的第6引脚连接停止按钮SB2的一端,停止按钮SB2的另一端连接关阀按钮SB3的一端,且继电器KA2的常开触点KA2-1的两端分别与关阀按钮SB3的两端连接,关阀按钮SB3的另一端连接接触器KM1的一组常闭触点的一端,该组常闭触点的另一端连接继电器KA2的线圈的第一端。
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采用DCS控制系统作为主控系统来替代PLC控制系统,解决了PLC系统中上位机、模拟量输入输出点位等通常需要额外与PLC控制器连接,导致控制系统繁琐,并且手动的连接方式致使故障点多,存在PLC容易误动,并且PLC故障后就地无法启动,导致蝶阀运行中不能自动补油对循环水泵和机组有重大安全隐患等等问题,还解决了PLC控制器的故障记录功能有限,不能实现对事故进行有效追忆的问题。
在上述技术方案的基础上,本实用新型还可以做如下改进。
进一步,上述主回路接入三相电源,且主回路包括三相空开QF1和接触器KM1,热继JR;
三相电源的三相输出端分别连接三相空开QF1的输入端,三相空开QF1的输出端分别连接接触器KM1中主触头触点KM1-1的一端,主触头触点KM1-1的另一端分别连接热继JR的输入端,热继JR的输出端连接水泵蝶阀的油泵电机;
三相电源中的其中一相和零线共同形成控制回路的供电端,且供电端通过电源开关QF2控制通断。
进一步,上述系统还包括控制回路的备用电源电路,控制回路的备用电源电路包括备用电源UPS、备用开关QF3和继电器KA;
备用电源UPS的输出端分别连接备用开关QF3的输入端,备用开关QF3的输出端分别继电器KA的两组常闭触点的一端,该两组常闭触点的另一端分别连接继电器KA的两组常开触点的一端,该两组常开触点的另一端分别连接继电器KA的线圈的两端,并同时连接电源开关QF2的输出端;
继电器KA的两组常闭触点与两组常开触点的连接点共同形成控制电源的供电端。
采用上述进一步方案的有益效果是:通过设置的备用电源,在三相电源输出端的控制回路的供电端存在故障导致无法供电时,可通过备用开关QF3和电源开关QF2的开合来实现切换,以使备用电源UPS为控制回路进行供电。
进一步,上述控制回路还包括反馈电路,反馈电路包括直流电源、继电器KA4、继电器KA5、继电器KA6、位置反馈装置、阀位变送器、提示灯2HD、提示灯3HD、提示灯1LD和提示灯1YD。
进一步,上述直流电源的输入端连接供电端,直流电源的输出端的正极分别连接水泵蝶阀的开到位常开触点的一端、水泵蝶阀的关到位常开触点的一端和水泵蝶阀的15度位置常开触点的一端,开到位常开触点的另一端连接继电器KA4的线圈的一端,关到位常开触点的另一端连接继电器KA5的线圈的一端,15度位置常开触点的另一端连接继电器KA6的线圈的一端,继电器KA4的线圈的另一端、继电器KA5的线圈的另一端和继电器KA6的线圈的另一端均连接直流电源的输出端的负极;
继电器KA4的常开触点KA4-2的一端连接供电端的正极,常开触点KA4-2的另一端连接提示灯3HD的一端,提示灯3HD的另一端连接供电端的负极;继电器KA5的常开触点KA5-1的一端连接供电端的正极,常开触点KA5-1的另一端连接提示灯1LD的一端,提示灯1LD的另一端连接供电端的负极;接触器KM1的常开触点KM1-4的一端连接供电端的正极,常开触点KM1-4的另一端连接提示灯2HD的一端,提示灯2HD的另一端连接供电端的负极;热继JR的一组常开触点的一端连接供电端的正极,该组常开触点的另一端连接提示灯1YD的一端,提示灯1YD的另一端连接供电端的负极;
直流电源的输出端还与阀位变送器的输入端连接,阀位变送器的模拟量输入端连接位置反馈装置,阀位变送器的模拟量输出端连接主控系统。
采用上述进一步方案的有益效果是:连接水泵蝶阀的开到位常开触点、关到位常开触点和15度位置常开触点,使水泵蝶阀将是否开到位、关到位和15度开阀的情况通过各个提示灯进行反馈,便于工作人员了解水泵蝶阀的开合情况。
进一步,上述反馈电路还包括压力监测装置、继电器KA7和继电器KA8,压力监测装置的电源输入端连接直流电源的输出端,压力监测装置的模拟量输出端连接主控系统,压力监测装置的低压S2引脚连接继电器KA7的线圈的一端,压力监测装置的高压S1引脚连接继电器KA8的线圈的一端,继电器KA7的线圈的另一端和继电器KA8的线圈的另一端均连接直流电源的输出端的负极;
继电器KA7的常开触点或常闭触点和继电器KA8的常开触点或常闭触点接入控制回路。
采用上述进一步方案的有益效果是:将继电器KA7的常开触点或常闭触点和继电器KA8的常开触点或常闭触点接入控制回路,实现继电器KA7和继电器KA8在控制回路中实现互锁的效果,提高整体电路的安全性。
进一步,上述继电器KA4的常开触点或常闭触点和继电器KA5的常开触点或常闭触点接入控制回路。
采用上述进一步方案的有益效果是:通过将继电器KA4的常开触点或常闭触点和继电器KA5的常开触点或常闭触点接入控制回路,使继电器KA4和继电器KA5在控制回路中实现互锁的效果,提高整体电路的安全性。
进一步,上述控制回路还包括继电器KA1和指示灯1HD,继电器KA1的线圈的两端和指示灯1HD的两端分别连接供电端的正极和负极。
采用上述进一步方案的有益效果是:继电器KA1是用于将供电端的供电状态进行传输,其中,可以通过继电器KA1的常开触点来传输,当继电器KA1的常开触点闭合时,表示供电端的供电状态正常;指示灯1HD是就地直观的展示供电端的供电状态。
进一步,上述反馈电路还包括继电器KA3,继电器KA3的线圈的两端与指示灯1YD的两端分别连接。
采用上述进一步方案的有益效果是:继电器KA3是用于将油泵电机的过载故障状态进行传输,其中,可以通过继电器KA3的常开触点来传输,当继电器KA3的常开触点闭合时,表示油泵电机正处于过载故障状态。
进一步,上述继电器KA的常闭触点、继电器KA1的常闭触点、接触器KM1的常开触点、继电器KA2的常开触点、继电器KA3的常开触点、继电器KA4的常开触点、继电器KA5的常开触点、继电器KA6的常开触点、继电器KA7的常开触点、继电器KA8的常开触点、选择开关的第11引脚和第12引脚以及选择开关的第9引脚和第10引脚均接入主控系统。
采用上述进一步方案的有益效果是:将各个继电器的常开触点或常闭触点接入主控系统,便于从主控系统中了解整体设备的运行状态。
附图说明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应当理解,以下附图仅示出了本实用新型的某些实施例,因此不应被看作是对范围的限定,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相关的附图。
图1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控制回路的电路原理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主回路的电路原理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反馈电路的电路原理图;
图4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继电器与主控系统连接的电路原理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为使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目的、技术方案和优点更加清楚,下面将结合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是本实用新型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通常在此处附图中描述和示出的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组件可以以各种不同的配置来布置和设计。
因此,以下对在附图中提供的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的详细描述并非旨在限制要求保护的本实用新型的范围,而是仅仅表示本实用新型的选定实施例。基于本实用新型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作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实用新型保护的范围。
应注意到:相似的标号和字母在下面的附图中表示类似项,因此,一旦某一项在一个附图中被定义,则在随后的附图中不需要对其进行进一步定义和解释。
实施例
本申请实施例提供了一种循环水泵蝶阀控制系统,包括主控系统和控制电路,控制电路的输入端连接主控系统,控制电路的输出端连接水泵蝶阀;
其中,主控系统是用于控制水泵蝶阀的开启和关闭等,主控系统与水泵蝶阀之间通过控制电路连接,以实现主控系统对水泵蝶阀的控制,控制电路的目的,一方面是为水泵蝶阀供电,另一方面是将主控系统的控制指令传输至水泵蝶阀。
主控系统为DCS控制系统,用于根据用户需求生成与用户需求对应的控制指令,并将控制指令传输至控制电路;
其中,DCS控制系统又名集散控制系统,这种系统是随着大型工业兴起而产生的,解决了一些行业系统比较复杂、环境恶劣、工艺流程繁琐的企业的控制中由于一个小系统而造成整个系统无法安全运行的问题;现在的控制系统主要有PLC和DCS两种,DCS可以完成比较复杂的逻辑运算,特别是对一些温度、压力、流量等模拟量信号的采集和处理全部实现自动化和模块化,非常简单实用;集散控制系统,即所谓的分布式控制系统,或在有些资料中称之为集散系统,是相对于集中式控制系统而言的一种新型计算机控制系统,它是在集中式控制系统的基础上发展、演变而来的,它是一个由过程控制级和过程监控级组成的以通信网络为纽带的多级计算机系统,综合了计算机,通信,显示和控制等4C技术,其基本思想是分散控制、集中操作、分级管理、配置灵活以及组态方便。
具体地,DCS控制系统相比PLC控制系统,具有至少以下好处:
1.DCS控制系统整套系统集成度高,包括上位机、输出点位、模拟量输入输出点位等等;但PLC控制系统中,上位机、模拟量输入输出点位等通常需要额外与PLC控制器连接,导致控制系统繁琐,并且手动的连接方式致使故障点多,存在PLC容易误动,并且PLC故障后就地无法启动,导致蝶阀运行中不能自动补油对循环水泵和机组有重大安全隐患,同时对于PLC控制器本身而言,PLC的故障记录功能有限,不能实现对事故进行有效追忆,而通过DCS控制系统便能够有效的解决以上问题;
2.由于DCS控制系统的集成度较高,因此通常是安装在办公室或者集中控制室内,相比安装在现场的PLC控制柜,能够避免主控系统受外界的干扰,例如,大电流影响模拟量的输入和输出等;
3.安装在现场的PLC控制柜内存在多股连接电缆,由于现场的环境复杂,在不断的使用过程中,致使电缆屏蔽层产生散股、毛刺等破损,导致后续的使用会出现误动作、模拟量偏差等情况。
控制电路,用于接收控制指令,并将控制指令传输至水泵蝶阀,实现水泵蝶阀执行与控制指令对应的动作。
其中,水泵蝶阀在接收到控制电路传输的控制指令后,随即执行与控制指令相应的动作,例如,接收到的指令为开启阀门指令或关闭阀门指令,水泵蝶阀便执行打开阀门或关闭阀门。
可选的,上述控制电路包括主回路和控制回路;控制回路包括选择开关LK、接触器KM1、开阀按钮SB1、停止按钮SB2、关阀按钮SB3、卸油电磁阀得电卸压的继电器KA2和继电器KA3;其中,选择开关LK的第1引脚和第2引脚闭合时,油泵电机的启动为就地控制方式,选择开关LK的第3引脚和第4引脚闭合时,油泵电机的启动为远程控制方式,选择开关LK的第5引脚和第6引脚闭合时,油泵电机的关闭为就地控制方式,选择开关LK的第7引脚和第8引脚闭合时,油泵电机的关闭为远程控制方式。
具体地,控制回路的详细连接关系参见图1,其中,选择开关LK的第1引脚和第3引脚均连接供电端的正极,选择开关LK的第4引脚连接主控系统的开阀控制引脚的一端,开阀控制引脚的另一端连接接触器KM1的线圈的第一端,接触器KM1的线圈的第二端连接供电端的负极;选择开关LK的第2引脚连接停止按钮SB2的一端,停止按钮SB2的另一端连接开阀按钮SB1的一端,且接触器KM1的常开触点KM1-2的两端分别与开阀按钮SB1的两端连接,开阀按钮SB1的另一端连接接触器KM1的线圈的第一端;
选择开关LK的第5引脚和第7引脚均连接供电端的正极,选择开关LK的第8引脚连接主控系统的关阀控制引脚的一端,关阀控制引脚的另一端连接继电器KA2的线圈的第一端,继电器KA2的线圈的第二端连接供电端的负极;选择开关LK的第6引脚连接停止按钮SB2的一端,停止按钮SB2的另一端连接关阀按钮SB3的一端,且继电器KA2的常开触点KA2-1的两端分别与关阀按钮SB3的两端连接,关阀按钮SB3的另一端连接接触器KM1的一组常闭触点的一端,该组常闭触点的另一端连接继电器KA2的线圈的第一端。
其中,通过选择开关来调整水泵蝶阀的控制方式,包括就地手动控制和远程通过主控系统控制;在图1中,图1中右侧的注释即为每一行电路的功能和效果。
可选的,上述控制回路还包括继电器KA1和指示灯1HD,继电器KA1的线圈的两端和指示灯1HD的两端分别连接供电端的正极和负极。
其中,继电器KA1是用于将供电端的供电状态进行传输,例如,通过继电器KA1的常开触点来传输,当继电器KA1的常开触点闭合时,表示供电端的供电状态正常;指示灯1HD是就地直观的展示供电端的供电状态。
可选的,上述主回路接入三相电源,且主回路包括三相空开QF1和热继JR;
具体地,主回路的详细连接图参见图2,其中,三相电源的三相输出端分别连接三相空开QF1的输入端,三相空开QF1的输出端分别连接接触器KM1中常开触点KM1-1的一端,常开触点KM1-1的另一端分别连接热继JR的输入端,热继JR的输出端连接水泵蝶阀的油泵电机;
三相电源中的其中一相和零线共同形成控制回路供电端,且供电端通过电源开关QF2控制通断。
其中,水泵蝶阀主要是通过油泵电机的运行来实现开阀门,通过卸油电磁阀得电来实现关阀门,因此在对水泵蝶阀控制时,即主要对油泵电机和卸油电磁阀的控制;通过控制回路中对接触器KM1的线圈通断电的控制,以实现对油泵电机通断电的控制;通过控制回路中对卸油电磁阀得电继电器KA2的线圈通断电的控制,以实现对卸油电磁阀通断电的控制。
可选的,上述系统还包括控制回路备用电源电路,备用电源电路包括备用电源UPS、备用开关QF3和继电器KA;
备用电源UPS的输出端分别连接备用开关QF3的输入端,备用开关QF3的输出端分别继电器KA的两组常闭触点的一端,该两组常闭触点的另一端分别连接继电器KA的两组常开触点的一端,该两组常开触点的另一端分别连接继电器KA的线圈的两端,并同时连接电源开关QF2的输出端;
继电器KA的两组常闭触点与两组常开触点的连接点共同形成控制回路供电端。
其中,通过设置的备用电源,在三相电源输出端的控制回路供电端存在故障导致无法供电时,可通过备用开关QF3和电源开关QF2的开合来实现切换,以使备用电源UPS为控制回路进行供电,备用电源UPS的详细连接电路图参见图2。
可选的,上述控制回路还包括反馈电路,反馈电路包括直流电源、继电器KA4、继电器KA5、继电器KA6、阀位变送器、提示灯2HD、提示灯3HD、提示灯1LD和提示灯1YD。
具体地,反馈电路的连接示意图参见图3和图1,其中,直流电源的输入端连接供电端,直流电源的输出端的正极分别连接水泵蝶阀的开到位常开触点的一端、水泵蝶阀的关到位常开触点的一端和水泵蝶阀的15度位置常开触点的一端,开到位常开触点的另一端连接继电器KA4的线圈的一端,关到位常开触点的另一端连接继电器KA5的线圈的一端,15度位置常开触点的另一端连接继电器KA6的线圈的一端,继电器KA4的线圈的另一端、继电器KA5的线圈的另一端和继电器KA6的线圈的另一端均连接直流电源的输出端的负极;
继电器KA4的常开触点KA4-2的一端连接供电端的正极,常开触点KA4-2的另一端连接提示灯3HD的一端,提示灯3HD的另一端连接供电端的负极;继电器KA5的常开触点KA5-1的一端连接供电端的正极,常开触点KA5-1的另一端连接提示灯1LD的一端,提示灯1LD的另一端连接供电端的负极;接触器KM1的常开触点KM1-4的一端连接供电端的正极,常开触点KM1-4的另一端连接提示灯2HD的一端,提示灯2HD的另一端连接供电端的负极;热继JR的一组常开触点的一端连接供电端的正极,该组常开触点的另一端连接提示灯1YD的一端,提示灯1YD的另一端连接供电端的负极;
直流电源的输出端还与阀位变送器的输入端连接,阀位变送器的模拟量输入端连接位置反馈装置,阀位变送器的模拟量输出端连接主控系统。
其中,通过连接水泵蝶阀的开到位常开触点、关到位常开触点和15度位置常开触点,使水泵蝶阀将是否开到位、关到位和15度开阀的情况通过各个提示灯进行反馈,便于工作人员了解水泵蝶阀的开合情况;即通过将继电器KA4、继电器KA5等的常开触点连接各个提示灯,通过提示灯的亮起和熄灭从而了解水泵蝶阀的开合状态;例如,继电器KA4是用于提示开到位的状态,当水泵蝶阀达到开到位的状态时,水泵蝶阀的开到位常开触点闭合,使继电器KA4的线圈通电,进而使与提示灯3HD连接的继电器KA4的常开触点闭合,从而使提示灯3HD亮起,表示水泵蝶阀已达到开到位状态;需要说明的是,在图3中右侧的注释部分,与上述一致都是每一行电路的功能或作用。
可选的,上述反馈电路还包括继电器KA3,继电器KA3的线圈的两端与指示灯1YD的两端分别连接。
其中,继电器KA3是用于将油泵电机的过载故障状态进行传输,例如,通过继电器KA3的常开触点来传输,当继电器KA3的常开触点闭合时,表示油泵电机正处于过载故障状态。
可选的,上述继电器KA4的常开触点或常闭触点和继电器KA5的常开触点或常闭触点接入控制回路。
其中,通过将继电器KA4的常开触点或常闭触点和继电器KA5的常开触点或常闭触点接入控制回路,使继电器KA4和继电器KA5在控制回路中实现互锁的效果,提高整体电路的安全性;具体地,继电器KA4的常开触点或常闭触点和继电器KA5的常开触点或常闭触点的具体连接位置参见图1。
可选的,上述反馈电路还包括压力监测装置、继电器KA7和继电器KA8,压力监测装置的电源输入端连接直流电源的输出端,压力监测装置的模拟量输出端连接主控系统,压力监测装置的低压S2引脚连接继电器KA7的线圈的一端,压力监测装置的高压S1引脚连接继电器KA8的线圈的一端,继电器KA7的线圈的另一端和继电器KA8的线圈的另一端均连接直流电源的输出端的负极;
继电器KA7的常开触点或常闭触点和继电器KA8的常开触点或常闭触点接入控制回路。
其中,压力监测装置的具体连接示意图参见图3,通过对压力的监测以及压力信号的传输,使工作人员能够从主控系统中查看压力数值和处于高压或低压状态;具体地,将继电器KA7的常开触点或常闭触点和继电器KA8的常开触点或常闭触点接入控制回路,实现继电器KA7和继电器KA8在控制回路中实现互锁的效果,提高整体电路的安全性;具体地,继电器KA7的常开触点或常闭触点和继电器KA8的常开触点或常闭触点的具体连接位置参见图1。
可选的,上述继电器KA的常闭触点、继电器KA1的常闭触点、接触器KM1的常开触点、继电器KA2的常开触点、继电器KA3的常开触点、继电器KA4的常开触点、继电器KA5的常开触点、继电器KA6的常开触点、继电器KA7的常开触点、继电器KA8的常开触点、选择开关的第11引脚和第12引脚以及选择开关的第9引脚和第10引脚均接入主控系统。
具体地,以上的常闭触点和常开触点与主控系统之间的连接参见图4,将各个继电器的常开触点或常闭触点接入主控系统,便于从主控系统中了解整体设备的运行状态;其中,图4中右侧部分的注释即为各个继电器触点与主控系统连接后传输的信息。
对于本领域技术人员而言,显然本申请不限于上述示范性实施例的细节,而且在不背离本申请的精神或基本特征的情况下,能够以其它的具体形式实现本申请。因此,无论从哪一点来看,均应将实施例看作是示范性的,而且是非限制性的,本申请的范围由所附权利要求而不是上述说明限定,因此旨在将落在权利要求的等同要件的含义和范围内的所有变化囊括在本申请内。不应将权利要求中的任何附图标记视为限制所涉及的权利要求。

Claims (10)

1.一种循环水泵蝶阀控制系统,其特征在于,包括主控系统和控制电路,所述控制电路的输入端连接所述主控系统,所述控制电路的输出端连接水泵蝶阀,且所述主控系统为DCS控制系统;
所述控制电路包括主回路和控制回路;所述控制回路包括选择开关LK、接触器KM1、开阀按钮SB1、停止按钮SB2、关阀按钮SB3、卸油电磁阀得电卸压的继电器KA2和继电器KA3;
所述选择开关LK的第1引脚和第2引脚闭合时,油泵电机的启动为就地控制方式,所述选择开关LK的第3引脚和第4引脚闭合时,油泵电机的启动为远程控制方式,所述选择开关LK的第5引脚和第6引脚闭合时,油泵电机的关闭为就地控制方式,所述选择开关LK的第7引脚和第8引脚闭合时,油泵电机的关闭为远程控制方式;其中,
所述选择开关LK的第1引脚和第3引脚均连接供电端的正极,所述选择开关LK的第4引脚连接主控系统的开阀控制引脚的一端,所述开阀控制引脚的另一端连接所述接触器KM1的线圈的第一端,所述接触器KM1的线圈的第二端连接供电端的负极;所述选择开关LK的第2引脚连接停止按钮SB2的一端,所述停止按钮SB2的另一端连接开阀按钮SB1的一端,且所述接触器KM1的常开触点KM1-2的两端分别与所述开阀按钮SB1的两端连接,所述开阀按钮SB1的另一端连接所述接触器KM1的线圈的第一端;
所述选择开关LK的第5引脚和第7引脚均连接供电端的正极,所述选择开关LK的第8引脚连接主控系统的关阀控制引脚的一端,所述关阀控制引脚的另一端连接继电器KA2的线圈的第一端,所述继电器KA2的线圈的第二端连接供电端的负极;所述选择开关LK的第6引脚连接停止按钮SB2的一端,所述停止按钮SB2的另一端连接关阀按钮SB3的一端,且所述继电器KA2的常开触点KA2-1的两端分别与所述关阀按钮SB3的两端连接,所述关阀按钮SB3的另一端连接接触器KM1的一组常闭触点的一端,该组常闭触点的另一端连接所述继电器KA2的线圈的第一端。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循环水泵蝶阀控制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主回路接入三相电源,且所述主回路包括三相空开QF1、接触器KM1和热继JR;
所述三相电源的三相输出端分别连接三相空开QF1的输入端,所述三相空开QF1的输出端分别连接所述接触器KM1中常开触点KM1-1的一端,所述常开触点KM1-1的另一端分别连接所述热继JR的输入端,所述热继JR的输出端连接所述水泵蝶阀的油泵电机;
所述三相电源中的其中一相和零线共同形成控制回路的供电端,且所述供电端通过电源开关QF2控制通断。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循环水泵蝶阀控制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系统还包括控制回路的备用电源电路,所述控制回路的备用电源电路包括备用电源UPS、备用开关QF3和继电器KA;
所述备用电源UPS的输出端分别连接备用开关QF3的输入端,所述备用开关QF3的输出端分别所述继电器KA的两组常闭触点的一端,该两组常闭触点的另一端分别连接所述继电器KA的两组常开触点的一端,该两组常开触点的另一端分别连接所述继电器KA的线圈的两端,并同时连接所述电源开关QF2的输出端;
所述继电器KA的两组常闭触点与两组常开触点的连接点共同形成所述控制回路的供电端。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一种循环水泵蝶阀控制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控制回路还包括反馈电路,所述反馈电路包括直流电源、继电器KA4、继电器KA5、继电器KA6、阀位变送器、提示灯2HD、提示灯3HD、提示灯1LD和提示灯1YD。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一种循环水泵蝶阀控制系统,其特征在于,
所述直流电源的输入端连接所述控制回路的供电端,所述直流电源的输出端的正极分别连接水泵蝶阀的开到位常开触点的一端、水泵蝶阀的关到位常开触点的一端和水泵蝶阀的15度位置常开触点的一端,所述开到位常开触点的另一端连接继电器KA4的线圈的一端,所述关到位常开触点的另一端连接继电器KA5的线圈的一端,所述15度位置常开触点的另一端连接继电器KA6的线圈的一端,所述继电器KA4的线圈的另一端、所述继电器KA5的线圈的另一端和所述继电器KA6的线圈的另一端均连接所述直流电源的输出端的负极;
所述继电器KA4的常开触点KA4-2的一端连接供电端的正极,所述常开触点KA4-2的另一端连接所述提示灯3HD的一端,所述提示灯3HD的另一端连接供电端的负极;所述继电器KA5的常开触点KA5-1的一端连接供电端的正极,所述常开触点KA5-1的另一端连接所述提示灯1LD的一端,所述提示灯1LD的另一端连接供电端的负极;所述接触器KM1的常开触点KM1-4的一端连接供电端的正极,所述常开触点KM1-4的另一端连接所述提示灯2HD的一端,所述提示灯2HD的另一端连接供电端的负极;所述热继JR的一组常开触点的一端连接供电端的正极,该组常开触点的另一端连接所述提示灯1YD的一端,所述提示灯1YD的另一端连接供电端的负极;
所述直流电源的输出端还与所述阀位变送器的输入端连接,所述阀位变送器的模拟量输出端连接所述主控系统。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一种循环水泵蝶阀控制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反馈电路还包括压力监测装置、继电器KA7和继电器KA8,所述压力监测装置的电源输入端连接所述直流电源的输出端,所述压力监测装置的模拟量输出端连接所述主控系统,所述压力监测装置的低压S2引脚连接所述继电器KA7的线圈的一端,所述压力监测装置的高压S1引脚连接所述继电器KA8的线圈的一端,所述继电器KA7的线圈的另一端和所述继电器KA8的线圈的另一端均连接所述直流电源的输出端的负极;
所述继电器KA7的常开触点或常闭触点和所述继电器KA8的常开触点或常闭触点接入所述控制回路。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一种循环水泵蝶阀控制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继电器KA4的常开触点或常闭触点和所述继电器KA5的常开触点或常闭触点接入所述控制回路。
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一种循环水泵蝶阀控制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控制回路还包括继电器KA1和指示灯1HD,所述继电器KA1的线圈的两端和所述指示灯1HD的两端分别连接所述供电端的正极和负极。
9.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一种循环水泵蝶阀控制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反馈电路还包括继电器KA3,所述继电器KA3的线圈的两端与所述指示灯1YD的两端分别连接。
10.根据权利要求9所述的一种循环水泵蝶阀控制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继电器KA的常闭触点、所述继电器KA1的常闭触点、所述接触器KM1的常开触点、所述继电器KA2的常开触点、所述继电器KA3的常开触点、所述继电器KA4的常开触点、所述继电器KA5的常开触点、所述继电器KA6的常开触点、所述继电器KA7的常开触点、所述继电器KA8的常开触点、所述选择开关的第11引脚和第12引脚以及所述选择开关的第9引脚和第10引脚均接入所述主控系统。
CN202322045525.4U 2023-07-31 2023-07-31 一种循环水泵蝶阀控制系统 Active CN220872907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322045525.4U CN220872907U (zh) 2023-07-31 2023-07-31 一种循环水泵蝶阀控制系统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322045525.4U CN220872907U (zh) 2023-07-31 2023-07-31 一种循环水泵蝶阀控制系统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20872907U true CN220872907U (zh) 2024-04-30

Family

ID=90814432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322045525.4U Active CN220872907U (zh) 2023-07-31 2023-07-31 一种循环水泵蝶阀控制系统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20872907U (zh)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1951026B (zh) 双机测控装置的主备在线切换方法
CN102710026A (zh) 远程用电管理系统
CN220872907U (zh) 一种循环水泵蝶阀控制系统
CN211040428U (zh) 一种润滑控制装置
CN216111105U (zh) 一种风力发电机无损偏航控制和故障预警系统
CN116054403A (zh) 基于国网大数据平台的电网调度量测监控方法
CN201260071Y (zh) 一种变压器冷却器控制回路
CN214225287U (zh) 用于电气系统中电动阀的故障自动诊断系统
CN112379664B (zh) 一种用于电气系统中电动阀的故障自动诊断方法
CN113982829A (zh) 一种风力发电机无损偏航控制和故障预警系统及方法
CN210137212U (zh) 信号智能上送装置
CN220356184U (zh) 一种空气预热器控制系统
CN203301228U (zh) 安全用电预警系统
CN202651895U (zh) 远程用电管理系统
CN106655127A (zh) 一种配网抢修指挥系统
CN106602706B (zh) 发电机切换及加油控制系统及控制方法
CN218866919U (zh) 一种控制系统和设备
CN110380385B (zh) 一种预知电气设备故障的控制系统及其方法
CN219535698U (zh) 一种基于ups配电系统的双路电源切换电路
CN103595142B (zh) 双变压器系统中并列运行向分裂运行状态转换的控制方法
CN209801163U (zh) 一种不停机可自由转换远程与本地控制的开关系统
CN211981565U (zh) 一种双电源冗余设备
CN220730665U (zh) 一种电动盘车控制系统
CN103595055B (zh) 双变压器系统中两个变压器单台运行状态转换的控制方法
CN114069610B (zh) 一种电力系统调度控制管理方法与系统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