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20872782U - 面罩和头戴显示设备 - Google Patents

面罩和头戴显示设备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20872782U
CN220872782U CN202322583580.9U CN202322583580U CN220872782U CN 220872782 U CN220872782 U CN 220872782U CN 202322583580 U CN202322583580 U CN 202322583580U CN 220872782 U CN220872782 U CN 220872782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face
mask
thickness
supporting
user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322583580.9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张成新
郭睿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Goertek Intelligent Technology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Goertek Intelligent Technology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Goertek Intelligent Technology Co Ltd filed Critical Goertek Intelligent Technology Co Ltd
Priority to CN202322583580.9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20872782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20872782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20872782U/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Landscapes

  • Respiratory Apparatuses And Protective Means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提出一种面罩和头戴显示设备,该面罩包括贴脸部和支撑部,所述贴脸部具有沿其厚度方向背对设置的两表面,其中一表面为贴脸面,且所述贴脸部可变形;所述支撑部沿所述贴脸部的厚度方向向远离所述贴脸面一侧延伸,并与所述贴脸部的其中一侧边连接,所述支撑部的厚度T和所述贴脸部的厚度t满足,T≥t;所述面罩的至少部分区域由弹性体制成。本申请的技术方案,既能均衡用户面部所受压力,提升面罩的佩戴舒适性,又能保持面罩形态稳定。

Description

面罩和头戴显示设备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头戴显示技术领域,特别涉及一种面罩和头戴显示设备。
背景技术
VR(Virtual Reality,虚拟现实)设备、MR(Mixed Reality,混合现实)设备等头戴显示设备通常设置为头盔、眼镜等结构,以便佩戴并罩设在用户的脸部,其中,在头戴显示设备中通常设置有与用户面部接触的面罩,为了改善面罩与用户面部接触的舒适度,通过采用柔性材质制成面罩,但若面罩过于柔软,又会导致面罩的支撑力较弱,无法保持面罩形态稳定。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主要目的是提供一种面罩和头戴显示设备,旨在均衡用户面部所受压力,提升面罩的佩戴舒适性,又能保持面罩形态稳定。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提出的一种面罩,包括:
贴脸部,所述贴脸部具有沿其厚度方向背对设置的两表面,其中一表面为贴脸面,且所述贴脸部可变形;和
支撑部,所述支撑部沿所述贴脸部的厚度方向向远离所述贴脸面一侧延伸,并与所述贴脸部的其中一侧边连接,所述支撑部的厚度T和所述贴脸部的厚度t满足,T≥t;
所述面罩的至少部分区域由弹性体制成。
在本申请的一实施例中,所述贴脸部的厚度t满足,0.50mm≤t≤2mm;
和/或,所述支撑部的厚度T满足,2mm≤T≤10mm。
在本申请的一实施例中,所述面罩还包括连接部,所述连接部设于所述支撑部和所述贴脸部之间,并分别与所述支撑部和所述贴脸部连接,且所述连接部具有弹性。
在本申请的一实施例中,所述连接部的厚度d满足,T≥d≥t。
在本申请的一实施例中,所述连接部的厚度自所述贴脸部向所述支撑部逐渐增大。
在本申请的一实施例中,所述连接部的厚度d满足,d<t。
在本申请的一实施例中,所述连接部与所述贴脸部于厚度方向的至少一侧边间隔设置;
和/或,所述连接部与所述支撑部于厚度方向的至少一侧边间隔设置。
在本申请的一实施例中,所述贴脸部和所述支撑部的其中一侧表面通过所述连接部的一表面平滑过渡。
在本申请的一实施例中,所述连接部沿所述贴脸部和所述支撑部的排布方向曲折延伸形成弹性折叠结构。
在本申请的一实施例中,所述弹性体为硅胶、橡胶、TPU、TPE、TPEE中的至少一种。
在本申请的一实施例中,所述弹性体为由超临界发泡制成的发泡结构。
在本申请的一实施例中,所述支撑部的至少部分区域开设有透气孔;
和/或,所述贴脸部的至少部分区域开设有透气孔;
和/或,所述面罩还包括外包布,所述外包布至少包覆于所述贴脸面。
在本申请的一实施例中,所述贴脸部具有沿贴脸面并排设置的至少两个贴脸结构,相邻的两个所述贴脸结构之间形成开槽,所述开槽的槽宽D满足,D≥0。
本申请还提出一种头戴显示设备,所述头戴显示设备包括如前述任一实施例中所述的面罩,所述面罩包括:
贴脸部,所述贴脸部具有沿其厚度方向背对设置的两表面,其中一表面为贴脸面,且所述贴脸部可变形;和
支撑部,所述支撑部沿所述贴脸部的厚度方向向远离所述贴脸面一侧延伸,并与所述贴脸部的其中一侧边连接,所述支撑部的厚度T和所述贴脸部的厚度t满足,T≥t;
所述面罩的至少部分区域由弹性体制成。
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将面罩制成贴脸部和支撑部的组合结构,贴脸部的贴脸面用于贴设于用户面部,也可以在贴脸面上包覆外包布;贴脸部可变形,可以根据用户面部轮廓产生适应性形变,以使贴脸面较好地贴合用户面部,从而向用户面部提供均衡压力;支撑部自贴脸部向背离贴脸面的方向延伸,与贴脸面呈夹角设置,起到类似加强筋的支撑作用,可以在用户佩戴面罩和头戴显示设备时向贴脸部提供支撑力,使面罩保持基本的结构形态,维持面罩形态,从而可以使面罩可以稳固地贴合于用户面部,使得面罩佩戴更加牢固,不易脱落,提高佩戴舒适性;同时,使得支撑部的厚度不小于贴脸部的厚度,即是使得支撑部的结构强度不弱于贴脸部的结构强度,如此设置,可以在贴脸部具有较好的形变能力的同时,使支撑部可以保持较好的支撑效果,从而进一步提高支撑部的稳固性,降低晃动,使得面罩佩戴更加牢固。
附图说明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或现有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或现有技术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示出的结构获得其他的附图。
图1为本实用新型面罩第一实施例的结构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面罩第二实施例的剖视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面罩第三实施例的剖视图;
图4为本实用新型面罩第四实施例的剖视图;
图5为本实用新型面罩第五实施例的剖视图;
图6为本实用新型面罩第六实施例的剖视图;
图7为本实用新型面罩第七实施例的结构图。
附图标号说明:
标号 名称 标号 名称
100 面罩 30 支撑部
10 贴脸部 50 连接部
11 贴脸面 70 透气孔
本实用新型目的的实现、功能特点及优点将结合实施例,参照附图做进一步说明。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结合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实用新型的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实用新型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作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实用新型保护的范围。
需要说明,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所有方向性指示(诸如上、下、左、右、前、后……)仅用于解释在某一特定姿态(如附图所示)下各部件之间的相对位置关系、运动情况等,如果该特定姿态发生改变时,则该方向性指示也相应地随之改变。
在本实用新型中,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术语“连接”、“固定”等应做广义理解,例如,“固定”可以是固定连接,也可以是可拆卸连接,或成一体;可以是机械连接,也可以是电连接;可以是直接相连,也可以通过中间媒介间接相连,可以是两个元件内部的连通或两个元件的相互作用关系,除非另有明确的限定。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根据具体情况理解上述术语在本实用新型中的具体含义。
另外,在本实用新型中如涉及“第一”、“第二”等的描述仅用于描述目的,而不能理解为指示或暗示其相对重要性或者隐含指明所指示的技术特征的数量。由此,限定有“第一”、“第二”的特征可以明示或者隐含地包括至少一个该特征。另外,各个实施例之间的技术方案可以相互结合,但是必须是以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能够实现为基础,当技术方案的结合出现相互矛盾或无法实现时应当认为这种技术方案的结合不存在,也不在本实用新型要求的保护范围之内。
本实用新型提出一种面罩100。
请参照图1,在本申请的一些实施例中,所述面罩100包括贴脸部10和支撑部30,所述贴脸部10具有沿其厚度方向背对设置的两表面,其中一表面为贴脸面11,且所述贴脸部10可变形;所述支撑部30沿所述贴脸部10的厚度方向向远离所述贴脸面11一侧延伸,并与所述贴脸部10的其中一侧边连接,所述支撑部30的厚度T和所述贴脸部10的厚度t满足,T≥t;所述面罩100的至少部分区域由弹性体制成。
本申请提出的面罩100,可以应用在诸如VR(Virtual Reality,虚拟现实)设备、MR(Mixed Reality,混合现实)设备等头戴显示设备中,具体的,面罩100包括贴脸部10和支撑部30,贴脸部10大致呈片状结构,其具有背对设置的两表面,其中一表面为用于与用户面部接触贴合的贴脸面11,支撑部30设于贴脸部10的另一表面,并向远离贴脸面11的方向延伸;通常,当用户佩戴头戴显示设备时,面罩100至少贴设支撑在用户眼部周侧的至少部分区域,例如贴设在用户的额头区域和/或颧骨区域等,使得头戴显示设备的显示组件较为稳定地对准用户眼部并保持一定距离。
另外,不同用户的面部轮廓不同,使得贴脸部10可变形设置,从而当用户佩戴面罩100时,贴脸部10可以根据用户面部轮廓产生适应性形变,以使贴脸面11较好地贴合用户面部,从而向用户面部提供均衡压力;其中,使贴脸部10可变形可以是将贴脸部10采用弹性体制成,也可以是使贴脸部10的结构使其可变形,例如如下实施例中,在贴脸部10上设置开槽或者将贴脸部10的部分区域设置为折叠结构,开槽和折叠结构均可以降低开槽或折叠结构两侧的贴脸区域之间的连接强度,使得两侧的贴脸区域可以产生相对移动而实现贴脸部10的变形。
支撑部30与贴脸部10夹角设置,且自贴脸部10向背离贴脸面11的方向延伸,并连接于贴脸部10的一侧边缘;此时,当用户在佩戴面罩100并与贴脸部10产生相互作用时,由于用户面部与贴脸部10之间的相互作用力方向与支撑部30的表面大致平行,支撑部30不易在该方向产生形变,使得支撑部30起到类似加强筋的支撑作用,使面罩100保持基本的结构形态,维持面罩100形态,从而可以使面罩100可以稳固地贴合于用户面部,使得面罩100佩戴更加牢固,不易脱落;另外,将支撑部30连接于贴脸部10的边缘,可以避免支撑部30对贴脸面11所在区域的变形能力产生影响,使得贴脸部10保持较好的变形能力以根据用户面部轮廓产生适应性形变,使贴脸面11较好地贴合用户面部。
而使得支撑部30的厚度不小于贴脸部10的厚度,即是使得支撑部30的结构强度不弱于贴脸部10的结构强度,如此设置,可以在贴脸部10具有较好的形变能力的同时,使支撑部30可以保持较好的支撑效果,从而进一步提高支撑部30的稳固性,降低晃动,使得面罩100佩戴更加牢固。
本实施例中,可以使面罩100的至少部分区域为弹性体,例如使得贴脸部10的至少部分区域为弹性体,从而使贴脸部10具有较好的柔韧性,且弹性体的贴脸部10,也避免用户面部与面罩100硬接触而使用户感觉不适,提高用户佩戴面罩100时的舒适性;另外,也可以使使得支撑部30的至少部分区域为弹性体,从而使得支撑部30同样具有一定的形变能力,降低支撑部30对贴脸部10的变形能力的影响;在一些实施例中,面罩100还包括用于连接贴脸部10和支撑部30的连接部50,可以使连接部50为弹性体,起到缓冲作用,以使得支撑部30和贴脸部10和相对独立,在贴脸部10受力产生变形时降低对支撑部30的结构形态的影响,避免影响支撑部30所起的支撑作用;反之,也可以避免在支撑部30受到外力时影响贴脸部10的结构形态而导致贴脸面11无法维持较好的贴合状态,也避免或减少支撑部30所受外力传递至贴脸部10和用户面部,从而避免在面罩100受外力时用户感觉不适。
因此,可以理解的,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将面罩100制成贴脸部10和支撑部30的组合结构,贴脸部10的贴脸面11用于贴设于用户面部,也可以在贴脸面11上包覆外包布;贴脸部10可变形,可以根据用户面部轮廓产生适应性形变,以使贴脸面11较好地贴合用户面部,从而向用户面部提供均衡压力;支撑部30自贴脸部10向背离贴脸面11的方向延伸,与贴脸面11呈夹角设置,起到类似加强筋的支撑作用,可以在用户佩戴面罩100和头戴显示设备时向贴脸部10提供支撑力,使面罩100保持基本的结构形态,维持面罩100形态,从而可以使面罩100可以稳固地贴合于用户面部,使得面罩100佩戴更加牢固,不易脱落,提高佩戴舒适性;同时,使得支撑部30的厚度不小于贴脸部10的厚度,即是使得支撑部30的结构强度不弱于贴脸部10的结构强度,如此设置,可以在贴脸部10具有较好的形变能力的同时,使支撑部30可以保持较好的支撑效果,从而进一步提高支撑部30的稳固性,降低晃动,使得面罩100佩戴更加牢固。
在本申请的一些实施例中,所述贴脸部10的厚度t满足,0.50mm≤t≤2mm;
和/或,所述支撑部30的厚度T满足,2mm≤T≤10mm。
本实施例中,将贴脸部10的厚度t设置在0.50mm≤t≤2mm的尺寸范围内,t可以取值0.5mm、0.8mm、1mm、1.2mm、1.5mm、1.7mm、2mm或者0.5mm至2mm之间的任意取值,在此不做限定。其中,若贴脸部10的厚度小于0.5mm,此时,贴脸部10过薄且过于柔软,容易破损且贴合能力较弱,无法较好地贴合于用户面部;若贴脸部10的厚度超过2mm,又会导致贴脸部10不易变形,形变时容易产生较大的弹性作用力而导致用户面部受到较大的压力,容易使用户感觉不适;将贴脸部10的厚度设置在0.5mm至2mm的范围内,从而使得贴脸部10容易形变且可以贴合用户面部,降低贴脸部10的形变压力,向用户面部提供均衡且合适的压力,提高用户佩戴舒适度。
另外,将支撑部30的厚度T设置在2mm≤T≤10mm的尺寸范围内,T可以取值2mm、3mm、5mm、5.5mm、7mm、8mm、9mm、10mm或者2mm至10mm之间的任意取值,在此不做限定。其中,若支撑部30的厚度小于2mm,支撑部30的结构强度较低,容易在外力作用下晃动或变形,难以较好的维持面罩100结构形态,容易导致面罩100佩戴不牢固,容易脱落;将支撑部30的厚度设置在2mm至10mm的范围内,从而使支撑部30更加稳固,起到较好的支撑作用,降低晃动,使得面罩100的佩戴更加牢固。
请参照图2至图6,在本申请的一些实施例中,所述面罩100还包括连接部50,所述连接部50设于所述支撑部30和所述贴脸部10之间,并分别与所述支撑部30和所述贴脸部10连接,且所述连接部50具有弹性。
本实施例中,在面罩100的支撑部30和贴脸部10之间设置连接部50,连接部50自贴脸部10向支撑部30延伸,用于连接支撑部30和贴脸部10,并使得连接部50具有弹性,可以在贴脸部10和支撑部30之间起缓冲作用。其中,连接部50可以是采用弹性材料制成的弹性体,也可以是将连接部50制成弹性结构,例如将连接部50制成沿贴脸部10和支撑部30的排布方向延伸的折叠结构。如此设置,以使得支撑部30和贴脸部10和相对独立,在贴脸部10受力产生变形时降低对支撑部30的结构形态的影响,避免影响支撑部30所起的支撑作用;反之,也可以避免在支撑部30受到外力时影响贴脸部10的结构形态而导致贴脸面11无法维持较好的贴合状态,也避免或减少支撑部30所受外力传递至贴脸部10和用户面部,从而避免在面罩100受外力时用户感觉不适。
需要说明的是,本实施例中,连接部50可以是独立于支撑部30和贴脸部10的具有特定结构的连接结构,当支撑部30和贴脸部10均有弹性时,连接部50也可以仅是包含于支撑部30或贴脸部10的一段结构,在此不做限定。
请参照图2和图3,在本申请的一些实施例中,所述连接部50的厚度d满足,T≥d≥t。
本实施例中,使得连接部50的厚度d不小于贴脸部10的厚度t。如此设置,当贴脸部10受压且应力传递至连接部50时,可以使应力沿厚度方向扩散,避免应力集中,使得传递至连接部50的应力扩散加快损耗,从而使连接部50起到较好的应力吸收和缓冲作用,从而减少或避免贴脸部10所受压力传递至支撑部30,起到较好的隔离贴脸部10和支撑部30的作用。
同时,使得连接部50的厚度不大于支撑部30的厚度,以使连接部50的弹性和柔韧性强于支撑部30,从而使得连接部50可以起到较好的缓冲作用,避免连接部50受力变形或晃动时导致支撑部30随同变形和晃动。
请参照图2和图3,在本申请的一些实施例中,所述连接部50的厚度自所述贴脸部10向所述支撑部30逐渐增大。
本实施例中,使得连接部50的厚度自贴脸部10向支撑部30一侧逐渐增大,从而使得贴脸部10所受压力沿连接部50向支撑部30传递的过程中应力逐渐分散,避免出现应力集中的问题,降低连接部50反复受力时受损和断裂的风险,使连接部50具有较好的应力吸收和缓冲作用,减少或避免贴脸部10所受压力传递至支撑部30。
需要说明的是,本实施例中,使得连接部50的厚度自贴脸部10向支撑部30一侧逐渐增大,可以是使得连接部50的两侧表面同时自贴脸部10向支撑部30的方向相互远离,使得连接部50在贴脸部10和支撑部30的厚度方向上大致居中。也可以是使得连接部50、贴脸部10以及支撑部30的其中一侧表面连接形成连续平滑的表面,连接部50的另一侧表面自贴脸部10向支撑部30的方向逐渐远离该侧表面,同样可以使连接部50的厚度自贴脸部10向支撑部30的方向逐渐增大,在此不做限定。
请参照图4和图5,在本申请的一些实施例中,所述连接部50的厚度d满足,d<t。
本实施例中,使得连接部50的厚度小于支撑部30和贴脸部10的厚度;可以理解的,连接部50的厚度越厚,连接部50的柔性和形变能力越弱;本实施例通过减少连接部50的厚度,提高连接部50的柔性和形变能力,从而提高连接部50的缓冲能力,当贴脸部10或支撑部30受力时,可以使连接部50更易变形而较好地吸收贴脸部10传递至支撑部30的作用力或支撑部30传递至贴脸部10的作用力,避免贴脸部10和支撑部30之间的形变相互影响,从而使贴脸部10在变形时不会影响支撑部30对面罩100形态的支撑作用,也避免支撑部30受外力作用变形时贴脸部10随同变形,导致贴脸部10脱离用户面部。
请参照图4和图5,在本申请的一些实施例中,所述连接部50与所述贴脸部10于厚度方向的至少一侧边间隔设置;
和/或,所述连接部50与所述支撑部30于厚度方向的至少一侧边间隔设置。
本实施例中,贴脸部10与连接部50连接的端面上具有在贴脸部10厚度方向上间隔设置的两侧边,而连接部50的厚度小于贴脸部10的厚度,可以使连接部50位于贴脸部10端面的两侧边之间,分别与贴脸部10端面的两侧边间隔设置;也可以是使得连接部50与其中一侧边间隔设置,即是使得连接部50的一侧表面与贴脸部10的一侧表面连接形成连续平滑的表面,在此不做限定。
同样的,支撑部30与连接部50连接的端面上具有在支撑部30厚度方向上间隔设置的两侧边,由于贴脸部10的厚度小于支撑部30的厚度,连接部50的厚度也会小于支撑部30的厚度;此时,可以是连接部50位于支撑部30端面的两侧边之间;也可以是使得连接部50与其中一侧边间隔设置,即是使得连接部50的一侧表面与支撑部30的一侧表面连接形成连续平滑的表面。
在一些实施例中,当连接部50分别与贴脸部10端面的两侧边间隔设置时,连接部50的与支撑部30连接的一端可以位于支撑部30端面的两侧边之间,也可以是使得连接部50的一侧表面与支撑部30的其中一侧表面形成连续表面;同样的,当连接部50的一侧表面与贴脸部10的其中一侧表面形成连续表面,即连接部50仅与贴脸部10端面的其中一侧边间隔设置时,连接部50的与支撑部30连接的一端可以位于支撑部30端面的两侧边之间,也可以是使得连接部50的一侧表面与支撑部30的其中一侧表面形成连续表面。
请参照图3和图5,在本申请的一些实施例中,所述贴脸部10和所述支撑部30的其中一侧表面通过所述连接部50的一表面平滑过渡。
本实施例中,使得贴脸部10的其中一侧表面、支撑部30的其中一侧表面以及连接部50的其中一侧表面连接形成连续的平滑表面,在该侧表面上,连接部50、支撑部30以及贴脸部10之间的连接强度较高,可以降低在连接部50位置断裂的风险,提高面罩100结构稳定性。
请参照图6,在本申请的一些实施例中,所述连接部50沿所述贴脸部10和所述支撑部30的排布方向曲折延伸形成弹性折叠结构。
本实施例中,连接部50为沿贴脸部10和支撑部30的排布方向曲折延伸的弹性结构,如此设置,当支撑部30或贴脸部10受到大致垂直于贴脸面11的压力时,连接部50可以产生弹性折叠从而吸收支撑部30和贴脸部10之间传递的作用力,使得贴脸部10和支撑部30之间的形变相互独立,同样可以使贴脸部10在变形时不会影响支撑部30对面罩100形态的维持效果,也避免支撑部30受外力作用变形时贴脸部10随同变形或至少部分区域脱离用户面部,导致用户面部受力不均而产生不适。
在本申请的一实施例中,所述贴脸部10具有沿贴脸面并排设置的至少两个贴脸结构,相邻的两个所述贴脸结构之间形成开槽,所述开槽的槽宽D满足,D≥0。
本实施例中,贴脸部10上形成有沿贴脸面排布的至少两个贴脸结构,各贴脸结构大致为片状,可以是平面的片状结构,也可以是弧面或起伏结构;定义垂直于贴脸面11的方向为贴脸部10的厚度方向。各个贴脸结构的朝向贴脸侧的表面组合形成贴脸部10的贴脸面11;其中,相邻的两个贴脸结构之间形成开槽;可以理解的,相邻的两贴脸结构之间,每一贴脸结构的临近另一贴脸结构的端面具有沿贴脸面11间隔设置的两第一侧边,以及具有沿贴脸部10的厚度方向间隔设置的两第二侧边,此时,可以是使得相邻两贴脸结构的其中一第一侧边相连接,两贴脸结构的另一第一侧边断开,使得两贴脸结构之间形成沿两第一侧边的排布方向延伸且一端开口的开槽;也可以是使得相邻两贴脸结构的其中一第二侧边相连接,两贴脸结构的另一第二侧边断开,从而在两贴脸结构之间形成沿贴脸部10的厚度方向延伸的开槽,该开槽的开口可以朝向或背离贴脸面11一侧;当然,也可以是如下实施例中,使得两贴脸结构之间通过一个或连续的至少两个起伏结构连接,各起伏结构均形成沿厚度方向延伸的开槽。开槽的设置,减少或避免相邻两个贴脸结构之间的相互干涉,使得相邻两个贴脸结构可以相对活动,从而当用户佩戴面罩100使得贴脸部10与用户面部相互施压时,贴脸部10可以根据用户脸部轮廓产生适应性变形,从而适应不同面部轮廓的用户的佩戴;另外在贴脸部10为弹性体而具有弹性时,开槽的设置可以加大贴脸部10的形变幅度,适应更多不同脸部轮廓和尺寸的人群佩戴,提高适用性。其中,开槽的槽宽D满足,D≥0,即是使得开槽可以具有一定的宽度,也可以仅是使两个贴脸结构断开的没有宽度的裂缝,在此不做限定。另外,开槽的数量可以是一个、两个或两个以上,当具有两个或两个以上的开槽时,各个开槽可以均分排布也可以不均分排布,可以在面罩100有弧度及转弯的地方开槽可以避免面罩100受压变形过程中褶皱提升佩戴舒适性。
在一些实施例中,开槽的根部轮廓是圆形、椭圆形或弧形,圆弧过渡等方式可以避免贴脸部10受力时沿开槽撕裂,起到防止面罩100撕裂的作用。
请参照图7,在本申请的一些实施例中,所述支撑部30的至少部分区域开设有透气孔70;
和/或,所述贴脸部10的至少部分区域开设有透气孔70。
本实施例中,在支撑部30和贴脸部10的至少部分区域开设透气孔70,使得面罩100在贴合用户面部的同时,面罩100内侧空间具有较好的透气通风和散热性能,以将面罩100与用户面部之间区域的热量快速散发并换气,使面罩100和用户面部之间保持较为清爽的状态。
在一些实施例中,面罩100佩戴于用户面部时,贴脸部10的贴脸面11贴设在用户眼部周向的至少部分区域上,且贴脸部10形成开环或闭环的目镜孔,目镜孔与用户眼部相对设置,而支撑部30沿目镜孔的边缘向背离贴脸面11的方向延伸,形成类似围栏结构,围栏结构内侧空间可以用于安装头戴显示设备的显示模组,也可以是将显示模组设置在支撑部30的远离贴脸部10的一端;此时,支撑部30上的透气孔70可以使围栏结构内侧空间透气和散热,可以用于为显示模组散热,也避免围栏结构内侧空间闷热产生水汽,影响用户观看显示模组的影像。
在本申请的一实施例中,所述面罩100还包括外包布,所述外包布至少包覆于所述贴脸面11。
本实施例中,面罩100还包括外包布,外包布至少包覆在贴脸部10的贴脸面11上,也可以使外包部包覆整个贴脸部10乃至包覆在支撑部30上,且外包部采用透气织物制成;如此设置,使得用户在佩戴头戴显示设备和面罩100时,用户面部与外包部接触,外包部通常较为柔软,可以随面部轮廓和贴脸部10结构产生形变,以贴合用户面部,也表明贴脸部10与用户面部硬接触,提高用户佩戴舒适度。
在本申请的一实施例中,所述弹性体为硅胶、橡胶、TPU(热塑性聚氨酯弹性体)、TPE(热塑性弹性体)以及TPEE(热塑性聚酯弹性体)至少一种。
本实施例中,可以采用硅胶、橡胶、TPU(热塑性聚氨酯弹性体)、TPE(热塑性弹性体)以及TPEE(热塑性聚酯弹性体)中的至少一种作为弹性体制成面罩100,以使面罩100具有较好的弹性和柔韧性,从而使面罩100佩戴于用户面部时可以较好的适应用户面部轮廓产生变形,以贴合于用户面部,且使得用户感觉较为舒适。
另外,上述材料可以为实心弹性体,通过注塑、挤压成型或机加工等方式形成所需的面罩100结构;也可以是如下实施例中将实心弹性体通过超临界发泡工艺使弹性体内部发泡具有微孔;当然也可以在面罩100上同时采用实心弹性体和内部具有微孔的弹性体,以使面罩100不同区域具有不同的弹性和柔韧性。
在本申请的一实施例中,所述面罩100的至少部分区域为由超临界发泡制成的发泡结构。
本实施例中,使得面罩100上至少部分结构为采用由超临界发泡工艺制成的发泡结构,其中,超临界发泡工艺可以是例如将实心软胶(TPU,TPE)等热塑性板材在模具内通入经高温高压处理的超临界二氧化碳流体进行饱和,然闭快速泄压/降温,以使二氧化碳气化从而在实心软胶内部发泡,得到发泡片材,所制成的面罩100内部发泡孔径可达到微米级,泡孔细腻,佩戴亲肤舒适。另外,超临界发泡软胶为纯物理发泡材料,安全环保;并且可以降低材料密度,材料密度约为发泡前的五分之一至十分之一,使得面罩100轻量化,且具有支撑性。另外,超临界发泡材料闭孔结构遮光且不吸水,易清洁。在一些实施例中,可以利用实心胚体的形状和模具型腔的形状在不同区域根据性能要求设计不同的差值,实现不同区域发泡倍率不同,实现一次性发泡不同区域表面硬度变化,使得面罩100在不同区域硬度不同,均衡局部佩戴压力,提升佩戴舒适性。
本申请还提出一种头戴显示设备,所述头戴显示设备包括如前述任一实施例中所述的面罩100,所述面罩100的结构参照前述实施例,在此不做赘述。本申请提出的头戴显示设备,可以是VR(Virtual Reality,虚拟现实)设备、MR(Mixed Reality,混合现实)、AR(Augmented Reality,增强现实),可以是头盔、眼镜或脸罩等结构形态,在此不做限定。
由于本申请提出的头戴显示设备应用了前述所有实施例的全部技术方案,因此至少具有前述所有技术方案带来的全部有益效果,在此不一一赘述。
以上所述仅为本实用新型的优选实施例,并非因此限制本实用新型的专利范围,凡是在本实用新型的实用新型构思下,利用本实用新型说明书及附图内容所作的等效结构变换,或直接/间接运用在其他相关的技术领域均包括在本实用新型的专利保护范围内。

Claims (14)

1.一种面罩,其特征在于,包括:
贴脸部,所述贴脸部具有沿其厚度方向背对设置的两表面,其中一表面为贴脸面,且所述贴脸部可变形;和
支撑部,所述支撑部沿所述贴脸部的厚度方向向远离所述贴脸面一侧延伸,并与所述贴脸部的其中一侧边连接,所述支撑部的厚度T和所述贴脸部的厚度t满足,T≥t;
所述面罩的至少部分区域由弹性体制成。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面罩,其特征在于,所述贴脸部的厚度t满足,0.50mm≤t≤2mm;
和/或,所述支撑部的厚度T满足,2mm≤T≤10mm。
3.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面罩,其特征在于,所述面罩还包括连接部,所述连接部设于所述支撑部和所述贴脸部之间,并分别与所述支撑部和所述贴脸部连接,且所述连接部具有弹性。
4.如权利要求3所述的面罩,其特征在于,所述连接部的厚度d满足,T≥d≥t。
5.如权利要求4所述的面罩,其特征在于,所述连接部的厚度自所述贴脸部向所述支撑部逐渐增大。
6.如权利要求3所述的面罩,其特征在于,所述连接部的厚度d满足,d<t。
7.如权利要求6所述的面罩,其特征在于,所述连接部与所述贴脸部于厚度方向的至少一侧边间隔设置;
和/或,所述连接部与所述支撑部于厚度方向的至少一侧边间隔设置。
8.如权利要求3所述的面罩,其特征在于,所述贴脸部和所述支撑部的其中一侧表面通过所述连接部的一表面平滑过渡。
9.如权利要求3所述的面罩,其特征在于,所述连接部沿所述贴脸部和所述支撑部的排布方向曲折延伸形成弹性折叠结构。
10.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面罩,其特征在于,所述弹性体为硅胶、橡胶、TPU、TPE、TPEE中的至少一种。
11.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面罩,其特征在于,所述弹性体为由超临界发泡制成的发泡结构。
1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面罩,其特征在于,所述支撑部的至少部分区域开设有透气孔;
和/或,所述贴脸部的至少部分区域开设有透气孔;
和/或,所述面罩还包括外包布,所述外包布至少包覆于所述贴脸面。
13.如权利要求1至12任一项中所述的面罩,其特征在于,所述贴脸部具有沿贴脸面并排设置的至少两个贴脸结构,相邻的两个所述贴脸结构之间形成开槽,所述开槽的槽宽D满足,D≥0。
14.一种头戴显示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头戴显示设备包括如权利要求1至13任一项中所述的面罩。
CN202322583580.9U 2023-09-21 2023-09-21 面罩和头戴显示设备 Active CN220872782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322583580.9U CN220872782U (zh) 2023-09-21 2023-09-21 面罩和头戴显示设备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322583580.9U CN220872782U (zh) 2023-09-21 2023-09-21 面罩和头戴显示设备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20872782U true CN220872782U (zh) 2024-04-30

Family

ID=90817221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322583580.9U Active CN220872782U (zh) 2023-09-21 2023-09-21 面罩和头戴显示设备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20872782U (zh)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US10413692B2 (en) Cushion assembly
US20180177641A1 (en) Sound muffling headwear
KR101331421B1 (ko) 헤드밴드용 기능성 쿠션
US10455314B1 (en) Air bladder headband cushion
US10277975B2 (en) Headset accessory
US10271604B2 (en) Comfort padding and a helmet comprising the comfort padding
US20130098364A1 (en) Pillow for use with assisted breathing masks
WO2011137463A2 (en) Travel aid
US20140137311A1 (en) High-performance head wear
EP4144328B1 (en) Eyecup, headband, and eye mask for sleeping
CN214335367U (zh) Vr眼镜配件和vr眼镜组件
CN220872782U (zh) 面罩和头戴显示设备
CN220872783U (zh) 面罩和头戴显示设备
US20180255860A1 (en) Adaptable hat
CN117310989A (zh) 面罩及其制作方法、头戴显示设备
JP2022552363A (ja) 可変圧縮クッションを有し水分管理が改善されたアイウェア
KR20160056619A (ko) 높이조절이 가능한 라텍스 베개
CN201919142U (zh) 耳机耳包和耳机
CN215124779U (zh) 护头盔内衬
CN220608012U (zh) 一种舒适助眠枕
CN221356096U (zh) 一种背包
CN219171837U (zh) 一种头戴设备用软包支撑结构及头戴设备
CN216774992U (zh) 一种头盔式耳机
CN211606771U (zh) 一种轻便透气的头戴式耳机
CN221261399U (zh) 面罩支架、面罩以及头戴设备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