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20872779U - 面罩和头戴显示设备 - Google Patents

面罩和头戴显示设备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20872779U
CN220872779U CN202322502979.XU CN202322502979U CN220872779U CN 220872779 U CN220872779 U CN 220872779U CN 202322502979 U CN202322502979 U CN 202322502979U CN 220872779 U CN220872779 U CN 220872779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light shielding
mask
light
units
shading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322502979.X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赵长宏
张帅
张椋
刘少云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Goertek Techology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Goertek Techology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Goertek Techology Co Ltd filed Critical Goertek Techology Co Ltd
Priority to CN202322502979.X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20872779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20872779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20872779U/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Landscapes

  • Optical Elements Other Than Lenses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提出一种面罩和头戴显示设备,所述面罩包括多个遮光单元组成的遮光结构,所述遮光结构于所述面罩的贴脸面具有连续的正投影;至少部分所述遮光单元错位层叠并沿所述面罩的厚度方向间隔设置,以形成连通所述面罩内外两侧的透气通道,所述透气通道沿所述面罩的厚度方向曲折延伸。本申请的技术方案,可以使面罩和头戴显示设备具有较好的遮光性和透气性。

Description

面罩和头戴显示设备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头戴显示设备技术领域,特别涉及一种面罩和头戴显示设备。
背景技术
VR(Virtual Reality,虚拟现实)设备、MR(Mixed Reality,混合现实)设备等头戴显示设备通常设置为头盔、眼镜等结构,以便佩戴并罩设在用户的脸部,此时需要头戴显示设备具有较好的遮光作用避免外界光线影响用户的观看;而目前头戴显示设备的贴脸面罩基本都采用发泡材料作为内芯,其外再包覆布料或PU材料,而发泡材料柔软但是不透气,设备使用时发热会使额头和眼部闷热不适。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主要目的是提供一种面罩和头戴显示设备,旨在使面罩和头戴显示设备具有较好的遮光性和透气性。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提出的一种面罩,所述面罩包括多个遮光单元组成的遮光结构,所述遮光结构于所述面罩的贴脸面具有连续的正投影;
至少部分所述遮光单元错位层叠并沿所述面罩的厚度方向间隔设置,形成连通所述面罩内外两侧的透气通道,所述透气通道沿所述面罩的厚度方向曲折延伸。
在本申请的一实施例中,所述遮光结构的多个所述遮光单元中包括至少一折面结构,所述折面结构具有沿所述面罩的厚度方向层叠设置的至少两折面体,相邻的两所述折面体的其中一侧边相连,另一侧间隔设置形成敞口;
与所述折面结构相邻的另一所述遮光单元部分插设于所述敞口,并与各所述折面体间隔设置以形成所述透气通道。
在本申请的一实施例中,所述遮光结构于至少部分区域设置至少两层遮光层,每一所述遮光层包括间隔设置的若干所述遮光单元,相邻的两所述遮光单元之间形成透气间隙;
相邻两层所述遮光层的所述遮光单元错位设置,各所述遮光层的所述透气间隙被另外至少一所述遮光层遮蔽;
相邻的两所述遮光层间隔设置以使两所述遮光层的所述透气间隙连通形成所述透气通道。
在本申请的一实施例中,其中相邻的两层所述遮光层的所述遮光单元为片状结构,且所述遮光单元弯折形成凹槽;
每一所述遮光单元的凹槽朝向另一所述遮光层设置,并使所述遮光单元的其中一侧边延伸至另一所述遮光层的所述遮光单元的凹槽中。
在本申请的一实施例中,所述遮光结构的内侧表面于至少两个区域的硬度不同。
在本申请的一实施例中,所述遮光单元的外表面为向外凸起;
和/或,所述遮光单元的外表面为白色。
在本申请的一实施例中,所述遮光单元的朝向所述透气通道的表面于至少部分区域设有吸光结构。
在本申请的一实施例中,所述遮光单元的朝向所述透气通道的表面设有若干凸起以形成所述吸光结构;
和/或,所述吸光结构为黑色吸光层。
在本申请的一实施例中,所述遮光单元的朝向所述透气通道的表面为弧面。
在本申请的一实施例中,至少部分所述遮光单元与其相邻的所述遮光单元通过弹性连接件连接。
在本申请的一实施例中,所述面罩于至少两个区域中所述弹性连接件的硬度不同。
在本申请的一实施例中,所述面罩还包括贴脸层,所述贴脸层设于所述遮光结构的内侧表面,并与所述遮光结构层叠设置,且为柔软透气材料制成;
和/或,所述面罩还包括支架,所述支架沿所述遮光单元的至少部分周向延伸,并与所述遮光结构连接。
本申请还提出一种头戴显示设备,所述头戴显示设备包括如前述任一实施例中所述的面罩。
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面罩具有由多个遮光单元组成的遮光结构,且使得其中至少部分遮光单元与相邻的至少一遮光单元错位设置部分重叠,如此设置,使得该部分相邻的遮光单元间隔设置形成透气间隙,且使得各个透气间隙连通形成连通面罩内外两侧的透气通道,从而使得面罩的内外两侧可以进行空气交换,以具有较好的通风透气和散热作用;另外,由于遮光单元相互错位,此时透气通道沿面罩的厚度方向曲折延伸,使得遮光结构在面罩的贴脸面上的正投影形成连续无间隔的完整投影,从而避免外界光线直接从透气通道穿过面罩,当光线射入透气通道时,便会在透气通道上的遮光单元表面反射,并使得反射光线之间或反射光线与入射光线之间相互干涉抵消,而曲折的透气通道延长了光线传播路径,从而可以使光线在透气通道中出现更多损耗、使光强衰减,减少或避免光线从透气通道中射出,使面罩具有较好的遮光作用。当面罩应用于头戴显示设备时,也可以使头戴显示设备具有较好的遮光和透气效果,减少外界光线对用户观看影像的影响,并避免用户佩戴头戴显示设备时感觉闷热,提高使用体验。
附图说明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或现有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或现有技术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示出的结构获得其他的附图。
图1为本申请面罩一实施例的结构图;
图2为本申请面罩一实施例中两折面结构组合结构和光路示意图;
图3为图2面罩的气流示意图;
图4为本申请面罩另一实施例中两折面结构组合结构和光路示意图;
图5为图4面罩的气流示意图;
图6为本申请面罩折面结构一实施例的结构示意图;
图7为本申请面罩另一实施例中两折面结构在连接位置的结构示意图;
图8为本申请面罩另一实施例的结构图;
图9为本申请面罩另一实施例中遮光结构中遮光层区域遮光单元的排布结构图和光路示意图;
图10为图9中遮光层的气流示意图;
图11为本申请面罩另一实施例中遮光结构中遮光单元的排布结构图;
图12为人体面部受力示意图。
附图标号说明:
标号 名称 标号 名称
100 面罩 15 透气通道
10 遮光结构 17 透气间隙
11 遮光单元 19 插接端
111 折面结构 30 连接件
1111 折面体 200 额头区域
13 吸光结构 300 颧骨区域
131 凸起
本实用新型目的的实现、功能特点及优点将结合实施例,参照附图做进一步说明。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结合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实用新型的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实用新型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作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实用新型保护的范围。
需要说明,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所有方向性指示(诸如上、下、左、右、前、后……)仅用于解释在某一特定姿态(如附图所示)下各部件之间的相对位置关系、运动情况等,如果该特定姿态发生改变时,则该方向性指示也相应地随之改变。
在本实用新型中,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术语“连接”、“固定”等应做广义理解,例如,“固定”可以是固定连接,也可以是可拆卸连接,或成一体;可以是机械连接,也可以是电连接;可以是直接相连,也可以通过中间媒介间接相连,可以是两个元件内部的连通或两个元件的相互作用关系,除非另有明确的限定。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根据具体情况理解上述术语在本实用新型中的具体含义。
另外,在本实用新型中如涉及“第一”、“第二”等的描述仅用于描述目的,而不能理解为指示或暗示其相对重要性或者隐含指明所指示的技术特征的数量。由此,限定有“第一”、“第二”的特征可以明示或者隐含地包括至少一个该特征。另外,各个实施例之间的技术方案可以相互结合,但是必须是以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能够实现为基础,当技术方案的结合出现相互矛盾或无法实现时应当认为这种技术方案的结合不存在,也不在本实用新型要求的保护范围之内。
本实用新型提出一种遮光和透气效果较好的面罩100。
请参照图1至图11,在本申请的一些实施例中,所述面罩100包括多个遮光单元11组成的遮光结构10,所述遮光结构10于所述面罩100的贴脸面具有连续的正投影;
至少部分所述遮光单元11错位层叠并沿所述面罩100的厚度方向间隔设置,以形成连通所述面罩100内外两侧的透气通道15,所述透气通道15沿所述面罩100的厚度方向曲折延伸。
本申请提出的面罩100,可以应用在诸如VR(Virtual Reality,虚拟现实)设备、MR(Mixed Reality,混合现实)设备等头戴显示设备中,定义面罩100具有内外方向,即面罩100的厚度方向,且面罩100的内侧表面为贴脸面。
本实施例中,面罩100具有作为受力主体的遮光结构10,遮光结构10包括多个遮光单元11,遮光单元11可以呈单独一层的片状或块状结构,也可以是至少两层相连的折面结构111或其他结构,多个遮光单元11可以排布于同一层级或沿面罩100厚度方向的不同层级,遮光单元11在贴脸面上的正投影形状可以是矩形、正方形、多边形、圆形、椭圆形或者其他规则或者不规则的结构,多个遮光单元11可以设置至少两种不同规格的遮光单元11也可以采用相同规格的遮光单元11,相同规格的遮光单元11所指遮光单元11的结构、形状、尺寸以及材质等均相同。
另外,对于同一层级中多个遮光单元11的排布方式,可以呈不规则排布也可以是规则排布,以规则排布为例,为了便于说明,假设遮光层为平面,并具有呈夹角设置的第一方向和第二方向,可以是使得多个遮光单元11沿第一方向并排设置,或者使多个遮光单元11沿第二方向并列设置,也可以是使得多个遮光单元11沿第一方向和第二方向阵列排布,形成至少两排和至少两列的遮光阵列,还可以是使得多个遮光单元11形成沿第一方向和第二方向其中一个方向排布的至少两排遮光组,每一排遮光组具有沿第一方向和第二方向其中另一方向排布的若干遮光单元11,而相邻的两排遮光组中的遮光单元11在遮光组的遮光单元11排布方向上错位设置,本实施例中,对遮光单元11排布方式不做限定。
在同一层遮光层中,至少存在部分遮光单元11与相邻的遮光单元11的表面间隔设置以形成连通该遮光层厚度方向两侧的透气通道15;需要说明的是,在同一层的两遮光单元11中,使得其中一遮光单元11的边缘与另一遮光单元11的外侧表面间隔设置,可以是使得两遮光单元11在排布方向上间隔设置,也可以是使得两遮光单元11在排布方向上部分层叠并间隔设置,从而使得遮光层沿厚度方向的两侧可以通过透气间隙17通风透气,从而使得面罩100的内外两侧可以进行空气交换,起到较好的通风透气和散热作用。
而同时,使得遮光结构10的至少部分遮光单元11错位设置,使得遮光结构10在面罩100贴脸面的正投影连续不间隔,也即使得面罩100上没有直线贯通面罩100的透气通道15,各个透气通道15均弯折延伸,使得光线无法直线穿过透气通道15而穿设至面罩100内侧,当光线在遮光单元11上反射以沿曲折的透气通道15传播时,由于传播路径相对较长也会使光线衰减,从而使得面罩100具有较好的遮光效果。
因此,可以理解的,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面罩100具有由多个遮光单元11组成的遮光结构10,且使得其中至少部分遮光单元11与相邻的至少一遮光单元11错位设置部分重叠,如此设置,使得该部分相邻的遮光单元11间隔设置形成透气间隙17,且使得各个透气间隙17连通形成连通面罩100内外两侧的透气通道15,从而使得面罩100的内外两侧可以进行空气交换,以具有较好的通风透气和散热作用;另外,由于遮光单元11相互错位,此时透气通道15沿面罩100的厚度方向曲折延伸,使得遮光结构10在面罩100的贴脸面上的正投影形成连续无间隔的完整投影,从而避免外界光线直接从透气通道15穿过面罩100,当光线射入透气通道15时,便会在透气通道15上的遮光单元11表面反射,并使得反射光线之间或反射光线与入射光线之间相互干涉抵消,而曲折的透气通道15延长了光线传播路径,从而可以使光线在透气通道15中出现更多损耗、使光强衰减,减少或避免光线从透气通道15中射出,使面罩100具有较好的遮光作用。当面罩100应用于头戴显示设备时,也可以使头戴显示设备具有较好的遮光和透气效果,减少外界光线对用户观看影像的影响,并避免用户佩戴头戴显示设备时感觉闷热,提高使用体验。
请参照图2至图5、以及图11,在本申请的一些实施例中,所述遮光结构10的多个所述遮光单元11中包括至少一折面结构111,所述折面结构111具有沿所述面罩100的厚度方向层叠设置的至少两折面体1111,相邻的两所述折面体1111的其中一侧边相连,另一侧间隔设置形成敞口;
与所述折面结构111相邻的另一所述遮光单元11部分插设于所述敞口,并与各所述折面体1111间隔设置以形成所述透气通道15。
本实施例中,遮光结构10的多个遮光单元11中至少具有一折面结构111;每一折面结构111均具有沿面罩100的厚度方向依次连接的至少两个折面体1111,折面结构111中相邻的两个折面体1111呈夹角设置,并形成有朝向另一遮光单元11设置的敞口,并使得另一遮光单元11的部分结构插设在该敞口中,从而使得折面结构111与其相邻的遮光单元11之间部分层叠,使得该折面结构111与其相邻的遮光单元11之间不具备镂空位置,避免外界光线穿过折面结构111与其相邻的遮光单元11之间的间隙,使得面罩100具有较好的遮光作用;另外,使得插入折面结构111敞口的遮光单元11与该折面结构111的折面体1111之间间隔设置以形成曲折的透气通道15,使得面罩100的内外两侧可以进行空气交换,具有较好的通风透气和散热作用。
另外,折面结构111由呈夹角设置的至少两个折面体1111形成,在面罩100的厚度方向上,折面结构111具有一定的弹性形变能力,以在面罩100受到冲击时吸收冲击力,起到一定程度的缓冲作用,可以降低面罩100受损风险以及在用户佩戴面罩100时对用户面部起到较好的保护作用。
需要说明的是,插设于折面结构111的遮光单元11可以同样为折面结构111,也可以是单层的片状结构,在此不作限定。而当插设于敞口的遮光单元11同样为折面结构111时,折面结构111插设于另一折面结构111中的插接端19,可以是折面体1111的远离连接位置的一端,也可以是使得相邻的两个折面体1111的远离连接位置的一端插设于同一敞口中,还可以是将相邻两个折面体1111的连接位置插设至敞口中;
另外,折面结构111具有至少层叠设置的两个折面体1111,可以是两个或两个以上,当具有两个以上时,以三个为例,可以是使得各个折面体1111的同一侧边相连,使得折面结构111所形成的各个敞口朝向同一结构;也可以是如下实施例中使得上下两侧的折面体1111分别连接在中层折面体1111的两侧,使得相邻的两个敞口背对设置;另外,当折面结构111具有两个或两个以上的敞口时,其相邻的折面结构111可以仅设置一个插接端19插设在其中一个敞口,也可以是设置至少两个插接端19分别插设在至少两个敞口中,在此不做限定。
还需要说明的是,折面结构111可以是采用折弯或注塑等方式形成,继而再将各个折面结构111连接形成面罩100;也可以是采用增材制造例如3D打印的方式打印成型折面结构111或者直接成型面罩100;另外,若干折面结构111可以是类似于鳞片阵列结构的排布方式,此时,可以在相邻的两个折面结构111之间设置连接件30连接固定;也可以是将折面结构111设置为长条结构,多个折面结构111依次排布,此时,可以在折面结构111的端部设置支架固定各个折面结构111,使各个折面结构111组合连接,也可以是在相邻的折面结构111之间设置连接件30,而采用设置连接件30的方式连接相邻的两个折面结构111时,需使得连接件30小于透气通道15的宽度,避免连接件30封闭透气通道15。
请参照图9和图10,在本申请的一些实施例中,所述遮光结构10于至少部分区域设置至少两层遮光层,每一所述遮光层包括间隔设置的若干所述遮光单元11,相邻的两所述遮光单元11之间形成透气间隙17;
相邻两层所述遮光层的所述遮光单元11错位设置,各所述遮光层的所述透气间隙17被另外至少一所述遮光层遮蔽;
相邻的两所述遮光层间隔设置以使两所述遮光层的所述透气间隙17连通形成所述透气通道15。
本实施例中,遮光结构10的其中部分区域上具有至少两层遮光层,每一层遮光层均包括至少两遮光单元11,遮光单元11大致呈片状或者块状,至少两遮光单元11于同一层级间隔排布,遮光单元11在遮光层上的投影形状可以是矩形、正方形、多边形、圆形、椭圆形或者其他规则或者不规则的结构,不同遮光层可以设置不同规格的遮光单元11也可以采用相同规格的遮光单元11,而同一层遮光层中同样可以采用至少两种规格的遮光单元11,相同规格的遮光单元11所指遮光单元11的结构、形状、尺寸以及材质等均相同。
另外,在同一遮光层中至少两个遮光单元11的排布方式,可以呈不规则排布也可以是规则排布,以规则排布为例,为了便于说明,假设遮光层为平面,并具有呈夹角设置的第一方向和第二方向,可以是使得多个遮光单元11沿第一方向并排设置,或者使多个遮光单元11沿第二方向并列设置,也可以是使得多个遮光单元11沿第一方向和第二方向阵列排布,形成至少两排和至少两列的遮光阵列,还可以是使得多个遮光单元11形成沿第一方向和第二方向其中一个方向排布的至少两排遮光组,每一排遮光组具有沿第一方向和第二方向其中另一方向排布的若干遮光单元11,而相邻的两排遮光组中的遮光单元11在遮光组的遮光单元11排布方向上错位设置,本实施例中,对各层遮光层的遮光单元11排布方式不做限定。
在同一层遮光层中,至少存在部分相邻的遮光单元11间隔设置以形成连通该遮光层厚度方向两侧的透气间隙17;此时,遮光层沿厚度方向的两侧可以通过透气间隙17通风透气,而相邻的两层遮光层之间相互间隔形成供气体流动的流动间隙,以使相邻两层遮光层的透气间隙17可以通过流动间隙相连通,从而使得面罩100具有由各层遮光层的透气间隙17以及各层流动间隙相互连通形成的透气通道15,从而使得面罩100的内外两侧可以进行空气交换,起到较好的通风透气和散热作用。其中,由于面罩100在佩戴时需要贴合用户面部,因此面罩100可以与面部仿形设置或具有一定的塑形变形能力,因此面罩100和各层遮光层可以不是平面,而具有一定的凹凸结构,且面罩100被佩戴时不同区域对应的面部区域不同,此时,可以使各层遮光层在不同区域位置的透气间隙17的形状和尺寸相同也可以不同,不同层遮光层的间隔可以相同也可以不同,相同两层遮光层之间在不同区域位置的间隔可以相同也可以不同。
而同时,使得其中至少两侧遮光层的遮光单元11错位设置,使得各层遮光层上的透气间隙17会被其他至少一层遮光层上的遮光单元11遮蔽,也即假设以其中一遮光层为投影面,面罩100中其他遮光层的遮光单元11在该遮光层上沿面罩100厚度方向的正投影会完全覆盖该遮光层的各个透气间隙17,此时即是使得每一透气间隙17在面罩100的厚度方向上设置有其他遮光层的遮光单元11,使得面罩100没有直线贯通面罩100的透气通道15,从而当光线从最外层遮光层的透气间隙17射入时会被其他遮光层的遮光单元11阻挡而无法直接穿过面罩100,而各层遮光单元11错位也会使得面罩100用于透气的透气通道15路径曲折,当光线在遮光单元11上反射以沿曲折的透气通道15传播时,由于传播路径相对较长也会使光线衰减,从而使得面罩100具有较好的遮光效果。其中,每一透气间隙17被另外至少一层遮光层的遮光单元11遮蔽,可以使得一遮光层中的一遮光单元11在该透气间隙17的投影完全覆盖该透气间隙17,或者至少两层遮光层中均有一遮光单元11在该透气间隙17的投影完全覆盖该透气间隙17;还可以是位于同一遮光层或不同遮光层的至少两个遮光单元11的投影组合覆盖该透气间隙17,在此不做限定。
请参照图1和图8,在本申请的一些实施例中,多个所述遮光单元11沿所述第二方向并排设置形成一排所述遮光组,所述遮光单元11沿所述第一方向延伸,所述第一方向和所述第二方向呈夹角设置。
本实施例中,使得多个遮光单元11规则排布,定义遮光层大致呈平面结构,当然,由于面罩100需要佩戴在用户面部且具有较好的遮光作用,可以使面罩100在所定义的平面上具有凹凸结构。多个遮光单元11在所定义的平面上规则排布,定义多个遮光单元11的排布平面上具有呈夹角设置的第一方向和第二方向,例如使第一方向和第二方向垂直相交,使得多个遮光单元11沿第二方向排布形成一排遮光组,并使得遮光单元11在第一方向上延伸,遮光单元11规则排布,使得面罩100结构较为简洁,便于各层遮光层的结构设置和制造。其中,各层遮光层的遮光单元11可以如下实施例中固定在两侧的支架上,以保持面罩100结构的稳定性;也可以是使得相邻的遮光单元11相互连接,在此不做限定。
在本申请的一实施例中,其中相邻的两层所述遮光层的所述遮光单元11为片状结构,且所述遮光单元11弯折形成凹槽;
每一所述遮光单元11的凹槽朝向另一所述遮光层设置,并使所述遮光单元11的其中一侧边延伸至另一所述遮光层的所述遮光单元11的凹槽中。
本实施例中,使得遮光结构10中最外层的遮光层和与最外层遮光层相邻的遮光层这两层遮光层中,遮光单元11均为弯折的片状结构,并在第二方向上曲折延伸,从而使得遮光单元11向面罩100外侧凸起131或凹陷,此时,遮光单元11的两侧表面均为曲折表面,如此设置,当光线射向遮光单元11时,会被遮光单元11向不同角度和不同方向反射,从而使得反射光线可以与其他光线干涉而使得射向面罩100的光线和射入透气通道15中的光线被削弱,起到较好的阻挡光线的作用,而透气通道15中曲折表面也可以对气体流动起导流作用,减少气流流阻,使气流顺畅地在面罩100中的透气通道15流动,提高透气和散热效果。
需要说明的是,遮光单元11沿第二方向弯曲或弯折延伸,可以是使得遮光单元11为沿第二方向延伸的波浪结构,例如锯齿形波浪结构或圆弧形波浪结构,也可以是使得遮光单元11包括在第二方向相连接的呈夹角设置的两段导流段,或者使得遮光单元11为弧形片状结构,在此不做限定。
位于面罩100最外侧的遮光层上的遮光单元11为向面罩100外侧凸起131的片状结构,此时,遮光单元11在第二方向的两端自遮光单元11的中部向面罩100内侧延伸;如此设置,当外界光线射到面罩100的外侧表面时,其中部分光线会在最外层的遮光单元11上反射,而外凸的反射面可以使光线向多角度、多方向反射,以使反射光与更多射向面罩100的光线干涉而削弱射向面罩100的光线,从而提高面罩100对光线的阻挡作用。需要说明的是,本实施例中,可以是使得最外侧的各个遮光单元11均为外凸结构,以起到较好的遮挡光线的作用,当然也可以仅是使最外侧的部分遮光单元11为外凸结构,也可起到一定程度的提高阻挡光线的作用。
使得面罩100中于最外层遮光层内侧的遮光层的遮光单元11向面罩100内侧凹设,此时,此部分遮光单元11在第二方向的两端自遮光单元11的中部向面罩100外侧延伸,以使遮光单元11朝向面罩100外侧的表面为凹面;如此设置,当光线从透气间隙17射入面罩100内侧时,凹面的反射面可以使大部分光线向遮光单元11的前侧中部反射,从而减少反射向遮光单元11边缘外侧的光,从而可以减少透射至该遮光层内侧的光线,起到较好的遮光效果。
请参照图9和图10,在本申请的一些实施例中,所述遮光单元11为弧形片状结构。
本实施例中,遮光单元11为弧形片状结构,弧形结构可以使射向遮光单元11的光线向多角度和多方向反射,进一步提高反射光线与其他光线之间的干涉和削弱效果,起到较好的阻挡光线的作用。另外,弧形结构也可以进一步减少对气流的阻碍,降低气流沿遮光单元11表面流动时的阻力,减少气流损耗,使气流流动更加顺畅,提高透气通风和散热效果。
在本申请的一实施例中,所述遮光结构10的内侧表面于至少两个区域的硬度不同。
本实施例中,使得遮光结构10的内侧表面至少两个区域的硬度不同,从而使得用户在佩戴面罩100时,不同面部区域所感受的面罩100硬度不同,从而使得用户获得较好的佩戴体验;同样的,也可以根据面部不同区域所受的压迫程度和用户在面部不同区域的耐受力不同,对应调整各个区域上折面体1111的硬度,其中,可以通过采用不同材料制作不同区域折面体1111而使不同区域的折面体111111具有不同的硬度,在此不作限定。
在本申请的一实施例中,所述遮光结构10最外侧的所述遮光单元11的外表面向外凸起131;
和/或,所述遮光结构10最外层的所述遮光单元11的外表面为白色。
本实施例中,可以将位于面罩100最外侧的遮光单元11的外表面设置为向面罩100外侧凸起131的片状结构,此时,遮光单元11在第二方向的两端自遮光单元11的中部向面罩100内侧延伸;如此设置,当外界光线射到面罩100的外侧表面时,其中部分光线会在最外层的遮光单元11上反射,而外凸的反射面可以使光线向多角度、多方向反射,以使反射光与更多射向面罩100的光线干涉而削弱射向面罩100的光线,从而提高面罩100对光线的阻挡作用。需要说明的是,本实施例中,可以是使得最外侧的各个遮光单元11均为外凸结构,以起到较好的遮挡光线的作用,当然也可以仅是使最外侧的部分遮光单元11为外凸结构,也可起到一定程度的提高阻挡光线的作用。
在一些实施例中,也可以将位于面罩100最外层的遮光单元11的外表面设置为白色,即是使得面罩100的外表面为白色,如此设置,当外界光线出射在面罩100100外表面时,白色的反射面可以将光线高度反射,提高光线反射效率,增大反射光线和入射光线之间的干涉和衰减效果,减少光线射入面罩100。
请参照图6、图9和图10,在本申请的一些实施例中,所述遮光单元11的朝向所述透气通道15的表面于至少部分区域设有吸光结构13。
可以理解的,本申请在遮光结构10中所形成的透气通道15实际上是由遮光单元11围合形成;本实施例中,围合形成透气通道15道的遮光单元11中,于至少部分表面上设有吸光结构13,吸光结构13可以是吸光涂层,以将射到吸光涂层上的光线吸收,吸光涂层可以是黑色,以吸收所有可见光,吸光涂层也可以是其他任意颜色,以吸收特定的颜色光线而反射其他颜色光线,同样可以起到吸光作用;当然,也可以是将遮光单元11的表面设置凸起131或凹陷以将遮光单元11的表面为粗糙表面形成吸光结构13置,以使射入透气通道15中的光线射向遮光单元11表面后进行多级散射并被吸收衰减,增大光线的损耗,提高面罩100的吸光效果。
其中,可以是使得围合透气通道15的内表面所有区域均设置有吸光结构13,从而较好地提高光强度衰减效果,但仅在部分区域设置吸光结构13,也可以在一定程度上起到提高面罩100遮光效果的作用。
请参照图6、图9和图10,在本申请的一些实施例中,所述遮光单元11的朝向所述透气通道15的表面设有若干凸起131以形成所述吸光结构13;
和/或,所述吸光结构13为黑色吸光层。
本实施例中,可以在需要设置吸光结构13的遮光单元11的表面上设有若干凸起131以作为吸光结构13,若干凸起131可以包括球形、半球形、矩形、锯齿形等规则或不规则凸起131的至少其中之一,如此设置,即是使得遮光单元11的至少部分表面为粗糙表面,当光线射向遮光单元11的表面进行反射传播时,光线在粗糙表面进行多级散射并被吸收衰减,使光强度快速衰减,提高面的遮光效果。
在一些实施例中,也可以将需要设置吸光结构13的遮光单元11的表面设置为黑色,例如在表面覆盖黑色涂层,也可以是采用黑色材料制成遮光单元11,在此不做限定;黑色表面对光线具有较好的吸收作用,也可以使射入面罩100中的光线被吸收衰减,使光强度快速衰减,提高面罩100的遮光效果。
请参照图2至图5、图9和图10,在本申请的一些实施例中,所述遮光单元11的朝向所述透气通道15的表面为弧面。
本实施例中,使得遮光单元11的朝向透气通道15的表面为弧面,可以是凹弧面,也可以是凸弧面,如此设置,当光线在透气通道15中被遮光单元11的表面反射时,弧面所形成的反射面的曲率增大,使得光线在遮光单元11的表面形成类似漫反射的效果,使光线进行多角度、多方向的反射从而增大光线损耗,进一步起到阻挡光线的作用,提高面罩100的遮光效果。
请参照图7,在本申请的一些实施例中,至少部分所述遮光单元11与其相邻的所述遮光单元11通过弹性连接件30连接。
本申请的技术方案,使得遮光结构10中遮光单元11的至少部分结构层叠且间隔设置,从而在多个遮光单元11之间形成透气通道15。本实施例中,遮光结构10中,可以使部分遮光单元11和其相邻的遮光单元11通过弹性连接件30连接,以使相邻的两个遮光单元11之间相互连接,使相邻的两个遮光单元11保持结构和位置稳定;具体的,遮光单元11至少部分结构呈为片状结构,具有各个侧边;定义相邻的两个遮光单元11分别为第一遮光单元11和第二遮光单元11,当第一遮光单元11和第二遮光单元11部分层叠时,可以在层叠位置中设置至少一连接件30,且连接件30不封闭第一遮光单元11和第二遮光单元11之间的间隙,使得第一遮光单元11和第二遮光单元11相连,也不会完全将透气通道15封闭;当第一遮光单元11和第二遮光单元11为同层且相互间隔时,可以在第一遮光单元11和第二遮光单元11的边缘之间设置弹性连接件30,也可以是第一遮光单元11和第二遮光单元11相连,也不会完全将两遮光单元11之间的间隙封闭,可以使相邻的第一遮光单元11和第二遮光单元11保持相对位置稳定,避免第一遮光单元11和第二遮光单元11偏位而出现漏光或导致透气通道15封闭的问题,保证面罩100遮光和透气性能稳定。
另外,使得用于连接相邻的两个遮光单元11的连接件30为弹性连接件30,如此设置,当面罩100受到外力时,弹性连接件30可在外力作用下产生弹性变形,改变两遮光单元11之间的距离,在相邻的两个遮光单元11之间起到缓冲作用,既可以避免两个遮光单元11刚性连接导致在较大的外力作用下连接件30被破坏,另外,使得连接件30具有弹性,相邻的两个遮光单元11之间具有一定的相对活动范围,从而使得面罩100具有一定的形变能力,可以在用户佩戴面罩100时较好地贴合用户面部,也可以降低面罩100受外界冲击时的损毁风险。其中,弹性连接件30可以是硅胶、橡胶、硅酮胶、聚氨酯胶或者热塑性聚酯弹性体等材质,可以是将胶水等材质注入两个遮光单元11之间待胶水冷凝成型,也可以是通过增材制造例如3D打印的方式形成,在此不做限定。
在本申请的一些实施例中,所述面罩100于至少两个区域中所述弹性连接件30的硬度不同。
本实施例中,使得至少两个区域中的弹性连接件30的硬度不同,使得各个区域的弹性、受力变形的难易程度不同,从而当用户佩戴面罩100时可以使面罩100不同区域产生对应的变形并向用户面部各个区域施加所需的压迫力;例如可以根据面部不同区域所受的压迫程度对应设置各个区域中弹性连接件30的硬度,请参照图12,图12为人体面部的耐受力分析图,可以理解的,由于用户面部骨骼分布以及个人感知不同,用户在面部不同区域能承受乃至感觉到较为舒服的受压迫程度和压迫力也不同;对于头戴显示设备,其通常接触施压的部位包括用户面部额头区域200和鼻子两侧的颧骨区域300,此时,便可以基于面罩100和头戴显示设备的固定方式、结构形态的不同,以及用户在不同区域的承受能力的不同,对应在各个区域中设置所需硬度的弹性连接件30,从而当用户佩戴面罩100时可以使面罩100不同区域产生对应的变形并向用户面部各个区域施加所需的压迫力,提高用户的使用体验。
需要说明的是,上述说明仅是对其中一种区域划分的实施方式,可以对人体面部进行其他方式的划分,从而划分出不同受力的两个区域,也可以是多个区域。
在本申请的一实施例中,所述面罩100还包括贴脸层,所述贴脸层设于所述遮光结构10的内侧表面,并与所述遮光结构10层叠设置,且为柔软透气材料制成。
本实施例中,面罩100包括贴脸层和层叠设置于贴脸层外表面的遮光结构10,贴脸层为柔软透气材料制成,例如采用海绵、硅胶、硅凝胶、硅橡胶等其中至少一种材质制成,贴脸层的设置,当用户佩戴面罩100时使得贴脸层与用户面部接触,可以使用户感受到较为柔软的触感,且起到一定的缓冲作用,避免用户佩戴面罩100时感觉不适或者被遮光单元11划伤,提高用户使用体验。
在本申请的一些实施例中,所述贴脸层包括硅胶外层和填充于所述硅胶外层内的硅凝胶。
本实施例中,贴脸层包括硅胶外层和填充在硅胶外层内部的硅凝胶,硅胶具有良好的生物相容性,对人体组织无刺激性、无毒性、无过敏反应、机体排异反应极少;具有良好的理化特性,与体液以及组织接触过程中能保持其原有的弹性和柔软度,不被降解,是一种相当稳定的惰性物质。能耐高温,可消毒,加工成型方便。硅凝胶可在-65~200℃温度范围内长期保持弹性,它具有优良的化学稳定性能;其耐水、耐臭氧、耐气候老化、憎水、防潮、防震、无腐蚀,且具有生理惰性、无毒、无味、易于灌注、能深部硫化、线收缩率低。硅胶和硅凝胶的特性柔软、舒服,接近于人的肌肤感觉,口感好,且有耐磨性,不易破损,如遇锐物(比如针)刺穿硅胶壳体后也不会导致硅凝胶流出来,提高使用安全性。
其中,可以根据需求选用不同硬度的硅胶外层和硅凝胶,例如采用硬度30A的硅胶外层,其内部填充硬度为0度的硅凝胶。
请参照图8,在本申请的一些实施例中,所述面罩100还包括支架,所述支架沿所述遮光单元11的至少部分周向延伸,并与所述遮光结构10连接。
前述实施例的技术方案中,使得遮光结构10的各个遮光单元11遮光单元11沿第二方向排布形成一排遮光组,并使得遮光单元11在第一方向上延伸,本实施例中,可以在面罩100上设置支架,使得面罩100还包括沿第一方向间隔设置的两个支架,遮光层位于两个支架之间,并使得遮光层的每一遮光单元11的两端分别与两个支架连接,从而可以使各个遮光单元11通过支架连接成整体式结构,且可以避免遮光单元11在外力作用下错位导致出现漏光或透气通道15堵塞闭合的问题,提高面罩100的结构稳定性,使面罩100具有较好的透气和遮光作用。
请参照图1,在本申请的一实施例中,所述面罩100为环形结构。
本实施例中,面罩100设置为环形结构,当用户使用该面罩100对应的头戴显示设备时,可以使面罩100环绕用户头部设置进行佩戴,可以提高面罩100被佩戴时的稳定性,不易脱落。在一些实施例中,面罩100的遮光单元11沿第一方向延伸,并使各个遮光单元11第二方向排布,此时,可以使遮光单元11环绕设置,即将环形结构的周向作为第一方向,此时,可以使得遮光单元11之间彼此相连以保持面罩100的结构完整和连续。
本申请还提出一种头戴显示设备,所述头戴显示设备包括如前述任一实施例中所述的面罩100。所述头戴显示设备包括如前述任一实施例中所述的面罩100,所述面罩100的结构参照前述实施例,在此不作赘述。本申请提出的头戴显示设备,可以是VR(VirtualReality,虚拟现实)设备、MR(Mixed Reality,混合现实)、AR(Augmented Reality,增强现实),可以是头盔、眼镜或脸罩等结构形态,在此不作限定。
由于本申请提出的头戴显示设备应用了前述所有实施例的全部技术方案,因此至少具有前述所有技术方案带来的全部有益效果,在此不一一赘述。
以上所述仅为本实用新型的优选实施例,并非因此限制本实用新型的专利范围,凡是在本实用新型的实用新型构思下,利用本实用新型说明书及附图内容所作的等效结构变换,或直接/间接运用在其他相关的技术领域均包括在本实用新型的专利保护范围内。

Claims (13)

1.一种面罩,其特征在于,所述面罩包括多个遮光单元组成的遮光结构,所述遮光结构于所述面罩的贴脸面具有连续的正投影;
至少部分所述遮光单元错位层叠并沿所述面罩的厚度方向间隔设置,以形成连通所述面罩内外两侧的透气通道,所述透气通道沿所述面罩的厚度方向曲折延伸。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面罩,其特征在于,所述遮光结构的多个所述遮光单元中包括至少一折面结构,所述折面结构具有沿所述面罩的厚度方向层叠设置的至少两折面体,相邻的两所述折面体的其中一侧边相连,另一侧间隔设置形成敞口;
与所述折面结构相邻的另一所述遮光单元部分插设于所述敞口,并与各所述折面体间隔设置以形成所述透气通道。
3.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面罩,其特征在于,所述遮光结构于至少部分区域设置至少两层遮光层,每一所述遮光层包括间隔设置的若干所述遮光单元,相邻的两所述遮光单元之间形成透气间隙;
相邻两层所述遮光层的所述遮光单元错位设置,各所述遮光层的所述透气间隙被另外至少一所述遮光层遮蔽;
相邻的两所述遮光层间隔设置以使两所述遮光层的所述透气间隙连通形成所述透气通道。
4.如权利要求3所述的面罩,其特征在于,其中相邻的两层所述遮光层的所述遮光单元为片状结构,且所述遮光单元弯折形成凹槽;
每一所述遮光单元的凹槽朝向另一所述遮光层设置,并使所述遮光单元的其中一侧边延伸至另一所述遮光层的所述遮光单元的凹槽中。
5.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面罩,其特征在于,所述遮光结构的内侧表面于至少两个区域的硬度不同。
6.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面罩,其特征在于,所述遮光单元的外表面为向外凸起;
和/或,所述遮光单元的外表面为白色。
7.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面罩,其特征在于,所述遮光单元的朝向所述透气通道的表面于至少部分区域设有吸光结构。
8.如权利要求7所述的面罩,其特征在于,所述遮光单元的朝向所述透气通道的表面设有若干凸起以形成所述吸光结构;
和/或,所述吸光结构为黑色吸光层。
9.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面罩,其特征在于,所述遮光单元的朝向所述透气通道的表面为弧面。
10.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面罩,其特征在于,至少部分所述遮光单元与其相邻的所述遮光单元通过弹性连接件连接。
11.如权利要求10所述的面罩,其特征在于,所述面罩于至少两个区域中所述弹性连接件的硬度不同。
12.如权利要求1至11任一项中所述的面罩,其特征在于,所述面罩还包括贴脸层,所述贴脸层设于所述遮光结构的内侧表面,并与所述遮光结构层叠设置,且为柔软透气材料制成;
和/或,所述面罩还包括支架,所述支架沿所述遮光单元的至少部分周向延伸,并与所述遮光结构连接。
13.一种头戴显示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头戴显示设备包括如权利要求1至12任一项中所述的面罩。
CN202322502979.XU 2023-09-14 2023-09-14 面罩和头戴显示设备 Active CN220872779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322502979.XU CN220872779U (zh) 2023-09-14 2023-09-14 面罩和头戴显示设备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322502979.XU CN220872779U (zh) 2023-09-14 2023-09-14 面罩和头戴显示设备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20872779U true CN220872779U (zh) 2024-04-30

Family

ID=90810478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322502979.XU Active CN220872779U (zh) 2023-09-14 2023-09-14 面罩和头戴显示设备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20872779U (zh)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US6530659B1 (en) Collapsible eye wear featuring face contacting pads
US20140216462A1 (en) Cushion assembly
US9138026B2 (en) Facial cushion
US9764106B2 (en) Unidirectional flexion clip
BR112014022086B1 (pt) Componente interior compósito laminado
GB2470419A (en) Outer lens for goggles
CN107708463A (zh) 头盔衬垫系统
CN210582830U (zh) 医用防雾封闭式护目镜
CN107422483B (zh) 一种用于头戴设备的遮光罩
CN220872779U (zh) 面罩和头戴显示设备
CN214335367U (zh) Vr眼镜配件和vr眼镜组件
CN117310988A (zh) 面罩和头戴显示设备
CN117406445A (zh) 面罩和头戴显示设备
CN117289482A (zh) 一种基于3d打印的眼镜及用途
CN210835440U (zh) Vr眼镜面部套装和vr眼镜
CN220872778U (zh) 面罩和头戴显示设备
CN215075674U (zh) 一种实现自主透气、贴合性好的防眼镜起雾口罩
CN115721480A (zh) 眼罩罩体及具有该眼罩罩体的睡眠用眼罩
CN210432884U (zh) 防晒面罩
CN220085176U (zh) 一种遮光透气面罩及头戴显示设备
CN107820418B (zh) 头戴显示设备及其眼罩
CN212973248U (zh) 边缘设置海绵条的眼罩
CN216696874U (zh) 一种设有密封结构防漏光的vr一体机
CN213587478U (zh) 一种防护面罩
KR102209436B1 (ko) 안면보호 및 자외선 차단용 모자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