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20865233U - 充放电设备 - Google Patents

充放电设备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20865233U
CN220865233U CN202322673667.5U CN202322673667U CN220865233U CN 220865233 U CN220865233 U CN 220865233U CN 202322673667 U CN202322673667 U CN 202322673667U CN 220865233 U CN220865233 U CN 220865233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charging
module
terminal
automobile
discharging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322673667.5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赵武
张永川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Guangdong Pisen Electronics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Guangdong Pisen Electronics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Guangdong Pisen Electronics Co ltd filed Critical Guangdong Pisen Electronics Co ltd
Priority to CN202322673667.5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20865233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20865233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20865233U/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Classifications

    • YGENERAL TAGGING OF NEW TECHNOLOGICAL DEVELOPMENTS; GENERAL TAGGING OF CROSS-SECTIONAL TECHNOLOGIES SPANNING OVER SEVERAL SECTIONS OF THE IPC; TECHNICAL SUBJECTS COVERED BY FORMER USPC CROSS-REFERENCE ART COLLECTIONS [XRACs] AND DIGESTS
    • Y02TECHNOLOGIES OR APPLICATIONS FOR MITIGATION OR ADAPTATION AGAINST CLIMATE CHANGE
    • Y02TCLIMATE CHANGE MITIGATION TECHNOLOGIES RELATED TO TRANSPORTATION
    • Y02T10/00Road transport of goods or passengers
    • Y02T10/60Other road transportation technologies with climate change mitigation effect
    • Y02T10/70Energy storage systems for electromobility, e.g. batteries

Landscapes

  • Charge And Discharge Circuits For Batteries Or The Like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涉及充放电设备,包括主机,主机连接设置有充电枪,充电枪用于接通电动汽车的充电口,充电枪包括PE端子和CC端子;主机还设置有电网接口,电网接口用于接通家中的市电电网;PE端子与CC端子之间的连通电路上设置有阻值调节模块,当阻值调节模块设置为第一阻值时,充放电设备被电动汽车识别成充电设备,汽车启动充电模式,用于通过充放电设备对汽车充电;当阻值调节模块设置为第二阻值时,充放电设备被电动汽车识别成放电设备,汽车启动对外放电模式,用于汽车通过充放电设备对外供电。本充放电设备适用于支持V2L功能的电动汽车,设备兼有充电和放电两种功能,便于携带使用。

Description

充放电设备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适用于电动汽车的,兼有充电和放电功能的充放电设备。
背景技术
现有的,支持V2L功能Vehicle to Load的电动汽车,其汽车充电口可以市电电压对外供电,支持V2L功能的汽车,通常配备有充电和放电两种电连接设备。
充电设备其一端具有充电枪,充电枪的枪头具有PE、CC、CP、L、N等电连接端子,其中L端子对应交流电的火线,N端子对应交流电的零线,PE、CC、CP等端子用于汽车充/放电时的设备检测。充电设备另一端有电缆可连接家中的插座,当枪头插入汽车充电口后,汽车会检测枪头的PE端子和CC端子间的电阻值,根据阻值,汽车切换为充电模式,允许家中电网通过充电设备为汽车充电。
放电设备同样的一端具有充电枪,另一端为排插,当枪头插入汽车充电口后,汽车检测枪头的PE端子和CC端子间的电阻值后,根据阻值,切换为放电模式,此时汽车充电口通过放电设备对外输出市电,其他电器可接入放电设备的排插,取电工作。
以上实施方式,用户需要配备、携带两种电连接设备,实际使用时很不方便。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提供一种适于电动汽车的充放电设备,可兼有充电和放电两种功能。
本实用新型解决其技术问题所采用的技术方案是:
充放电设备,包括主机,所述主机连接设置有充电枪,所述充电枪用于接通电动汽车的充电口,充电枪包括PE端子和CC端子;主机还设置有电网接口,所述电网接口用于接通家中的市电电网;
所述PE端子与CC端子之间的连通电路上设置有阻值调节模块,当所述阻值调节模块设置为第一阻值时,所述充放电设备被电动汽车识别成充电设备,汽车启动充电模式,用于通过所述充放电设备对汽车充电;
当所述阻值调节模块设置为第二阻值时,所述充放电设备被电动汽车识别成放电设备,汽车启动对外放电模式,用于汽车通过所述充放电设备对外供电。
进一步的,所述主机还设置有市电输出插口,当所述阻值调节模块设置为第二阻值时,汽车启动对外放电模式,用于汽车通过市电输出插口对外供电。
进一步的,所述阻值调节模块包括第一电阻R1、第二电阻R2和第一开关模块S1,所述第一开关模块S1至少包括第一切换点和第二切换点;
当所述第一开关模块S1连通到第一切换点时,所述第一电阻R1连接在PE端子与CC端子之间的连通电路上,达成所述第一阻值;
当所述第一开关模块S1连通到第二切换点时,所述第二电阻R2连接在PE端子与CC端子之间的连通电路上,达成所述第二阻值。
进一步的,所述充电枪还包括L端子、N端子和CP端子。
进一步的,所述主机还具有第一整流桥、第二整流桥、来电检测模块、DC降压模块和控制模块;
所述电网接口、第一整流桥、DC降压模块顺序接通,用于将来自家中电网的输入市电整流降压为直流电;
所述充电枪、第二整流桥、DC降压模块顺序接通,用于将来自汽车充电口的输入市电整流降压为直流电;
所述DC降压模块分别接通控制模块、阻值调节模块和第二开关模块S2,用于DC降压模块的输出直流电分别为各模块供电;
所述电网接口、来电检测模块和控制模块顺序接通,用于当来电检测模块检测到电网接口有输入电时,来电检测模块向控制模块发送来电信号;
所述第二开关模块S2设置在电网接口、充电枪和市电输出插口之间,且所述第二开关模块S2包括第三切换点和第四切换点;
当所述第二开关模块S2连通到第三切换点时,电网接口与充电枪接通,用于实现通过充放电设备对汽车充电;
当所述第二开关模块S2连通到第四切换点时,市电输出插口与充电枪接通,用于实现汽车通过市电输出插口对外供电;
所述控制模块分别接通阻值调节模块和第二开关模块S2,用于控制模块基于所述来电信号,向阻值调节模块和第二开关模块S2发送控制信号;
所述第一开关模块S1包括第一继电器,且第一继电器的常开触点为所述第一切换点,第一继电器的常闭触点为所述第二切换点。
进一步的,所述DC降压模块还接通来电检测模块,用于DC降压模块的输出直流电为来电检测模块供电。
进一步的,所述第二开关模块S2包括第二继电器,且第二继电器的常开触点为所述第三切换点,第二继电器的常闭触点为所述第四切换点。
进一步的,所述来电检测模块包括光耦、整流二极管、限流电阻和上拉电阻;
待测市电供电路径零线、整流二极管、限流电阻、光耦的输入端、待测市电供电路径火线,顺序接通形成回路;
所述DC降压模块的正极、上拉电阻、光耦的输出端、DC降压模块的负极,顺序接通形成回路,所述控制模块接通在光耦的输出端与上拉电阻之间;
用于当待测市电有来电时,光耦的输出端导通,使控制模块接收到低电平作为所述来电信号。
进一步的,所述主机还包括USB充电插口,所述DC降压模块接通所述USB充电插口,用于DC降压模块的输出直流电通过USB充电插口对外输出5伏直流电。
进一步的,还包括可充电的照明灯,所述照明灯具有充电用的接口;
所述主机表面设置有凹槽,所述凹槽内设有槽内充电口,所述照明灯可拆卸的嵌设在凹槽内,且其充电用的接口与槽内充电口接触导通;
所述DC降压模块与槽内充电口电连接,用于DC降压模块的输出直流电通过槽内充电口对所述照明灯充电。
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本方案的充放电设备适用于支持V2L功能的电动汽车,本设备的充电枪在PE端子与CC端子之间具有阻值调节模块,通过切换阻值调节模块的电阻值,使汽车将本设备识别为充电设备或放电设备,汽车会启动的充电功能或放电功能。进而实现通过本设备对汽车充电或汽车对外放电,一台设备兼有充电和放电两种功能,便于携带使用。
附图说明
图1是本方案的充放电设备一种实施例的立体示意图;
图2是图1实施例的第二个视角的立体示意图;
图3是图1实施例的充电枪枪头的端子示意图;
图4是本方案的充放电设备,一种实施例的电路功能模块示意图;
图5是本方案的充放电设备,一种实施例的阻值调节模块电路示意图;
图6是本方案的充放电设备,一种实施例的来电检测模块电路示意图;
附图标记:主机1、市电输出插口11、USB充电插口12、充电枪2、PE端子21、CC端子22、电网接口3、照明灯4、阻值调节模块90、来电检测模块91、光耦912、整流二极管913、限流电阻914、上拉电阻915。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和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进一步说明,典型的可以是:
充放电设备,包括主机1,所述主机1连接设置有充电枪2,所述充电枪2用于接通电动汽车的充电口,充电枪2包括PE端子21和CC端子22;主机1还设置有电网接口3,所述电网接口3用于接通家中的市电电网;
所述PE端子21与CC端子22之间的连通电路上设置有阻值调节模块90,当所述阻值调节模块90设置为第一阻值时,所述充放电设备被电动汽车识别成充电设备,汽车启动充电模式,用于通过所述充放电设备对汽车充电;
当所述阻值调节模块90设置为第二阻值时,所述充放电设备被电动汽车识别成放电设备,汽车启动对外放电模式,用于汽车通过所述充放电设备对外供电。
本方案的充放电设备,适用于支持V2L功能的电动汽车,本设备可用于为汽车充电,也可用于汽车对外放电。
具体的,如图1~3所示,本方案的充放电设备,其主机1连接有充电枪2,充电枪2用于接通电动汽车的充电口。如现有的支持V2L的电动汽车,通常的其充电枪具有PE端子21和CC端子22,此外还具有CP端子22、L端子、N端子。L端子对应交流电的火线,N端子对应交流电的零线,PE、CC、CP等端子用于汽车充/放电时的设备检测。
充电枪的端子可以与现有技术相同,也可能会根据汽车充电口的设计不同,或者行业标准的变化,而发生对应的变化。例如可能有多个L端子均对应交流电的火线,可能有多个N端子均对应交流电的零线,或者省略/增加一些电连接端子。如果其工作原理是基于改变两个端子之间的测量电阻值来实现充放电功能切换,即与本方案实质上相同。
主机1设有电网接口3,用于接通家中的电网,例如电网接口3可以是一个插口,利用电缆将插口与家中插座接通;电网接口3也可以是主机1自带的一条电缆,将该电缆与家中电网接通;或者电网接口3可以是其他的可与家中电网接通的接口形式。
如图3、5所示,PE端子21与CC端子22之间的连通电路上设置有阻值调节模块90,当充电枪2插入汽车充电口后,汽车会检测该充电枪的PE端子21与CC端子22之间的电阻值。
当阻值调节模块90设置为第一阻值时,则本充放电设备会被电动汽车识别成充电设备,然后汽车会启动充电模式,即允许充电枪对汽车充电口充电。此时可以用线缆将家中插座与本装置的电网接口3接通,家中的市电经电网接口、充电枪对汽车充电。第一阻值的具体值是根据汽车的预设程序来决定,例如与原装充电设备的预设阻值相同。
当阻值调节模块90设置为第二阻值时,则本充放电设备会被电动汽车识别成放电设备,然后汽车会启动放电模式,即汽车充电口对外输出市电电压,汽车输出的市电经充电枪2输送给电网接口3,可以用排插接通到本装置的电网接口3,电器再连接到排插取电,进而实现汽车对外放电。与前述同理,第二阻值的具体值是根据汽车的预设程序来决定,例如与原装放电设备的预设阻值相同。
更优选的,可以是在主机1设置市电输出插口11用于对外供电,例如所述主机1还设置有市电输出插口11,当所述阻值调节模块90设置为第二阻值时,汽车启动对外放电模式,用于汽车通过市电输出插口11对外供电。
如图1所示的,当汽车识别到第二阻值,启动放电模式时,汽车输出的市电经充电枪2输送给市电输出插口11,电器可连接到市电输出插口11取电。
阻值调节模块90的具体实现有多种方式,例如可以是,所述阻值调节模块90包括第一电阻R1、第二电阻R2和第一开关模块S1,所述第一开关模块S1至少包括第一切换点和第二切换点;
当所述第一开关模块S1连通到第一切换点时,所述第一电阻R1连接在PE端子21与CC端子22之间的连通电路上,达成所述第一阻值;
当所述第一开关模块S1连通到第二切换点时,所述第二电阻R2连接在PE端子21与CC端子22之间的连通电路上,达成所述第二阻值。
如图5所示,当第一开关模块S1切换接通到左侧时,PE端子21与CC端子22之间连通电路上的电阻为第一电阻R1,当第一开关模块S1切换接通到右侧时,PE端子21与CC端子22之间连通电路上的电阻为第二电阻R2。
将第一电阻R1与电动汽车预设的充电模式电阻值对应,将第二电阻R2的电阻值和电动汽车预设的放电模式电阻值对应。即可通过切换第一开关模块S1,来实现汽车充电模式或放电模式的切换。
本领域技术人员应当知晓,上述实施例中的第一电阻R1和第二电阻R2可以被相同功能的电路或元器件替代,只要最终被汽车检测到的电阻值与第一电阻R1、第二电阻R2等效,进而实现汽车在充电模式和放电模式切换,则该电路或元器件等同于本方案中的第一电阻R1、第二电阻R2。
例如串联/并联的多个电阻元件与第一电阻R1阻值相同,则该串联/并联的多个电阻元件等同于第一电阻R1。
第一开关模块S1最典型可以是采用手动调节的单刀双掷开关,使用时,将本充放电设备的充电枪插入汽车充电口,手动调节第一开关模块S1连接到第一切换点,则汽车检测到第一电阻R1的阻值,汽车启动充电模式,将电网接口3通过电缆连接到家中的插座,即可对汽车充电。同理,手动调节第一开关模块S1连接到第二切换点,则汽车检测到第二电阻R2的阻值,汽车启动放电模式。
本领域技术人员应当知晓,第一开关模块S1也可以是采用其他具有开关功能的电路或元器件。例如以单片机作为控制模块,有单片机控制开关管,进一步由开关管控制继电器来实现在第一切换点和第二切换点切换。
更优选的,可以是所述主机1还具有第一整流桥、第二整流桥、来电检测模块91、DC降压模块和控制模块;
所述电网接口3、第一整流桥、DC降压模块顺序接通,用于将来自家中电网的输入市电整流降压为直流电;
所述充电枪2、第二整流桥、DC降压模块顺序接通,用于将来自汽车充电口的输入市电整流降压为直流电;
所述DC降压模块分别接通控制模块、阻值调节模块90和第二开关模块S2,用于DC降压模块的输出直流电分别为各模块供电;
所述电网接口3、来电检测模块91和控制模块顺序接通,用于当来电检测模块91检测到电网接口3有输入电时,来电检测模块91向控制模块发送来电信号;
所述第二开关模块S2设置在电网接口3、充电枪2和市电输出插口11之间,且所述第二开关模块S2包括第三切换点和第四切换点;
当所述第二开关模块S2连通到第三切换点时,电网接口3与充电枪2接通,用于实现通过充放电设备对汽车充电;
当所述第二开关模块S2连通到第四切换点时,市电输出插口11与充电枪2接通,用于实现汽车通过市电输出插口11对外供电;
所述控制模块分别接通阻值调节模块90和第二开关模块S2,用于控制模块基于所述来电信号,向阻值调节模块90和第二开关模块S2发送控制信号;
所述第一开关模块S1包括第一继电器,且第一继电器的常开触点为所述第一切换点,第一继电器的常闭触点为所述第二切换点。
本优选实施方式的充放电设备,不需要手动调节开关来切换充电模式或放电模式,设备可根据电网接口3是否有来电,自动切换充电模式或放电模式。
具体的,如图4所示,与前述相同,电网接口3用于接通家中电网,进而接收来自家中电网的市电供电。充电枪2用于接通支持V2L功能的电动汽车的充电口,进而接收来自电动汽车的市电供电。
第一整流桥将来自家中电网的市电,整流为直流电供给到DC降压模块,进一步由DC降压模块将直流电降压为适配直流电压,为其他模块供电。
第二整流桥将来自汽车的市电,整流为直流电供给到DC降压模块,进一步由DC降压模块将直流电降压为适配直流电压,为其他模块供电。
整流桥和直流降压技术可采用现有技术。由于第一整流桥和第二整流桥的存在,来自家中电网的市电和来自汽车的市电不会相互影响。
DC降压模块分别接通控制模块、阻值调节模块和第二开关模块S2,分别输出适配电压为各模块供电。例如当控制模块采用单片机电路时,DC降压模块为其提供5伏直流电供电,阻值调节模块中的第一开关模块S1采用继电器时,DC降压模块为其提供12伏直流电供电。
来电检测模块91负责检测电网接口3是否有来电,当电网接口3有来电时,例如将电网接口3与家中插座接通时,市电输送给本设备。来电检测模块91探测到有来电,则向控制模块发送来电信号,进一步由控制模块向阻值调节模块和第二开关模块S2发出控制指令,进行连通点位切换。
本优选方式中,第一开关模块S1以继电器来实现连通点位切换。可以是第一开关模块S1包括第一继电器,第一继电器具有常开触点和常闭触点。当继电器断电时,常开触点保持断开状态,常闭触点保持闭合接通状态;当继电器得电吸合时,则常开触点接通,常闭触点断开。
第一继电器的常开触点为前述的第一切换点,第一继电器的常闭触点为前述的第二切换点。
当本充放电设备在未获得输入电时,例如电网接口3和充电枪2都没有来电时,第一继电器处于断电状态,接通到常闭触点,即第一开关模块S1默认连通在第二切换点,阻值调节模块90默认为第二阻值,亦即是本充放电设备在未获得输入电时,默认会被汽车识别为放电设备。以上设置方式可以确保本充放电设备无论是接通到家中电网,或者接通到汽车充电口后,各功能模块都能获得供电,确保设备能正常工作。
例如将本设备的充电枪2插入汽车充电口,则会被汽车识别为放电设备,汽车启动放电模式,充电枪2获得来自汽车的供电,进而各功能模块获得供电。
本充放电设备的使用过程可以是,如图1~4所示的,将本设备的充电枪2插入支持V2L功能的电动汽车的充电口,则汽车会检测充电枪2的PE端子和CC端子间电阻值。本充放电设备的阻值调节模块90,其第一开关模块S1默认接通到第二切换点,即PE端子和CC端子间电阻值为第二阻值,被汽车识别为放电设备,汽车启动放电模式。
汽车充电口对外输出市电电压,市电电压经本装置的第二整流桥和DC降压模块,转换为直流电为控制模块、阻值调节模块90以及第二开关模块S2供电。由于来电检测模块91未检测到电网接口3有来电,则控制模块未获得来电信号,控制模块可控制第二开关模块S2切换到第四切换点,例如图4的S2的上部切换点,则市电输出插口11与充电枪2接通,汽车的输出的市电经充电枪2、市电输出插口11对外供电,用电设备可接入本装置的市电输出插口11取电工作。
如果将本设备的电网接口3与家中的电网接通,由家中电网通过电网接口3向本设备供电,则来电检测模块91检测到电网接口3有来电,向控制模块发送来电信号,进一步的,由控制模块控制第一开关模块S1接通到第一切换点,即PE端子和CC端子间电阻值切换为第一阻值,本设备被汽车识别为充电设备,汽车会启动充电模式,此时汽车对充电枪2的供电停止,各模块由电网接口3供电。进一步的,控制模块控制第二开关模块S2切换到第三切换点,例如图4的S2的下部切换点,则电网接口3与充电枪2接通,家中电网的市电经电网接口3、充电枪2对汽车充电。
此时如果再将电网接口3与家中的电网断开,则本设备断电,第一继电器断电,会切换到常闭触点接通,即是第一开关模块S1接通到第二切换点,PE端子和CC端子间电阻值为第二阻值,再次被汽车识别为放电设备,汽车启动放电模式,汽车的输出电再次为本设备供电,来电信号停止,控制模块控制第二开关模块S2切换到第四切换点,市电输出插口11与充电枪2接通,汽车通过市电输出插口11对外供电。
本充放电设备兼有充电设备和放电设备的功能,且能根据电网接口3有无来电,自动切换充电模式或放电模式。
第二开关模块S2可以是如前所述的由控制模块基于来电信号,来控制从第三切换点切换到第四切换点。
例如为第三切换点和第四切换点分别设置继电器,每个继电器分别连接有不同的开关管来控制继电器通断,再由控制模块连接并控制每个开关管。当有来电信号时,控制模块通过开关管来控制第三切换点的继电器吸合接通,第四切换点的继电器断开;当无来电信号时,控制模块通过开关管来控制第四切换点的继电器吸合接通,第三切换点的继电器断开。
第二开关模块S2也可以是与第一开关模块S1同理的采用继电器的常闭触点从第三切换点切换到第四切换点,例如可以是所述第二开关模块S2包括第二继电器,且第二继电器的常开触点为所述第三切换点,第二继电器的常闭触点为所述第四切换点。即本充放电设备未通电时,第二开关模块S2默认接通在第四切换点,亦即是默认的,市电输出插口11与充电枪2接通,适于汽车的放电模式。
更具体的,来电检测模块91可以是采用现有的降压整流电路,例如降压整流电路输入端接电网接口3,输出端接控制模块。当电网接口3有来电时,则输入的市电电压经降压整流电路转换后,得到低压直流电作为来电信号,发送到控制模块,此时控制模块判断电网接口3有市电输入,进一步的控制阻值调节模块90和第二开关模块S2,将本设备转为充电设备。采用以上形式的来电检测模块91则不需要DC降压模块对其供电。
更优选的,可以是所述来电检测模块91包括光耦912、整流二极管913、限流电阻914和上拉电阻915;
待测市电供电路径零线、整流二极管913、限流电阻914、光耦912的输入端、待测市电供电路径火线,顺序接通形成回路;
所述DC降压模块的正极、上拉电阻915、光耦912的输出端、DC降压模块的负极,顺序接通形成回路,所述控制模块接通在光耦912的输出端与上拉电阻915之间;
用于当待测市电有来电时,光耦912的输出端导通,使控制模块接收到低电平作为所述来电信号。
如图6所示的,AC L为待测市电供电路径的火线,即电网接口3对应的火线,AC N为待测市电供电路径的零线,即电网接口3对应的零线。
将待测市电供电路径零线、整流二极管913、限流电阻914、光耦912的输入端、待测市电供电路径火线依次接通形成回路,则市电经整流、限流后为光耦912内部的发光器件供电。
将DC降压模块的正极,例如图6中所示的DC 5V、上拉电阻915、光耦912的输出端、DC降压模块的负极,例如图6所示的接地,顺序接通形成回路,控制模块接光耦912的输出端与上拉电阻915之间。
如果电网接口3有来电,则光耦912内部的发光器件被点亮或闪烁,光耦912的输出端导通,控制模块会接收到低电平信号,作为来电信号,则控制模块判电网接口3已经有来电,进一步的,控制模块向阻值调节模块90和第二开关模块S2发送控制信号。
采用光耦电路来检测电网接口3是否来电,可对市电起隔离作用,保障本装置以及人员安全。采用以上形式的来电检测模块91,需要DC降压模块接通来电检测模块91,由DC降压模块的输出直流电为来电检测模块91供电。
更优选的,可以是所述主机1还包括USB充电插口12,所述DC降压模块接通所述USB充电插口12,用于DC降压模块的输出直流电通过USB充电插口12对外输出5伏直流电。
如图1、2、4所示,来自电网接口3的市电或者来自充电枪2的市电,经整流桥整流,再经过DC降压模块降压,得到5伏直流电从USB充电插口12输出,适用于为手机等设备充电。
更优选的,可以是还包括可充电的照明灯4,所述照明灯4具有充电用的接口;所述主机1表面设置有凹槽,所述凹槽内设有槽内充电口,所述照明灯4可拆卸的嵌设在凹槽内,且其充电用的接口与槽内充电口接触导通;
所述DC降压模块与槽内充电口电连接,用于DC降压模块的输出直流电通过槽内充电口对所述照明灯4充电。
如图2、4所示,照明灯4可嵌设在主机1上作照明灯使用,也可以拆下来作为手电使用。照明灯4嵌设在凹槽内时,其充电用的接口与槽内充电口接触导通,此时由DC降压模块输出的低压直流电为照明灯4充电。

Claims (10)

1.充放电设备,包括主机(1),所述主机(1)连接设置有充电枪(2),所述充电枪(2)用于接通电动汽车的充电口,充电枪(2)包括PE端子(21)和CC端子(22);主机(1)还设置有电网接口(3),所述电网接口(3)用于接通家中的市电电网;
其特征在于,所述PE端子(21)与CC端子(22)之间的连通电路上设置有阻值调节模块(90),当所述阻值调节模块(90)设置为第一阻值时,所述充放电设备被电动汽车识别成充电设备,汽车启动充电模式,用于通过所述充放电设备对汽车充电;
当所述阻值调节模块(90)设置为第二阻值时,所述充放电设备被电动汽车识别成放电设备,汽车启动对外放电模式,用于汽车通过所述充放电设备对外供电。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充放电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主机(1)还设置有市电输出插口(11),当所述阻值调节模块(90)设置为第二阻值时,汽车启动对外放电模式,用于汽车通过市电输出插口(11)对外供电。
3.如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充放电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阻值调节模块(90)包括第一电阻R1、第二电阻R2和第一开关模块S1,所述第一开关模块S1至少包括第一切换点和第二切换点;
当所述第一开关模块S1连通到第一切换点时,所述第一电阻R1连接在PE端子(21)与CC端子(22)之间的连通电路上,达成所述第一阻值;
当所述第一开关模块S1连通到第二切换点时,所述第二电阻R2连接在PE端子(21)与CC端子(22)之间的连通电路上,达成所述第二阻值。
4.如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充放电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充电枪(2)还包括L端子、N端子和CP端子。
5.如权利要求3所述的充放电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主机(1)还具有第一整流桥、第二整流桥、来电检测模块(91)、DC降压模块和控制模块;
所述电网接口(3)、第一整流桥、DC降压模块顺序接通,用于将来自家中电网的输入市电整流降压为直流电;
所述充电枪(2)、第二整流桥、DC降压模块顺序接通,用于将来自汽车充电口的输入市电整流降压为直流电;
所述DC降压模块分别接通控制模块、阻值调节模块(90)和第二开关模块S2,用于DC降压模块的输出直流电分别为各模块供电;
所述电网接口(3)、来电检测模块(91)和控制模块顺序接通,用于当来电检测模块(91)检测到电网接口(3)有输入电时,来电检测模块(91)向控制模块发送来电信号;
所述第二开关模块S2设置在电网接口(3)、充电枪(2)和市电输出插口(11)之间,且所述第二开关模块S2包括第三切换点和第四切换点;
当所述第二开关模块S2连通到第三切换点时,电网接口(3)与充电枪(2)接通,用于实现通过充放电设备对汽车充电;
当所述第二开关模块S2连通到第四切换点时,市电输出插口(11)与充电枪(2)接通,用于实现汽车通过市电输出插口(11)对外供电;
所述控制模块分别接通阻值调节模块(90)和第二开关模块S2,用于控制模块基于所述来电信号,向阻值调节模块(90)和第二开关模块S2发送控制信号;
所述第一开关模块S1包括第一继电器,且第一继电器的常开触点为所述第一切换点,第一继电器的常闭触点为所述第二切换点。
6.如权利要求5所述的充放电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DC降压模块还接通来电检测模块(91),用于DC降压模块的输出直流电为来电检测模块(91)供电。
7.如权利要求6所述的充放电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开关模块S2包括第二继电器,且第二继电器的常开触点为所述第三切换点,第二继电器的常闭触点为所述第四切换点。
8.如权利要求6所述的充放电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来电检测模块(91)包括光耦(912)、整流二极管(913)、限流电阻(914)和上拉电阻(915);
待测市电供电路径零线、整流二极管(913)、限流电阻(914)、光耦(912)的输入端、待测市电供电路径火线,顺序接通形成回路;
所述DC降压模块的正极、上拉电阻(915)、光耦(912)的输出端、DC降压模块的负极,顺序接通形成回路,所述控制模块接通在光耦(912)的输出端与上拉电阻(915)之间;
用于当待测市电有来电时,光耦(912)的输出端导通,使控制模块接收到低电平作为所述来电信号。
9.如权利要求5所述的充放电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主机(1)还包括USB充电插口(12),所述DC降压模块接通所述USB充电插口(12),用于DC降压模块的输出直流电通过USB充电插口(12)对外输出5伏直流电。
10.如权利要求5所述的充放电设备,其特征在于,还包括可充电的照明灯(4),所述照明灯(4)具有充电用的接口;
所述主机(1)表面设置有凹槽,所述凹槽内设有槽内充电口,所述照明灯(4)可拆卸的嵌设在凹槽内,且其充电用的接口与槽内充电口接触导通;
所述DC降压模块与槽内充电口电连接,用于DC降压模块的输出直流电通过槽内充电口对所述照明灯(4)充电。
CN202322673667.5U 2023-09-28 2023-09-28 充放电设备 Active CN220865233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322673667.5U CN220865233U (zh) 2023-09-28 2023-09-28 充放电设备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322673667.5U CN220865233U (zh) 2023-09-28 2023-09-28 充放电设备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20865233U true CN220865233U (zh) 2024-04-30

Family

ID=90820341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322673667.5U Active CN220865233U (zh) 2023-09-28 2023-09-28 充放电设备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20865233U (zh)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US20180269701A1 (en) Energy-saving charger capable of automatically powering off
JP3836152B2 (ja) 充電可能バッテリを有する装置用電源システムと、このような電源システム用電源ユニットおよび装置
WO2013154333A1 (ko) 대기전력을 차단하는 기능을 갖는 전원장치 및 그 제어방법
CN107154564B (zh) 一种交直流通用的充电桩插头、插座及其控制方法
GB2344229A (en) Battery charger
CN107863792B (zh) 充电控制方法及充电器
US20110169341A1 (en) Power saving circuit
CN113162138B (zh) 一种水下机器人的外挂电池及充电系统
CN107154565B (zh) 一种交直流通用的充电桩插头、插座及其控制方法
US20130286701A1 (en) Zero-Standby Current Switch for Control of a Power Converter
CN220865233U (zh) 充放电设备
CN205960679U (zh) 电池充满保护电路及充电器
CN218526114U (zh) 储能电源和电池包的组件
CN208127959U (zh) 安全全自动断电手机充电器
CN117246155A (zh) 充放电设备
KR100721960B1 (ko) 상용교류전원 및 퍼스널 컴퓨터의 직류전원을 이용한단말기에 내장된 2차전지의 충전장치
CN211790900U (zh) 一种可熄灯充电的应急负载电路和装置
CN210670654U (zh) 一种利用开关控制应急照明灯具亮度的电路
CN112566300A (zh) 主功能装置、辅功能装置及led灯具
US20130286700A1 (en) Zero-Standby Current Switch for Control of a Power Converter
WO2008001052A1 (en) Battery charger
CN215956106U (zh) 用于弱电模块的供电系统、单火线开关和智能开关
CN217605953U (zh) 交流输入电压信号超前检测电路
KR200425205Y1 (ko) 직류-교류 겸용 단말기 충전 회로
CN212766706U (zh) 蓄电池的充电电路及无人艇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