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20858837U - 一种秸秆还田机 - Google Patents

一种秸秆还田机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20858837U
CN220858837U CN202322707392.2U CN202322707392U CN220858837U CN 220858837 U CN220858837 U CN 220858837U CN 202322707392 U CN202322707392 U CN 202322707392U CN 220858837 U CN220858837 U CN 220858837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assembly
rotary tillage
flat field
frame
returning machine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322707392.2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王斌斌
陈中武
甘振枫
何林
刘华
李沐桐
张轩
岳丹丹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Guangdong Hongke Agricultural Machinery Research & Development Co ltd
Guangdong Modern Agricultural Equipment Research Institute
Original Assignee
Guangdong Hongke Agricultural Machinery Research & Development Co ltd
Guangdong Modern Agricultural Equipment Research Institute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Guangdong Hongke Agricultural Machinery Research & Development Co ltd, Guangdong Modern Agricultural Equipment Research Institute filed Critical Guangdong Hongke Agricultural Machinery Research & Development Co ltd
Priority to CN202322707392.2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20858837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20858837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20858837U/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Classifications

    • YGENERAL TAGGING OF NEW TECHNOLOGICAL DEVELOPMENTS; GENERAL TAGGING OF CROSS-SECTIONAL TECHNOLOGIES SPANNING OVER SEVERAL SECTIONS OF THE IPC; TECHNICAL SUBJECTS COVERED BY FORMER USPC CROSS-REFERENCE ART COLLECTIONS [XRACs] AND DIGESTS
    • Y02TECHNOLOGIES OR APPLICATIONS FOR MITIGATION OR ADAPTATION AGAINST CLIMATE CHANGE
    • Y02PCLIMATE CHANGE MITIGATION TECHNOLOGIES IN THE PRODUCTION OR PROCESSING OF GOODS
    • Y02P60/00Technologies relating to agriculture, livestock or agroalimentary industries
    • Y02P60/20Reduction of greenhouse gas [GHG] emissions in agriculture, e.g. CO2

Landscapes

  • Soil Working Implements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涉及农业机械化工程装备领域,公开了一种秸秆还田机,包括旋耕组件、平田组件及连接组件,所述旋耕组件包括机架、传动单元和旋耕刀组,所述传动单元设于机架上,用于为旋耕刀组传递动力,所述旋耕刀组设于所述机架的前侧下方,用于切碎秸秆,所述平田组件位于所述旋耕组件的后方,其上设有用于平田的梳齿单元,所述连接组件的一端与所述机架连接,另一端与所述平田组件连接,且所述连接组件上设有调节所述平田组件高度的高度调节机构。本实用新型通过旋耕组件和平田组件的相互配合,可以一次性完成对秸秆切碎、土壤旋松、将切碎的秸秆梳埋在土里、镇压平田的一系列作业。

Description

一种秸秆还田机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农业机械化工程装备领域,特别是涉及一种秸秆还田机。
背景技术
南方水田多熟制水稻早稻在夏收后需要赶农时即刻整地插秧,过去对于收割后田间水稻秸秆的处理常采用焚烧还田的方式,由于夏收水稻收割后秸秆量大,现有的方式是采用单次旋耕机进行旋耕整地作业,因现有的旋耕机秸秆破碎效果不佳而导致较长根茬易淤堵作业部件、作物残茬梳埋质量差以及整地后地块平整度不好等问题,达不到理想的整地质量,进而影响了晚稻插秧以及后续秧苗的生长。目前一般需要灭茬、旋耕、平田三次作业方能达到耕种要求,由此大大增加了农户种地的成本。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提供一种秸秆还田机,可以一次性完成对秸秆切碎、土壤旋松、将切碎的秸秆梳埋在土里、镇压平田作业。
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秸秆还田机,其包括旋耕组件、平田组件及连接组件,所述旋耕组件包括机架、传动单元和旋耕刀组,所述传动单元设于机架上,用于为旋耕刀组传递动力,所述旋耕刀组设于所述机架的前侧下方,用于切碎秸秆,所述平田组件位于所述旋耕组件的后方,其上设有用于平田的梳齿单元,所述连接组件的一端与所述机架连接,另一端与所述平田组件连接,且所述连接组件上设有调节所述平田组件高度的高度调节机构。
进一步地,所述旋耕组件还包括设于所述机架后侧的平田拖板,所述平田拖板与所述机架可转动连接。
进一步地,所述旋耕组件还包括悬挂架,所述悬挂架设于所述机架的上方;所述旋耕组件还包括用于调节悬挂架角度的角度调节机构。
进一步地,所述角度调节机构包括横杆和安装座,所述横杆设于所述连接组件的上方,且与所述连接组件固定连接,所述安装座的一端设有多个安装孔,所述安装座靠近多个安装孔的一端与所述横杆螺栓连接,另一端与所述悬挂架螺栓连接。
所述传动单元包括齿轮箱及位于所述机架一侧用于带动所述旋耕刀组转动的传动箱,所述机架的另一侧设有用于支撑所述传动箱的轴承,所述齿轮箱的两侧设置有用于连接所述传动箱和所述轴承的传动轴。
进一步地,所述旋耕刀组包括刀轴、刀座及多个刀片,所述刀轴的两端分别连接至所述传动箱和所述轴承,所述刀轴的外圆周面上沿长度方向按螺旋线方向固定有多个所述刀座,所述刀片可拆卸地安装于所述刀座上。
进一步地,所述旋耕组件还包括多根弹簧机构,所述弹簧机构的一端与所述机架连接,所述弹簧机构的另一端与所述平田拖板连接,多根所述弹簧机构沿所述平田拖板的长度方向间隔设置。
可选的,所述弹簧机构优选为两根。
进一步地,所述连接组件包括第一连接座和第二连接座,所述第一连接座和第二连接座设置为两个,且所述第一连接座和第二连接座一一对应设置;两个所述第一连接座间隔设置与所述机架顶部的两侧,且两个所述第一连接座均与所述机架固定连接;两个所述第二连接座间隔设于所述平田组件上,且两个所述第二连接座均与所述平田组件固定连接;所述高度调节机构设为两个,所述第一连接座与其对应的第二连接座之间通过高度调节机构连接。
进一步地,所述高度调节机构包括液压杆和设于所述液压杆下方的连接杆,所述连接杆的一端与第一连接座可转动连接,另一端与第二连接座可转动连接;所述液压杆的一端与第一连接座可转动连接,另一端与第二连接座可转动连接。
进一步地,所述平田组件还包括支架,所述梳齿单元可伸缩地设于所述支架后侧的下方以调整梳齿单元的长度。
进一步地,所述梳齿单元包括固定座、设于所述支架中间位置的内梳齿、可滑动地设于所述内梳齿外侧的外梳齿和用于驱动所述外梳齿滑动的驱动机构;所述固定座内设有安装腔,且所述固定座的后侧设有开口;所述支架固定于所述安装腔的顶部,所述内梳齿的一端固定于所述安装腔的底部,另一端从所述开口向所述固定座的外部延伸;所述内梳齿与支架之间设有可供外梳齿滑动的间隙。
进一步地,所述平田组件还包括挡板,所述挡板可转动地设于所述支架的两侧且位于所述外梳齿的外侧,所述挡板用于检测所述外梳齿移动过程中是否会与障碍物发生接触。
进一步地,所述挡板上设有用于调节挡板的复位弹簧。
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一种秸秆还田机与现有技术相比,其有益效果在于:
通过设置旋耕组件、平田组件及连接组件,在旋耕组件上设有传动单元和旋耕刀组,通过设置传动单元将动力源(一般指拖拉机)上的力传递给旋耕刀组,能够使得旋耕刀组进行旋转,从而对残留在田地中的秸秆进行切碎旋耕埋茬作业,通过平田组件上的梳齿单元对旋耕后的田地进行平田作业,以保证田地平整,让切碎后的秸秆碎末与土壤充分结合,使经过处理后的田地达到种植农艺要求,设置连接组件连接旋耕组件和平田组件,通过连接组件上的高度调节机构,能够对平田组件的高度进行调整,使其能够适用于不同地形的田地,同时在秸秆还田机非工作时段,对平田组件升高,避免平田组件在秸秆还田机移动过程中受到损伤,通过部件的相互配合可以一次性完成对秸秆切碎、土壤旋松、将切碎的秸秆梳埋在土里、镇压平田作业。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优选实施例的秸秆还田机的结构示意图。
图2是本实用新型一些实施例的秸秆还田机另一视角的结构示意图。
图3是本实用新型一些实施例的秸秆还田机中旋耕组件的侧视图。
图4是本实用新型一些实施例的秸秆还田机中角度调节机构和连接组件的侧视图。
图5是本实用新型一些实施例的秸秆还田机中旋耕组件的结构示意图。
图6是本实用新型一些实施例的秸秆还田机中梳齿单元的剖视图。
图7是本实用新型一些实施例的秸秆还田机中旋耕刀组的剖视图。
图中,10、旋耕组件;11、机架;111、悬挂架;112、角度调节机构;1121、横杆;1122、安装轴;1123、安装孔;12、传动单元;121、齿轮箱;122、传动轴;123、传动箱;13、旋耕刀组;131、刀轴;132、刀座;133、刀片;14、平田拖板;15、弹簧机构;
20、连接组件;21、第一连接座;22、第二连接座,23、高度调节机构;231、液压杆;232、连接杆;以及
30、平田组件;31、支架;32、梳齿单元;321、内梳齿;322、外梳齿;33、挡板;34、固定座;341、安装腔;342、开口;35、驱动机构。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和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的具体实施方式作进一步详细描述。以下实施例用于说明本实用新型,但不用来限制本实用新型的范围。
在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应当理解的是,术语“前”“后”指的是秸秆还田机运动的前方和后方。
如图1-5所示,本实用新型优选实施例的一种秸秆还田机,其包括旋耕组件10、平田组件30及连接组件20,所述旋耕组件10包括机架11、传动单元12和旋耕刀组13,所述传动单元12设于机架11上,用于为旋耕刀组13传递动力,所述旋耕刀组13设于所述机架11的前侧下方,用于切碎秸秆,所述平田组件30位于所述旋耕组件10的后方,其上设有用于平田的梳齿单元32,所述连接组件20的一端与所述机架11连接,另一端与所述平田组件30连接,且所述连接组件20上设有调节所述平田组件30高度的高度调节机构23。
本实施例的秸秆还田机通过设置旋耕组件10、平田组件30及连接组件20,在旋耕组件10上设有传动单元12和旋耕刀组13,通过设置传动单元12将动力源(一般指拖拉机)上的力传递给旋耕刀组13,能够使得旋耕刀组13进行旋转,从而对残留在田地中的秸秆进行切碎旋耕埋茬作业,通过平田组件30上的梳齿单元32对旋耕后的田地进行平田作业,以保证田地平整,让切碎后的秸秆碎末与土壤充分结合,使经过处理后的田地达到种植农艺要求,设置连接组件20连接旋耕组件10和平田组件30,通过连接组件20上的高度调节机构23,能够对平田组件30的高度进行调整。
作为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如图4、5所示,所述旋耕组件10还包括设于所述机架11后侧的平田拖板14,所述平田拖板14与所述机架11可转动连接,设置平田拖板14可在旋耕组件10对秸秆切碎、土壤旋松后对田地进行预处理,做到初步平整,为后续的平田工作打下基础。
作为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如图1、4所示,所述旋耕组件10还包括悬挂架111,所述悬挂架111设于所述机架11的上方;所述旋耕组件10还包括用于调节悬挂架111角度的角度调节机构112,通过设置悬挂架111和角度调节机构112,能够使得旋耕组件10和连接组件20之间的连接更加稳定。
作为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如图1、4所示,所述角度调节机构112包括横杆1121和安装座1122,所述横杆1121设于所述连接组件20的上方,且与所述连接组件20固定连接,所述安装座1122的一端设有多个安装孔1123,所述安装座1122靠近多个安装孔1123的一端与所述横杆1121螺栓连接,另一端与所述悬挂架111螺栓连接,可通过调节安装座1122上安装孔1123的螺栓连接位置,改变连接组件20与旋耕组件10的相对位置,增加秸秆还田机的适应性。
作为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如图1-3所示,所述传动单元12包括齿轮箱121及位于所述机架11一侧用于带动所述旋耕刀组13转动的传动箱123,所述机架11的另一侧设有用于支撑所述传动箱的轴承,所述齿轮箱121的两侧设置有用于连接所述传动箱和所述轴承的传动轴122,通过设置齿轮箱121和传动箱123可将动力源上动力传递到旋耕刀组13上,使得旋耕刀组13能够旋转工作,实现了对秸秆切碎、土壤旋松的作业。
作为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如图2、7所示,所述旋耕刀组13包括刀轴131、刀座132及多个刀片133,所述刀轴131的两端分别连接至所述传动箱123和所述轴承,所述刀轴131的外圆周面上沿长度方向按螺旋线方向固定有多个所述刀座132,所述刀片133可拆卸地安装于所述刀座132上,通过旋耕刀组13特殊的的刀片133结构和刀片133排列顺序,能够减小秸秆碎末大小,进一步提高旋耕刀组13的旋耕切碎效率。
作为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如图4、5所示,所述旋耕组件10还包括多根弹簧机构15,所述弹簧机构15的一端与所述机架11连接,所述弹簧机构15的另一端与所述平田拖板14连接,多根所述弹簧机构15沿所述平田拖板14的长度方向间隔设置,通过设置弹簧机构15可以对平田拖板14的相对位置进行调整,使得平田拖板14能够应用于不同高度的田地。
作为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如图1、2及4所示,所述连接组件20包括第一连接座21和第二连接座22,所述第一连接座21和第二连接座22设置为两个,且所述第一连接座21和第二连接座22一一对应设置;两个所述第一连接座21间隔设置与所述机架11顶部的两侧,且两个所述第一连接座21均与所述机架11固定连接,优选为螺纹连接;两个所述第二连接座22间隔设于所述平田组件30上,且两个所述第二连接座22均与所述平田组件30固定连接,优选为螺纹连接;所述高度调节机构23设为两个,所述第一连接座21与其对应的第二连接座22之间通过高度调节机构23连接,通过第一连接座21、第二连接座22的设置,使得旋耕组件10和平田组件30的连接更加牢固,同时通过高度调节机构23可根据使用者的需求对平田组件30的高度进行调整,增加秸秆还田机的稳定性、适用范围。
作为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如图4所示,所述高度调节机构23包括液压杆231和设于所述液压杆231下方的连接杆232,所述连接杆232的一端与第一连接座21可转动连接,另一端与第二连接座22可转动连接;所述液压杆231的一端与第一连接座21可转动连接,另一端与第二连接座22可转动连接,通过设置液压杆231和连接杆232,能够有效提高高度调节机构23的调节的准确性。
作为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如图1所示,所述平田组件30还包括支架31,所述梳齿单元32可伸缩地设于所述支架31后侧的下方以调整梳齿单元32的长度,使得平田组件30能够适用于宽度不同的田地,提高平田组件30的平田、整地的效率。
作为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如图1、6所示,所述梳齿单元32包括固定座34、设于所述支架31中间位置的内梳齿321、可滑动地设于所述内梳齿321外侧的外梳齿322和用于驱动所述外梳齿322滑动的驱动机构35;所述固定座34内设有安装腔341,且所述固定座34的后侧设有开口342;所述支架31固定于所述安装腔341的顶部,所述内梳齿321的一端固定于所述安装腔341的底部,另一端从所述开口342向所述固定座34的外部延伸;所述内梳齿321与支架31之间设有可供外梳齿322滑动的间隙,通过内梳齿321、外梳齿322之间的巧妙设计,使得外梳齿322在安装腔341内进行滑动,提高了梳齿单元32长度调整的范围。
作为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如图1所示,所述平田组件30还包括挡板33,所述挡板33可转动地设于所述支架31的两侧且位于所述外梳齿322的外侧,所述挡板33用于检测所述外梳齿322移动过程中是否会与障碍物发生接触,当挡板33受到外力时,导致挡板33与原先外梳齿322的相对空间位置发生显著变化,提醒拖拉机驾驶员调整伸缩液压缸,减小平田组件30的幅宽完成后续埋茬平整工作。
本实用新型的工作过程为:当秸秆还田机工作时,先将其通过悬挂架111将秸秆还田机挂接在动力源(一般指拖拉机)上,使其跟随动力源前进方向移动,同时由动力源动力输出轴传来的动力传给齿轮箱121,再通过传动轴122经传动箱123驱动旋耕刀组13回转,对目标工作区域的秸秆完成切碎埋茬的工作目的,随后平地托板完成对水田的第一次平整;通过调节连接组件20,可动态改变平田组件30的空间位置,同时平田组件30可通过调节驱动机构35,带动外梳齿322移动,改变平整幅宽,使平田组件30配合旋耕组件10完成秸秆粉碎埋茬后的第二次平整作业;对于平田组件30其上的挡板33遇到田埂时,挡板33受力导致位置发生改变,挡板33与原先外梳齿322的相对空间位置发生显著变化,提醒驾驶员调整梳齿单元32的长度、减小梳齿单元32的幅宽完成后续埋茬平整工作。
综上,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一种秸秆还田机,该秸秆还田机通过设置旋耕组件10、平田组件30及连接组件20,在旋耕组件10上设有传动单元12和旋耕刀组13,通过设置传动单元12将动力源(一般指拖拉机)上的力传递给旋耕刀组13,能够使得旋耕刀组13进行旋转,从而对残留在田地中的秸秆进行切碎旋耕埋茬作业,通过平田组件30上的梳齿单元32对旋耕后的田地进行平田作业,以保证田地平整,让切碎后的秸秆碎末与土壤充分结合,使经过处理后的田地达到种植农艺要求,设置连接组件20连接旋耕组件10和平田组件30,通过连接组件20上的高度调节机构23,能够对平田组件30的高度进行调整,使其能够适用于不同地形的田地,同时在秸秆还田机非工作时段,对平田组件30升高,避免平田组件30在秸秆还田机移动过程中受到损伤,通过部件的相互配合可以一次性完成对秸秆切碎、土壤旋松、将切碎的秸秆梳埋在土里、镇压平田作业。
以上所述仅是本实用新型的优选实施方式,应当指出,对于本技术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来说,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技术原理的前提下,还可以做出若干改进和替换,这些改进和替换也应视为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

Claims (10)

1.一种秸秆还田机,其特征在于,包括:
旋耕组件,所述旋耕组件包括机架、传动单元和旋耕刀组,所述传动单元设于机架上,用于为旋耕刀组传递动力,所述旋耕刀组设于所述机架的前侧下方,用于切碎秸秆;
平田组件,所述平田组件位于所述旋耕组件的后方,其上设有用于平田的梳齿单元;以及
连接组件,所述连接组件的一端与所述机架连接,另一端与所述平田组件连接,且所述连接组件上设有调节所述平田组件高度的高度调节机构。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秸秆还田机,其特征在于:所述旋耕组件还包括设于所述机架后侧的平田拖板,所述平田拖板与所述机架可转动连接。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秸秆还田机,其特征在于:所述传动单元包括齿轮箱及位于所述机架一侧用于带动所述旋耕刀组转动的传动箱,所述机架的另一侧设有用于支撑所述传动箱的轴承,所述齿轮箱的两侧设置有用于连接所述传动箱和所述轴承的传动轴。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秸秆还田机,其特征在于:所述旋耕刀组包括刀轴、刀座及多个刀片,所述刀轴的两端分别连接至所述传动箱和所述轴承,所述刀轴的外圆周面上沿长度方向按螺旋线方向固定有多个所述刀座,所述刀片可拆卸地安装于所述刀座上。
5.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秸秆还田机,其特征在于:所述旋耕组件还包括多根弹簧机构,所述弹簧机构的一端与所述机架连接,所述弹簧机构的另一端与所述平田拖板连接,多根所述弹簧机构沿所述平田拖板的长度方向间隔设置。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秸秆还田机,其特征在于:所述连接组件包括第一连接座和第二连接座,所述第一连接座和第二连接座设置为两个,且所述第一连接座和第二连接座一一对应设置;
两个所述第一连接座间隔设置与所述机架顶部的两侧,且两个所述第一连接座均与所述机架固定连接;两个所述第二连接座间隔设于所述平田组件上,且两个所述第二连接座均与所述平田组件固定连接;
所述高度调节机构设为两个,所述第一连接座与其对应的第二连接座之间通过高度调节机构连接。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秸秆还田机,其特征在于:所述高度调节机构包括液压杆和设于所述液压杆下方的连接杆,所述连接杆的一端与第一连接座可转动连接,另一端与第二连接座可转动连接;所述液压杆的一端与第一连接座可转动连接,另一端与第二连接座可转动连接。
8.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秸秆还田机,其特征在于:所述平田组件还包括支架,所述梳齿单元可伸缩地设于所述支架后侧的下方以调整梳齿单元的长度。
9.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秸秆还田机,其特征在于:所述梳齿单元包括固定座、设于所述支架中间位置的内梳齿、可滑动地设于所述内梳齿外侧的外梳齿和用于驱动所述外梳齿滑动的驱动机构;
所述固定座内设有安装腔,且所述固定座的后侧设有开口;所述支架固定于所述安装腔的顶部,所述内梳齿的一端固定于所述安装腔的底部,另一端从所述开口向所述固定座的外部延伸;所述内梳齿与支架之间设有可供外梳齿滑动的间隙。
10.根据权利要求9所述的秸秆还田机,其特征在于:所述平田组件还包括挡板,所述挡板可转动地设于所述支架的两侧且位于所述外梳齿的外侧,所述挡板用于检测所述外梳齿移动过程中是否会与障碍物发生接触。
CN202322707392.2U 2023-10-09 2023-10-09 一种秸秆还田机 Active CN220858837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322707392.2U CN220858837U (zh) 2023-10-09 2023-10-09 一种秸秆还田机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322707392.2U CN220858837U (zh) 2023-10-09 2023-10-09 一种秸秆还田机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20858837U true CN220858837U (zh) 2024-04-30

Family

ID=90820194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322707392.2U Active CN220858837U (zh) 2023-10-09 2023-10-09 一种秸秆还田机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20858837U (zh)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1427620B (zh) 秸秆粉碎旋耕、施肥播种复式作业机
CN112470583B (zh) 一种驱动式甘蔗宿根蔗破垄施肥起垄一体机
CN112470571B (zh) 一种多功能的驱动式甘蔗中耕培土机
CN203896734U (zh) 一种甘薯杀秧机
CN201234444Y (zh) 悬挂式多用农田耕整作业机
CN213044092U (zh) 新型多层深翻铧式犁机组机具
CN203015409U (zh) 一种通用型耕整联合作业机
CN215269383U (zh) 一种驱动式甘蔗宿根蔗破垄施肥起垄一体机
CN103583096A (zh) 一种复合式耕作农机具及其耕作方法
CN220858837U (zh) 一种秸秆还田机
CN211481872U (zh) 秸秆还田一体机
CN111630964A (zh) 一种新型麦茬粉碎机
CN106941885A (zh) 一种秸秆清理机
CN213907369U (zh) 一种旋松一体耕作机具
CN210183824U (zh) 一种动力起垄中耕机
CN201298989Y (zh) 高速双轴灭茬机
CN214257130U (zh) 一种玉米带状洁区气力式精量播种机
CN209462903U (zh) 双轴式深松旋耕起垄机
CN111887006B (zh) 一种自走式秸秆还田耕种一体机
CN210671239U (zh) 一种三轴旋耕灭茬机
CN210781976U (zh) 一种可自身调节耕深的旋耕机
CN217308181U (zh) 一种间距可调的农用旋耕机
CN206821332U (zh) 一种秸秆清理机
CN217546649U (zh) 一种耐磨型两刀式粉垄刀及粉垄机
CN201430751Y (zh) 耕整机侧驱前置多功能作业机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