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20857204U - 电连接器 - Google Patents

电连接器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20857204U
CN220857204U CN202322651626.6U CN202322651626U CN220857204U CN 220857204 U CN220857204 U CN 220857204U CN 202322651626 U CN202322651626 U CN 202322651626U CN 220857204 U CN220857204 U CN 220857204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assembling
electrical connector
circuit board
assembly
clamping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322651626.6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魏恺志
徐淑美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EZconn Corp
Original Assignee
EZconn Corp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EZconn Corp filed Critical EZconn Corp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20857204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20857204U/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Landscapes

  • Details Of Connecting Devices For Male And Female Coupling (AREA)

Abstract

一种电连接器,用以供一电路板组装,包含一座体、一讯号接头、一夹持件、至少一固持件及一保护罩。座体包含相连的一主体部及至少一组装部。讯号接头固定于主体部且具有一端子。夹持件可移动地设置于主体部并可相对靠近或远离组装部,且讯号接头的端子位于组装部邻近于夹持件的一侧。固持件设置于组装部并选择性地组装于夹持件。保护罩具有一缺槽,保护罩可移除地套设于组装部及固持件,且部分的保护罩位于组装部与夹持件之间。端子位于缺槽内,保护罩与夹持件之间形成一组装槽,组装槽用以供电路板插入,而令电路板与端子对位。

Description

电连接器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电连接器,特别是一种整合有夹持件及固持件的电连接器。
背景技术
目前市面上的侧插式同轴电连接器装有测试电路板,以在同轴电缆连接于同轴电连接器时,对于电缆所传递的讯号进行测试。
然而,在将测试电路板组装于同轴电连接器的过程中,测试电路板容易与同轴电连接器的对接端子碰撞,而造成同轴电连接器的对接端子损坏。因此,目前本领域研发人员正致力于解决前述的问题。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在于提供一种电连接器,能避免在将测试电路板组装于同轴电连接器的过程中,避免测试电路板碰坏同轴电连接器的对接端子。
本实用新型的一实施例所揭露的一种电连接器,用以供一电路板组装,包含一座体、一讯号接头、一夹持件、至少一固持件及一保护罩。座体包含相连的一主体部及至少一组装部。讯号接头固定于主体部且具有一端子。夹持件可移动地设置于主体部并可相对靠近或远离组装部,且讯号接头的端子位于组装部邻近于夹持件的一侧。固持件设置于组装部并选择性地组装于夹持件。保护罩具有一缺槽,保护罩可移除地套设于组装部及固持件,且部分的保护罩位于组装部与夹持件之间。端子位于缺槽内,保护罩与夹持件之间形成一组装槽,组装槽用以供电路板插入,而令电路板与端子对位。
根据上述实施例所揭露的电连接器,借助保护罩可移除地套设于组装部及固持件,部分的保护罩位于组装部与夹持件之间,端子位于缺槽内,且保护罩与夹持件之间形成供电路板插入的组装槽的配置,可在电路板插入组装槽以与端子对位的过程中,经由保护罩来隔开电路板及端子,以避免电路板碰触到端子,故可确保端子不会受到电路板碰撞而损坏。
以上关于本实用新型内容的说明及以下实施方式的说明系用以示范与解释本实用新型的原理,并且为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提供更进一步的解释。
附图说明
图1为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实施例所揭露的电连接器与电路板的立体示意图。
图2为图1的电连接器的分解示意图。
图3为图1的电连接器的另一视角的分解示意图。
图4为图1的电连接器的剖视示意图。
图5至图8为示出图1的电路板组装于电连接器的过程的剖视示意图。
【附图标记说明】
10:电连接器
20:电路板
21:馈入端子
22:接地端子
23:定位孔
100:座体
110:主体部
111:基部
1111:滑槽
1111a:插入段
1111b:固持段
112:支撑部
1121:定位凹槽
120:组装部
121:穿孔
200:讯号接头
210:接座
220:端子
221:接触部
300:夹持件
310:板部
311:上表面
312:下表面
313:定位凹槽
314:螺孔
315:导斜面
320:结合部
321:卡勾结构
3211:弹臂
3212:卡块
400:固持件
410:头部
420:身部
500:保护罩
510:第一限位部
511:导斜面
512:缺槽
520:第二限位部
521:透光结构
530:连接部
531:外侧面
532:操作部
540:容置空间
541:宽部
542:窄部
600:弹性件
W1,W2:宽度
S:组装槽
D1,D2,D3:方向
具体实施方式
请参阅图1至图4。图1为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实施例所揭露的电连接器与电路板的立体示意图。图2为图1的电连接器的分解示意图。图3为图1的电连接器的另一视角的分解示意图。图4为图1的电连接器的剖视示意图。
在本实施例中,电连接器10例如为侧插式的电连接器10,电连接器10用以供一电路板20组装。电路板20具有一馈入端子21、二接地端子22及二定位孔23。馈入端子21位于二接地端子22之间,而二定位孔23位于二接地端子22。电连接器10包含一座体100、一讯号接头200、一夹持件300、二固持件400及一保护罩500。
座体100包含一主体部110及二组装部120,且主体部110包含一基部111及二支撑部112。二支撑部112及二组装部120连接于基部111的同一侧。二组装部120各具有一穿孔121,此穿孔121内无螺纹结构。
讯号接头200例如为SMA接头、2.92接头或2.4接头。讯号接头200包含一接座210及一端子220。端子220于接座210内延伸并穿出接座210及座体100的基部111,而具有裸露于座体100的基部111外的一接触部221,其中端子220的接触部221位于二组装部120邻近于二支撑部112的一侧。接座210用以供一同轴电缆(未示出)组接,而使端子220电性连接同轴电缆。
在本实施例中,基部111具有一滑槽1111,夹持件300包含相连的一板部310及一结合部320。夹持件300的结合部320可滑动地装设于滑槽1111,且夹持件300的板部310位于座体100的二组装部120及二支撑部112之间,并可相对靠近或远离二组装部120。举例来说,滑槽1111具有一插入段1111a及二固持段1111b,其中二固持段1111b分别自插入段1111a的相对二内壁面凹陷形成。夹持件300的结合部320包含二卡勾结构321,各卡勾结构321包含一弹臂3211及一卡块3212。二卡勾结构321的二弹臂3211凸出于板部310的同一侧且相分离,二卡块3212分别连接于二弹臂3211远离板部310的一端。二弹臂3211位于滑槽1111的插入段1111a,二卡块3212分别位于二固持段1111b。如此,二卡勾结构321可让夹持件300可相对座体100的主体部110的基部111滑动,但又不会脱离基部111。
应注意的是,夹持件300与座体100的基部111之间的结合结构并非用以限制本实用新型。只要是夹持件能相对座体的基部朝组装部移动或远离组装部,夹持件与座体的基部之间可采其他结构来结合。
在本实施例中,夹持件300的板部310具有一上表面311、一下表面312、一定位凹槽313及二螺孔314。上表面311及下表面312彼此相对,且上表面311面向座体100的二组装部120,而下表面312面向座体100的二支撑部112。定位凹槽313自下表面312凹陷形成,二螺孔314皆自上表面311凹陷形成,且二螺孔314内具有螺纹结构。座体100的二支撑部112各具有一定位凹槽1121。
在本实施例中,电连接器10还可包含一弹性件600。弹性件600例如为压缩弹簧。弹性件600位于夹持件300与座体100的二支撑部112之间,且弹性件600的相对二端分别位于夹持件300的板部310的定位凹槽313及二支撑部112的定位凹槽1121而受定位。弹性件600用以施予夹持件300朝座体100的二组装部120移动的作用力。
二固持件400例如为螺柱。二固持件400各包含相连的一头部410及一身部420,头部410的外径大于身部420的外径,且身部420具有螺纹结构。二固持件400的身部420分别穿过座体100的二组装部120的穿孔121,且二固持件400的头部410位于二组装部120远离夹持件300的板部310的一侧。二固持件400的身部420用来螺入夹持件300的板部310的二螺孔314。
保护罩500包含一第一限位部510、一第二限位部520及二连接部530。第一限位部510的相对二侧分别通过二连接部530连接于二第二限位部520的相对二侧。第一限位部510、二连接部530及二第二限位部520共同形成一容置空间540。保护罩500可移除地套设于座体100的二组装部120及二固持件400,而令座体100的二组装部120及二固持件400位于容置空间540内且位于第一限位部510及第二限位部520之间,且第一限位部510位于二组装部120与夹持部的板部310之间。
在本实施例中,保护罩500的容置空间540具有相连通的一宽部541及一窄部542。宽部541较窄部542及二定位部远离第一限位部510,且宽部541的宽度W1大于窄部542的宽度W2。二固持件400的头部410位于容置空间540的宽部541,而座体100的二组装部120位于容置空间540的窄部542。
在本实施例中,容置空间540是以较宽的宽部541来容纳二固持件400的较宽的头部410,但并不以此为限。在其他实施例中,容置空间可无宽窄之分,而容置空间的宽度可为均匀且为大于等于二固持件的头部的宽度。
在本实施例中,保护罩500的第一限位部510及夹持件300的板部310之间形成一组装槽S,组装槽S供电路板20插入。再者,保护罩500的第一限位部510与夹持件300的板部310皆具有导斜面511、315,保护罩500的第一限位部510的导斜面511与夹持件300的板部310的导斜面315皆位于组装槽S的入口处。
此外,第一限位部510具有一缺槽512,缺槽512位于容置空间540的窄部542与组装槽S之间,而端子220的接触部221位于缺槽512内,而第二限位部520具有一透光结构521,透光结构521例如为放大镜结构。人的肉眼能经由透光结构521让看到缺槽512内的端子220的接触部221,并通过缺槽512能看到组装槽S中端子220的接触部221所对应的位置。
在本实施例中,保护罩500的二连接部530各具有一外侧面531及一操作部532。各连接部530的外侧面531背对于容置空间540,且操作部532位于外侧面531上。举例来说,操作部532例如为凸耳结构,并自外侧面531凸出。
接着,以下将说明电路板20组装于电连接器10的过程。请参阅图5至图8,图5至图8为示出图1的电路板组装于电连接器的过程的剖视示意图。
首先,如图5所示,将电路板20抵靠于保护罩500的第一限位部510的导斜面511及夹持件300的板部310的导斜面315,而令电路板20位于组装槽S的入口。接着,如图6所示,将电路板20朝向座体100的基部111推动(如方向D1),使得电路板20更深入组装槽S。在电路板20朝座体100的基部111移动的过程中,移动的电路板20使电路板20保护罩500及夹持件300分别朝上下两方向(如方向D2、D3移动),而令夹持件300的板部310压缩弹性件600。
接着,如图1及图6所示,在电路板20抵靠于座体100的基部111之后,电路板20即无法再继续移动。此时,可通过第二限位部520的透光结构521看到第一限位部510的缺槽512内的端子220的接触部221与电路板20的馈入端子21对位的情形,然后将电路板20的馈入端子21与端子220的接触部221精准对齐。
接着,如图1及图7所示,将保护罩500整体抽离于座体100,而让出电路板20及夹持件300可朝座体100的二组装部120移动的空间。此时,弹性件600即可驱使夹持件300将电路板20朝二组装部120推动。如此,电路板20的馈入端子21与端子220的接触部221精准接触,且夹持件300与二组装部120共同夹持电路板20而初步定位电路板20的位置,以避免电路板20的馈入端子21与端子220的接触部221产生错位。此外,在保护罩500抽离余座体100的状况下,二固持件400即未受到保护罩500的限制而直接掉落,并分别穿过电路板20的二定位孔23。
接着,如图8所示,转动二固持件400,来让二固持件400的身部420分别螺合于夹持件300的板部310的二螺孔314,并使二固持件400的头部410朝二组装部120远离夹持件300的板部310的一侧移动。在二固持件400的头部410抵靠于二组装部120远离夹持件300的板部310的一侧时,继续转动二固持件400,会通过螺纹结构驱使夹持件300的板部310往上紧抵电路板20,以加强夹持件300与二组装部120共同夹持电路板20的力道。如此,电路板20即稳固地固定于电连接器10的座体100上,而完成电路板20组装于电连接器10的作业。
在本实施例中,借助保护罩500可移除地套设于组装部120及固持件400,部分的保护罩500位于组装部120与夹持件300之间,端子220位于缺槽512内,且保护罩500与夹持件300之间形成供电路板20插入的组装槽S的配置,可在电路板20插入组装槽S以与端子220对位的过程中,经由保护罩500来隔开电路板20及端子220,以避免电路板20碰触到端子220故可确保端子220不会受到电路板20碰撞而损坏。
再者,借助保护罩500的第二限位部520的透光结构521,可帮助用户观察到电路板20的馈入端子21与端子220的接触部221的对位情况,以利于二者之间的对位作业。此外,第二限位部520的透光结构521为放大镜结构的设置,更有利于二者之间的对位作业。
应注意的是,保护罩500并不限仅第二限位部520有透光结构521;在其他实施例中,保护罩的其他部位(如连接部530)也可有透光结构。再者,保护罩500的透光结构521并不限为放大镜结构。在其他实施例中,保护罩的透光结构可不具有放大的效果,而仅有透光的效果。在一实施例中,整体保护罩可为可透光的材质所制成。在另一实施例中,保护罩的第二限位部可无透光结构,电路板的馈入端子与端子的接触部之间的对位可于移除保护罩之后再进行。
在本实施例中,二固持件400位于保护罩500内且受第一限位部510及第二限位部520的限位,可在电连接器10未安装有电路板20之前,预先将二固持件400妥善保存于座体100的二组装部120上,以避免二固持件400遗失。
此外,在电连接器10未安装有电路板20之前,电连接器10中不仅二固持件400已经整合在座体100上,夹持件300及弹性件600也已经整合在座体100上,故在将电路板20组装于座体100的过程中,不用再将前述的零件一一组装于座体100上,故能提升电路板20的组装效率。
应注意的是,弹性件600为选用的元件。在其他实施例中,电连接器可无弹性件。如此,在保护罩移除之后,可以在固持件的头部保持于抵靠组装部远离夹持件的一侧的状态下,令固持件螺入夹持件的螺孔,而经由螺纹结构带动夹持件朝电路板移动,来与组装部共同夹持电路板。
在本实施例中,保护罩500的操作部532,可供人员的手指易于施力移动保护罩500,来将保护罩500移除。应注意的是,保护罩并不限具有操作部。在其他实施例中,保护罩可无操作部,而可改具有能增加保护罩与手指之间的摩擦力的结构,如凹凸结构。或者是,在其他实施例中,保护罩可同时具有操作部及凹凸结构。
在本实施例中,固持件400是以依序穿过组装部120的穿孔121及电路板20的定位孔23然后螺合夹持件300的螺孔314的方式来固定电路板20,相较于以固持件依序螺入支撑部的螺孔、穿过夹持件及电路板的定位孔的方式来固定电路板的配置,能避免固持件螺入支撑部后造成支撑部变形损坏的问题。
应注意的是,座体100的组装部120、夹持件300的螺孔314及固持件400的数量并不以两个为限。在其他实施例中,座体的组装部、夹持件的螺孔及固持件的数量可仅为一个。
根据上述实施例所揭露的电连接器,借助保护罩可移除地套设于组装部及固持件,部分的保护罩位于组装部与夹持件之间,端子位于缺槽内,且保护罩与夹持件之间形成供电路板插入的组装槽的配置,可在电路板插入组装槽以与端子对位的过程中,经由保护罩来隔开电路板及端子,以避免电路板碰触到端子故可确保端子不会受到电路板碰撞而损坏。
再者,借助保护罩的第二限位部的透光结构,可帮助用户观察到电路板的馈入端子与端子的接触部的对位情况,以利于二者之间的对位作业。此外,第二限位部的透光结构为放大镜结构的设置,更有利于二者之间的对位作业。
另外,二固持件位于保护罩内且受第一限位部及第二限位部的限位,可在电连接器未安装有电路板之前,预先将二固持件妥善保存于座体的二组装部上,以避免二固持件遗失。
另一方面,在电连接器未安装有电路板之前,电连接器中不仅二固持件已经整合在座体上,夹持件及弹性件也已经整合在座体上,故在将电路板组装于座体的过程中,不用再将前述的零件一一组装于座体上,故能提升电路板的组装效率。

Claims (11)

1.一种电连接器,用以供一电路板组装,其特征在于,包含:
一座体,包含相连的一主体部及至少一组装部;
一讯号接头,固定于该主体部,且具有一端子;
一夹持件,可移动地设置于该主体部并可相对靠近或远离该至少一组装部,且该讯号接头的该端子位于该至少一组装部邻近于该夹持件的一侧;
至少一固持件,设置于该至少一组装部并选择性地固定于该夹持件;以及
一保护罩,具有一缺槽,该保护罩可移除地套设于该至少一组装部及该至少一固持件,部分的该保护罩位于该至少一组装部与该夹持件之间,该端子位于该缺槽内,该保护罩与该夹持件之间形成一组装槽,该组装槽用以供该电路板插入,而令该电路板与该端子对位。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电连接器,其特征在于,该保护罩包含一第一限位部、一第二限位部及二连接部,该第一限位部的相对二侧分别通过该二连接部连接于该第二限位部的相对二侧,该缺槽位于该第一限位部,该至少一组装部及该至少一固持件位于该第一限位部及该第二限位部之间,该第一限位部位于该至少一组装部与该夹持件之间,该第一限位部与该夹持件之间形成该组装槽。
3.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电连接器,其特征在于,该第二限位部具有一透光结构。
4.如权利要求3所述的电连接器,其特征在于,该透光结构为放大镜结构。
5.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电连接器,其特征在于,更包含一弹性件,该主体部包含一基部及一支撑部,该至少一组装部与该支撑部连接于该基部的同一侧,该夹持件位于该支撑部与该至少一组装部之间,该弹性件位于该夹持件与该支撑部之间并抵靠于该夹持件与该支撑部。
6.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电连接器,其特征在于,该保护罩具有一容置空间、一侧表面及一操作部,该至少一组装部及该至少一固持件位于该容置空间内,该侧表面背对于该容置空间,该操作部位于该侧表面上。
7.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电连接器,其特征在于,该保护罩具有一容置空间,该容置空间具有相连通的一宽部及一窄部,该宽部的宽度大于该窄部的宽度,该至少一组装部位于该窄部,部分的该至少一固持件位于该宽部。
8.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电连接器,其特征在于,该夹持件及该保护罩各具有一导斜面,该二导斜面位于该组装槽的入口处。
9.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电连接器,其特征在于,该主体部具有一滑槽,该夹持件包含相连的一板部及一结合部,该结合部可滑动地装设于该滑槽,部分的该保护罩位于该至少一组装部与该夹持件的该板部之间,且该保护罩与该夹持件的该板部之间形成该组装槽。
10.如权利要求9所述的电连接器,其特征在于,该滑槽具有一插入段及二固持段,该二固持段分别自该插入段的相对二内壁面凹陷形成,该夹持件的该结合部包含二卡勾结构,各该卡勾结构包含一弹臂及一卡块,该二卡勾结构的该二弹臂凸出于该板部的同一侧且相分离,该二卡块分别连接于该二弹臂远离该板部的一端,该二弹臂位于该滑槽的该插入段,该二卡块分别位于该二固持段。
11.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电连接器,其特征在于,该至少一组装部具有一穿孔,该穿孔内无螺纹结构,该夹持件具有至少一螺孔,该至少一固持件为螺柱,该至少一固持件穿过该至少一组装部的该穿孔,并选择性地螺合于该夹持件的该至少一螺孔。
CN202322651626.6U 2023-08-09 2023-09-28 电连接器 Active CN220857204U (zh)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2)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TW112208390U TWM647652U (zh) 2023-08-09 2023-08-09 電連接器
TW112208390 2023-08-09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20857204U true CN220857204U (zh) 2024-04-26

Family

ID=89857421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322651626.6U Active CN220857204U (zh) 2023-08-09 2023-09-28 电连接器

Country Status (3)

Country Link
JP (1) JP3245911U (zh)
CN (1) CN220857204U (zh)
TW (1) TWM647652U (zh)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JP3245911U (ja) 2024-03-05
TWM647652U (zh) 2023-10-21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US6550977B2 (en) Apparatus for connecting optical connectors and printed circuit board, unit mounting the same
US4478485A (en) Connector for coupling at least one optical fiber to a further optical element
CN100470932C (zh) 模块化电信连接插口和终端组件
US8915652B2 (en) Optical connector device and mating optical connector device
JPH07119855B2 (ja) コネクタ装置
WO2022179546A1 (zh) 一种光电适配器及通信系统
JP2008305598A (ja) 基板接続コネクタ
TW201502624A (zh) 光纖連接器
US20170199335A1 (en) Field-installable fiber optic connectors and related cable assemblies
US8727798B2 (en) Coaxial connector and method for providing normal force in electrical connector
CN112882162A (zh) 一种光电连接器以及光电适配器
US20220260791A1 (en) Optoelectronic connections to printed circuit boards
KR101408429B1 (ko) 광학 도파체용 이중 플러그-인 커넥터
CN112034560A (zh) 磁吸自由空间光电混合连接器
CN220857204U (zh) 电连接器
CN217882052U (zh) 电连接器及电路板座
KR940012707A (ko) 전기 접속기 장치
CN212114178U (zh) 一种电连接器组合
CN214375419U (zh) 一种光电混合连接器以及光电混合适配器
TW201502623A (zh) 光纖適配器
US8840421B2 (en) Electrical connector assembly equipped with enhanced locking mechanism thereon
CN216563637U (zh) 插头连接器、插座连接器及其组合
CN218277304U (zh) 电路板组件及电子装置
US11616321B2 (en) Receptacle connector with cable-clamped structure
JP3318264B2 (ja) 光コネクタ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