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20850087U - 一种多功能吊扇灯 - Google Patents

一种多功能吊扇灯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20850087U
CN220850087U CN202322604854.8U CN202322604854U CN220850087U CN 220850087 U CN220850087 U CN 220850087U CN 202322604854 U CN202322604854 U CN 202322604854U CN 220850087 U CN220850087 U CN 220850087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resistor
electrically connected
switch
control management
ceiling fan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322604854.8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张建生
徐利奎
李小勇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Foshan Carro Electrical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Foshan Carro Electrical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Foshan Carro Electrical Co Ltd filed Critical Foshan Carro Electrical Co Ltd
Priority to CN202322604854.8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20850087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20850087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20850087U/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Landscapes

  • Structures Of Non-Positive Displacement Pumps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涉及吊扇灯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多功能吊扇灯,包括吊扇外壳、吊扇电机、吊扇叶、光源线路板和控制线路板;所述吊扇电机、光源线路板和控制线路板均安装在所述吊扇外壳的相应容纳腔内,所述吊扇叶的一端传动连接于所述吊扇电机;所述光源线路板上电连接若干个不同色温组的灯珠;所述吊扇外壳的外部设有风量开关、照明开关、正反转开关和色温开关;所述风量开关、正反转开关、照明开关和色温开关分别用于控制所述吊扇电机的转速、正反转、所述色温灯珠的亮度和色温。本实用新型提供了更多的风量选择、照明亮度调节和照明色温选择功能,满足用户的不同需求,以提升用户的使用体验,而且生产成本较低,简化生产工艺。

Description

一种多功能吊扇灯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吊扇灯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多功能吊扇灯。
背景技术
传统的吊扇样式很普通、功能也很单一,为了满足人们的使用需求,市面上推出了吊扇灯,顾名思义,它是吊扇和吊灯的组合体,即可满足照明的需求,又具有风扇的实用性,实为室内装修首选。为了满足业主们的多样化需求,市场上推出了各种不同样式的吊扇灯。但功能非常单一,只具有风扇开关调节、基础照明功能,不能做到一物多用。为此,有必要改进现有吊扇灯的结构,以丰富其功能,满足消费者多样化的需求。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出一种多功能吊扇灯,提供了更多的风量选择、照明亮度调节和照明色温选择功能,满足用户的不同需求,以提升用户的使用体验,而且生产成本较低,简化生产工艺。
为达此目的,本实用新型采用以下技术方案:
一种多功能吊扇灯,包括吊扇外壳、吊扇电机、吊扇叶、光源线路板和控制线路板;
所述吊扇电机、光源线路板和控制线路板均安装在所述吊扇外壳的相应容纳腔内,所述吊扇叶的一端传动连接于所述吊扇电机,所述吊扇叶的另一端向所述吊扇外壳的外部延伸;
所述光源线路板上电连接若干个不同色温组的灯珠;
所述吊扇外壳的外部设有多个控制开关,所述多个控制开关包括风量开关、照明开关、正反转开关和色温开关,所述风量开关、照明开关和色温开关设有多个连续的可调档位,所述色温开关对应控制若干个不同色温组的灯珠;
所述风量开关、正反转开关、照明开关和色温开关分别用于控制所述吊扇电机的转速、所述吊扇电机的正反转、所述色温灯珠的亮度和所述色温灯珠的色温。
优选的,所述风量开关、照明开关和正反转开关均电连接到所述控制线路板,以逻辑控制实现各自的调节功能;
所述色温开关通过物理通断切换所述灯珠的色温,所述色温开关不与所述控制线路板发生关系,直接控制所述色温灯珠的通断。
优选的,所述风量开关、照明开关和色温开关均电连接到所述控制线路板,以逻辑控制实现各自的调节功能;
所述正反转开关通过物理通断切换所述吊扇电机的正反转,所述正反转开关不与所述控制线路板发生关系,直接控制所述吊扇电机的正反转。
优选的,所述风量开关、照明开关、正反转开关和色温开关均电连接到所述控制线路板,以逻辑控制实现各自的调节功能。
优选的,所述风量开关、照明开关、正反转开关和色温开关均为弱电开关,所述风量开关、照明开关和正反转开关的通电电压为≤5V直流电压,所述色温开关的通电电压为≤24V直流电压。
优选的,所述控制线路板包括控制管理模块、动作控制模块、通信模块、灯驱动模块和电机驱动模块,所述电机驱动模块与所述吊扇电机电连接,所述灯驱动模块与所述光源线路板电连接;
所述动作控制模块和通信模块分别与所述控制管理模块电连接,所述动作控制模块用于接收所述风量开关、照明开关和正反转开关产生的弱电信号,所述通信模块用于接收通信信号;
所述控制管理模块用于接收并处理所述弱电信号或通信信号后,控制所述吊扇电机的转速、正反转和所述色温灯珠的亮度、色温。
优选的,所述控制管理模块包括控制管理芯片U1、电容C7、电容C9、电容C15、电容C18和烧录口J3;
所述控制管理芯片U1的1端为低压供电电源端,所述控制管理芯片U1的1端和所述电容C18的一端均接入5V电压,所述电容C18的另一端接地;
所述控制管理芯片U1的2端和3端均为PWM通道端,所述控制管理芯片U1的2端和3端均与所述灯驱动模块电连接;
所述控制管理芯片U1的4端为ADC通道端,所述控制管理芯片U1的4端与所述通信模块电连接;
所述控制管理芯片U1的5端、9端、10端、11端、12端、13端、14端、16端、17端、18端和19端均为PWM驱动输出端,所述控制管理芯片U1的5端、9端、10端、11端、12端、13端、14端、16端、17端、18端和19端均与所述电机驱动模块电连接;
所述控制管理芯片U1的6端为ADC通道端,所述控制管理芯片U1的6端输入电源电压;
所述控制管理芯片U1的7端为5VLDO输出引脚,所述控制管理芯片U1的7端与所述电容C15的一端电连接,所述电容C15的另一端接地;
所述控制管理芯片U1的8端为中压供电电源端,所述控制管理芯片U1的8端与所述电容C9的一端电连接,所述电容C9的另一端接地;
所述控制管理芯片U1的15端为系统地端,所述控制管理芯片U1的15端接地;
所述控制管理芯片U1的20端为IO信号端,所述控制管理芯片U1的20端与所述动作控制模块电连接;
所述控制管理芯片U1的21端为IO信号端,所述控制管理芯片U1的21端分别与所述动作控制模块和通信模块电连接;
所述控制管理芯片U1的22端为SWD时钟端,所述控制管理芯片U1的22端与所述烧录口J3的3端电连接,所述烧录口J3的1端接5V电压,所述烧录口J3的2端接地;
所述控制管理芯片U1的23端为SWD数据端,所述控制管理芯片U1的23端与所述动作控制模块电连接。
优选的,所述动作控制模块包括拉线控制端口J2、二极管D1、二极管D7、二极管D13和电阻器R14;
所述拉线控制端口J2外接所述控制开关;
所述拉线控制端口J2的4端分别与所述二极管D7的负极和所述控制管理模块电连接;
所述拉线控制端口J2的3端分别与所述二极管D1的负极和所述控制管理模块电连接;
所述拉线控制端口J2的2端分别与所述二极管D13的负极和所述控制管理模块电连接;
所述拉线控制端口J2的1端分别与所述电阻器R14的一端电连接;
所述二极管D7的正极、二极管D7的正极、二极管D7的正极和电阻器R14的另一端均接地。
优选的,所述通信模块包括RF射频模块和WIFI模块;
所述RF射频模块包括RF射频端口CN3、电容C12、电容C13、电容C30和电阻器R36;
所述RF射频端口CN3的4端、电容C12的一端和电容C13的一端均与所述5V电压输出端电连接,所述电容C12的另一端和电容C13的另一端均接地;
所述RF射频端口CN3的3端和2端均与所述电阻器R36的一端电连接,所述电阻器R36的另一端分别与所述控制管理模块和电容C30的一端电连接,所述电容C30的另一端和RF射频端口CN3的1端均接地;
所述WIFI模块包括WIFI芯片U2、电容C8、电容C14、电阻器R37和电阻器R42;
所述WIFI芯片U2的VBAT端为电源输入端,所述WIFI芯片U2的VBAT端、电容C8的一端和电容C14的一端均与所述5V电压输出端电连接,所述电容C8的另一端、电容C14的另一端和WIFI芯片U2的GND端均接地;
所述WIFI芯片U2的RXD2端为串口通信端,所述WIFI芯片U2的RXD2端与所述电阻器R42的一端电连接,所述电阻器R42的另一端与所述控制管理模块电连接;
所述WIFI芯片U2的TXD端为串口通信端,所述WIFI芯片U2的TXD端与所述电阻器R37的一端电连接,所述电阻器R37的另一端与所述电阻器R15的一端电连接,所述电阻器R15的另一端为光耦检测预留孔。
优选的,所述电机驱动模块包括第一开关晶体管芯片V1、第二开关晶体管芯片V2、第三开关晶体管芯片V3和插座J1;
所述第一开关晶体管芯片V1的2端分别与电阻器R21的一端和电阻器R27的一端电连接,所述电阻器R21的另一端与所述控制管理模块电连接,所述电阻器R27的另一端和所述第一开关晶体管芯片V1的1端分别与电阻器R29的一端、电阻器R11的一端、电阻器R31的一端和电阻器R35的一端电连接,所述电阻器R29的另一端接地,所述电阻器R11的另一端分别与电容C11的一端和所述控制管理模块电连接,所述电容C11的另一端分别与电阻器R28的一端和所述控制管理模块电连接,所述电阻器R28的另一端与所述第三开关晶体管芯片V3电连接,所述电阻器R31的另一端分别与所述电容C10的一端和所述控制管理模块电连接,所述电容C10的另一端分别与所述电阻器R32的一端和所述控制管理模块电连接,所述电阻器R32的另一端与所述第二开关晶体管芯片V2电连接,所述电阻器R35的另一端分别与所述电容C16的一端和所述控制管理模块电连接,所述电容C16的另一端接地;所述第一开关晶体管芯片V1的3端分别与电阻器R26的一端、所述控制管理模块、电机驱动模块、电源电压和焊线电连接,所述电阻器R26的另一端和第一开关晶体管芯片V1的4端均与电阻器R20的一端电连接,所述电阻器R20的另一端与所述控制管理模块电连接;所述第一开关晶体管芯片V1的5端、6端、7端和8端均与所述插座J1的3端电连接;
所述第二开关晶体管芯片V2的2端分别与电阻器R19的一端和电阻器R25的一端电连接,所述电阻器R19的另一端与所述控制管理模块电连接,所述电阻器R25的另一端和所述第二开关晶体管芯片V2的1端分别与电阻器R30的一端、电阻器R32的另一端电连接,所述电阻器R30的另一端接地;所述第二开关晶体管芯片V2的3端分别与电阻器R24的一端、所述控制管理模块、电机驱动模块、电源电压和焊线电连接,所述电阻器R24的另一端和第二开关晶体管芯片V2的4端均与电阻器R18的一端电连接,所述电阻器R18的另一端与所述控制管理模块电连接;所述第二开关晶体管芯片V2的5端、6端、7端和8端均与所述插座J1的2端电连接;
所述第三开关晶体管芯片V3的2端分别与电阻器R17的一端和电阻器R23的一端电连接,所述电阻器R17的另一端与所述控制管理模块电连接,所述电阻器R23的另一端和所述第三开关晶体管芯片V3的1端分别与电阻器R33的一端、电阻器R28的另一端电连接,所述电阻器R33的另一端接地;所述第三开关晶体管芯片V3的3端分别与电阻器R22的一端、所述控制管理模块、电机驱动模块、电源电压和焊线电连接,所述电阻器R22的另一端和第三开关晶体管芯片V3的4端均与电阻器R16的一端电连接,所述电阻器R16的另一端与所述控制管理模块电连接;所述第三开关晶体管芯片V3的5端、6端、7端和8端均与所述插座J1的1端电连接;
所述灯驱动模块包括插座J7;
所述插座J7的1端和2端均通过所述焊线与所述控制管理模块、电机驱动模块和电源电压电连接;
所述插座J7的3端接地;
所述插座J7的4端接5V电压;
所述插座J7的5端和6端均与所述控制管理模块电连接。
上述技术方案中的一个技术方案具有以下有益效果:通过增加更多的风扇档位和照明亮度选择,并实现独立的照明亮度调整和色温选择功能,用户可以根据个人需求选择吊扇灯的档位、调节色温灯珠的亮度以及选择合适的照明色温,满足了用户对风量和照明的个性化需求,提升了用户体验。此外,该吊扇灯多种功能的控制方式具有灵活性、易用性和低成本维护的特点,具有较高的市场应用价值。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多功能吊扇的结构示意图;
图2是本实用新型多功能吊扇的剖面示意图;
图3是图1中A处的局部放大图;
图4是本实用新型多功能吊扇的原理示意图;
图5是本实用新型多功能吊扇的控制管理模块的结构示意图;
图6是本实用新型多功能吊扇的动作控制模块的结构示意图;
图7是本实用新型多功能吊扇的RF射频模块的结构示意图;
图8是本实用新型多功能吊扇的WIFI模块的结构示意图;
图9是本实用新型多功能吊扇的灯驱动模块的结构示意图;
图10是本实用新型多功能吊扇的电机驱动模块的结构示意图;
附图中:吊扇外壳1、吊扇电机2、吊扇叶3、光源线路板4、控制线路板5、风量开关6、照明开关7、正反转开关8、色温开关9、控制管理模块51、动作控制模块52、通信模块53、灯驱动模块54、电机驱动模块55、RF射频模块531、WIFI模块532。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并通过具体实施方式来进一步说明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
在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需要理解的是,术语“中心”、“纵向”、“横向”、“长度”、“宽度”、“厚度”、“上”、“下”、“左”、“右”、“竖直”、“水平”、“顶”、“底”、“内”、“外”、“轴向”、“径向”、“周向”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实用新型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制。
此外,术语“第一”、“第二”仅用于描述目的,而不能理解为指示或暗示相对重要性或者隐含指明所指示的技术特征的数量。由此,限定有“第一”、“第二”的特征可以明示或者隐含地包括一个或者更多个该特征。在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除非另有说明,“多个”的含义是两个或两个以上。
在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需要说明的是,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术语“安装”、“相连”、“连接”应做广义理解,例如,可以是固定连接,也可以是可拆卸连接,或一体地连接;可以是直接相连,也可以通过中间媒介间接相连,可以是两个元件内部的连通。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具体情况理解上述术语在本实用新型中的具体含义。
如图1-10所示,一种多功能吊扇灯,包括吊扇外壳1、吊扇电机2、吊扇叶3、光源线路板4和控制线路板5;
所述吊扇电机2、光源线路板4和控制线路板5均安装在所述吊扇外壳1的相应容纳腔内,所述吊扇叶3的一端传动连接于所述吊扇电机2,所述吊扇叶3的另一端向所述吊扇外壳1的外部延伸;
所述光源线路板4上电连接若干个不同色温组的灯珠;
所述吊扇外壳1的外部设有多个控制开关,所述多个控制开关包括风量开关6、照明开关7、正反转开关8和色温开关9,所述风量开关6、照明开关7和色温开关9设有多个连续的可调档位,所述多个可调档位对应控制所述色温灯珠;
所述风量开关6、正反转开关8、照明开关7和色温开关9分别用于控制所述吊扇电机2的转速、所述吊扇电机2的正反转、所述色温灯珠的亮度和所述色温灯珠的色温。
需要说明的是,所述多个控制开关包括拉绳开关、拨档开关、按键开关、旋转开关等开关;所述多个控制开关的控制方式包括拉绳开关控制风扇档位调节、拉绳开关控制灯具亮度调节、拉绳/拨动开关控制吊扇电机2正反转和拉绳/拨动开关控制色温选择功能等。
本实用新型通过增加更多的风扇档位和照明亮度选择,并实现独立的照明亮度调整和色温选择功能,用户可以根据个人需求选择吊扇灯的档位、调节色温灯珠的亮度以及选择合适的照明色温,满足了用户对风量和照明的个性化需求,提升了用户体验。此外,该吊扇灯多种功能的控制方式具有灵活性、易用性和低成本维护的特点,具有较高的市场应用价值。
综上,本实用新型实现多种功能细化,使用方便,满足了用户需求,提升了用户体验,而且生产成本较低,简化生产工艺。
更进一步的说明,所述风量开关6、照明开关7和正反转开关8均电连接到所述控制线路板5,以逻辑控制实现各自的调节功能;
所述色温开关9通过物理通断切换所述灯珠的色温,所述色温开关9不与所述控制线路板5发生关系,直接控制所述色温灯珠的通断。
更进一步的说明,所述风量开关6、照明开关7和色温开关9均电连接到所述控制线路板,以逻辑控制实现各自的调节功能;
所述正反转开关8通过物理通断切换所述吊扇电机2的正反转,所述正反转开关不与所述控制线路板5发生关系,直接控制所述吊扇电机2的正反转。
更进一步的说明,所述风量开关6、照明开关7、正反转开关8和色温开关9均电连接到所述控制线路板5,以逻辑控制实现各自的调节功能。
本实用新型的吊扇灯提供了更多的风量选择、照明亮度调节和照明色温选择功能,满足用户的不同需求。而且该吊扇灯内置更简洁的控制器结构,其控制方式具有灵活性、易用性和低成本维护的特点,能够提升用户体验,具有较高的市场应用价值。
更进一步的说明,所述风量开关6、照明开关7、正反转开关8和色温开关9均为弱电开关,所述风量开关6、照明开关7和正反转开关8的通电电压为≤5V直流电压,所述色温开关9的通电电压为≤24V直流电压。
为保证用户安全用电,本实用新型是具有≤48V超低安全电压的吊扇灯,其不仅能够通过≤5V通电电压的风量开关6、照明开关7和正反转开关8且弱电信号直接和控制电路板MCU连接通信,还可以通过≤24V通电电压的色温开关9并行使用,多路信号不会相互干扰,从而实现对吊扇及照灯3精准控制,信息传递直接,电路简单,且使用安全,安装简易方便,对用户友好,产品生命周期整体成本低且安全。
更进一步的说明,所述风量开关6和照明开关7均为拉绳开关,所述拉绳开关均设有与所述风量开关6和照明开关7相对应的指示图案层;
所述正反转开关8和色温开关9为拨动开关,所述正反转开关8设有正反转相对应的指示箭头。
在本实施例中,所述风量开关6设置大于2档的更多档位,所述照明开关7提供了大于2档的更多档位,并均结合拉绳档位功能,使用户有更多风量选择和照明亮度选择。
具体的,所述拉绳开关通过0、1组成的通断循环指令来实现风扇档位调节和灯具亮度调节。
具体的,所述拨动开关通过0、1组成的通断循环指令来实现电机的正反转调整。
具体的,在本实施例中,所述光源线路板4上电连接2700K和4000K色温灯珠,采用简单物理通断的控制方式,灯焊线共有3条信号线,分别为Y-/W-/24V+,开关分3个档位:
(1)当色温开关9选择最左边档位时,色温灯珠为单光2700K色温,此时Y-和24+信号线导通,W-信号线断开。
(2)当色温开关9选择中间档位时,色温灯珠为混光2700K+4000K,此时Y-,W-以及24+三条信号线全部导通。
(3)当色温开关9选择最右边档位时,色温灯珠为单光4000K,此时W-和24+信号线导通,Y-信号线断开。
需要说明的是,拉绳开关和拨动开关的位置可以设置在本多功能吊扇灯的吊扇外壳1上任意位置。
更进一步的说明,所述控制线路板5包括控制管理模块51、动作控制模块52、通信模块53、灯驱动模块54和电机驱动模块55,所述电机驱动模块55与所述吊扇电机2电连接,所述灯驱动模块54与所述光源线路板4电连接;
所述动作控制模块52和通信模块53分别与所述控制管理模块51电连接,所述动作控制模块52用于接收所述风量开关6、照明开关7和正反转开关8产生的弱电信号,所述通信模块53用于接收通信信号;
所述控制管理模块51用于接收并处理所述弱电信号或通信信号后,控制所述吊扇电机2的转速、正反转和所述色温灯珠的亮度、色温。
需要说明的是,所述动作控制模块52可以为拉线控制模块或拨动控制模块或按键控制模块中的一种或一种以上开关组合,可以通过拉绳或拨动开关或按键开关安装在吊扇外壳1上,生成动作信号或拨动信号或按键信号。
同时本实用新型增加了通信模块53以接收外置设备的通信信号,丰富本产品使用功能实现的选择权限,更进一步提高用户的使用体验。
更进一步的说明,所述控制管理模块51包括控制管理芯片U1、电容C7、电容C9、电容C15、电容C18和烧录口J3;
所述控制管理芯片U1的1端为低压供电电源端,所述控制管理芯片U1的1端和所述电容C18的一端均接入5V电压,所述电容C18的另一端接地;
所述控制管理芯片U1的2端和3端均为PWM通道端,所述控制管理芯片U1的2端和3端均与所述灯驱动模块54电连接;
所述控制管理芯片U1的4端为ADC通道端,所述控制管理芯片U1的4端与所述通信模块53电连接;
所述控制管理芯片U1的5端、9端、10端、11端、12端、13端、14端、16端、17端、18端和19端均为PWM驱动输出端,所述控制管理芯片U1的5端、9端、10端、11端、12端、13端、14端、16端、17端、18端和19端均与所述电机驱动模块55电连接;
所述控制管理芯片U1的6端为ADC通道端,所述控制管理芯片U1的6端输入电源电压;
所述控制管理芯片U1的7端为5VLDO输出引脚,所述控制管理芯片U1的7端与所述电容C15的一端电连接,所述电容C15的另一端接地;
所述控制管理芯片U1的8端为中压供电电源端,所述控制管理芯片U1的8端与所述电容C9的一端电连接,所述电容C9的另一端接地;
所述控制管理芯片U1的15端为系统地端,所述控制管理芯片U1的15端接地;
所述控制管理芯片U1的20端为IO信号端,所述控制管理芯片U1的20端与所述动作控制模块52电连接;
所述控制管理芯片U1的21端为IO信号端,所述控制管理芯片U1的21端分别与所述动作控制模块52和通信模块53电连接;
所述控制管理芯片U1的22端为SWD时钟端,所述控制管理芯片U1的22端与所述烧录口J3的3端电连接,所述烧录口J3的1端接5V电压,所述烧录口J3的2端接地;
所述控制管理芯片U1的23端为SWD数据端,所述控制管理芯片U1的23端与所述动作控制模块52电连接。
目前,本吊扇灯只采用控制管理芯片U1单个芯片,使得电路结构实际上在原有的复杂的电路上面做了大大的减化。
此外,控制管理芯片U1具有三种功能,包括控制管理、动作控制和电机驱动,能够仅使用一种芯片完成多种功能的控制管理,从而大大简化了电路结构。更进一步阐述控制管理芯片U1的控制管理功能如下:
在本实施例中,拉线的触发信号协议确定为a*,则动作控制模块52的触发信号有a1、a2、a3、a4和a5;
遥控的信号协议确定为b*,则遥控信号为b1、b2、b3、b4和b5;
WIFI和蓝牙的信号协议确定为c*,则WIFI信号是c1、c2、c3、c4和c5;
控制线路板5MCU即控制管理模块51与识别信号的开头码值,确认是哪一类信号,对确认类的信号进行解码、执行。即使是并联使用时,由控制线路板5MCU即控制管理模块51自动去识别不同的输入的类别信息,先确认输入信息类别,再解码输入类别的信息,而且能够生成指令执行控制信号列表,当哪一类信号最新通知控制线路板5MCU即控制管理模块51就执行哪一个指令,具有较高的调度命令执行力。
需要说明的是,本实施例对所述控制管理芯片U1的型号不做限定,只要具有上述功能管脚的现有的控制管理芯片U1即可。
更进一步的说明,所述动作控制模块52包括拉线控制端口J2、二极管D1、二极管D7、二极管D13和电阻器R14;
所述拉线控制端口J2外接所述控制开关;
所述拉线控制端口J2的4端分别与所述二极管D7的负极和所述控制管理模块51电连接;
所述拉线控制端口J2的3端分别与所述二极管D1的负极和所述控制管理模块51电连接;
所述拉线控制端口J2的2端分别与所述二极管D13的负极和所述控制管理模块51电连接;
所述拉线控制端口J2的1端分别与所述电阻器R14的一端电连接;
所述二极管D7的正极、二极管D7的正极、二极管D7的正极和电阻器R14的另一端均接地。
在本实施例中,动作控制模块52向控制管理模块51提供不同的控制信号,包括灯控、档位控制和正反转控制等三种信号,从而能够实现吊扇及色温灯珠的相应的功能。
更进一步的说明,所述通信模块53包括RF射频模块531和WIFI模块532;
所述RF射频模块531包括RF射频端口CN3、电容C12、电容C13、电容C30和电阻器R36;
所述RF射频端口CN3的4端、电容C12的一端和电容C13的一端均与所述5V电压输出端电连接,所述电容C12的另一端和电容C13的另一端均接地;
所述RF射频端口CN3的3端和2端均与所述电阻器R36的一端电连接,所述电阻器R36的另一端分别与所述控制管理模块51和电容C30的一端电连接,所述电容C30的另一端和RF射频端口CN3的1端均接地;
在本实施例中,用户能够同时通过手机APP控制和手机语音以及智能音箱语音控制(即WIFI信号或蓝牙信号)以及遥控(即遥控信号)来控制它,可以同时并行,能够不受各种距离的限制与束缚,就能实现和吊扇及照灯3的远距离互动。即使是用户将遥控器遗失,依然可以由手机终端和智能音箱终端来控制拉绳开关的照灯3,提供用户的使用体验。
所述WIFI模块532包括WIFI芯片U2、电容C8、电容C14、电阻器R37和电阻器R42;
所述WIFI芯片U2的VBAT端为电源输入端,所述WIFI芯片U2的VBAT端、电容C8的一端和电容C14的一端均与所述5V电压输出端电连接,所述电容C8的另一端、电容C14的另一端和WIFI芯片U2的GND端均接地;
所述WIFI芯片U2的RXD2端为串口通信端,所述WIFI芯片U2的RXD2端与所述电阻器R42的一端电连接,所述电阻器R42的另一端与所述控制管理模块51电连接;
所述WIFI芯片U2的TXD端为串口通信端,所述WIFI芯片U2的TXD端与所述电阻器R37的一端电连接,所述电阻器R37的另一端与所述电阻器R15的一端电连接,所述电阻器R15的另一端为光耦检测预留孔。
在本实施例中,为了能够使产品生命周期延长,本产品设置光耦检测预留孔,当WIFI模块532存在异常时,可以通过光耦检测预留孔检测WIFI模块532是否正常,便于后期维修。
需要说明的是,本实施例对所述WIFI芯片U2的型号不做限定,只要具有上述功能管脚的现有的WIFI芯片U2即可。
更进一步的说明,所述电机驱动模块55包括第一开关晶体管芯片V1、第二开关晶体管芯片V2、第三开关晶体管芯片V3和插座J1;
所述第一开关晶体管芯片V1的2端分别与电阻器R21的一端和电阻器R27的一端电连接,所述电阻器R21的另一端与所述控制管理模块51电连接,所述电阻器R27的另一端和所述第一开关晶体管芯片V1的1端分别与电阻器R29的一端、电阻器R11的一端、电阻器R31的一端和电阻器R35的一端电连接,所述电阻器R29的另一端接地,所述电阻器R11的另一端分别与电容C11的一端和所述控制管理模块51电连接,所述电容C11的另一端分别与电阻器R28的一端和所述控制管理模块51电连接,所述电阻器R28的另一端与所述第三开关晶体管芯片V3电连接,所述电阻器R31的另一端分别与所述电容C10的一端和所述控制管理模块51电连接,所述电容C10的另一端分别与所述电阻器R32的一端和所述控制管理模块51电连接,所述电阻器R32的另一端与所述第二开关晶体管芯片V2电连接,所述电阻器R35的另一端分别与所述电容C16的一端和所述控制管理模块51电连接,所述电容C16的另一端接地;所述第一开关晶体管芯片V1的3端分别与电阻器R26的一端、所述控制管理模块51、电机驱动模块55、电源电压和焊线电连接,所述电阻器R26的另一端和第一开关晶体管芯片V1的4端均与电阻器R20的一端电连接,所述电阻器R20的另一端与所述控制管理模块51电连接;所述第一开关晶体管芯片V1的5端、6端、7端和8端均与所述插座J1的3端电连接;
所述第二开关晶体管芯片V2的2端分别与电阻器R19的一端和电阻器R25的一端电连接,所述电阻器R19的另一端与所述控制管理模块51电连接,所述电阻器R25的另一端和所述第二开关晶体管芯片V2的1端分别与电阻器R30的一端、电阻器R32的另一端电连接,所述电阻器R30的另一端接地;所述第二开关晶体管芯片V2的3端分别与电阻器R24的一端、所述控制管理模块51、电机驱动模块55、电源电压和焊线电连接,所述电阻器R24的另一端和第二开关晶体管芯片V2的4端均与电阻器R18的一端电连接,所述电阻器R18的另一端与所述控制管理模块51电连接;所述第二开关晶体管芯片V2的5端、6端、7端和8端均与所述插座J1的2端电连接;
所述第三开关晶体管芯片V3的2端分别与电阻器R17的一端和电阻器R23的一端电连接,所述电阻器R17的另一端与所述控制管理模块51电连接,所述电阻器R23的另一端和所述第三开关晶体管芯片V3的1端分别与电阻器R33的一端、电阻器R28的另一端电连接,所述电阻器R33的另一端接地;所述第三开关晶体管芯片V3的3端分别与电阻器R22的一端、所述控制管理模块51、电机驱动模块55、电源电压和焊线电连接,所述电阻器R22的另一端和第三开关晶体管芯片V3的4端均与电阻器R16的一端电连接,所述电阻器R16的另一端与所述控制管理模块51电连接;所述第三开关晶体管芯片V3的5端、6端、7端和8端均与所述插座J1的1端电连接。
在本实施例中,所述电机驱动模块55通过读取对应控制管理模块51的引脚≤5V高低电平变化,由控制线路板5上MCU判断是否是协议对应电压或协议高低电平变化,对相应电压或高低电平变化进行解码,发出相应的控制指令,实现相应的功能。
需要说明的是,第一开关晶体管芯片V1、第二开关晶体管芯片V2和第三开关晶体管芯片V3里的开关晶体管可以是三极管、场效应管、晶闸管等开关晶体管,本实例使用的是场效应管芯片。
更进一步的说明,所述灯驱动模块54包括插座J7;
所述插座J7的1端和2端均通过所述焊线与所述控制管理模块51、电机驱动模块55和电源电压电连接;
所述插座J7的3端接地;
所述插座J7的4端接5V电压;
所述插座J7的5端和6端均与所述控制管理模块51电连接。
在本实施例中,所述灯驱动模块54通过不同的焊线与所述控制管理模块51、电机驱动模块55电连接,能够实现照灯的开关控制和调光控制,增加产品的多样化使用。
以上结合具体实施例描述了本实用新型的技术原理。这些描述只是为了解释本实用新型的原理,而不能以任何方式解释为对本实用新型保护范围的限制。基于此处的解释,本领域的技术人员不需要付出创造性的劳动即可联想到本实用新型的其它具体实施方式,这些等同的变型或替换均包含在本申请权利要求所限定的范围内。

Claims (10)

1.一种多功能吊扇灯,包括吊扇外壳、吊扇电机、吊扇叶、光源线路板和控制线路板;
所述吊扇电机、光源线路板和控制线路板均安装在所述吊扇外壳的相应容纳腔内,所述吊扇叶的一端传动连接于所述吊扇电机,所述吊扇叶的另一端向所述吊扇外壳的外部延伸;
其特征在于,所述光源线路板上电连接若干个不同色温组的灯珠;
所述吊扇外壳的外部设有多个控制开关,所述多个控制开关包括风量开关、照明开关、正反转开关和色温开关,所述风量开关、照明开关和色温开关设有多个连续的可调档位,所述色温开关对应控制若干个不同色温组的所述灯珠;
所述风量开关、正反转开关、照明开关和色温开关分别用于控制所述吊扇电机的转速、所述吊扇电机的正反转、所述色温灯珠的亮度和所述色温灯珠的色温。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多功能吊扇灯,其特征在于,所述风量开关、照明开关和正反转开关均电连接到所述控制线路板,以逻辑控制实现各自的调节功能;
所述色温开关通过物理通断切换所述灯珠的色温,所述色温开关不与所述控制线路板发生关系,直接控制所述色温灯珠的通断。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多功能吊扇灯,其特征在于,所述风量开关、照明开关和色温开关均电连接到所述控制线路板,以逻辑控制实现各自的调节功能;
所述正反转开关通过物理通断切换所述吊扇电机的正反转,所述正反转开关不与所述控制线路板发生关系,直接控制所述吊扇电机的正反转。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多功能吊扇灯,其特征在于,所述风量开关、照明开关、正反转开关和色温开关均电连接到所述控制线路板,以逻辑控制实现各自的调节功能。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多功能吊扇灯,其特征在于,所述风量开关、照明开关、正反转开关和色温开关均为弱电开关,所述风量开关、照明开关和正反转开关的通电电压为≤5V直流电压,所述色温开关的通电电压为≤24V直流电压。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多功能吊扇灯,其特征在于,所述控制线路板包括控制管理模块、动作控制模块、通信模块、灯驱动模块和电机驱动模块,所述电机驱动模块与所述吊扇电机电连接,所述灯驱动模块与所述光源线路板电连接;
所述动作控制模块和通信模块分别与所述控制管理模块电连接,所述动作控制模块用于接收所述风量开关、照明开关和正反转开关产生的弱电信号,所述通信模块用于接收通信信号;
所述控制管理模块用于接收并处理所述弱电信号或通信信号后,控制所述吊扇电机的转速、正反转和所述色温灯珠的亮度、色温。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一种多功能吊扇灯,其特征在于,所述控制管理模块包括控制管理芯片U1、电容C7、电容C9、电容C15、电容C18和烧录口J3;
所述控制管理芯片U1的1端为低压供电电源端,所述控制管理芯片U1的1端和所述电容C18的一端均接入5V电压,所述电容C18的另一端接地;
所述控制管理芯片U1的2端和3端均为PWM通道端,所述控制管理芯片U1的2端和3端均与所述灯驱动模块电连接;
所述控制管理芯片U1的4端为ADC通道端,所述控制管理芯片U1的4端与所述通信模块电连接;
所述控制管理芯片U1的5端、9端、10端、11端、12端、13端、14端、16端、17端、18端和19端均为PWM驱动输出端,所述控制管理芯片U1的5端、9端、10端、11端、12端、13端、14端、16端、17端、18端和19端均与所述电机驱动模块电连接;
所述控制管理芯片U1的6端为ADC通道端,所述控制管理芯片U1的6端输入电源电压;
所述控制管理芯片U1的7端为5VLDO输出引脚,所述控制管理芯片U1的7端与所述电容C15的一端电连接,所述电容C15的另一端接地;
所述控制管理芯片U1的8端为中压供电电源端,所述控制管理芯片U1的8端与所述电容C9的一端电连接,所述电容C9的另一端接地;
所述控制管理芯片U1的15端为系统地端,所述控制管理芯片U1的15端接地;
所述控制管理芯片U1的20端为IO信号端,所述控制管理芯片U1的20端与所述动作控制模块电连接;
所述控制管理芯片U1的21端为IO信号端,所述控制管理芯片U1的21端分别与所述动作控制模块和通信模块电连接;
所述控制管理芯片U1的22端为SWD时钟端,所述控制管理芯片U1的22端与所述烧录口J3的3端电连接,所述烧录口J3的1端接5V电压,所述烧录口J3的2端接地;
所述控制管理芯片U1的23端为SWD数据端,所述控制管理芯片U1的23端与所述动作控制模块电连接。
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一种多功能吊扇灯,其特征在于,所述动作控制模块包括拉线控制端口J2、二极管D1、二极管D7、二极管D13和电阻器R14;
所述拉线控制端口J2外接所述控制开关;
所述拉线控制端口J2的4端分别与所述二极管D7的负极和所述控制管理模块电连接;
所述拉线控制端口J2的3端分别与所述二极管D1的负极和所述控制管理模块电连接;
所述拉线控制端口J2的2端分别与所述二极管D13的负极和所述控制管理模块电连接;
所述拉线控制端口J2的1端分别与所述电阻器R14的一端电连接;
所述二极管D7的正极、二极管D7的正极、二极管D7的正极和电阻器R14的另一端均接地。
9.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一种多功能吊扇灯,其特征在于,所述通信模块包括RF射频模块和WIFI模块;
所述RF射频模块包括RF射频端口CN3、电容C12、电容C13、电容C30和电阻器R36;
所述RF射频端口CN3的4端、电容C12的一端和电容C13的一端均与所述5V电压输出端电连接,所述电容C12的另一端和电容C13的另一端均接地;
所述RF射频端口CN3的3端和2端均与所述电阻器R36的一端电连接,所述电阻器R36的另一端分别与所述控制管理模块和电容C30的一端电连接,所述电容C30的另一端和RF射频端口CN3的1端均接地;
所述WIFI模块包括WIFI芯片U2、电容C8、电容C14、电阻器R37和电阻器R42;
所述WIFI芯片U2的VBAT端为电源输入端,所述WIFI芯片U2的VBAT端、电容C8的一端和电容C14的一端均与所述5V电压输出端电连接,所述电容C8的另一端、电容C14的另一端和WIFI芯片U2的GND端均接地;
所述WIFI芯片U2的RXD2端为串口通信端,所述WIFI芯片U2的RXD2端与所述电阻器R42的一端电连接,所述电阻器R42的另一端与所述控制管理模块电连接;
所述WIFI芯片U2的TXD端为串口通信端,所述WIFI芯片U2的TXD端与所述电阻器R37的一端电连接,所述电阻器R37的另一端与所述电阻器R15的一端电连接,所述电阻器R15的另一端为光耦检测预留孔。
10.根据权利要求9所述的一种多功能吊扇灯,其特征在于,所述电机驱动模块包括第一开关晶体管芯片V1、第二开关晶体管芯片V2、第三开关晶体管芯片V3和插座J1;
所述第一开关晶体管芯片V1的2端分别与电阻器R21的一端和电阻器R27的一端电连接,所述电阻器R21的另一端与所述控制管理模块电连接,所述电阻器R27的另一端和所述第一开关晶体管芯片V1的1端分别与电阻器R29的一端、电阻器R11的一端、电阻器R31的一端和电阻器R35的一端电连接,所述电阻器R29的另一端接地,所述电阻器R11的另一端分别与电容C11的一端和所述控制管理模块电连接,所述电容C11的另一端分别与电阻器R28的一端和所述控制管理模块电连接,所述电阻器R28的另一端与所述第三开关晶体管芯片V3电连接,所述电阻器R31的另一端分别与所述电容C10的一端和所述控制管理模块电连接,所述电容C10的另一端分别与所述电阻器R32的一端和所述控制管理模块电连接,所述电阻器R32的另一端与所述第二开关晶体管芯片V2电连接,所述电阻器R35的另一端分别与所述电容C16的一端和所述控制管理模块电连接,所述电容C16的另一端接地;所述第一开关晶体管芯片V1的3端分别与电阻器R26的一端、所述控制管理模块、电机驱动模块、电源电压和焊线电连接,所述电阻器R26的另一端和第一开关晶体管芯片V1的4端均与电阻器R20的一端电连接,所述电阻器R20的另一端与所述控制管理模块电连接;所述第一开关晶体管芯片V1的5端、6端、7端和8端均与所述插座J1的3端电连接;
所述第二开关晶体管芯片V2的2端分别与电阻器R19的一端和电阻器R25的一端电连接,所述电阻器R19的另一端与所述控制管理模块电连接,所述电阻器R25的另一端和所述第二开关晶体管芯片V2的1端分别与电阻器R30的一端、电阻器R32的另一端电连接,所述电阻器R30的另一端接地;所述第二开关晶体管芯片V2的3端分别与电阻器R24的一端、所述控制管理模块、电机驱动模块、电源电压和焊线电连接,所述电阻器R24的另一端和第二开关晶体管芯片V2的4端均与电阻器R18的一端电连接,所述电阻器R18的另一端与所述控制管理模块电连接;所述第二开关晶体管芯片V2的5端、6端、7端和8端均与所述插座J1的2端电连接;
所述第三开关晶体管芯片V3的2端分别与电阻器R17的一端和电阻器R23的一端电连接,所述电阻器R17的另一端与所述控制管理模块电连接,所述电阻器R23的另一端和所述第三开关晶体管芯片V3的1端分别与电阻器R33的一端、电阻器R28的另一端电连接,所述电阻器R33的另一端接地;所述第三开关晶体管芯片V3的3端分别与电阻器R22的一端、所述控制管理模块、电机驱动模块、电源电压和焊线电连接,所述电阻器R22的另一端和第三开关晶体管芯片V3的4端均与电阻器R16的一端电连接,所述电阻器R16的另一端与所述控制管理模块电连接;所述第三开关晶体管芯片V3的5端、6端、7端和8端均与所述插座J1的1端电连接;
所述灯驱动模块包括插座J7;
所述插座J7的1端和2端均通过所述焊线与所述控制管理模块、电机驱动模块和电源电压电连接;
所述插座J7的3端接地;
所述插座J7的4端接5V电压;
所述插座J7的5端和6端均与所述控制管理模块电连接。
CN202322604854.8U 2023-09-25 2023-09-25 一种多功能吊扇灯 Active CN220850087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322604854.8U CN220850087U (zh) 2023-09-25 2023-09-25 一种多功能吊扇灯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322604854.8U CN220850087U (zh) 2023-09-25 2023-09-25 一种多功能吊扇灯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20850087U true CN220850087U (zh) 2024-04-26

Family

ID=90740334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322604854.8U Active CN220850087U (zh) 2023-09-25 2023-09-25 一种多功能吊扇灯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20850087U (zh)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206894939U (zh) 带蓝牙的led的控制器
CN202907281U (zh) 一种基于蓝牙手机控制的led可变色灯泡
CN102917498A (zh) 一种基于蓝牙手机控制的led可变色灯泡
CN103607800A (zh) 智能调光模块和智能调光led灯及其控制方法
CN205232499U (zh) 便于调光的led灯
CN202857103U (zh) 一种分体式led影视灯控制器
CN204513163U (zh) 一种使用无线(蓝牙)控制技术的led智能吸顶灯
CN101784145A (zh) 远程无级调光led多路驱动恒流系统及恒流源
CN103582259A (zh) 一种室内led灯光蓝牙控制系统
CN104378892A (zh) 一种使用无线(蓝牙)控制技术的led智能水晶灯
CN203240334U (zh) 智能调光led灯
CN220850087U (zh) 一种多功能吊扇灯
CN203537604U (zh) 一种通过wifi网络遥控的装置
CN107816694A (zh) 一种带情景模式切换的餐灯
CN202679757U (zh) 一种基于电力载波通信的舞台灯光控制系统
CN202759635U (zh) 指示灯控制电路及电视机
CN201513824U (zh) 温控变色智能灯
CN204131801U (zh) 一种低功耗蓝牙控制的智能led灯具
CN208210369U (zh) 一种电子产品的表面变色发光装置
CN204335013U (zh) 一种带有无线控制功能的rgb智能调色led灯系统
CN207969029U (zh) 一种led照明智能调光、调色控制系统
CN205213078U (zh) 一种led灯
CN202799310U (zh) Led吸顶灯遥控调光电路
CN202103917U (zh) 一种可变色温光源
CN101701695A (zh) 温控变色智能灯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