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20829100U - 一种高效双壁螺旋套管热交换器 - Google Patents

一种高效双壁螺旋套管热交换器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20829100U
CN220829100U CN202322580988.0U CN202322580988U CN220829100U CN 220829100 U CN220829100 U CN 220829100U CN 202322580988 U CN202322580988 U CN 202322580988U CN 220829100 U CN220829100 U CN 220829100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spiral
pipe
tube
steam
spiral pipe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322580988.0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沈玉平
任朋朋
沈超
夏一鸣
沈炎煜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Henan Fuyuan Energy Saving Technology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Henan Fuyuan Energy Saving Technology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Henan Fuyuan Energy Saving Technology Co ltd filed Critical Henan Fuyuan Energy Saving Technology Co ltd
Priority to CN202322580988.0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20829100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20829100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20829100U/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Landscapes

  • Heat-Exchange Devices With Radiators And Conduit Assemblies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高效双壁螺旋套管热交换器,包括第一螺旋管和第二螺旋管,第一螺旋管和第二螺旋管左右对称设置,且第一螺旋管和第二螺旋管的两端均通过连接桥连通;进气口和出液口分别设置在第一螺旋管和第二螺旋管的两端并与相应的连接桥连接。本实用新型当管体内的蒸汽在进行热交换形成水时,水蒸汽在管体内从上而下盘旋流动同时也能够搅动管体内汽体的位置状态,从而使管体内的汽体趋向于管体的侧壁,增强蒸汽的换热效果;在汽体沿管体的侧壁旋转流动时,此时管壁外的液体温度相对较低,又因第一螺旋管和第二螺旋管的管体内汽体是盘旋接触相连接的,所以形成溶液中的水与旋转流动在管内的蒸汽进行热交换的速率进一步加强,增大热交换效率。

Description

一种高效双壁螺旋套管热交换器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热交换领域,特别涉及一种高效双壁螺旋套管热交换器。
背景技术
在众多领域中,如化工、金属冶炼、食品、制药、饲料发酵、钢厂电厂铵法脱硫、油气田等行业,都使用不同型号的蒸发设备,来生产产品或者进行废水治理。
现有技术中用于蒸发冷凝装置,传统的热交换器大多采用不锈钢的直管,整体换热效率不高,且在使用时,换热的蒸汽直上直下通过速度较快,蒸汽接触时间较短,且传统的不锈钢管管径较大通过速度较快容易导致中部的蒸汽并不能完全进行换热,还需再次进行热交换,从而影响换热效率。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一个目的是要提供一种至少解决上述技术问题任一方面的一种高效双壁螺旋套管热交换器。
本实用新型一个进一步的目的是要避免管径中部的蒸汽不能完全与管壁接触的问题。
本实用新型另一个进一步的目的是要提高蒸汽的热交换效果,有足够的交换时间。
特别地,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高效双壁螺旋套管热交换器,包括第一螺旋管、第二螺旋管、进气口和出液口,所述第一螺旋管和所述第二螺旋管左右对称设置,且所述第一螺旋管和所述第二螺旋管的两端均通过连接桥连通;所述进气口和所述出液口分别设置在所述第一螺旋管和第二螺旋管的两端并与相应的连接桥连接。
进一步地,所述第一螺旋管和所述第二螺旋管之间设置有预设距离,且预设距离与所述连接桥长度相同。
进一步地,所述第一螺旋管和所述第二螺旋管的中部具有一两端开口的贯穿腔。
进一步地,所述连接桥具有两贯穿的穿孔,穿孔与所述第一螺旋管和第二螺旋杆的中部贯穿腔连通。
进一步地,所述第一螺旋管和所述第二螺旋管均为单管盘旋固定连接。
进一步地,所述进气口和所述出液口均设置有连接接口。
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效果和优点:
本实用新型通过将管体进行盘旋设置,增大蒸汽整体的蒸汽行程,从而增大换热时间和效率;同时当管体内的蒸汽在进行热交换形成水时,水蒸汽在管体内从上而下盘旋流动同时也能够搅动管体内汽体的位置状态,从而使管体内的汽体趋向于管体的侧壁,增强蒸汽的换热效果;在汽体沿管体的侧壁旋转流动时,此时管壁外的液体温度相对较低,又因第一螺旋管和第二螺旋管的管体内汽体是盘旋接触相连接的,所以形成溶液中的水与旋转流动在管内的蒸汽进行热交换的速率进一步加强,增大热交换效率,从而使蒸汽液化效果和换热效果更好。
附图说明
后文将参照附图以示例性而非限制性的方式详细描述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具体实施例。附图中相同的附图标记标示了相同或类似的部件或部分。本领域技术人员应该理解,这些附图未必是按比例绘制的。附图中:
图1为本实用新型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正视结构示意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俯视结构示意图。
图4为本实用新型图3中A-A方向剖视结构示意图。
图5为本实用新型图4中C的局部放大结构示意图。
图中:1、第一螺旋管,101、第二螺旋管,2、进气口,3、出液口,4、连接桥。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结合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实用新型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实用新型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实用新型保护的范围。
图1为本实用新型结构示意图。图2为本实用新型正视结构示意图。图3为本实用新型俯视结构示意图。图4为本实用新型图3中A-A方向剖视结构示意图。图5为本实用新型图4中C的局部放大结构示意图。
本实施例的方案,提供了一种高效双壁螺旋套管热交换器,包括第一螺旋管1、第二螺旋管101、进气口2和出液口3,所述第一螺旋管1和所述第二螺旋管101左右对称设置,且所述第一螺旋管1和所述第二螺旋管101的两端均通过各一个连接桥4连通;所述进气口2和所述出液口3分别设置在所述第一螺旋管1和第二螺旋管101的两端并与相应的连接桥4连接,具体如图1和图2中所示。
需要进一步说明的是,所述第一螺旋管1和所述第二螺旋管101之间设置有预设距离,且预设距离与所述连接桥4长度相同,其中所述预设距离的作用使能够有足够的空间进行热交换。
需要进一步说明的是,所述第一螺旋管1和所述第二螺旋管101的中部具有一两端开口的贯穿腔,具体的如图4中所示,第一螺旋管1和第二螺旋管101中部可穿过气体或液体进行热交换,其中如图4中所示阴影部分为能够进行热交换的液体或汽体,自上而下流动,还需要说明的是所述该换热器两端均可为进气方向,没有特定的使用方向。
需要进一步说明的是,如图4和图5中所示,所述连接桥4具有两贯穿的穿孔,穿孔与所述第一螺旋管1和第二螺旋杆的中部贯穿腔连通,并且两端设置有与第一螺旋管1和第二螺旋管101连通的空腔。
需要进一步说明的是,所述第一螺旋管1和所述第二螺旋管101均为单管盘旋固定连接,一管成型,且相邻的管壁紧贴固定连接;或两相邻管壁之间只有一层之隔,在所述液体沿管体的底部流动时,此时的液体温度相对较低,又因第一螺旋管1和第二螺旋管101的管体是盘旋接触相连接的,所以形成溶液中的水与旋转流动在管内的蒸汽进行热交换进一步增大热交换效率,从而使蒸汽液化效果和换热效果更好。
需要进一步说明的是,所述进气口2和所述出液口3均设置有连接接口,所述连接接口可采用法兰接口。
本实用新型工作原理:
在使用时,本实用新型通过将管体进行盘旋设置,增大蒸汽整体的蒸汽行程,从而增大换热时间和效率;同时当管体内由蒸汽热交换形成水时,产生的水在管体内从上而下盘旋流动也能够搅动管体内气体的状态,从而使管体内的气体趋向于管体的侧壁,增强蒸汽的换热效果;在所述液体沿管体的底部流动时,此时的液体温度相对较低,又因第一螺旋管1和第二螺旋管101的管体是盘旋接触相连接的,所以形成溶液中的水与旋转流动在管内的蒸汽进行热交换进一步增大热交换效率,从而使蒸汽液化效果和换热效果更好。
最后应说明的是:以上所述仅为本实用新型的优选实施例而已,并不用于限制本实用新型,尽管参照前述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进行了详细的说明,对于本领域的技术人员来说,其依然可以对前述各实施例所记载的技术方案进行修改,或者对其中部分技术特征进行等同替换,凡在本实用新型的精神和原则之内,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内。

Claims (6)

1.一种高效双壁螺旋套管热交换器,其特征在于:包括,
第一螺旋管(1)和第二螺旋管(101),所述第一螺旋管(1)和所述第二螺旋管(101)左右对称设置,且所述第一螺旋管(1)和所述第二螺旋管(101)的两端均通过连接桥(4)连通;
进气口(2)和出液口(3),所述进气口(2)和所述出液口(3)分别设置在所述第一螺旋管(1)和第二螺旋管(101)的两端并与相应的连接桥(4)连接。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高效双壁螺旋套管热交换器,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螺旋管(1)和所述第二螺旋管(101)之间设置有预设距离,且预设距离与所述连接桥(4)长度相同。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高效双壁螺旋套管热交换器,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螺旋管(1)和所述第二螺旋管(101)的中部具有一两端开口的贯穿腔。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一种高效双壁螺旋套管热交换器,其特征在于:所述连接桥(4)具有两贯穿的穿孔,穿孔与所述第一螺旋管(1)和第二螺旋杆的中部贯穿腔连通。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一种高效双壁螺旋套管热交换器,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螺旋管(1)和所述第二螺旋管(101)均为单管盘旋固定连接。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高效双壁螺旋套管热交换器,其特征在于:所述进气口(2)和所述出液口(3)均设置有连接接口。
CN202322580988.0U 2023-09-22 2023-09-22 一种高效双壁螺旋套管热交换器 Active CN220829100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322580988.0U CN220829100U (zh) 2023-09-22 2023-09-22 一种高效双壁螺旋套管热交换器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322580988.0U CN220829100U (zh) 2023-09-22 2023-09-22 一种高效双壁螺旋套管热交换器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20829100U true CN220829100U (zh) 2024-04-23

Family

ID=90723863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322580988.0U Active CN220829100U (zh) 2023-09-22 2023-09-22 一种高效双壁螺旋套管热交换器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20829100U (zh)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5387736A (zh) 一种加强型螺旋管高效换热器
CN201133781Y (zh) 换热器用螺旋波纹换热管
CN204429258U (zh) 一种用于碳化法生产红矾钠过程中反应液的换热装置系统
CN105258533A (zh) 具有分形结构的管壳式换热器
CN220829100U (zh) 一种高效双壁螺旋套管热交换器
CN205279802U (zh) 一种加强型螺旋管高效换热器
CN208139896U (zh) 换热管及换热器
CN203443424U (zh) 被吸气冷却器
CN102032828B (zh) 分形表面结构式换热管
CN107367184A (zh) 一种管内外胀式螺旋波节管
CN2872275Y (zh) 管壳式换热器
CN204388661U (zh) 一种高效固定式蛇管换热器
CN206709678U (zh) 一种三维折流板及管壳式换热器
CN201892469U (zh) 分形表面结构式换热管
CN105605951A (zh) 一种新型变截面式扭曲管换热器
CN105651094A (zh) 一种新型变截面相间螺旋扭曲换热管
CN210741213U (zh) 一种内肋椭圆扭曲缠绕换热管
CN205156699U (zh) 一种双螺旋折流板换热器
CN205940254U (zh) 一种高效的异型换热管
CN106979716A (zh) 一种三维折流板及管壳式换热器
CN210638561U (zh) 一种扁平扭曲缠绕换热管
CN213396657U (zh) 一种换热器
CN202109787U (zh) 应用扁平形螺旋换热管的热交换设备
CN204286157U (zh) 一种折流杆式换热器
CN207501715U (zh) 一种冷凝装置改进结构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