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20828887U - Ai数字智能热力站 - Google Patents

Ai数字智能热力站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20828887U
CN220828887U CN202322399989.5U CN202322399989U CN220828887U CN 220828887 U CN220828887 U CN 220828887U CN 202322399989 U CN202322399989 U CN 202322399989U CN 220828887 U CN220828887 U CN 220828887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plane
box
digital intelligent
station
edge controller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322399989.5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杨兵
张旭
王院生
王元
董君永
张世钰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Runa Smart Equipment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Runa Smart Equipment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Runa Smart Equipment Co Ltd filed Critical Runa Smart Equipment Co Ltd
Priority to CN202322399989.5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20828887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20828887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20828887U/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Landscapes

  • Selective Calling Equipment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AI数字智能热力站,该AI数字智能热力站包括箱体,包括箱体,箱体顶部设置有顶面,箱体底部设置有底面,箱体内设置有智能模块化换热机组和边缘控制器,智能模块化换热机组上设置有供水管、回水管和排污管,箱体上开设有通孔,供水管、回水管和排污管穿过通孔连接到箱体外,智能模块化换热机组和边缘控制器与上位平台联动,以对热力站进行控制,顶面和底面均设置有吊装角件,以便于对箱体进行吊装移动。本实用新型提供的AI数字智能热力站不仅结构简单、占地面积小,而且使用方便,在顶面和底面均设置有吊装角件,可以将热力站进行移动,设置更加灵活方便。

Description

AI数字智能热力站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属于热力站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AI数字智能热力站。
背景技术
集中供热系统的热力站是供热网路与热用户的连接场所。它的作用是根据热网工况和不同的条件,采用不同的连接方式,将热网输送的热媒加以调节、转换,向热用户系统分配热量以满足用户需求,并根据需要,进行集中计量、检测供热热媒的参数和数量。
现有的AI数字智能热力站包含板式换热器、水泵、普通Y型除污器、水箱、软化水装置、配电柜、变频柜、PLC柜、温度、压力测点等设备,具体存在(1)内部管道连接复杂,弯头多,阻力大,占地面积大,检修空间不足;(2)集装箱内部配备变频柜和控制柜,增加制造和安装成本,布线复杂、运行安全隐患多;(3)配备水箱、软化水装置,占用空间,需要外接市政自来水,软化水装置实际利用率低,并且需要定期维护和更换软化水装置设备,后期运维成本增大;(4)软化水装置长期使用效果差,容易导致板式换热器板片结垢,大大降低了板式换热器的换热传热系数和使用寿命;(5)采用传统Y型除污器,阻力压降大、过滤面积小,容易堵塞,不能在线清洗滤网。
因此,亟需设计一种AI数字智能热力站,解决以上提到的现有技术的AI数字智能热力站结构复杂、占地面积大、使用不方便的问题。
实用新型内容
为解决背景技术中提及的现有技术的AI数字智能热力站结构复杂、占地面积大、使用不方便的技术问题,提供一种AI数字智能热力站,以解决上述的问题。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的AI数字智能热力站的具体技术方案如下:
一种AI数字智能热力站,包括箱体,箱体顶部设置有顶面,箱体底部设置有底面,箱体内设置有智能模块化换热机组和边缘控制器,智能模块化换热机组上设置有供水管、回水管和排污管,箱体上开设有通孔,供水管、回水管和排污管穿过通孔连接到箱体外,智能模块化换热机组和边缘控制器与上位平台联动,以对热力站进行控制,顶面和底面均设置有吊装角件,以便于对箱体进行吊装移动。
进一步,还包括第一平面、第二平面、第三平面和第四平面、第一平面、第二平面、第三平面和第四平面依次连接成箱体,边缘控制器设置在第一平面上,通孔开设在第二平面上。
进一步,箱体的第一平面外侧设置有箱门和密码指纹锁,箱门一侧设置有门禁系统,密码指纹锁设置在门禁系统远离箱门的一侧,门禁系统、密码指纹锁和边缘控制器均与上位平台联动,以便于上位平台远程控制门禁系统、密码指纹锁和边缘控制器。
进一步,第一平面与第二平面连接处的顶角上设置有枪机,顶面上设置有球机,枪机、球机与边缘控制器均和上位平台联动,以便于上位平台远程控制球机、枪机、球机和边缘控制器。
进一步,还包括烟雾传感器,烟雾传感器固定设置在箱体的顶部,烟雾传感器与边缘控制器和上位平台联动,以对箱体内的盐雾进行采集和监控。
进一步,还包括水浸变送器,水浸变送器固定设置在箱体的底面的中间部位,水浸变送器与边缘控制器和上位平台联动,以对箱体内的水位进行采集和监控。
进一步,还包括室外温度传感器,室外温度传感器设置在箱体外侧的第一平面靠近顶面的部位,室外温度传感器用于采集室外的温度。
进一步,还包括室内温度采集器,室内温度采集器设置在箱体内侧的第一平面上,室内温度采集器用于采集箱体内的温度。
进一步,还包括配电箱、供电电源和插座,配电箱、供电电源和插座设置在箱体内侧的第一平面上,第二平面上设置有换气扇,顶面设置有照明灯,配电箱与供电电源连接取电,以对门禁系统、枪机、球机、边缘控制器、换气扇、照明灯以及插座供电。
进一步,还包括多个地沟格栅,多个地沟格栅均匀且间隔设置在箱体的底面两侧。
本实用新型的AI数字智能热力站具有以下优点:
通过在箱体内设置有智能模块化换热机组和边缘控制器,智能模块化换热机组上设置有供水管、回水管和排污管,箱体上开设有通孔,供水管、回水管和排污管穿过通孔连接到箱体外,智能模块化换热机组和边缘控制器与上位平台联动,以对热力站进行控制,热力站不仅结构简单、占地面积小,而且使用方便,在顶面和底面均设置有吊装角件,可以将热力站进行移动,设置更加灵活方便。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AI数字智能热力站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集装箱箱体的结构示意图一;
图3为本实用新型集装箱箱体的结构示意图二;
图4为本实用新型AI数字智能热力站的正视图;
图5为本实用新型AI数字智能热力站的后视图;
图6为本实用新型AI数字智能热力站的俯视图;
图7为本实用新型智能模块化换热机组的结构示意图。
图中标记说明:
100、箱体;101、第一平面;102、第二平面;1021、第一通孔;1022、第二通孔;1023、第三通孔;1024、第四通孔;1025、第五通孔;103、第三平面;104、第四平面;200、智能模块化换热机组;201、智能电磁波水质管理器;202、智能物联数据终端;203、同步变频一体循环泵;204、手动转刷除污器;205、同步变频一体补水泵;206、供水管;2061、一次供水管;2062、二次供水管;207、回水管;2071、一次回水管;2072、二次回水管;208、排污管;1、边缘控制器;2、吊装角件;3、箱门;4、密码指纹锁;5、门禁系统;6、枪机;7、球机;8、烟雾传感器;9、水浸变送器;10、室外温度传感器;11、室内温度采集器;12、配电箱;13、供电电源;14、插座;15、换气扇;16、照明灯;17、地沟格栅。
具体实施方式
为使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目的、技术方案和优点更加清楚,下面将结合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是本实用新型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实用新型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技术人员在没有作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实用新型保护的范围。
在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需要说明的是,术语“中心”、“上”、“下”、“左”、“右”、“竖直”、“水平”、“内”、“外”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实用新型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制。此外,术语“第一”、“第二”、仅用于描述目的,而不能理解为指示或暗示相对重要性。其中,术语“第一位置”和“第二位置”为两个不同的位置。
在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需要说明的是,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术语“安装”、“相连”、“连接”应做广义理解,例如,可以是固定连接,也可以是可拆卸连接,或一体地连接;可以是机械连接,也可以是电连接;可以是直接相连,也可以通过中间媒介间接相连,可以是两个元件内部的连通。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具体情况理解上述术语在本实用新型中的具体含义。此外,下面所描述的本实用新型不同实施方式中所涉及的技术特征只要彼此之间未构成冲突就可以相互结合。
本领域的技术人员能够理解,尽管在此的一些实施例包括其它实施例中所包括的某些特征而不是其它特征,但是不同实施例的特征的组合意味着处于本实用新型的范围之内并且形成不同的实施例。例如,在权利要求书中,所要求保护的实施例的任意之一都可以以任意的组合方式来使用。
下面参照附图1至附图7描述本实用新型的AI数字智能热力站。
现有的AI数字智能热力站仅仅具备温度、压力、流量、视频监控的信息采集,与上位平台联动性差、信息量少。不具备热、电、水、安防等供热全数据自动采集、管理、诊断、决策的AI数字智能化水平,无法从制热、输配、交换到用热各关键节点数据AI自学习,无法实现站网精准负荷预测与智能调度。而且现有AI数字智能热力站包含板式换热器、水泵、普通Y型除污器、水箱、软化水装置、配电柜、变频柜、PLC柜、温度、压力测点的设备,内部管道连接复杂,弯头多,阻力大,占地面积大,检修空间不足。配备变频柜和控制柜,增加制造和安装成本,布线复杂、运行安全隐患多;配备水箱、软化水装置,占用空间,需要外接市政自来水;软化水装置实际利用率低,并且需要定期维护和更换软化水装置设备,后期运维成本增大;软化水装置长期使用效果差,容易导致板式换热器板片结垢,大大降低了板式换热器的换热传热系数和使用寿命。采用传统Y型除污器,阻力压降大、过滤面积小,容易堵塞,不能在线清洗滤网。因此,亟需设计一种AI数字智能热力站,解决以上提到的问题。
如图1至图6所示,本实用新型中的AI数字智能热力站,包括箱体100,箱体100顶部设置有顶面,箱体100底部设置有底面,箱体100内设置有智能模块化换热机组200和边缘控制器1,智能模块化换热机组200包含智能电磁波水质管理器201、智能物联数据终端202、同步变频一体循环泵203、手动转刷除污器204和同步变频一体补水泵205,智能电磁波水质管理器201、智能物联数据终端202、同步变频一体循环泵203、手动转刷除污器204、同步变频一体补水泵205和边缘控制器1与上位平台联动,以对热力站进行控制,顶面和底面均设置有吊装角件2,以便于对箱体100进行移动。本实施例中的边缘控制器1为STORM AI边缘控制器1。智能模块化换热机组200具备全信息智能管理、模块化标准设计、阻垢除垢效果好,换热效率高、全生命周期使用成本低、在线水质监管、柔性定制的功能特点;管道少弯头、采用扩容式除污器、换热板片通过专业软件热力学模拟分析设计,符合流体热力学规范,运行阻力不高于50KPa。智能模块化换热机组200和STORM AI边缘控制器1具体结构均为现有技术,在此不做赘述。
通过在箱体100内设置有智能模块化换热机组200和边缘控制器1,智能模块化换热机组200上设置有供水管206、回水管207和排污管208,箱体100上开设有通孔,供水管206、回水管207和排污管208穿过通孔连接到箱体100外,智能模块化换热机组200和边缘控制器1与上位平台联动,以对热力站进行控制,热力站不仅结构简单、占地面积小,而且使用方便,在顶面和底面均设置有吊装角件2,可以将热力站进行移动,设置更加灵活方便。
具体地,如图7所示,智能模块化换热机组200包含智能电磁波水质管理器201、智能物联数据终端202、同步变频一体循环泵203、手动转刷除污器204和同步变频一体补水泵205,智能电磁波水质管理器201、智能物联数据终端202、同步变频一体循环泵203、手动转刷除污器204、同步变频一体补水泵205和边缘控制器1与上位平台联动,以对热力站进行控制。
本实用新型中的AI数字智能热力站支持新建、老旧改造无站房的应用场景;支持多种供热形式,如间供、混供、间/混两用等;一体式预制成型,利用吊装角件2可移动式快速建站,无需站房建设及站内设备安装,占地面积小,可灵活定制设计,而且包含多重水质管理机制,在线检测分析,除污阻垢提升换热效率,降低输配能耗。
其中,STORM AI边缘控制器1,具备热、电、水、安防等供热全数据自动采集、管理、诊断、决策的AI数字智能化水平,内置业内多数物联网协议,可兼容SCADA、DCS、PLC系统,参数配置简单,利用AI+I oT物联网技术,融合天气、室温、建筑等多种信息数据,内置RUNASTORM智能AI算法模型,以室温均衡舒适为最终目标,高效实时处理从制热、输配、交换到用热各关键节点数据并自学习优化内置算法模型,实现站网精准负荷预测与智能调度。
进一步,如图1至图6所示,本实用新型中的AI数字智能热力站还包括第一平面101、第二平面102、第三平面103和第四平面104、第一平面101、第二平面102、第三平面103和第四平面104依次连接成箱体100。边缘控制器1设置在第一平面101上,通孔开设在第二平面102上,通孔具体包括第一通孔1021、第二通孔1022、第三通孔1023、第四通孔1024和第五通孔1025,供水管206包括一次供水管2061和二次供水管2062,回水管207包括一次回水管2071和二次回水管2072,一次供水管2061穿过第一通孔1021连接到箱体100外,一次回水管2071穿过第二通孔1022连接到箱体100外,二次供水管2062穿过第三通孔1023连接到箱体100外,二次回水管2072穿过第四通孔1024连接到箱体100外,排污管208穿过第五通孔1025连接到箱体100外,实现热力站的供水与回水。本实施例中,本实用新型中的AI数字智能热力站还包括顶面和底面,顶面设置在第一平面101、第二平面102、第三平面103和第四平面104的顶部,底面设置在第一平面101、第二平面102、第三平面103和第四平面104的底部。
进一步,如图1至图6所示,箱体100的第一平面101外侧设置有箱门3和密码指纹锁4,箱门3一侧设置有门禁系统5,密码指纹锁4设置在门禁系统5远离箱门3的一侧,门禁系统5、密码指纹锁4和边缘控制器1均与上位平台联动,以便于上位平台远程控制门禁系统5、密码指纹锁4和边缘控制器1。第一平面101与第二平面102连接处的顶角上设置有枪机6,顶面上设置有球机7,枪机6、球机7和边缘控制器1均与上位平台联动,以便于上位平台远程控制球机7、枪机6、球机7和边缘控制器1。本实施例中密码指纹锁4与门禁系统5、枪机6、球机7信息共享,STORM AI边缘控制器1和上位平台联动,具备考勤打卡、安全防护的功能,而且实现现场和远程控制的功能,提高了后期热力站运维的管理效率和质量。
进一步,如图1至图6所示,本实用新型中的AI数字智能热力站还包括烟雾传感器8,烟雾传感器8固定设置在箱体100的顶部,烟雾传感器8与边缘控制器1和上位平台联动,以对箱体100内的烟雾进行采集和监控。本实施例中,烟雾传感器8与STORM AI边缘控制器1和上位平台联动,预警防范和规避AI数字智能热力站火灾的发生。
进一步,如图1至图4所示,本实用新型中的AI数字智能热力站还包括水浸变送器9,水浸变送器9固定设置在箱体100的底面中间部位,水浸变送器9与边缘控制器1和上位平台联动,以对箱体100内的水位进行采集和监控。本实施例中水浸变送器9与枪机6、球机7,与STORM AI边缘控制器1和上位平台联动,实时监控预警和规避因故障导致的AI数字智能热力站淹站情况的发生。
进一步,如图1至图6所示,本实用新型中的AI数字智能热力站还包括室外温度传感器10,室外温度传感器10设置在箱体100外侧的第一平面101靠近顶面的部位,室外温度传感器10用于采集室外的温度。本实施例中室外温度传感器10安装在规范要求的位置,实时采集并上传AI数字智能热力站周围的室外环境温度,为STORM AI边缘控制器1采集、管理、诊断、决策提供数据支撑。
进一步,如图1至图6所示,本实用新型中的AI数字智能热力站还包括室内温度采集器11,室内温度采集器11设置在箱体100内侧的第一平面101上,室内温度采集器11用于采集箱体100内的温度。室内温度采集器11安装在规范要求的位置,实时采集并上传AI数字智能热力站内部环境温度,监控AI数字智能热力站站内的实时温度,确保设备安全可靠的运行,为STORM AI边缘控制器1采集、管理、诊断、决策提供数据支撑。
进一步,如图1至图6所示,本实用新型中的AI数字智能热力站还包括配电箱12、供电电源13和插座14,配电箱12、供电电源13和插座14设置在箱体100内的第一平面101上,第二平面102上设置有换气扇15,顶面设置有照明灯16,配电箱12与供电电源13连接取电,以对门禁系统5、枪机6、球机7、边缘控制器1、换气扇15、照明灯16以及插座14供电。本实施例中插座14为防水航空插头,便于安全取电。配电箱12配备了电流保护、过载保护、过压保护、短路保护等保护产品,以确保电力系统运行的安全可靠。
进一步,如图1至图6所示,本实用新型中的AI数字智能热力站还包括多个地沟格栅17,多个地沟格栅17均匀且间隔设置在箱体100的底面两侧。地沟格栅17用于收集AI数字智能热力站站内的污水集中排放到污水井,保护了周边的环境。
进一步,如图1至图6所示,本实用新型中的AI数字智能热力站的第一平面101采用压型钢板和岩棉保温夹芯板材料制作,压型钢板和岩棉保温夹芯板可以起到绝热、难燃、密封及降噪的作用,可以合理布置箱门3的位置,便于后期设备的检修作业。底面采用镀锌防滑钢板制作,起到防滑的作用。
本实用新型中的AI数字智能热力站具有以下优点:
(1)全信息智能管理:配备自研智能物联数据终端202,实现智能模块化换热机组200核心运行数据精准、集中采集,与STORM AI边缘控制器1实现联动;设备协议统一标准,与系统软件平台无缝衔接并实时控制,匹配各种智能调控策略,支持站内AI调控,实现无人值守,节省人力。
(2)模块化标准设计:采用同步变频一体循环泵203、同步变频一体补水泵205,结合STORM AI边缘控制器1,内置业内多数物联网协议,可兼容SCADA、DCS、PLC系统,省去了变频柜和控制柜。机组采用模块化设计组装,补水形式采用一网回补二网回方案,省去水箱和配套的传统软水装置,结构紧凑布局合理,空间利用率高,占地仅为传统站的1/2~1/3。
(3)换热、节能效率高:与传统换热机组相比,智能模块化换热机组200管道少弯头、采用扩容式除污器、换热板片通过软件热力学模拟设计,符合流体热力学规范,智能模块化换热机组200运行阻力不高于50KPa,整体输配、传热、换热、节能效率高,运行能耗低,提升节能效率在10%~20%。
(4)全生命周期使用成本低:契合现场应用环境,历经多次实战应用,已实现设计、制造、安装、调试全流程标准化、信息化,调试、维修、维护便利。
(5)在线水质监管:自主研发产品手动转刷除污器204,具备在线清除滤网、在线排污的功能,可选配电动控制装置,系统根据压差判定,远程自动转刷清污,提升自动化程度;自主研发的智能电磁波水质管理器201,达到阻垢除垢的效果,提高站内换热效率。同时可在管道形成金属盐层保护膜,减缓管道腐蚀,配合监测软件,可实现水质在线监测与处理。
(6)柔性定制:针对不同地区热源实际情况,可为客户提供丰富的方案选择。
显然,本实用新型的上述实施例仅仅是为了清楚说明本实用新型所作的举例,而并非是对本实用新型的实施方式的限定。对于所属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来说,在上述说明的基础上还可以做出其它不同形式的变化或变动。这里无需也无法对所有的实施方式予以穷举。凡在本实用新型的精神和原则之内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和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实用新型权利要求的保护范围之内。

Claims (10)

1.一种AI数字智能热力站,其特征在于,包括箱体,箱体顶部设置有顶面,箱体底部设置有底面,箱体内设置有智能模块化换热机组和边缘控制器,智能模块化换热机组上设置有供水管、回水管和排污管,箱体上开设有通孔,供水管、回水管和排污管穿过通孔连接到箱体外,智能模块化换热机组和边缘控制器与上位平台联动,以对热力站进行控制,顶面和底面均设置有吊装角件,以便于对箱体进行吊装移动。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AI数字智能热力站,其特征在于,还包括第一平面、第二平面、第三平面和第四平面、第一平面、第二平面、第三平面和第四平面依次连接成箱体,边缘控制器设置在第一平面上,通孔开设在第二平面上。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AI数字智能热力站,其特征在于,箱体的第一平面外侧设置有箱门和密码指纹锁,箱门一侧设置有门禁系统,密码指纹锁设置在门禁系统远离箱门的一侧,门禁系统、密码指纹锁和边缘控制器均与上位平台联动,以便于上位平台远程控制门禁系统、密码指纹锁和边缘控制器。
4.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AI数字智能热力站,其特征在于,第一平面与第二平面连接处的顶角上设置有枪机,顶面上设置有球机,枪机、球机与边缘控制器均和上位平台联动,以便于上位平台远程控制球机、枪机、球机和边缘控制器。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AI数字智能热力站,其特征在于,还包括烟雾传感器,烟雾传感器固定设置在箱体的顶部,烟雾传感器与边缘控制器和上位平台联动,以对箱体内的盐雾进行采集和监控。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AI数字智能热力站,其特征在于,还包括水浸变送器,水浸变送器固定设置在箱体的底面的中间部位,水浸变送器与边缘控制器和上位平台联动,以对箱体内的水位进行采集和监控。
7.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AI数字智能热力站,其特征在于,还包括室外温度传感器,室外温度传感器设置在箱体外侧的第一平面靠近顶面的部位,室外温度传感器用于采集室外的温度。
8.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AI数字智能热力站,其特征在于,还包括室内温度采集器,室内温度采集器设置在箱体内侧的第一平面上,室内温度采集器用于采集箱体内的温度。
9.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AI数字智能热力站,其特征在于,还包括配电箱、供电电源和插座,配电箱、供电电源和插座设置在箱体内侧的第一平面上,第二平面上设置有换气扇,顶面设置有照明灯,配电箱与供电电源连接取电,以对门禁系统、枪机、球机、边缘控制器、换气扇、照明灯以及插座供电。
10.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AI数字智能热力站,其特征在于,还包括多个地沟格栅,多个地沟格栅均匀且间隔设置在箱体的底面两侧。
CN202322399989.5U 2023-09-05 2023-09-05 Ai数字智能热力站 Active CN220828887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322399989.5U CN220828887U (zh) 2023-09-05 2023-09-05 Ai数字智能热力站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322399989.5U CN220828887U (zh) 2023-09-05 2023-09-05 Ai数字智能热力站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20828887U true CN220828887U (zh) 2024-04-23

Family

ID=90725668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322399989.5U Active CN220828887U (zh) 2023-09-05 2023-09-05 Ai数字智能热力站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20828887U (zh)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4260763B (zh) 一种铁路车站综合监控系统及设计方法
CN102906506B (zh) 热和电的分配以及热电联产的方法及系统
WO2013176334A1 (ko) 지능형 건물 에너지 소비 관리 시스템
CN102818330A (zh) 一种通信机房节能系统
CN102821581A (zh) 一种通信机房节能方法
CN104238533A (zh) 一种铁路站房机电设备监控系统
CN101393451A (zh) 一种建筑节能控制方法及系统
CN111706911A (zh) 基于物联网的矿区分散清洁热源耦合供热智慧监控系统
CN107726546A (zh) 无人运营的中央空调智能系统及其控制方法
CN113888132A (zh) 一种大型工业企业的能源管理系统
CN106097155B (zh) 一种基于移动互联网的客车给排水智能监控与管理系统
CN105003958A (zh) 一种基于物联网的城市区域集中供热监控系统及供热系统
CN106123235A (zh) 一种中央空调节能管理控制系统
CN109283900B (zh) 楼宇分质供水并助力供水节能减排标准化系统及控制方法
CN220828887U (zh) Ai数字智能热力站
CN108758982A (zh) 一种vrv空调分户计量计费系统
CN104993398A (zh) 一种高温地区适用的开关站
CN111720945A (zh) 一种地铁设备用房通风系统及方法
US20230072190A1 (en) Improving energy efficiency of human-inhabitable environments
CN110262317A (zh) 基于大数据的配电房环境监测系统
CN211822694U (zh) 基于物联网技术的热能边缘服务系统
CN210946995U (zh) 一种一体化供水改造专用加压供水设备
CN204043138U (zh) 用于冷却塔辅助散热复合式地源热泵数据采集的控制系统
CN100374781C (zh) 模块式冷暖综合供水机组
CN110805951A (zh) 基于物联网技术的热能边缘服务系统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