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20825233U - 一种抛丸除尘设备 - Google Patents

一种抛丸除尘设备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20825233U
CN220825233U CN202322572312.7U CN202322572312U CN220825233U CN 220825233 U CN220825233 U CN 220825233U CN 202322572312 U CN202322572312 U CN 202322572312U CN 220825233 U CN220825233 U CN 220825233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barrel
fixedly connected
frames
sliding plate
wall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322572312.7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张长军
李文军
丁美玲
王勇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Qingdao Juncheng Zhiyuan Machinery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Qingdao Juncheng Zhiyuan Machinery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Qingdao Juncheng Zhiyuan Machinery Co ltd filed Critical Qingdao Juncheng Zhiyuan Machinery Co ltd
Priority to CN202322572312.7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20825233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20825233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20825233U/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Landscapes

  • Cleaning In General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抛丸除尘设备,包括筒体,所述筒体上端固定连接有进料管,所述进料管与筒体内部连通,所述筒体内转动连接有转杆,所述筒体上端固定连接有电机,所述电机通过转动机构与转杆连接,所述转杆外壁固定连接有多个搅拌辊,所述筒体内转动连接有两个框架,两个所述框架内均安装有过滤网,所述电机通过滑动机构与两个框架连接。本实用新型通过设置转块、滑板、框架等装置,利用电机输出轴的转动,带动滑板及其外壁的两组框架转动,转动过程中可将水面上的浮灰吸附在过滤网外表面,实现有效吸附浮灰,防止其进入水中并保持除尘设备的清洁的目的,同时提高降低除尘的效率,保证其正常运行和清洁效果。

Description

一种抛丸除尘设备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除尘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抛丸除尘设备。
背景技术
抛丸的原理是用电动机带动叶轮体旋转,靠离心力的作用,将直径约在0.2-3.0mm的弹丸(有铸钢丸、钢丝切丸、不锈钢丸等不同类型)抛向工件的表面,使工件的表面达到一定的粗糙度,使工件变得美观,或者改变工件的焊接拉应力为压应力,提高工件的使用寿命。
抛丸过程中,由于弹丸与工件表面的撞击与摩擦,会产生大量的细小碎屑与粉尘,如果不对其进行处理,就会造成不同程度的车间环境与大气环境污染,而且会影响工作人员的身体健康。
现有技术中,如专利CN202122603422.6所提出的一种抛丸机旋风除尘设备,该设备在使用时,通过排风扇的驱使下浮灰会通过出气管排出柜体外部,而实际情况为,当浮灰漂浮在水面上时,水面会对其产生一定的阻力,这种阻力阻碍浮灰被排风扇吸引并排出的过程,而通过排风扇无法将其排出,导致设备内部的灰尘积聚,这将降低除尘设备的效率,影响其正常运行和清洁效果。
因此,需要针对上述问题来重新设计一种抛丸除尘设备。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为了解决现有技术中存在的缺点,而提出的一种抛丸除尘设备。
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采用了如下技术方案:
一种抛丸除尘设备,包括筒体,所述筒体上端固定连接有进料管,所述进料管与筒体内部连通,所述筒体内转动连接有转杆,所述筒体上端固定连接有电机,所述电机通过转动机构与转杆连接,所述转杆外壁固定连接有多个搅拌辊,所述筒体内转动连接有两个框架,两个所述框架内均安装有过滤网,所述电机通过滑动机构与两个框架连接。
优选地,所述转动机构包括转动连接在筒体内的转块,所述转块与转杆固定连接。
优选地,所述滑动机构包括滑动连接在转块外壁的滑板,两个所述框架均固定连接在滑板外壁,两个所述框架均对称分布在滑板两侧外壁。
优选地,所述滑板外壁固定连接有两个限位杆,两个所述限位杆对称分布在滑板两端外壁。
优选地,所述筒体外壁固定连接有多个支架。
优选地,所述筒体下端安装有出料管。
本实用新型具有以下有益效果:
1、本实用新型通过设置转块、滑板、框架等装置,利用电机输出轴的转动,带动滑板及其外壁的两组框架转动,转动过程中可将水面上的浮灰吸附在过滤网外表面,实现有效吸附浮灰,防止其进入水中并保持除尘设备的清洁的目的,同时提高降低除尘的效率,保证其正常运行和清洁效果。
2、本实用新型通过设置转块、滑板、框架等装置,设置的框架采用PVC材料所制成,在使用时,框架始终漂浮在水面上,如此可根据水位的高度,来自动的对框架的位置进行调整。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提出的一种抛丸除尘设备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图1内部结构示意图。
图中:1筒体、2电机、3进料管、4支架、5转块、6滑板、7框架、8过滤网、9限位杆、10转杆、11搅拌辊。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结合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实用新型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
参照图1-2所示,本实施例的一种抛丸除尘设备,包括筒体1,筒体1上端固定连接有进料管3,进料管3与筒体1内部连通。
筒体1内转动连接有转杆10,筒体1上端固定连接有电机2,电机2通过转动机构与转杆10连接,转杆10外壁固定连接有多个搅拌辊11,筒体1内转动连接有两个框架7,两个框架7内均安装有过滤网8,电机2通过滑动机构与两个框架7连接;其中,框架7采用PVC塑料制成。
转动机构包括转动连接在筒体1内的转块5,转块5与转杆10固定连接;滑动机构包括滑动连接在转块5外壁的滑板6,两个框架7均固定连接在滑板6外壁,两个框架7均对称分布在滑板6两侧外壁。
滑板6外壁固定连接有两个限位杆9,两个限位杆9对称分布在滑板6两端外壁,筒体1外壁固定连接有三个支架4,筒体1下端安装有出料管。
该设备在使用时,将水管通过进料管3注入筒体1内,启动电机2,电机2输出轴带动转块5及其外壁的转杆10转动,转杆10转动过程中,带动其外壁的多组搅拌辊11转动,如此可以实现将水和颗粒物混合悬浮,并通过搅拌辊11的作用来清洗和处理颗粒物,这有助于提高除尘效果和清洁设备的效率。
在此过程中,浮灰在除尘过程中,不断的向水面上漂浮,转块5转动时,带动框架7及过滤网8转动,而框架7具有一定的漂浮性,可根据水位的高低始终漂浮在水面上,进而在其转动过程中,可将浮灰吸附在过滤网8外壁,如此可以有效吸附浮灰,防止其进入水中并保持除尘设备的清洁,同时提高降低除尘的效率,保证其正常运行和清洁效果。
以上所述,仅为本实用新型较佳的具体实施方式,但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并不局限于此,任何熟悉本技术领域的技术人员在本实用新型揭露的技术范围内,根据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及其实用新型构思加以等同替换或改变,都应涵盖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内。

Claims (6)

1.一种抛丸除尘设备,其特征在于,包括筒体(1),所述筒体(1)上端固定连接有进料管(3),所述进料管(3)与筒体(1)内部连通,所述筒体(1)内转动连接有转杆(10),所述筒体(1)上端固定连接有电机(2),所述电机(2)通过转动机构与转杆(10)连接,所述转杆(10)外壁固定连接有多个搅拌辊(11),所述筒体(1)内转动连接有两个框架(7),两个所述框架(7)内均安装有过滤网(8),所述电机(2)通过滑动机构与两个框架(7)连接。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抛丸除尘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转动机构包括转动连接在筒体(1)内的转块(5),所述转块(5)与转杆(10)固定连接。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抛丸除尘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滑动机构包括滑动连接在转块(5)外壁的滑板(6),两个所述框架(7)均固定连接在滑板(6)外壁,两个所述框架(7)均对称分布在滑板(6)两侧外壁。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一种抛丸除尘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滑板(6)外壁固定连接有两个限位杆(9),两个所述限位杆(9)对称分布在滑板(6)两端外壁。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一种抛丸除尘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筒体(1)外壁固定连接有多个支架(4)。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一种抛丸除尘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筒体(1)下端安装有出料管。
CN202322572312.7U 2023-09-21 2023-09-21 一种抛丸除尘设备 Active CN220825233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322572312.7U CN220825233U (zh) 2023-09-21 2023-09-21 一种抛丸除尘设备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322572312.7U CN220825233U (zh) 2023-09-21 2023-09-21 一种抛丸除尘设备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20825233U true CN220825233U (zh) 2024-04-23

Family

ID=90727167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322572312.7U Active CN220825233U (zh) 2023-09-21 2023-09-21 一种抛丸除尘设备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20825233U (zh)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7882584A (zh) 一种适用于隧道施工的高效除尘系统及使用方法
CN111974057B (zh) 一种污水处理用过滤器
CN113943063A (zh) 一种污水收集用回收装置
CN116481111A (zh) 一种建筑施工用智能新风节能净化装置
CN211025656U (zh) 一种建筑工程用无水扬尘处理装置
CN220825233U (zh) 一种抛丸除尘设备
CN212408681U (zh) 垃圾发电系统用清灰装置
CN113578480A (zh) 一种低粉尘的固体废物处理装置
CN113350883A (zh) 一种基于超声波的污水处理系统及方法
CN219412641U (zh) 矿井巷道通风装置
CN106731393A (zh) 一种环保型除尘装置
CN115853833A (zh) 一种风机进风口消声器
CN211439598U (zh) 一种便于弹簧抛丸抛光的抛丸机
CN114346719A (zh) 一种新型管道加工自动化设备
CN2604276Y (zh) 风力循环喷砂装置
CN113070818A (zh) 一种钢管内壁除锈机的摆动结构及摆动方法
CN207043867U (zh) 一种多工位浮动平衡磨粒磁流动清污系统
CN112495070A (zh) 一种建筑施工用扬尘处理装置
CN216608646U (zh) 履带式抛丸机的翻转履带机构
CN220835786U (zh) 一种再生混凝土回收装置
CN220074413U (zh) 一种高效除尘的抛丸清理机
CN217097300U (zh) 一种静音型板材抛丸清理机
CN220142885U (zh) 一种空心砖加工用除粉尘装置
CN213968241U (zh) 一种用于抛丸机的除尘装置
CN216320610U (zh) 一种喷砂机用的脉冲袋式多级除尘器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