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20823858U - 一种火红蚁诱捕装置 - Google Patents

一种火红蚁诱捕装置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20823858U
CN220823858U CN202322175943.5U CN202322175943U CN220823858U CN 220823858 U CN220823858 U CN 220823858U CN 202322175943 U CN202322175943 U CN 202322175943U CN 220823858 U CN220823858 U CN 220823858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main body
trapping
fire ant
atomizer
boss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322175943.5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林泽逵
张晓东
林建明
邹博
谢声炜
陈泽凯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Shantou Square Green Space Management Office
Original Assignee
Shantou Square Green Space Management Office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Shantou Square Green Space Management Office filed Critical Shantou Square Green Space Management Office
Priority to CN202322175943.5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20823858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20823858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20823858U/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Landscapes

  • Catching Or Destruction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火红蚁诱捕装置。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是:该诱捕装置包括主体和诱杀机构,主体上设有诱捕腔,诱捕腔上下贯穿主体,主体一外侧面顶端设有凸台,主体上设有通孔,通孔设置在凸台的下方,诱杀机构包括药槽和雾化器,药槽和雾化器均设置在凸台下,雾化器一端连通药槽,雾化器的雾化端伸进通孔指向诱捕腔。本实用新型目的在于提供一种通过将主体插入地面,在其内放置诱饵后,通过雾化器的作用在诱捕腔内雾化药剂,进入的火红蚁便会在身体上覆盖药剂,待拿开主体后火红蚁回巢,将药剂携带回巢后进行集巾杀灭的火红蚁诱捕装置。

Description

一种火红蚁诱捕装置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火红蚁诱捕装置。
背景技术
红火蚁是全球公认的百种最具危险的入侵物种之一,火红蚁杂食性土栖蚁类,可取食植物的种子、果实、幼芽、嫩茎和根系,严重影响作物的生长。另外还捕食动物、破坏土壤微生态,叮咬家禽家畜,造成家畜家禽受伤或者死亡;破坏灌溉系统,是一种危害面广,危害程度比较严重的外来入侵性害虫,因此防治火红蚁是目前亟需开展的工作,如何进行诱捕,是解决问题的关键,为此进行了专利检索,检索到一个专利名为:一种用于红火蚁的诱集装置,专利号为:202222068466.8,公开了一种用于红火蚁的诱集装置,通过进气管、电机、扇叶和透气孔等结构间的配合设置,将诱集筒安装在红火蚁蚁丘附近时,可将电机与外部电源连接,通过电机带动扇叶转动,将外部空气通过负压作用吸入诱集筒内部,诱集筒内部的空气在气压作用下通过透气孔排出,将诱集筒内部诱饵的气味快速扩散至周围环境引诱红火蚁,当火红蚁闻到诱饵产生的气味后,能够通过底座上设置的进蚁管道进入诱集筒内部,并向盛设有诱饵的位置方向攀爬,当火红蚁与诱饵外部的电网接触后,能够通过电网上的高压电流迅速将火红蚁杀灭。但是这个专利所公开的内容只能灭杀一部分火红蚁,对在巢穴中的火红蚁无法进行更好的杀灭,因此,寻求一种能解决以上问题,是目前亟需改进的技术,由于是结构上的改进,因此拟进行实用新型专利申请。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通过将主体插入地面,在其内放置诱饵后,通过雾化器的作用在诱捕腔内雾化药剂,进入的火红蚁便会在身体上覆盖药剂,待拿开主体后火红蚁回巢,将药剂携带回巢后进行集中杀灭的火红蚁诱捕装置。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采用的技术方案是:
一种火红蚁诱捕装置,所述诱捕装置包括主体和诱杀机构,所述主体上设有诱捕腔,所述诱捕腔上下贯穿主体,所述主体一外侧面顶端设有凸台,所述主体上设有通孔,所述通孔设置在凸台的下方,所述诱杀机构包括药槽和雾化器,所述药槽和雾化器均设置在凸台下,所述雾化器一端连通药槽,所述雾化器的雾化端伸进通孔指向诱捕腔。
采用该结构的火红蚁诱捕装置,通过上下贯穿主体的诱捕腔,将其插在火红蚁必经之路的土地上,在其内放置诱饵,火红蚁会循着诱饵的味道进入诱捕腔内,而雾化器则一直从药槽内吸取药液并进行雾化,将雾化的药液喷入诱捕腔内,由于主体是四面环绕的结构,雾化的药液即便是在有风的环境下,依旧可以将大部分保留在诱捕腔内,进入诱捕腔的火红蚁则在雾化的作用下,身上披覆一层药膜,在该诱捕装置启用一段时间后,将主体拿掉,在中间地面上的火红蚁则可以携带诱饵回巢,利用火红蚁身上的药剂,携带进巢穴后则可进行集中的杀灭,此外,主体插入土地之后,即便是雾化药剂,除了会将药剂覆盖在火红蚁身上,也有大部分会停留在诱捕腔的内侧壁上,存留在土地上的药剂并不会很多,而且将主体拿开之后,只有小范围的区域是被雾化药剂覆盖到的,在通风的情况下很快也会消散,因此不用担心药剂的使用会污染环境。
作为本实用新型的改进技术方案:
所述主体上还设有引导坡,所述引导坡设置在凸台的对向端,所述引导坡向主体外倾斜,所述引导坡与主体侧面的交界处,指向通孔。
在主体上设有的引导坡放置在凸台的对向端,引导坡的作用在于可以当作一个引导平台让火红蚁从这个区域进入到诱捕腔内,因为和凸台的方向对向,安装在凸台下的雾化器的喷口可以直接对着引导坡,进入引导坡的火红蚁即可立即被雾化的药剂喷到,使得给火红蚁覆盖药剂的效率更高,即便火红蚁只是在引导坡兜一圈就走,依然可以让其被药剂喷覆到。
此外也可以将该主体横向放置,也就是引导坡的边缘,和引导坡所在面的主体外侧壁底部边缘接触地面,此时的引导坡就变成一个向上的斜坡,将主体放置在火红蚁的必经之路上,并在引导坡与主体侧面的交界处放置诱饵,火红蚁的行进路线不会有任何改变,反而可以通过诱饵引导火红蚁进入引导坡内,而引导坡与主体侧面的交界处指向通孔,雾化器的喷口可以直接覆盖到引导坡和主体的范围,其喷覆效果也会更佳。
作为本实用新型的改进技术方案:
所述主体上还设有若干固定座,所述若干固定座分布在主体外侧面上,且固定座之间彼此的底面处于同一水平面上。所述固定座呈三角形结构,所述固定座一直角边贴合在主体上,另一直角边与主体下底面平行,位于引导坡一端的固定座,其另一直角边与斜边所呈的锐角,超出引导坡边缘端与主体该侧面边缘端所在的平面。
主体上设有的固定座,分布在主体的外侧面上,当主体插入到泥土中的时候,固定座与泥土接触,可以起到稳固主体的作用,其三角形的结构也为其稳定性提供了帮助,此外,在引导坡和其所在的主体侧面一端的固定座,其凸出的锐角,在主体横向放置后,这个锐角可以插入到地面内,也起到了一定的稳固作用。
作为本实用新型的改进技术方案:
所述凸台上设有太阳能板,所述太阳能板与雾化器电连接。
在凸台上设有的太阳能板可以为雾化器提供电量,使得其在户外的使用限制大大降低。
作为本实用新型的改进技术方案:
所述主体为透明材质。
透明材质的主体可以便于使用者观察主体的内部情况。
采用上述结构后,本实用新型有益效果为:
采用该结构的火红蚁诱捕装置,将其插入泥土后,通过放置诱饵引导火红蚁进入其诱捕腔内,再通过雾化药剂的形式使得覆盖在火红蚁身上,在该诱捕装置启用一段时间后,将主体拿掉,火红蚁则可以携带诱饵回巢,利用火红蚁身上的药剂,携带进巢穴后则可进行集中的杀灭,此外,主体插入土地之后,即便是雾化药剂,除了会将药剂覆盖在火红蚁身上,也有大部分会停留在诱捕腔的内侧壁上,存留在土地上的药剂并不会很多,而且将主体拿开之后,只有小范围的区域是被雾化药剂覆盖到的,在通风的情况下很快也会消散,因此不用担心药剂的使用会污染环境。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的火红蚁诱捕装置的前视立体图;
图2是本实用新型的火红蚁诱捕装置的后视立体图;
图3是本实用新型的火红蚁诱捕装置的竖向放置示意图
图4是本实用新型的火红蚁诱捕装置的横向放置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的说明。
如图1-4所示,一种火红蚁诱捕装置,所述诱捕装置包括主体1和诱杀机构2,所述主体1上设有诱捕腔11,所述诱捕腔11上下贯穿主体1,所述主体1一外侧面顶端设有凸台12,所述主体1上设有通孔13,所述通孔13设置在凸台12的下方,所述诱杀机构2包括药槽21和雾化器22,所述药槽21和雾化器22均设置在凸台12下,所述雾化器22一端连通药槽21,所述雾化器22的雾化端伸进通孔13指向诱捕腔11。
上述主体1上还设有引导坡14,所述引导坡14设置在凸台12的对向端,所述引导坡14向主体1外倾斜。
上述引导坡14与主体1侧面的交界处,指向通孔13。
上述主体1上还设有若干固定座15,所述若干固定座15分布在主体1外侧面上,且固定座15之间彼此的底面处于同一水平面上。
上述固定座15呈三角形结构,所述固定座15一直角边贴合在主体1上,另一直角边与主体1下底面平行,位于引导坡14一端的固定座15,其另一直角边与斜边所呈的锐角,超出引导坡14边缘端与主体1该侧面边缘端所在的平面。
上述凸台12上设有太阳能板121,所述太阳能板121与雾化器22电连接。
上述主体1为透明材质。
采用该结构的火红蚁诱捕装置,通过上下贯穿主体1的诱捕腔11,将其插在火红蚁必经之路的土地上,在其内放置诱饵,火红蚁会循着诱饵的味道进入诱捕腔11内,而雾化器22则一直从药槽21内吸取药液并进行雾化,将雾化的药液喷入诱捕腔11内,由于主体1是四面环绕的结构,雾化的药液即便是在有风的环境下,依旧可以将大部分保留在诱捕腔11内,进入诱捕腔11的火红蚁则在雾化的作用下,身上披覆一层药膜,在该诱捕装置启用一段时间后,将主体1拿掉,在中间地面上的火红蚁则可以携带诱饵回巢,利用火红蚁身上的药剂,携带进巢穴后则可进行集中的杀灭,此外,主体1插入土地之后,即便是雾化药剂,除了会将药剂覆盖在火红蚁身上,也有大部分会停留在诱捕腔11的内侧壁上,存留在土地上的药剂并不会很多,而且将主体1拿开之后,只有小范围的区域是被雾化药剂覆盖到的,在通风的情况下很快也会消散,因此不用担心药剂的使用会污染环境。
在主体1上设有的引导坡14放置在凸台12的对向端,引导坡14的作用在于可以当作一个引导平台让火红蚁从这个区域进入到诱捕腔11内,因为和凸台12的方向对向,安装在凸台12下的雾化器22的喷口可以直接对着引导坡14,进入引导坡14的火红蚁即可立即被雾化的药剂喷到,使得给火红蚁覆盖药剂的效率更高,即便火红蚁只是在引导坡兜一圈就走,依然可以让其被药剂喷覆到。
此外也可以将该主体1横向放置,也就是引导坡14的边缘,和引导坡14所在面的主体1外侧壁底部边缘接触地面,此时的引导坡14就变成一个向上的斜坡,将主体1放置在火红蚁的必经之路上,并在引导坡14与主体1侧面的交界处放置诱饵,火红蚁的行进路线不会有任何改变,反而可以通过诱饵引导火红蚁进入引导坡14内,而引导坡14与主体1侧面的交界处指向通孔13,雾化器22的喷口可以直接覆盖到引导坡14和主体1的范围,其喷覆效果也会更佳。
主体1上设有的固定座15,分布在主体1的外侧面上,当主体1插入到泥土中的时候,固定座15与泥土接触,可以起到稳固主体1的作用,其三角形的结构也为其稳定性提供了帮助,此外,在引导坡14和其所在的主体1侧面一端的固定座15,其凸出的锐角,在主体1横向放置后,这个锐角可以插入到地面内,也起到了一定的稳固作用。
在凸台12上设有的太阳能板121可以为雾化器22提供电量,使得其在户外的使用限制大大降低。
透明材质的主体1可以便于使用者观察主体1的内部情况。
以上具体实施方式的内容仅为本实用新型的优选实施例,上述优选实施例并非用来限定本实用新型的实施范围;凡是依照本实用新型其权利要求的保护范围所做出的各种等同变换,均被本实用新型其权利要求的保护范围所覆盖。

Claims (7)

1.一种火红蚁诱捕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诱捕装置包括主体和诱杀机构,所述主体上设有诱捕腔,所述诱捕腔上下贯穿主体,所述主体一外侧面顶端设有凸台,所述主体上设有通孔,所述通孔设置在凸台的下方,所述诱杀机构包括药槽和雾化器,所述药槽和雾化器均设置在凸台下,所述雾化器一端连通药槽,所述雾化器的雾化端伸进通孔指向诱捕腔。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火红蚁诱捕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主体上还设有引导坡,所述引导坡设置在凸台的对向端,所述引导坡向主体外倾斜。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火红蚁诱捕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引导坡与主体侧面的交界处,指向通孔。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火红蚁诱捕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主体上还设有若干固定座,所述若干固定座分布在主体外侧面上,且固定座之间彼此的底面处于同一水平面上。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火红蚁诱捕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固定座呈三角形结构,所述固定座一直角边贴合在主体上,另一直角边与主体下底面平行,位于引导坡一端的固定座,其另一直角边与斜边所呈的锐角,超出引导坡边缘端与主体该侧面边缘端所在的平面。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火红蚁诱捕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凸台上设有太阳能板,所述太阳能板与雾化器电连接。
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火红蚁诱捕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主体为透明材质。
CN202322175943.5U 2024-03-14 2024-03-14 一种火红蚁诱捕装置 Active CN220823858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322175943.5U CN220823858U (zh) 2024-03-14 2024-03-14 一种火红蚁诱捕装置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322175943.5U CN220823858U (zh) 2024-03-14 2024-03-14 一种火红蚁诱捕装置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20823858U true CN220823858U (zh) 2024-04-23

Family

ID=90724512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322175943.5U Active CN220823858U (zh) 2024-03-14 2024-03-14 一种火红蚁诱捕装置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20823858U (zh)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US6467215B1 (en) Blood-sucking insect barrier system and method
US7073287B2 (en) Mosquitoes eradicating system
CN106818693B (zh) 农药施药方法
CN111213623A (zh) 一种茶树治理用诱虫灯
CN220823858U (zh) 一种火红蚁诱捕装置
CN202197694U (zh) 一种杀虫装置
CN206963751U (zh) 一种茶刺蛾引诱处理装置
CN210519875U (zh) 一种简易式昆虫诱捕器
CN213246516U (zh) 一种新型农业病虫害防治装置
CN211703368U (zh) 一种农业育苗用病虫害防治设备
CN213369507U (zh) 一种农作物病虫害防治用预设杀虫装置
CN210226627U (zh) 风吸太阳能诱捕器
CN209965024U (zh) 一种林业病虫害防治装置
CN212232785U (zh) 一种农业用驱除病虫害的喷洒装置
CN210382338U (zh) 一种多功能昆虫诱捕器
CN211064747U (zh) 一种便于使用的农业种植用除虫装置
EP3772278A1 (en) Device and process for olive pick paste catching - horizontal tubular model
CN218588069U (zh) 一种有害生物防治用老鼠捕捉装置
WO2006029502A1 (en) Mosquitoes eradicating system
CN214853812U (zh) 一种农业种植用害虫诱捕装置
CN217591855U (zh) 一种基于信息素和光源结合作用的捕虫装置
CN212260231U (zh) 田间虫害物理综合防控动力平台
CN220191901U (zh) 一种甘蔗螟虫诱杀装置
CN218604707U (zh) 一种园林绿化植物防虫害装置
CN219069237U (zh) 一种育苗病虫害防治设备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