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20821363U - 一种薄膜开关出线端结构 - Google Patents

一种薄膜开关出线端结构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20821363U
CN220821363U CN202322345206.5U CN202322345206U CN220821363U CN 220821363 U CN220821363 U CN 220821363U CN 202322345206 U CN202322345206 U CN 202322345206U CN 220821363 U CN220821363 U CN 220821363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shell
membrane switch
fixedly arranged
groove
spring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322345206.5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党斌华
张亚玲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Shenzhen Zhengheyuan Technology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Shenzhen Zhengheyuan Technology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Shenzhen Zhengheyuan Technology Co ltd filed Critical Shenzhen Zhengheyuan Technology Co ltd
Priority to CN202322345206.5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20821363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20821363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20821363U/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Landscapes

  • Connector Housings Or Holding Contact Members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薄膜开关出线端结构,包括第一外壳以及位于第一外壳上方的第二外壳,所述第一外壳和第二外壳的相对侧均开设有半圆槽,两个所述半圆槽的内径与薄膜开关的线缆外径适配,本实用新型涉及薄膜开关技术领域。该薄膜开关出线端结构,通过将第一外壳和第二外壳先分离设计,并利用第三弹簧的弹力进行支撑,在安装好薄膜开关出线端线缆后,再去挤压第一外壳和第二外壳,配合竖座与第一外壳之间设置的连接装置进行锁止,空气中的灰尘不容易从此处进入到开关内部,从而保证了开关内部的电路使用安全,并且保证稳定性的同时,还无需借助螺丝刀等工具进行,使用起来更加便捷。

Description

一种薄膜开关出线端结构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薄膜开关技术领域,具体为一种薄膜开关出线端结构。
背景技术
现有的薄膜开关出线端线缆,为了保证线缆的穿线效果,设计尺寸都会比线缆的直径要大一点,这就导致空气中的灰尘容易从此处进入到开关内部,从而影响开关内部的电路的使用安全,而部分薄膜开关的出线端为了避免上述情况,采用若干螺栓适配进行紧固,这样在薄膜开关出线端线缆安装时,就需要借助螺丝刀等工具进行操作,而且螺丝还容易丢失,操作起来不方便为此,本实用新型提出了一种薄膜开关出线端结构,以解决上述提到的问题。
实用新型内容
针对现有技术的不足,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薄膜开关出线端结构,解决了上述背景技术提到的问题。
为实现以上目的,本实用新型通过以下技术方案予以实现:一种薄膜开关出线端结构,包括第一外壳以及位于第一外壳上方的第二外壳,所述第一外壳和第二外壳的相对侧均开设有半圆槽,两个所述半圆槽的内径与薄膜开关的线缆外径适配,所述第一外壳和第二外壳的内部两侧均开设有滑槽,位于第二外壳上的滑槽贯穿开设,两个所述滑槽的内表面之间滑动设有竖座,所述竖座与第一外壳之间设有连接装置,连接装置用于固定第一外壳和第二外壳。
作为一种改进的技术方案,所述竖座的一侧一体固设有T型块,所述第一外壳和第二外壳之间开设有T型槽,且T型块的外表面与T型槽的内表面滑动连接。
作为一种改进的技术方案,所述连接装置包括开设在竖座一侧的放置槽,所述放置槽的内表面并延伸至外部滑动设有卡块,所述卡块的一侧固设有第一弹簧,且第一弹簧的一端与放置槽的内壁固设,所述第一外壳内壁的一侧开设有卡槽,且卡块的外表面与卡槽的内表面卡接。
作为一种改进的技术方案,所述第一外壳的两侧均滑动有顶出杆,所述顶出杆的一端与卡块的一侧接触,所述顶出杆的另一端固设有把手。
作为一种改进的技术方案,所述顶出杆的外表面一侧固设有限位块,所述第一外壳的内部开设有限位槽,且限位块的外表面与限位槽的内表面滑动。
作为一种改进的技术方案,所述第一外壳内壁的下方两侧均开设有圆形槽,两个所述圆形槽的内壁底部均固设有第二弹簧,且第二弹簧的顶端与竖座的底部接触。
作为一种改进的技术方案,所述第一外壳和第二外壳的两侧均一体固设有支板,下方所述支板的顶部固设有竖杆,所述竖杆的顶端贯穿上方所述支板,所述竖杆的顶端固设有限位盘。
作为一种改进的技术方案,所述竖杆的外部套设有第三弹簧,所述第三弹簧的顶端与限位盘的底部固设,且第三弹簧的底端与上方所述支板的顶部固设。
有益效果
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薄膜开关出线端结构。与现有技术相比具备以下有益效果:该薄膜开关出线端结构,通过将第一外壳和第二外壳先分离设计,并利用第三弹簧的弹力进行支撑,在安装好薄膜开关出线端线缆后,再去挤压第一外壳和第二外壳,配合竖座与第一外壳之间设置的连接装置进行锁止,空气中的灰尘不容易从此处进入到开关内部,从而保证了开关内部的电路使用安全,并且保证稳定性的同时,还无需借助螺丝刀等工具进行,使用起来更加便捷。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外部结构立体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的内部结构立体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的第一局部立体结构拆分图;
图4为本实用新型的第二局部立体结构拆分图。
图中:1-第一外壳、2-第二外壳、3-半圆槽、4-滑槽、5-竖座、6-T型块、601-T型槽、7-放置槽、701-卡块、702-第一弹簧、703-卡槽、704-顶出杆、705-把手、8-限位块、801-限位槽、9-圆形槽、901-第二弹簧、10-支板、101-竖杆、102-限位盘、103-第三弹簧。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结合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实用新型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实用新型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实用新型保护的范围。
请参阅图1-图4,本实用新型提供两种技术方案:
实施例1:一种薄膜开关出线端结构,包括第一外壳1以及位于第一外壳1上方的第二外壳2,第一外壳1和第二外壳2的相对侧均开设有半圆槽3,两个半圆槽3的内径与薄膜开关的线缆外径适配,优选方案,在半圆槽3的内壁固设橡胶垫,橡胶垫可以产生形变,增大摩擦,增强第一外壳1和第二外壳2对线缆的固定能力,第一外壳1和第二外壳2的内部两侧均开设有滑槽4,位于第二外壳2上的滑槽4贯穿开设,两个滑槽4的内表面之间滑动设有竖座5,竖座5与第一外壳1之间设有连接装置,连接装置用于固定第一外壳1和第二外壳2。
更进一步的方案,在竖座5的一侧一体固设有T型块6,第一外壳1和第二外壳2之间开设有T型槽601,且T型块6的外表面与T型槽601的内表面滑动连接。设置T型块6和T型槽601,可以增强竖座5移动过程中的稳定性。
其中,对于连接装置的设计方案,连接装置包括开设在竖座5一侧的放置槽7,放置槽7的内表面并延伸至外部滑动设有卡块701,卡块701的一侧固设有第一弹簧702,且第一弹簧702的一端与放置槽7的内壁固设,第一外壳1内壁的一侧开设有卡槽703,且卡块701的外表面与卡槽703的内表面卡接。优选方案,在第一外壳1的两侧均滑动有顶出杆704,顶出杆704的一端与卡块701的一侧接触,顶出杆704的另一端固设有把手705,设置把手705可以方便操作顶出杆704。
更进一步的方案,在顶出杆704的外表面一侧固设有限位块8,第一外壳1的内部开设有限位槽801,且限位块8的外表面与限位槽801的内表面滑动。设置限位块8和限位槽801,可以增强顶出杆704移动过程中的稳定性。
更进一步的方案,在第一外壳1内壁的下方两侧均开设有圆形槽9,两个圆形槽9的内壁底部均固设有第二弹簧901,且第二弹簧901的顶端与竖座5的底部接触。设置第二弹簧901可以辅助竖座5的顶出过程。
更进一步的方案,在第一外壳1和第二外壳2的两侧均一体固设有支板10,下方支板10的顶部固设有竖杆101,竖杆101的顶端贯穿上方支板10,竖杆101的顶端固设有限位盘102,设置限位盘102可以对第一外壳1和第二外壳2的位置进行限位。优选方案,竖杆101的外部套设有第三弹簧103,第三弹簧103的顶端与限位盘102的底部固设,且第三弹簧103的底端与上方支板10的顶部固设。
使用时,首先将薄膜开关的线缆从两个半圆槽3之间穿过,然后向下按压第二外壳2,使得第一外壳1和第二外壳2之间的半圆槽3挤压线缆进行固定,在此过程中,上方的支板10向下运动,使得两个支板10贴合,并带动第三弹簧103拉伸,然后向下按压竖座5,竖座5向下运动挤压第二弹簧901,然后在竖座5的作用下带动卡块701向下运动,当卡块701运动至卡槽703的位置时,此时在第一弹簧702的作用下使得卡块701卡至卡槽703内即,需要将线缆取下时,只需向内侧按压把手705,利用把手705带动顶出杆704向一侧运动,顶出杆704向一侧运动挤压卡块701,使得卡块701进入放置槽7的内部,在第二弹簧901的作用下,竖座5被顶起,此时即可实现第一外壳1和第二外壳2分离。
实施例2:一种薄膜开关出线端结构,包括第一外壳1以及位于第一外壳1上方的第二外壳2,第一外壳1和第二外壳2的相对侧均开设有半圆槽3,两个半圆槽3的内径与薄膜开关的线缆外径适配,优选方案,在半圆槽3的内壁固设橡胶垫,橡胶垫可以产生形变,增大摩擦,增强第一外壳1和第二外壳2对线缆的固定能力,第一外壳1和第二外壳2的内部两侧均开设有滑槽4,位于第二外壳2上的滑槽4贯穿开设,两个滑槽4的内表面之间滑动设有竖座5,竖座5与第一外壳1之间设有连接装置,连接装置用于固定第一外壳1和第二外壳2。
同时本说明书中未作详细描述的内容均属于本领域技术人员公知的现有技术。
需要说明的是,在本文中,诸如第一和第二等之类的关系术语仅仅用来将一个实体或者操作与另一个实体或操作区分开来,而不一定要求或者暗示这些实体或操作之间存在任何这种实际的关系或者顺序。而且,术语“包括”、“包含”或者其任何其他变体意在涵盖非排他性的包含,从而使得包括一系列要素的过程、方法、物品或者设备不仅包括那些要素,而且还包括没有明确列出的其他要素,或者是还包括为这种过程、方法、物品或者设备所固有的要素。
尽管已经示出和描述了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理解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的原理和精神的情况下可以对这些实施例进行多种变化、修改、替换和变型,本实用新型的范围由所附权利要求及其等同物限定。

Claims (8)

1.一种薄膜开关出线端结构,包括第一外壳(1)以及位于第一外壳(1)上方的第二外壳(2),所述第一外壳(1)和第二外壳(2)的相对侧均开设有半圆槽(3),两个所述半圆槽(3)的内径与薄膜开关的线缆外径适配,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外壳(1)和第二外壳(2)的内部两侧均开设有滑槽(4),位于第二外壳(2)上的滑槽(4)贯穿开设,两个所述滑槽(4)的内表面之间滑动设有竖座(5),所述竖座(5)与第一外壳(1)之间设有连接装置,连接装置用于固定第一外壳(1)和第二外壳(2)。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薄膜开关出线端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竖座(5)的一侧一体固设有T型块(6),所述第一外壳(1)和第二外壳(2)之间开设有T型槽(601),且T型块(6)的外表面与T型槽(601)的内表面滑动连接。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薄膜开关出线端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连接装置包括开设在竖座(5)一侧的放置槽(7),所述放置槽(7)的内表面并延伸至外部滑动设有卡块(701),所述卡块(701)的一侧固设有第一弹簧(702),且第一弹簧(702)的一端与放置槽(7)的内壁固设,所述第一外壳(1)内壁的一侧开设有卡槽(703),且卡块(701)的外表面与卡槽(703)的内表面卡接。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一种薄膜开关出线端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外壳(1)的两侧均滑动有顶出杆(704),所述顶出杆(704)的一端与卡块(701)的一侧接触,所述顶出杆(704)的另一端固设有把手(705)。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一种薄膜开关出线端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顶出杆(704)的外表面一侧固设有限位块(8),所述第一外壳(1)的内部开设有限位槽(801),且限位块(8)的外表面与限位槽(801)的内表面滑动。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薄膜开关出线端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外壳(1)内壁的下方两侧均开设有圆形槽(9),两个所述圆形槽(9)的内壁底部均固设有第二弹簧(901),且第二弹簧(901)的顶端与竖座(5)的底部接触。
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薄膜开关出线端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外壳(1)和第二外壳(2)的两侧均一体固设有支板(10),下方所述支板(10)的顶部固设有竖杆(101),所述竖杆(101)的顶端贯穿上方所述支板(10),所述竖杆(101)的顶端固设有限位盘(102)。
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一种薄膜开关出线端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竖杆(101)的外部套设有第三弹簧(103),所述第三弹簧(103)的顶端与限位盘(102)的底部固设,且第三弹簧(103)的底端与上方所述支板(10)的顶部固设。
CN202322345206.5U 2023-08-30 2023-08-30 一种薄膜开关出线端结构 Active CN220821363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322345206.5U CN220821363U (zh) 2023-08-30 2023-08-30 一种薄膜开关出线端结构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322345206.5U CN220821363U (zh) 2023-08-30 2023-08-30 一种薄膜开关出线端结构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20821363U true CN220821363U (zh) 2024-04-19

Family

ID=90703608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322345206.5U Active CN220821363U (zh) 2023-08-30 2023-08-30 一种薄膜开关出线端结构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20821363U (zh)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210646520U (zh) 一种恒温水浴锅的试管调试架
CN220821363U (zh) 一种薄膜开关出线端结构
CN216270635U (zh) 一种稳定性高的免疫学用试剂盒
CN212542101U (zh) 一种用于油浸式电力变压器器身的定位夹紧装置
CN218601035U (zh) 一种建筑材料用抗压检验装置
CN209289436U (zh) 一种海绵开孔装置
CN218121659U (zh) 一种电容器生产用检测装置
CN210757676U (zh) 一种齿轮加工用的存放装置
CN217796263U (zh) 一种试管架
CN211378408U (zh) 一种卫星热压装置
CN215060048U (zh) 一种给排水工程用管道固定装置
CN206087414U (zh) 一种一次性铁盒包装安装机构
CN219800468U (zh) 一种便于安装的转换器
CN219252675U (zh) 一种试管定位装置
CN215350946U (zh) 一种厨房用消毒柜
CN110653778A (zh) 一种便携式epp工具箱
CN211901049U (zh) 一种便捷式风扇托
CN215389427U (zh) 一种带导轨式多功能可移动插座的中央实验台
CN211780131U (zh) 新型轴管夹持装置
CN220424887U (zh) 一种降尘机的连接结构
CN211158429U (zh) 便捷式护理康复器
CN217471798U (zh) 旋钮式安装的沥水装置
CN109231102A (zh) 一种独臂人用按压式罐头合盖装置
CN113401551B (zh) 一种用于智能化电子元器件生产线的接收装置
CN221268197U (zh) 一种便携式工业废水试管放置装置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