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20820137U - 一种用于连接传感器的无线通信装置 - Google Patents
一种用于连接传感器的无线通信装置 Download PDFInfo
- Publication number
- CN220820137U CN220820137U CN202322386703.XU CN202322386703U CN220820137U CN 220820137 U CN220820137 U CN 220820137U CN 202322386703 U CN202322386703 U CN 202322386703U CN 220820137 U CN220820137 U CN 220820137U
- Authority
- CN
- China
- Prior art keywords
- housing
- wireless communication
- sensor
- communication device
- buckle
- Prior art date
-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 Active
Links
- 238000004891 communication Methods 0.000 title claims abstract description 84
- 238000001514 detection method Methods 0.000 claims description 61
- 238000003825 pressing Methods 0.000 claims description 22
- 230000008093 supporting effect Effects 0.000 claims description 14
- 230000004044 response Effects 0.000 claims description 6
- 238000006073 displacement reaction Methods 0.000 claims description 4
- 230000001976 improved effect Effects 0.000 abstract description 7
- 230000006698 induction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34
- OKTJSMMVPCPJKN-UHFFFAOYSA-N Carbon Chemical compound [C] OKTJSMMVPCPJKN-UHFFFAOYSA-N 0.000 description 11
- 229910052799 carbon Inorganic materials 0.000 description 11
- 238000010586 diagram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7
- 230000001070 adhesive effect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5
- BQCADISMDOOEFD-UHFFFAOYSA-N Silver Chemical compound [Ag] BQCADISMDOOEFD-UHFFFAOYSA-N 0.000 description 4
- 239000000853 adhesive Substances 0.000 description 4
- 230000000903 blocking effect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4
- 230000000694 effects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4
- 230000001939 inductive effect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4
- 230000035945 sensitivity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4
- 229910052709 silver Inorganic materials 0.000 description 4
- 239000004332 silver Substances 0.000 description 4
- 238000010008 shearing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3
- 244000126211 Hericium coralloides Species 0.000 description 2
- 230000009471 action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2
- 230000006978 adaptation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2
- 239000004020 conductor Substances 0.000 description 2
- 238000005520 cutting process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2
- 238000011161 development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2
- 239000013013 elastic material Substances 0.000 description 2
- 238000012545 processing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2
- 239000000565 sealant Substances 0.000 description 2
- 229920002799 BoPET Polymers 0.000 description 1
- VYPSYNLAJGMNEJ-UHFFFAOYSA-N Silicium dioxide Chemical compound O=[Si]=O VYPSYNLAJGMNEJ-UHFFFAOYSA-N 0.000 description 1
- 239000002390 adhesive tape Substances 0.000 description 1
- 230000008859 change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
- 239000011248 coating agent Substances 0.000 description 1
- 238000000576 coating method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
- 230000008094 contradictory effect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
- 238000009826 distribution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
- 238000002474 experimental method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
- 239000006260 foam Substances 0.000 description 1
- 239000011810 insulating material Substances 0.000 description 1
- 238000009413 insulation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
- 230000003993 interaction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
- 238000004519 manufacturing process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
- 239000012528 membrane Substances 0.000 description 1
- 229910052751 metal Inorganic materials 0.000 description 1
- 239000002184 metal Substances 0.000 description 1
- 239000005060 rubber Substances 0.000 description 1
- 239000000741 silica gel Substances 0.000 description 1
- 229910002027 silica gel Inorganic materials 0.000 description 1
- 239000002002 slurry Substances 0.000 description 1
- 239000000779 smoke Substances 0.000 description 1
- 230000001960 triggered effect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
Landscapes
- Measuring Fluid Pressure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用于连接传感器的无线通信装置,包括主体;以及由所述主体延伸出的连接端子;所述连接端子用于可拆卸地且可导通地连接至少一传感器,以使所述主体能够检测所述传感器的电学性能参数,所述电学性能参数用于生成控制信号。本实用新型提供的无线通信装置能够快速切换于各传感器之间,用户只需购买一个无线通信装置,即可适配多个传感器,以提高用户使用传感器的灵活度。
Description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智能家居领域,尤其涉及一种用于连接传感器的无线通信装置。
背景技术
传统的传感装置都是将传感器与通信组件合为一个整体使用,通信组件将传感器的感应结果对外发送,两者无法拆分使用。而不同种类的传感器都是通过检测其电学参数来获得感应结果的,最常见的就是检测传感器的电阻和电容。
随着智能家居的发展,不同的智能场景所需要用到的传感器种类越来越多,同一种传感器也分为多种型号、规格,而且每一个传感器都有与自己相配合的通信组件,无法拆分使用,导致用户使用传感器的灵活度不高。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一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压力感应装置,其中感应带朝向第一方向延伸,且电阻膜沿第一方向间隔排布,使得用户可以在各电阻膜的间隔位置将感应带剪断,且由于各电阻膜之间相互独立,剪断后对检测性能不会造成较大影响。相比于采用连续布置的电阻膜,本方案在电阻膜的间隔位置剪断,避免剪断后在剪开位置与电极部发生接触导致压力感应错误。用户可根据实际使用场景随意剪裁感应带的长度,以适配多种多样的使用场景,满足智能家居领域多样化的检测需求。
本实用新型的另一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压力感应装置,其中各电阻膜间隔排布,每一块碳膜的面积较小,相比于连续大面积布置,本方案可以降低加工难度,从而保障各电阻膜的厚度均匀性,使得感应带的检测准确度更高。
本实用新型的另一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压力感应装置,其中第一导电条和第二导电条之间的距离大于等于4mm,以使得导电条能够通过绝缘支撑条平衡地支撑第二绝缘膜,让感应带不受压力时,电阻膜与电极部不接触,避免压力误判。而且由于电极部与导电条通过银浆一体印刷,所以将电极部设置在两个导电条之间能够便于电极部延伸于导电条,简化电极部结构,提高印刷精度。另外,能够降低第一导电条与第二导电条之间的电容效应。
本实用新型的另一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压力感应装置,其中第一接线部和第二接线部位于感应带的同一端,以便于感应带连接通信组件;而且,便于用户将感应带裁剪为适合的长度,以适配多种使用场景;而且便于感应带连接通信组件。
本实用新型的另一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压力感应装置,其中粘贴部粘贴于第一绝缘膜与第二绝缘膜之间,用于将感应带的尾部粘贴,同时给尾部提供支撑,防止第一绝缘膜与第二绝缘膜在尾部贴合,导致尾端的电阻膜与电极部在没有压力的时候也接触,检测结果出错。
本实用新型的另一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压力感应装置,其中L1与L2之间满足关系:0.5≤L2/L1≤1,以避免由于间隔L1过大导致检测精度降低,或者间隔L1过小导致电极部的印刷难度较大,从而影响检测精度。
本实用新型的另一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压力感应装置,其中将第一电极与第二电极交错设置,使得电极部与电阻部的接触面积更大,进而感应带的感应灵敏度更高。
本实用新型的另一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压力感应装置,其中将L3控制在1mm≤L3≤4mm,能够获得较佳检测性能。
本实用新型的另一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压力感应装置,其中绝缘支撑条具有粘性,将第一绝缘膜与第二绝缘膜粘合为一体,并且,将两个绝缘支撑条分别覆盖于第一导电条和第二导电条,能够使得电阻膜与导电条之间绝缘,避免检测出错。
本实用新型的另一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压力感应装置,其中绝缘支撑条将电阻膜与电极部之间支撑起一预设间隙,使得当感应带不受到压力时,第一导电条与第二导电条之间的电阻值大于1兆欧。
本实用新型的另一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压力感应装置,其中电阻膜能够同时覆盖第一导电条的部分部位和第二导电条的部分部位,以减小电阻膜的尺寸精度对检测精度的影响,降低电阻膜的尺寸精度要求。
本实用新型的另一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压力感应装置,其中将通信组件与感应带通过USB接口连接,能实现通信组件快速拆装于感应带,而且一个通信组件能够适配多种长度规格的感应带,用户只需与一个通信组件建立通信连接,即可将通信组件选择性地使用在多个使用场景。
本实用新型的另一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压力感应装置,其中本压力感应装置不受接线条件约束,可以灵活适用于各种应用场景。
本实用新型的另一目的在于提供一种无线通信装置,能够连接至少一种传感器,用于检测各传感器的电学性能参数,而且能够快速切换于各传感器之间,用户只需购买一个无线通信装置,即可适配多个传感器,以提高用户使用传感器的灵活度。
本实用新型的另一目的在于提供一种无线通信装置,其中主体通过USB连接部导通于传感器,以实现快速拔插的功能,方便快捷。
本实用新型的另一目的在于提供一种无线通信装置,不受接线条件约束,可以灵活适用于各种应用场景。
本实用新型的另一目的在于提供一种无线通信装置,其中第一壳体或者第二壳体相当于一个大号的按键,使得可操控的面积大大提高,按压手感得到提升。
本实用新型的另一目的在于提供一种无线通信装置,其中当用户按压第一壳体的靠近第一卡扣的一端时,第一壳体以所述第二卡扣为支点做枢转运动,第一壳体相当于一省力杠杆,使得触发检测开关更加省力,从而提升按压手感。
本实用新型的另一目的在于提供一种无线通信装置,其中当第一壳体被按压时,第一壳体左端向下运动,复位支撑条的两侧被挤压,产生复位力,当按压力撤去时,第一壳体在复位支撑条的复位力和检测开关自身复位力的共同作用下复位。
本实用新型的另一目的在于提供一种无线通信装置,其中复位支撑条能够支撑所述第一壳体的远离所述检测开关的一侧。
为了实现以上至少之一目的,根据本实用新型的第一方面,提供一种压力感应装置,包括感应带,所述感应带朝向第一方向延伸设置;所述感应带包括:第一绝缘膜和第二绝缘膜,第二绝缘膜朝向所述第一绝缘膜铺设有多个电阻膜,各所述电阻膜沿所述第一方向间隔排布;所述第一绝缘膜朝向所述第二绝缘膜铺设有第一导电条、第二导电条以及多个电极部,各所述电极部的位置与所述电阻膜相对应,各所述电极部通过所述第一导电条和所述第二导电条并联,当所述第一绝缘膜和/或所述第二绝缘膜受到压力时,所述电阻膜抵压所述电极部,使得所述第一导电条与所述第二导电条之间的电阻值发生变化。
进一步地,所述第一导电条和所述第二导电条分别沿所述第一方向延伸设置,所述电极部设置在所述第一导电条与所述第二导电条之间;所述第一导电条和所述第二导电条之间的距离大于等于4mm。
进一步地,所述感应带呈长条状,所述第一导电条的端部设置有第一接线部,所述第二导电条的端部设置有第二接线部,所述第一接线部和所述第二接线部位于所述感应带的同一端。
进一步地,所述感应带的远离所述第一接线部的一端设置有粘贴部,所述粘贴部粘贴于所述第一绝缘膜与所述第二绝缘膜之间。
进一步地,两相邻所述电极部之间的间隔设为L1,所述电极部在所述第一方向上的宽度设为L2,则L1与L2之间满足关系:0.5≤L2/L1≤1。
进一步地,所述电极部包括导通于所述第一导电条的第一电极以及导通于所述第二导电条的第二电极,所述第一电极与所述第二电极相互交错;当所述电阻膜抵压所述电极部时,所述第一电极与所述第二电极通过所述电阻膜导通。
进一步地,所述第一电极构造为由所述第一导电条朝向所述第二导电条延伸出的多个第一导电齿,所述第二电极构造为由所述第二导电条朝向所述第一导电条延伸出的多个第二导电齿,所述第一导电齿和所述第二导电齿分别呈梳齿状排布,且相互交错,相邻两个所述第一导电齿之间的间隔设为L3,则L3满足关系:1mm≤L3≤4mm。
进一步地,所述第一绝缘膜与第二绝缘膜之间设置有两个绝缘支撑条,两个所述绝缘支撑条分别覆盖于所述第一导电条和所述第二导电条;所述绝缘支撑条具有粘性,将所述第一绝缘膜与所述第二绝缘膜粘合为一体。
进一步地,所述绝缘支撑条将所述电阻膜与所述电极部之间支撑起一预设间隙,使得当所述感应带不受到压力时,所述第一导电条与所述第二导电条之间的电阻值大于1兆欧。
进一步地,所述电阻膜能够同时覆盖所述第一导电条的部分部位和所述第二导电条的部分部位。
进一步地,压力感应装置还包括通信组件,所述感应带设置有转接部,用于与所述通信组件电连接,所述第一导电条和所述第二导电条分别电连接于所述转接部。
进一步地,所述转接部包括一USB接口,所述通信组件设置有与所述USB接口相适配的连接端子,所述连接端子插设于所述USB接口,以使所述第一导电条和所述第二导电条分别与所述通信组件导通。
进一步地,所述通信组件通过无线信号对外交互,并通过电池供电。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第二方面,提供一种用于连接传感器的无线通信装置,包括:主体;以及由所述主体延伸出的连接端子;所述连接端子用于可拆卸地且可导通地连接至少一传感器,以使所述主体能够检测所述传感器的电学性能参数,所述电学性能参数用于生成控制信号。
进一步地,所述主体进一步能够通过所述连接端子择一地连接多种传感器中的一种;所述的多种传感器之间至少以下之一参数不同:传感器类型、传感器尺寸、传感器参数波动范围。
进一步地,所述连接端子包括USB连接部,所述USB连接部构造为能够配合连接于USB接口或者USB插头,以使所述连接端子通过所述USB连接部连接于所述传感器。
进一步地,所述电学性能参数被设置为电阻值,当所述电阻值处于预设范围时,所述主体生成所述控制信号。
进一步地,所述主体通过电池供电,并通过无线通信协议向外发送所述控制信号。
进一步地,所述主体设置有检测开关,用于切换所述主体的工作模式。
进一步地,所述主体还包括:第一壳体;第二壳体,与所述第一壳体活动连接;电路板,安装于所述第一壳体的朝向所述第二壳体的一侧;所述电路板朝向所述第二壳体设置有检测开关,所述第一壳体和/或第二壳体能够响应于外部按压力而产生按压运动,进而使得所述第二壳体抵压并触发所述检测开关。
进一步地,所述第一壳体朝向所述第二壳体开设有与所述第二壳体的外形相适配的容纳槽,所述容纳槽盖设于所述第二壳体;所述容纳槽的侧壁贯穿设置有连接通孔,所述连接端子包括连接导线和USB连接部,所述连接导线的一端连接于所述电路板,另一端穿过所述连接通孔连接于所述USB连接部,以使所述电路板通过所述USB连接部连接于所述传感器。
进一步地,所述容纳槽的一侧壁向内凸设有第一卡扣,所述第二壳体于所述第一卡扣相应位置设置有第一扣合位,所述第一卡扣扣合于所述第一扣合位;在第二方向上,所述第一扣合位与所述第一卡扣之间存在活动间隙,以使所述第一卡扣能够在第二方向上相对所述第一扣合位产生相对位移;其中,所述第二方向为所述第一壳体朝向所述第二壳体运动的方向;所述检测开关设置在所述电路板的靠近所述第一卡扣的一端。
进一步地,所述第一壳体的远离所述第一卡扣的侧壁向内凸设有第二卡扣,所述第二壳体于所述第二卡扣相应位置开设有第二扣合位,所述第二卡扣扣合于所述第二扣合位;当所述第一壳体受到外部按压力时,所述第一壳体以所述第二卡扣为支点做枢转运动。
进一步地,所述第一壳体与所述第二壳体之间夹持设置有复位支撑条,所述复位支撑条构造为半环形的柔性条,用于提供复位力;所述复位支撑条设置在所述第一壳体的远离所述检测开关的一侧,用于支撑所述第一壳体的远离所述检测开关的一侧。
应当理解的是,以上的一般描述和后文的细节描述仅是示例性和解释性的,并不能限制本实用新型。
附图说明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或现有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或现有技术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性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
图1是本实用新型一实施例的压力感应装置整体结构示意图;
图2是本实用新型一实施例的感应带结构示意图;
图3是本实用新型一实施例的感应带结构示意图;
图4是本实用新型一实施例的感应带结构示意图;
图5是本实用新型一实施例的感应带爆炸图;
图6是本实用新型一实施例的电极部结构示意图;
图7是本实用新型一实施例的电极部与电阻膜结构示意图;
图8是本实用新型一实施例的无线通信装置结构示意图;
图9是本实用新型一实施例的无线通信装置的爆炸图;
图10是本实用新型一实施例的无线通信装置的爆炸剖视图;
图11是本实用新型一实施例的无线通信装置的剖视图;
图12是本实用新型一实施例的无线通信装置的结构示意图;
图13是本实用新型一实施例的第一壳体、电路板和复位支撑条的结构示意图;
图14是本实用新型一实施例的第二壳体结构示意图。
附图标记:
100、压力感应装置;10、感应带;20、通信组件;30、无线通信装置;1、第一绝缘膜;11、第一导电条;12、第二导电条;13、电极部;131、第一电极;132、第二电极;14、第一接线部;15、第二接线部;2、第二绝缘膜;21、电阻膜;31、粘贴部;32、绝缘支撑条;4、转接部;41、插接孔;5、连接端子;51、USB连接部;52、连接导线;6、主体;61、第一壳体;611、容纳槽;612、电路板卡扣;613、抵接筋;614、连接通孔;615、第一卡扣;616、第二卡扣;617、限位筋;618、挡光柱;62、第二壳体;621、触发凸台;622、第一扣合位;623、第二扣合位;624、电池仓;63、电路板;631、正极弹片;632、负极弹片;633、LED灯;64、检测开关;65、复位支撑条;66、弹性支撑环;67、撬舌;68、电池。
具体实施方式
在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术语“内”、“外”、“水平”、“竖直”、“上”、“下”、“左”、“右”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实用新型而不是要求本实用新型必须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应当理解为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制。
在本实用新型说明书的描述中,术语“第一”、“第二”仅用于描述目的,而不能理解为指示或暗示相对重要性或隐含指明所指示的技术特征的数量。由此,限定有“第一”、“第二”的特征可以明示或者隐含地包括一个或者更多个该特征。
在本实用新型说明书的描述中,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术语“连接”等术语应做广义理解,例如,可以是固定连接,也可以是可拆卸连接,或成一体;可以是机械连接,也可以是电连接或可以互相通讯;可以是直接相连,也可以通过中间媒介间接相连,可以是两个元件内部的连通或两个元件的相互作用关系。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根据具体情况理解上述术语在本实用新型中的具体含义。
下面将结合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实用新型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各个实施例之间的技术方案可以相互结合,但是必须是以本领域技术人员能够实现为基础,当技术方案的结合出现相互矛盾或无法实现时应当认为这种技术方案的结合不存在,也不在本实用新型要求的保护范围之内。
请参阅图1-图14,本实用新型提供的压力感应装置100被具体阐述。现有的薄膜压力传感器产品在智能家居市场存在空白,传统的薄膜压力传感器通用性不佳,无法很好的适配智能家居领域丰富多样的使用场景。为此,根据本实用新型的第一方面,提供的一种压力感应装置100,适用于智能家居领域。如图1-图7所示,所述压力感应装置100包括感应带10,所述感应带10朝向第一方向延伸设置;所述感应带10包括:第一绝缘膜1和第二绝缘膜2,第二绝缘膜2朝向所述第一绝缘膜1铺设有多个电阻膜21,各所述电阻膜21沿所述第一方向间隔排布;所述第一绝缘膜1朝向所述第二绝缘膜2铺设有第一导电条11、第二导电条12以及多个电极部13,各所述电极部13的位置与所述电阻膜21相对应,各所述电极部13通过所述第一导电条11和所述第二导电条12并联,当所述第一绝缘膜1和/或所述第二绝缘膜2受到压力时,所述电阻膜21抵压所述电极部13,使得所述第一导电条11与所述第二导电条12之间的电阻值发生变化。其中,所述电阻膜21可以理解为具有电阻的薄膜,能够接触导电,例如碳膜等。所述第一导电条11和第二导电条12采用导电材料制造,例如银浆印刷条等。所述电极部13包括导通于所述第一导电条11的第一电极131以及导通于所述第二导电条12的第二电极132,第一电极131与第二电极132不接触。当感应带10受到压力时,电阻膜21抵压电极部13,第一电极131通过电阻膜21导通于第二电极132,使得第一导电条11与第二导电条12之间通过电阻膜21导通;随着压力增大,电阻膜21与电极部13之间的接触面积越来越大,使得电阻膜21产生的电阻越来越小,而且由于各电阻膜21并联,所以第一导电条11与第二导电条12之间的总电阻会越来越小。通过检测第一导电条11与第二导电条12之间的电阻值变化可以获得感应带10上的压力情况。
本实施例提供的压力感应装置100,其感应带10朝向第一方向延伸,且电阻膜21沿第一方向间隔排布,使得用户可以在各电阻膜21的间隔位置将感应带10剪断,且由于各电阻膜21之间相互独立,剪断后对检测性能不会造成较大影响。相比于采用连续布置的电阻膜21,本方案在电阻膜21的间隔位置剪断,避免剪断后在剪开位置与电极部13发生接触导致压力感应错误。用户可根据实际使用场景随意剪裁感应带10的长度,以适配多种多样的使用场景,满足智能家居领域多样化的检测需求。例如当感应带10安装在床上使用时,用户可购买1.5m~2m长度的感应带10,再根据床的实际尺寸将感应带10裁剪至合适长度,使得感应带10横向铺设在床的中间位置,以获得较佳的感应性能;例如当感应带10安装在坐垫下方使用时,用户可将感应带10裁剪至适配坐垫的宽度,将感应带10隐藏安装在坐垫下方,以在不影响舒适度的情况下获得较佳的检测性能。
另外,所述电阻膜21优选采用碳膜,碳膜的厚度对电阻影响较大,碳膜的厚度不均将对检测性能造成较大影响,在生产过程中,将碳制作成碳浆涂覆于第二绝缘膜2表面形成碳膜,随着碳膜面积增大,碳膜厚度均匀性会更加难以把控。本实施例提供的感应带10,其各电阻膜21间隔排布,每一块碳膜的面积较小,相比于连续大面积布置,本方案可以降低加工难度,从而保障各电阻膜21的厚度均匀性,使得感应带10的检测准确度更高。
所述第一绝缘膜1和第二绝缘膜2采用柔性绝缘材料,优选为PET膜。采用柔性膜使得感应带10能够发生变形,适配更多使用场景。
进一步地,如图5和图6所示,所述第一导电条11和所述第二导电条12分别沿所述第一方向延伸设置,所述电极部13设置在所述第一导电条11与所述第二导电条12之间;所述第一导电条11和所述第二导电条12之间的距离大于等于4mm,以使得导电条能够通过绝缘支撑条32平衡地支撑第二绝缘膜2,让感应带10不受压力时,电阻膜21与电极部13不接触,避免压力误判。而且由于电极部13与导电条通过银浆一体印刷,所以将电极部13设置在两个导电条之间能够便于电极部13延伸于导电条,简化电极部13结构,提高印刷精度。另外,能够降低第一导电条11与第二导电条12之间的电容效应,具体的,当感应带10较长时,第一导电条11与第二导电条12形成一个电容,且感应带10越长,电容值越大,导致检测结果波动越大。为此,本实施例将电极部13设置在所述第一导电条11与所述第二导电条12之间,以尽可能增大两个导电条之间的距离,降低电容效应,使得检测结果更加准确。
在一优选实施例中,所述第一导电条11和所述第二导电条12之间的距离为8.5mm。第一导电条11和第二导电条12在垂直于第一方向上的宽度均为2mm,第一绝缘膜1和第二绝缘膜2的宽度均为20mm。
进一步地,如图3-图5所示,所述感应带10呈长条状,所述第一导电条11的端部设置有第一接线部14,所述第二导电条12的端部设置有第二接线部15,所述第一接线部14和所述第二接线部15位于所述感应带10的同一端。以便于感应带10连接通信组件20;而且,便于用户将感应带10裁剪为适合的长度,以适配多种使用场景;而且便于感应带10连接通信组件20。
进一步地,如图4和图5所示,所述感应带10的远离所述第一接线部14的一端设置有粘贴部31,所述粘贴部31粘贴于所述第一绝缘膜1与所述第二绝缘膜2之间,用于将感应带10的尾部粘贴,同时给尾部提供支撑,防止第一绝缘膜1与第二绝缘膜2在尾部贴合,导致尾端的电阻膜21与电极部13在没有压力的时候也接触,检测结果出错。值得注意的是,粘贴部31的长度短于第一导电条11与第二导电条12之间的距离,使得粘贴部31不会将感应带10的尾部密封,让空气可以在感应带10尾部流通,以避免第一绝缘膜1或第二绝缘膜2在压力撤去后无法弹起。
进一步地,如图6所示,两相邻所述电极部13之间的间隔设为L1,所述电极部13在所述第一方向上的宽度设为L2,则L1与L2之间满足关系:0.5≤L2/L1≤1,以避免由于间隔L1过大导致检测精度降低,或者间隔L1过小导致电极部13的印刷难度较大,从而影响检测精度,申请人将所述间隔L1与电极部13宽度L2控制在此关系内,能够有效提升检测精度。在一优选实施例中,所述L1=10mm,L2=8mm。
进一步地,如图6所示,所述电极部13包括导通于所述第一导电条11的第一电极131以及导通于所述第二导电条12的第二电极132,所述第一电极131与所述第二电极132相互交错;当所述电阻膜21抵压所述电极部13时,所述第一电极131与所述第二电极132通过所述电阻膜21导通。其中,所述电极部13可以是圆形、矩形、多边形或者是其它形状。所述第一电极131与第二电极132延伸出多个支杆,两个电极的支杆之间相互交错而不接触。本实施例将第一电极131与第二电极132交错设置,使得电极部13与电阻部的接触面积更大,进而感应带10的感应灵敏度更高。
进一步地,如图6所示,所述第一电极131构造为由所述第一导电条11朝向所述第二导电条12延伸出的多个第一导电齿,所述第二电极132构造为由所述第二导电条12朝向所述第一导电条11延伸出的多个第二导电齿,所述第一导电齿和所述第二导电齿分别呈梳齿状排布,且相互交错,相邻两个所述第一导电齿之间的间隔设为L3,则L3满足关系:1mm≤L3≤4mm。由于电极部13与第一导电条11和第二导电条12采用银浆一体印刷,所以当L3太小时,导电齿太细,印刷质量难以把控,影响检测精度;而当L3太大时,导电齿太宽,导致检测灵敏度降低,而且检测分辨率也会降低,影响检测精度。申请人经过多次试验发现,将L3控制在1mm≤L3≤4mm,能够获得较佳检测性能。在一优选实施例中,所述L3=2mm,第一导电齿和第二导电齿的宽度均为0.9mm,长度均为7mm。第一电极131部13包括三个第一导电齿,第二电极132部13包括三个第二导电齿。
进一步地,如图4和图5所示,所述第一绝缘膜1与第二绝缘膜2之间设置有两个绝缘支撑条32,两个所述绝缘支撑条32分别覆盖于所述第一导电条11和所述第二导电条12;所述绝缘支撑条32具有粘性,将所述第一绝缘膜1与所述第二绝缘膜2粘合为一体,所述绝缘支撑条32优选为双面胶。将两个绝缘支撑条32分别覆盖于第一导电条11和第二导电条12,能够使得电阻膜21与导电条之间绝缘,避免检测出错。进一步地,绝缘支撑条32将所述电阻膜21与所述电极部13之间支撑起一预设间隙,使得当所述感应带10不受到压力时,所述第一导电条11与所述第二导电条12之间的电阻值大于1兆欧。其中,所述预设间隙可以是小于1mm的间隙,在一优选实施例中,所述预设间隙为0.3mm。两个绝缘支撑条32能够平衡地支撑第二绝缘膜2两侧,让感应带10不受压力时,电阻膜21与电极部13不接触,当检测到电阻值大于1兆欧时,判断压力带不受到压力。另外,将绝缘支撑条32覆盖于导电条可以抬高绝缘支撑条32,使得支撑效果更好。
进一步地,如图4和图7所示,所述电阻膜21能够同时覆盖所述第一导电条11的部分部位和所述第二导电条12的部分部位。即电阻膜21横跨第一导电条11和第二导电条12,减小电阻膜21的尺寸精度对检测精度的影响,降低电阻膜21的尺寸精度要求。而且使得电阻膜21能够被绝缘支撑条32支撑,以保障电阻膜21与电极部13之间的间隙,使得在不受压力时电阻膜21与电极部13不接触。在一具体实施例中,所述电阻膜21能够完全覆盖电极部13,所述电阻膜21在第一方向上的宽度为10mm,在垂直于第一方向上的长度为15.6mm,相邻两个电阻膜21之间的间距为8mm。
进一步地,如图1-图2和图8-图14所示,所述压力感应装置100还包括通信组件20,所述感应带10设置有转接部4,用于与所述通信组件20电连接,所述第一导电条11和所述第二导电条12分别电连接于所述转接部4。其中,所述转接部4的作用在于连接通信组件20,所述通信组件20能够对外通信,用于将感应带10的检测结果对外发送。进一步地,所述转接部4包括一USB接口,所述通信组件20设置有与所述USB接口相适配的连接端子5,所述连接端子5插设于所述USB接口,以使所述第一导电条11和所述第二导电条12分别与所述通信组件20导通。所述连接端子5的端部具有一USB插头,能够插设于所述USB插口,以实现导通。本实施例将通信组件20与感应带10通过USB接口连接,能实现通信组件20快速拆装于感应带10,而且一个通信组件20能够适配多种长度规格的感应带10,用户只需与一个通信组件20建立通信连接,即可将通信组件20选择性地使用在多个使用场景。另外,相比于感应带10直接连接于通信组件20,本实施例通过USB接口连接,可以防止感应带10在压力作用下拉出于通信组件20,导致感应带10与通信组件20之间脱焊。进一步地,所述通信组件20的外壳与所述连接端子5衔接的部位涂有密封胶,以防止连接端子5脱离主体6。
进一步地,如图3所示,所述转接部4设置在感应带10的端部,转接部4朝向感应带10开设有与感应带10横截面尺寸相适配的插接孔41,所述感应穿过所述插接孔41,电连接于所述USB接口。
进一步地,所述通信组件20通过无线信号对外交互,并通过电池68供电。使得本压力感应装置100不受接线条件约束,可以灵活适用于各种应用场景。
另外,所述通信组件20的结构与本实用新型第二方面提供的无线通信装置30结构相同,详细结构可参考下文描述。
传统的传感装置都是将传感器与通信组件合为一个整体使用,通信组件将传感器的感应结果对外发送,两者无法拆分使用。而不同种类的传感器都是通过检测其电学参数来获得感应结果的,最常见的就是检测传感器的电阻和电容。随着智能家居的发展,不同的智能场景所需要用到的传感器种类越来越多,同一种传感器也分为多种型号、规格,而且每一个传感器都有与自己相配合的通信组件,无法拆分使用,导致用户使用传感器的灵活度不高。
为此,根据本实用新型的第二方面,如图8-图14和图1所示,提供一种用于连接传感器的无线通信装置30,能够连接至少一种传感器,用于检测各传感器的电学性能参数,而且能够快速切换于各传感器之间,用户只需购买一个无线通信装置30,即可适配多个传感器,以提高用户使用传感器的灵活度。所述无线通信装置30包括:主体6;以及由所述主体6延伸出的连接端子5;所述连接端子5用于可拆卸地且可导通地连接至少一传感器,以使所述主体6能够检测所述传感器的电学性能参数,所述电学性能参数用于生成控制信号。其中,所述的可拆卸地连接可以是插接或者其它可拆卸地连接方式。所述电学性能参数可以是电阻、电容等。所述控制信号可以理解为传感器的检测结果或者根据检测结果生成的控制指令或者其它电信号等。主体6通过检测传感器的电学性能参数,从而获得传感器的检测结果,再将检测结果对外发送。
进一步地,所述主体6进一步能够通过所述连接端子5择一地连接多种传感器中的一种;所述的多种传感器之间至少以下之一参数不同:传感器类型、传感器尺寸、传感器参数波动范围。其中,所述传感器类型可包括压力传感器、光敏传感器、声音传感器、温度传感器、湿度传感器、红外传感器、人体存在传感器、烟雾传感器或者其它类型的传感器。所述传感器尺寸可以是传感器的长度、宽度、高度等尺寸。所述传感器参数波动范围可以理解为传感器的灵敏度、量程、测量精度等参数。在一具体实施例中,所述传感器为压力感应带10,压力感应带10具有多种长度尺寸,以及不同参数规格,所述主体6能够通过连接端子5择一地连接于各压力感应带10。
进一步地,所述主体6设置有检测开关64,用于切换主体6的工作模式。所述工作模式包括配网、切换传感器类型、切换传感器参数等。
进一步地,如图8所示,所述连接端子5包括USB连接部51,所述USB连接部51构造为能够配合连接于USB接口或者USB插头,以使所述连接端子5通过所述USB连接部51连接于所述传感器。其中,所述USB连接部51可以理解为能够插设于USB接口的插头,或者是能够与USB插头相配合的插口,本实施例的主体6通过USB连接部51导通于传感器,以实现快速拔插的功能,方便快捷。
进一步地,所述电学性能参数被设置为电阻值,当所述电阻值处于预设范围时,所述主体6生成所述控制信号。其中,所述预设范围可以是大于某一预设电阻值,或者小于某一预设电阻值,或者是在某一预设电阻值范围内。在一具体实施例中,主体6内设置有一判断模块,判断模块包括分压电阻和比较器,分压电阻的一端与传感器串联,另一端电连接有正电压或者负电压,传感器的远离分压电阻的一端接地,在传感器与分压电阻之间连接比较器,比较器用于检测传感器与分压电阻之间的电压值,将检测的电压值与一预设电压值比较,所述预设电压值对应于所述预设电阻值,若检测到电压值的绝对值低于预设电压值时,判断此时压力带的电阻减小,压力带上受到压力,则比较器输出一电平信号。主体6还包括一无线通信模块,电连接于比较器,无线通信模块响应于比较器的电平信号而对外发送所述控制信号,所述控制信号表征所述感应带10受到压力。
进一步地,所述主体6通过电池68供电,并通过无线通信协议向外发送所述控制信号。使得本无线通信装置30不受接线条件约束,可以灵活适用于各种应用场景。
进一步地,如图9-图12所示,所述主体6还包括:第一壳体61;第二壳体62,与所述第一壳体61活动连接;电路板63,安装于所述第一壳体61的朝向所述第二壳体62的一侧;所述电路板63朝向所述第二壳体62设置有检测开关64,所述第一壳体61和/或第二壳体62能够响应于外部按压力而产生按压运动,进而使得所述第二壳体62抵压并触发所述检测开关64。其中,所述的活动连接包括枢转连接、卡扣连接、滑块滑轨连接、多连杆连接、弹性连接或者本领域技术人员能够实施的其它可发生相对运动的连接方式。如图11所示,所述第一壳体61和/或第二壳体62能够响应于外部按压力而产生按压运动可以理解为,用户施加一按压力作用于第一壳体61和/或第二壳体62,由于第一壳体61与第二壳体62活动连接,使得第一壳体61朝向第二壳体62运动,带动电路板63朝向第二壳体62运动,电路板63上设置有所述检测开关64,第二壳体62抵压检测开关64,将检测开关64触发。本实施例的第一壳体61或者第二壳体62相当于一个大号的按键,使得可操控的面积大大提高,按压手感得到提升。
进一步地,如图12所示,所述第二壳体62于所述检测开关64对应位置凸设有触发凸台621,用于抵压所述检测开关64,以提高触发精度。
进一步地,如图12和图11所示,所述第一壳体61构造为底部开放的方帽形结构,第一壳体61朝向所述第二壳体62开设有与所述第二壳体62的外形相适配的容纳槽611,所述容纳槽611盖设于所述第二壳体62。其中,所述第一容置槽的形状与所述第二壳体62的外形相匹配可以理解为,所述第一容置槽能够包容第二壳体62的至少上半部分,其内侧壁与第二壳体62的外侧壁等距设置,且两者之间的间隙小于一定值。
进一步地,如图13所示,所述电路板63安装于第一壳体61的所述容纳槽611内部,第一壳体61朝向电路按的边缘凸设有四个电路板卡扣612,电路板63卡接于所述四个电路板卡扣612,第一壳体61朝向电路板63上表面延伸出抵接筋613,抵接筋613的端部抵接于电路板63的上表面,使得电路板63被第一壳体61限位。
进一步地,如图8-图10所示,所述容纳槽611的侧壁贯穿设置有连接通孔614,所述连接端子5包括连接导线52和USB连接部51,所述连接导线52的一端连接于所述电路板63,另一端穿过所述连接通孔614连接于所述USB连接部51,以使所述电路板63通过所述USB连接部51连接于所述传感器。进一步地,所述连接通孔614的内侧与所述连接导线52衔接的部位涂有密封胶,不仅能够防止连接导线52脱离主体6,而且密封胶起到密封的作用,使得主体6具有防尘效果。
进一步地,如图10和图11中,所述容纳槽611的一侧壁向内凸设有第一卡扣615,所述第二壳体62于所述第一卡扣615相应位置设置有第一扣合位622,所述第一卡扣615扣合于所述第一扣合位622;在第二方向上,所述第一扣合位622与所述第一卡扣615之间存在活动间隙,以使所述第一卡扣615能够在第二方向上相对所述第一扣合位622产生相对位移;其中,所述第二方向为所述第一壳体61朝向所述第二壳体62运动的方向;所述检测开关64设置在所述电路板63的靠近所述第一卡扣615的一端。所述第二方向已在图10中标出。所述活动间隙可以理解为,第一扣合位622在第一卡扣615的下方开设有活动槽,活动槽的宽度适配于第一卡扣615的宽度,活动槽的高度大于第一卡扣615的卡勾高度,使得第一卡扣615的卡勾能够在活动槽中上下滑动,第一卡扣615能够在第二方向上相对第一扣合位622产生相对位移。在本实施例中,第一壳体61的四个侧壁分别通过一个卡扣连接于第二壳体62,所以第一扣合位622为第一卡扣615提供活动空间,使得第一壳体61的靠近第一卡扣615的一端能够发生按压运动。
进一步地,如图10和图11所示,所述第一壳体61的远离所述第一卡扣615的侧壁向内凸设有第二卡扣616,所述第二壳体62于所述第二卡扣616相应位置开设有第二扣合位623,所述第二卡扣616扣合于所述第二扣合位623;当所述第一壳体61受到外部按压力时,所述第一壳体61以所述第二卡扣616为支点做枢转运动。与第一扣合位622相比,第二扣合位623未设置活动间隙,或者第二扣合位623的活动间隙非常小,使得第二卡扣616不能相对于第二扣合位623上下滑动,防止用户按压第一壳体61中间位置时,第二卡扣616向下运动,导致不能触发检测开关64。当用户按压第一壳体61的靠近第一卡扣615的一端时,第一壳体61以所述第二卡扣616为支点做枢转运动,第一壳体61相当于一省力杠杆,使得触发检测开关64更加省力,从而提升按压手感。
进一步地,如图9和图10所示,所述第一壳体61与所述第二壳体62之间夹持设置有复位支撑条65,所述复位支撑条65构造为半环形的柔性条,用于提供复位力;所述复位支撑条65设置在所述第一壳体61的远离所述检测开关64的一侧,用于支撑所述第一壳体61的远离所述检测开关64的一侧。当第一壳体61被按压时,第一壳体61左端向下运动,复位支撑条65的两侧被挤压,产生复位力,当按压力撤去时,第一壳体61在复位支撑条65的复位力和检测开关64自身复位力的共同作用下复位。如图13所示,第一壳体61朝向电路板63凸设有限位筋617,用于将复位支撑条65限位。其中,所述限位筋617与所述抵接筋613为同一筋位。
进一步地,如图9、图10、图12和图14所示,电路板63朝向所述第二壳体62设置正极弹片631和负极弹片632,所述正极弹片631和所述负极弹片632分别抵接于一纽扣电池68的正极和负极,以使所述电路板63通过纽扣电池68供电。所述第二壳体62于纽扣电池68相应位置设置有电池仓624,所述电池仓624内侧壁围合于所述纽扣电池68的外侧壁,以将所述纽扣电池68在水平方向上限位。所述电池仓624底部与所述纽扣电池68之间设置有一弹性支撑环66,所述纽扣电池68被夹持于所述弹性支撑环66与所述负极弹片632之间,使得所述纽扣电池68在竖直方向上被限位。弹性支撑环66采用弹性材料制成,包括泡棉、橡胶、硅胶、金属弹片或者其它可实施的弹性材料,作用在于让纽扣电池68在被电路板63抵压而发生运动时,为纽扣电池68提供下压余量,同时提供支撑力,保证纽扣电池68与负极弹片632的接触良好。
进一步地,如图9和图10所示,所述电路板63的远离所述第二壳体62的一面设置有LE D灯633,所述主体6通过所述LED灯633向外发出光照以指示工作状态。在一优选实施例中,所述LED灯633能够响应于所述控制信号的发出而发光。所述LED灯633被设置为双色温LED灯633。所述第一壳体61于所述LED灯633相应位置朝向LED灯633凸设有一环形的挡光柱618,挡光柱618环绕在LED灯633周围,能够避免LED灯633的光向周围发散。挡光柱618的顶部掏薄以形成导光部,所述导光部具有导光性,能够将所述LED灯633发出的光至少部分导出至所述第一壳体61外部。
进一步地,如图12所示,所述第二壳体62于靠近所述检测开关64的一端向外凸设一撬舌67,撬舌67与第一壳体61之间具有一撬动间隙,用于撬开第一壳体61,便于更换电池68。
进一步地,所述第一壳体61上表面于检测开关64对应位置设置有环形丝印(图中未示出),用于指示第一壳体61的最佳按压部位。
对于本领域技术人员而言,显然本实用新型不限于上述示范性实施例的细节,而且在不背离本实用新型的精神或基本特征的情况下,能够以其他的具体形式实现本实用新型。因此,无论从哪一点来看,均应将实施例看作是示范性的,而且是非限制性的,本实用新型的范围由所附权利要求而不是上述说明限定,因此旨在将落在权利要求的等同要件的含义和范围内的所有变化囊括在本实用新型内。不应将权利要求中的任何附图标记视为限制所涉及的权利要求。
Claims (11)
1.一种用于连接传感器的无线通信装置,其中,包括:
主体;以及
由所述主体延伸出的连接端子;
所述连接端子用于可拆卸地且可导通地连接至少一传感器,以使所述主体能够检测所述传感器的电学性能参数,所述电学性能参数用于生成控制信号。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无线通信装置,其中,所述主体进一步能够通过所述连接端子择一地连接多种传感器中的一种;
所述的多种传感器之间至少以下之一参数不同:传感器类型、传感器尺寸、传感器参数波动范围。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无线通信装置,其中,所述连接端子包括USB连接部,所述USB连接部构造为能够配合连接于USB接口或者USB插头,以使所述连接端子通过所述USB连接部连接于所述传感器。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无线通信装置,其中,所述电学性能参数被设置为电阻值,当所述电阻值处于预设范围时,所述主体生成所述控制信号。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无线通信装置,其中,所述主体通过电池供电,并通过无线通信协议向外发送所述控制信号。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无线通信装置,其中,所述主体设置有检测开关,用于切换所述主体的工作模式。
7.根据权利要求1-6任一项所述的无线通信装置,其中,所述主体还包括:
第一壳体;
第二壳体,与所述第一壳体活动连接;
电路板,安装于所述第一壳体的朝向所述第二壳体的一侧;
所述电路板朝向所述第二壳体设置有检测开关,所述第一壳体和/或第二壳体能够响应于外部按压力而产生按压运动,进而使得所述第二壳体抵压并触发所述检测开关。
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无线通信装置,其中,所述第一壳体朝向所述第二壳体开设有与所述第二壳体的外形相适配的容纳槽,所述容纳槽盖设于所述第二壳体;
所述容纳槽的侧壁贯穿设置有连接通孔,所述连接端子包括连接导线和USB连接部,所述连接导线的一端连接于所述电路板,另一端穿过所述连接通孔连接于所述USB连接部,以使所述电路板通过所述USB连接部连接于所述传感器。
9.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无线通信装置,其中,所述容纳槽的一侧壁向内凸设有第一卡扣,所述第二壳体于所述第一卡扣相应位置设置有第一扣合位,所述第一卡扣扣合于所述第一扣合位;在第二方向上,所述第一扣合位与所述第一卡扣之间存在活动间隙,以使所述第一卡扣能够在第二方向上相对所述第一扣合位产生相对位移;其中,所述第二方向为所述第一壳体朝向所述第二壳体运动的方向;所述检测开关设置在所述电路板的靠近所述第一卡扣的一端。
10.根据权利要求9所述的无线通信装置,其中,所述第一壳体的远离所述第一卡扣的侧壁向内凸设有第二卡扣,所述第二壳体于所述第二卡扣相应位置开设有第二扣合位,所述第二卡扣扣合于所述第二扣合位;当所述第一壳体受到外部按压力时,所述第一壳体以所述第二卡扣为支点做枢转运动。
11.根据权利要求9所述的无线通信装置,其中,所述第一壳体与所述第二壳体之间夹持设置有复位支撑条,所述复位支撑条构造为半环形的柔性条,用于提供复位力;
所述复位支撑条设置在所述第一壳体的远离所述检测开关的一侧,用于支撑所述第一壳体的远离所述检测开关的一侧。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Title |
---|---|---|---|
CN202322386703.XU CN220820137U (zh) | 2023-09-01 | 2023-09-01 | 一种用于连接传感器的无线通信装置 |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Title |
---|---|---|---|
CN202322386703.XU CN220820137U (zh) | 2023-09-01 | 2023-09-01 | 一种用于连接传感器的无线通信装置 |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 Publication Date |
---|---|
CN220820137U true CN220820137U (zh) | 2024-04-19 |
Family
ID=90699500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 Title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
CN202322386703.XU Active CN220820137U (zh) | 2023-09-01 | 2023-09-01 | 一种用于连接传感器的无线通信装置 |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 Link |
---|---|
CN (1) | CN220820137U (zh) |
-
2023
- 2023-09-01 CN CN202322386703.XU patent/CN220820137U/zh active Active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 Publication Date | Title |
---|---|---|
US20230209756A1 (en) | Electrical wiring device with faceplate module | |
US5142123A (en) | Electric heat sealer energizable by internal battery set or external AC adapter | |
US7390214B2 (en) | Wireless battery snap | |
CN111319777B (zh) | 用于安装电池的装置及无人机 | |
CN207855045U (zh) | 供电组件及电子烟 | |
CN220820137U (zh) | 一种用于连接传感器的无线通信装置 | |
CN220602771U (zh) | 一种压力感应装置 | |
CN209844110U (zh) | 用电隐患感知插座 | |
CN209819806U (zh) | 一种空调器强制开关的安装结构及空调器 | |
CN210120645U (zh) | 耳机 | |
CN209766294U (zh) | 一种墙壁开关的键控模组 | |
CN220858089U (zh) | 一种无线开关 | |
CN217276301U (zh) | 一种插座式温湿度传感器 | |
CN216815583U (zh) | 温湿度检测装置 | |
CN219163735U (zh) | 一种具有连接器的薄片介质 | |
CN220858088U (zh) | 一种触摸开关 | |
CN210744360U (zh) | 一种新型导电插头用导电头 | |
CN213814913U (zh) | 一种灵敏度高的电气火灾监控探测器 | |
CN217768169U (zh) | 一种灯具电源适配器用控制开关 | |
CN219958879U (zh) | 一种导轨式1p智能继电器 | |
CN213546741U (zh) | 智能开关面板 | |
CN216084650U (zh) | 智能开关 | |
CN218119824U (zh) | 一种燃气防爆安全装置 | |
CN215867135U (zh) | 一种带有报警功能的多源融合定位器 | |
CN220525118U (zh) | 一种微振动传感器 |
Legal Events
Date | Code | Title | Description |
---|---|---|---|
GR01 | Patent grant | ||
GR01 | Patent grant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