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20817852U - 一种带有自控组件的供热装置 - Google Patents

一种带有自控组件的供热装置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20817852U
CN220817852U CN202322491622.6U CN202322491622U CN220817852U CN 220817852 U CN220817852 U CN 220817852U CN 202322491622 U CN202322491622 U CN 202322491622U CN 220817852 U CN220817852 U CN 220817852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heating
temperature sensor
pipe
fixedly connected
temperature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322491622.6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曹波
白剑
姚武
杨连杰
刘柄呈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Shanxi Gas Planning Design And Research Institute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Shanxi Gas Planning Design And Research Institute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Shanxi Gas Planning Design And Research Institute Co ltd filed Critical Shanxi Gas Planning Design And Research Institute Co ltd
Priority to CN202322491622.6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20817852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20817852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20817852U/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Landscapes

  • Steam Or Hot-Water Central Heating Systems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带有自控组件的供热装置,包括外壳,所述外壳的顶部设置有进水管,所述进水管的外壁固定连接有第一压力传感器,所述进水管的外壁固定连接有第一电磁阀,所述进水管位于第一电磁阀远离第一压力传感器的一侧固定连接有第一温度传感器,所述外壳的底部设置有加热筒,所述加热筒与进水管相连通,所述加热筒的内部等距设置有加热管,所述加热筒的底部连通有出水管,所述出水管的外壁固定连接有第二温度传感器。本实用新型涉及供热装置技术领域,解决了现有技术中,采用集中供热的房间,用户无法通过供热管道对其室内温度进行调节,导致昼夜温度存在一定差异,不能满足居民对室温的个性化需求的问题。

Description

一种带有自控组件的供热装置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供热装置技术领域,具体为一种带有自控组件的供热装置。
背景技术
我国北方城市目前主要采取集中供热的措施进行冬季采暖,利用集中热源,通过供热管道向该区域内的民用建筑及工厂供应热源。由于集中供热输送管道较长,热源在传输供热过程中存在一定损耗,导致供热管道前端和末端的温度存在一定差异,使供热管道末端的温度较低,无法满足末端用户用热需求,在现有技术中,采用集中供热的房间,用户无法通过供热管道对其室内温度进行调节,导致昼夜温度存在一定差异,不能满足居民对室温的个性化需求。
发明内容
针对现有技术的不足,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带有自控组件的供热装置,解决了现有技术中,采用集中供热的房间,用户无法通过供热管道对其室内温度进行调节,导致昼夜温度存在一定差异,不能满足居民对室温的个性化需求的问题。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通过以下技术方案予以实现:一种带有自控组件的供热装置,包括外壳,所述外壳的顶部设置有进水管,所述进水管的外壁固定连接有第一压力传感器,所述进水管的外壁固定连接有第一电磁阀,所述进水管位于第一电磁阀远离第一压力传感器的一侧固定连接有第一温度传感器,所述外壳的底部设置有加热筒,所述加热筒与进水管相连通,所述加热筒的内部等距设置有加热管,所述加热筒的底部连通有出水管,所述出水管的外壁固定连接有第二温度传感器,所述外壳位于进水管的底部设置有回水管,所述回水管与出水管相连通,所述外壳的外部设置有第三温度传感器,所述外壳的顶部设置有控制器,所述控制器与第一压力传感器、第一电磁阀、第一温度传感器、加热管、第二温度传感器和第三温度传感器电连接。
优选的,所述回水管的外壁固定连接有第二电磁阀,所述回水管的外壁固定连接有第四温度传感器,所述回水管位于第四温度传感器远离第二电磁阀的一侧固定连接有第二压力传感器,所述进水管通过导水管与回水管相连通,所述导水管的外壁固定连接有第三电磁阀,所述第二电磁阀、第四温度传感器、第二压力传感器和第三电磁阀均与控制器电连接。
优选的,所述加热筒的一侧连通有自动排气阀,所述加热筒的底部连通有排污管,所述排污管的外壁固定连接有球阀。
优选的,所述加热筒的外部设置有保温筒,所述保温筒的内部设置有保温层。
优选的,所述外壳的底部设置有水浸传感器,所述水浸传感器与控制器电连接。
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带有自控组件的供热装置。具备以下有益效果:该带有自控组件的供热装置,通过外壳、进水管、第一压力传感器、第一电磁阀、第一温度传感器、加热筒、加热管、出水管、第二温度传感器、回水管、第三温度传感器和控制器之间的配合,用户可根据使用需求通过控制器对室内温度进行预设,控制器通过对进水管、出水管和室内温度进行测量分析,对加热管的使用数量进行调整,对输入用户端供热管道的热源进行加热,这样能够提高输入用户端供热管道的热源温度,使室内温度满足用户的使用需求,并通过控制器自动控制加热管的使用数量,对热源的加热温度在不同时段进行自动调节,进而保证室内温度的平衡稳定,提高用户的使用感受和满意度。
通过进水管、回水管、控制器、第二电磁阀、第四温度传感器、第二压力传感器、导水管和第三电磁阀之间的配合,在回流至集中供热管道的热源温度较高,造成较大的能源浪费时,控制器自动控制第三电磁阀按一定频率对导水管进行开启和关闭,降低加热后的热源在用户端供热管道内的流通速度,使加热后的热源能量能够在室内得到充分传导,这样可以提高对加热后的热源利用率,减少对能量的损耗。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结构示意图;
图2为图1中保温筒、进水管和出水管的结构示意图;
图3为图1中进水管、回水管和导水管的结构示意图。
图中:1、外壳,2、进水管,3、第一压力传感器,4、第一电磁阀,5、第一温度传感器,6、加热筒,7、加热管,8、出水管,9、第二温度传感器,10、回水管,11、第三温度传感器,12、控制器,13、第二电磁阀,14、第四温度传感器,15、第二压力传感器,16、导水管,17、第三电磁阀,18、自动排气阀,19、排污管,20、球阀,21、保温筒,22、保温层,23、水浸传感器。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结合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实用新型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实用新型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实用新型保护的范围。
现有技术中,采用集中供热的房间,用户无法通过供热管道对其室内温度进行调节,导致昼夜温度存在一定差异,不能满足居民对室温的个性化需求。
有鉴于此,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带有自控组件的供热装置,通过外壳、进水管、第一压力传感器、第一电磁阀、第一温度传感器、加热筒、加热管、出水管、第二温度传感器、回水管、第三温度传感器和控制器之间的配合,用户可根据使用需求通过控制器对室内温度进行预设,控制器通过第一温度传感器、第二温度传感器和第三温度传感器分别对进水管、出水管和室内温度进行测量分析,并根据分析结果对加热管的使用数量进行调整,对输入用户端供热管道的热源进行加热,提高输入用户端供热管道的热源温度,使室内温度满足用户使用需求,实现对室内温度在不同时段的自动调节,保证室内温度的平衡稳定,提高用户的满意度。
通过本领域人员,将本案中所有电气件与其适配的电源通过导线进行连接,并且应该根据实际情况,选择合适的控制器以及编码器,以满足控制需求,具体连接以及控制顺序,应参考下述工作原理中,各电气件之间先后工作顺序完成电性连接,其详细连接手段,为本领域公知技术,下述主要介绍工作原理以及过程,不再对电气控制做说明。
由图1-3可知,一种带有自控组件的供热装置,包括外壳1,外壳1的顶部设置有进水管2,进水管2用于与集中供热管道的进水管相连通,为用户端提供热源,进水管2的外壁固定连接有第一压力传感器3,第一压力传感器3用于测量集中供热管道的水压,进水管2的外壁固定连接有第一电磁阀4,第一电磁阀4用于控制进水管2的开关和热源流速,进水管2位于第一电磁阀4远离第一压力传感器3的一侧固定连接有第一温度传感器5,外壳1的底部设置有加热筒6,加热筒6与进水管2相连通,加热筒6的内部等距设置有加热管7,加热筒6的底部连通有出水管8,出水管8用于与用户端供热管道相连通,向用户端供热管道输入热源,出水管8的外壁固定连接有第二温度传感器9,第二温度传感器9用于测量出水管8内的水温,外壳1位于进水管2的底部设置有回水管10,回水管10用于与集中供热管道的回水管相连通,使完成散热的热源再次回到集中供热管道内,回水管10与出水管8相连通,外壳1的外部设置有第三温度传感器11,第三温度传感器11用于测量用户室内温度,外壳1的顶部设置有控制器12,控制器12与第一压力传感器3、第一电磁阀4、第一温度传感器5、加热管7、第二温度传感器9和第三温度传感器11电连接;
在具体实施过程中,值得特别指出的是,外壳1为供热装置的壳体,进水管2用于与集中供热管道的进水管相连通,为用户端提供热源,第一压力传感器3用于测量集中供热管道内的水压,第一电磁阀4用于控制进水管2的开关和热源流速,第一温度传感器5用于测量进水管2内的水温,出水管8用于与用户端供热管道相连通,向用户端供热管道输入热源,通过进水管2、加热筒6、加热管7和出水管8之间的配合,实现热源向用户端供热管道的输入,并通过加热管7在加热筒6内对热源进行升温加热,使热源温度进一步提高,并可通过控制加热管7的使用数量,对加热温度进行控制,保证末端用户不同的用热需求,第二温度传感器9用于测量出水管8内的水温,回水管10用于与集中供热管道的回水管相连通,对用户端供热管道内的热源进行回流,第三温度传感器11用于测量用户室内温度,控制器12设置有远程信号传输组件,可与用户室内网络进行连接,便于用户进行远程操控,用户可通过控制器12对室温进行个性化设置,对供热装置各电磁阀和加热管7进行控制,对各传感器的测量信息进行信号收集,通过外壳1、进水管2、第一压力传感器3、第一电磁阀4、第一温度传感器5、加热筒6、加热管7、出水管8、第二温度传感器9、回水管10、第三温度传感器11和控制器12之间的配合,用户可根据使用需求通过控制器12对室内温度进行预设,控制器12通过第一温度传感器5、第二温度传感器9和第三温度传感器11分别对进水管2、出水管8和室内温度进行测量分析,并根据分析结果对加热管7的使用数量进行调整,对输入用户端供热管道的热源进行加热,使室内温度满足用户使用需求,实现对室内温度在不同时段的自动调节,保证室内温度的平衡稳定,提高用户的满意度,其中第一压力传感器3、第一电磁阀4、第一温度传感器5、加热管7、第二温度传感器9、第三温度传感器11和控制器12的具体型号不做限定,满足使用需求即可;
进一步的,回水管10的外壁固定连接有第二电磁阀13,第二电磁阀13用于控制回水管10的开关,回水管10的外壁固定连接有第四温度传感器14,第四温度传感器14用于测量回水管10的水温,回水管10位于第四温度传感器14远离第二电磁阀13的一侧固定连接有第二压力传感器15,第二压力传感器15用于测量用户端供热管道的水压,进水管2通过导水管16与回水管10相连通,导水管16用于连通进水管2和回水管10,导水管16的外壁固定连接有第三电磁阀17,第三电磁阀17用于控制导水管16的开关和热源流速,第二电磁阀13、第四温度传感器14、第二压力传感器15和第三电磁阀17均与控制器12电连接;
在具体实施过程中,值得特别指出的是,第二电磁阀13用于控制回水管10的开关,第四温度传感器14用于测量回水管10的水温,第二压力传感器15用于测量用户端供热管道的水压,导水管16用于连通进水管2和回水管10,第三电磁阀17用于控制导水管16的开关和热源流速,通过进水管2、回水管10、控制器12、第二电磁阀13、第四温度传感器14、第二压力传感器15、导水管16和第三电磁阀17之间的配合,在回流至集中供热管道的热源温度较高,造成较大的能源浪费时,控制器12自动控制第三电磁阀17按一定频率对导水管16进行开启和关闭,降低加热后的热源在用户端供热管道内的流通速度,使加热后的热源能量能够在室内得到充分传导,提高对加热后的热源利用率,其中第二电磁阀13、第四温度传感器14、第二压力传感器15和第三电磁阀17的具体型号不做限定,满足使用需求即可;
进一步的,加热筒6的一侧连通有自动排气阀18,自动排气阀18用于自动排出加热筒6内的空气,加热筒6的底部连通有排污管19,排污管19的外壁固定连接有球阀20;
在具体实施过程中,值得特别指出的是,自动排气阀18用于自动排出加热筒6内的空气,避免空气在加热筒6内过度积蓄,影响加热管7的加热效果,通过加热筒6、排污管19和球阀20之间的配合,实现对沉积在加热筒6内的杂质的清理,保证用户端供热管道内热源的流通效率;
进一步的,加热筒6的外部设置有保温筒21,保温筒21的内部设置有保温层22;
在具体实施过程中,值得特别指出的是,通过加热筒6、保温筒21和保温层22之间的配合,在加热筒6的外部对其进行保温,减少热量在加热筒6处的流失,同时也能避免用户误触加热筒6造成烫伤;
进一步的,外壳1的底部设置有水浸传感器23,水浸传感器23与控制器12电连接;
在具体实施过程中,值得特别指出的是,水浸传感器23用于监测供热装置内是否存在漏水问题;
具体的,在使用该带有自控组件的供热装置时,将进水管2和回水管10分别与集中供热管道进行连接,将出水管8和回水管10分别与用户端供热管道的两端进行连接,通过控制器12对室内温度进行预设,通过控制器12开启第一电磁阀4和第二电磁阀13,集中供热管道中的热源通过进水管2进入加热筒6内,再通过出水管8传输至用户端供热管道内,并在用户端供热管道的末端,通过回水管10重新流入集中供热管道,热源在用户端供热管道内流动的过程中,将热量传导至用户室内,实现对室内温度的提高,第一压力传感器3和第一温度传感器5对进水管2内的水压和水温进行测量,并将测量信号传输至控制器12,第四温度传感器14和第二压力传感器15对回水管10内的水压和水温进行测量,并将测量信号传输至控制器12,第三温度传感器11对室内温度进行测量,并将测量信号传输至控制器12,当室内温度低于用户预设的温度范围时,控制器12根据第三温度传感器11测量的温度与预设温度之间的差值,自动开启相应数量的加热管7对加热筒6内的热源进行进一步加热,使传输至用户端供热管道内的热源温度得到一定提高,将用户室内的温度提高至预设温度,在热源加热过程中,控制器12通过第一温度传感器5和第二温度传感器9测量的温度差值,对热源加热情况进行判断,并对加热管7的使用数量进行调整,使加热后的热源温度满足散热需求,当室内温度高于用户预设的温度范围时,控制器12自动减少加热管7的使用数量,使传输至用户端供热管道内的热源温度进行适当降低,将用户室内的温度降低至预设温度,实现供热装置对用户室内温度的自动调节,满足居民对室温的个性化需求,当回水管10内的热源温度较高时,控制器12按一定时间间隔对第三电磁阀17进行开启和关闭,在第三电磁阀17开启时,热源通过导水管16大部分进入回水管10内进行回流,减缓室内供热管道内热源的流动速度,使加热后的热源将更多的热量传导至用户室内,减少热源能量的损失,用户也可通过对控制器12与室内网络进行连接,使用户能够通过手机或其他远程设备对供热装置进行控制,并可根据用户居家和外出的习惯,对加热管7的使用时间进行设置,减少加热管7的使用时间,降低对能源的消耗,通过外壳1、进水管2、第一压力传感器3、第一电磁阀4、第一温度传感器5、加热筒6、加热管7、出水管8、第二温度传感器9、回水管10、第三温度传感器11和控制器12之间的配合,用户可根据使用需求通过控制器12对室内温度进行预设,控制器12通过第一温度传感器5、第二温度传感器9和第三温度传感器11分别对进水管2、出水管8和室内温度进行测量分析,并根据分析结果对加热管7的使用数量进行调整,对输入用户端供热管道的热源进行加热,使室内温度满足用户使用需求,实现对室内温度在不同时段的自动调节,保证室内温度的平衡稳定,提高用户的满意度。
尽管已经示出和描述了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理解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的原理和精神的情况下可以对这些实施例进行多种变化、修改、替换和变型,本实用新型的范围由所附权利要求及其等同物限定。

Claims (5)

1.一种带有自控组件的供热装置,包括外壳,其特征在于:所述外壳的顶部设置有进水管,所述进水管的外壁固定连接有第一压力传感器,所述进水管的外壁固定连接有第一电磁阀,所述进水管位于第一电磁阀远离第一压力传感器的一侧固定连接有第一温度传感器,所述外壳的底部设置有加热筒,所述加热筒与进水管相连通,所述加热筒的内部等距设置有加热管,所述加热筒的底部连通有出水管,所述出水管的外壁固定连接有第二温度传感器,所述外壳位于进水管的底部设置有回水管,所述回水管与出水管相连通,所述外壳的外部设置有第三温度传感器,所述外壳的顶部设置有控制器,所述控制器与第一压力传感器、第一电磁阀、第一温度传感器、加热管、第二温度传感器和第三温度传感器电连接。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带有自控组件的供热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回水管的外壁固定连接有第二电磁阀,所述回水管的外壁固定连接有第四温度传感器,所述回水管位于第四温度传感器远离第二电磁阀的一侧固定连接有第二压力传感器,所述进水管通过导水管与回水管相连通,所述导水管的外壁固定连接有第三电磁阀,所述第二电磁阀、第四温度传感器、第二压力传感器和第三电磁阀均与控制器电连接。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带有自控组件的供热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加热筒的一侧连通有自动排气阀,所述加热筒的底部连通有排污管,所述排污管的外壁固定连接有球阀。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带有自控组件的供热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加热筒的外部设置有保温筒,所述保温筒的内部设置有保温层。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带有自控组件的供热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外壳的底部设置有水浸传感器,所述水浸传感器与控制器电连接。
CN202322491622.6U 2023-09-14 2023-09-14 一种带有自控组件的供热装置 Active CN220817852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322491622.6U CN220817852U (zh) 2023-09-14 2023-09-14 一种带有自控组件的供热装置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322491622.6U CN220817852U (zh) 2023-09-14 2023-09-14 一种带有自控组件的供热装置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20817852U true CN220817852U (zh) 2024-04-19

Family

ID=90701792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322491622.6U Active CN220817852U (zh) 2023-09-14 2023-09-14 一种带有自控组件的供热装置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20817852U (zh)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201434445Y (zh) 智能整体换热机组
CN108844123B (zh) 分段式智能供暖的方法及系统
CN204786737U (zh) 热网首站节能运行控制系统
CN220817852U (zh) 一种带有自控组件的供热装置
CN204853661U (zh) 热网智能动态控制系统
CN2929565Y (zh) 燃气热水器出水管内冷水回收加热装置
CN117490118A (zh) 一种基于物联网的智能化水力平衡供热系统
CN111043653B (zh) 基于采暖用户需求的被动式自动化节能供热系统
CN106765516B (zh) 一种碳纤维与供热管网耦合的智能限温供热系统
CN110411034B (zh) 基于物联网的智能热水出水方法及其系统
CN111473402A (zh) 基于云平台监控太阳能结合电辅助蓄能的供热采暖系统
CN207394967U (zh) 一种供热二次网智能节能与平衡控制系统
CN212227177U (zh) 一种用于老旧小区供热分户改造的预制箱式楼栋集控装置
CN212719955U (zh) 基于nb-iot流量控制阀的二网调控系统
CN202066092U (zh) 流量自适应热水供暖换热机组
CN201448918U (zh) 高智能板式换热机组
CN214275888U (zh) 一种循环供热系统
CN201715715U (zh) 一种热水器用的自动节水装置
CN204631470U (zh) 一种基于物联网无线控制的智能管家系统
CN208025602U (zh) 智能供暖换热机组
CN2802318Y (zh) 分户式地暖混水装置
CN216481237U (zh) 一种智能调温控制箱
CN219318537U (zh) 一种适用于智慧供热系统的分时分区控制设备
CN219735449U (zh) 一种智能入户阀
CN209926628U (zh) 智能集中式太阳能热水系统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