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20810497U - 一种方便运输的恒温箱 - Google Patents

一种方便运输的恒温箱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20810497U
CN220810497U CN202322179794.XU CN202322179794U CN220810497U CN 220810497 U CN220810497 U CN 220810497U CN 202322179794 U CN202322179794 U CN 202322179794U CN 220810497 U CN220810497 U CN 220810497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air
incubator
channel
box
box body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322179794.X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王曦
全欣瑶
漆红斌
王世豪
黄悦
刘帅
张子扬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Hainan University
Original Assignee
Hainan University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Hainan University filed Critical Hainan University
Priority to CN202322179794.X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20810497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20810497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20810497U/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Landscapes

  • Devices That Are Associated With Refrigeration Equipment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涉及恒温箱技术领域,提出了一种方便运输的恒温箱,包括箱体,箱体底部固定连接有设备箱,箱体内部设置有恒温气囊、排气活塞和温度探头,恒温气囊固定连接在箱体内壁上,排气活塞穿过箱体与外部相连,排气活塞为单向通气活塞,当恒温气囊充气膨胀时,箱体内气体通过排气活塞离开箱体,温度探头设置在箱体内壁上,其中,设备箱内部设置有送气机构、制冷机构和加热机构,送气机构用于对恒温气囊进行充气,并且调节送气通道,制冷机构安装在送气机构的出气端,加热机构安装在送气机构的出气端,通过上述技术方案,解决了现有技术中可以进行运输的恒温箱无法在保持物品恒温的情况下避免物品在运输过程中发生磕碰损坏的问题。

Description

一种方便运输的恒温箱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恒温箱技术领域,具体的,涉及一种方便运输的恒温箱。
背景技术
恒温箱是一种通过感知温度后进行加热或者制冷使箱内物品维持在一个规定温度的箱型器具,恒温箱的使用大部分是在实验室、工业、医药中,特别是生物实验室,我们为了得到更加准确的实验数据,对于恒温实验环境要求严格,恒温箱的作用显得相当重要,对于我们实验室的研究过程以及研究结果将产生很大的影响,在医药方面,医用恒温箱主要用于药品,试剂的储存,运输和疫苗,血液的冷藏保温,透析液的加温,生理盐水的加温等,对于医药方面,恒温箱永远处于相当重要的地位,在关系患者生命健康的这类药品的储存显得尤为重要,所以,恒温箱在实验研究、工业生产、民生工程方面都发挥着重要的作用,恒温箱对于我们国家的科技水平更加高新、国民经济的更加繁荣、民生健康等方面时刻显现着其重要性。
大型的恒温箱多使用压缩机进行制冷,通过电热丝或者红外线等方式进行加热,但是压缩机的体积较大并且电量需求较大,需要连接外部电源,十分不便于进行运输途中的保温,大部分传统的小型的恒温箱是通过箱体隔绝外部温度进行的保温,在运输过程中如果内部温度发生变化无法对箱内的温度进行很好的调节,同时在运输过程中不可避免的会产生颠簸,恒温箱内进行保温的药品、疫苗或者是其他的不能够经受磕碰的物品很可能在运输过程中发生损坏,可以根据不同的物品配置保护箱或者支架,但是保护箱在恒温箱内印象保温效果,支架根据不同的物品和恒温箱需要准备多种型号,非常繁琐。
所以为了方便对需要恒温的物体进行保温运输的同时对其进行保护,我们需要一种便于运输的恒温箱。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提出,解决了相关技术中可以进行运输的恒温箱无法在保持物品恒温的情况下避免物品在运输过程中发生磕碰损坏的问题。
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如下:
一种方便运输的恒温箱,包括箱体,所述箱体底部固定连接有设备箱,所述箱体内部设置有:
恒温气囊,所述恒温气囊设置有多组,所述恒温气囊固定连接在所述箱体内壁上;
排气活塞,所述排气活塞穿过所述箱体与外部相连,所述排气活塞为单向通气活塞;
温度探头,所述温度探头设置有两个,所述温度探头设置在所述箱体内壁上;
其中,所述设备箱内部设置有:
送气机构,所述送气机构固定安装在所述设备箱底部,所述送气机构用于对所述恒温气囊进行充气,并且调节送气通道;
制冷机构,所述制冷机构安装在所述送气机构的出气端,所述制冷机构用于对经过气体进行制冷;
加热机构,所述加热机构安装在所述送气机构的出气端,所述加热机构用于对经过气体进行升温。
优选的,所述设备箱侧方设置有换气网,所述送气机构在所述设备箱中靠近所述换气网一侧,其中所述送气机构包括:
气泵,所述气泵固定安装在所述设备箱中所述换气网的一侧,所述气泵上延伸出进气孔,所述进气孔延伸到所述换气网的内侧;
出气孔,所述出气孔设置在所述气泵的侧边下部;
电磁气阀,所述电磁气阀设置有三个气体通道,所述电磁气阀的一个气体通道与所述气泵的出气孔连接。
进一步的,所述制冷机构包括:
冷气通道,所述冷气通道一端与所述电磁气阀的一个气体通道连接,所述冷气通道另一端与所述箱体连接;
降温片,所述降温片设置在所述冷气通道中,所述降温片上有铜管伸出所述冷气通道;
制冷片,所述制冷片为半导体制冷片,所述制冷片贴合设置在所述降温片伸出的铜管上;
散热片,所述散热片与所述制冷片贴合;
散热扇,所述散热扇固定安装在所述散热片一侧。
再进一步的,所述加热机构包括:
热气通道,所述热气通道一端与所述电磁气阀的一个气体通道连接,所述冷气通道另一端与所述箱体连接;
电热丝,所述电热丝设置在所述热气通道内部。
作为本申请进一步的方案,所述恒温气囊上设置有进气嘴和出气嘴,所述进气嘴和出气嘴与所述箱体内部相连,所述冷气通道与所述热气通道均在所述箱体中与所述恒温气囊上的进气嘴连接。
作为本申请再进一步的方案,所述恒温气囊上设置的出气嘴连接到排气孔,所述排气孔设置在所述箱体底部,所述排气孔上设置有限流阀,所述限流阀的开关穿过所述设备箱。
在前述方案的基础上,所述箱体上转动连接有箱门,所述箱门一侧设置有两个紧固钩,所述箱体侧面设置有两个卡扣组件,所述卡扣组件用于与所述紧固钩对所述箱门进行紧固密封。
在前述方案的基础上进一步的,所述箱体与设备箱后方设置有电池。
本实用新型相比于现有技术,具有以下有益效果:
1、本实用新型中,通过在箱体内壁上设置多个恒温气囊,在通过气泵对其进行打气时气体通过恒温气囊上的进气嘴进入,通过出气嘴离开恒温气囊,每个恒温气囊的出气嘴与排气孔相连,通过排气孔上限流阀的限制作用,使得排气孔处气体流出速度较慢,而恒温气囊进气嘴的进气量大于出气嘴的出气量,恒温气囊被气体充满在箱体内膨胀,膨胀后的恒温气囊可以对箱体中的物品进行包裹挤压,在恒温箱晃动时,恒温气囊可以对物品进行减震的保护作用,避免物品撞击到箱体的内部表面,通过设置排气活塞,在恒温气囊充气膨胀时,箱体内部的气体通过排气活塞排出箱体,排气活塞设置为单向通气,使得外部气体不会进入到箱体内部,使得箱体内温度不会受到排气活塞影响,相比于现有技术的方式,其保护了在运输过程中的物品的安全,避免物品收到磕碰颠簸带来的影响;
2、本实用新型中,通过设置加热机构以及制冷机构连接在电磁气阀上,当需要升温或者降温时,电磁气阀可调节气泵输入的气体通过冷气通道或者热气通道,通过冷气通道时气体通过降温片降温后送入恒温气囊对箱体内进行降温,通过热气通道时气体通过电热丝加热后进入恒温气囊对箱体内进行升温,达到利用恒温气囊对箱体内部间接的温度控制,相比于现有技术的方式,其温度调节简便,同时避免了冷热气流直吹物品表面造成温度巨变,通过恒温气囊进行间接调整更利于对物品恒温的维持;
3、因此,本实用新型通过送气机构、制冷机构和加热机构的结合,对比现有技术可以更好的保护物品在运输过程中不会受到磕碰之类伤害,同时通过恒温气囊进行间接温度调节,温度的变换更加柔和,避免物品收到温度巨变发生性质变化,并且结构易于操作。
附图说明
下面结合附图和具体实施方式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详细的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整体正面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的整体背面结构示意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中箱体内部结构示意图;
图4为本实用新型中设备箱内部结构示意图;
图5为本实用新型中设备箱内部结构示意图;
图6为本实用新型中电热丝、降温片以及电磁气阀的结构示意图;
图7为本实用新型中卡扣组件的结构示意图;
图8为本实用新型中恒温气囊充满气时的结构示意图。
图中:1、箱体;2、设备箱;3、恒温气囊;4、排气活塞;5、温度探头;6、换气网;7、气泵;8、进气孔;9、出气孔;10、电磁气阀;11、冷气通道;12、降温片;13、制冷片;14、散热片;15、散热扇;16、热气通道;17、电热丝;18、排气孔;19、限流阀;20、箱门;21、紧固钩;22、钩子;23、翘板;24、电池。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结合本实用新型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实用新型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实用新型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作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涉及本实用新型保护的范围。
如图1~图6所示,本实用新型提出了一种方便运输的恒温箱,包括箱体1,箱体1底部固定连接有设备箱2,箱体1内部设置有恒温气囊3、排气活塞4和温度探头5,恒温气囊3设置有多组,恒温气囊3固定连接在箱体1内壁上,排气活塞4穿过箱体1与外部相连,排气活塞4为单向通气活塞,当恒温气囊3充气膨胀时,箱体1内气体通过排气活塞4离开箱体1,由于排气活塞4是单向活塞,外部空气不会通过排气活塞4进入箱体1内部影响箱体1内部温度,同时外部空气不会进入也避免了箱内物品接触外部灰尘,温度探头5设置有两个,温度探头5设置在箱体1内壁上,当温度探头5探测到箱体1内部温度变化则控制对其升温或者降温,其中,设备箱2内部设置有送气机构、制冷机构和加热机构,送气机构固定安装在设备箱2底部,送气机构用于对恒温气囊3进行充气,并且调节送气通道,制冷机构安装在送气机构的出气端,制冷机构用于对经过气体进行制冷,加热机构安装在送气机构的出气端,加热机构用于对经过气体进行升温。
如图3~图5所示,设备箱2侧方设置有换气网6,送气机构在设备箱2中靠近换气网6一侧,其中送气机构包括气泵7和电磁气阀10,气泵7固定安装在设备箱2中换气网6的一侧,气泵7上延伸出进气孔8,进气孔8延伸到换气网6的内侧,进气孔8通过换气网6将空气吸入到气泵7中,同时换气网6可以对气泵7进行散热,出气孔9设置在气泵7的侧边下部,电磁气阀10设置有三个气体通道,电磁气阀10的一个气体通道与气泵7的出气孔9连接,在出气孔9中送出的空气通过电磁阀控制通过制冷机构或者加热机构以调节对箱体1内部进行升温或者降温。
如图5~图6所示,制冷机构包括冷气通道11、降温片12、制冷片13、散热片14和散热扇15,冷气通道11一端与电磁气阀10的一个气体通道连接,冷气通道11另一端与箱体1连接,降温片12设置在冷气通道11中,降温片12上有铜管伸出冷气通道11,制冷片13为半导体制冷片13,制冷片13贴合设置在降温片12伸出的铜管上,散热片14与制冷片13贴合,散热扇15固定安装在散热片14一侧,加热机构包括热气通道16和电热丝17,热气通道16一端与电磁气阀10的一个气体通道连接,冷气通道11另一端与箱体1连接,电热丝17设置在热气通道16内部,降温片12在冷气通道11中的部分由多组金属片组成,制冷片13紧贴降温片12铜管的一侧吸热,制冷片13通过铜管将降温片12的金属片上的热量转移到紧贴散热片14的一侧,散热扇15将散热片14上的热量通过空气流动带走,冷气通道11中的空气经过降温片12时热量被带走,从而变成低温空气进入恒温气囊3进行降温,而加热机构通过电热丝17对通过热气通道16的空气进行加热进而对恒温气囊3进行升温,制冷片13与电热丝17均通过电能驱动不需要其他的装置,同时温度可通过控制电流进行精确控制,更利于对物品的恒温控制。
如图4~图7所示,恒温气囊3上设置有进气嘴和出气嘴,进气嘴和出气嘴与箱体1内部相连,冷气通道11与热气通道16在箱体1之中与每个恒温气囊3上的进气嘴连接,从冷气通道11与热气通道16流动的空气均会通过进气嘴进入每个恒温气囊3,每个恒温气囊3上设置的出气嘴都通过箱体1的内部连接到排气孔18,排气孔18设置在箱体1底部,排气孔18上设置有限流阀19,限流阀19的开关穿过设备箱2,通过在设备箱2外部调节限流阀19,使通过排气孔18离开的空气体积小于通过气泵7出气孔9进入恒温气囊3的空气体积使得恒温气囊3膨胀对物品进行挤压,当需要取出物品时关闭气泵7并将限流阀19的空气空气流量调整到最大,恒温气囊3中的气体在恒温气囊3自身弹性作用下挤出部分,从而恒温气囊3缩小,箱体1上转动连接有箱门20,箱门20一侧设置有两个紧固钩21,箱体1侧面设置有两个卡扣组件,卡扣组件用于与紧固钩21对箱门20进行紧固密封,卡扣组件包括钩子22和翘板23,通过钩子22钩在紧固钩21上,在将翘板23按至与箱体1平行,钩子22逐渐将紧固钩21收紧,使得箱门20与箱体1密封更加紧密,箱体1与设备箱2后方设置有电池24,通过电池24为恒温箱进行供电,可以实现恒温箱脱离电源的移动。
综上所述,该实施例的工作原理为:将物品放入箱体1中,将箱门20关闭,钩子22钩在紧固钩21上并按压翘板23使箱门20紧闭,温度探头5感知箱体1中的温度,并控制打开气泵7,气体从进气孔8中进入气泵7并从出气孔9进入电磁气阀10,当需要降温时电磁气阀10控制冷气通道11与出气孔9通气,制冷片13将贴紧降温片12侧的温度传导到贴紧散热片14一侧,散热扇15通过吹风将散热片14的热量带走,冷气通道11内的空气经过降温片12温度降低,空气通过箱体1内部管道进入恒温气囊3的进气嘴并充满恒温气囊3,恒温气囊3内部的空气通过出气嘴流动到排气孔18,限流阀19限制空气在排气孔18的流速,使得恒温气囊3膨胀对物品进行挤压,箱体1内的气体通过排气活塞4排出箱体1,当需要温度升高时电磁气阀10调整使热气通道16与出气孔9连接,电热丝17对流过的空气加热使得进入恒温气囊3空气温度升高,从而对箱体1内部进行升温。
以上仅为本实用新型的较佳实施例而已,并不用以限制本实用新型,凡在本实用新型的精神和原则之内,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内。

Claims (8)

1.一种方便运输的恒温箱,包括箱体(1),所述箱体(1)底部固定连接有设备箱(2),其特征在于,所述箱体(1)内部设置有:
恒温气囊(3),所述恒温气囊(3)设置有多组,所述恒温气囊(3)固定连接在所述箱体(1)内壁上;
排气活塞(4),所述排气活塞(4)穿过所述箱体(1)与外部相连,所述排气活塞(4)为单向通气活塞;
温度探头(5),所述温度探头(5)设置有两个,所述温度探头(5)设置在所述箱体(1)内壁上;
其中,所述设备箱(2)内部设置有:
送气机构,所述送气机构固定安装在所述设备箱(2)底部,所述送气机构用于对所述恒温气囊(3)进行充气,并且调节送气通道;
制冷机构,所述制冷机构安装在所述送气机构的出气端,所述制冷机构用于对经过气体进行制冷;
加热机构,所述加热机构安装在所述送气机构的出气端,所述加热机构用于对经过气体进行升温。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方便运输的恒温箱,其特征在于,所述设备箱(2)侧方设置有换气网(6),所述送气机构在所述设备箱(2)中靠近所述换气网(6)一侧,其中所述送气机构包括:
气泵(7),所述气泵(7)固定安装在所述设备箱(2)中所述换气网(6)的一侧,所述气泵(7)上延伸出进气孔(8),所述进气孔(8)延伸到所述换气网(6)的内侧;
出气孔(9),所述出气孔(9)设置在所述气泵(7)的侧边下部;
电磁气阀(10),所述电磁气阀(10)设置有三个气体通道,所述电磁气阀(10)的一个气体通道与所述气泵(7)的出气孔(9)连接。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方便运输的恒温箱,其特征在于,所述制冷机构包括:
冷气通道(11),所述冷气通道(11)一端与所述电磁气阀(10)的一个气体通道连接,所述冷气通道(11)另一端与所述箱体(1)连接;
降温片(12),所述降温片(12)设置在所述冷气通道(11)中,所述降温片(12)上有铜管伸出所述冷气通道(11);
制冷片(13),所述制冷片(13)为半导体制冷片(13),所述制冷片(13)贴合设置在所述降温片(12)伸出的铜管上;
散热片(14),所述散热片(14)与所述制冷片(13)贴合;
散热扇(15),所述散热扇(15)固定安装在所述散热片(14)一侧。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一种方便运输的恒温箱,其特征在于,所述加热机构包括:
热气通道(16),所述热气通道(16)一端与所述电磁气阀(10)的一个气体通道连接,所述冷气通道(11)另一端与所述箱体(1)连接;
电热丝(17),所述电热丝(17)设置在所述热气通道(16)内部。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一种方便运输的恒温箱,其特征在于,所述恒温气囊(3)上设置有进气嘴和出气嘴,所述进气嘴和出气嘴与所述箱体内部相连,所述冷气通道(11)与所述热气通道(16)均在所述箱体(1)中与所述恒温气囊(3)上的进气嘴连接。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一种方便运输的恒温箱,其特征在于,所述恒温气囊(3)上设置的出气嘴连接到排气孔(18),所述排气孔(18)设置在所述箱体(1)底部,所述排气孔(18)上设置有限流阀(19),所述限流阀(19)的开关穿过所述设备箱(2)。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一种方便运输的恒温箱,其特征在于,所述箱体(1)上转动连接有箱门(20),所述箱门(20)一侧设置有两个紧固钩(21),所述箱体(1)侧面设置有两个卡扣组件,所述卡扣组件用于与所述紧固钩(21)对所述箱门(20)进行紧固密封。
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一种方便运输的恒温箱,其特征在于,所述箱体(1)与设备箱(2)后方设置有电池(24)。
CN202322179794.XU 2023-08-14 2023-08-14 一种方便运输的恒温箱 Active CN220810497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322179794.XU CN220810497U (zh) 2023-08-14 2023-08-14 一种方便运输的恒温箱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322179794.XU CN220810497U (zh) 2023-08-14 2023-08-14 一种方便运输的恒温箱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20810497U true CN220810497U (zh) 2024-04-19

Family

ID=90705312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322179794.XU Active CN220810497U (zh) 2023-08-14 2023-08-14 一种方便运输的恒温箱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20810497U (zh)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JP2567721B2 (ja) 携帯用恒温庫
CN101714445A (zh) 一种室内放置变压器高效降温方法
US20210222943A1 (en) Cooling system and method
CN206771843U (zh) 一种风冷等温保温箱
CN104503505A (zh) 一种回热式气体闭式循环制冷加热调温系统
CN108781523A (zh) 基于真空的热管理系统
CN107051611A (zh) 一种医疗试管存放箱
CN220810497U (zh) 一种方便运输的恒温箱
CN108046095A (zh) 一种节能电梯调温装置
CN106546034B (zh) 一种基于半导体制冷制热的恒温箱
CN204345958U (zh) 一种新型插箱式液冷源
CN106307698A (zh) 利用斯特林制冷的人体空调装置
CN106954376A (zh) 无源温差启动式喷雾冷却器及方法
CN204718221U (zh) 蓄冷箱以及包括该蓄冷箱的分体式蓄冷设备
CN206413788U (zh) 一种可穿戴人体降温系统
CN210555976U (zh) 一种化妆瓶用的电热收缩机
CN206238523U (zh) 利用斯特林制冷的人体空调装置
CN206573956U (zh) 用于高低温剧烈变化测试设备性能的高低温循环控制装置
CN105145113A (zh) 食用菌塑形机
CN207627582U (zh) 一种畜牧用气囊式按摩箱
CN208199353U (zh) 一种小型食品包装操作箱
CN209165832U (zh) 一种便携式低温针剂冷藏器
CN104654497A (zh) 一种用于封闭空间内的热湿处理装置
CN106152583B (zh) 一种高精度温控热交换系统
CN205978706U (zh) 一种热力膨胀阀阀体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