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20797234U - 转接器及肿瘤电场治疗仪 - Google Patents

转接器及肿瘤电场治疗仪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20797234U
CN220797234U CN202322568601.XU CN202322568601U CN220797234U CN 220797234 U CN220797234 U CN 220797234U CN 202322568601 U CN202322568601 U CN 202322568601U CN 220797234 U CN220797234 U CN 220797234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side wall
socket
adapter
plug
electric field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322568601.X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孙虎
张军
惠嘉杰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Jiangsu Hailai Xinchuang Medical Technology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Jiangsu Hailai Xinchuang Medical Technology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Jiangsu Hailai Xinchuang Medical Technology Co Ltd filed Critical Jiangsu Hailai Xinchuang Medical Technology Co Ltd
Priority to CN202322568601.X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20797234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20797234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20797234U/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Abstract

本申请提供一种肿瘤电场治疗仪的转接器,包括上盖、下盖、若干具有插接孔的插座及主板,上盖与下盖盖合形成收容腔,若干插座焊接至主板上并向收容腔外露出其插接孔,下盖包括底壁及位于底壁四周的侧壁,其中一侧壁包括具有若干前缺口的第一侧壁和位于第一侧壁内侧并具有与前缺口一一对应的后缺口的第二侧壁;上盖包括顶壁及位于顶壁四周的侧墙,其中一侧墙包括具有若干前凹口的第一侧墙及位于第一侧墙内侧并具有与前凹口对应的后凹口的第二侧墙;前缺口及前凹口共同形成定位插座的前通孔,后缺口及后凹口共同形成定位插座的后通孔。本申请转接器用于固定插座的侧壁采用双层结构,提高转接器的防水性,避免侧壁进水而影响到转接器内部的主板。

Description

转接器及肿瘤电场治疗仪
技术领域
本申请涉及一种转接器及肿瘤电场治疗仪。
背景技术
肿瘤电场治疗作为一种物理治疗手段已被用于医疗目的多年,通过特殊的电场发生装置,产生一种低强度、中高频、交变电场干扰肿瘤细胞有丝分裂进程的肿瘤治疗方法。研究表明,电场治疗在胶质母细胞瘤、非小细胞肺癌、恶性胸膜间皮瘤等疾病治疗中效果显著,可影响微管蛋白的聚集,阻止纺锤体形成,抑制有丝分裂进程,诱导癌细胞凋亡。
用于肿瘤电场治疗的肿瘤电场治疗仪通常包括电场发生器、多对电极贴片及转接器,转接器将电场发生器产生的交流电场传递给电极贴片,电极贴片贴敷在患者的病灶处以对病灶处进行电场治疗。具体的,转接器上设有与电场发生器连接的延长线以及用于分别与相应电极贴片实现电连接的多个插座,电极贴片设有与其电连接的线缆连接器,线缆连接器的另一端设有插头,插头与转接器的插座插接,使电场发生器的交流电信号通过线缆连接器传输至电极贴片上,以在每对电极贴片之间形成电场,对病灶所在的组织区域进行电场治疗。
转接器设有下盖、上盖、若干插座及与插座电性连接的主板,下盖与上盖之间形成收容腔,主板位于收容腔内,上盖与下盖盖合后的一侧上设有若干通孔,若干插座位于收容腔并通过相应通孔露出插接腔,使用时发现这种转接器在上盖与下盖盖合处以及露出插座插接腔的通孔处容易进水,影响转接器内主板的性能。
因此,需要对现有的转接器及肿瘤电场治疗仪进行改进。
实用新型内容
本申请提供一种具有不同插座的转接器,可避免对接的插头发生误插。
具体地,本申请是通过如下技术方案实现的:一种转接器,用于肿瘤电场治疗的电场治疗仪,包括上盖、下盖、若干具有插接孔的插座及主板,所述上盖与所述下盖盖合形成收容腔,所述主板固定在所述收容腔内,若干所述插座焊接至所述主板上并向收容腔外露出其插接孔,所述下盖包括底壁及位于所述底壁四周的侧壁,其中一所述侧壁包括具有若干前缺口的第一侧壁和位于第一侧壁内侧的第二侧壁,第二侧壁上具有与所述前缺口一一对应的后缺口;所述上盖包括顶壁及位于所述顶壁四周的侧墙,其中一所述侧墙包括具有若干前凹口的第一侧墙及位于第一侧墙内侧的第二侧墙,第二侧墙具有与所述前凹口一一对应的后凹口;所述前缺口及相应所述前凹口共同形成定位所述插座的前通孔,所述后缺口及相应所述后凹口共同形成定位所述插座的后通孔。
依据本实用新型的一个实施例,所述第一侧壁与所述第一侧壁之间形成第一隔离槽。
依据本实用新型的一个实施例,所述第一隔离槽内设有泡棉。
依据本实用新型的一个实施例,所述第一侧墙与所述第二侧墙之间形成第二隔离槽。
依据本实用新型的一个实施例,所述第二隔离槽内设有泡棉。
依据本实用新型的一个实施例,所述侧壁和所述侧墙其中之一设有凸筋,另一个设有凹槽,所述凸筋插入所述凹槽形成限位互配。
依据本实用新型的一个实施例,所述凹槽内设有密封圈。
依据本实用新型的一个实施例,所述前缺口和/或所述后缺口的轮廓呈底侧为弧形、左右相对两侧为竖直线状设置。
依据本实用新型的一个实施例,所述第一侧壁及所述第二侧壁之间连接有若干加强筋。
依据本实用新型的一个实施例,所述顶壁设有指示孔,所述主板相应设有指示灯。
依据本实用新型实施例还提供一种肿瘤电场治疗仪,包括电场发生器、与电场发生器电性连接的如上任一项所述的转接器。
依据本实用新型的一个实施例,肿瘤电场治疗仪还包括若干具有线缆连接器的电极贴片,所述电极贴片的所述线缆连接器与所述转接器的对应所述插座插接。
本申请转接器用于固定插座的前侧侧壁采用双层结构,提高该转接器的防水性,避免前侧侧壁进水而影响到转接器内部的主板。
应当理解的是,以上的一般描述和后文的细节描述仅是示例性和解释性的,并不能限制本申请。
附图说明
图1为根据本申请一个实施方式的转接器及与转接器插接的线缆连接器的立体组合图。
图2为图1中所示的转接器的立体分解图。
图3为图1中所示的转接器的插座的部分结构的立体分解图。
图4为图1中所示的线缆连接器的立体分解图。
图5为图2中所示的转接器的下盖的立体图。
图6为图2中所示的转接器的上盖的立体图。
图7为图1中所示的转接器移除了上盖的立体组合图。
图8为图1中所示的转接器的A-A的剖面图。
图9为本申请另一实施方式的转接器的立体图。
图10为本申请肿瘤电场治疗仪的示意图。
附图标记说明:
肿瘤电场治疗仪1000、转接器100、转接器100’、电场发生器300、电极贴片400、收容腔101、下盖1、底壁11、第一螺丝柱111、定位柱112、定位筋113、加强筋114、侧壁12、凸筋121、第一侧壁123、第二侧壁124、前缺口125、后缺口126、第一隔离槽127、止挡筋13、上盖2、顶壁21、第二螺丝柱211、指示孔212、定位槽213、侧墙22、凹槽221、第一侧墙223、第二侧墙224、前凹口225、后凹口226、第二隔离槽227、插座3、插座6、第一插座3A、第一插座6A、第二插座3B、第二插座6B、插接孔30、绝缘本体31、主壁311、环壁312、前端部3121、后端部3122、螺纹3123、插接腔313、限位槽315、卡扣孔316、插针座32、塑胶块321、插针322、插针孔323、紧固件33、定位块34、主板4、穿孔41、定位孔42、延长线5、线缆连接器200、插头201、第一插头201A、第二插头201B、插头本体202、对接端子座2021、内壳2022、前外壳2023、后外壳2024、开口2025、对接插针203、对接部204、接触部205、限位筋206、弹性卡扣207、连接线208。
具体实施方式
这里将详细地对示例性实施方式进行说明,其示例表示在附图中。下面的描述涉及附图时,除非另有表示,不同附图中的相同数字表示相同或相似的要素。以下示例性实施方式中所描述的实施方式并不代表与本申请相一致的所有实施方式。相反,它们仅是与本申请的一些方面相一致装置、系统、设备和方法的例子。
参图10所示,用于肿瘤电场治疗的肿瘤电场治疗仪1000通常包括电场发生器300、转接器100、若干对电极贴片400以及分别与若干电极贴片400一一对应且将电极贴片400电性连接至转接器100上的若干线缆连接器200。线缆连接器200的一端与电极贴片400电性连接,另一端与转接器100电性连接,转接器100的另一端与电场发生器300电连接,从而通过转接器100和线缆连接器200将电场发生器300产生的交流电信号传递给电极贴片400,并通过贴敷至患者肿瘤部位对应体表的至少一对电极贴片400以将交流电信号作用于肿瘤部位。参考图1至图2所示,转接器100,包括下盖1、上盖2、若干插座3、主板4及延长线5。下盖1与上盖2之间形成收容腔101,插座3与主板4电性连接并位于收容腔101内。插座3位于转接器100的前端并由转接器100的前侧露出其插接孔30,插座3通过插接孔30与线缆连接器200上设置的插头201插接。延长线5位于转接器100的后端,延长线5的一端与主板4电性连接,另一端延伸出转接器100与电场发生器300电连接。在本实施方式中,转接器100设有四个插座3,四个插座3的插接孔30呈一排露出于转接器100前侧,与分别连接两对电极贴片400的四根线缆连接器200分别插接。
参考图2及图3所示,插座3包括绝缘本体31、位于绝缘本体31内的插针座32、套设在绝缘本体31外的紧固件33及定位块34。本实施例中,四个插座3的插针座32相同。绝缘本体31包括主壁311及自主壁311向前延伸的一圈环壁312,环壁312与主壁311围设形成圆形的插接腔313,插接腔313远离主壁311的前端形成前述插接孔30。主壁311上设有固定孔(未图示),插针座32通过与固定孔(未图示)的过盈配合将插针座32组装至绝缘本体31上并以四周悬空状设置在插接腔313内。插针座32包括塑胶块321及若干插针322,塑胶块321大致为圆柱形,塑胶块321设有若干贯穿插针孔323,插针322的接触部(未标号)位于插针孔323内,插针322的尾部(未标号)向后延伸出塑胶块321及绝缘本体31并向下穿过定位块34后与主板4焊接连接,用于和主板4传递电信号。
参考图1及图4所示,线缆连接器200包括插头201和与插头201电性连接的连接线208,插头201包括插头本体202及对接插针203,插头本体202设有对接部204,对接插针203固定在插头本体202内,对接插针203的接触部205延伸至对接部204内。具体的,插头本体202包括固定对接插针203的对接端子座2021、内壳2022、前外壳2023及后外壳2024。内壳2022固定在前外壳2023内后,对接端子座2021置于内壳2022内,通过后外壳2024的前端套设在内壳2022的后端以将对接端子座2021固定在内壳2022内,从而将对接端子座2021固定至前外壳2023内。对接端子座2021、内壳2022及前外壳2023共同形成对接部204。当插头201与插座3插接时,插头201的对接部204通过插座3的插接孔30插入插接腔313内,插头201的对接插针203的接触部205插入插座3内的插针孔323内与插针322电性连接。
为了确保插头201以正确的角度与插座3互配,插座3的环壁312的内表面上形成至少一个沿插接方向(即前后方向)延伸的限位槽315。插头201的对接部204的外表面设有与限位槽315互配的限位筋206。当插座3与插头201对接时,插头201的限位筋206插入插座3的限位槽315内形成互配,确保各个插头201的对接插针203可准确插入插座3的插针孔323内。可以理解的是,限位槽315也可以设置在插头201上,相应的限位筋206设置在插座3上,限位槽315和限位筋206均可称为限位部或限位结构。绝缘本体31位于插接腔313内的内壁上还设有若干卡扣孔316,插头201的对接部204还设有弹性卡扣207,具体的,弹性卡扣207由内壳2022的侧壁形成并穿过前外壳2023的开口2025露出对接部204的表面。插座3与插头201对接时,弹性卡扣207卡入卡扣孔316内,使插头201与插座3形成卡扣连接,避免插头201意外脱离插座3。
结合图1所示,四个插座3分为两组,同一组的插座3应与相应的同一对电极贴片400的一组线缆连接器200分别对接,不能与其他线缆连接器200对接,而四个插座3的结构又基本相同,为了避免发生插头201误插,本申请针对不同组的插座3设置了不同的限位槽315。如下以不同组的插座3设置了不同数量的限位槽315为例来具体描述。具体的,由左向右,第1个和第3个插座3为一组,仅设有一个限位槽315,下称第一插座3A;第2个及第4个插座3为一组,设有两个限位槽315,下称第二插座3B。第一插座3A及第二插座3B交替设置成一排。与第一插座3A对接的线缆连接器200上的插头201设有一个限位筋206,下称第一插头201A;与第二插座3B对接的线缆连接器200上的插头201设有两个限位筋206,下称第二插头201B;使用者根据限位筋206的数量选择具有相应数量的限位槽315的对应插座3插接即可,具有一个限位筋206的第一插头201A与具有一个限位槽315的第一插座3A插接,具有两个限位筋206的第二插头201B与具有两个限位槽315的第二插座3B插接,确保插头201与相应的插座3正确插接,避免插头201的误插。
限位槽315的具体数量可以调整,只要同组的插座3完全相同,且不同组的插座3之间具有不同数量的限位槽315即可。除了观察限位筋206及限位槽315的数量来判断是否可以匹配外,还可以用不同的颜色来区别,例如第一插座3A及第一插头201A设置成一个颜色,将第二插座3B与第二插头201B设置成另一个不同的颜色,直接根据插头201的颜色选择相应颜色的插座3即可。颜色的不同可以是绝缘本体31的颜色不同,可以是插针座32的颜色不同,或者绝缘本体31与插针座32构成的整体颜色不同。
在其他实施例中还可以通过合理设计限位筋206与限位槽315的尺寸从机械结构上避免误插的发生。具体的,第一插座3A的限位槽315的宽度可以与第二插座3B的限位槽315的宽度相同,也可以第二插座3B的限位槽315的宽度不同。当第一插座3A的限位槽315的宽度与第二插座3B的限位槽315的宽度相同时,由于第一插头201A的限位筋206的尺寸与第一插座3A的限位槽315的宽度大致相同,虽然第一插头201A的限位筋206可以插入第二插座3B中的一个限位槽315中,但由于第二插头201B具有两个限位筋206,而第一插座3A的仅有一个限位槽315,第二插头201B仍无法插入第一插座3A中,从而提示第一插头201A插接错误,需进行重新插接,直至第一插头201A和第二插头201B分别插入到对应的第一插座3A和第二插座3B,从而实现防误插的目的。当第一插座3A的限位槽315的宽度不同于第二插座3B的限位槽315的宽度时,同上所述,与第一插座3A对应的第一插头201A无法插入第二插座3B中,从而也可以实现防误插的目的。
为了便于实现插头201和插座3的快速正确插接,优选的,第一插座3A的限位槽315宽度大于第二插座3B的限位槽315的宽度,第一插头201A的限位筋206的宽度与第一插座3A的限位槽315的宽度大致相同,第二插头201B的限位筋206的宽度与第二插座3B的限位槽315的宽度大致相同,即第一插头201A的限位筋206的宽度大于第二插头201B的限位筋206的宽度。如此设计可阻止第一插头201A的限位筋206插入第二插座3B的其中一个限位槽315内,实现快速正确插接。同理,第一插座3A的限位槽315的宽度小于第二插座3B的两个限位槽315两者之间周向最大距离,如此设计可阻止第二插头201B的两个限位筋206同时插入第一插座3A的限位槽315内,实现快速正确插接。也就是说第一插头201A的限位筋206的宽度小于第二插头201B的两个限位筋206之间的周向最大宽度。
在另一实施方式中,避免插座3与插头201的误插还可以是通过在第一插座3A和第二插座3B上设置数量相同但尺寸不同的限位槽315来实现。具体的,第一插座3A和第二插座3B的限位槽315的数量相同,但限位槽315的宽度不同。第一插头201A的限位筋206的宽度与第一插座3A的限位槽315的宽度大致相同,第二插头201B的限位筋206的宽度与第二插座3B的限位槽315的宽度大致相同。如第一插座3A和第二插座3B均设置1个限位槽315,但第一插座3A的限位槽315的宽度和第二插座3B的限位槽315的宽度不同,则第一插头201A仅能插接到对应的第一插座3A中,第二插头201B仅能插接到对应的第二插座3B中,第一插头201A无法插入第二插座3B,第二插头201B也无法插入到第一插座3A中。同理,当第一插座3A和第二插座3B均设置多个限位槽315;如第一插座3A和第二插座3B上均设置2个限位槽315,限位槽315的宽度不同,即第一插座3A上设置的单个限位槽315的宽度不同于第二插座3B设置的单个限位槽315的宽度,第一插头201A与第二插座3B也无法互配,第二插头201B与第一插座3A也无法互配,第一插头201A仅能插入第一插座3A中,第二插头201B仅能插入第二插座3B中,也可避免插接错误。
本申请避免插头201与插座3误插还可以通过如下方式实现,在第一插座3A和第二插座3B上设置数量相同、尺寸相同但位置不同的限位槽315。限位槽315尺寸相同具体为限位槽315宽度相同;限位槽315位置不同具体指第一插座3A上的相邻的限位槽315之间的间隔距离与第二插座3B上相邻的限位槽315之间的间隔距离不同;限位槽315的数量相同具体是指第一插座3A与第二插座3B上均设有至少2个限位槽315且第一插座3A上的限位槽315的数量等于第二插座3B上的限位槽315的数量。
第一插座3A和第二插座3B的限位槽315的数量相同且设置数量均大于1个,第一插座3A和第二插座3B的限位槽315的宽度相同但限位槽315之间间隔距离不同。如图9所示的另一实施例的转接器100’,其与图1中所述的转接器100的结构基本相同,两者区别仅在于插座上设置的限位槽的数量与位置不同,对应地与转接器100’插接的线缆连接器的插头上的限位筋的数量与位置也不同。具体的,转接器100’的插座6包括第一插座6A和第二插座6B,第一插座6A和第二插座6B上均设置2个限位槽615,限位槽615的宽度相同,但第一插座6A上2个限位槽615之间间隔距离与第二插座6B上的2个限位槽615之间间隔距离不同,即第一插座6A上设置的2个限位槽615的外侧边缘之间的最大宽度与第二插座6B上设置的2个限位槽615的外侧边缘之间的最大宽度不同,第一插头(未图示)上设置与第一插座6A的限位槽615对应数量和位置的限位筋(未图示),第二插头(未图示)上设置与第二插座6B的限位槽615对应数量和位置的限位筋(未图示),以此也可以达到第一插头(未图示)与第一插座6A、第二插头(未图示)与第二插座6B互配的目的,避免插接错误。
参考图5及图6,并结合图2所示,上盖2与下盖1上下组装形成前述收容腔101,插座3、主板4及延长线5均固定至下盖1后,再将上盖2固定至下盖1完成转接器100的组装。下盖1大致呈矩形盒状,包括底壁11及位于底壁11四周的侧壁12,上盖2包括顶壁21及位于顶壁21四周的侧墙22。侧壁12的上表面设有凸筋121,侧墙22的下表面设有凹槽221,上盖2与下盖1相互盖合时,凸筋121插入凹槽221内,起到限位及防水的作用。作为优选方案,凹槽221内还可以设置密封圈(未图示)以增强防水效果。
结合参照图7所示,下盖1的底壁11设有若干第一螺丝柱111,主板4设有若干穿孔41,上盖2的顶壁21设有若干第二螺丝柱211,螺丝(未图示)穿过上盖2的第二螺丝柱211、主板4的穿孔41锁至下盖1的第一螺丝柱111上,将上盖2及下盖1可靠的固定在一起。下盖1的底壁11设有若干定位柱112,主板4对应设有若干定位孔42,定位柱112插入定位孔42中定位主板4。下盖1的底壁11的四周边缘还设有若干定位筋113,若干定位筋113围设的区域与主板4的轮廓一致,定位筋113可限制主板4的四周边缘移动避免主板4晃动,定位筋113可与其附近的侧壁12或其他筋位连接以提高强度。
位于下盖1前侧的侧壁12为双层侧壁,包括位于前侧的第一侧壁123及位于第一侧壁123后侧的第二侧壁124,第一侧壁123上设有四个前缺口125,第二侧壁124上设有四个后缺口126。前缺口125与后缺口126均大致为半圆形,且前后一一对齐的方式设置。位于上盖2前侧的侧墙22也为双层侧墙,分别为位于前侧的第一侧墙223及位于第一侧墙223后侧的第二侧墙224,第一侧墙223上设有四个前凹口225,第二侧墙224上设有四个后凹口226。前凹口225与后凹口226均大致为半圆形,且前后一一对齐的方式设置。
结合图7及图8所示,第一侧壁123与第一侧墙223上下对齐,前缺口125与前凹口225上下对齐共同形成前通孔(未标号);第二侧壁124与第二侧墙224上下对齐,后缺口126与后凹口226上下对齐共同形成后通孔(未标号)。插座3的环壁312穿过前通孔(未标号)及后通孔(未标号)露出转接器100,第一侧壁123与第二侧壁124共同支撑插座3,第一侧墙223可与第二侧墙224共同由顶侧对插座3的环壁312进行限位。下盖1的底壁11上还设有若干加强筋114,加强筋114前后连接第一侧壁123及第二侧壁124。通过加强筋114的设置使前缺口125及后缺口126的轮廓呈底侧为弧形、左右相对两侧为竖直线状设置,相应的插座3的后端部3122的外表面形状与之一致并且匹配,使插座3与形成前缺口125第一侧壁123及形成后缺口126的第二侧壁124在周向上互抵,避免插座3沿其周向转动。
具体的,插座3的环壁312包括前端部3121及与前端部3121连接的后端部3122,前端部3121的尺寸大于后端部3122的尺寸,前端部3121卡在前缺口125的前侧,即前端部3121位于收容腔101之外且前端部3121抵接在第一侧壁123的前侧,后端部3122则位于收容腔101内。后端部3122的外表面设有螺纹3123,紧固件33为螺帽,套设在后端部3122外。紧固件33位于第二侧壁124的后侧,通过旋转紧固件33使紧固件33逐渐靠近第二侧壁124直至向前抵持第二侧壁124,同时位于收容腔101外的前端部3121向后抵持第一侧壁123。插座3的前端部3121和紧固件33共同夹持下盖1的第一侧壁123及第二侧壁124,即夹持位于前侧的侧壁12,借此将插座3固定至下盖1的前端,插座3被限制沿前后向移动,避免插头201在插拔过程中带动插座3前后移动而导致插座3与主板4连接不良。
下盖1的第一侧壁123及第二侧壁124之间形成第一隔离槽127,第一隔离槽127可防止水流通过通孔(未标号)流入收容腔101内,第一隔离槽127内可以设置泡棉(未图示),以增加防水效果。上盖2的第一侧墙223及第二侧墙224之间形成第二隔离槽227,第二隔离槽227可防止水流通过通孔(未标号)流入收容腔101内,第二隔离槽227内可以设置泡棉(未图示),以增加防水效果。
下盖1的第二侧壁124还设有自其后表面向后延伸并与底壁11连接的若干止挡筋13,若干止挡筋13位于部分后缺口126的两侧,可供相应的紧固件33抵持。具体的,参考图5及图7所示,以图7为例,自左向右观察,第一个及第三个后缺口126的两侧设有止挡筋13,第二个及第四个后缺口126的两侧没有设止挡筋13。如此设计,位于第一个及第三个后缺口126正后方的紧固件33可抵持相应的止挡筋13,位于第二个及第四个后缺口126正后方的紧固件33抵持第二侧壁124的后表面,使相邻的两个紧固件33一个抵持第二侧壁124、另一个抵持止挡筋13而前后错开,如此设计可便于使用工具旋转紧固件33。在本实施方式中,设置止挡筋13位置处的插座3的限位部相同。
参考图6及图8所示,顶壁21的内壁设有定位槽213,定位槽213位于紧固件33的正上方,收容紧固件33的顶部,且可限制紧固件33转动。定位槽213的槽底与紧固件33之间留有间隙(未标号),第二侧墙224的厚度小于第二侧壁124的厚度,以使第二侧墙224与紧固件33之间留有间隙(未标号),便于上盖2的拆卸。回到图1所示,顶壁21上的前端设有指示孔212,主板4相应设有指示灯(未图示),指示孔212用于透出指示灯(未图示)的光线以显示插座3与插头201是否良好插接。
在其他实施例中,所述电场发生器300上设置有若干与转接器100或转接器100’上的插座3相同结构的插座,具有一一对应的线缆连接器200的若干对电极贴片400通过线缆连接器200上的插头201直接插入到电场发生器300上对应的插座内。
以上仅为本申请的较佳实施方式而已,并不用以限制本申请,凡在本申请的精神和原则之内,所做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申请保护的范围之内。

Claims (12)

1.一种转接器,包括上盖、下盖、若干具有插接孔的插座及主板,所述上盖与所述下盖盖合形成收容腔,所述主板固定在所述收容腔内,若干所述插座焊接至所述主板上并向收容腔外露出其插接孔,其特征在于:所述下盖包括底壁及位于所述底壁四周的侧壁,其中一所述侧壁包括具有若干前缺口的第一侧壁和位于第一侧壁内侧的第二侧壁,第二侧壁上具有与所述前缺口一一对应的后缺口;所述上盖包括顶壁及位于所述顶壁四周的侧墙,其中一所述侧墙包括具有若干前凹口的第一侧墙及位于第一侧墙内侧的第二侧墙,第二侧墙具有与所述前凹口一一对应的后凹口;所述前缺口及相应所述前凹口共同形成定位所述插座的前通孔,所述后缺口及相应所述后凹口共同形成定位所述插座的后通孔。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转接器,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侧壁与所述第二侧壁之间形成第一隔离槽。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转接器,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隔离槽内设有泡棉。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转接器,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侧墙与所述第二侧墙之间形成第二隔离槽。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转接器,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隔离槽内设有泡棉。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转接器,其特征在于:所述侧壁和所述侧墙其中之一设有凸筋,另一个设有凹槽,所述凸筋插入所述凹槽形成限位互配。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转接器,其特征在于:所述凹槽内设有密封圈。
8.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转接器,其特征在于:所述前缺口和/或所述后缺口的轮廓呈底侧为弧形、左右相对两侧为竖直线状设置。
9.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转接器,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侧壁及所述第二侧壁之间连接有若干加强筋。
10.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转接器,其特征在于:所述顶壁设有指示孔,所述主板相应设有指示灯。
11.一种肿瘤电场治疗仪,其特征在于:包括电场发生器、与电场发生器电性连接的如权利要求1至10中任一项所述的转接器。
12.根据权利要求11所述的肿瘤电场治疗仪,其特征在于:还包括若干具有线缆连接器的电极贴片,所述电极贴片的所述线缆连接器与所述转接器的对应所述插座插接。
CN202322568601.XU 2023-09-20 2023-09-20 转接器及肿瘤电场治疗仪 Active CN220797234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322568601.XU CN220797234U (zh) 2023-09-20 2023-09-20 转接器及肿瘤电场治疗仪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322568601.XU CN220797234U (zh) 2023-09-20 2023-09-20 转接器及肿瘤电场治疗仪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20797234U true CN220797234U (zh) 2024-04-16

Family

ID=90636620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322568601.XU Active CN220797234U (zh) 2023-09-20 2023-09-20 转接器及肿瘤电场治疗仪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20797234U (zh)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TWI644484B (zh) 插頭連接器
TW202130067A (zh) 電連接器
US4842543A (en) Contact protection system for electrical connectors
US10069263B2 (en) Rotatable universal socket
WO2018068276A1 (zh) 连接器及电子装置
CN106961031B (zh) 一种电连接器
CN206834389U (zh) Type C型插座连接器及电连接器组合
CN220797234U (zh) 转接器及肿瘤电场治疗仪
JP2017004949A (ja) 電気コネクタ用掛止装置
CN220797307U (zh) 转接器及肿瘤电场治疗仪
CN220774894U (zh) 转接器及肿瘤电场治疗仪
CN220774895U (zh) 肿瘤电场治疗仪
CN220797359U (zh) 肿瘤电场治疗仪及其转接器
CN220797305U (zh) 肿瘤电场治疗仪
JP6747767B2 (ja) コネクタ
GB2559947A (en) Electrical connector
CN220967894U (zh) 肿瘤电场治疗仪
US4832624A (en) Key retention system
CN220857158U (zh) 肿瘤电场治疗仪及其转接器
CN220895945U (zh) 肿瘤电场治疗仪及转接器
TWM566922U (zh) 電連接裝置及插頭組件
CN220857160U (zh) 转接器及肿瘤电场治疗仪
CN220895997U (zh) 肿瘤电场治疗仪及其转接器
TWI606650B (zh) 具有對準特徵結構的連接器組件
JP2022089792A (ja) 高密度コネクタ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