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20786097U - 一种托浮式游泳圈 - Google Patents

一种托浮式游泳圈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20786097U
CN220786097U CN202322773171.5U CN202322773171U CN220786097U CN 220786097 U CN220786097 U CN 220786097U CN 202322773171 U CN202322773171 U CN 202322773171U CN 220786097 U CN220786097 U CN 220786097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safety
child
safety belt
bag
air bag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322773171.5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翁振全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Guangzhou Oupei Technology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Guangzhou Oupei Technology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Guangzhou Oupei Technology Co ltd filed Critical Guangzhou Oupei Technology Co ltd
Priority to CN202322773171.5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20786097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20786097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20786097U/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Landscapes

  • Emergency Lowering Means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托浮式游泳圈,涉及玩具领域。本实用新型通过设置有游泳圈主体、充气槽、凹槽和网兜,通过安全带、安全气囊和限位块,使得网兜和安全气囊之间不会脱落,同时又因为网兜与凹槽之间用过安全块与卡框相连接,使得游泳圈在侧翻时,网兜会在孩子重量的作用下向下沉去,从而使得安全块与卡框分离,此时的孩子就会与游泳圈主体分离,有效防止背景技术中,因为腿被网兜缠住而导致的溺水事故的发生,同时在安全气囊的帮助下,使得孩子在与游泳圈主体分离后,可以在安全气囊的帮助下,浮到水面上来,这样既能保证孩子在游泳时的安全,又能让游泳圈在发生侧翻时,避免溺水事故的发生。

Description

一种托浮式游泳圈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玩具领域,具体为一种托浮式游泳圈。
背景技术
当夏季来临的时候,许多家长会带着孩子去游泳馆游泳,或者去海边游玩,在游泳前需要准备好游泳所需要的装备,比如:泳衣、泳镜、耳塞、游泳圈等,对于不太擅长游泳的人,游泳圈是游泳过程中必不可少的安全设施,现在游泳圈不仅具有安全的特性,造型也越来越新颖,孩子也越来越喜欢。
针对孩子所使用的游泳圈,最常见的有腋下游泳圈和坐式游泳圈两种,腋下游泳圈在使用过程中,可以直接将游泳圈套在孩子的腋下,当孩子在游泳的时候,可以借助游泳圈的浮力,让孩子一直漂浮在水面上不会沉下去,在使用时,还可以通过划动手,让游泳圈带着身体在水面上移动;而坐式游泳圈是由游泳圈和可以坐着的网兜两个部分组成,在需要将坐式游泳圈套在身上时,先让孩子站在游泳圈的网兜中间,然后将游泳圈像穿裤子一样向上抬即可,在使用坐式游泳圈时,也可以借助游泳圈的浮力漂浮在水面上,在漂浮过程中,孩子不仅可以用手向前滑动,如果累了,还可以直接坐在网兜上,即使松手也不会从游泳圈中间掉下去。
综上所述,坐式游泳圈对于孩子来说,是一种既可以玩水,又可以漂浮在水面上休息的游泳圈,但是,由于坐式游泳圈的下面有网兜,所以套上游泳圈之后,游泳圈的位置最多只能到腹部,使得孩子在水面上重心较高,容易在游泳的过程中发生侧翻,如果孩子的腿未能及时挣脱坐式游泳圈,可能会导致孩子发生溺水事故,故而提出一种既可以保护孩子的安全,又可以在发生侧翻后及时与游泳圈分离的托浮式游泳圈。
实用新型内容
基于此,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提供一种托浮式游泳圈,以解决上述背景技术中提到的技术问题。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提供如下技术方案:一种托浮式游泳圈,包括游泳圈主体、充气槽、凹槽和网兜,其特征在于:所述网兜可拆卸式安装在凹槽内,且网兜上端固定安装有安全带,所述安全带外侧滑动安装有安全气囊,且安全气囊上安装有限位块,并且安全带的中部安装有用于限制其端部位置的卡扣,所述网兜外壁固定安装有安全块,且卡框中部开设有用于所述安全块滑动的安全块槽。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设置有游泳圈主体、充气槽、凹槽和网兜,通过安全带、安全气囊和限位块,使得网兜和安全气囊之间不会脱落,同时又因为网兜与凹槽之间用过安全块与卡框相连接,使得游泳圈在侧翻时,网兜会在孩子重量的作用下向下沉去,从而使得安全块与卡框分离,此时的孩子就会与游泳圈主体分离,有效防止背景技术中,因为腿被网兜缠住而导致的溺水事故的发生,同时在安全气囊的帮助下,使得孩子在与游泳圈主体分离后,可以在安全气囊的帮助下,浮到水面上来,这样既能保证孩子在游泳时的安全,又能让游泳圈在发生侧翻时,避免溺水事故的发生。
本实用新型进一步设置为,所述卡框中部开设有安全块槽,且安全块槽的平面周长大于安全块的平面周长。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使得游泳圈主体在向上抬的过程中,可以将网兜上的安全块插入安全块槽内,使得在游泳圈主体发生侧翻的时候,因为孩子本身的重量,可以让安全块顺利滑出安全块槽,使得孩子可以在侧翻的时候快速与游泳圈主体分离。
本实用新型进一步设置为,所述安全带在网兜的顶部对称安装有两组,且安全带可以用卡扣调节长短。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使得安全气囊在游泳圈主体侧翻时,可以平稳的让孩子浮出水面,使得孩子在佩戴好安全气囊之后,可以通过卡扣,调节安全带的松紧,在使用时让安全气囊更加贴合孩子的肩膀,使得安全气囊在游泳过程中不会掉落,在将安全气囊拿下来时,可通过调节卡扣,将安全气囊松开。
本实用新型进一步设置为,所述卡框和安全块均设置有多组,且卡框与安全块均为硬质塑胶设计。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使得孩子在水中可以坐在游泳圈主体中间,使得游泳圈主体在水中发生侧翻时,安全块可以顺利滑出安全块槽,使得孩子与游泳圈主体分离。
本实用新型进一步设置为,所述安全气囊外壁固定安装有限位块,且限位块会对安全带进行限制,并且限位块在安全气囊远离网兜的一侧外壁等角度安装有三组。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使得安全带可以被限位块固定在安全气囊上,使得安全带不会轻易脱落,使得安全带在被限位块固定的同时,可以收紧安全气囊,让安全气囊更加贴合孩子的肩膀。
本实用新型进一步设置为,所述安全气囊为圆形设计,且安全气囊的内径大于100MM。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使得安全气囊可以更好的包裹住孩子的肩膀,使得安全气囊可供3-10周岁不同年龄段的孩子使用。
综上所述,本实用新型主要具有以下有益效果:
本实用新型通过设置有游泳圈主体、充气槽、凹槽和网兜,通过安全带、安全气囊和限位块,使得网兜和安全气囊之间不会脱落,同时又因为网兜与凹槽之间用过安全块与卡框相连接,使得游泳圈在侧翻时,网兜会在孩子重量的作用下向下沉去,从而使得安全块与卡框分离,此时的孩子就会与游泳圈主体分离,有效防止背景技术中,因为腿被网兜缠住而导致的溺水事故的发生,同时在安全气囊的帮助下,使得孩子在与游泳圈主体分离后,可以在安全气囊的帮助下,浮到水面上来,这样既能保证孩子在游泳时的安全,又能让游泳圈在发生侧翻时,避免溺水事故的发生。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游泳圈的俯视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游泳圈侧剖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的网兜结构示意图;
图4为本实用新型的网兜和游泳圈的效果图;
图5为本实用新型的网兜和游泳圈的侧面效果图;
图6为本实用新型的网兜和游泳圈的使用效果图;
图7为本实用新型的游泳圈立体图。
图中:1、游泳圈主体;101、充气槽;2、凹槽;201、卡框;202、安全块槽;3、网兜;301、安全块;4、安全带;401、卡扣;5、安全气囊;6、限位块。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结合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下面通过参考附图描述的实施例是示例性的,仅用于解释本实用新型,而不能理解为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制。
下面根据本实用新型的整体结构,对其实施例进行说明。
一种托浮式游泳圈,如图1-图7所示,游泳圈主体1、充气槽101、凹槽2和网兜3。
具体的,网兜3的上端固定安装有安全带4,在安全带4外侧滑动安装有安全气囊5,所以,首先让孩子将网兜3穿上,然后将安全气囊5穿过孩子的胳膊,套在腋窝处,再将安全带4依次固定在限位块6中,最后将安全带4从卡扣401中穿过,通过拉紧安全带4,使得安全气囊5可以与孩子的肩膀相贴合,再让孩子站在游泳圈主体1的凹槽2中间,然后将游泳圈主体1向上抬,将安全块301插入安全块槽202,使得游泳圈主体1到达孩子腰部位置,进入水中时,孩子就会被网兜3抬起,从而可以坐在游泳圈主体1中,使得安全块301不会轻易的从安全块槽202中滑出,当孩子在水中发生侧翻,因为网兜3是可拆卸式安装在凹槽2上的,所以网兜3会因为孩子的重量的原因,使得安全块301从安全块槽202中滑出,从而达到网兜3脱离游泳圈主体1的目的,在孩子脱离游泳圈主体1的同时,安全气囊5会带着孩子浮出水面。
请参阅图1-图2,卡框201中部开设有安全块槽202,使得游泳圈主体1在向上抬的过程中,可以将网兜3上的安全块301插入安全块槽202内,且安全块槽202的平面周长大于安全块301的平面周长,使得在游泳圈主体1发生侧翻的时候,因为孩子本身的重量,可以让安全块301顺利滑出安全块槽202,使得孩子可以在侧翻的时候快速与游泳圈主体1分离。
请参阅图3-图6,安全带4在网兜3的顶部对称安装有两组,使得安全气囊5在游泳圈主体1侧翻时,可以平稳的让孩子浮出水面,且安全带4可以用卡扣401调节长短,使得孩子在佩戴好安全气囊5之后,可以通过卡扣401,调节安全带4的松紧,在使用时让安全气囊5更加贴合孩子的肩膀,使得安全气囊5在游泳过程中不会掉落,在将安全气囊5拿下来时,可通过调节卡扣401,将安全气囊5松开。
请参阅图1-图2,卡框201和安全块301均设置有多组,使得孩子在水中可以坐在游泳圈主体1中间,且卡框201与安全块301均为硬质塑胶设计,因为硬质塑胶设计相对较为光滑,使得游泳圈主体1在水中发生侧翻时,安全块301可以顺利滑出安全块槽202,使得孩子与游泳圈主体1分离。
请参阅图3-图6,安全气囊5外壁固定安装有限位块6,使得安全带4可以被限位块6固定在安全气囊5上,且限位块6会对安全带4进行限制,使得安全带4不会轻易脱落,并且限位块6在安全气囊5远离网兜3的一侧外壁等角度安装有三组,使得安全带4在被限位块6固定的同时,可以收紧安全气囊5,让安全气囊5更加贴合孩子的肩膀。
请参阅图5-图6,安全气囊5为椭圆形设计,使得安全气囊5可以更好的包裹住孩子的肩膀,且安全气囊5的内径大于100MM,使得安全气囊5可供3-10周岁不同年龄段的孩子使用。
本实用新型的工作原理为:当需要使用游泳圈主体1时,先让孩子穿上网兜3,再将安全气囊5套在孩子肩膀上,并且将安全带4从卡扣401中穿过,利用限位块6和卡扣401拉紧安全带4,使得安全气囊5可以与孩子的肩膀充分贴合,将游泳圈主体1向上抬,使得游泳圈主体1到达腰部位置,在孩子将游泳圈主体1向上抬的过程中,安全块301会插入安全块槽202中,当孩子在水中游泳时,由于孩子自身的重量,使得安全块301不会轻易从安全块槽202内滑出,此时孩子可以坐在游泳圈主体1中漂浮在水中,当游泳圈主体1不小心发成侧翻时,由于孩子自身重量的原因,安全块301就会从安全块槽202中滑出,使得孩子可以和游泳圈主体1进行分离。
尽管已经示出和描述了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但本具体实施例仅是对本实用新型的解释,其并不是对实用新型的限制,描述的具体特征、结构、材料或者特点可以在任何一个或多个实施例或示例中以合适的方式结合,本领域技术人员在阅读完本说明书后可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的原理和宗旨的情况下,可以根据需要对实施例做出没有创造性贡献的修改、替换和变型等,但只要在本实用新型的权利要求范围内都受到专利法的保护。

Claims (6)

1.一种托浮式游泳圈,包括游泳圈主体(1)、充气槽(101)、凹槽(2)和网兜(3),其特征在于:所述网兜(3)可拆卸式安装在凹槽(2)内,且网兜(3)上端固定安装有安全带(4),所述安全带(4)外侧滑动安装有安全气囊(5),且安全气囊(5)上安装有限位块(6),并且安全带(4)的中部安装有用于限制其端部位置的卡扣(401),所述网兜(3)外壁固定安装有安全块(301),且卡框(201)中部开设有用于所述安全块(301)滑动的安全块槽(202)。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托浮式游泳圈,其特征在于:所述卡框(201)中部开设有安全块槽(202),且安全块槽(202)的平面周长大于安全块(301)的平面周长。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托浮式游泳圈,其特征在于:所述安全带(4)在网兜(3)的顶部对称安装有两组,且安全带(4)可以用卡扣(401)调节长短。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托浮式游泳圈,其特征在于:所述卡框(201)和安全块(301)均设置有多组,且卡框(201)与安全块(301)均为硬质塑胶设计。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托浮式游泳圈,其特征在于:所述安全气囊(5)外壁固定安装有限位块(6),且限位块(6)会对安全带(4)进行限制,并且限位块(6)在安全气囊(5)远离网兜(3)的一侧外壁等角度安装有三组。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托浮式游泳圈,其特征在于:所述安全气囊(5)为椭圆形设计,且安全气囊(5)的内径大于100MM。
CN202322773171.5U 2023-10-17 2023-10-17 一种托浮式游泳圈 Active CN220786097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322773171.5U CN220786097U (zh) 2023-10-17 2023-10-17 一种托浮式游泳圈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322773171.5U CN220786097U (zh) 2023-10-17 2023-10-17 一种托浮式游泳圈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20786097U true CN220786097U (zh) 2024-04-16

Family

ID=90633047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322773171.5U Active CN220786097U (zh) 2023-10-17 2023-10-17 一种托浮式游泳圈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20786097U (zh)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US8961252B2 (en) Buoyancy vest
US10793235B2 (en) Lying ring for infants
US10286257B2 (en) Flotation device
US20090075537A1 (en) Whitewater ankle floatation safety device
KR200471042Y1 (ko) 수영 보조기구
US5746632A (en) Floatation aid
CN220786097U (zh) 一种托浮式游泳圈
CN203078733U (zh) 可坐式救生圈
KR200469794Y1 (ko) 이중 수영튜브
CN210728610U (zh) 一种带安全装置的游泳浮条
CN202777642U (zh) 游泳项圈
KR20100018633A (ko) 다기능 구명조끼
CN206511091U (zh) 一种救生圈
CN203528785U (zh) 安全救生衣
KR200270713Y1 (ko) 수영용 부구
CN218400925U (zh) 一种幼童游泳圈
CN221024117U (zh) 一种安全多气囊可坐游泳圈
AU2009243483B2 (en) Life Swimwear
GB2424626A (en) Neck mounted buoyancy aid
CN214029088U (zh) 婴儿游泳用趴式漂浮圈
CN213384662U (zh) 一种增加安全坐兜的多功能游泳圈
CN202783739U (zh) 一种新型儿童救生圈
CN214241185U (zh) 一种半潜式救生衣
CN207927819U (zh) 一种多功能的儿童简易泳衣
CN202279223U (zh) 一种新型可调浮力的安全游泳衣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