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20778929U - 设有翻盖式脚踏平台的跑步台及其跑步机 - Google Patents

设有翻盖式脚踏平台的跑步台及其跑步机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20778929U
CN220778929U CN202322174867.6U CN202322174867U CN220778929U CN 220778929 U CN220778929 U CN 220778929U CN 202322174867 U CN202322174867 U CN 202322174867U CN 220778929 U CN220778929 U CN 220778929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platform
running
pedal platform
pedal
foot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322174867.6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陈科明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Individual
Original Assignee
Individual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Individual filed Critical Individual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20778929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20778929U/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Abstract

设有翻盖式脚踏平台的跑步台及其跑步机,属于健身器械领域,所述跑步台设有与第一左脚踏平台翻盖连接的第二左脚踏平台和与第一右脚踏平台翻盖连接的第二右脚踏平台,所述跑步机设有所述跑步台,其好处是:所述跑步台对称设置了宽度只有3‑7厘米的第一左脚踏平台和第一右脚踏平台从而相较于脚踏平台宽度大于等于8厘米的传统跑步台来说无需加宽跑步台就可以加宽跑带、且在不使用该跑步台时可以把相应脚踏平台翻盖叠加从而不会加宽跑步台、且在使用该跑步台时可以把相应脚踏平台翻盖平铺从而加宽脚踏平台,设有所述跑步台的跑步机可以无需加宽跑步台就可以加宽跑带和或脚踏平台、或使同等宽度跑带和或脚踏平台的跑步机可以减少整机宽度并减少成本。

Description

设有翻盖式脚踏平台的跑步台及其跑步机
技术领域
设有翻盖式脚踏平台的跑步台及其跑步机,属于健身器械领域,具体涉及到一种设有翻盖式脚踏平台的跑步台及其跑步机。
背景技术
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标准17498.6-2008关于《跑步机附加的特殊安全要求和试验方法》中的5.9款明确规定“跑步机应配有脚踏平台”且“(脚踏平台)宽度最小为80MM(即8厘米)”,且“用符合IS09838要求的试验鞋底在脚踏平台(的防滑表面的中部)施以2000N(约等于204kg)的垂直压力达5min后脚踏平台的永久变形不大于3%”。
跑步机跑带宽窄往往会影响人们在跑步机上跑步的质量,跑带太窄的话会让运动者在跑步时无法放开手脚,达不到尽情跑步运动的效果——跑步机跑带宽度过窄时,不但跑感差且不安全:跑步并非直线运动,尤其是运动一段时间后随着体力的消耗人的跑姿会改变(人也容易分心),此时,过窄的跑带很可能引起运动者跑到跑带外面踩到跑步台的左脚踏平台和或右脚踏平台上进而引起摔倒等安全危险。
传统的一体式左脚踏平台和一体式右脚踏平台的宽度符合17498.6-2008国家标准的5.9款规定的大于等于8厘米的跑步机的跑步台如果想增加跑带(720)宽度就需要增加整个跑步台的宽度——这样就需要相应同时增加前跑步台架(703)、后跑步台架(704)、整个底板(705)、前滚筒(708)、后滚筒(710)和前护罩(727)等的宽度,且在跑步台已经设置在跑步机上时还需要增加连接在左底架(1)与右底架(2)之间和或连接在左前立柱(3)与右前立柱(4)之间的N根连接杆(81)的长度甚至控制台(8)的宽度,这样就会大大增加产品原材料成本及产品价格,且会增加产品重量和运输成本及跑步机摆放地的占地面积。
更宽的脚踏平台可以让运动者上下机更安全、更舒适,但传统的跑步机用跑步台如果想在不加宽跑步台的情况下加宽脚踏平台的宽度就必定要遮盖住更多的跑步台,进而减少跑带的宽度(如:假如跑步台总宽度为60厘米,对传统跑步机的跑步台来说,在脚踏平台为8厘米的情况下其跑带宽度为60-2*8=44厘米,此时一旦脚踏平台想设为9厘米其跑带宽度就会减少为60-2*9=42厘米了,即:在跑步台宽度不变的情况下脚踏平台每加宽1厘米就会把跑带(720)宽度减少2厘米),所以想加宽脚踏平台就也需要加宽跑步台,而一旦加宽跑步台就会如[0004]里说的一样会大大增加产品原材料成本及产品价格,且会增加产品重量和运输成本及跑步机摆放地的占地面积。
因此,亟待一种在不增加跑步台宽度的情况下就可以加宽跑带(720)和或脚踏平台的跑步台及其跑步机。
在实际研发中本实用新型人发现,由于17498.6-2008国家标准的5.9款的存在,在传统跑步机的跑步台的左脚踏平台和右脚踏平台宽度各自设为8厘米时,跑步台上的跑带(720)被都为8厘米时的左脚踏平台和右脚踏平台分别挤占了1-5厘米左右宽度——请参看附图7中的黑色区域,从中可以发现,传统跑步机的跑步台的8厘米宽的左脚踏平台除了遮盖住了必须遮盖的左跑步台架(701)左侧至从动带轮(7081)右侧之间的区域(这段区域约3-7厘米宽)外,还遮盖了图中的黑色部分(这段区域约1-5厘米宽,且左脚踏平台和右脚踏平台越宽则遮盖越多),而这部分黑色部分本来是可以利用为跑带区域的,同时,对称设置的8厘米宽的右脚踏平台会遮盖相同的宽度,也就是说,如果没有17498.6-2008国家标准的5.9款中对左右脚踏平台8厘米宽度的限制,以现有传统跑步机的跑步台的结构,跑步台的跑带完全可以向左右二边分别加宽1-5厘米左右——也可以说实际中传统跑步机的跑步台的左右二边各自被浪费了1-5厘米(总2-10厘米)左右的跑带宽度,这是非常可惜的)。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针对现有技术中存在的上述问题,提供了一种在不增加跑步台宽度的情况下就可以加宽跑带和或脚踏平台的跑步机用跑步台,及一种设有该跑步台从而在无需加宽跑步台宽度的情况下就可以加宽跑带和或脚踏平台的跑步机。
为达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如下:设有翻盖式脚踏平台的跑步台,应用于跑步机,包括:设置在跑步台左段上的第一左脚踏平台(713)和对称设置在跑步台右段上的第一右脚踏平台(714),其特征在于:还设有第二左脚踏平台(717)和第二右脚踏平台(718),所述第一左脚踏平台(713)的右侧边与跑步台左侧边之间间距设为3-7厘米,所述第一左脚踏平台(713)或跑步台左段与所述第二左脚踏平台(717)之间平行且通过左铰链(715)连接,所述左铰链(715)用于第二左脚踏平台(717)与第一左脚踏平台(713)之间在叠加状态与平铺状态之间翻转,在第二左脚踏平台(717)与第一左脚踏平台(713)之间翻转到叠加状态时,第二左脚踏平台(717)叠加并遮盖在第一左脚踏平台(713)之上;在第二左脚踏平台(717)与第一左脚踏平台(713)之间翻转到平铺状态时,第二左脚踏平台(717)位于第一左脚踏平台(713)的左侧、且第二左脚踏平台(717)上表面与第一左脚踏平台(713)上表面处于同一平面上、且此时的第二左脚踏平台(717)的右壁抵靠住第一左脚踏平台(713)的左壁、且第二左脚踏平台(717)左壁与第一左脚踏平台(713)右壁之间平行间距大于等于8厘米,
对称的,所述第一右脚踏平台(714)的左侧边与跑步台右侧边之间间距设为3-7厘米,所述第一右脚踏平台(714)或跑步台右段与所述第二右脚踏平台(718)之间平行且通过右铰链(716)连接,所述右铰链(716)用于第二右脚踏平台(718)与第一右脚踏平台(714)之间在叠加状态与平铺状态之间翻转,在第二右脚踏平台(718)与第一右脚踏平台(714)之间翻转到叠加状态时,第二右脚踏平台(718)叠加并遮盖在第一右脚踏平台(714)之上;在第二右脚踏平台(718)与第一右脚踏平台(714)之间翻转到平铺状态时,第二右脚踏平台(718)位于第一右脚踏平台(714)的右侧、且第二右脚踏平台(718)上表面与第一右脚踏平台(714)上表面处于同一平面上、且此时的第二右脚踏平台(718)的左壁抵靠住第一右脚踏平台(714)的右壁、且第一右脚踏平台(714)左壁与第二右脚踏平台(718)右壁之间平行间距大于等于8厘米,所述第一左脚踏平台(713)与所述第一右脚踏平台(714)之间设有前后方向循环滚动的跑带(720),所述跑带(720)左侧边靠近但不触碰第一左脚踏平台(713)的右壁、右侧边靠近但不触碰第一右脚踏平台(714)的左壁。
工作原理及有益效果:
1、本方案的跑步机用跑步台由于第二左脚踏平台(717)与第一左脚踏平台(713)之间可以翻转到叠加状态从而不会向左加宽跑步台,及对称的由于第二右脚踏平台(718)与第一右脚踏平台(714)之间可以翻转到叠加状态从而不会向右加宽跑步台,从而总体不会加宽跑步台。
2、本方案的跑步机用跑步台由于第一左脚踏平台(713)右侧边与跑步台最左边之间平行间距及第一右脚踏平台(714)左侧边与跑步台最右边之间平行间距都为3-7厘米,这样就在跑步台宽度不变的情况下,相较于设置了8厘米宽一体式脚踏平台的传统跑步机用跑步台,本实用新型的第一左脚踏平台(713)的右侧边向左移位了1-5厘米,从而使跑带可以向左加宽1-5厘米,第一右脚踏平台(714)的左侧边向右移位了1-5厘米,从而使跑带可以向右加宽1-5厘米——这样就可以在无需加宽跑步台的情况下把跑带整体加宽2-10厘米了(如:假如跑步台宽度为60厘米,对于传统跑步台来说,在脚踏平台为8厘米的情况下其跑带最大宽度为60-2*8=44厘米,而采用本方案后,假如跑步台总宽度仍为60厘米、又假设第一左脚踏平台(713)和第一右脚踏平台(714)都设为5厘米,则跑带最大宽度为60-2*5=50厘米)。
3、传统的采用一体式脚踏平台的跑步机用跑步台如果想在不加宽跑步台的情况下加宽脚踏平台的宽度就必定相应加宽的脚踏平台会遮盖住更多的跑步台,进而会减少跑带的宽度。与传统的采用一体式脚踏平台的跑步机用跑步台相比,本方案采用翻盖式脚踏平台的技术可以在不加宽跑步台且不减少跑带宽度的情况下把脚踏平台适当加宽——如:假如跑步台宽度为60厘米,对于传统跑步台来说,如果把脚踏平台设为8厘米则其跑带最大宽度为60-2*8=44厘米,如果把脚踏平台设为9厘米则其跑带最大宽度就减少到了60-2*9=42厘米;而采用本方案后,假如跑步台宽度仍为60厘米、又假设第一左脚踏平台(713)和第一右脚踏平台(714)都设为5厘米,则跑带最大宽度为60-2*5=50厘米,此时如果想把左脚踏平台和右脚踏平台的宽度都设为8厘米,只需要把第二左脚踏平台(717)和第二右脚踏平台(718)都设为3厘米就行,而如果想把左脚踏平台和右脚踏平台的宽度都设为9厘米,只需要把第二左脚踏平台(717)和第二右脚踏平台(718)都设为4厘米就行(此时跑带最大宽度仍为60-2*5=50厘米)——这样,相对于传统跑步台,本方案不仅加宽了跑带(720)也加宽了脚踏平台。
4、相对于传统的采用一体式脚踏平台的跑步机用跑步台(如:如果跑带宽度想设为42厘米,则传统跑步机的跑步台的最小宽度为:42厘米跑带+2个8厘米的脚踏平台=58厘米),采用本方案的技术后,假设把第一左脚踏平台(713)和第一右脚踏平台(714)都设为5厘米,则在跑带宽度仍为42厘米时跑步台的最小宽度只要:42厘米跑带+2个5厘米的固定脚踏平台=52厘米,也就是说,在要求跑带(720)宽度一样的情况下,采用本方案的技术可以大大减少跑步台宽度、并大大减少原材料成本、包装成本及运输成本、并在相应脚踏平台翻盖叠加后可以大大减少产品摆放地的占地面积。
进一步地,所述跑步台包括对称设置的左跑步台架(701)和右跑步台架(702)、及设置在左跑步台架(701)右壁与右跑步台架(702)左壁之间的跑板(719)、或架设在左跑步台架(701)与右跑步台架(702)之上的跑板(719),其中:
所述跑板(719)居中设在左跑步台架(701)右壁与右跑步台架(702)左壁之间时,所述第一左脚踏平台(713)可直接设置在左跑步台架(701)上侧和或右侧上,且第一左脚踏平台(713)的右侧边与左跑步台架(701)左侧边间距为3-7厘米,同时,所述第一右脚踏平台(714)与第一左脚踏平台(713)对称设在右跑步台架(702)上侧和或左侧上,此时,所述跑板(719)左侧边不触碰左跑步台架(701)右壁和或第一左脚踏平台(713)右壁、其右侧边不触碰右跑步台架(702)左壁和或第一右脚踏平台(714)左壁;
所述跑板(719)居中设在左跑步台架(701)右壁与右跑步台架(702)左壁之间时,所述第一左脚踏平台(713)还可通过脚踏平台安装架(721)间接设置在左跑步台架(701)上侧和或右侧上,且第一左脚踏平台(713)的右侧边与左跑步台架(701)左侧边间距为3-7厘米,同时,所述第一右脚踏平台(714)与第一左脚踏平台(713)对称设在右跑步台架(702)上侧和或左侧上,此时,所述跑板(719)左侧边不触碰左跑步台架(701)右壁和或第一左脚踏平台(713)右壁和或设置在左跑步台架(701)上的脚踏平台安装架(721)右壁、其右侧边不触碰右跑步台架(702)左壁和或第一右脚踏平台(714)左壁和或设置在右跑步台架(702)上的脚踏平台安装架(721)左壁;
所述跑板(719)居中架设在左跑步台架(701)与右跑步台架(702)之上时,所述第一左脚踏平台(713)直接设在跑板(719)左段上侧面上、且第一左脚踏平台(713)的右侧边与跑板(719)左侧边间距为3-7厘米,同时,所述第一右脚踏平台(714)与第一左脚踏平台(713)对称直接设在跑板(719)右段上侧面上;此时,所述跑带(720)的上面的内侧面滑动置于跑板(719)之上。
工作原理及有益效果:现有电动跑步机的脚踏平台与跑步台之间的设置方式一般有二种:一种是脚踏平台设置在跑步台的跑板的左右二边段上,一种是脚踏平台设置在跑步台的左跑步台架(701)和右跑步台架(702)上,这二种方法各有好处:1、脚踏平台设置在跑板上的好处是:工艺更简单、且由于脚踏平台设置在跑板上,而跑板又架设在跑步台架上方,这样在跑板与跑步台架之间就可以设置第二减震装置,设置第二减震装置后就可以加强跑板的减震;2、脚踏平台架设在左跑步台架(701)和右跑步台架(702)之上的好处是:由于脚踏平台设置在左跑步台架(701)和右跑步台架(702)上,这样跑板的波动不容易波及到左跑步台架(701)和右跑步台架(702),从而锻炼者在上下跑步台时更加安稳,且脚踏平台设置在可作为承重梁的左跑步台架(701)和右跑步台架(702)之上还可以加大脚踏平台的承载力。
进一步地,在第一左脚踏平台(713)直接设置在左跑步台架(701)上侧和或右侧上时,所述第二左脚踏平台(717)的厚度大于等于第一左脚踏平台(713)的厚度,在把第二左脚踏平台(717)与第一左脚踏平台(713)之间翻转到平铺状态从而使第二左脚踏平台(717)的右壁抵靠住第一左脚踏平台(713)的左壁时,所述第二左脚踏平台(717)的右侧和或下侧结构还与左跑步台架(701)的左侧和或上侧结构抵靠,且对称的第二右脚踏平台(718)左侧和或下侧结构还与右跑步台架(702)的右侧和或上侧结构抵靠;
在第一左脚踏平台(713)通过脚踏平台安装架(721)间接设置在左跑步台架(701)上侧和或右侧上时,所述第二左脚踏平台(717)的厚度大于等于第一左脚踏平台(713)加上设置在左跑步台架(701)上的脚踏平台安装架(721)的厚度,在把第二左脚踏平台(717)与第一左脚踏平台(713)之间翻转到平铺状态从而使第二左脚踏平台(717)的右壁抵靠住第一左脚踏平台(713)的左壁时,所述第二左脚踏平台(717)的右侧和或下侧结构还与左跑步台架(701)及设置在左跑步台架(701)上的脚踏平台安装架(721)的左侧和或上侧结构抵靠,且对称的第二右脚踏平台(718)左侧和或下侧结构与右跑步台架(702)及设置在右跑步台架(702)上的脚踏平台安装架(721)的右侧和或上侧结构抵靠;
在第一左脚踏平台(713)直接设置在跑板(719)左段上侧面上时,所述第二左脚踏平台(717)的厚度大于等于第一左脚踏平台(713)加上跑板(719)的厚度,在把第二左脚踏平台(717)与第一左脚踏平台(713)之间翻转到平铺状态从而使第二左脚踏平台(717)的右壁抵靠住第一左脚踏平台(713)的左壁时,所述第二左脚踏平台(717)的右侧和或下侧结构还与跑板(719)的左侧和或左段上侧结构抵靠,且对称的第二右脚踏平台(718)左侧和或下侧结构还与跑板(719)的右侧和或右段上侧结构抵靠。
此设置,由于加大了第二左脚踏平台(717)与左跑步台架(701)和或左跑步台架(701)上的脚踏平台安装架(721)和或跑板(719)左段之间的抵靠面及加大了第二右脚踏平台(718)与右跑步台架(702)和或右跑步台架(702)上的脚踏平台安装架(721)和或跑板(719)右段之间抵靠面,所以可以加大第二左脚踏平台(717)和第二右脚踏平台(718)的承载力,而17498.6-2008款国家标准中也包含有承载力方面的要求。
进一步地,在第一左脚踏平台(713)设置在左跑步台架(701)上侧和或右侧上时,所述第二左脚踏平台(717)上还可以设有支撑架,支撑架与左跑步台架(701)之间设有可连接可拆分的连接件,在把第二左脚踏平台(717)与第一左脚踏平台(713)之间翻转到平铺状态时,所述连接件把支撑架与左跑步台架(701)之间连接在一起,
对称的,在第一右脚踏平台(714)设置在右跑步台架(702)上侧和或左侧上时,所述第二右脚踏平台(718)上还可以设有支撑架,支撑架与右跑步台架(702)之间设有可连接可拆分的连接件,在把第二右脚踏平台(718)与第一右脚踏平台(714)之间翻转到平铺状态时,所述连接件把支撑架与右跑步台架(702)之间连接在一起。
此设置:由于设置了支撑架,且左右支撑架可以分别与左跑步台架(701)和右跑步台架(702)连接,所以可以增加第二左脚踏平台(717)和第二右脚踏平台(718)的承载力。
进一步地,在所述跑板(719)居中架设在左跑步台架(701)与右跑步台架(702)之上时,所述跑板(719)左段下侧与所述左跑步台架(701)之间及所述跑板(719)右段下侧与右跑步台架(702)上侧之间各自设有第二减震装置(722)。
此设置,由于跑板(719)居中架设在左跑步台架(701)与右跑步台架(702)之上,这样就给设置第二减震装置(722)提供了条件,而第二减震装置(722)的设置可以增加跑板(719)的减震效果。
进一步地,还设有左电性开关和右电性开关,左电性开关的一端连接在电源端上,左电性开关的另一端和右电性开关的一端串联连接,右电性开关的另一端连接在跑步台电机的电源输入端上或连接在跑步机的电源输入端上,
左电性开关通过第二左脚踏平台(717)的翻转动作导通或断开,在第二左脚踏平台(717)与第一左脚踏平台(713)之间翻转到平铺状态时,左电性开关导通,在第二左脚踏平台(717)与第一左脚踏平台(713)之间脱离平铺状态时,左电性开关断开,
右电性开关通过第二右脚踏平台(718)的翻转动作导通或断开,在第二右脚踏平台(718)与第一右脚踏平台(714)之间翻转到平铺状态时,右电性开关导通,在第二右脚踏平台(718)与第一右脚踏平台(714)之间脱离平铺状态时,右电性开关断开,
在左电性开关和右电性开关都导通时,跑步台电机的电路或跑步机的电路导通,在左电性开关和右电性开关任一断开时,跑步台电机的电路或跑步机的电路断路。
此设置,由于第二左脚踏平台(717)和第二右脚踏平台(718)是翻盖式,这样在实际使用中就会有锻炼者在没有把第二左脚踏平台(717)和第二右脚踏平台(718)都展开到平铺状态时就上机锻炼,这样就会影响运动者上下机和运动时的安全性和舒适度,此时,设置左电性开关和右电性开关来强制运动者必须在把第二左脚踏平台(717)和第二右脚踏平台(718)都展开到平铺状态的情况下才能上机锻炼的方案就解决了相关问题。
还设置有左锁扣和右锁扣,所述左锁扣用于当第二左脚踏平台(717)与第一左脚踏平台(713)之间翻转到平铺状态时第二左脚踏平台(717)与第一左脚踏平台(713)之间加以锁定,所述右锁扣用于当第二右脚踏平台(718)与第一右脚踏平台(714)之间翻转到平铺状态时第二右脚踏平台(718)与第一右脚踏平台(714)之间加以锁定。
此设置,由于设置了第二左脚踏平台(717)和第二右脚踏平台(718),使得运动者在跑带(720)上运动时脚步的踩踏就会波动到第二左脚踏平台(717)和第二右脚踏平台(718),这样不仅会影响第二左脚踏平台(717)和第二右脚踏平台(718)的稳定性(可能会上下波动起来),而且会使左电性开关和右电性开关容易断路进而影响到运动的安全性和持续性,此时,设置左锁扣和右锁扣就可以把第二左脚踏平台(717)与第一左脚踏平台(713)之间加以锁定及把第二右脚踏平台(718)与第一右脚踏平台(714)之间加以锁定,这样就可以解决这些问题。
进一步地,在第二左脚踏平台(717)与第一左脚踏平台(713)之间翻转到平铺状态时的第二左脚踏平台(717)与第一左脚踏平台(713)及左铰链(715)的上表面上都设有防滑纹或防滑面,在第二右脚踏平台(718)与第一右脚踏平台(714)之间翻转到平铺状态时的第二右脚踏平台(718)与第一右脚踏平台(714)及右铰链(716)的上表面上都设有防滑纹或防滑面。
此设置,可以预防运动者踩在由第二左脚踏平台(717)与第一左脚踏平台(713)及左铰链(715)组成的左脚踏平台时滑倒及踩在由第二右脚踏平台(718)与第一右脚踏平台(714)及右铰链(716)组成的右脚踏平台时滑倒而受伤。
本实用新型还提供一种跑步机,包括:如上述任一实例的设有翻盖式脚踏平台的跑步台。
此设置:由于本实例中的跑步机包括如本实用新型1-8任一实例的设有翻盖式脚踏平台的跑步台,因此其具有如本实用新型1-8任一实例的设有翻盖式脚踏平台的跑步台的全部有益效果,在此不再赘述。
进一步地,所述跑步台通过连接构件(732)连接在左前立柱(3)和右前立柱(4)上和或连接在左底架(1)和右底架(2)上,所述跑步机还包括设置在左前立柱(3)顶端与右前立柱(4)顶端之间的与驱控电路(707)电性连接的控制台(8),所述控制台(8)上对应于叠加在第一左脚踏平台(713)上的第二左脚踏平台(717)的位置及对应于叠加在第一右脚踏平台(714)上的第二右脚踏平台(718)的位置各设有储物仓,所述储物仓用以所述跑步台在向所述控制台(8)方向折叠到底时可以把处于叠加状态的第一左脚踏平台(713)和第二左脚踏平台(717)及处于叠加状态的第一右脚踏平台(714)和第二右脚踏平台(718)对应隐藏在控制台(8)的二个储物仓内。
此设置,可以使跑步台与控制台(8)之间完全折叠、从而有利于包装和运输、并减少存放时的厚度——假如不设置储物仓,则跑步台与控制台(8)之间折叠时第二左脚踏平台(717)和第二右脚踏平台(718)会影响到折叠的厚度、进而不利于包装、运输和存放。
附图说明
图1为传统跑步机的左视立体图(注:附图1-2、21中的灰色区域代表脚踏平台)。
图2为传统跑步机的右视立体图。
图3为传统跑步机的跑步台的左跑步台架(701)、右跑步台架(702)、前跑步台架(703)、后跑步台架(704)、底板(705)、电机(706)、主动带轮(7061)、驱控电路(707)、前滚筒(708)、从动带轮(7081)、后滚筒(710)和连接构件(732)之间结构关系俯视图(注:附图3-7、10-11中的灰色区域代表底板(705))。
图4为传统跑步机的跑步台在图3基础上在主动带轮(7061)与从动带轮(7081)之间设置了传动皮带(709)后俯视图。
图5为传统跑步机的跑步台在图4基础上在左跑步台架(701)右侧与右跑步台架(702)左侧之间设置了跑板(719)后俯视图(参看图5,可以发现,此时左脚踏平台适宜设置在左跑步台架(701)上、右脚踏平台适宜设置在右跑步台架(702)上,不然会影响跑步台宽度和或跑带宽度)。
图6为传统跑步机的跑步台在图4基础上在左跑步台架(701)上侧与右跑步台架(702)上侧架设了跑板(719)后俯视图(参看图6,可以发现,此时的左脚踏平台适宜设置在跑板(719)左边段上、右脚踏平台适宜设置在跑板(719)右边段上)。
图7为传统跑步机的跑步台在图5或图6基础上设置了宽度为8厘米或以上的左脚踏平台和右脚踏平台及在左脚踏平台与右脚踏平台之间设置了跑带(720)后俯视图(图中前滚筒(708)上的黑色区域就是被8厘米或以上的左脚踏平台浪费掉的区域——注:对称的,右脚踏平台会浪费掉同等区域)。
图8为传统跑步机的跑步台在图5基础上设置了若干个跑板托架(711)、第一减震装置(712)、左脚踏平台、右脚踏平台和跑带(720)后后视图。
图9为传统跑步机的跑步台在图6基础上设置了若干个跑板托架(711)、第一减震装置(712)、左脚踏平台、右脚踏平台、跑带(720)和第二减震装置(722)后后视图。
图10为本实用新型的跑步机用跑步台在设置了左跑步台架(701)、右跑步台架(702)、前跑步台架(703)、底板(705)、电机(706)、主动带轮(7061)、前滚筒(708)、从动带轮(7081)、后滚筒(710)、3-7厘米宽的的第一左脚踏平台(713)、对称于第一左脚踏平台(713)的第一右脚踏平台(714)、跑带(720)和连接构件(732)后俯视图(比较图10与图7,可以发现,本图中的跑带(720)已经遮盖了图7中的黑色区域,也就是说,跑带(720)加宽了——当然,此时的第一左脚踏平台(713)和第一右脚踏平台(714)的宽度已经不足8厘米了,即,已经不符合17498.6-2008国家标准的5.9款的规定了,需要寻求补偿,而采用第二左脚踏平台(717)和第二右脚踏平台(718)来加宽左脚踏平台和右脚踏平台就是本实用新型的主要创新点)。
图11为本实用新型的跑步机用跑步台在图10基础上设置了2个左铰链(715)、2个右铰链(716)、第二左脚踏平台(717)和第二右脚踏平台(718)、且第二左脚踏平台(717)与第一左脚踏平台(713)之间处于平铺状态及第二右脚踏平台(718)与第一右脚踏平台(714)之间处于平铺状态、且主动带轮(7061)与从动带轮(7081)已经通过传动皮带(709)传动连接后俯视图(对比图11与图7,可以发现,本实用新型的由第二左脚踏平台(717)和第一左脚踏平台(713)组成的左脚踏平台已经宽于传统跑步台的左脚踏平台了,对称的,由第二右脚踏平台(718)和第一右脚踏平台(714)组成的右脚踏平台已经宽于传统跑步台的右脚踏平台了)。
图12为本实用新型的跑步机用跑步台在图11基础上设置了跑板托架(711)、第一减震装置(712)和跑板(719)、且第二左脚踏平台(717)与第一左脚踏平台(713)之间处于平铺状态及第二右脚踏平台(718)与第一右脚踏平台(714)之间处于平铺状态时后视图。
图13为本实用新型的跑步机用跑步台在图12基础上第二左脚踏平台(717)与第一左脚踏平台(713)之间处于叠加状态及第二右脚踏平台(718)与第一右脚踏平台(714)之间处于叠加状态时后视图(可以看到,此时跑步台没有加宽)。
图14为本实用新型的脚踏平台安装架(721)焊接在左跑步台架(701)的右侧边后第一左脚踏平台(713)、左铰链(715)的固定页与脚踏平台安装架(721)横面之间螺接后示意图(左图)和爆炸图(右图)(注:其中的脚踏平台安装架(721)选用三角铁,其中的螺接构件为沉头螺丝和螺母)。
图15为本实用新型的跑步机用跑步台在图11基础上设置了跑板托架(711)、第一减震装置(712)、跑板(719)和第二减震装置(722),且第一左脚踏平台(713)设于跑板(719)左段上侧、第一右脚踏平台(714)对称设于跑板(719)右段上侧时后视图。
图16为本实用新型的跑步机用跑步台在图15基础上第二左脚踏平台(717)与第一左脚踏平台(713)之间处于叠加状态及第二右脚踏平台(718)与第一右脚踏平台(714)之间处于叠加状态时后视图。
图17为本实用新型的跑步机用跑步台在图12基础上在第一左脚踏平台(713)的左侧边稍右于左跑步台架(701)的左侧边、且在第二左脚踏平台(717)与第一左脚踏平台(713)之间处于平铺状态时,加厚的第二左脚踏平台(717)的下侧和右侧结构与左跑步台架(701)的上侧与左侧结构抵靠后后视图(参看附图17,平铺状态时的第二左脚踏平台(717)的右段下侧面同时抵靠在左跑步台架(701)的上表面上、且第二左脚踏平台(717)的下段右侧面同时抵靠在左跑步台架(701)的左侧面上,这样就增加了第二左脚踏平台(717)的承载力)(注:第二右脚踏平台(718)为对称设置,故不再赘述)。
图18为本实用新型的跑步机用跑步台在图15基础上在第一左脚踏平台(713)的左侧边稍右于跑板(719)的左侧边、且在第二左脚踏平台(717)与第一左脚踏平台(713)之间处于平铺状态时,加厚的第二左脚踏平台(717)的下侧和右侧结构与跑板(719)的上侧与左侧结构抵靠后后视图(参看附图18,平铺状态时的第二左脚踏平台(717)的右段下侧面同时抵靠在跑板(719)的上表面上、且第二左脚踏平台(717)的下段右侧面同时抵靠在跑板(719)的左侧面上,这样增加了第二左脚踏平台(717)的承载力)(注:第二右脚踏平台(718)为对称设置,故不再赘述)。
图19为本实用新型的跑步机用跑步台在图15基础上第一左脚踏平台(713)和第二左脚踏平台(717)与跑板(719)左段之间有一个向上的倾角、对称的所述第一右脚踏平台(714)和第二右脚踏平台(718)与跑板(719)右段之间有一个向上的倾角时示意图。
图20为本实用新型的跑步机用跑步台在第二左脚踏平台(717)上再设置支撑架、且第二左脚踏平台(717)与第一左脚踏平台(713)之间处于平铺状态时的示意图(其中前图为分解图,后图为连接图,可以发现,在第二左脚踏平台(717)与左跑步台架(701)之间设置了支撑架从而可以增加第二左脚踏平台(717)的承载力)(注:第二右脚踏平台(718)为对称设置,故不再赘述)。
图21为本实用新型的设有翻盖式脚踏平台的跑步台的跑步机的右视立体图。
图22为本实用新型跑步台与控制台(8)之间已经折叠在一起时后视图(参看附图21、22,由于在控制台(8)上设置了储物仓,这样跑步台与控制台(8)之间折叠时第二左脚踏平台(717)和第二右脚踏平台(718)可以隐藏在储物仓内,从而达到了完全折叠的目的)。
其中:1左底架、2右底架、3左前立柱、4右前立柱、5左横扶手、6右横扶手、跑步台(包括:701左跑步台架、702右跑步台架、703前跑步台架、704后跑步台架、705底板、706电机、7061主动带轮、707驱控电路、708前滚筒、7081从动带轮、709传动皮带、710后滚筒、711跑板托架、712第一减震装置、713第一左脚踏平台、714第一右脚踏平台、715左铰链、716右铰链、717第二左脚踏平台、718第二右脚踏平台、719跑板、720跑带、721脚踏平台安装架、722第二减震装置、727前护罩、728后护罩、729脚架或脚垫或后减震构件、730左保护罩、731右保护罩、732连接构件)、8控制台、81连接杆。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结合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实用新型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实用新型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实用新型保护的范围。
本领域技术人员应理解的是,在本实用新型的披露中,术语“竖”、“横”、“上”、“下”、“前”、“后”、“左”、“右”、“对齐”、“稍左”、“稍右”、“3-7厘米”、“折叠”、“平铺”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是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其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实用新型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特定的长度、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上述术语不能理解为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制;同时,“第一、第二”等是为了区分一个要素和另一个要素,不具有顺序性和重要性。
实施例1,主要参看附图10-19并对照附图1-10,设有翻盖式脚踏平台的跑步台,应用于跑步机,包括:设置在跑步台左段上的第一左脚踏平台(713)和对称设置在跑步台右段上的第一右脚踏平台(714),其特征在于:还设有第二左脚踏平台(717)和第二右脚踏平台(718),其中,第一左脚踏平台(713)、第一右脚踏平台(714)、第二左脚踏平台(717)和第二右脚踏平台(718)按传统的脚踏平台都设置为长条体结构,
第一左脚踏平台(713)固定设置在跑步台左段上侧面上、其左侧边对齐于或稍右于跑步台的左侧边、其右侧边与跑步台左侧边之间间距为3-7厘米,
第一右脚踏平台(714)与第一左脚踏平台(713)对称固定设置在跑步台右段上侧面上,
第一左脚踏平台(713)左段或跑步台左段上侧面上前后方向设有2个或2个以上的左铰链(715),2个或2个以上的左铰链(715)同轴且轴线平行于第一左脚踏平台(713)左侧边,2个或2个以上的左铰链(715)的固定页内嵌式连接在第一左脚踏平台(713)左段上侧面上、2个或2个以上的左铰链(715)的活动页内嵌式连接在第二左脚踏平台(717)上,
左铰链(715)可以使第二左脚踏平台(717)与第一左脚踏平台(713)之间在叠加状态与平铺状态之间翻转,在第二左脚踏平台(717)与第一左脚踏平台(713)之间翻转到叠加状态时,第二左脚踏平台(717)叠加并遮盖在第一左脚踏平台(713)之上、且此时的第二左脚踏平台(717)左壁与第一左脚踏平台(713)左壁及与左铰链(715)左侧基本上下对齐;在第二左脚踏平台(717)与第一左脚踏平台(713)之间翻转到平铺状态时,第二左脚踏平台(717)位于第一左脚踏平台(713)的左侧、且第二左脚踏平台(717)上表面与第一左脚踏平台(713)上表面及与左铰链(715)上侧面处于同一平面上、且此时的第二左脚踏平台(717)的右壁抵靠住第一左脚踏平台(713)的左壁、且第二左脚踏平台(717)左壁与第一左脚踏平台(713)右壁之间平行距离为大于等于8厘米,
左右对称的,第一右脚踏平台(714)右段或跑步台右段上侧面上前后方向设有2个或2个以上的右铰链(716),2个或2个以上的右铰链(716)同轴且轴线平行于第一右脚踏平台(714)右侧边,2个或2个以上的右铰链(716)的固定页内嵌式连接在第一右脚踏平台(714)右段上侧面上、2个或2个以上的右铰链(716)的活动页内嵌式连接在第二右脚踏平台(718)上,右铰链(716)用于第二右脚踏平台(718)与第一右脚踏平台(714)之间在叠加状态与平铺状态之间翻转,在第二右脚踏平台(718)与第一右脚踏平台(714)之间翻转到叠加状态时,第二右脚踏平台(718)叠加并遮盖在第一右脚踏平台(714)之上、且此时的第二右脚踏平台(718)右壁与第一右脚踏平台(714)右壁及与右铰链(716)右侧基本上下对齐;在第二右脚踏平台(718)与第一右脚踏平台(714)之间翻转到平铺状态时,第二右脚踏平台(718)位于第一右脚踏平台(714)的右侧、且第二右脚踏平台(718)上表面与第一右脚踏平台(714)上表面及与右铰链(716)上侧面处于同一平面上、且此时的第二右脚踏平台(718)的左壁抵靠住第一右脚踏平台(714)的右壁、且第一右脚踏平台(714)左壁与第二右脚踏平台(718)右壁之间平行距离为大于等于8厘米。
在本实施例中,在跑步台左右边段上设置第一左脚踏平台(713)和第一右脚踏平台(714)是传统跑步机的常规设置,也是17498.6-2008国家标准的基本要求,故不再赘述。本实用新型与传统跑步机的区别在于,本实用新型固定在跑步台上的脚踏平台宽度设为3-7厘米,而传统跑步机固定在跑步台上的脚踏平台宽度设为大于等于8厘米。其中,第二左脚踏平台(717)和第二右脚踏平台(718)可以采用与第一左脚踏平台(713)和第一右脚踏平台(714)的同样的材料或不同的材料制成。
在本实施例中,当第一左脚踏平台(713)与左铰链(715)厚度一样时,左铰链(715)应直接连接在跑板(719)左段上,对称的,当第一右脚踏平台(714)与右铰链(716)厚度一样时,右铰链(716)应直接连接在跑板(719)右段上,这样可以使处于平铺状态的第一左脚踏平台(713)与左铰链(715)的上表面之间及使处于平铺状态的第一右脚踏平台(714)与右铰链(716)的上表面之间处于在一个平面上。
在本实施例中,第一左脚踏平台(713)的右侧边与跑步台左侧边之间间距及第一右脚踏平台(714)的左侧边与跑步台右侧边之间间距设为3-7厘米是基于现有传统跑步机用跑步台的前滚筒(708)轴心线上的左跑步台架(701)左壁与从动带轮(7081)右壁之间距离一般为3-7厘米而设置的,具体中此数字可改变。
优选的,左铰链(715)和右铰链(716)采用180°铰链,180°铰链的好处是可以在0°至180°之间翻转,且在铰接角度为0时就达到叠加效果从而不浪费空间,在铰接角度为180°时就达到平铺效果,从而加宽面积,或所述左铰链(715)和右铰链(716)还可以是阻尼铰链或自锁铰链——180°铰链、自锁铰链和阻尼铰链都是公开的技术,故不再赘述。优选的,本实施例中所述的左铰链(715)和右铰链(716)选用一字型折叠翻板合页,所述一字型折叠翻板合页在平铺状态时铰链的固定页、铰链的活动页及铰链的销轴外壁处于一个平面上——这种一字型折叠翻板合页常用于使桌子具有同一上表面的折叠式桌子的生产中,而且,这种一字型折叠翻板合页是现有技术,可以从市面上轻易采购到、且价格低廉。
本实施例中,对于第二左脚踏平台(717)左壁与第一左脚踏平台(713)右壁之间平行距离为大于等于8厘米这一技术方案,可以如下设置:假如第一左脚踏平台(713)宽度为6厘米,则第二左脚踏平台(717)宽度设为大于等于2厘米,假如第一左脚踏平台(713)宽度为5厘米,则第二左脚踏平台(717)宽度设为大于等于3厘米,假如第一左脚踏平台(713)宽度为4厘米,则第二左脚踏平台(717)宽度设为大于等于4厘米,如此类推;且第二右脚踏平台(718)与第二左脚踏平台(717)为对称设置。
参看附图19,优选的,所述第一左脚踏平台(713)和第二左脚踏平台(717)与跑板(719)左段之间有一个向上的倾角、对称的所述第一右脚踏平台(714)和第二右脚踏平台(718)与跑板(719)右段之间有一个向上的倾角,这样就可以预防站在脚踏平台上的脚向左右二侧滑出,从而可以提高安全性。
参看附图12-13、15-16,本实用新型的使用方法是:在不需要使用该跑步台时,可把第二左脚踏平台(717)与第一左脚踏平台(713)之间翻转到叠加状态(即把第二左脚踏平台(717)叠加在第一左脚踏平台(713)上侧),及把第二右脚踏平台(718)与第一右脚踏平台(714)之间翻转到叠加状态(即把第二右脚踏平台(718)叠加在第一右脚踏平台(714)上侧),从而不会加宽跑步台;在需要使用该跑步台时,则先把第二左脚踏平台(717)与第一左脚踏平台(713)之间翻转到平铺状态(即使第二左脚踏平台(717)与第一左脚踏平台(713)处于一个平面上从而与左铰链(715)一起组成左脚踏平台),及把第二右脚踏平台(718)与第一右脚踏平台(714)之间翻转到平铺状态(即使第二右脚踏平台(718)与第一右脚踏平台(714)处于一个平面上从而与右铰链(716)一起组成右脚踏平台),进而使左脚踏平台和右脚踏平台宽度都大于等于8厘米继而符合17498.6-2008国家标准的5.9款中的宽度要求。
具体的,参看附图12-16,所述跑步台包括对称设置的左跑步台架(701)和右跑步台架(702)、及设置在左跑步台架(701)右壁与右跑步台架(702)左壁之间的跑板(719)、或架设在左跑步台架(701)与右跑步台架(702)之上的跑板(719),其中:
参看附图12-13,所述跑板(719)居中设在左跑步台架(701)右壁与右跑步台架(702)左壁之间时,所述第一左脚踏平台(713)可直接设置在左跑步台架(701)上侧和或右侧上,且第一左脚踏平台(713)的右侧边与左跑步台架(701)左侧边间距为3-7厘米,同时,所述第一右脚踏平台(714)与第一左脚踏平台(713)对称设在右跑步台架(702)上侧和或左侧上,此时,所述跑板(719)左侧边不触碰左跑步台架(701)右壁和或第一左脚踏平台(713)右壁、其右侧边不触碰右跑步台架(702)左壁和或第一右脚踏平台(714)左壁;
参看附图14,所述跑板(719)居中设在左跑步台架(701)右壁与右跑步台架(702)左壁之间时,所述第一左脚踏平台(713)还可通过脚踏平台安装架(721)间接设置在左跑步台架(701)上侧和或右侧上,且第一左脚踏平台(713)的右侧边与左跑步台架(701)左侧边间距为3-7厘米,同时,所述第一右脚踏平台(714)与第一左脚踏平台(713)对称设在右跑步台架(702)上侧和或左侧上,此时,所述跑板(719)左侧边不触碰左跑步台架(701)右壁和或第一左脚踏平台(713)右壁和或设置在左跑步台架(701)上的脚踏平台安装架(721)右壁、其右侧边不触碰右跑步台架(702)左壁和或第一右脚踏平台(714)左壁和或设置在右跑步台架(702)上的脚踏平台安装架(721)左壁;
参看附图15-16,所述跑板(719)居中架设在左跑步台架(701)与右跑步台架(702)之上时,所述第一左脚踏平台(713)直接设在跑板(719)左段上侧面上、且第一左脚踏平台(713)的右侧边与跑板(719)左侧边间距为3-7厘米,同时,所述第一右脚踏平台(714)与第一左脚踏平台(713)对称直接设在跑板(719)右段上侧面上;
此时,所述跑带(720)的上面的内侧面滑动置于跑板(719)之上。
优选的,在第一左脚踏平台(713)直接设置在左跑步台架(701)上侧和或右侧上时,左铰链(715)的固定页、第一左脚踏平台(713)与左跑步台架(701)上侧和或右侧之间可以采用N个螺丝螺接;对称的,右铰链(716)的固定页、第一右脚踏平台(714)与右跑步台架(702)上侧和或左侧之间可以采用N个螺丝螺接;
参看附图14,在第一左脚踏平台(713)通过脚踏平台安装架(721)间接设置在左跑步台架(701)上侧和或右侧上时,脚踏平台安装架(721)可以是三角铁、且三角铁的竖面焊接在左跑步台架(701)的上侧和或右侧上,此时,左铰链(715)的固定页、第一左脚踏平台(713)与对应的三角铁的横面之间可以采用N个螺丝螺接;对称的,右铰链(716)的固定页、第一右脚踏平台(714)与对应的三角铁的横面之间可以采用N个螺丝螺接;
在第一左脚踏平台(713)直接设在跑板(719)左段上侧面上时,左铰链(715)的固定页、第一左脚踏平台(713)与跑板(719)左段之间可以采用N个螺丝螺接;对称的,右铰链(716)的固定页、第一右脚踏平台(714)与跑板(719)右段之间可以采用N个螺丝螺接;
且,左铰链(715)的活动页与第二左脚踏平台(717)之间可以采用N个螺丝螺接;对称的,右铰链(716)的活动页与第二右脚踏平台(718)之间可以采用N个螺丝螺接。
参看附图1-22,需要说明的是:本实用新型是基于现有的传统跑步机用跑步台升级而成,所以本实用新型的跑步机用跑步台还包含传统跑步机用跑步台的其他构造,如:与左跑步台架(701)前端及右跑步台架(702)前端都直角连接的前跑步台架(703);和或,固定连接在相互对称的左跑步台架(701)中后段与右跑步台架(702)中后段之间的后跑步台架(704);和或,设置在左跑步台架(701)前段下侧与右跑步台架(702)前段下侧之间的底板(705);和或,固定设置在底板(705)上或通过前安装支架(7031)固定设置在前跑步台架(703)后侧上的电机(706);和或,设置在电机(706)的输出轴上的主动带轮(7061);和或,用以驱控电机(706)的驱控电路(707);和或,与电机(706)的输出轴平行并设在左跑步台架(701)前段上侧与右跑步台架(702)前段左侧或上侧上的前滚筒(708);和或,设在前滚筒(708)上对且应于主动带轮(7061)的从动带轮(7081);和或,用于主动带轮(7061)与从动带轮(7081)之间传动连接的传动皮带(709)——前安装支架(7031)还用以松弛或张紧所述传动皮带(709);和或,设在左跑步台架(701)后段上侧或右侧上与右跑步台架(702)后段左侧或上侧上的平行于前滚筒(708)的后滚筒(710);和或,对称且间距设在前滚筒(708)与后滚筒(710)之间的左跑步台架(701)右壁上和右跑步台架(702)左壁上的若干个跑板托架(711);和或,设在若干个跑板托架(711)之上的若干个第一减震装置(712);和或,遮挡住电机(706)和驱控电路(707)和前滚筒(710)的前护罩(727);和或,遮挡住跑步台左后角和跑步台右后角的2个后护罩(728);和或,对称设置在左跑步台架(701)后段下侧及右跑步台架(702)后段下侧的用于支撑和或调节跑步台后高度和或增强跑步台后减震功能的脚架或脚垫或后减震构件(729);和或,遮挡住第二左脚踏平台(717)的左侧和前后侧的左保护罩(730);和或,遮挡住第二右脚踏平台(718)右侧和前后侧的右保护罩(731);和或,对称设在左跑步台架(701)前端左侧及右跑步台架(702)前端右侧用以与跑步机架连接的连接构件(732);和或,跑带调整机构(用于驱动所述前滚筒(708)或后滚筒(710)沿所述跑步机的纵向方向移动,以松弛或张紧或调正所述跑带(720));和或,加油机构(用于给跑板(719)上侧面加油,以防跑带(720)在跑板(719)上滑行时阻力过大);跑带(720)前后方向与前滚筒(708)和后滚筒(710)之间循环滚动连接等等,不过以上列举的构造都无关于本实用新型的创新点,故在此不再赘述。
具体的,参看附图12-13、17,在第一左脚踏平台(713)直接设置在左跑步台架(701)上侧和或右侧上时,所述第二左脚踏平台(717)的厚度大于等于第一左脚踏平台(713)的厚度,在把第二左脚踏平台(717)与第一左脚踏平台(713)之间翻转到平铺状态从而使第二左脚踏平台(717)的右壁抵靠住第一左脚踏平台(713)的左壁时,所述第二左脚踏平台(717)的右侧和或下侧结构还与左跑步台架(701)的左侧和或上侧结构抵靠,且对称的第二右脚踏平台(718)左侧和或下侧结构还与右跑步台架(702)的右侧和或上侧结构抵靠;
参看附图14,在第一左脚踏平台(713)通过脚踏平台安装架(721)间接设置在左跑步台架(701)上侧和或右侧上时,所述第二左脚踏平台(717)的厚度大于等于第一左脚踏平台(713)加上设置在左跑步台架(701)上的脚踏平台安装架(721)的厚度,在把第二左脚踏平台(717)与第一左脚踏平台(713)之间翻转到平铺状态从而使第二左脚踏平台(717)的右壁抵靠住第一左脚踏平台(713)的左壁时,所述第二左脚踏平台(717)的右侧和或下侧结构还与左跑步台架(701)及设置在左跑步台架(701)上的脚踏平台安装架(721)的左侧和或上侧结构抵靠,且对称的第二右脚踏平台(718)左侧和或下侧结构与右跑步台架(702)及设置在右跑步台架(702)上的脚踏平台安装架(721)的右侧和或上侧结构抵靠;
参看附图15-16、18-19,在第一左脚踏平台(713)直接设置在跑板(719)左段上侧面上时,所述第二左脚踏平台(717)的厚度大于等于第一左脚踏平台(713)加上跑板(719)的厚度,在把第二左脚踏平台(717)与第一左脚踏平台(713)之间翻转到平铺状态从而使第二左脚踏平台(717)的右壁抵靠住第一左脚踏平台(713)的左壁时,所述第二左脚踏平台(717)的右侧和或下侧结构还与跑板(719)的左侧和或左段上侧结构抵靠,且对称的第二右脚踏平台(718)左侧和或下侧结构还与跑板(719)的右侧和或右段上侧结构抵靠。
优选的,本实施例中,在第一左脚踏平台(713)直接或间接设置在左跑步台架(701)上侧和或右侧上时,所述第一左脚踏平台(713)的左侧边应尽量避免偏左于左跑步台架(701)的左侧边,因为这样就会加大第一左脚踏平台(713)的悬空区域,从而弱化第一左脚踏平台(713)的承载力,对称的,所述第一右脚踏平台(714)的右侧边应尽量避免偏右于右跑步台架(702)的右侧边,因为这样就会加大第一右脚踏平台(714)的悬空区域,从而弱化第一右脚踏平台(714)的承载力。
优选的,本实施例中,在第一左脚踏平台(713)直接设置在跑板(719)左段上侧面上时,所述第一左脚踏平台(713)的左侧边应尽量避免偏左于跑板(719)的左侧边,因为这样就会加大第一左脚踏平台(713)的悬空区域,从而弱化第一左脚踏平台(713)的承载力,对称的,所述第一右脚踏平台(714)的右侧边应尽量避免偏右于跑板(719)的右侧边,因为这样就会加大第一右脚踏平台(714)的悬空区域,从而弱化第一右脚踏平台(714)的承载力。
在本实施例中,加厚的第二左脚踏平台(717)和第二右脚踏平台(718)可以采用多种方法制成:一是用塑料或橡胶或金属或合金等坚固材料一体成型而成;二是用与第一左脚踏平台(713)或第一右脚踏平台(714)的相同的材质为一层与跑板(719)同等材质的坚固板材为另一层叠合而成;三是用与第一左脚踏平台(713)或第一右脚踏平台(714)的相同的材质为一层与金属板材为另一层叠合而成。
具体的,参看附图20,在第一左脚踏平台(713)设置在左跑步台架(701)上侧和或右侧上时,所述第二左脚踏平台(717)上还可以设有支撑架,支撑架与左跑步台架(701)之间设有可连接可拆分的连接件,在把第二左脚踏平台(717)与第一左脚踏平台(713)之间翻转到平铺状态时,所述连接件把支撑架与左跑步台架(701)之间连接在一起,
对称的,在第一右脚踏平台(714)设置在右跑步台架(702)上侧和或左侧上时,所述第二右脚踏平台(718)上还可以设有支撑架,支撑架与右跑步台架(702)之间设有可连接可拆分的连接件,在把第二右脚踏平台(718)与第一右脚踏平台(714)之间翻转到平铺状态时,所述连接件把支撑架与右跑步台架(702)之间连接在一起。
优选的,支撑架可为三角铁,连接件可采用凸块与凹洞组合。
具体的,参看附图15-16、18-19,在所述跑板(719)居中架设在左跑步台架(701)与右跑步台架(702)之上时,所述跑板(719)左段下侧与所述左跑步台架(701)之间及所述跑板(719)右段下侧与右跑步台架(702)上侧之间各自设有第二减震装置(722)。
优选的,第二减震装置(722)为弹簧减震构件或硅胶减震构件或气囊减震构件。
具体的,还设有左电性开关和右电性开关,左电性开关通过第二左脚踏平台(717)的翻转动作导通或断开、右电性开关通过第二右脚踏平台(718)的翻转动作导通或断开,所述左电性开关的一端和右电性开关的一端串联连接,左电性开关的另一端连接在电源端上,右电性开关的另一端连接在跑步台电机的电源输入端上或连接在跑步机的电源输入端上,
所述左电性开关设置在第一左脚踏平台(713)左壁上、或设置在左跑步台架(701)左壁上、或设置在跑板(719)左壁上,在第二左脚踏平台(717)与第一左脚踏平台(713)之间翻转到平铺状态时,左电性开关导通,在第二左脚踏平台(717)与第一左脚踏平台(713)之间脱离平铺状态时,左电性开关断开,
所述右电性开关设置在第一右脚踏平台(715)右壁上、或设置在右跑步台架(702)右壁上、或设置在跑板(719)右壁上,在第二右脚踏平台(718)与第一右脚踏平台(714)之间翻转到平铺状态时,右电性开关导通,在第二右脚踏平台(718)与第一右脚踏平台(714)之间脱离平铺状态时,右电性开关断开,
在左电性开关和右电性开关都导通时,跑步台上的电机的电路或跑步机控制单元的电路导通,在左电性开关和右电性开关任一断开时,跑步台电机的电路或跑步机的电路断路。
优选的,左电性开关和右电性开关为自复位常开开关。
具体的,还设置有左锁扣和右锁扣,所述左锁扣的固定部设在第一左脚踏平台(713)左壁上、或设置在左跑步台架(701)左壁上、或设置在跑板(719)左壁上,所述左锁扣的活动部对应设在当第二左脚踏平台(717)与第一左脚踏平台(713)之间翻转到平铺状态时的第二左脚踏平台(717)的右壁上,且在第二左脚踏平台(717)与第一左脚踏平台(713)之间翻转到平铺状态时左锁扣的活动部与固定部之间锁定,对称的,所述右锁扣的固定部设在第一右脚踏平台(715)右壁上、或设置在右跑步台架(702)右壁上、或设置在跑板(719)右壁上,所述右锁扣的活动部对应设在当第二右脚踏平台(718)与第一右脚踏平台(714)之间翻转到平铺状态时的第二右脚踏平台(718)的左壁上,且在第二右脚踏平台(718)与第一右脚踏平台(714)之间翻转到平铺状态时右锁扣的活动部与固定部之间锁定。
优选的,左锁扣和右锁扣为子母扣或按扣——子母扣或搭扣都为公开的技术,故不再赘述。
具体的,在第二左脚踏平台(717)与第一左脚踏平台(713)之间翻转到平铺状态时的第二左脚踏平台(717)与第一左脚踏平台(713)及左铰链(715)的上表面上都设有防滑纹或防滑面,在第二右脚踏平台(718)与第一右脚踏平台(714)之间翻转到平铺状态时的第二右脚踏平台(718)与第一右脚踏平台(714)及右铰链(716)的上表面上都设有防滑纹或防滑面。
在脚踏平台上设置防滑纹或防滑面是跑步机用跑步台的常规设置,故不再赘述。
应该说明,在本实用新型的所有实施例中,都不限定各种零件的材料,仅仅只是提出了一种可以采用的实施例,因此并不能因此将本方案中的零件限定在给出实施例范围内。
应该说明,在本实用新型的所有实施例中,都并不限定各部件之间的连接、设置、固定方式(如螺接或粘接或焊接等),仅仅只是提出了一种可行的方案,因此并不能因此将本方案中的各部件之间的连接、设置、固定方式限定在给出实施例范围内。
实施例2,参看附图21-22,一种跑步机,包括上述任一实例所述的设有翻盖式脚踏平台的跑步台。
本实用新型的跑步机未详述部分为现有技术,故不再赘述。
具体的,参看附图21-22,所述跑步台通过连接构件(732)连接在左前立柱(3)和右前立柱(4)上和或连接在左底架(1)和右底架(2)上,左前立柱(3)上可设置左横扶手(5)、右前立柱(4)上可设置右横扶手(6),及设置在左前立柱(3)顶端与右前立柱(4)顶端之间的与驱控电路(707)电性连接的控制台(8),所述控制台(8)上对应于叠加在第一左脚踏平台(713)上的第二左脚踏平台(717)的位置及对应于叠加在第一右脚踏平台(714)上的第二右脚踏平台(718)的位置各设有储物仓,所述储物仓用以所述跑步台在向所述控制台(8)方向折叠到底时可以把处于叠加状态的第一左脚踏平台(713)和第二左脚踏平台(717)及处于叠加状态的第一右脚踏平台(714)和第二右脚踏平台(718)对应隐藏在控制台(8)的二个储物仓内,以便于跑步台与控制台(8)之间折叠。
在本实施例中,连接构件(732)包含铰接机构和固定机构,用以使跑步台与左前立柱(3)和右前立柱(4)之间和或跑步台与左底架(1)和右底架(2)之间可折叠可固定,且左横扶手(5)与左前立柱(3)之间及右横扶手(6)与右前立柱(4)之间可折叠可固定,且控制台(8)与左前立柱(3)和右前立柱(4)之间可折叠可固定,且左前立柱(3)与左底架(1)之间及右前立柱(4)与右底架(2)之间可折叠可固定,从而可以把整机折叠,进而利于包装、运输和存放,具体的,在跑步台与左前立柱(3)和右前立柱(4)之间和或跑步台与左底架(1)和右底架(2)之间折叠之前,应该先把第二左脚踏平台(717)与第一左脚踏平台(713)之间翻转到叠加状态及把第二右脚踏平台(718)与第一右脚踏平台(714)之间翻转到叠加状态。
最后,还需要注意的是,以上列举的仅是本实用新型的具体实施例。显然,本实用新型不局限于上述最佳实施方式,任何人在本实用新型的启示下都可得出其他各种形式的产品,但不论在其形状或结构上作任何变化,凡是具有与本申请相同或相近似的技术方案,均落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内。

Claims (10)

1.设有翻盖式脚踏平台的跑步台,应用于跑步机,包括:设置在跑步台左段上的第一左脚踏平台(713)和对称设置在跑步台右段上的第一右脚踏平台(714),其特征在于:还设有第二左脚踏平台(717)和第二右脚踏平台(718),
所述第一左脚踏平台(713)的右侧边与跑步台左侧边之间间距设为3-7厘米,所述第一左脚踏平台(713)或跑步台左段与所述第二左脚踏平台(717)之间平行且通过左铰链(715)连接,所述左铰链(715)用于第二左脚踏平台(717)与第一左脚踏平台(713)之间在叠加状态与平铺状态之间翻转,在第二左脚踏平台(717)与第一左脚踏平台(713)之间翻转到叠加状态时,第二左脚踏平台(717)叠加并遮盖在第一左脚踏平台(713)之上;在第二左脚踏平台(717)与第一左脚踏平台(713)之间翻转到平铺状态时,第二左脚踏平台(717)位于第一左脚踏平台(713)的左侧、且第二左脚踏平台(717)上表面与第一左脚踏平台(713)上表面处于同一平面上、且此时的第二左脚踏平台(717)的右壁抵靠住第一左脚踏平台(713)的左壁、且第二左脚踏平台(717)左壁与第一左脚踏平台(713)右壁之间平行间距大于等于8厘米,
对称的,所述第一右脚踏平台(714)的左侧边与跑步台右侧边之间间距设为3-7厘米,所述第一右脚踏平台(714)或跑步台右段与所述第二右脚踏平台(718)之间平行且通过右铰链(716)连接,所述右铰链(716)用于第二右脚踏平台(718)与第一右脚踏平台(714)之间在叠加状态与平铺状态之间翻转,在第二右脚踏平台(718)与第一右脚踏平台(714)之间翻转到叠加状态时,第二右脚踏平台(718)叠加并遮盖在第一右脚踏平台(714)之上;在第二右脚踏平台(718)与第一右脚踏平台(714)之间翻转到平铺状态时,第二右脚踏平台(718)位于第一右脚踏平台(714)的右侧、且第二右脚踏平台(718)上表面与第一右脚踏平台(714)上表面处于同一平面上、且此时的第二右脚踏平台(718)的左壁抵靠住第一右脚踏平台(714)的右壁、且第一右脚踏平台(714)左壁与第二右脚踏平台(718)右壁之间平行间距大于等于8厘米,
所述第一左脚踏平台(713)与所述第一右脚踏平台(714)之间设有前后方向循环滚动的跑带(720),所述跑带(720)左侧边靠近但不触碰第一左脚踏平台(713)的右壁、右侧边靠近但不触碰第一右脚踏平台(714)的左壁。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设有翻盖式脚踏平台的跑步台,其特征在于:
所述跑步台包括对称设置的左跑步台架(701)和右跑步台架(702)、及设置在左跑步台架(701)右壁与右跑步台架(702)左壁之间的跑板(719)、或架设在左跑步台架(701)与右跑步台架(702)之上的跑板(719),其中:
所述跑板(719)居中设在左跑步台架(701)右壁与右跑步台架(702)左壁之间时,所述第一左脚踏平台(713)可直接设置在左跑步台架(701)上侧和或右侧上,且第一左脚踏平台(713)的右侧边与左跑步台架(701)左侧边间距为3-7厘米,同时,所述第一右脚踏平台(714)与第一左脚踏平台(713)对称设在右跑步台架(702)上侧和或左侧上,此时,所述跑板(719)左侧边不触碰左跑步台架(701)右壁和或第一左脚踏平台(713)右壁、其右侧边不触碰右跑步台架(702)左壁和或第一右脚踏平台(714)左壁;
所述跑板(719)居中设在左跑步台架(701)右壁与右跑步台架(702)左壁之间时,所述第一左脚踏平台(713)还可通过脚踏平台安装架(721)间接设置在左跑步台架(701)上侧和或右侧上,且第一左脚踏平台(713)的右侧边与左跑步台架(701)左侧边间距为3-7厘米,同时,所述第一右脚踏平台(714)与第一左脚踏平台(713)对称设在右跑步台架(702)上侧和或左侧上,此时,所述跑板(719)左侧边不触碰左跑步台架(701)右壁和或第一左脚踏平台(713)右壁和或设置在左跑步台架(701)上的脚踏平台安装架(721)右壁、其右侧边不触碰右跑步台架(702)左壁和或第一右脚踏平台(714)左壁和或设置在右跑步台架(702)上的脚踏平台安装架(721)左壁;
所述跑板(719)居中架设在左跑步台架(701)与右跑步台架(702)之上时,所述第一左脚踏平台(713)直接设在跑板(719)左段上侧面上、且第一左脚踏平台(713)的右侧边与跑板(719)左侧边间距为3-7厘米,同时,所述第一右脚踏平台(714)与第一左脚踏平台(713)对称直接设在跑板(719)右段上侧面上;
此时,所述跑带(720)的上面的内侧面滑动置于跑板(719)之上。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设有翻盖式脚踏平台的跑步台,其特征在于:
在第一左脚踏平台(713)直接设置在左跑步台架(701)上侧和或右侧上时,所述第二左脚踏平台(717)的厚度大于等于第一左脚踏平台(713)的厚度,在把第二左脚踏平台(717)与第一左脚踏平台(713)之间翻转到平铺状态从而使第二左脚踏平台(717)的右壁抵靠住第一左脚踏平台(713)的左壁时,所述第二左脚踏平台(717)的右侧和或下侧结构还与左跑步台架(701)的左侧和或上侧结构抵靠,且对称的第二右脚踏平台(718)左侧和或下侧结构还与右跑步台架(702)的右侧和或上侧结构抵靠;
在第一左脚踏平台(713)通过脚踏平台安装架(721)间接设置在左跑步台架(701)上侧和或右侧上时,所述第二左脚踏平台(717)的厚度大于等于第一左脚踏平台(713)加上设置在左跑步台架(701)上的脚踏平台安装架(721)的厚度,在把第二左脚踏平台(717)与第一左脚踏平台(713)之间翻转到平铺状态从而使第二左脚踏平台(717)的右壁抵靠住第一左脚踏平台(713)的左壁时,所述第二左脚踏平台(717)的右侧和或下侧结构还与左跑步台架(701)及设置在左跑步台架(701)上的脚踏平台安装架(721)的左侧和或上侧结构抵靠,且对称的第二右脚踏平台(718)左侧和或下侧结构与右跑步台架(702)及设置在右跑步台架(702)上的脚踏平台安装架(721)的右侧和或上侧结构抵靠;
在第一左脚踏平台(713)直接设置在跑板(719)左段上侧面上时,所述第二左脚踏平台(717)的厚度大于等于第一左脚踏平台(713)加上跑板(719)的厚度,在把第二左脚踏平台(717)与第一左脚踏平台(713)之间翻转到平铺状态从而使第二左脚踏平台(717)的右壁抵靠住第一左脚踏平台(713)的左壁时,所述第二左脚踏平台(717)的右侧和或下侧结构还与跑板(719)的左侧和或左段上侧结构抵靠,且对称的第二右脚踏平台(718)左侧和或下侧结构还与跑板(719)的右侧和或右段上侧结构抵靠。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设有翻盖式脚踏平台的跑步台,其特征在于:
在第一左脚踏平台(713)设置在左跑步台架(701)上侧和或右侧上时,所述第二左脚踏平台(717)上还可以设有支撑架,支撑架与左跑步台架(701)之间设有可连接可拆分的连接件,在把第二左脚踏平台(717)与第一左脚踏平台(713)之间翻转到平铺状态时,所述连接件把支撑架与左跑步台架(701)之间连接在一起,
对称的,在第一右脚踏平台(714)设置在右跑步台架(702)上侧和或左侧上时,所述第二右脚踏平台(718)上还可以设有支撑架,支撑架与右跑步台架(702)之间设有可连接可拆分的连接件,在把第二右脚踏平台(718)与第一右脚踏平台(714)之间翻转到平铺状态时,所述连接件把支撑架与右跑步台架(702)之间连接在一起。
5.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设有翻盖式脚踏平台的跑步台,其特征在于:
在所述跑板(719)居中架设在左跑步台架(701)与右跑步台架(702)之上时,所述跑板(719)左段下侧与所述左跑步台架(701)之间及所述跑板(719)右段下侧与右跑步台架(702)上侧之间各自设有第二减震装置(722)。
6.根据权利要求4或5所述的设有翻盖式脚踏平台的跑步台,其特征在于:
还设有左电性开关和右电性开关,左电性开关的一端连接在电源端上,左电性开关的另一端和右电性开关的一端串联连接,右电性开关的另一端连接在跑步台电机的电源输入端上或连接在跑步机的电源输入端上,
左电性开关通过第二左脚踏平台(717)的翻转动作导通或断开,在第二左脚踏平台(717)与第一左脚踏平台(713)之间翻转到平铺状态时,左电性开关导通,在第二左脚踏平台(717)与第一左脚踏平台(713)之间脱离平铺状态时,左电性开关断开,
右电性开关通过第二右脚踏平台(718)的翻转动作导通或断开,在第二右脚踏平台(718)与第一右脚踏平台(714)之间翻转到平铺状态时,右电性开关导通,在第二右脚踏平台(718)与第一右脚踏平台(714)之间脱离平铺状态时,右电性开关断开,
在左电性开关和右电性开关都导通时,跑步台电机的电路或跑步机的电路导通,在左电性开关和右电性开关任一断开时,跑步台电机的电路或跑步机的电路断路。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设有翻盖式脚踏平台的跑步台,其特征在于:
还设置有左锁扣和右锁扣,所述左锁扣用于当第二左脚踏平台(717)与第一左脚踏平台(713)之间翻转到平铺状态时第二左脚踏平台(717)与第一左脚踏平台(713)之间加以锁定,所述右锁扣用于当第二右脚踏平台(718)与第一右脚踏平台(714)之间翻转到平铺状态时第二右脚踏平台(718)与第一右脚踏平台(714)之间加以锁定。
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设有翻盖式脚踏平台的跑步台,其特征在于:
在第二左脚踏平台(717)与第一左脚踏平台(713)之间翻转到平铺状态时的第二左脚踏平台(717)与第一左脚踏平台(713)及左铰链(715)的上表面上都设有防滑纹或防滑面,在第二右脚踏平台(718)与第一右脚踏平台(714)之间翻转到平铺状态时的第二右脚踏平台(718)与第一右脚踏平台(714)及右铰链(716)的上表面上都设有防滑纹或防滑面。
9.一种跑步机,其特征在于:包括权利要求1-8任意一项所述的设有翻盖式脚踏平台的跑步台。
10.根据权利要求9所述的一种跑步机,其特征在于:
所述跑步台通过连接构件(732)连接在左前立柱(3)和右前立柱(4)上和或连接在左底架(1)和右底架(2)上,所述跑步机还包括设置在左前立柱(3)顶端与右前立柱(4)顶端之间的与驱控电路(707)电性连接的控制台(8),所述控制台(8)上对应于叠加在第一左脚踏平台(713)上的第二左脚踏平台(717)的位置及对应于叠加在第一右脚踏平台(714)上的第二右脚踏平台(718)的位置各设有储物仓,所述储物仓用以所述跑步台在向所述控制台(8)方向折叠到底时可以把处于叠加状态的第一左脚踏平台(713)和第二左脚踏平台(717)及处于叠加状态的第一右脚踏平台(714)和第二右脚踏平台(718)对应隐藏在控制台(8)的二个储物仓内。
CN202322174867.6U 2022-12-12 2023-08-08 设有翻盖式脚踏平台的跑步台及其跑步机 Active CN220778929U (zh)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2)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2235950739 2022-12-12
CN202223595073 2022-12-12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20778929U true CN220778929U (zh) 2024-04-16

Family

ID=90636305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322174867.6U Active CN220778929U (zh) 2022-12-12 2023-08-08 设有翻盖式脚踏平台的跑步台及其跑步机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20778929U (zh)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US5702325A (en) Cabinet treadmill with handle
US5336144A (en) Treadmill with elastomeric-spring mounted deck
CN109701219B (zh) 一种折叠式体育训练用辅助压腿装置
CN220778929U (zh) 设有翻盖式脚踏平台的跑步台及其跑步机
CN202919426U (zh) 折叠式乒乓球台安全锁
CN209828112U (zh) 四肢训练装置
CN202860000U (zh) 一种机械跑步机
CN206910671U (zh) 多功能互动健身器
CN216232269U (zh) 一种硬卧爬梯
CN213724637U (zh) 一种具有双模式无级可调动感滑座的动感划船器
CN211798508U (zh) 一种起跳高度可调且具有防磕脚功能的健美操踏板
CN203196208U (zh) 一种电动跑步机
CN206088948U (zh) 踏板机构及具有该踏板机构的免爬设备
CN200948326Y (zh) 茶几式健身器
CN210521752U (zh) 一种具有背部矫正功能的骑行玩具
CN211410922U (zh) 户外滑雪训练器
CN210750108U (zh) 一种脚踏可拆卸式下肢康复器及康复训练床
CN208160926U (zh) 一种踏步机
CN209361752U (zh) 一种折叠式走路机
CN209828139U (zh) 多功能平衡板
CN206683745U (zh) 一种折叠式电子秤
CN217287052U (zh) 一种具有多层组合结构的走步机软走步板
CN2631551Y (zh) 可折叠电动升降跑步机
CN212067633U (zh) 一种体能训练健身用新型橡胶轮胎
CN2636901Y (zh) 中老年人用电动跑步机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