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20778580U - 医用辅助翻身装置 - Google Patents

医用辅助翻身装置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20778580U
CN220778580U CN202321834725.1U CN202321834725U CN220778580U CN 220778580 U CN220778580 U CN 220778580U CN 202321834725 U CN202321834725 U CN 202321834725U CN 220778580 U CN220778580 U CN 220778580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supporting
piece
bed body
expanding
driving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321834725.1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龚东亮
庄健
陈农
陆玲花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Qingpu Branch Of Zhongshan Hospital Affiliated To Fudan University Shanghai Qingpu District Central Hospital
Original Assignee
Qingpu Branch Of Zhongshan Hospital Affiliated To Fudan University Shanghai Qingpu District Central Hospital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Qingpu Branch Of Zhongshan Hospital Affiliated To Fudan University Shanghai Qingpu District Central Hospital filed Critical Qingpu Branch Of Zhongshan Hospital Affiliated To Fudan University Shanghai Qingpu District Central Hospital
Priority to CN202321834725.1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20778580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20778580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20778580U/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Landscapes

  • Invalid Beds And Related Equipment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医用辅助翻身装置,属于医疗辅助康复器械技术领域,该装置包括:床体,其两侧分别设置有防护栏;两个支撑驱动构件,间隔设于所述床体上,两所述支撑驱动构件位于所述防护栏的内侧并沿所述床体的纵向方向布置,至少一所述支撑驱动构件上设有转动的输出端;承载件,呈环状并套设于两所述支撑驱动构件上,所述承载件与两所述支撑驱动构件传动连接,以随着所述输出端的转动而相对所述床体位移。本实用新型提供的医用辅助翻身装置,能够便于辅助患者进行翻身动作,有利于减轻医护人员工作量。

Description

医用辅助翻身装置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医疗辅助康复器械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医用辅助翻身装置。
背景技术
骨科是各大医院最常见的科室之一,主要研究四肢及脊柱常见病、多发病的诊治。随着社会发展,骨科伤病谱有了明显的变化,例如,骨关节结核、骨髓炎、小儿麻痹症等疾病明显减少,交通事故引起的创伤明显增多。骨折患者的护理常规需要每2小时翻身一次观察是否有骶尾部压疮的发生。
传统的骨科病床的翻身方式为通过两到四名医护人员分成2组分别站立于患者两侧辅助翻身或通过倾斜设置的垫枕进行翻身,翻身时还需要患者自主施加支撑力,骨折患者往往肢体活动不便,常规翻身方式不仅加剧患者疼痛程度,也大大增加医护人员工作量。
实用新型内容
本申请实施例通过提供一种医用辅助翻身装置,解决了现有技术中患者翻身时需要多名医护人员辅助导致浪费人力成本的问题。
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申请实施例提供了一种医用辅助翻身装置,包括:
床体,其两侧分别设置有防护栏;
两个支撑驱动构件,间隔设于所述床体上,两所述支撑驱动构件位于所述防护栏的内侧并沿所述床体的纵向方向布置,至少一所述支撑驱动构件上设有转动的输出端;
承载件,呈环状并套设于两所述支撑驱动构件上,所述承载件与两所述支撑驱动构件传动连接,以随着所述输出端的转动而相对所述床体位移。
进一步地,所述承载件包括件主体及设于所述件主体的外侧的防滑层。
进一步地,两所述支撑驱动构件上均设置有转动杆,所述承载件与两所述转动杆传动连接。
进一步地,所述转动杆沿其周向均匀间隔设有多个扩撑件,所述扩撑件包括与所述转动杆连接的支杆,及构造于所述支杆端部的扩撑端,所述扩撑端的端面尺寸大于所述支杆的外径尺寸,所述承载件被套设于多个所述扩撑件上。
进一步地,所述转动杆沿其周向间隔开设有多个螺纹孔,每一所述扩撑件通过螺纹配合装配于所述转动杆对应的螺纹孔上。
进一步地,所述扩撑端的端面上构造有防滑纹。
进一步地,每一所述支撑驱动构件与所述床体之间均设有升降机构,所述升降机构包括驱动件及与所述驱动件固连的支撑杆,所述支撑杆用于带动所述支撑驱动构件同步上升或下降。
进一步地,所述驱动件为驱动电机。
进一步地,至少其一所述防护栏活动连接至所述床体上,所述防护栏具有相对所述床体垂直的第一状态,及相对所述床体水平的第二状态。
进一步地,所述承载件由柔性透气材料制成。
本申请实施例中提供的一个或多个技术方案,至少具有如下技术效果或优点:
(1)本申请提供的医用辅助翻身装置,通过在床体上设置支撑驱动构件,承载件套设于支撑驱动构件上并与制成驱动构件传动连接,当支撑驱动构件的输出端转动时,承载件可以随输出端转动同步相对床体位移,从而使位于承载件上的患者相对床体发生偏移,便于辅助医护人员将偏移的患者进行翻身工作,此设置无需多个医护人员共同参与,极大减轻了医护人员的工作量。
(2)本申请提供的医用辅助翻身装置,承载件的外侧设有一防滑层,患者在承载件上时增大了患者与承载件的摩擦力,便于患者在承载件位移过程中的翻身动作。
(3)所述转动杆沿其周向均匀间隔设有多个扩撑件,所述扩撑件包括与所述转动杆连接的支杆,及构造于所述支杆端部的扩撑端,所述扩撑端的端面尺寸大于所述支杆的外径尺寸,所述承载件被套设于多个所述扩撑件上,通过更换不同的扩撑件,能够灵活调整承载件在支撑驱动构件上的张紧度,避免发生承载件过紧绷断或过松无法同步位移的情况。
(4)所述扩撑端的端面上构造有防滑纹,能够增强承载件和支撑驱动构件之间的传动摩擦力,从而保证承载件和支撑驱动构件的传动效果。
(5)每一所述支撑驱动构件与所述床体之间均设有升降机构,所述升降机构包括驱动件及与所述驱动件固连的支撑杆,所述支撑杆用于带动所述支撑驱动构件同步上升或下降,设置支撑机构能够便于调节承载件和床体之间的高度,从而可利用承载件和床体之间的高度差搀起患者或帮助患者翻身。
(6)至少其一所述防护栏活动连接至所述床体上,所述防护栏具有相对所述床体垂直的第一状态,及相对所述床体水平的第二状态,当防护栏处于第二状态时,患者能够通过第二状态的防护栏下床或载放杂物等,有利于扩展装置的功能和使用灵活性。
附图说明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或现有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或现有技术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
图1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医用辅助翻身装置的立体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扩撑件在转动杆上的装配示意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转动件和承载件的装配示意图;
图4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升降机构与转动件的装配示意图。
附图标记说明:
100、支撑驱动构件;200、承载件;300、床体;
110、转动杆;120、扩撑件;121、扩撑端;122、支杆;130-支撑杆;
210、件主体;220、防滑层;
310、轴承座;320、防护栏。
具体实施方式
本申请实施例通过提供一种医用辅助翻身装置,解决了现有技术中患者翻身时需要多名医护人员辅助导致浪费人力成本的问题。
本申请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总体思路如下:
通过在床体300上设置支撑驱动构件100,承载件200套设于支撑驱动构件100上并与制成驱动构件传动连接,当支撑驱动构件100的输出端转动时,承载件200可以随输出端转动同步相对床体300位移,从而使位于承载件200上的患者相对床体300发生偏移,便于辅助医护人员将偏移的患者进行翻身工作,此设置无需多个医护人员共同参与,极大减轻了医护人员的工作量。
为了更好的理解上述技术方案,下面将结合说明书附图以及具体的实施方式对上述技术方案进行详细的说明。
如图1所示,本申请的一个或多个实施例中提供了一种医用辅助翻身装置,包括:
床体300,其两侧分别设置有防护栏320;
两个支撑驱动构件100,间隔设于所述床体300上,两所述支撑驱动构件100位于所述防护栏320的内侧并沿所述床体300的纵向方向布置,至少一所述支撑驱动构件100上设有转动的输出端;
承载件200,呈环状并套设于两所述支撑驱动构件100上,所述承载件200与两所述支撑驱动构件100传动连接,以随着所述输出端的转动而相对所述床体300位移。
通过以上描述可以看出,本申请提供的医用辅助翻身装置,通过在床体300上设置支撑驱动构件100,承载件200套设于支撑驱动构件100上并与制成驱动构件传动连接,当支撑驱动构件100的输出端转动时,承载件200可以随输出端转动同步相对床体300位移,从而使位于承载件200上的患者相对床体300发生偏移,便于辅助医护人员将偏移的患者进行翻身工作,此设置无需多个医护人员共同参与,极大减轻了医护人员的工作量。
在一些实施例中,承载件200包括件主体210及设于件主体210的外侧的防滑层220,在此,防滑层220可以是固设于件主体210上的均匀凸起,或沿件主体210的横向或纵向延伸的多个防滑纹等,本实施例中对此不作赘述。承载件200的外侧设有一防滑层220,患者在承载件200上时增大了患者与承载件200的摩擦力,便于患者在承载件200位移过程中的翻身动作。
在一些实施例中,承载件200可以采用柔性透气材料制成,例如,采用纯棉或莫代尔棉布料、高分子塑料等材料。
在一些实施例中,两所述支撑驱动构件100上均设置有转动杆110,所述承载件200与两所述转动杆110传动连接。如图1所示,以床体300的纵向方向为参考方向,支撑驱动构件100的转动杆110沿床体300的纵向方向延伸,转动杆110均位于靠近防护栏320的内侧位置,通过固设于床体300上的轴承座310固定。当然,通过下文的升降机构也可固定支撑驱动构件100的转动杆110。在此需要说明的是,每一支撑驱动构件100均连接有一驱动电机,驱动电机用于驱动转动杆110进行转动动作。在此,驱动电机可以设于床体300的底部。
如图2所示,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转动杆110沿其周向均匀间隔设有多个扩撑件120,所述扩撑件120包括与所述转动杆110连接的支杆122,及构造于所述支杆122端部的扩撑端121,所述扩撑端121的端面尺寸大于所述支杆122的外径尺寸,所述承载件200被套设于多个所述扩撑件120上。
进一步地,所述转动杆110沿其周向间隔开设有多个螺纹孔,每一所述扩撑件120通过螺纹配合装配于所述转动杆110对应的螺纹孔上。由图2可以看出,转动杆110的周向的扩撑件120共同围构形成近似环状,承载件200套设于转动杆110上时,直接与扩撑件120支撑抵接,利用扩撑件120与承载件200传动连接。在此,可制作多个不同规格的扩撑件120,具体为扩撑件120的支杆122尺寸相同、扩撑端121的端面尺寸不同,通过更换不同尺寸规格的扩撑件120,能够灵活调整承载件200在支撑驱动构件100上的张紧度,避免发生承载件200过紧绷断或过松无法同步位移的情况。
此外,扩撑件120的扩撑端121的端面上构造有防滑纹,设置防滑纹能够增强承载件200和支撑驱动构件100之间的传动摩擦力,从而保证承载件200和支撑驱动构件100的传动效果。
如图3和图4所示,每一所述支撑驱动构件100与所述床体300之间均设有升降机构,所述升降机构包括驱动件及与所述驱动件固连的支撑杆130,所述支撑杆130用于带动所述支撑驱动构件100同步上升或下降。
在此,驱动件也可采用驱动电机,升降机构整体用于支撑支撑驱动构件100,支撑杆130和驱动电机之间可以采用相关技术中的直线驱动方式,例如丝杠结构、齿轮齿条配合等。支撑杆130的支撑端焊接固定有一轴承座310,转动杆110穿设于轴承座310中,通过调节驱动电机使支撑杆130顶起或降落转动杆110,从而带动承载件200相对床体300的上升或下降。设置支撑机构能够便于调节承载件200和床体300之间的高度,从而可利用承载件200和床体300之间的高度差搀起患者或帮助患者翻身。
此外,示例性的,可以仅操作一侧的升降机构升降,升降的转动杆110与另一侧的转动杆110形成高度差,从而使承载件200相对床体300倾斜,便于辅助患者进行翻身动作。
仍如图1所示,至少其一所述防护栏320活动连接至所述床体300上,所述防护栏320具有相对所述床体300垂直的第一状态,及相对所述床体300水平的第二状态,当防护栏320处于第一状态时,床体300两侧的防护栏320正常使用,用于限位约束患者滑落床体300;当防护栏320处于第二状态时,患者能够通过第二状态的防护栏320下床或载放杂物等,有利于扩展装置的功能和使用灵活性。
在此,防护栏320和床体300之间的连接方式可以是铰接连接,通过销钉固定形成第一状态或第二状态;也可以省去铰接工序直接利用销钉将防护栏320卡接固定于床体300上,对于防护栏320和床体300之间的连接方式仅做举例说明,只要使防护栏320能够具有前述的两种装配状态即可。
本申请所述的医用辅助翻身装置一种示例性的操作过程如下:
调节其一侧的升降机构降低或升高承载件200,使承载件200相对床体300倾斜,此时,调节支撑驱动构件100的驱动电机使转动件转动,承载件200带动患者同步偏移床体300,当偏移一定程度后关闭支撑驱动构件100,一医护人员顺倾斜方向抬起患者,进行翻身擦拭等相关工作;当结束后重新调节升降机构至水平并调节支撑驱动构件100将患者移动至床体300中间部位即可。
应当理解的是,虽然在这里可能使用量术语“第一”、“第二”等等来描述各个单元,但是这些单元不应当受这些术语限制。使用这些术语仅仅是为了将一个单元与另一个单元进行区分。举例来说,在不背离示例性实施例的范围的情况下,第一单元可以被称为第二单元,并且类似地第二单元可以被称为第一单元。
在本说明书中提到或者可能提到的外、中间、内等方位用语是相对于各附图中所示的构造进行定义的,它们是相对的概念,因此有可能会根据其所处不同位置、不同使用状态而进行相应地变化。所以,也不应当将这些或者其他的方位用语解释为限制性用语。
以上所述,仅为本申请的较佳实施例,并非对本申请任何形式上和实质上的限制,应当指出,对于本技术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在不脱离本申请方法的前提下,还将可以做出若干改进和补充,这些改进和补充也应视为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凡熟悉本专业的技术人员,在不脱离本申请的精神和范围的情况下,当可利用以上所揭示的技术内容而做出的些许更动、修饰与演变的等同变化,均为本申请的等效实施例;同时,凡依据本申请的实质技术对上述实施例所作的任何等同变化的更动、修饰与演变,均仍属于本申请的技术方案的范围内。

Claims (7)

1.一种医用辅助翻身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
床体(300),其两侧分别设置有防护栏(320);
两个支撑驱动构件(100),间隔设于所述床体(300)上,两所述支撑驱动构件(100)位于所述防护栏的内侧并沿所述床体(300)的纵向方向布置,至少一所述支撑驱动构件(100)上设有转动的输出端;
承载件(200),呈环状并套设于两所述支撑驱动构件(100)上,所述承载件(200)与两所述支撑驱动构件(100)传动连接,以随着所述输出端的转动而相对所述床体(300)位移;
所述承载件(200)包括件主体(210)及设于所述件主体(210)的外侧的防滑层(220);
两所述支撑驱动构件(100)上均设置有转动杆(110),所述承载件(200)与两所述转动杆(110)传动连接;
所述转动杆(110)沿其周向均匀间隔设有多个扩撑件(120),所述扩撑件(120)包括与所述转动杆(110)连接的支杆(122),及构造于所述支杆(122)端部的扩撑端(121),所述扩撑端(121)的端面尺寸大于所述支杆的外径尺寸,所述承载件(200)被套设于多个所述扩撑件(120)上。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医用辅助翻身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转动杆(110)沿其周向间隔开设有多个螺纹孔,每一所述扩撑件(120)通过螺纹配合装配于所述转动杆(110)对应的螺纹孔上。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医用辅助翻身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扩撑端的端面上构造有防滑纹。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医用辅助翻身装置,其特征在于,每一所述支撑驱动构件(100)与所述床体(300)之间均设有升降机构,所述升降机构包括驱动件及与所述驱动件固连的支撑杆(130),所述支撑杆(130)用于带动所述支撑驱动构件(100)同步上升或下降。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医用辅助翻身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驱动件为驱动电机。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医用辅助翻身装置,其特征在于,至少其一所述防护栏(320)活动连接至所述床体(300)上,所述防护栏(320)具有相对所述床体(300)垂直的第一状态,及相对所述床体(300)水平的第二状态。
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医用辅助翻身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承载件(200)由柔性透气材料制成。
CN202321834725.1U 2023-07-12 2023-07-12 医用辅助翻身装置 Active CN220778580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321834725.1U CN220778580U (zh) 2023-07-12 2023-07-12 医用辅助翻身装置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321834725.1U CN220778580U (zh) 2023-07-12 2023-07-12 医用辅助翻身装置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20778580U true CN220778580U (zh) 2024-04-16

Family

ID=90652522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321834725.1U Active CN220778580U (zh) 2023-07-12 2023-07-12 医用辅助翻身装置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20778580U (zh)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US6651281B1 (en) Support assembly means
US6799342B1 (en) Method and apparatus for supporting a body
CN207024194U (zh) 一种骨科护理床
CN202198778U (zh) 带有床单更换装置的床
CN201832070U (zh) 可调式下肢支架
CN220778580U (zh) 医用辅助翻身装置
CN109998761A (zh) 一种骨科护理用牵引复健装置
CN213157483U (zh) 一种多功能膝关节康复设备
CN114587825A (zh) 一种骨科医疗固定支撑装置
CN211583983U (zh) 一种普外科用护理辅助装置
CN211244285U (zh) 一种用于骨科护理的支撑座
CN209790263U (zh) 一种腹股沟疝术后支架
CN2229801Y (zh) 伤骨科综合治疗床
CN214909399U (zh) 一种神经外科脑损伤长期卧床患者康复治疗床
CN218420256U (zh) 一种病床背腿联动及切换的装置
CN216855093U (zh) 一种用于骨科临床腿部支撑装置
CN219271265U (zh) 一种骨骼复位固定装置
CN214550003U (zh) 用于瘫痪病人的腿部辅助固定架
CN113057822B (zh) 一种多功能慢性创面支被架
CN219700238U (zh) 一种牵引床的对抗牵引结构
CN204814641U (zh) 骨科用护理支架
CN219595058U (zh) 一种便于患者上药的防护架
CN216570538U (zh) 一种用于脑外科护理的翻身装置
CN215385484U (zh) 换药支撑架
CN212118370U (zh) 医疗骨科用的骨科牵引架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