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20776669U - 一种适用于垂直边坡生态修复及养护的装置 - Google Patents

一种适用于垂直边坡生态修复及养护的装置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20776669U
CN220776669U CN202322105674.5U CN202322105674U CN220776669U CN 220776669 U CN220776669 U CN 220776669U CN 202322105674 U CN202322105674 U CN 202322105674U CN 220776669 U CN220776669 U CN 220776669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irrigation
anchor rod
planting groove
planting
ecological restoration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322105674.5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杨蒙岭
董志强
姜启林
刘长辉
张鸣
赵保玉
叶港归
余重阳
肖雄
彭斯涵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Shanghai Civil Engineering Co Ltd of CREC
Municipal Environmental Protection Engineering Co Ltd of Shanghai Civil Engineering Co Ltd of CREC
Original Assignee
Shanghai Civil Engineering Co Ltd of CREC
Municipal Environmental Protection Engineering Co Ltd of Shanghai Civil Engineering Co Ltd of CREC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Shanghai Civil Engineering Co Ltd of CREC, Municipal Environmental Protection Engineering Co Ltd of Shanghai Civil Engineering Co Ltd of CREC filed Critical Shanghai Civil Engineering Co Ltd of CREC
Priority to CN202322105674.5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20776669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20776669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20776669U/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Landscapes

  • Cultivation Of Plants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适用于垂直边坡生态修复及养护的装置,其包含:若干种植槽,每个种植槽通过对应的固定组件垂直排列设置在岩石边坡;每个固定组件至少包含两个水平间隔的固定单元,分别固定种植槽的两端;灌溉及回用系统,设置在种植槽上,包含存储系统以及分别与存储系统连接的灌溉管路、回用管路,实现灌溉水及肥料的传输,对种植槽内的植物灌溉施肥;其中,每个固定单元包含固定在岩石边坡上的上锚杆与下锚杆,上锚杆与种植槽顶部连接,下锚杆与种植槽底部连接。本实用新型提高了垂直边坡植被存活率和覆盖率,解决了垂直边坡绿化难的问题。

Description

一种适用于垂直边坡生态修复及养护的装置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矿山生态修复,尤其涉及一种适用于垂直边坡生态修复及养护的装置
背景技术
矿山废弃地主要有露天采石场、堆土场、尾矿库等,这些废弃地等需要经过生态覆绿才能进行后续利用。目前,矿山废弃地覆绿中高陡岩石边坡尤其是近乎垂直的边坡生态修复难度较高,其原因一方面在于植物生长环境的构造;一方面在于植物栽种后的养护。
现有对于岩石边坡生态修复的方式为先进行削坡减载,一般把坡度降到75°以下,再进行喷播植草。但是在矿山修复实际工程中由于生态条件限制等因素,部分边坡无法进行削坡减载,只能在原状坡面上进行覆绿,因此需要一种适用于垂直边坡生态修复及养护的装置。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解决垂直岩石边坡绿化效果难以为继,因此研发出一种适用于垂直岩石边坡覆绿及养护的装置。
发明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解决垂直岩石边坡绿化效果难以为继,研发出一种适用于垂直岩石边坡覆绿及养护的装置。
为了达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适用于垂直边坡生态修复及养护的装置,包含:若干种植槽,每个种植槽通过对应的固定组件垂直排列设置在岩石边坡;每个所述固定组件至少包含两个水平间隔的固定单元,分别固定所述种植槽的两端;灌溉及回用系统,设置在种植槽上;所述灌溉及回用系统包含存储系统以及分别与存储系统连接的灌溉管路、回用管路,实现灌溉水及肥料的传输,以对种植槽内种植的植物进行灌溉及施肥;其中,每个所述固定单元包含固定设置在岩石边坡上的上锚杆与下锚杆,所述上锚杆与种植槽顶部连接,所述下锚杆与种植槽底部连接。
优选地,所述上锚杆和下锚杆均以一定水平距离间距布置;所述岩石边坡上开设有多个安装孔,所述上锚杆和下锚杆分别对应插入各安装孔,将上锚杆和下锚杆固定设置在岩石边坡上。
优选地,所述上锚杆的尾端露出岩石边坡的长度不低于10cm,所述下锚杆的尾端露出岩石边坡的长度不低于30cm;所述上锚杆的尾端与种植槽顶部的连接长度不低于5cm,所述下锚杆的尾端与种植槽底部的连接长度不低于10cm。
优选地,所述存储系统包括水箱和肥料箱,均设置在岩石边坡的顶部。
优选地,所述灌溉管路包括灌溉主管和若干灌溉支管;所述灌溉主管分别与水箱以及肥料箱连接,该灌溉主管沿岩石边坡由上至下设置;多条所述灌溉支管分别对应设置在各个种植槽的上方,且每条灌溉支管均与灌溉主管连接。
优选地,所述回用管路包括出水主管、若干出水支管和水泵;所述出水主管通过水泵与水箱连接,该水泵设置在岩石边坡的顶部,该出水主管沿岩石边坡由上至下设置;多条所述出水支管分别对应设置在各个种植槽的下方,且每条出水支管均与出水主管连接。
优选地,所述灌溉支管底部以一定间隔开设灌溉孔,所述出水支管顶部以一定间隔开设收集孔。
优选地,所述灌溉主管与出水主管平行设置,且分别位于垂直排布的种植槽的两端。
本实用新型所述种植槽包含种植仓,所述种植仓内从底部至上依次排列设置有滤料、生态修复基质和种植植物。
优选地,所述滤料由陶粒、砾石中的一种或两种组成;所述生态修复基质由种植土壤、肥料、秸秆中的一种或任意两种以上组成;所述种植植物为连翘,大叶黄楠;所述种植槽由改性聚乙烯材料制成。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具有以下有益效果:
1、提供一种适用于垂直边坡生态修复及养护的装置,种植槽通过固定组件垂直排列设置在岩石边坡,固定组件至少包含两个水平间隔的固定单元,克服了坡度困难问题。
2、提供一种适用于垂直边坡生态修复及养护的装置,将灌溉及回用系统设置在种植槽上,灌溉及回用系统由灌溉管路、回用管路、存储系统组成,实现水流及肥料的流动,本套装置提高了垂直边坡植被存活率和覆盖率,解决了垂直边坡绿化难的问题。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种植槽细节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垂直边坡生态修复及养护的装置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将结合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附图1~附图2,对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构造特征、所达成目的及功效予以详细说明。
需要说明的是,附图采用非常简化的形式且均使用非精准的比例,仅用以方便、明晰地辅助说明本发实用新型实施方式的目的,并非用以限定本实用新型实施的限定条件,故不具技术上的实质意义,任何结构的修饰、比例关系的改变或大小的调整,在不影响本实用新型所能产生的功效及所能达成的目的下,均应仍落在本实用新型所揭示的技术内容能涵盖的范围内。
需要说明的是,在本实用新型中,诸如第一和第二等之类的关系术语仅仅用来将一个实体或者操作与另一个实体或操作区分开来,而不一定要求或者暗示这些实体或操作之间存在任何这种实际的关系或者顺序。而且,术语“包括”、“包含”或者其任何其他变体意在涵盖非排他性的包含,从而使得包括一系列要素的过程、方法、物品或者设备不仅包括明确列出的要素,而且还包括没有明确列出的其他要素,或者是还包括为这种过程、方法、物品或者设备所固有的要素。
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适用于垂直边坡生态修复及养护的装置。
如图1和如图2所示,该装置包含:若干种植槽2,通过固定组件垂直排列设置在岩石边坡13,每个种植槽2内用于种植不同种类的植物;灌溉及回用系统,设置在种植槽2上,用于对种植槽2内的植物进行灌溉和施肥。
其中,所述固定组件包含至少两个水平间隔设置的固定单元,分别用于将种植槽2的两端固定在岩石边坡13上。当然在其他更好的实施例中,当种植槽2的长度较长时,也可以一定水平距离间距布置更多的固定单元,不仅对种植槽2的两端进行固定,也可对种植槽2的其他中段部分进行固定。例如,沿水平方向均匀间隔设置3个固定单元,其中2个固定单元设置在种植槽2的两端,剩余1个固定单元设置在种植槽2的中部,使得种植槽2在岩石边坡13上的固定更加稳固,且受力均匀,从而能够有效提高种植槽2的使用寿命。
进一步,如图1所示,每个所述固定单元包含上锚杆12和下锚杆11,分别与种植槽2的顶部及底部连接;且每个固定单元中的上锚杆12和下锚杆11沿垂直方向布置或上下交错布置。其中,通过例如使用冲击钻在岩石边坡13上的指定位置进行钻孔,形成安装孔后将上锚杆12和下锚杆11插入,从而将上锚杆12和下锚杆11固定设置在岩石边坡13上;插入岩石边坡13内部的上锚杆12和下锚杆11的尾端需伸出在岩石边坡13外部,且分别与种植槽2的顶部及底部连接;由此,通过沿种植槽2的槽体方向水平间隔设置多个固定单元,可将整个种植槽2牢固可靠的固定在岩石边坡13上。
优选的,所述上锚杆12的尾端伸出岩石边坡13的长度不低于10cm,所述下锚杆11的尾端伸出岩石边坡13的长度不低于30cm。更优选的,所述上锚杆12与种植槽2的顶部连接长度不低于5cm,所述下锚杆11与种植槽2的底部连接长度不低于10cm。采用该种固定方式,可以使得种植槽2的固定效果优异、稳固,也适用于垂直边坡地形,易于操作。
为了达到更好地使得种植槽2通过上锚杆12与下锚杆11杆固定在岩石边坡13的目的,相邻布置的两个上锚杆12之间的水平间距可以选用为1米;同样的,相邻布置的两个下锚杆11之间的水平间距也可以选用为1米。
在其他优选实施例中,为了使得种植槽2的连接更加稳固,种植槽2分别与上锚杆12和下锚杆11之间均采用焊接形式连接,或者也可采用其他铆接等机械连接方式。
在其他优选实施例中,为了使得上锚杆12与下锚杆11更稳固的设置在岩石边坡13上,在将上锚杆12与下锚杆11插入岩石边坡13的安装孔之后,可进一步采用水泥砂浆灌入安装孔中进行固定。其中,所述水泥砂浆采用水泥与砂的体积比例为1:2混合配成。
如图2所示,所述灌溉及回用系统设置在种植槽2上,灌溉及回用系统由灌溉管路、回用管路、存储系统组成。其中存储系统由水箱8和肥料箱7组成,其作用在于存储水以及肥料;灌溉管路由灌溉主管1、多条灌溉支管5组成,其与存储系统连接,作用在于可将存储系统中的水和肥料能够通过管道进入到种植槽2中进行灌溉;回用管路由出水主管3、多条出水支管6和水泵4组成,其与存储系统连接,作用在于将种植槽2中多余的灌溉水以及收集到的雨水在水泵4的作用下通过管道泵入存储系统的水箱8中。
具体的,所述水箱8和肥料箱7设置在岩石边坡13的顶部。所述灌溉主管1与出水主管3平行设置,且分别位于垂直排布的种植槽2的两端。所述灌溉主管1分别与水箱8以及肥料箱7连接,该灌溉主管1沿岩石边坡13由上至下设置;多条所述灌溉支管5分别对应设置在各个种植槽2的上方,且每条灌溉支管5均与灌溉主管1连接,存储在水箱8中的灌溉水、以及存储在肥料箱7中的肥料可通过灌溉主管1分流至各条灌溉支管5,并对应流入各个种植槽2中从而进行灌溉。
所述出水主管3通过水泵4与水箱8连接,该水泵4设置在岩石边坡13的顶部,该出水主管3沿岩石边坡13由上至下设置;多条所述出水支管6分别对应设置在各个种植槽2的下方,且每条出水支管6均与出水主管3连接,种植槽2中多余的灌溉水以及收集到的雨水均汇集至对应的出水支管6中,在水泵4的作用下统一经由出水主管3输送至水箱8中,实现灌溉水的循环再利用。
在其他优选实施例中,每条灌溉支管5的底部以一定间隔开设灌溉孔,从而使得灌溉更加均匀,有利于种植槽2中植物的生长。每条出水支管6的顶部以一定间隔开设收集孔,使得种植槽2中多余的灌溉水能够有效流出避免积存导致植物腐烂。优选地,所述出水支管6每隔20厘米开设收集孔,所述灌溉支管5每隔20厘米开设灌溉孔。
在其他优选实施例中,可在所述灌溉主管1与水箱8的连接处、灌溉主管1与肥料箱7的连接处分别安装阀门,以及在所述出水主管3与水箱8的连接处安装阀门,从而实现在需要灌溉的时候,通过控制阀门实现水流肥料的输送,以及在需要收集灌溉水的时候,通过控制阀门实现水流的回收,便于更好的控制灌溉。
进一步,所述种植槽2内还设置有种植仓10,种植仓10内包含滤料9,生态修复基质和种植植物;在种植仓10内按照滤料9、生态修复基质、种植植物的顺序从底部至上依次排列。
为了实现更好的效果,所述滤料9由陶粒、砾石组成,多余的灌溉水或者雨水经过滤料9后直接进入出水管,此处仅仅只是物理性质的组合,并未有相应化学反应的发生,选用陶粒和砾石是利用了其密度小,质量轻并具有优异的抗渗等特性,能够很好地起到过滤的作用。生态修复基质由种植土、肥料、秸秆的一种或两种以上混合物组成,需要说明的是,上述任意两种以上的混合物仅仅只是物理性质的组合,并不会产生相应的化学反应;种植植物为连翘,大叶黄楠,采用前述物质的生态修复基可以更好地助于植物的生长。
所述种植槽2由改性聚乙烯材料,改性聚乙烯材料作为现有技术,此处仅仅只是作为一种材料的选用,利用了其具有耐光老化性、高强度、寿命长等特点,延长种植槽2的使用寿命。
以下为具体实施例:
岩石边坡工程概况条件为:边坡坡度75°,边坡高度20m,边坡表面岩石为中风化页岩,共铺设种植槽15条,每条种植槽长度约为20m。种植槽内种植连翘、迎春花、夹竹桃等,生态修复基质为种植土,肥料选用有机肥以及长效缓释肥。进行定期养护灌溉,前三个月每四天灌溉一次。三个月后每星期灌溉一次。生态恢复半年后,边坡覆绿效果良好,植被存活率达到80%以上,边坡覆盖率达到85%以上。
从前述实施例可以看到,本套装置提高了垂直边坡植被存活率和覆盖率,解决了垂直边坡绿化难的问题。
尽管本实用新型的内容已经通过上述优选实施例作了详细介绍,但应当认识到上述的描述不应被认为是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制。在本领域技术人员阅读了上述内容后,对于本实用新型的多种修改和替代都将是显而易见的。因此,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应由所附的权利要求来限定。

Claims (10)

1.一种适用于垂直边坡生态修复及养护的装置,其特征在于,包含:
若干种植槽(2),每个种植槽通过对应的固定组件垂直排列设置在岩石边坡(13);每个所述固定组件至少包含两个水平间隔的固定单元,分别固定所述种植槽(2)的两端;
灌溉及回用系统,设置在种植槽(2)上;所述灌溉及回用系统包含存储系统以及分别与存储系统连接的灌溉管路、回用管路,实现灌溉水及肥料的传输,以对种植槽(2)内种植的植物进行灌溉及施肥;
其中,每个所述固定单元包含固定设置在岩石边坡(13)上的上锚杆(12)与下锚杆(11),所述上锚杆(12)与种植槽(2)顶部连接,所述下锚杆(11)与种植槽(2)底部连接。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垂直边坡生态修复及养护的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上锚杆(12)和下锚杆(11)均以一定水平距离间距布置;所述岩石边坡(13)上开设有多个安装孔,所述上锚杆(12)和下锚杆(11)分别对应插入各安装孔,将上锚杆(12)和下锚杆(11)固定设置在岩石边坡(13)上。
3.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垂直边坡生态修复及养护的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上锚杆(12)的尾端露出岩石边坡(13)的长度不低于10cm,所述下锚杆(11)的尾端露出岩石边坡(13)的长度不低于30cm;
所述上锚杆(12)的尾端与种植槽(2)顶部的连接长度不低于5cm,所述下锚杆(11)的尾端与种植槽(2)底部的连接长度不低于10cm。
4.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垂直边坡生态修复及养护的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存储系统包括水箱(8)和肥料箱(7),均设置在岩石边坡(13)的顶部。
5.如权利要求4所述的垂直边坡生态修复及养护的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灌溉管路包括灌溉主管(1)和若干灌溉支管(5);
所述灌溉主管(1)分别与水箱(8)以及肥料箱(7)连接,该灌溉主管(1)沿岩石边坡(13)由上至下设置;
多条所述灌溉支管(5)分别对应设置在各个种植槽(2)的上方,且每条灌溉支管(5)均与灌溉主管(1)连接。
6.如权利要求5所述的垂直边坡生态修复及养护的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回用管路包括出水主管(3)、若干出水支管(6)和水泵(4);
所述出水主管(3)通过水泵(4)与水箱(8)连接,该水泵(4)设置在岩石边坡(13)的顶部,该出水主管(3)沿岩石边坡(13)由上至下设置;
多条所述出水支管(6)分别对应设置在各个种植槽(2)的下方,且每条出水支管(6)均与出水主管(3)连接。
7.如权利要求6所述的垂直边坡生态修复及养护的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灌溉支管(5)底部以一定间隔开设灌溉孔,所述出水支管(6)顶部以一定间隔开设收集孔。
8.如权利要求6所述的垂直边坡生态修复及养护的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灌溉主管(1)与出水主管(3)平行设置,且分别位于垂直排布的种植槽(2)的两端。
9.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垂直边坡生态修复及养护的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种植槽(2)包含种植仓(10),所述种植仓(10)内从底部至上依次排列设置有滤料(9)、生态修复基质和种植植物。
10.如权利要求9所述的垂直边坡生态修复及养护的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滤料(9)由陶粒、砾石中的一种或两种组成;所述生态修复基质由种植土壤、肥料、秸秆中的一种或任意两种以上组成;所述种植植物为连翘,大叶黄楠;所述种植槽(2)由改性聚乙烯材料制成。
CN202322105674.5U 2023-08-07 2023-08-07 一种适用于垂直边坡生态修复及养护的装置 Active CN220776669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322105674.5U CN220776669U (zh) 2023-08-07 2023-08-07 一种适用于垂直边坡生态修复及养护的装置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322105674.5U CN220776669U (zh) 2023-08-07 2023-08-07 一种适用于垂直边坡生态修复及养护的装置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20776669U true CN220776669U (zh) 2024-04-16

Family

ID=90654210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322105674.5U Active CN220776669U (zh) 2023-08-07 2023-08-07 一种适用于垂直边坡生态修复及养护的装置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20776669U (zh)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1818499B (zh) 高陡岩质边坡植被重建系统及该系统的实施方法
CN101213910A (zh) 一种利用网格植生袋进行边坡绿化的方法
CN213127425U (zh) 一种边坡修复用植生基材结构
CN112211203A (zh) 一种高陡边坡高强结构有机纤维复合修复方法
CN107896548B (zh) 一种适用于喀斯特石山区悬崖断面生态治理的方法及灌溉系统
CN104094692B (zh) 一种降低坡耕地面源污染的生物碳改良生态田埂的方法
CN210151758U (zh) 一种带蓄水供水系统的边坡生态防护结构
CN115250890A (zh) 自动浇灌控制装置
CN111887067B (zh) 高陡岩石边坡人工植被生态修复的方法
CN220776669U (zh) 一种适用于垂直边坡生态修复及养护的装置
CN218277953U (zh) 岩质边坡复绿装置
CN209816870U (zh) 利于边坡植被生长陡立混凝土框格梁护坡系统
CN112012229A (zh) 一种用于石灰岩矿采场高陡坡岩石边坡的生态修复系统
CN114790751B (zh) 一种“果、泥”复合型生态护坡结构及其施工方法
CN215926021U (zh) 一种基于土工格室的高陡边坡绿化结构
CN212971080U (zh) 一种边坡修复用浇灌管网结构
CN113243258B (zh) 一种岩石山体植被生态修复方法
CN111887139B (zh) 一种控制边坡绿植自动给水浇灌方法
CN212801631U (zh) 一种生态土工填筑挡墙
Zhang et al. Study on the application of vegetation protection and ecological restoration technology in stone slope
CN111945755A (zh) 一种岩石边坡植生基材布水保水养护方法
CN213014325U (zh) 一种顶锚式植生基材固定系统
CN115182367B (zh) 一种顶部锚固式边坡植生基材绿化系统
CN115152595B (zh) 一种均匀布水式边坡绿植系统
CN212993311U (zh) 一种预制式植生模块单元结构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