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20774430U - 一种散热装置及燃料电池热管理系统 - Google Patents

一种散热装置及燃料电池热管理系统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20774430U
CN220774430U CN202322476574.3U CN202322476574U CN220774430U CN 220774430 U CN220774430 U CN 220774430U CN 202322476574 U CN202322476574 U CN 202322476574U CN 220774430 U CN220774430 U CN 220774430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main
auxiliary
heat dissipation
water
fuel cell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322476574.3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包书慧
徐明星
陈雷雷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FAW Jiefang Automotive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FAW Jiefang Automotive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FAW Jiefang Automotive Co Ltd filed Critical FAW Jiefang Automotive Co Ltd
Priority to CN202322476574.3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20774430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20774430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20774430U/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Classifications

    • YGENERAL TAGGING OF NEW TECHNOLOGICAL DEVELOPMENTS; GENERAL TAGGING OF CROSS-SECTIONAL TECHNOLOGIES SPANNING OVER SEVERAL SECTIONS OF THE IPC; TECHNICAL SUBJECTS COVERED BY FORMER USPC CROSS-REFERENCE ART COLLECTIONS [XRACs] AND DIGESTS
    • Y02TECHNOLOGIES OR APPLICATIONS FOR MITIGATION OR ADAPTATION AGAINST CLIMATE CHANGE
    • Y02EREDUCTION OF GREENHOUSE GAS [GHG] EMISSIONS, RELATED TO ENERGY GENERATION, TRANSMISSION OR DISTRIBUTION
    • Y02E60/00Enabling technologies; Technologies with a potential or indirect contribution to GHG emissions mitigation
    • Y02E60/30Hydrogen technology
    • Y02E60/50Fuel cells

Landscapes

  • Fuel Cell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散热装置及燃料电池热管理系统。其中,该散热装置,包括:主散热芯体和辅散热芯体;所述主散热芯体和所述辅散热芯体固接;所述主散热芯体的外壳上方设置有主入水口,所述主散热芯体的外壳下方设置有主出水口,以将水流经所述主散热芯体的内部进行冷却,并从所述主出水口流出;所述辅散热芯体的外壳上方设置有辅入水口,所述主散热芯体的外壳下方设置有辅出水口,以将水流经所述辅散热芯体的内部进行冷却,并从所述辅出水口流出。实现散热装置同时对两路水流进行冷却,在不降低主散热芯体的和辅散热芯体的冷却性能同时,又降低整车布置难度。

Description

一种散热装置及燃料电池热管理系统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燃料电池散热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散热装置及燃料电池热管理系统。
背景技术
质子交换膜燃料电池是一种采用质子导电聚合物薄膜做电解质,利用氢气和空气中氧气的电化学反应的发电设备。在电化学反应过程中会产生很多热量,需要燃料电池热管理系统对产生的热量进行降温处理,使得燃料电池电堆在合适的温度下进行工作。
但是,由于燃料电池系统中存在很多零部件,这些零部件同样需要冷却。而在整车布置中,两套独立的冷却系统会对整车结构布置增加困难,也提高了整车低压功耗,进而影响成本的上升,故,如何对电堆以及燃料电池系统各零部件进行冷却降温,且不降低冷却性能的同时降低整车布置难度成为目前亟待解决的问题。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散热装置及燃料电池热管理系统,以实现散热装置同时对两路水流进行冷却,即不降低冷却性能,又降低整车布置难度。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方面,提供了一种散热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主散热芯体和辅散热芯体;
主散热芯体和辅散热芯体连接;
主散热芯体的外壳上方设置有主入水口,主散热芯体的外壳下方设置有主出水口,以将水流经主散热芯体的内部进行冷却,并从主出水口流出;
辅散热芯体的外壳上方设置有辅入水口,主散热芯体的外壳下方设置有辅出水口,以将水流经辅散热芯体的内部进行冷却,并从辅出水口流出。
在一实施例中,散热装置,还包括:散热风扇;
散热风扇分别安装于主散热芯体和辅散热芯体的外壳正面,用于对流经主散热芯体内部或者辅散热芯体内部的水流进行冷却。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另一方面,提供了一种燃料电池热管理系统,其特征在于,包括:散热装置、电堆、燃料电池直流-直流变换器;
散热装置的主入水口与电堆的出水口连接,散热装置的主出水口与电堆的入水口连接,以使流经电堆内部的水流经过散热装置的主散热芯体进行冷却;
散热装置的辅入水口与燃料电池直流-直流变换器的出水口连接,散热装置的辅出水口与燃料电池直流-直流变换器的入水口连接,以使流经燃料电池直流-直流变换器内部的水流经过散热装置的辅散热芯体进行冷却。
在一实施例中,燃料电池热管理系统,还包括:主冷却水泵;
主冷却水泵分别与散热装置的主入水口与电堆的出水口连接,主冷却水泵用于散热装置与电堆之间的水流循环。
在一实施例中,燃料电池热管理系统,还包括:辅冷却水泵;
辅冷却水泵分别与散热装置的辅入水口与燃料电池直流-直流变换器的出水口连接,辅冷却水泵用于散热装置与燃料电池直流-直流变换器之间的水流循环。
在一实施例中,燃料电池热管理系统,还包括:空压机;
空压机分别与散热装置的辅入水口和散热装置的辅出水口连接,以使流经空压机内部的水流经过辅散热芯体进行冷却。
在一实施例中,燃料电池热管理系统,在空压机与散热装置之间,还包括:空压机控制器;
散热装置还用于将流经空压机内部和空压机控制器内部的水流同时进行冷却。
在一实施例中,辅冷却水泵的出水口还与空压机控制器连接,用于散热装置与空压机和空压机控制器之间的水流循环。
在一实施例中,燃料电池热管理系统,还包括:电子三通阀;
电子三通阀的流体出口与电堆的入水口连接,电子三通阀的两个流体入口分别与散热装置的主出水口和主冷却水泵的出水口连接;在需对电堆的出水口的水流进行散热时,将电子三通阀切换至散热装置的主出水口,以使散热装置的主散热芯片对流经电堆内部的水流进行散热;以及,在无需对电堆的出水口的水流进行散热时,将电子三通阀切换至主冷却水泵的出水口,以使水流不流经散热装置。
在一实施例中,燃料电池热管理系统,还包括:在主冷却水泵的出水口与电子三通阀的流体入口之间,还包括:加热器;
加热器用于在需对电堆的出水口的水流进行加热时,对水流进行加热。
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技术方案,通过主散热芯体和辅散热芯体固接,主散热芯体的外壳上方设置有主入水口,主散热芯体的外壳下方设置有主出水口,以将水流经主散热芯体的内部进行冷却,并从主出水口流出;辅散热芯体的外壳上方设置有辅入水口,主散热芯体的外壳下方设置有辅出水口,以将水流经辅散热芯体的内部进行冷却,并从辅出水口流出,解决了现有技术中两套独立的散热装置整车结构布置困难以及通过一套独立的散热装置影响冷却性能的问题,降低整车布置的难度,提高整车集成度。
应当理解,本部分所描述的内容并非旨在标识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的关键或重要特征,也不用于限制本实用新型的范围。本实用新型的其它特征将通过以下的说明书而变得容易理解。
附图说明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
图1是根据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一种散热装置的结构示意图;
图2是根据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又一种散热装置的结构示意图;
图3是根据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另一种散热装置的结构示意图;
图4是根据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一种燃料电池热管理系统的结构示意图;
图5是根据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又一种燃料电池热管理系统的结构示意图;
图6是根据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另一种燃料电池热管理系统的结构示意图;
图7是根据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另一种燃料电池热管理系统的结构示意图;
图8是根据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另一种燃料电池热管理系统的结构示意图;
图9是根据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另一种燃料电池热管理系统的结构示意图;
图10是根据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一种燃料电池热管理系统的水路流向的结构框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为了使本技术领域的人员更好地理解本实用新型方案,下面将结合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实用新型一部分的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实用新型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应当属于本实用新型保护的范围。
需要说明的是,本实用新型的说明书和权利要求书及上述附图中的术语“第一”、“第二”等是用于区别类似的对象,而不必用于描述特定的顺序或先后次序。应该理解这样使用的数据在适当情况下可以互换,以便这里描述的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能够以除了在这里图示或描述的那些以外的顺序实施。此外,术语“包括”和“具有”以及他们的任何变形,意图在于覆盖不排他的包含,例如,包含了一系列步骤或单元的过程、方法、系统、产品或设备不必限于清楚地列出的那些步骤或单元,而是可包括没有清楚地列出的或对于这些过程、方法、产品或设备固有的其它步骤或单元。
在一实施例中,图1是根据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一种散热装置的结构示意图,本实施例可适用于散热装置对水流进行冷却的情况,该散热装置可以采用硬件和的形式实现。如图1所示,散热装置,包括:主散热芯体10和辅散热芯体20;
主散热芯体10和辅散热芯体20连接;
主散热芯体10的外壳上方设置有主入水口11,主散热芯体10的外壳下方设置有主出水口12,以将水流经主散热芯体10的内部进行冷却,并从主出水口12流出;
辅散热芯体20的外壳上方设置有辅入水口21,主散热芯体20的外壳下方设置有辅出水口22,以将水流经辅散热芯体20的内部进行冷却,并从辅出水口22流出。
在实施例中,主散热芯体10的和辅散热芯体20固接,在实际的连接过程中,主散热芯体10的和辅散热芯体20之间可以通过焊接或者通过铆钉、螺丝钉等紧固件进行连接。在主散热芯体10的外壳上方设置有主入水口11,外壳下方设置有主出水口12;辅散热芯体20的外壳上方设置有辅入水口21,外壳下方设置有辅出水口22,主散热芯体10和辅散热芯体20均可以独立控制,对水流进行冷却。水流可以通过主入水口11流经主散热芯体10的内部进行冷却,并从主出水口12流出;同时,水流也可以通过辅入水口20流经辅散热芯体20的内部进行冷却,并从辅出水口22流出,通过两个水路分别对不同的器件进行冷却,以实现散热装置同时对两路水流进行冷却,即不降低主散热芯体10的和辅散热芯体20的冷却性能,又降低整车布置难度。
本实施例的技术方案,通过主散热芯体和辅散热芯体固接,主散热芯体的外壳上方设置有主入水口,主散热芯体的外壳下方设置有主出水口,以将水流经主散热芯体的内部进行冷却,并从主出水口流出;辅散热芯体的外壳上方设置有辅入水口,主散热芯体的外壳下方设置有辅出水口,以将水流经辅散热芯体的内部进行冷却,并从辅出水口流出,解决了现有技术中两套独立的散热装置整车结构布置困难以及通过一套独立的散热装置影响冷却性能的问题,两个独立系统的散热芯体进行有效结构集成并且每个系统单独功能控制,降低整车布置的难度,提高整车集成度。
在一实施例中,图2是根据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又一种散热装置的结构示意图,本实施例是在上述实施例的基础上,对散热装置的结构作进一步地细化。如图2所示,是以散热风扇30的数量为4个为例,散热装置1,还包括:散热风扇30;
散热风扇30分别安装于主散热芯体10和辅散热芯体20的外壳正面,用于对流经主散热芯体10内部或者辅散热芯体20内部的水流进行冷却。
在实施例中,散热风扇30的数量可以包括但不限于四个,安装于主散热芯体10和辅散热芯体20的外壳正面的散热风扇30的数量可以是相同的。示例性的,可以分别在主散热芯体10和辅散热芯体20的外壳正面安装两个散热风扇30。当水流流经主散热芯体10的内部时,可以控制安装于主散热芯体10外壳正面的散热风扇30对水流进行冷却;当水流流经辅散热芯体20的内部时,可以控制安装于辅散热芯体20外壳正面的散热风扇30对水流进行冷却,以实现主散热芯体10和辅散热芯体20的独立运行,保证主散热芯体10和辅散热芯体20的冷却性能。
在一实施例中,图3是根据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另一种散热装置的结构示意图,如图3所示,为主散热芯体10所占区域大于辅散热芯体20的情况。主散热芯体10与辅散热芯体20的大小可以是不同的,主入水口11、主出水口12、辅入水口21和辅出水口22的大小也可以不作限定。
在一实施例中,图4是根据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一种燃料电池热管理系统的结构示意图,本实施例可适用于同时对电堆及燃料电池系统中零部件进行冷却的情况,该燃料电池热管理系统可以采用硬件和的形式实现。如图4所示,燃料电池热管理系统,包括:散热装置1、电堆2、燃料电池直流-直流变换器3;
散热装置1的主入水口11与电堆2的出水口连接,散热装置1的主出水口12与电堆2的入水口连接,以使流经电堆2内部的水流经过散热装置1的主散热芯体10进行冷却;
散热装置1的辅入水口21与燃料电池直流-直流变换器3的出水口连接,散热装置1的辅出水口22与燃料电池直流-直流变换器3的入水口连接,以使流经燃料电池直流-直流变换器3内部的水流经过散热装置1的辅散热芯体20进行冷却。
在实施例中,散热装置1的主入水口11与电堆2的出水口连接,同时,主出水口12与电堆2的入水口连接,以将流经电堆2内部的水流经过散热装置1的主散热芯体10进行冷却,再将冷却后的水流通过电堆2的入水口流入,对电堆2进行冷却降温。散热装置1的辅入水口21与燃料电池直流-直流变换器3的出水口连接,同时,散热装置1的辅出水口22与燃料电池直流-直流变换器3的入水口连接,以将流经燃料电池直流-直流变换器3内部的水流经过散热装置1的辅散热芯体20进行冷却,再将冷却后的水流通过燃料电池直流-直流变换器3的入水口流入,对燃料电池直流-直流变换器3进行冷却降温。
示例性的,电堆2内部反应后产生高温,高温水流可以通过电堆22的出水流出,通过散热装置1的主入水口11进入散热装置1的主散热芯体10进行冷却,降温后的水流通过主出水口12流出,从电堆2的入水口流入电堆2的内部。在电堆2工作的同时,燃料电池直流-直流变换器3同步运行,产生热量,散热装置1的辅散热芯体20冷却的水流可以通过燃料电池直流-直流变换器3的入水口流入燃料电池直流-直流变换器3的内部,对燃料电池直流-直流变换器3进行冷却,相应的,流入燃料电池直流-直流变换器3的高温水流可以通过辅散热芯体20的辅入水口21流入,以使散热装置1对水流进行冷却。
本实施例的技术方案,通过将散热装置的主入水口与电堆的出水口连接,散热装置的主出水口与电堆的入水口连接,同时,将散热装置的辅入水口与燃料电池直流-直流变换器的出水口连接,散热装置的辅出水口与燃料电池直流-直流变换器的入水口连接,实现应用一个散热装置同时对电堆和燃料电池直流-直流变换器冷却散热,且两个独立需散热的系统单独功能控制,保证冷却性能。
在一实施例中,图5是根据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又一种燃料电池热管理系统的结构示意图。如图5所示,燃料电池热管理系统,还包括:主冷却水泵4和辅冷却水泵5;
主冷却水泵4分别与散热装置1的主入水口11与电堆2的出水口连接,主冷却水泵4用于散热装置1与电堆2之间的水流循环。
辅冷却水泵5分别与散热装置1的辅入水口21与燃料电池直流-直流变换器3的出水口连接,辅冷却水泵5用于散热装置1与燃料电池直流-直流变换器3之间的水流循环。
在实施例中,主冷却水泵4和辅冷却水泵5可以分别为水循环泵,主冷却水泵4和辅冷却水泵可以对水流进行控制,驱动水流循环。具体的,燃料电池热管理系统开启工作后,主冷却水泵4可以驱动散热装置1与电堆2之间的水流循环,辅冷却水泵5可以驱动散热装置1与燃料电池直流-直流变换器3之间的水流循环,以使流入电堆2和燃料电池直流-直流变换器3的水流流入散热装置1进行冷却。
在一实施例中,图6是根据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另一种燃料电池热管理系统的结构示意图。如图6所示,燃料电池热管理系统,还包括:空压机6。
空压机6分别与散热装置1的辅入水口21和散热装置1的辅出水口22连接,以使流经空压机6内部的水流经过辅散热芯体20进行冷却。
在实施例中,在燃料系统反应的过程中,空压机6产生的高温水可以与燃料电池直流-直流变换器3产生的高温水流在散热装置1的辅入水口21汇合,同时进入辅散热芯体20进行降温,再通过辅出水口22将冷却水流出,流入空压机6以及燃料电池直流-直流变换器3进行水流循环,实现空压机6与燃料电池直流-直流变换器3的同时冷却。
在一实施例中,在空压机6与散热装置1之间,还包括:空压机控制器7。
在一实施例中,图7是根据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另一种燃料电池热管理系统的结构示意图。如图7所示,在空压机6与散热装置1之间,还包括:空压机控制器7;
散热装置1还用于将流经空压机6内部和空压机控制器7内部的水流同时进行冷却。
在实施例中,空压机控制器7可以连接与散热装置1中辅散热芯片20的辅入水口21连接;又或者,可以与辅散热芯片20的辅出水口22连接,对此并不进行限定,只要保证空压机6、空压机控制器7以及散热装置1之间的水流循环即可。实现散热装置1对空压机6以及空压机控制器7同时进行冷却。
在一实施例中,辅冷却水泵5的出水口还与空压机控制器7连接,用于散热装置1与空压机6和空压机控制器7之间的水流循环。以实现流经空压机6和空压机控制器7后的高温水流流入散热装置1进行冷却,以及将散热装置1中的冷却水流循环至空压机6和空压机控制器7。
在一实施例中,图8是根据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另一种燃料电池热管理系统的结构示意图。如图8所示,燃料电池热管理系统,还包括:电子三通阀8;
电子三通阀8的流体出口与电堆2的入水口连接,电子三通阀8的两个流体入口分别与散热装置1的主出水口21和主冷却水泵4的出水口连接;在需对电堆2的出水口的水流进行散热时,将电子三通阀8切换至散热装置1的主出水口21,以使散热装置1的主散热芯片10对流经电堆2内部的水流进行散热;以及,在无需对电堆2的出水口的水流进行散热时,将电子三通阀8切换至主冷却水泵4的出水口,以使水流不流经散热装置1。
在实施例中,电子三通阀8可以为分流阀,存在一个流体出口和两个流体入口。通过电子三通阀8对水流进行控制,具体的,在流经电堆2的水流需要进行冷却时,可以将电子三通阀8切换至散热装置1,以使散热装置1中主散热芯体10对水流进行冷却。同样的,当流经电堆2的水流不需要进行冷却时,可以将电子三通阀8切换至主冷却水泵4,实现根据电堆2的温度切换水流的流向,避免电堆2在不需要进行降温时水流进入散热装置1,提高散热装置1的工作效率。
在一实施例中,图9是根据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另一种燃料电池热管理系统的结构示意图。如图9所示,在主冷却水泵4的出水口与电子三通阀8的流体入口之间,还包括:加热器9;
加热器9用于在需对电堆2的出水口的水流进行加热时,对水流进行加热。
在实施例中,电堆3在工作过程中,需温度到达工作温度后运行。当电堆3未达到工作温度时,开启加热器9。在应用过程中,可以将电子三通阀8切换至加热器9,主冷却水泵4接收电堆3的出水口的水流后,将水流发送至加热器9,加热器9对水流进行加热,并经过电子三通阀8将加热后的水流流入至电堆3,从而实现对电堆3的快速加热,进而可以快速达到电堆3的工作温度。
在一实施例中,图10是根据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一种燃料电池热管理系统的水路流向的结构框图。如图10所示,在燃料电池热管理系统包含散热装置1、电堆2、燃料电池直流-直流变换器3、主冷却水泵4、辅冷却水泵5、空压机6、空压机控制器7、电子三通阀8和加热器9;以及散热装置1包含主散热芯体10、辅散热芯体20、主入水口11、主出水口12、辅入水口21、辅出水口22和散热风扇30;
其中,散热装置1中主散热芯体10的主出水口12与加热器9均与电子三通阀8的流体入口连接,电子三通阀8的流体出口与电堆2连接。在流经电堆2的水流需进行冷却时,将电子三通阀8切换至散热装置1,以使散热装置1对水流进行冷却;当流经电堆2的水流需进行加热时,将电子三通阀8切换至加热器9,以使加热器9对水流进行加热。主冷却水泵4的入水口与电堆2连接,主冷却水泵4的出水口分别与散热装置1中主散热芯体10的主入水口11以及加热器9的入水口连接,以保证散热装置1中主散热芯体10、电堆2、加热器9以及电子三通阀8之间的水流循环。
散热装置1中辅散热芯体20的辅出水口22与辅冷却水泵5的入水口连接,辅冷却水泵5的出水口分别与空压机控制器7和燃料电池直流-直流变换器3连接,空压机控制器7同时与空压机6连接,空压机6连接辅散热芯体20的辅入水口21,实现辅散热芯体20、空压机6、空压机控制器7以及燃料电池直流-直流变换器3之间的水流循环。辅散热芯体20冷却的水流辅出水口22流至通辅冷却水泵5,通辅冷却水泵5可以将第一路冷却水流经燃料电池直流-直流变换器3,第二路冷却水流经空压机控制器7与空压机6,同时,燃料电池直流-直流变换器3与空压机6将高温的水流汇合通过辅出水口22流入辅散热芯体20进行冷却。
应该理解,可以使用上面所示的各种形式的流程,重新排序、增加或删除步骤。例如,本实用新型中记载的各步骤可以并行地执行也可以顺序地执行也可以不同的次序执行,只要能够实现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所期望的结果,本文在此不进行限制。
上述具体实施方式,并不构成对本实用新型保护范围的限制。本领域技术人员应该明白的是,根据设计要求和其他因素,可以进行各种修改、组合、子组合和替代。任何在本实用新型的精神和原则之内所作的修改、等同替换和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实用新型保护范围之内。

Claims (10)

1.一种散热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主散热芯体和辅散热芯体;
所述主散热芯体和所述辅散热芯体连接;
所述主散热芯体的外壳上方设置有主入水口,所述主散热芯体的外壳下方设置有主出水口,以将水流经所述主散热芯体的内部进行冷却,并从所述主出水口流出;
所述辅散热芯体的外壳上方设置有辅入水口,所述主散热芯体的外壳下方设置有辅出水口,以将水流经所述辅散热芯体的内部进行冷却,并从所述辅出水口流出。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散热装置,其特征在于,还包括:散热风扇;
所述散热风扇分别安装于所述主散热芯体和所述辅散热芯体的外壳正面,用于对流经主散热芯体内部或者辅散热芯体内部的水流进行冷却。
3.一种燃料电池热管理系统,其特征在于,包括:散热装置、电堆、燃料电池直流-直流变换器;
所述散热装置的主入水口与所述电堆的出水口连接,所述散热装置的主出水口与所述电堆的入水口连接,以使流经电堆内部的水流经过所述散热装置的主散热芯体进行冷却;
所述散热装置的辅入水口与所述燃料电池直流-直流变换器的出水口连接,所述散热装置的辅出水口与所述燃料电池直流-直流变换器的入水口连接,以使流经所述燃料电池直流-直流变换器内部的水流经过所述散热装置的辅散热芯体进行冷却。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燃料电池热管理系统,其特征在于,还包括:主冷却水泵;
所述主冷却水泵分别与所述散热装置的所述主入水口与所述电堆的出水口连接,所述主冷却水泵用于所述散热装置与所述电堆之间的水流循环。
5.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燃料电池热管理系统,其特征在于,还包括:辅冷却水泵;
所述辅冷却水泵分别与所述散热装置的所述辅入水口与所述燃料电池直流-直流变换器的出水口连接,所述辅冷却水泵用于所述散热装置与所述燃料电池直流-直流变换器之间的水流循环。
6.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燃料电池热管理系统,其特征在于,还包括:空压机;
所述空压机分别与所述散热装置的所述辅入水口和所述散热装置的所述辅出水口连接,以使流经空压机内部的水流经过所述辅散热芯体进行冷却。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燃料电池热管理系统,其特征在于,在所述空压机与所述散热装置之间,还包括:空压机控制器;
所述散热装置还用于将流经空压机内部和空压机控制器内部的水流同时进行冷却。
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燃料电池热管理系统,其特征在于,辅冷却水泵的出水口还与所述空压机控制器连接,用于所述散热装置与所述空压机和所述空压机控制器之间的水流循环。
9.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燃料电池热管理系统,其特征在于,还包括:电子三通阀;
所述电子三通阀的流体出口与所述电堆的入水口连接,所述电子三通阀的两个流体入口分别与所述散热装置的所述主出水口和所述主冷却水泵的出水口连接;在需对所述电堆的出水口的水流进行散热时,将所述电子三通阀切换至所述散热装置的所述主出水口,以使所述散热装置的所述主散热芯片对流经所述电堆内部的水流进行散热;以及,在无需对所述电堆的出水口的水流进行散热时,将所述电子三通阀切换至所述主冷却水泵的出水口,以使所述水流不流经所述散热装置。
10.根据权利要求9所述燃料电池热管理系统,其特征在于,在所述主冷却水泵的出水口与所述电子三通阀的流体入口之间,还包括:加热器;
所述加热器用于在需对所述电堆的出水口的水流进行加热时,对所述水流进行加热。
CN202322476574.3U 2023-09-11 2023-09-11 一种散热装置及燃料电池热管理系统 Active CN220774430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322476574.3U CN220774430U (zh) 2023-09-11 2023-09-11 一种散热装置及燃料电池热管理系统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322476574.3U CN220774430U (zh) 2023-09-11 2023-09-11 一种散热装置及燃料电池热管理系统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20774430U true CN220774430U (zh) 2024-04-12

Family

ID=90597325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322476574.3U Active CN220774430U (zh) 2023-09-11 2023-09-11 一种散热装置及燃料电池热管理系统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20774430U (zh)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7994242B (zh) 用于燃料电池车辆的热管理系统及其控制方法
CN106299411B (zh) 燃料电池热管理系统和具有其的车辆
CN209786084U (zh) 车用燃料电池系统的冷却系统
CN210668548U (zh) 燃料电池综合热管理系统及燃料电池电动车
CN113611895A (zh) 一种基于冷却耦合热控制的燃料电池冷却系统及方法
CN113696715A (zh) 一种燃料电池汽车冷却系统及温度控制方法
CN114220989B (zh) 一种燃料电池电堆的散热系统
CN113793947B (zh) 燃料电池余热利用系统及能源系统
CN213242608U (zh) 用于车辆的燃料电池系统
KR20170129993A (ko) 연료전지의 냉시동 성능 향상을 위한 열관리 시스템
CN220774430U (zh) 一种散热装置及燃料电池热管理系统
US7311987B2 (en) Fuel cell and a temperature control system for the fuel cell
JP4008335B2 (ja) 燃料電池自動車の燃料電池冷却装置
KR20100046730A (ko) 냉각수 히터와 공조 히터의 통합형 히터를 이용한 연료전지차량용 열 및 물 관리 시스템
KR101848614B1 (ko) 차량용 열관리계 시스템
CN115224319A (zh) 一种风冷燃料电池方舱及其开启方法
KR100853177B1 (ko) 연료전지자동차용 난방장치와 이를 이용한 난방방법
CN111653804B (zh) 燃料电池的散热系统和车辆
CN110021763B (zh) 功率生成系统和用于操作功率生成系统的方法
KR20230020621A (ko) 연료전지 차량의 열 관리 시스템
CN114361529A (zh) 燃料电池系统、运输设备及燃料电池冷启动运行方法
CN112864414A (zh) 燃料电池综合热管理系统及燃料电池电动车
JP2002110205A (ja) 燃料電池用冷却装置
JP2002117876A (ja) 燃料電池の冷却装置
CN114516265B (zh) 燃料电池车辆的热管理系统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