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20768644U - 一种排水沟导流结构及建筑物 - Google Patents

一种排水沟导流结构及建筑物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20768644U
CN220768644U CN202322292968.3U CN202322292968U CN220768644U CN 220768644 U CN220768644 U CN 220768644U CN 202322292968 U CN202322292968 U CN 202322292968U CN 220768644 U CN220768644 U CN 220768644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buffer
drainage
component
building
roof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322292968.3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吴星星
刘洪猛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Shanghai Baitao Architectural Planning And Design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Shanghai Baitao Architectural Planning And Design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Shanghai Baitao Architectural Planning And Design Co ltd filed Critical Shanghai Baitao Architectural Planning And Design Co ltd
Priority to CN202322292968.3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20768644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20768644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20768644U/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Landscapes

  • Buildings Adapted To Withstand Abnormal External Influences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排水沟导流结构及建筑物,包括排水部件、第一缓冲部件和第二缓冲部件。其优点在于,通过在排水部件的上侧设置第一缓冲部件和第二缓冲部件,可在较大雨量的情况下,对流向排水部件的水流进行缓冲,从而避免部分水流直接冲出排水沟的范围,提升有组织排水的效率。

Description

一种排水沟导流结构及建筑物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屋面排水结构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排水沟导流结构及建筑物。
背景技术
目前建筑坡屋面主要有两种排水方式,无组织排水和有组织排水。无组织排水又称自由落水,是指屋顶雨水直接从檐口落下到室外地面的一种排水方式,这种做法具有构造简单、造价低廉、檐口造型比较灵活自由的优点,但屋顶雨水自由落下会溅湿墙面,影响外墙的坚固耐用且无法进行雨水的收集利用。有组织排水是指通过排水系统将屋面雨水有组织地排至室外地面,即将屋面雨水汇集到外檐沟,通过水落口排至雨水斗,再经雨水管排至室外,最后排往城市地下管网系统。
中国实用新型专利(CN209958630U)公开一种坡屋面外檐沟建筑结构,该外檐沟建筑结构设于建筑外墙外侧,通过坡屋面的斜梁外挑形成檐口,斜梁与坡屋面坡度一致,位于在檐沟上部且斜梁底部与檐沟底部距离不小于200mm,檐沟底面具有一定坡度,最低处设有雨水口;檐沟外侧设有外挑檐,外挑檐与坡屋面坡度一致。然而,现有技术方案檐沟高一侧的瓦片出挑至檐沟上方,如遇较大雨量,部分水流会直接冲出檐沟范围,影响有组织排水效率。
目前针对相关技术中存在的在遇到较大雨量的情况下部分水流会直接冲出檐沟范围等问题,尚未提出有效的解决方案。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针对现有技术中的不足,提供一种排水沟导流结构及建筑物,以解决相关技术中存在的在遇到较大雨量的情况下部分水流会直接冲出檐沟范围等问题。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采取的技术方案是:
第一方面,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排水沟导流结构,包括:
排水部件,所述排水部件设置于排水沟,用于排水;
第一缓冲部件,所述第一缓冲部件设置于建筑坡屋面,并位于所述排水部件的上游位置,用于对建筑坡屋面上流向所述排水部件的水流进行缓冲;
第二缓冲部件,所述第二缓冲部件设置于建筑坡屋面,并位于排水沟与建筑坡屋面的衔接处,用于对经过所述第一缓冲部件的水流缓冲并引导至所述排水部件内。
在其中的一些实施例中,所述第一缓冲部件包括:
第一缓冲结构,所述第一缓冲结构设置于所述排水部件与建筑物坡屋面的瓦屋面之间,用于对建筑坡屋面上流向所述排水部件的水流进行缓冲;
第一连接件,所述第一连接件将所述第一缓冲结构与建筑坡屋面连接。
在其中的一些实施例中,所述第一缓冲结构包括:
第一缓冲件,所述第一缓冲件通过所述第一连接件与建筑坡屋面连接,且所述第一缓冲件呈倾斜设置;
第一导流件,所述第一导流件与所述第一缓冲件连接,用于引导水流流向所述排水部件。
在其中的一些实施例中,所述第二缓冲部件包括:
第二缓冲结构,所述第二缓冲结构设置于排水沟与建筑坡屋面的衔接处,用于对经过所述第一缓冲部件的水流缓冲并引导至所述排水部件内;
第二连接件,所述第二连接件将所述第二缓冲结构与建筑坡屋面连接。
在其中的一些实施例中,所述第二缓冲结构包括:
第二缓冲件,所述第二缓冲件通过所述第二连接件与建筑坡屋面连接,且所述第二缓冲件贴合在建筑坡屋面与所述排水部件衔接处的侧壁;
第二导流件,所述第二导流件与所述第二缓冲件连接,用于引导水流流向所述排水部件。
在其中的一些实施例中,所述排水部件包括:
排水槽本体,所述排水槽本体设置于排水沟处;
第一勾连件,所述第一勾连件设置于所述排水槽本体宽度方向的一侧壁,并与所述第二缓冲部件相互勾连;
第二勾连件,所述第二勾连件设置于所述排水槽本体的另一侧壁,并与建筑坡屋面相互勾连。
在其中的一些实施例中,还包括:
密封部件,所述密封部件设置于所述第一缓冲部件和所述第二缓冲部件之间,用于封闭所述第一缓冲部件和所述第二缓冲部件之间的高度空隙。
在其中的一些实施例中,所述密封部件包括:
密封件,所述密封件与所述第一缓冲部件靠近所述排水部件的一端、所述第二缓冲部件远离所述排水部件的一端勾连;
第三连接件,所述第三连接件将所述密封件与建筑物坡屋面连接。
第二方面,本实用新型还提供一种建筑物,包括:
建筑坡屋面;
如第一方面所述的排水沟导流结构,所述排水部件导流结构设置于所述建筑物坡屋面。
在其中的一些实施例中,所述建筑坡屋面包括:
第一屋面,所述第一屋面呈瓦屋面结构设置,并位于排水部件的上游位置;
第二屋面,所述第二屋面呈金属屋面结构设置,并位于排水部件的下游位置。
本实用新型采用以上技术方案,与现有技术相比,具有如下技术效果:
本实用新型的一种排水沟导流结构及建筑物,通过在排水部件的上侧设置第一缓冲部件和第二缓冲部件,可在较大雨量的情况下,对流向排水部件的水流进行缓冲,从而避免部分水流直接冲出排水沟的范围,提升有组织排水的效率。
附图说明
图1是根据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排水沟导流结构的示意图(一);
图2是根据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排水沟导流结构的示意图(二);
图3是图2中局部A的放大图,主要显示第一缓冲部件、第二缓冲部件、密封部件的结构;
图4是根据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排水沟导流结构的尺寸示意图;
图5是根据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建筑物的示意图。
其中的附图标记为:100、排水部件;110、排水槽本体;120、第一勾连件;130、第二勾连件;
200、第一缓冲部件;210、第一缓冲结构;211、第一缓冲件;212、第一导流件;220、第一连接件;
300、第二缓冲部件;310、第二缓冲结构;311、第二缓冲件;312、第二导流件;320、第二连接件;
400、密封部件;410、密封件;420、第三连接件;
500、建筑坡屋面;510、第一屋面;520、第二屋面。
具体实施方式
为了使本申请的目的、技术方案及优点更加清楚明白,以下结合附图及实施例,对本申请进行描述和说明。应当理解,此处所描述的具体实施例仅仅用以解释本申请,并不用于限定本申请。基于本申请提供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作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申请保护的范围。
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申请的一些示例或实施例,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将本申请应用于其他类似情景。此外,还可以理解的是,虽然这种开发过程中所作出的努力可能是复杂并且冗长的,然而对于与本申请公开的内容相关的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在本申请揭露的技术内容的基础上进行的一些设计,制造或者生产等变更只是常规的技术手段,不应当理解为本申请公开的内容不充分。
在本申请中提及“实施例”意味着,结合实施例描述的特定特征、结构或特性可以包含在本申请的至少一个实施例中。在说明书中的各个位置出现该短语并不一定均是指相同的实施例,也不是与其它实施例互斥的独立的或备选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显式地和隐式地理解的是,本申请所描述的实施例在不冲突的情况下,可以与其它实施例相结合。
除非另作定义,本申请所涉及的技术术语或者科学术语应当为本申请所属技术领域内具有一般技能的人士所理解的通常意义。本申请所涉及的“一”、“一个”、“一种”、“该”等类似词语并不表示数量限制,可表示单数或复数。本申请所涉及的术语“包括”、“包含”、“具有”以及它们任何变形,意图在于覆盖不排他的包含;例如包含了一系列步骤或模块(单元)的过程、方法、系统、产品或设备没有限定于已列出的步骤或单元,而是可以还包括没有列出的步骤或单元,或可以还包括对于这些过程、方法、产品或设备固有的其它步骤或单元。本申请所涉及的“连接”、“相连”、“耦接”等类似的词语并非限定于物理的或者机械的连接,而是可以包括电气的连接,不管是直接的还是间接的。本申请所涉及的“多个”是指两个或两个以上。“和/或”描述关联对象的关联关系,表示可以存在三种关系,例如,“A和/或B”可以表示:单独存在A,同时存在A和B,单独存在B这三种情况。字符“/”一般表示前后关联对象是一种“或”的关系。本申请所涉及的术语“第一”、“第二”、“第三”等仅仅是区别类似的对象,不代表针对对象的特定排序。
实施例1
本实施例涉及本实用新型中的排水沟导流结构。
本实用新型的一个示意性实施例,如图1和图4所示,一种排水沟导流结构,包括排水部件100、第一缓冲部件200和第二缓冲部件300。其中,排水部件100设置于排水沟,用于排水;第一缓冲部件200设置于建筑坡屋面,并位于排水部件100的上游位置,用于对建筑坡屋面上流向排水部件100的水流进行缓冲;第二缓冲部件300设置于建筑坡屋面,并位于排水沟与建筑坡屋面的衔接处,用于对经过第一缓冲部件200的水流缓冲并引导至排水部件100内。
如图2和图3所示,第一缓冲部件200包括第一缓冲结构210和第一连接件220。其中,第一缓冲结构210设置于排水部件100与建筑物坡屋面的瓦屋面之间,用于对建筑坡屋面上流向排水部件100的水流进行缓冲;第一连接件220将第一缓冲结构210与建筑坡屋面连接。
具体地,第一缓冲结构210包括第一缓冲件211和第一导流件212。其中,第一缓冲件211通过第一连接件220与建筑坡屋面连接,且第一缓冲件211呈倾斜设置;第一导流件212与第一缓冲件211连接,用于引导水流流向排水部件100。
更具体地,第一缓冲件211通过第一连接件220与建筑坡屋面上的金属支架连接,且第一缓冲件211呈倾斜设置,第一缓冲件211的倾斜端与建筑坡屋面之间存在一定的间距。
需要说明的是,第一缓冲件211可在建筑坡屋面上水流流向排出部件的情况下,对水流进行缓冲,从而可避免部分水流直接冲出排水沟的范围。
更具体地,第一导流件212通过焊接、铆接或者一体成型等方式与第一缓冲件211的倾斜端连接,且第一导流件212与建筑坡屋面呈平行设置。
需要说明的是,第一导流件212远离第一缓冲件211的第一端延伸至排水沟的边缘位置,从而可将水流引导至排水部件100内。
此外,第一导流件212的长度为200mm;在其中的一些实施例中,第一导流件212的长度还可150mm、250mm等,即第一导流件212的长度可根据实际情况进行设置,在此不做过多的限制。
在其中的一些实施例中,第一缓冲结构210包括但不限于金属包边。
具体地,第一连接件220穿设在第一缓冲件211上,且第一连接件220将第一缓冲件211与建筑坡屋面的金属支架螺纹连接。
在其中的一些实施例中,第一连接件220包括但不限于螺钉。
如图2和图3所示,第二缓冲部件300包括第二缓冲结构310和第二连接件320。其中,第二缓冲结构310设置于排水沟与建筑坡屋面的衔接处,用于对经过第一缓冲部件200的水流缓冲并引导至排水部件100内;第二连接件320将第二缓冲结构310与建筑坡屋面连接。
具体地,第二缓冲结构310包括第二缓冲件311和第二导流件312。其中,第二缓冲件311通过第二连接件320与建筑坡屋面连接,且第二缓冲件311贴合在建筑坡屋面与排水部件100衔接处的侧壁;第二导流件312与第二缓冲件311连接,用于引导水流流向排水部件100。
更具体地,第二缓冲件311呈金属板结构设置,且第二缓冲件311与建筑坡屋面的金属支架、排水沟的转角处贴合。
需要说明的是,第二缓冲件311对从第一导流件212流下的水流进行缓冲,从而进一步的可避免部分水流直接冲出排水沟的范围。
此外,第二缓冲件311、第二导流件312的连接处与第一导流件212远离第一缓冲件211的一端之间的间距为42mm。
在其中的一些实施例中,该间距还可为40mm、44mm等,即该间距可根据实际情况进行设置,在此不做过多的限制。
更具体地,第二导流件312与第二缓冲件311通过焊接、铆接或者一体成型等方式与第二缓冲件311连接,且第二导流件312与排水沟的侧壁贴合。
在其中的一些实施例中,第二缓冲结构310包括但不限于金属包边。
此外,第二导流件312的长度为87mm;在其中的一些实施例中,第二导流件312的长度还可为80mm、90mm等,即第二导流件312的长度可根据实际情况进行设置,在此不做过多的限制。
具体地,第二连接件320穿设在第二导流件312上,且第二连接件320将第二缓冲件311与排水沟的侧壁螺纹连接。
如图2和图3所示,排水部件100包括排水槽本体110、第一勾连件120和第二勾连件130。其中,排水槽本体110设置于排水沟处;第一勾连件120设置于排水槽本体110宽度方向的一侧壁,并与第二缓冲部件300相互勾连;第二勾连件130设置于排水槽本体110的另一侧壁,并与建筑坡屋面相互勾连。
具体地,排水槽本体110置于排水沟处,且排水槽本体110通过焊接、铆接或者螺栓固定等方式与排水沟连接。
在其中的一些实施例中,排水槽本体110包括但不限于不锈钢排水槽。
具体地,第一勾连件120通过焊接、铆接或者一体成型等方式与排水槽本体110宽度方向的一侧壁连接,且第一勾连件120与第二导流件312远离第二缓冲件311的一端勾连。
在其中的一些实施例中,第一勾连件120包括但不限于钩扣。
此外,第一勾连件120与排水沟底壁之间的间距为150mm;在其中的一些实施例中,该间距还可为130mm、170mm等,即该间距可根据实际需求进行设置,在此不做过多的限制。
具体地,第二勾连件130通过焊接、铆接或者一体成型等方式与排水槽本体110宽度方向的另一侧壁连接,且第二勾连件130与建筑坡屋面的金属屋面相互勾连。
在其中的一些实施例中,第二勾连件130包括但不限于钩扣。
此外,第二勾连件130与排水沟底壁之间的间距为100mm;在其中的一些实施例中,该间距还可为80mm、120mm等,即该间距可根据实际需求进行设置,在此不做过多的限制。
需要说明的是,第一勾连件120和第二勾连件130可将排水槽本体110与第二导流件312、建筑坡屋面稳固连接,从而可保证排水槽本体110安装稳固性。
如图2和图3所示,排水沟导流结构还包括密封部件400。其中。密封部件400设置于第一缓冲部件200和第二缓冲部件300之间,用于封闭第一缓冲部件200和第二缓冲部件300之间的高度空隙。
具体地,密封部件400包括密封件410和第三连接件420。其中,密封件410与第一缓冲部件200靠近排水部件100的一端、第二缓冲部件300远离排水部件100的一端勾连;第三连接件420将密封件410与建筑物坡屋面连接。
在其中的一些实施例中,密封件410呈U型板结构设置,且密封件410与第一导流件212远离第一缓冲件211的一端、第二缓冲件311远离第二导流件312的一端相互勾连,从而对第一导流件212可第二缓冲件311之间的空隙进行封闭。
在其中的一些实施例中,密封件410包括但不限于金属板。
具体地,第三连接件420穿设在密封件410上,且第三连接件420将密封件410与建筑坡屋面的金属支架螺纹连接。
在其中的一些实施例中,第三连接件420包括但不限于螺钉。
本实施例的优点在于,通过在排水部件的上侧设置第一缓冲部件和第二缓冲部件,可在较大雨量的情况下,对流向排水部件的水流进行缓冲,从而避免部分水流直接冲出排水沟的范围,提升有组织排水的效率。
实施例2
本实施例为实施例涉及本实用新型中的建筑物。
如图5所示,一种建筑物,包括建筑坡屋面500和如实施例1所述的排水沟导流结构。其中,排水部件100导流结构设置于建筑物坡屋面。
建筑坡屋面500包括第一屋面510和第二屋面520。其中,第一屋面510呈瓦屋面结构设置,并位于排水部件100的上游位置;第二屋面520呈金属屋面结构设置,并位于排水部件100的下游位置。
具体地,第一屋面510为瓦屋面结构设置,第一屋面510铺设在建筑物屋顶处,且第一屋面510铺设位置位于排水沟的上游位置。
具体地,第二屋面520为金属屋面结构设置,第二屋面520铺设在建筑物屋顶处,且第二屋面520铺设位置位于排水沟的下游位置。
需要说明的是,排水沟的上游位置、下游位置分别为建筑物屋顶的倾斜方向上相对于排水沟的上部位置、下部位置。
本实施例的优点在于,通过在排水部件的上侧设置第一缓冲部件和第二缓冲部件,可在较大雨量的情况下,对流向排水部件的水流进行缓冲,从而避免部分水流直接冲出排水沟的范围,提升有组织排水的效率。
以上所述实施例的各技术特征可以进行任意的组合,为使描述简洁,未对上述实施例中的各个技术特征所有可能的组合都进行描述,然而,只要这些技术特征的组合不存在矛盾,都应当认为是本说明书记载的范围。
以上所述实施例仅表达了本申请的几种实施方式,其描述较为具体和详细,但并不能因此而理解为对实用新型专利范围的限制。应当指出的是,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来说,在不脱离本申请构思的前提下,还可以做出若干变形和改进,这些都属于本申请的保护范围。因此,本申请专利的保护范围应以所附权利要求为准。

Claims (6)

1.一种排水沟导流结构,其特征在于,包括:
排水部件,所述排水部件设置于排水沟,用于排水;
第一缓冲部件,所述第一缓冲部件设置于建筑坡屋面,并位于所述排水部件的上游位置,用于对建筑坡屋面上流向所述排水部件的水流进行缓冲;
第二缓冲部件,所述第二缓冲部件设置于建筑坡屋面,并位于排水沟与建筑坡屋面的衔接处,用于对经过所述第一缓冲部件的水流缓冲并引导至所述排水部件内;
其中,所述第一缓冲部件包括:
第一缓冲结构,所述第一缓冲结构设置于所述排水部件与建筑物坡屋面的瓦屋面之间,用于对建筑坡屋面上流向所述排水部件的水流进行缓冲;
第一连接件,所述第一连接件将所述第一缓冲结构与建筑坡屋面连接;
其中,所述第一缓冲结构包括:
第一缓冲件,所述第一缓冲件通过所述第一连接件与建筑坡屋面连接,且所述第一缓冲件呈倾斜设置;
第一导流件,所述第一导流件与所述第一缓冲件连接,用于引导水流流向所述排水部件;
其中,所述第二缓冲部件包括:
第二缓冲结构,所述第二缓冲结构设置于排水沟与建筑坡屋面的衔接处,用于对经过所述第一缓冲部件的水流缓冲并引导至所述排水部件内;
第二连接件,所述第二连接件将所述第二缓冲结构与建筑坡屋面连接;
其中,所述第二缓冲结构包括:
第二缓冲件,所述第二缓冲件通过所述第二连接件与建筑坡屋面连接,且所述第二缓冲件贴合在建筑坡屋面与所述排水部件衔接处的侧壁;
第二导流件,所述第二导流件与所述第二缓冲件连接,用于引导水流流向所述排水部件。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排水沟导流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排水部件包括:
排水槽本体,所述排水槽本体设置于排水沟处;
第一勾连件,所述第一勾连件设置于所述排水槽本体宽度方向的一侧壁,并与所述第二缓冲部件相互勾连;
第二勾连件,所述第二勾连件设置于所述排水槽本体的另一侧壁,并与建筑坡屋面相互勾连。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排水沟导流结构,其特征在于,还包括:
密封部件,所述密封部件设置于所述第一缓冲部件和所述第二缓冲部件之间,用于封闭所述第一缓冲部件和所述第二缓冲部件之间的高度空隙。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排水沟导流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密封部件包括:
密封件,所述密封件与所述第一缓冲部件靠近所述排水部件的一端、所述第二缓冲部件远离所述排水部件的一端勾连;
第三连接件,所述第三连接件将所述密封件与建筑物坡屋面连接。
5.一种建筑物,其特征在于,包括:
建筑坡屋面;
如权利要求1~4中任一项所述的排水沟导流结构,所述排水部件导流结构设置于所述建筑物坡屋面。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建筑物,其特征在于,所述建筑坡屋面包括:
第一屋面,所述第一屋面呈瓦屋面结构设置,并位于排水部件的上游位置;
第二屋面,所述第二屋面呈金属屋面结构设置,并位于排水部件的下游位置。
CN202322292968.3U 2023-08-25 2023-08-25 一种排水沟导流结构及建筑物 Active CN220768644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322292968.3U CN220768644U (zh) 2023-08-25 2023-08-25 一种排水沟导流结构及建筑物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322292968.3U CN220768644U (zh) 2023-08-25 2023-08-25 一种排水沟导流结构及建筑物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20768644U true CN220768644U (zh) 2024-04-12

Family

ID=90618704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322292968.3U Active CN220768644U (zh) 2023-08-25 2023-08-25 一种排水沟导流结构及建筑物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20768644U (zh)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US20130333304A1 (en) Water flow apparatus
EP1971729B1 (en) Gutter assembly
CN220768644U (zh) 一种排水沟导流结构及建筑物
CN207794455U (zh) 基于海绵城市的建筑蓄水结构
CN104612337A (zh) 一种反涡流式虹吸雨水斗
CN205399847U (zh) 一种建筑排水檐口
CN2778948Y (zh) 虹吸排水雨水斗
CN214006283U (zh) 一种用于雨水自流跨越屋面变形缝的排水结构
CN109372085A (zh) 一种分流井
CN212317057U (zh) 一种住宅不降板同层排水结构
CN209162987U (zh) 一种新型建筑屋顶排水结构
CN218437850U (zh) 一种屋面虹吸排水防堵塞装置
CN204531207U (zh) 一种反涡流式虹吸雨水斗
CN111809692A (zh) 一种住宅不降板同层排水结构
CN208347157U (zh) 一种便于拆卸的带内排水装置的屋面板
CN217128775U (zh) 一种金属坡屋面天沟连接处的防渗漏导流扣件
CN220908143U (zh) 一种桥面集中排水装置
CN220395032U (zh) 内排水雨水斗防堵塞装置
CN218933640U (zh) 一种便于检修的排水天沟装置
CN218881290U (zh) 一种土木工程屋面结构
CN213806225U (zh) 一种可靠落水管弯头管件
CN217811982U (zh) 一种相邻顶棚拼接处的排水结构
CN214941757U (zh) 一种位于横向金属屋面伸缩缝下的排水部件
CN219281101U (zh) 一种天沟伸缩缝节点及天沟结构
CN219317921U (zh) 一种塑料组合式方管三通配件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