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20757788U - 气切套管固定装置 - Google Patents

气切套管固定装置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20757788U
CN220757788U CN202321773374.8U CN202321773374U CN220757788U CN 220757788 U CN220757788 U CN 220757788U CN 202321773374 U CN202321773374 U CN 202321773374U CN 220757788 U CN220757788 U CN 220757788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color
changing
layer
cutting sleeve
nursing pad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321773374.8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王李锋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Zhejiang Fumao Biotechnology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Zhejiang Fumao Biotechnology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Zhejiang Fumao Biotechnology Co ltd filed Critical Zhejiang Fumao Biotechnology Co ltd
Priority to CN202321773374.8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20757788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20757788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20757788U/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Landscapes

  • Materials For Medical Uses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气切套管固定装置,该装置包括吸收伤口渗液的护理垫;所述护理垫包括吸液层、变色显示层和防护层,所述护理垫上设有贯穿所述吸液层、所述变色显示层和所述防护层的定位孔;所述变色显示层设于所述吸液层和所述防护层之间,所述变色显示层包括无纺布、设置在所述无纺布背离所述吸液层一侧的变色指示条,所述变色指示条呈条状间隔的设置在所述无纺布上,伤口渗液能使所述变色指示条的RGB值发生改变;所述防护层由透明材料制成。该护理垫通过变色显示层接触人体伤口渗液后会变色,提示护理人员更换护理垫,避免护理垫吸满伤口渗液没有更换,从而导致伤口渗液浸渍患者伤口、皮肤。

Description

气切套管固定装置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医用敷贴领域,具体的是一种气切套管固定装置。
背景技术
人工气道是为保证气道通畅而在生理气道与空气或其他气源之间建立的有效连接,为气道的有效引流、通畅、机械通气、治疗肺部疾病提供条件。最常见的人工气道是气管插管和气管切开。人工气道目前已广泛应用于临床,是治疗呼吸衰竭或呼吸障碍危重症患者的一种重要手术措施。
气切套管需要通过气切套管固定装置固定在切口处,其中,气切套管固定装置中利用护理垫固定在患者脖颈处吸收伤口的渗液,现有护理垫如2010年10月13日公布的CN201602958U,一种气管切开处敷贴,该敷贴仅包括外层隔膜、渗液吸收抗菌层和内层渗液吸收膜三层设计,无法分辨该敷贴吸液是否饱和,即无法分辨是否需要更换新的敷贴。
实用新型内容
为了克服现有技术中的缺陷,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气切套管固定装置,该护理垫内设置变色显示层,变色显示层接触伤口渗液后RGB值发生改变,提示护理人员更换护理垫,避免护理垫吸液饱和没有更换,从而导致伤口渗液浸渍患者伤口、皮肤。
为达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采用的技术方案是:一种气切套管固定装置,该装置包括吸收伤口渗液的护理垫;
所述护理垫包括吸液层、变色显示层和防护层,所述护理垫上设有插设气切套管的定位孔,所述定位孔贯穿所述吸液层、所述变色显示层和所述防护层;
所述变色显示层设于所述吸液层和所述防护层之间,所述变色显示层包括无纺布和设置在所述无纺布背离所述吸液层一侧的变色指示条,所述变色指示条呈条状间隔的设置在所述无纺布上,伤口渗液能使所述变色指示条的RGB值发生改变;
所述防护层由透明材料制成。
进一步的,所述变色指示条包括变色油墨,所述变色油墨等间隔的涂在所述无纺布上。
进一步的,所述变色指示条包括PH试纸,所述PH试纸夹设在所述无纺布和所述防护层之间。
进一步的,所述防护层包括15μm~25μm厚的第一聚氨酯薄膜,所述第一聚氨酯薄膜背离所变色显示层的一侧涂有压敏胶。
进一步的,所述吸液层包括依次叠放的第二聚氨酯薄膜、聚氨酯泡沫和超吸收纤维,所述第二聚氨酯薄膜上设有若干供伤口渗液通过的通孔;
其中,所述第二聚氨酯薄膜贴合人体,所述超吸收纤维贴合所述变色显示层,所述聚氨酯泡沫在所述第二聚氨酯薄膜和所述超吸收纤维之间。
进一步的,所述第二聚氨酯薄膜厚度在15μm~25μm之间,所述聚氨酯泡沫厚度在2mm~5mm之间,所述超吸收纤维克重在100g~250g之间。
进一步的,所述定位孔设于所述护理垫的中心处,所述定位孔和所述护理垫的边缘通过连接缝连通,所述连接缝呈波纹形。
进一步的,所述气切套管固定装置还包括固定气切套管的固定带,所述固定带和所述护理垫分体式设计;
所述固定带包括环颈部和连接于所述环颈部两端的固定部;
所述环颈部包括:贴合后颈的后颈带、两个分别连接于所述后颈带两端的连接带,两个所述连接带背离所述后颈带的一端连接有固定部;
所述固定部包括:连接在所述连接带端部的魔术贴、连接在所述连接带本体上的绵粘。
进一步的,所述环颈部包括聚氨酯泡沫材质的内芯,和包裹所述内芯的绵质外层。
进一步的,所述后颈带的宽度大于所述连接带的宽度;
所述后颈带和所述连接带之间设有缓冲带,所述缓冲带的宽度从后颈带往所述连接带方向递减,所述缓冲带将所述后颈带和所述连接带平滑连接。
借由以上的技术方案,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如下:
1、本申请中通过在无纺布上设置变色指示条形成变色显示层,变色指示条接触伤口渗液后RGB值会发生改变,提示护理人员更换护理垫,避免护理垫吸液饱和导致的渗液浸渍患者伤口、皮肤;
2、本申请护理垫接触人体处采用15μm~25μm厚的第二聚氨酯薄膜,该材质柔软亲肤,可以降低患者在使用过程中过敏的发生率,提高患者的使用舒适性;
3、本申请护理垫的吸液层采用聚氨酯泡沫导流,聚氨酯泡沫的泡孔细腻,吸液速度快;且通过聚氨酯泡沫将伤口渗液导流到重100g~250g的超吸收纤维处,让超吸收纤维将渗液吸收驻留,可以避免渗液回流浸渍患者伤口、皮肤;
4、本申请中固定带和护理垫采用分体式设计,可以单独更换护理垫,使得更换护理垫更加方便;
5、本申请通过魔术贴固定气切套管,固定操作更加简便,且可以根据实际情况调节魔术贴弯折部分长度,以保证固定的稳定性。
为让本实用新型的上述和其他目的、特征和优点能更明显易懂,下文特举较佳实施例,并配合所附图式,作详细说明如下。
附图说明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或现有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或现有技术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
图1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护理垫的俯视图;
图2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护理垫组成图;
图3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固定带的结构示意图。
以上附图的附图标记:1、护理垫;11、定位孔;12、连接缝;2、吸液层;21、第二聚氨酯薄膜;22、聚氨酯泡沫;23、超吸收纤维;3、变色显示层;31、无纺布;32、变色指示条;4、防护层;5、固定带;51、环颈部;511、后颈带;512、连接带;52、魔术贴;53、缓冲带。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结合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实用新型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实用新型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实用新型保护的范围。
需要说明的是,在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术语“第一”、“第二”等仅用于描述目的和区别类似的对象,两者之间并不存在先后顺序,也不能理解为指示或暗示相对重要性。此外,在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除非另有说明,“多个”的含义是两个或两个以上。
实施例:结合图1-3所示,本实施例中公开了一种气切套管固定装置,包括护理垫1和固定气切套管的固定带5,所述护理垫1包括吸液层2、变色显示层3和防护层4,所述护理垫1上设有插设套管的定位孔11,所述定位孔11贯穿所述吸液层2、所述变色显示层3和所述防护层4;
所述变色显示层3设于所述吸液层2和所述防护层之间4,所述变色显示层3包括无纺布31、设置在所述无纺布31背离所述吸液层2一侧的变色指示条32,所述变色指示条32呈条状间隔的设置在所述无纺布31上,伤口渗液能使所述变色指示条32的RGB值发生改变(即变色);所述防护层4由透明材料制成,以透过所述防护层4观察所述变色显示层3的变化。
所述固定带5和所述护理垫1分体式设计,所述固定带5绕过患者颈部从所述护理垫1的两侧边将气切套管固定。
借由上述结构,通过在无纺布31上设置变色指示条32形成变色显示层3,变色指示条32接触伤口渗液后RGB值会发生改变,这样护理人员看到变色后的变色指示条32就会根据要求更换护理垫1,由此避免护理垫1吸满伤口渗液没有更换。
在一个可选的实施方式中,所述变色显示层3包括15g~18g的所述无纺布31,所述变色指示条32为变色油墨,所述变色油墨能根据pH值的不同改变自身颜色,在所述无纺布31背离所述吸液层2的一侧等间隔的涂有三条变色油墨。需要说明的是,尽量让变色油墨均匀的分布在无纺布31上,以保证变色油墨能及时因接触无纺布31吸收的伤口渗液而改变变色。
通过在无纺布31上涂变色油墨组合成变色显示层,变色油墨接触伤口渗液后因pH值变化而变色,以提示护理人员更换护理垫1,避免护理垫1吸满渗液没有更换,从而导致渗液浸渍患者伤口、皮肤。
在一个可选的实施方式中,在所述无纺布31背离所述吸液层2的一侧涂满所述变色油墨。管护理垫1在实际应用中可能会倾斜,倾斜的时护理垫1吸液饱和时,变色指示层3倾斜的一侧最先接触伤口渗液,此时间隔设置的变色油墨可能无法及时接触伤口渗液。因此我们在无纺布31背离吸液层2的一侧涂满变色油墨,能让变色指示层3更加及时的接触伤口渗液,护理人员能更加及时的为患者更换护理垫1。
在一个可选的实施方式中,所述变色指示条32为夹设在所述无纺布31和所述防护层4之间的pH试纸。
本实施例中,所述防护层4为15μm~25μm厚的第一聚氨酯薄膜,所述第一聚氨酯薄膜背离所变色显示层3的一侧涂有压敏胶。所述第一聚氨酯薄膜在合成时引入亲水性羧基、醇基功能团,相较于目前市面上普通聚氨酯薄膜具有更高的透气透湿性能,其水蒸气透过率达到3000g/m2*24h,硬度为邵A40~60度,起防水阻菌、透湿透气的作用。
本实施例中,所述吸液层2包括依次叠放的第二聚氨酯薄膜21、聚氨酯泡沫22和超吸收纤维23;
其中,所述第二聚氨酯薄膜21接触人体,所述超吸收纤维23接触所述变色显示层3,所述聚氨酯泡沫22在所述第二聚氨酯薄膜21和所述超吸收纤维23之间。
所述第二聚氨酯薄膜21厚度在15μm~25μm之间,该材料柔软亲肤,能降低患者使用过程中过敏发生率,提高患者使用舒适性。
需要说明的是,所述第二聚氨酯薄膜21上设有若干供渗液通过的通孔,伤口渗液通过所述通孔被聚氨酯泡沫22吸收,所述聚氨酯泡沫22厚度在2mm~5mm之间,该聚氨酯泡沫22由亲水性的聚氨酯发泡而成,其泡孔细腻,吸液速度快,可以将伤口渗液快速的吸取并导流到所述超吸收纤维23处。
所述超吸收纤维23克重在100g~250g之间,其将所述聚氨酯泡沫22导流而来的伤口渗液、痰液吸收驻留,避免渗液浸渍患者伤口、皮肤,提升患者舒适性,同时提供湿性愈合环境,促进伤口愈合恢复。
当所述超吸收纤维23吸收伤口渗液至饱和状态,所述变色显示层3的无纺布31开始吸收伤口渗液,进而所述变色油墨接触伤口渗液,变色指示条因pH值变化产生变色,以提醒医护人员该护理垫1已饱和,需要更换。
在一个可选的实施方式中,所述定位孔11设于所述护理垫1的中心处,所述定位孔11和所述护理垫1的边缘通过连接缝12连通,所述连接缝12呈波纹形。波纹形的连接缝12能保证护理垫1的原始密合,可以避免位于定位孔11内的套管从连接缝12滑出。
在一个可选的实施方式中,所述超吸收纤维23可替换成超吸收无纺布。
所述固定带5包括环颈部51和连接于所述环颈部51两端的固定部;
所述环颈部51包括:贴合后颈的后颈带511、两个分别连接于所述后颈带511两端的连接带512,两个所述连接带512背离所述后颈带的一端连接有固定部;
所述固定部包括:连接在所述连接带512端部的魔术贴52、连接在所述连接带512本体上的绵粘。
本实施例中,所述环颈部51包括聚氨酯泡沫材质的内芯,和包裹所述内芯的绵质外层。
棉质的外层能直接连接所述魔术贴52,省去了在所述连接带512本体上设置绵粘的步骤。
其中,所述后颈带511的宽度大于所述连接带512的宽度;更宽的后颈带511能够避免固定带5在脖颈上留下勒痕,增加患者的使用舒适性。
在一个可选的实施方式中,所述后颈带511和所述连接带512之间设有缓冲带53,所述缓冲带53的宽度从后颈带511往所述连接带512方向递减,所述缓冲带53将所述后颈带511和所述连接带512平滑连接。
通过缓冲带53遮挡后颈带511和连接带512相接处的直角,避免划伤患者。
本实施例所公开的气切套管固定装置使用方法如下:
通过护理垫1的连接缝12将气切套管放入护理垫1的定位孔11内,并将护理垫1固定;将固定带5从患者后颈处环绕至气切套管处,将所述魔术贴52穿过气切套管的通孔并弯折,通过控制弯折的长短控制整个固定带5的长度,使个固定带5可以刚好将气切套管固定,最后将魔术贴52贴附在连接带512上。
本实用新型中应用了具体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的原理及实施方式进行了阐述,以上实施例的说明只是用于帮助理解本实用新型的方法及其核心思想;同时,对于本领域的一般技术人员,依据本实用新型的思想,在具体实施方式及应用范围上均会有改变之处,综上所述,本说明书内容不应理解为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制。

Claims (10)

1.一种气切套管固定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吸收伤口渗液的护理垫;
所述护理垫包括吸液层、变色显示层和防护层,所述护理垫上设有插设气切套管的定位孔,所述定位孔贯穿所述吸液层、所述变色显示层和所述防护层;
所述变色显示层设于所述吸液层和所述防护层之间,所述变色显示层包括无纺布和设置在所述无纺布背离所述吸液层一侧的变色指示条,所述变色指示条呈条状间隔的设置在所述无纺布上,伤口渗液能使所述变色指示条的RGB值发生改变;
所述防护层由透明材料制成。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气切套管固定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变色指示条包括变色油墨,所述变色油墨等间隔的涂在所述无纺布上。
3.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气切套管固定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变色指示条包括PH试纸,所述PH试纸夹设在所述无纺布和所述防护层之间。
4.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气切套管固定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防护层包括15μm~25μm厚的第一聚氨酯薄膜,所述第一聚氨酯薄膜背离所变色显示层的一侧涂有压敏胶。
5.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气切套管固定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吸液层包括依次叠放的第二聚氨酯薄膜、聚氨酯泡沫和超吸收纤维,所述第二聚氨酯薄膜上设有若干供伤口渗液通过的通孔;
其中,所述第二聚氨酯薄膜贴合人体,所述超吸收纤维贴合所述变色显示层,所述聚氨酯泡沫在所述第二聚氨酯薄膜和所述超吸收纤维之间。
6.如权利要求5所述的气切套管固定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聚氨酯薄膜厚度在15μm~25μm之间,所述聚氨酯泡沫厚度在2mm~5mm之间,所述超吸收纤维克重在100g~250g之间。
7.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气切套管固定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定位孔设于所述护理垫的中心处,所述定位孔和所述护理垫的边缘通过连接缝连通,所述连接缝呈波纹形。
8.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气切套管固定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气切套管固定装置还包括用于固定气切套管的固定带,所述固定带和所述护理垫分体式设计;
所述固定带包括环颈部和连接于所述环颈部两端的固定部;
所述环颈部包括:贴合后颈的后颈带、两个分别连接于所述后颈带两端的连接带,两个所述连接带背离所述后颈带的一端连接有固定部;
所述固定部包括:连接在所述连接带端部的魔术贴、连接在所述连接带本体上的绵粘。
9.如权利要求8所述的气切套管固定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环颈部包括聚氨酯泡沫材质的内芯,和包裹所述内芯的绵质外层。
10.如权利要求8所述的气切套管固定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后颈带的宽度大于所述连接带的宽度;
所述后颈带和所述连接带之间设有缓冲带,所述缓冲带的宽度从后颈带往所述连接带方向递减,所述缓冲带将所述后颈带和所述连接带平滑连接。
CN202321773374.8U 2023-07-07 2023-07-07 气切套管固定装置 Active CN220757788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321773374.8U CN220757788U (zh) 2023-07-07 2023-07-07 气切套管固定装置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321773374.8U CN220757788U (zh) 2023-07-07 2023-07-07 气切套管固定装置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20757788U true CN220757788U (zh) 2024-04-12

Family

ID=90600160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321773374.8U Active CN220757788U (zh) 2023-07-07 2023-07-07 气切套管固定装置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20757788U (zh)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220757788U (zh) 气切套管固定装置
CN209696035U (zh) 一次性无菌医疗管道包裹固定装置
CN211068571U (zh) 一种改进型气管切开导管
CN211050596U (zh) 一种气管套管专用防护垫层
CN209500477U (zh) 一种气管外套管固定装置
CN220327758U (zh) 医用垫片
CN211245104U (zh) 一种体外膜肺氧合颈部置管及气管插管联合固定装置
CN217448646U (zh) 一种气切导管固定器
CN218944046U (zh) 一种静脉预留针防护套
CN215995197U (zh) 一种适用于气管套管的自粘性双向固定装置
CN214679638U (zh) 一种新生儿无创正压通气管道固定组件
CN209237039U (zh) 一种固定留置针的专用绷带
CN213252312U (zh) 一种防压疮吸氧导管
CN218552861U (zh) 一种喉垫
CN218979462U (zh) 一种用于气管切开护理的可塑性气管垫
CN215306076U (zh) 换能器固定带
CN219700744U (zh) 一种气管切开套管绑带
CN215961656U (zh) 一种新型气管切开插管
CN211023521U (zh) 一种留置导尿管男性患者专用吸漏敷贴
CN220158557U (zh) 一种气切病人伤口敷贴
CN217612344U (zh) 一种双鼻孔吸氧管
CN218980118U (zh) 一种气管插管固定装置
CN215535685U (zh) 一种带多层复合芯体结构的纸尿裤
CN218106195U (zh) 可调节医用防水眼贴
CN210991144U (zh) 一种含水胶体敷料芯的创可贴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