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20755102U - 兼容切相调光和智能调光的照明控制电路及照明装置 - Google Patents

兼容切相调光和智能调光的照明控制电路及照明装置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20755102U
CN220755102U CN202321693436.4U CN202321693436U CN220755102U CN 220755102 U CN220755102 U CN 220755102U CN 202321693436 U CN202321693436 U CN 202321693436U CN 220755102 U CN220755102 U CN 220755102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circuit
module
dimming
phase
voltage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321693436.4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张良良
朱奕光
焦志刚
吕国荣
谢姜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Foshan Electrical and Lighting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Foshan Electrical and Lighting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Foshan Electrical and Lighting Co Ltd filed Critical Foshan Electrical and Lighting Co Ltd
Priority to CN202321693436.4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20755102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20755102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20755102U/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Classifications

    • YGENERAL TAGGING OF NEW TECHNOLOGICAL DEVELOPMENTS; GENERAL TAGGING OF CROSS-SECTIONAL TECHNOLOGIES SPANNING OVER SEVERAL SECTIONS OF THE IPC; TECHNICAL SUBJECTS COVERED BY FORMER USPC CROSS-REFERENCE ART COLLECTIONS [XRACs] AND DIGESTS
    • Y02TECHNOLOGIES OR APPLICATIONS FOR MITIGATION OR ADAPTATION AGAINST CLIMATE CHANGE
    • Y02BCLIMATE CHANGE MITIGATION TECHNOLOGIES RELATED TO BUILDINGS, e.g. HOUSING, HOUSE APPLIANCES OR RELATED END-USER APPLICATIONS
    • Y02B20/00Energy efficient lighting technologies, e.g. halogen lamps or gas discharge lamps
    • Y02B20/40Control techniques providing energy savings, e.g. smart controller or presence detection

Landscapes

  • Circuit Arrangement For Electric Light Sources In General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兼容切相调光和智能调光的照明控制电路及照明装置,电路包括整流电路、恒压电路、检波电路、模组供电模块、智能控制模块、恒流控制芯片、第一光源组和第二光源组,智能控制模块用于通过电压采集电路获取切相信号量,并根据切相信号量及其切相角度,输出第一控制信号至恒流控制芯片,以使恒流控制芯片对光源组进行切相调光控制;智能控制模块还用于获取外部调光器的调光控制信号,生成第二控制信号至恒流控制芯片,以使恒流控制芯片对光源组进行智能调光控制。本申请可以兼容切相调光方式和智能调光方式,降低了灯具的成本,提高了灯具的泛用性,并扩大了灯具的应用场景。本实用新型应用于照明技术领域。

Description

兼容切相调光和智能调光的照明控制电路及照明装置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照明技术领域,特别涉及兼容切相调光和智能调光的照明控制电路及照明装置。
背景技术
在LED照明领域中,照明灯具主要通过调节灯具的亮度来改变照明效果,调节灯具的亮度又称为LED调光。在现有的LED调光方式中,切相调光方式是日常生活中普及程度最高的调光方式。随着智能照明的发展,智能照明灯具也逐渐被广泛应用于日常生活中,智能照明灯具的调光方式为智能调光方式。然而,由于智能调光方式和切相调光方式的实现原理不同,现有的灯具只能采用其中一种调光方式来完成LED灯的调光功能,其无法同时兼容两种调光方式。当传统用户有安装墙壁的切相调光器时,但又希望使用智能控制调光LED灯具时,用户只能将家庭墙壁安装的切相调光器改装为智能调光器,然而,对于一般的用户群体而言,改装是较为困难的且不可接受的,这使得智能照明在传统用户市场受到了很大的制约。因此,如何在同一灯具上同时兼容智能调光和切相调光成为了本领域亟待解决的问题。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提供兼容切相调光和智能调光的照明控制电路及照明装置,以解决现有技术中所存在的一个或多个技术问题,至少提供一种有益的选择或创造条件。
本实用新型解决其技术问题的解决方案是:第一方面,提供兼容切相调光和智能调光的照明控制电路,所述照明控制电路包括:整流电路、恒压电路、检波电路、模组供电模块、智能控制模块、输出控制电路,所述整流电路连接有交流市电,所述整流电路与所述检波电路连接,所述整流电路通过所述恒压电路与所述模组供电模块,所述模组供电模块与所述智能控制模块连接;所述智能控制模块分别与所述检波电路和所述输出控制电路连接;其中:
所述整流电路用于接收所述交流市电并对其进行整流;
所述恒压电路用于对整流后的电压进行恒压处理,输出初始工作电压;所述模组供电模块用于对所述初始工作电压进行降压,输出工作电压至所述智能控制模块和所述恒压电路;
所述检波电路用于采集整流后的电压波形,并将所述电压波形与切相调光的切相信号量进行分离;
所述智能控制模块用于接收所述切相信号量,并检测所述切相信号量的切相角度,根据所述切相信号量和所述切相角度输出第一控制信号至所述输出控制电路;或,接收外部发送的调光控制信号,根据所述调光控制信号输出第二控制信号至所述输出控制电路;
所述输出控制电路用于根据所述第一控制信号控制输出至负载的电压或者电流值;或,根据所述第二控制信号控制输出至负载的电压或电流值。
进一步地,所述检波电路包括:第一电阻组、第二电阻组和第一电容,所述第一电容为有极性电容,所述第一电阻组的一端与所述整流电路连接,所述第一电阻组的另一端分别与所述第一电阻的一端和所述第一电容的正极连接,所述第一电容的负极与所述第一电阻的另一端连接,所述第一电阻的另一端接地,所述第一电容的正极与所述智能控制模块连接。
进一步地,所述输出控制电路包括:恒流控制芯片,所述恒压控制芯片分别与负载和所述智能控制模块连接。
进一步地,所述整流电路包括:整流桥组,所述整流桥组为全波桥式整流桥组,所述整流桥组包括:第一整流二极管、第二整流二极管、第三整流二极管和第四整流二极管;其中,所述第一整流二极管的正极连接有火线,所述第二整流二极管的正极连接有零线,所述第三整流二极管的正极接地,所述第三整流二极管的负极连接所述零线,所述第四整流二极管的正极接地,所述第四整流二极管的负极连接所述火线。
进一步地,所述照明控制电路还包括第一滤波电路,所述整流电路通过所述第一滤波电路与所述恒压电路连接;其中,所述第一滤波电路包括第一电感、第二电阻、第二电容和第三电容;所述第一电感的一端分别与所述整流电路和所述第二电容的一端连接,所述第一电感的另一端分别与所述第三电容的一端和所述恒压电路连接,所述第三电容的另一端与所述第二电容的另一端连接,所述第三电容的另一端接地;所述第二电阻的一端连接于所述第一电感和所述第二电容之间,所述第二电阻的另一端连接于所述第一电感和所述第三电容之间。
进一步地,所述恒压电路包括恒压芯片、第一二极管和第一功率电感,所述恒压芯片设置有第一漏极引脚和反馈输出引脚;所述第一功率电感的一端与所述第一电感的另一端连接,所述第一功率电感的另一端分别与所述第一二极管的阳极和所述第一漏极引脚连接,所述第一二极管的阴极与所述模组供电模块连接,所述反馈输出引脚与所述模组供电模块连接。
进一步地,所述模组供电模块包括:第一模组供电电路,所述第一模组供电电路用于对所述初始工作电压进行降压,输出第一工作电压至所述智能控制模块;所述第一模组供电电路包括第一降压芯片和第一拓扑电路,所述第一降压芯片设置有第二漏极引脚和第一电压输出引脚,所述第二漏极引脚与所述恒压电路的输出端连接,所述第一电压输出引脚通过所述第一拓扑电路与所述智能控制模块的电源端连接;其中,第一拓扑电路为BUCK降压电路。
进一步地,所述模组供电模块还包括:第二模组供电电路,所述第二模组供电电路用于对所述初始工作电压进行降压,输出第二工作电压至所述恒压电路;所述第二模组供电电路包括第二降压芯片和第二拓扑电路,所述第二降压芯片设置有第三漏极引脚和第二电压输出引脚,所述第三漏极引脚与所述恒压电路的输出端连接,所述第二电压输出引脚通过所述第二拓扑电路与所述恒压电路的电源端连接;其中,第二拓扑电路为BUCK降压电路。
第二方面,提供一种照明装置,包括负载以及所述的兼容切相调光和智能调光的照明控制电路;其中,所述负载为光源模块。
进一步地,所述光源模块包括第一光源组和第二光源组,所述第一光源组的输入端和所述模组供电模块的输出端连接,所述第一光源组的输出端与所述输出控制电路的第一控制端连接,所述第二光源组的输入端与所述恒压电路的输出端连接,所述第二光源组的输出端与所述输出控制电路的第二控制端连接。
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提供兼容切相调光和智能调光的照明控制电路及照明装置,通过智能控制模块根据检波电路采集的切相信号量及其切相角度,结合输出控制电路,实现对负载的切相调光;同时,通过智能控制模块获取外接调光器的调光控制信号,结合输出控制电路,实现负载的智能调光;本申请的技术方案集成了切相调光方式和智能调光方式,既可以兼容切相调光器进行切相调光,又可以兼容高智能调光控制,解决了切相调光和智能调光的兼容性的问题,降低了灯具的成本,提高了灯具的泛用性,扩大了灯具的应用场景。
附图说明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说明。显然,所描述的附图只是本实用新型的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实施例,本领域的技术人员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设计方案和附图。
图1是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兼容切相调光和智能调光的照明控制电路的总电路图;
图2是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整流电路、第一滤波电路、第二滤波电路以及恒压电路的电路原理图;
图3是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模组供电模块的电路原理图;
图4是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输出控制电路和负载的电路原理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为了使本申请的目的、技术方案及优点更加清楚明白,以下结合附图及实施例,对本申请进行进一步详细说明。应当理解,此处所描述的具体实施例仅用以解释本申请,并不用于限定本申请。
需要说明的是,虽然在系统示意图中进行了功能模块划分,在流程图中示出了逻辑顺序,但是在某些情况下,可以以不同于系统中的模块划分,或流程图中的顺序执行所示出或描述的步骤。说明书和权利要求书及上述附图中的术语“第一”、“第二”等是用于区别类似的对象,而不必用于描述特定的顺序或先后次序。
在LED照明领域中,照明灯具主要通过调节灯具的亮度来改变照明效果,调节灯具的亮度又称为LED调光。在现有的LED调光方式中,切相调光方式是日常生活中普及程度最高的调光方式。而随着智能照明的发展,智能照明灯具也逐渐被广泛应用于日常生活中,智能照明灯具的调光方式为智能调光方式。然而,由于智能调光方式和切相调光方式的实现原理不同,现有的灯具只能采用其中一种调光方式来完成LED灯的调光功能,其无法同时兼容两种调光方式。当传统用户有安装墙壁的切相调光器时,但又希望使用智能控制调光LED灯具时,用户只能将家庭墙壁安装的切相调光器改装为智能调光器,然而,对于一般的用户群体而言,改装是较为困难的且不可接受的,这使得智能照明在传统用户市场受到了很大的制约。
对此,本申请提供一种兼容切相调光和智能调光的照明控制电路和一种照明装置,集成了切相调光方式和智能调光方式,能够同时实现负载的切相调光和智能调光。参照图1至图4,所述照明装置包括负载和所述照明控制电路。可选地,负载为光源模块,光源模块包括第一光源组500和第二光源组600。负载与照明控制电路连接。所述照明控制电路包含有整流电路100、恒压电路200、检波电路300、模组供电模块400、智能控制模块U1和输出控制电路。
其中,存在如下连接关系:
整流电路100接入交流市电,且整流电路100分别连接检波电路300和恒压电路200;恒压电路200连接模组供电模块400。模组供电模块400连接智能控制模块U1;智能控制模块U1分别连接检波电路300和输出控制电路;输出控制电路连接负载。第一光源组500的输入端连接模组供电模块400的输出端,其输出端连接输出控制电路的第一控制端。第二光源组600的输入端连接恒压电路200的输出端,第二光源组600的输出端连接输出控制电路的第二控制端。
进一步地,输出控制电路包括恒流控制芯片U2。智能控制模块U1设置有第一输入端VBUS、第二输入端IN1和第一输出端SDA,恒流控制芯片U2设置有第三输入端IN2、第一控制端和第二控制端。第一输入端VBUS连接检波电路300,第二输入端IN1用于连接外部调光器,第一输出端SDA连接第三输入端IN2,第一控制端连接第一光源组500,第二控制端连接第二光源组600。其中:
整流电路100的作用是:接收交流市电,并对交流市电进行整流。
恒压电路200为APFC恒压电路,其作用是:恒压处理整流后的电压,生成初始工作电压并输出给模组供电模块400和第二光源组600。
模组供电模块400的作用是:对初始工作电压进行降压,生成工作电压并输出给智能控制模块U1、恒压电路200和第一光源组500。具体地,模组供电模块400生成第一工作电压并供给智能控制模块U1,并生成第二工作电压并供给第一光源组500和恒压电路200。
检波电路300的作用是:采集经整流电路100整流后的电压波形,并将电压波形与切相调光的切相信号量进行分离。
智能控制模块U1的作用是:接收切相信号量并检测切相信号量的切相角度,根据切相信号量和切相角度生成第一控制信号并输出至输出控制电路。
输出控制电路的作用是:根据第一控制信号控制输出至负载的电压或电流值。
智能控制模块U1还用于接收外部发送的调光控制信号,并根据调光控制信号生成第二控制信号并输出至输出控制电路。
输出控制电路还用于根据第二控制信号控制输出至负载的电压或电流值。
可选地,智能控制模块U1为ESP32芯片。
需要说明的是,在本领域中,ESP32是一系列低成本,低功耗的单芯片微控制器,集成了Wi-Fi和双模蓝牙。ESP32系列采用Tensilica Xtensa LX6微处理器,包括双核心和单核变体,内建天线开关,RF变换器,功率放大器,低噪声接收放大器,滤波器和电源管理模组。ESP32具有性能稳定、高度集成、超低功耗等优点。
可选地,恒流控制芯片U2为BP1658恒流控制芯片。
需要说明的是,在本领域中,BP1658恒流控制芯片是一款三通道可调光LED线性恒流驱动芯片,内置有MOSFET,通过调节输入的三路PWN信号占空比,来调节对应LED光源的蒂娜刘,从而达到调光的目的。BP1658恒流控制芯片支持PWN调光信号,可以搭配常见的调光模块实现调光功能。
本申请提供的照明控制电路的电路原理具体如下:
交流市电输入至整流电路100中,整流电路100对其进行整流和滤波,然后整流滤波后的的电压被输入至APFC恒压电路200中。APFC恒压电路200可以让输入电流追随着输入电压,实现高PF和兼容切相调光器的效果,PF是指功率因数。恒压电路200对整流后的电压进行恒压控制,并输出初始工作电压,并且分为两路输出。其中,一路输出是输出至负载,为负载的一部分LED供电;另一路输出是输出至模组供电模块400,通过模组供电模块400对初始工作电压进行降压处理,并输出第一工作电压至智能控制模块U1,以及输出第二工作电压至恒压电路200和负载的另一部分LED,进而实现为智能控制模块U1、恒压电路200和负载供电的效果。
同时,检波电路300采集整流后的电压波形,将此电压波形与切相信号量进行分离,此切相信号量为智能控制模块U1能识别的切相信号量,并将切相信号量传输给智能控制模块U1。智能控制模块U1依据切相信号量,来对是否有外部的切相调光器接入进行判断,并判断信号量对应的切相角度。然后,智能控制模块U1依据所判断的切相信号量和切相角度,输出第一控制信号给恒流控制芯片U2,控制恒流控制芯片U2调节输出到负载的电流或电压值,从而实现切相调光。另外,智能控制模块U1通过接收外部调光器发送的调光控制信号,生成对应的第二控制信号并输出给恒流控制芯片U2,恒流控制芯片U2根据第二控制信号对输出到负载的电流或电压值进行调节和控制,从而实现智能调光。
本申请中,智能控制模块U1根据检波电路300采集的切相信号量及其切相角度,结合输出控制电路,实现负载的切相调光;同时,智能控制模块U1通过外部的调光控制信号,结合输出控制电路,实现负载的智能调光。本申请的技术方案集成了切相调光方式和智能调光方式,既可以兼容切相调光器进行切相调光,又可以兼容高智能调光控制,解决了智能调光和切相调光的兼容性的问题,降低了灯具的成本,提高了灯具的泛用性,扩大了灯具的应用场景。
参照图2,在本实用新型一些实施例中,整流电路100包括整流桥组110。整流桥组110包括四个整流二极管,分别为第一整流二极管BD1、第二整流二极管BD2、第三整流二极管BD3和第四整流二极管BD4。其中,第四整流二极管BD4的负极连接第一整流二极管BD1的正极,其正极连接第三整流二极管BD3的正极。第三整流二极管BD3的负极连接第二整流二极管BD2的负极。第二整流二极管BD2的负极连接第一整流二极管BD1的负极。
进一步地,第一整流二极管BD1的正极还连接有火线L,其负极还连接有检波电路300和恒压电路200。第二整流二极管BD2的正极连接有零线N,其负极还连接有检波电路300和恒压电路200。第三整流二极管BD3的负极连接零线N,第四整流二极管BD4的负极连接火线L。另外,第三整流二极管BD3的正极和第四整流二极管BD4的正极均与地端连接。
需要说明的是,整流桥组110是全波桥式整流桥组。全波桥式整流桥组是指能够把交流转换成单一方向电流的电路,是一种对交流电整流的电路。在全波桥式整流桥组中,交流电的半个周期内电流流过一个整流器件;而另一半个周期内电流流过第二个整流器件。并且,两个整流器件的连接能够使流经它们的电流以同一方向流过负载,即不论是交流电的正半周还是负半周,通过负载的电流方向总是相同的。
可选地,整流桥组110也可以通过四个二极管组合得到。
本具体实施例提供的整流电路100的电路原理具体如下:
交流市电通过火线L和零线N输入至整流电路100中。当交流市电处于0°-180°的相位时,电流通过火线L流入至整流桥组110中。电流流过整流桥组110的第一整流二极管BD1,并流出至检波电路300以及恒压电路200。恒压电路200对整流后的电压进行恒压控制后输出初始工作电压给第二光源组600,模组供电模块400对初始工作电压进行降压处理后输出工作电压至第一光源组500。然后,电流从地端流入整流桥组110,流过整流桥组110的第三整流二极管BD3,并流出至零线N。
当交流市电处于180°-360°的相位时,电流通过零线N流入整流桥组110。电流流过整流桥组110的第二整流二极管BD2,并流出至检波电路300和恒压电路200。恒压电路200对整流后的电压进行恒压控制后输出初始工作电压给第二光源组600,模组供电模块400对初始工作电压进行降压处理后输出工作电压至第一光源组500。然后,电流从地端流入整流桥组110,流过整流桥组110的第四整流二极管BD4,并流出至火线L。以此形成一个周期的交流市电的整流。
进一步地,整流电路100还包括保险丝电阻FR1。具体地,保险丝电阻FR1串接于第一整流二极管BD1的正极和火线L之间。
本具体实施例中,当流经保险丝电阻FR1的电流高于保险丝电阻FR1的额定电流时,保险丝电阻FR1会熔断进而造成开路,达到过流保护的作用。
在本实用新型一些实施例中,检波电路300包括第一电阻组310、第一电容C1和第二电阻组320。本具体实施例中,第二电阻组320包括第一电阻R1。第一电阻组310的第一端连接整流电路100,具体地连接第一整流二极管BD1的负极;第一电阻组310的第二端连接第一电阻R1的第一端,且连接第一电容C1的正极。第一电阻R1的第二端分别连接第一电容C1的负极和地端。第一电容C1的正极与第一输入端VBUS连接,其负极接地。
本具体实施例中,第一电容C1为有极性电容。检波电路300通过检测输入至第二电阻组320的电压,将其转换为切相信号量并输出至智能控制模块U1。
可选地,在本申请其他实施例中,第一电阻组310和第二电阻组320可以包括一个电阻或至少两个串联或并联的电阻,本实用新型对此不作限制。
在本实用新型一些实施例中,照明控制电路还包含有第一滤波电路700和第二滤波电路800。整流电路100通过第二滤波电路800和第一滤波电路700与恒压电路200连接,整流电路100的输出端下拉接有第二滤波电路800,第一滤波电路700接在整流电路100和恒压电路200之间。
进一步地,第一滤波电路700由第一电感L1、第二电阻R2、第二电容C2和第三电容C3构成。其中,第一电感L1的第一端分别连接整流电路100、第二电容C2的第一端,第一电感L1的第二端分别连接恒压电路200和第三电容C3的第一端。第二电容C2和第三电容C3的第二端均接地,且第二电容C2的第二端与第三电容C3的第二端连接。第二电阻R2的第一端连接在第一电感L1的第一端和第二电容C2的第一端之间,第二电阻R2的第二端连接在第一电感L1的第二端和第二电容C2的第二端之间。
本具体实施例中,整流电路100输出的输入电压中存在有差模干扰和共模干扰。第一滤波电路700是EMC滤波电路,其作用是解决EMC(Electro Magnetic Compatibility,电磁兼容性)的干扰问题,减少输入电流的脉动,使得输入电流更加平滑,提高输入电压的稳定性。EMC是指设备或系统在其电磁环境中符合要求运行并不对其环境中的任何设备产生无法忍受的电磁干扰的能力,是衡量灯管内部电路的辐射程度的其中一个重要参数为电磁兼容性。改善EMC性能可降低电磁辐射,提高灯管的安全性能。
进一步地,第二滤波电路800包括第三电阻R3和第四电容C4,第三电阻R3和第四电容C4串联,第三电阻R3的一端与整流电路100连接,第四电容C4接地。
本具体实施例中,第四电容C4为滤波电容,与第三电阻R3共同起到滤波作用。第二滤波电路800的目的是减少交流电的差模干扰,维持电流,进而改善光源组的EMC的干扰问题。
在本实用新型一些实施例中,恒压电路200包含有恒压芯片U3。恒压芯片U3设有第一漏极引脚DRN1和反馈输出引脚FB。恒压电路200还包括第一功率电感T1和第一二极管D1。第一功率电感T1的第一端连接第一电感L1的第二端,第一功率电感T1的第二端分别连接第一漏极引脚DRN1和第一二极管D1的阳极,第一二极管D1的阳极分别连接模组供电模块400以及第二光源组600。反馈输出引脚FB通过第四电阻R4和第五电阻R5分别连接模组供电模块400和第二光源组600。其中,第四电阻R4和第五电阻R5串联。恒压芯片U3的作用是:通过第一漏极引脚DRN1接收整流后的电压,且对整流后的电压进行恒压处理,并通过反馈输出引脚FB输出初始工作电压。
本具体实施例中,通过第一功率电感T1和恒压芯片U3内置的MOS管共同作用实现对整流后输入至恒压电路200的电压的恒压控制。恒压控制原理如下:
通过恒压芯片U3内置的MOS管的导通和关闭,实现给第一功率电感T1充电或者放电,进而实现恒压控制。流入第一功率电感T1的电流给第一功率电感T1充电储能。当恒压芯片U3内置的MOS管导通时,电流通过第一漏极引脚DRN1进入恒压芯片U3,并从反馈输出引脚FB输出电压至模组供电模块400、第二光源组600。当恒压芯片U3内置的MOS管截止时,第一功率电感T1通过第一二极管D1进行放电,输出电压至模组供电模块400、第二光源组600,以此实现恒流控制。另外,恒压芯片U3通过感应第四电阻R4和第五电阻R5的电压信息,其内部作出运算,实现对输出电压的恒压控制。
可选地,恒压芯片U3的芯片型号为BP2606。
需要说明的是,本领域中,BP2606是一款高效率、高PF值、低THD的恒压驱动芯片。THD是谐波失真的意思,是指输出信号比输入信号多出的谐波成分。芯片工作在电感电流临界连续模式,适用于Boost架构的功率因素校正电路。BP2606在输出轻载时进入间歇工作模式,确保输出电压不飘高,对母线电容友好,其采用源极驱动和电流检测方式,芯片的工作电流极低,只需要很少的外围元件,即可实现优异的恒流特性,极大的节约了系统成本和体积。
参照图3,在本实用新型一些实施例中,模组供电模块400包括第一模组供电电路410。第一模组供电电路410的作用是对初始工作电压进行降压,输出第一工作电压至智能控制模块U1。可选地,第一工作电压为3.3V。
进一步地,第一模组供电电路410包含有第一降压芯片U4、第一拓扑电路411以及第六电阻R6。其中,第一降压芯片U4设有第一电压输出引脚OUT1和第二漏极引脚DRN2,第二漏极引脚DRN2连接恒压电路200的输出端,具体地,其连接恒压电路200的反馈输出引脚FB。第一电压输出引脚OUT1通过第六电阻R6和第一拓扑电路411连接智能控制模块U1的电源端。
更进一步地,第一拓扑电路411包括第二功率电感T2、第一电解电容CE1和第二二极管D2,第二功率电感T2的第一端通过第六电阻R6连接第一电压输出引脚OUT1,第二功率电感T2的第二端连接第一电解电容CE1的正极,第一电解电容CE1的负极与第二二极管D2的正极连接。第二二极管D2的负极连接第二功率电感T2的第一端,且通过第六电阻R6与第一电压输出引脚OUT1连接。另外,第一电解电容CE1的正极连接智能控制模块U1的电源端,第一电解电容CE1的负极还接地。第二二极管D2为续流二极管。
可选地,第一降压芯片U4的芯片型号为BP2525。
本具体实施例中,第一拓扑电路411为BUCK降压电路,BUCK降压电路与第一降压芯片U4内置的MOS管共同作用实现对初始工作电压的降压,进而输出3.3V的工作电压以驱动智能控制模块U1的工作。降压原理如下:
通过第一降压芯片U4内置的MOS管的导通和关闭,实现给第二功率电感T2充电或者放电,进而实现降压。当第一降压芯片U4内置的MOS管导通时,电流通过第二漏极引脚DRN2流入至第一降压芯片U4,并从第一电压输出引脚OUT1输出用于驱动智能控制模块U1工作的电压至第一拓扑电路411。流入第一拓扑电路411的电流给第二功率电感T2充电储能。当第一降压芯片U4内置的MOS管截止时,第二功率电感T2通过第二二极管D2进行放电,第二功率电感T2、智能控制模块U1、第二二极管D2恰好形成一个回路,第一拓扑电路411将3.3V的工作电压输出给智能控制模块U1。以此实现对初始工作电压的降压。另外,第一降压芯片U4为恒流输出的芯片,其通过感应第六电阻R6的电压信息,第一降压芯片U4的内部作出运算,实现对输出电压的控制。
在本实用新型一些实施例中,模组供电模块400包括第二模组供电电路420,第二模组供电电路420用于对初始工作电压进行降压,输出第二工作电压至智能控制模块U1。可选地,第二工作电压为40V。
进一步地,第二模组供电电路420包含有第二降压芯片U5、第二拓扑电路421和第七电阻R7。其中,第二降压芯片U5设置有第三漏极引脚DRN3和第二电压输出引脚OUT2,第三漏极引脚DRN3连接恒压电路200的输出端,具体地,其连接恒压电路200的反馈输出引脚FB。第二电压输出引脚OUT2通过第七电阻R7和第二拓扑电路421分别与第一光源组500和恒压电路的电源端连接。
更进一步地,第二拓扑电路421包括第三功率电感T3、第二电解电容CE2和第三二极管D3,第三二极管D3为续流二极管,第三功率电感T3的第一端通过第七电阻R7连接第二电压输出引脚OUT2,其第二端与第二电解电容CE2的正极连接。第二电解电容CE2的负极与第三二极管D3的阳极连接,第三二极管D3的阴极连接第三功率电感T3的第一端,且通过第七电阻R7连接第二电压输出引脚OUT2。另外,第二电解电容CE2的正极连接第一光源组500,其负极还接地。
本具体实施例中,第二拓扑电路421为BUCK降压电路,BUCK降压电路与第二降压芯片U5内置的MOS管共同作用实现对初始工作电压的降压,进而输出40V的工作电压以驱动第一光源组500的工作。降压原理如下:
通过第二降压芯片U5内置的MOS管的导通和关闭,实现给第三功率电感T3充电或者放电,进而实现降压。当第二降压芯片U5内置的MOS管导通时,电流通过第三漏极引脚DRN3流入至第二降压芯片U5,并从第二电压输出引脚OUT2输出用于驱动第一光源组500工作的电压至第二拓扑电路421。流入第二拓扑电路421的电流给第三功率电感T3充电储能。当第二降压芯片U5内置的MOS管截止时,第三功率电感T3通过第三二极管D3进行放电,第三功率电感T3、第一光源组500、第三二极管D3恰好形成一个回路,第二拓扑电路421将40V的工作电压输出给第一光源组500。以此实现对初始工作电压的降压。另外,第二降压芯片U5为恒流输出的芯片,其通过感应第七电阻R7的电压信息,第二降压芯片U5的内部作出运算,实现对输出电压的控制。
参照图4,在本实用新型一些实施例中,第一光源组500包括第一子光源组510、第二子光源组520和第三子光源组530。第二光源组600包括第四子光源组610和第五子光源组620。第一子光源组510、第二子光源组520、第三子光源组530和第四子光源组610以及第五子光源组620均包括n个依次串联的LED。第一控制端包括第二输出端D1、第三输出端D2和第四输出端D3,第二控制端包括第五输出端D4和第六输出端D5。其中:
第二输出端D1连接第一子光源组510中的第n-X个LED的阴极;
第三输出端D2连接第二子光源组520中的第n-X个LED的阴极;
第四输出端D3连接第三子光源组530中的第n-X个LED的阴极;
第五输出端D4连接第四子光源组610中的第n-X个LED的阴极;
第六输出端D5连接第五子光源组620中的第n-X个LED的阴极。
可选地,n>1,1≤X<n。
以上对本实用新型的较佳实施方式进行了具体说明,但本发明创造并不限于所述实施例,熟悉本领域的技术人员在不违背本实用新型精神的前提下还可做出种种的等同变型或替换,这些等同的变型或替换均包含在本申请权利要求所限定的范围内。

Claims (10)

1.兼容切相调光和智能调光的照明控制电路,其特征在于,所述照明控制电路包括:整流电路、恒压电路、检波电路、模组供电模块、智能控制模块、输出控制电路,所述整流电路连接有交流市电,所述整流电路与所述检波电路连接,所述整流电路通过所述恒压电路与所述模组供电模块,所述模组供电模块与所述智能控制模块连接;所述智能控制模块分别与所述检波电路和所述输出控制电路连接;其中:
所述整流电路用于接收所述交流市电并对其进行整流;
所述恒压电路用于对整流后的电压进行恒压处理,输出初始工作电压;所述模组供电模块用于对所述初始工作电压进行降压,输出工作电压至所述智能控制模块和所述恒压电路;
所述检波电路用于采集整流后的电压波形,并将所述电压波形与切相调光的切相信号量进行分离;
所述智能控制模块用于接收所述切相信号量,并检测所述切相信号量的切相角度,根据所述切相信号量和所述切相角度输出第一控制信号至所述输出控制电路;或,接收外部发送的调光控制信号,根据所述调光控制信号输出第二控制信号至所述输出控制电路;
所述输出控制电路用于根据所述第一控制信号控制输出至负载的电压或者电流值;或,根据所述第二控制信号控制输出至负载的电压或电流值。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兼容切相调光和智能调光的照明控制电路,其特征在于,所述检波电路包括:第一电阻组、第二电阻组和第一电容,所述第一电容为有极性电容,所述第一电阻组的一端与所述整流电路连接,所述第一电阻组的另一端分别与所述第一电阻的一端和所述第一电容的正极连接,所述第一电容的负极与所述第一电阻的另一端连接,所述第一电阻的另一端接地,所述第一电容的正极与所述智能控制模块连接。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兼容切相调光和智能调光的照明控制电路,其特征在于,所述输出控制电路包括:恒流控制芯片,所述恒压控制芯片分别与负载和所述智能控制模块连接。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兼容切相调光和智能调光的照明控制电路,其特征在于,所述整流电路包括:整流桥组,所述整流桥组为全波桥式整流桥组,所述整流桥组包括:第一整流二极管、第二整流二极管、第三整流二极管和第四整流二极管;其中,所述第一整流二极管的正极连接有火线,所述第二整流二极管的正极连接有零线,所述第三整流二极管的正极接地,所述第三整流二极管的负极连接所述零线,所述第四整流二极管的正极接地,所述第四整流二极管的负极连接所述火线。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兼容切相调光和智能调光的照明控制电路,其特征在于,所述照明控制电路还包括第一滤波电路,所述整流电路通过所述第一滤波电路与所述恒压电路连接;其中,所述第一滤波电路包括第一电感、第二电阻、第二电容和第三电容;所述第一电感的一端分别与所述整流电路和所述第二电容的一端连接,所述第一电感的另一端分别与所述第三电容的一端和所述恒压电路连接,所述第三电容的另一端与所述第二电容的另一端连接,所述第三电容的另一端接地;所述第二电阻的一端连接于所述第一电感和所述第二电容之间,所述第二电阻的另一端连接于所述第一电感和所述第三电容之间。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兼容切相调光和智能调光的照明控制电路,其特征在于,所述恒压电路包括恒压芯片、第一二极管和第一功率电感,所述恒压芯片设置有第一漏极引脚和反馈输出引脚;所述第一功率电感的一端与所述第一电感的另一端连接,所述第一功率电感的另一端分别与所述第一二极管的阳极和所述第一漏极引脚连接,所述第一二极管的阴极与所述模组供电模块连接,所述反馈输出引脚与所述模组供电模块连接。
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兼容切相调光和智能调光的照明控制电路,其特征在于,所述模组供电模块包括:第一模组供电电路,所述第一模组供电电路用于对所述初始工作电压进行降压,输出第一工作电压至所述智能控制模块;所述第一模组供电电路包括第一降压芯片和第一拓扑电路,所述第一降压芯片设置有第二漏极引脚和第一电压输出引脚,所述第二漏极引脚与所述恒压电路的输出端连接,所述第一电压输出引脚通过所述第一拓扑电路与所述智能控制模块的电源端连接;其中,第一拓扑电路为BUCK降压电路。
8.根据权利要求1或7所述的兼容切相调光和智能调光的照明控制电路,其特征在于,所述模组供电模块还包括:第二模组供电电路,所述第二模组供电电路用于对所述初始工作电压进行降压,输出第二工作电压至所述恒压电路;所述第二模组供电电路包括第二降压芯片和第二拓扑电路,所述第二降压芯片设置有第三漏极引脚和第二电压输出引脚,所述第三漏极引脚与所述恒压电路的输出端连接,所述第二电压输出引脚通过所述第二拓扑电路与所述恒压电路的电源端连接;其中,第二拓扑电路为BUCK降压电路。
9.一种照明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负载以及如权利要求1至8任一项所述的兼容切相调光和智能调光的照明控制电路;其中,所述负载为光源模块。
10.根据权利要求9所述的照明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光源模块包括第一光源组和第二光源组,所述第一光源组的输入端和所述模组供电模块的输出端连接,所述第一光源组的输出端与所述输出控制电路的第一控制端连接,所述第二光源组的输入端与所述恒压电路的输出端连接,所述第二光源组的输出端与所述输出控制电路的第二控制端连接。
CN202321693436.4U 2023-06-29 2023-06-29 兼容切相调光和智能调光的照明控制电路及照明装置 Active CN220755102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321693436.4U CN220755102U (zh) 2023-06-29 2023-06-29 兼容切相调光和智能调光的照明控制电路及照明装置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321693436.4U CN220755102U (zh) 2023-06-29 2023-06-29 兼容切相调光和智能调光的照明控制电路及照明装置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20755102U true CN220755102U (zh) 2024-04-09

Family

ID=90565851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321693436.4U Active CN220755102U (zh) 2023-06-29 2023-06-29 兼容切相调光和智能调光的照明控制电路及照明装置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20755102U (zh)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3503563B (zh) 可调光led驱动器及其控制方法
Ye et al. Single-stage offline SEPIC converter with power factor correction to drive high brightness LEDs
CN103917017B (zh) 一种单级式无电解电容ac/dc led恒流驱动电源
CN202455590U (zh) 具有创新架构的大功率led智能电源驱动器
CN101636021A (zh) 一种led恒流驱动电路
CN102510614A (zh) Led多灯集散式群驱动系统
CN201690655U (zh) 一种具有智能调光功能的反激式路灯照明led恒流驱动电源
CN102014557A (zh) Led调光电源
CN105554956A (zh) 基于pwm调光的led灯照明系统
Agrawal et al. A review of different DC/DC converters for power quality improvement in LED lighting load
CN102685989A (zh) 高压直流集中供电led恒流源pwm调光方法及电路
CN205378285U (zh) 基于pwm调光的led灯照明系统
CN215222534U (zh) 一种调光驱动电路、调光驱动装置及灯具
CN103152896A (zh) 具有创新架构的大功率led智能电源驱动器
CN208063509U (zh) Led低压驱动电路和led灯具
CN204465970U (zh) 一种基于hv9931的led路灯驱动电路
CN107635313B (zh) 一种基于电容自均流实现调光的多路led驱动器
Pinto et al. High-power-factor street lighting system to supply LEDs without energy consumption during the peak load time
CN220755102U (zh) 兼容切相调光和智能调光的照明控制电路及照明装置
CN103338560A (zh) Led供电电路
CN108024420B (zh) Led低压驱动电路和led灯具
CN215073040U (zh) 一种led灯照明系统及其包含的调光器和led灯
CN112040603B (zh) 一种bpsk可见光通信调制的单级led驱动电路与方法
CN208739455U (zh) Led触控调光温驱动电源
CN202587529U (zh) 高压直流集中供电led恒流源pwm调光电路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