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20750485U - 制冷设备 - Google Patents

制冷设备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20750485U
CN220750485U CN202322278491.3U CN202322278491U CN220750485U CN 220750485 U CN220750485 U CN 220750485U CN 202322278491 U CN202322278491 U CN 202322278491U CN 220750485 U CN220750485 U CN 220750485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air
pipe
chamber
refrigeration
fresh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322278491.3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刘玉民
李腾昌
孙彬
陈桂生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Hisense Ronshen Guangdong Refrigerator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Hisense Ronshen Guangdong Refrigerator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Hisense Ronshen Guangdong Refrigerator Co Ltd filed Critical Hisense Ronshen Guangdong Refrigerator Co Ltd
Priority to CN202322278491.3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20750485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20750485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20750485U/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Landscapes

  • Cold Air Circulating Systems And Constructional Details In Refrigerators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制冷设备,包括:箱体,箱体中设置有多个储物室,至少两个储物室上设置有新风通道,储物室通过新风通道连通储物室的外部;排气组件,排气组件包括气流驱动部件、主气管和至少一副气管,气流驱动部件具有吸气口和出气口,气流驱动部件被配置成从吸气口吸气并从出气口排气;主气管的管壁上设置有至少一连接支管,连接支管具有固定端口和连接端口,固定端口连接在主气管上并连通主气管,连接端口与副气管连接;连接支管从固定端口输出的气流流动方向与主气管在位于固定端口区域的气流流动方向之间形成锐角,出气口连接主气管。实现降低制冷设备的制造成本。

Description

制冷设备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家用电器,尤其涉及一种制冷设备。
背景技术
冰箱是人们日常生活中常用的一种家用电器,冰箱通常包括箱体和门体,箱体中形成制冷间室来放置需要制冷存放的物品,制冷间室则通过门体实现开关以方便用户存取物品。在冰箱制造完成后经过长时间运输,往往箱内产生一定程度的异味(主要为塑料气味)。到达在用户家中,冰箱首次开门使用时,间室异味扑面而来极大拉低了冰箱档次。并且,在使用过程中,冰箱中存储的有异味的物品(如海鲜等易挥发气味的食物)长时间存放后,会导致箱内空气质量远差于冰箱所处环境,箱内空气质量急需改善。
为此,中国专利公开号CN 115682545 A公开了一种新风去异味冰箱,其配置有新风送风管道和排风管道,其中,新风送风管道和排风管道分别配置有风机,来实现通过新风送风管道向冰箱内引入新风,并通过排风管道将冰箱内的空气排出。
但是,冰箱一般配置有冷藏室和冷冻室等多个储物室,为了满足不同储物室的新风换气要求,则需要针对每个储物室配置风机来实现新风功能,导致制造成本增加。鉴于此,如何设计一种制造成本低的制冷设备是本实用新型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
本背景技术所公开的上述信息仅仅用于增加对本申请背景技术的理解,因此,其可能包括不构成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已知的现有技术。
实用新型内容
针对背景技术中指出的问题,本申请提供一种制冷设备,实现降低制冷设备的制造成本。
为实现上述实用新型目的,本实用新型采用下述技术方案予以实现:
本申请一些实施例中,提供了一种制冷设备,包括:
箱体,所述箱体中设置有多个储物室,至少两个所述储物室上设置有新风通道,所述储物室通过所述新风通道连通所述储物室的外部;
排气组件,所述排气组件包括气流驱动部件、主气管和至少一副气管,所述气流驱动部件具有吸气口和出气口,所述气流驱动部件被配置成从所述吸气口吸气并从所述出气口排气;所述主气管的管壁上设置有至少一连接支管,所述连接支管具有固定端口和连接端口,所述固定端口连接在所述主气管上并连通所述主气管,所述连接端口与所述副气管连接;所述连接支管从所述固定端口输出的气流流动方向与所述主气管在位于所述固定端口区域的气流流动方向之间形成锐角,所述出气口连接所述主气管;
其中,所述气流驱动部件的所述吸气口连通其中一具有所述新风通道的所述储物室,所述出气口连接所述主气管,所述副气管连通其余具有所述新风通道的所述储物室。
本申请一实施例中,其中一具有所述新风通道所述储物室为冷藏室,另一具有所述新风通道所述储物室为冷冻室,所述冷冻室的底部设置有排水通道,所述排水通道形成所述冷冻室的所述新风通道。
本申请一实施例中,所述冷冻室中设置有冷冻蒸发器和冷冻风机;
在所述冷冻蒸发器不制冷并且所述冷冻风机运行过程中,所述气流驱动部件启动以使得所述冷冻室内的空气从对应的所述副气管排出而外界空气经由所述排水通道流入并与所述冷冻蒸发器热交换。
本申请一实施例中,所述箱体中还设置有变温室,所述变温室与所述冷冻室之间还设置有送风管和回风管;
其中,所述变温室上也连接有所述副气管,所述变温室设置有独立的所述新风通道或所述送风管形成所述变温室的所述新风通道。
本申请一实施例中,所述冷藏室中设置有冷藏蒸发器和冷藏风机;
所述气流驱动部件被配置成在所述冷藏风机运行过程中启动以通过所述吸气口吸取所述冷藏蒸发器回风侧的空气。
本申请一实施例中,所述冷藏室的背部形成有第一凹陷结构和第二凹陷结构,所述第二凹陷结构布置在所述第一凹陷结构的一侧;
所述冷藏室中设置有蒸发盖板,所述蒸发盖板遮盖在所述第一凹陷结构上,所述第一凹陷结构与所述蒸发盖板之间形成蒸发腔体,所述冷藏蒸发器和所述冷藏风机设置在所述蒸发腔体中;
所述储物室中还设置有风道盖板,所述风道盖板遮盖住所述第二凹陷结构,所述第二凹陷结构和所述风道盖板之间形成连接风道,所述连接风道连通所述蒸发腔体和所述冷藏室上的所述新风通道;
所述气流驱动部件布置在所述蒸发腔体的下方。
本申请一实施例中,所述蒸发盖板的设置有开口以形成出风口,所述第一凹陷结构的下部未被所述蒸发盖板的下边缘遮盖的部位形成回风口;
所述风道盖板的下部还遮挡在所述回风口的外侧,所述回风口与所述风道盖板相对布置。
本申请一实施例中,所述箱体中还设置有机仓,所述机仓中设置有压缩机和冷凝器;
所述主气管的排气端部伸入到所述机仓中;所述排气管输出的气流经由所述冷凝器换热后输出至所述机仓的外部。
本申请一实施例中,所述气流驱动部件为气泵;或者,所述气流驱动部件为吸风机。
本申请还提供一种制冷设备,包括:
箱体,所述箱体中设置有多个储物室,至少两个所述储物室上设置有新风通道,所述储物室通过所述新风通道连通所述储物室的外部;
排气组件,所述排气组件包括气流驱动部件、主气管和多根副气管,所述主气管的管壁上设置有多根连接支管,所述连接支管具有固定端口和连接端口,所述固定端口连接在所述主气管上并连通所述主气管,所述连接端口与所述副气管连接;所述连接支管从所述固定端口输出的气流流动方向与所述主气管在位于所述固定端口区域的气流流动方向之间形成锐角;所述气流驱动部件具有吸气口和出气口,所述吸气口连接所述主气管,所述出气口连接所述主气管,所述气流驱动部件被配置成驱动气流在所述主气管中流动;
其中,所述副气管连通具有所述新风通道的所述储物室。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的优点和积极效果是:排气组件的主气管通过连接支管配置有副气管,由于主气管上的连接支管连接主气管的部位相对于主气管倾斜布置,在主气管和连接支管所形成的夹角结构在内部靠近固定端口的位置形成气体引射器的结构,利用气体引射原理,使得副气管也具有吸气的功能,进而通过副气管将对应连接的储物室中的储物腔体内的污浊气体吸出,实现通过单一动力源气流驱动部件来实现对多个独立的储物室进行新风交换的目的,以降低制造成本。
结合附图阅读本实用新型的具体实施方式后,本实用新型的其他特点和优点将变得更加清楚。
附图说明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或现有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或现有技术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一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是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性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
图1为根据实施例的制冷设备的结构示意图之一;
图2为图1中A-A向剖视图;
图3为图2中B区域局部放大示意图;
图4为图2中C区域局部放大示意图;
图5为根据实施例的制冷设备的结构示意图之二;
图6为图5中D区域局部放大示意图;
图7为图5中E区域局部放大示意图;
图8为图5中F-F向剖视图;
图9为根据实施例的制冷设备的结构示意图之三;
图10为图9中G区域局部放大示意图;
图11为根据实施例的制冷设备的结构示意图之四;
图12为图11中H区域局部放大示意图。
附图标记:
1、箱体;11、储物室;12、机仓;13、新风通道;14、连接风道;15、第一凹陷结构;16、第二凹陷结构;17、蒸发盖板;18、风道盖板;19、围挡;111、蒸发腔体;112、排水通道;113、送风管;114、回风管;181、出风孔;101、冷藏室;102、冷冻室;103、变温室;
2、排气组件;21、气流驱动部件;22、排气管;221、主气管;222、副气管;223、连接支管;
3、蒸发器;31、冷藏蒸发器;32、冷冻蒸发器;
4、冷凝器。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结合本申请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申请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申请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申请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申请保护的范围。
在本申请的描述中,需要理解的是,术语“中心”、“上”、“下”、“前”、“后”、“左”、“右”、“竖直”、“水平”、“顶”、“底”、“内”、“外”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申请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申请的限制。
术语“第一”、“第二”仅用于描述目的,而不能理解为指示或暗示相对重要性或者隐含指明所指示的技术特征的数量。由此,限定有“第一”、“第二”的特征可以明示或者隐含地包括一个或者更多个该特征。在本申请的描述中,除非另有说明,“多个”的含义是两个或两个以上。
在本申请的描述中,需要说明的是,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术语“安装”、“相连”、“连接”应做广义理解,例如,可以是固定连接,也可以是可拆卸连接,或一体地连接;可以是机械连接,也可以是电连接;可以是直接相连,也可以通过中间媒介间接相连,可以是两个元件内部的连通。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具体情况理解上述术语在本申请中的具体含义。
在本实用新型中,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之“上”或之“下”可以包括第一和第二特征直接接触,也可以包括第一和第二特征不是直接接触而是通过它们之间的另外的特征接触。而且,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之上”、“上方”和“上面”包括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正上方和斜上方,或仅仅表示第一特征水平高度高于第二特征。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之下”、“下方”和“下面”包括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正下方和斜下方,或仅仅表示第一特征水平高度小于第二特征。
下文的公开提供了许多不同的实施方式或例子用来实现本实用新型的不同结构。为了简化本实用新型的公开,下文中对特定例子的部件和设置进行描述。当然,它们仅仅为示例,并且目的不在于限制本实用新型。此外,本实用新型可以在不同例子中重复参考数字和/或参考字母,这种重复是为了简化和清楚的目的,其本身不指示所讨论各种实施方式和/或设置之间的关系。此外,本实用新型提供了的各种特定的工艺和材料的例子,但是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可以意识到其他工艺的应用和/或其他材料的使用。
本申请中的制冷设备,通常包括箱体、门体和制冷系统,其中,箱体中形成至少以制冷间室,制冷间室通过门体实现开关以满足存取物品的要求。
其中,制冷系统通过使用压缩机、冷凝器、膨胀阀和蒸发器来执行制冷设备的制冷循环。制冷循环包括一系列过程,涉及压缩、冷凝、膨胀和蒸发,实现对箱体内的物品进行制冷。
低温低压制冷剂进入压缩机,压缩机压缩成高温高压状态的制冷剂气体并排出压缩后的制冷剂气体。所排出的制冷剂气体流入冷凝器。冷凝器将压缩后的制冷剂冷凝成液相,并且热量通过冷凝过程释放到周围环境。
膨胀阀使在冷凝器中冷凝形成的高温高压状态的液相制冷剂膨胀为低压的液相制冷剂。蒸发器蒸发在膨胀阀中膨胀的制冷剂,并使处于低温低压状态的制冷剂气体返回到压缩机。蒸发器可以通过利用制冷剂的蒸发的潜热来对箱体内的物品进行制冷。
如图1-图12所示,本申请一实施例提供了一种制冷设备,包括:箱体1、制冷系统和排气组件2。
所述箱体1形成储物室11和机仓12,所述储物室11中还是设置有蒸发腔体111,所述蒸发腔体111具有回风口和出风口,所述箱体1上还设置有新风通道13,所述储物室11通过所述新风通道13连通所述储物室11的外部,所述新风通道13连通所述蒸发腔体111,新风通道13能够将储物室11外部的新鲜空气吸入以进入到储物室11内。
排气组件2,所述排气组件2包括气流驱动部件21和排气管22,所述气流驱动部件21具有吸气口和出气口,所述气流驱动部件21被配置成从所述吸气口吸气并从所述出气口排气,所述出气口连接所述排气管22;
其中,所述压缩机、所述冷凝器4和所述节流装置设置在所述机仓12中,所述蒸发器3设置在所述蒸发腔体111中;所述排气管22连通所述储物室11用于将储物室11内的异味气体吸入并排出至储物室11的外部,所述排气管22伸出至所述储物室11的外部。
具体的,在使用过程中,气流驱动部件21启动后,气流驱动部件21能够通过排气管22吸入储物室11内的气体,新风通道13便可以同步将外部的空气引入输送到储物室11中。
本申请的一实施例中,为了降低制造成本并提高储物室11内新风的换气效率,排气组件2配置有一个气流驱动部件21来实现吸入新风以及排出储物室11内的污浊气体,以实现换新风的功能。
与此同时,为了提高换新风的效率,对于气流驱动部件21的吸气口则设置在靠近所述蒸发腔体111的所述回风口布置。
具体而言,在使用过程中,储物室11通过门体关闭内部的储物空间,储物室11内的储物空间处于相对封闭的状态,储物空间中存放的有味的物品所产生的异味将影响储物室11内储物空间内的空气质量,为此,则需要通过排气组件2来实现对储物室11的储物空间进行换新风处理。
在换新风的过程中,储物室11的门体处于关闭的状态,在气流驱动部件21通电运行后,气流驱动部件21能够通过吸气口来抽吸流到蒸发腔体111的回风口处的气流。
而对于从蒸发腔体111输出的冷空气而言,一般是与储物室11中存放的物品进行热交换后,再返回流入到蒸发腔体111的回风口处。因此,对于储物室11内的空气,处于蒸发腔体111的回风口处的空气质量最差。
而在换新风时,由于气流驱动部件21的吸气口靠近蒸发腔体111的回风口布置,进而通过气流驱动部件21的吸气口所抽吸的空气基本上时储物室11内较为污浊的气体,这样,便可以快速高效的将储物室11内的污浊气体抽吸并通过排气管22排到储物室11的外部,以提高新风换气的效率。
另外,在气流驱动部件21运行工作时,通过吸气口对储物室11内进行抽气处理,以使得储物室11的储物腔体内部形成一定的负压,在负压作用下,储物室11外部的新空气便可以经由新风通道13进入到储物室11的储物腔体中,这样,对于新风而言无需额外配置独立的风机等部件进行驱动。
通过在储物室11上配置与外界连通的常开式的新风通道13,便可以通过单个气流驱动部件21来对储物室11作用实现新风的引入和污浊气体的排出,而无需针对新风和排风分别配置独立的部件进行驱动气流流动,以降低制造成本并简化整体结构,减少排气组件2在箱体1中的占用空间;另外,对于气流驱动部件21而言,其吸气口布置在蒸发腔体111的回风口处来吸气,可以快速高效的将储物腔体中的污浊气体快速吸入并通过排气管22排出至储物室11的外部,以提高新风换气的效率,缩短气流驱动部件21的运行时间,以降低能耗。
一实施例中,所述蒸发腔体111的所述回风口位于所述出风口的下方,所述储物室11内还设置有连接风道14,所述连接风道14布置在所述蒸发腔体111的一侧,所述连接风道14连通所述新风通道13和所述蒸发腔体111;所述连接风道14的出口比邻所述回风口,所述吸气口位于所述回风口的下方。
具体的,对于储物室11中所设置的蒸发腔体111,蒸发腔体111的回风口布置在储物室11的底部区域,而蒸发腔体111的出风口则布置在储物室11的顶部区域,在进行制冷过程中,蒸发腔体111中经由蒸发器3换热后的冷空气将从出风口输出,并利用冷气下降的原理,使得冷气向下流动并经由储物室11内存储的物品进行换热后流向蒸发腔体111的回风口。
对于新风通道13向储物室11的储物腔体所引入的新风,则经由储物室11内所设置的连接风道14输送至回风口处,这样,新风将与储物室11的储物腔体内换热后的空气在回风口中混合后进入到蒸发腔体111中一并进行换热制冷。这样,使得新引入的空气也并蒸发器3制冷后再从出风口输出至储物腔体中,以对储物腔体中的物品进行制冷处理,进而实现减轻因引入新风导致储物腔体内的温度上升。
某些实施例中,为了减少气流驱动部件21的吸气口在吸气过程中,吸入过多的新风而影响新风的换热效率,沿高度方向上,所述连接风道14的出口高于所述吸气口。
具体的,对于连接风道14的出口与气流驱动部件21的吸气口之间的位置关系设计,将连接风道14的出口布置在气流驱动部件21的吸气口的上方。
这样,在使用过程中,蒸发腔体111的出风口输出的冷气下沉并与储物腔体中的储物换热后流动到储物室11的底部再被回风口吸入至蒸发腔体111中,换热后的冷气形成污浊的气体在流回到回风口的过程中将被气流驱动部件21的吸气口吸入,以高效的排出污浊的空气,未被吸气口吸入的剩余储物腔体中的空气则进入到蒸发腔体111的回风口中。
而对于新风通道13输送的新风布置在吸气口的上方,新风直接输送至回风口中,然后,再与蒸发器3进行换热,这样,便可以有效的提高新风的换气效率。
某个实施例中,沿高度方向上,所述回风口、所述连接风道14的出口和所述吸气口由上至下依次分布。
具体的,对于连接风道14的出口与气流驱动部件21的吸气口之间的位置关系设计,沿蒸发腔体111回风气流的流动方向,所述吸气口、所述连接风道14的出口、所述回风口在高度方向上依次布置。
这样,在使用过程中,蒸发腔体111的出风口输出的冷气下沉并与储物腔体中的储物换热后流动到储物室11的底部再被回风口吸入至蒸发腔体111中,换热后的冷气形成污浊的气体在流回到回风口的过程中将被气流驱动部件21的吸气口吸入,以高效的排出污浊的空气。
而对于新风通道13输送的新风布置在吸气口的上方,新风将与未被吸气口吸入的剩余储物腔体中的空气一同进入到回风口中混合,然后,再与蒸发器3进行换热,这样,便可以有效的提高新风的换气效率。
另一个实施例中,所述储物室11的背部形成有第一凹陷结构15和第二凹陷结构16,所述第二凹陷结构16布置在所述第一凹陷结构15的一侧;
所述储物室11中设置有蒸发盖板17,所述蒸发盖板17遮盖在所述第一凹陷结构15上,所述第一凹陷结构15与所述蒸发盖板17之间形成所述蒸发腔体111;
所述储物室11中还设置有风道盖板18,所述风道盖板18遮盖住所述第二凹陷结构16,所述第二凹陷结构16和所述风道盖板18之间形成所述连接风道14。
具体的,对于蒸发腔体111而言,采用在储物室11的背部形成第一凹陷结构15,然后,将蒸发盖板17遮盖住第一凹陷结构15以形成蒸发腔体111。而对于新风通道13也同样的采用在储物室11的背部形成第二凹陷结构16,然后,将风道盖板18遮盖住第二凹陷结构16以形成新风通道13。
其中,第一凹陷结构15和第二凹陷结构16在储物室11的宽度方向上并排布置,并且,第一凹陷结构15和第二凹陷结构16沿高度方向上延伸布置。
某个实施例中,为了实现在储物腔体内均匀的输送冷气,所述风道盖板18还遮盖在所述蒸发盖板17上,所述风道盖板18和所述蒸发盖板17之间设置有围挡19,所述围挡19围绕在所述出风口的外部,所述回风口位于所述围挡19的外部,所述围挡19、所述风道盖板18和所述蒸发盖板17之间形成出风腔体,所述风道盖板18上设置有多个出风孔181,所述出风孔181连通所述出风腔体。
具体的,对于蒸发腔体111的出风口输出的冷气将先输送至所述风道盖板18的背部所形成的出风腔体中,冷气充满出风腔体并通过风道盖板18上布置的多个出风孔181输出。冷气通过布置在风道盖板18上的多个出风孔181输出,可以使得冷气均匀的分布储物腔体,以提高制冷均匀性。
一实施例中,为了进一步的提高污浊气体的排出效率以提高新风的换气效率,所述蒸发盖板17的设置有开口以形成所述出风口,所述第一凹陷结构15的下部未被所述蒸发盖板17的下边缘遮盖的部位形成所述回风口;
所述风道盖板18的下部还遮挡在所述回风口的外侧,所述回风口与所述风道盖板18相对布置。
具体的,对于风道盖板18而言,风道盖板18的底部延伸向下并遮盖在回风口的前侧,这样,对于要流回到回风口中的气流变需要越过风道盖板18的下边缘才能够进入到回风口中。而气流驱动部件21的吸气口布置在回风口的下方并靠近风道盖板18的下边缘,这样,便可以使得气流驱动部件21的吸气口更加高效的抽吸储物腔体中的污浊气体。
与此同时,风道盖板18的底部可以低于第二凹陷结构16的底部,这样,便可以使得新风在风道盖板18的内侧朝向回风口方流动,以减少新风被气流驱动部件21的吸气口吸入,进而更加有效的提高新风的换气效率。
某些实施例中,所述排气管22的排气端部伸入到所述机仓12中;所述排气管22输出的气流经由所述冷凝器4换热后输出至所述机仓12的外部。
具体的,对于从排气管22排出的气体,由于是从储物室11吸出的气体整体温度较低。通过将排气管22排出的气体输送至机仓12中并参与冷凝器4的换热,以使得冷凝器4能够充分的利用排气管22所排出气体的冷量进行换热,有效降低冷凝器4的热量,提升冷凝器4的换热效率,从而提升整机制冷效率。
其中,对于排气管22的排气端部,可以布置在冷凝器4的进风侧,这样,使得从排气管22排出的气体先流到冷凝器4的进风侧。冷凝器4温度高,气流驱动部件21工作排出的低温空气冷凝器4的翅片换热,降低了冷凝器4的温度,提升了制冷系统的效率,也避免了低温气体排出对用户实际使用环境的干扰。在机仓12中冷凝风机的作用下,使得排气管22排出的气体连通机仓12外部吸入的气体一同流经冷凝器4参与换热。
某些实施例中,对于气流驱动部件21的表现实体可以采用常规的吸风机,利用吸风机吸风来实现将储物室11内的空气通过排气管22排出。
或者,为了减小空间占用量,所述气流驱动部件21为气泵,气泵可以布置在储物室11内,同样的,气泵也可以布置在储物室11的外部,气泵的吸气口则位于储物室11的储物腔体中并位于蒸发腔体111的回风口的下方。
本申请的另一个实施例中所提供的制冷设备,包括箱体1排气组件2。
其中,所述箱体1形成储物室11,所述储物室11中还是设置有蒸发腔体111,所述蒸发腔体111具有回风口和出风口,所述蒸发腔体111中设置有蒸发器3和蒸发风机;所述箱体1上还设置有新风通道13,所述箱体1中还设置有新风通道13,所述新风通道13连通所述蒸发腔体111和所述新风通道13;
另外,所述排气组件2包括气流驱动部件21和排气管22,所述气流驱动部件21具有吸气口和出气口,所述气流驱动部件21被配置成从所述吸气口吸气并从所述出气口排气,所述出气口连接所述排气管22;
其中,所述吸气口靠近所述蒸发腔体111的所述回风口布置,所述排气管22伸出至所述储物室11的外部;所述气流驱动部件21被配置成在所述蒸发风机运行过程中启动以通过所述吸气口吸取所述蒸发腔体111的所述回风口处于的空气。
具体的,气流驱动部件21在吸气过程中,通过吸气口来直接抽吸蒸发腔体111的所述回风口处于的空气,这样,便可以减少错误的抽吸新风通道13引入的新风。
其中,为消除新风引入对储物室11内温度的影响,引入新风选择在储物室11正常制冷阶段,此时蒸发风机运行,蒸发风机的运行使储物室11内的空气从蒸发器3底部流入,经过与蒸发器3换热后,从蒸发器3上方流出,吹向储物室11内冷却食物。
在此阶段引入新风,气流驱动部件21开启,新风从新风通道13流向蒸发器3下方回风区域,与正常制冷的回风混合,大幅提高了新风与箱内回风的混合效率。
蒸发风机运行将箱内回风聚集在气流驱动部件21附近,而回风是经过箱内食物质量交换(食物气味的释放可视为食物与循环风的传质过程)后空气,空气质量差,是箱内空气急需改善的部分,此时气流驱动部件21工作,提升了污浊气体的排出效率。制冷阶段进行新风引入,可以将新风的热量充分释放给冷藏蒸发器313,从而大幅降低新风引入引起的箱内温度波动,提升了间室温度稳定性。
本申请的另一个实施例中,还提供一种制冷设备,箱体1中可以根据需要设置有多个储物室11,以满足不同物品的制冷存储要求。
其中,至少一所述储物室11内设置有所述蒸发器3,至少两个所述储物室11上设置有所述新风通道13;以满足不同物品在不同的储物室11存储的要求。而对于具有进新风功能的储物室11而言,每个储物室11都需要将内部的污浊气体的排出,为此,所配置的排气组件2需要满足多个进新风功能的储物室11的排气要求。
而为了降低制造成本,排气组件2采用单个气流驱动部件21来实现储物室11内污浊气体的排出,而无需针对每个具有新风功能的储物室11配置独立是气流驱动部件21,对于排气管22而言,进行如下改进设计。
具体的,所述排气管22包括主气管221和至少一副气管222,所述主气管221的管壁上设置有至少一连接支管223,所述连接支管223具有固定端口和连接端口,所述固定端口连接在所述主气管221上并连通所述主气管221,所述连接端口与所述副气管222连接;所述连接支管223从所述固定端口输出的气流流动方向与所述主气管221在位于所述固定端口区域的气流流动方向之间形成锐角;
其中,所述气流驱动部件21的所述吸气口连通其中一具有所述新风通道13的所述储物室11,所述出气口连接所述主气管221,所述副气管222连通其余具有所述新风通道13的所述储物室11。
具体的,排气管22采用在主气管221上配置相对倾斜布置的连接支管223来连接副气管222,气流驱动部件21则连接主气管221,气流驱动部件21将吸入的气流从主气管221向外输送。
由于主气管221上的连接支管连接主气管221的部位相对于主气管221倾斜布置,使得主气管221的气流方向与连接支管的固定端口处的气流方向形成夹角,这样,在主气管221和连接支管所形成的夹角结构在内部靠近固定端口的位置形成气体引射器的结构。
在实际使用过程中,主气管221中输送的气流流到连接支管的固定端口位置处,利用气体引射原理,使得副气管222也具有吸气的功能,进而通过副气管222将对应连接的储物室11中的储物腔体内的污浊气体吸出,实现通过单一动力源气流驱动部件21来实现对多个独立的储物室11进行新风交换的目的,以降低制造成本。
一实施例中,对于常规的制冷设备而言,其在箱体1中配置的多个储物室11按照功能不同,可以至少分为冷藏室101和冷冻室102。而在本申请中,其中一具有所述新风通道13所述储物室11为冷藏室101,另一具有所述新风通道13所述储物室11为冷冻室102,所述冷冻室102的底部设置有排水通道112,所述排水通道112形成所述冷冻室102的所述新风通道13。
具体的,常规的制冷设备通常包括冷冻室102和冷藏室101,其中冷冻室102内通常存放一些需要低温存储或长时间不食用的物品,而对于冷藏室101通常存放一些需要冷藏保存的物品。
冷藏室101和冷冻室102分别配置有独立的蒸发器3和蒸发风机。在冷藏室101中设置有独立的蒸发腔体111,冷藏室101中的蒸发腔体111内配置有冷藏蒸发器313和冷藏风机,冷冻室102中的蒸发腔体111内配置有冷冻蒸发器323和冷冻风机。
冷藏室101的容积通常较大,且内部产生异味的物品较多,为此,冷藏室101上配置有独立的新风通道13,主气管221连通冷藏室101。冷冻室102因开启的频率较小,并且,内部低温环境下产生的异味较轻,则可以利用冷冻室102所配置的排水通道112来充当新风通道13使用,冷冻室102配置有副气管222,以降低制造成本并减少零件的组装步骤。
一实施例中,对于冷冻室102而言,其内部配置的冷冻蒸发器323和冷冻风机在工作过程中,根据不同的工作工况来启动新风功能。具体为,在所述冷冻蒸发器323不制冷并且所述冷冻风机运行过程中,所述气流驱动部件21启动以使得所述冷冻室102内的空气从对应的所述副气管222排出而外界空气经由所述排水通道112流入并与所述冷冻蒸发器323热交换。
具体的,对于冷冻室102而言,其内部储物腔体进行换新风时,在冷冻蒸发器323不制冷条件下,冷冻风机运行,优先利用冷冻蒸发器323霜层的冷量维持冷冻室102的温度稳定,达到新风交换和温度稳定的目的,同时霜层的快速融化,节约了化霜加热器的加热时间,降低了化霜耗电。
另一个实施例中,对于箱体1而言,还可以设置有变温室103,所述变温室103与所述冷冻室102之间还设置有送风管113和回风管114;其中,所述变温室103上也连接有所述副气管222,所述变温室103设置有独立的所述新风通道13或所述送风管113形成所述变温室103的所述新风通道13。
具体的,对于制冷设备为了丰富储物的功能,还额外配置有变温室103,变温室103的冷量供给则依靠冷冻室102,即冷冻室102的冷气经由送风管113进入到变温室103,然后,变温室103的空气经由回风管114流入到冷冻室102中实现空气的循环流动。
变温室103上也连接有独立的副气管222,利用变温室103上所连接的副气管222来对变温室103进行换新风的操作。
对于进入到变温室103中的新风,可以在变温室103上配置独立的新风通道13,或者,可以利用送风管113来充当新风引入的通道,变温室103的新风则可以是来自冷冻室102内的空气。
某些实施例中,如图9至图10所示,为了减少副气管222的使用量,对于配置有变温室103的制冷设备而言,可以节省冷冻室102上连接的副气管222而使得冷冻室102和变温室103供用变温室103上的排气管22。
具体的,由于冷藏室101的主气管221与变温室103的副气管222相连并汇合排至机仓12的冷凝器4侧,在汇合节点处,主气管221内空气流速高,按伯努利方程,管道内空气流速高,静压力小,在管道汇合节点处压力小于变温室103的副气管222的压力,变温室103的副气管222内空气由于压差原因,势必流动至汇合管内,变温室103的副气管222内空气持续排出,从而引起变温室103空气压力的降低,由于变温室103与冷冻室102连通,冷冻室102排水口的空气由于压差作用,势必持续流向冷冻室102,平衡间室的空气压力。
一实施例中,所述冷藏室101中设置有冷藏蒸发器313和冷藏风机;所述气流驱动部件21被配置成在所述冷藏风机运行过程中启动以通过所述吸气口吸取所述冷藏蒸发器313回风侧的空气。
具体的,对于冷藏室101进行换新风的过程,可以在冷藏风机启动后,主气管221来吸取冷藏蒸发器313回风区域的空气,以提高新风的换气效率。
本申请的另一个实施例也提供了一种制冷设备,包括:箱体1和排气组件2。
其中,所述箱体1中设置有多个储物室11,至少两个所述储物室11上设置有新风通道13,所述储物室11通过所述新风通道13连通所述储物室11的外部;
所述排气组件2包括气流驱动部件21、主气管221和多根副气管222,所述主气管221的管壁上设置有多根连接支管223,所述连接支管223具有固定端口和连接端口,所述固定端口连接在所述主气管221上并连通所述主气管221,所述连接端口与所述副气管222连接;所述连接支管223从所述固定端口输出的气流流动方向与所述主气管221在位于所述固定端口区域的气流流动方向之间形成锐角,所述出气口连接所述主气管221;所述气流驱动部件21具有吸气口和出气口,所述吸气口连接所述主气管221,所述气流驱动部件21被配置成驱动气流在所述主气管221中流动;
其中,所述副气管222连通具有所述新风通道13的所述储物室11。
具体的,对于主气管221而言,其可以不与储物室11连通,而是通过各条副气管222分别连接各个储物室11。在进行新风换气过程中,气流驱动部件21启动后,气流在主气管221中流动以利用气体引射原理,带动各个副气管222对各自连接的储物室11的储物腔体抽吸污浊气体进行新风换气。
在上述实施方式的描述中,具体特征、结构、材料或者特点可以在任何的一个或多个实施例或示例中以合适的方式结合。
以上仅为本实用新型的具体实施方式,但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并不局限于此,任何熟悉本技术领域的技术人员在本实用新型揭露的技术范围内,可轻易想到的变化或替换,都应涵盖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内。因此,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应以权利要求的保护范围为准。

Claims (10)

1.一种制冷设备,其特征在于,包括:
箱体,所述箱体中设置有多个储物室,至少两个所述储物室上设置有新风通道,所述储物室通过所述新风通道连通所述储物室的外部;
排气组件,所述排气组件包括气流驱动部件、主气管和至少一副气管,所述气流驱动部件具有吸气口和出气口,所述气流驱动部件被配置成从所述吸气口吸气并从所述出气口排气;所述主气管的管壁上设置有至少一连接支管,所述连接支管具有固定端口和连接端口,所述固定端口连接在所述主气管上并连通所述主气管,所述连接端口与所述副气管连接;所述连接支管从所述固定端口输出的气流流动方向与所述主气管在位于所述固定端口区域的气流流动方向之间形成锐角,所述出气口连接所述主气管;
其中,所述气流驱动部件的所述吸气口连通其中一具有所述新风通道的所述储物室,所述出气口连接所述主气管,所述副气管连通其余具有所述新风通道的所述储物室。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制冷设备,其特征在于,其中一具有所述新风通道所述储物室为冷藏室,另一具有所述新风通道所述储物室为冷冻室,所述冷冻室的底部设置有排水通道,所述排水通道形成所述冷冻室的所述新风通道。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制冷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冷冻室中设置有冷冻蒸发器和冷冻风机;
在所述冷冻蒸发器不制冷并且所述冷冻风机运行过程中,所述气流驱动部件启动以使得所述冷冻室内的空气从对应的所述副气管排出而外界空气经由所述排水通道流入并与所述冷冻蒸发器热交换。
4.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制冷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箱体中还设置有变温室,所述变温室与所述冷冻室之间还设置有送风管和回风管;
其中,所述变温室上也连接有所述副气管,所述变温室设置有独立的所述新风通道或所述送风管形成所述变温室的所述新风通道。
5.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制冷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冷藏室中设置有冷藏蒸发器和冷藏风机;
所述气流驱动部件被配置成在所述冷藏风机运行过程中启动以通过所述吸气口吸取所述冷藏蒸发器回风侧的空气。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制冷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冷藏室的背部形成有第一凹陷结构和第二凹陷结构,所述第二凹陷结构布置在所述第一凹陷结构的一侧;
所述冷藏室中设置有蒸发盖板,所述蒸发盖板遮盖在所述第一凹陷结构上,所述第一凹陷结构与所述蒸发盖板之间形成蒸发腔体,所述冷藏蒸发器和所述冷藏风机设置在所述蒸发腔体中;
所述储物室中还设置有风道盖板,所述风道盖板遮盖住所述第二凹陷结构,所述第二凹陷结构和所述风道盖板之间形成连接风道,所述连接风道连通所述蒸发腔体和所述冷藏室上的所述新风通道;
所述气流驱动部件布置在所述蒸发腔体的下方。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制冷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蒸发盖板的设置有开口以形成出风口,所述第一凹陷结构的下部未被所述蒸发盖板的下边缘遮盖的部位形成回风口;
所述风道盖板的下部还遮挡在所述回风口的外侧,所述回风口与所述风道盖板相对布置。
8.根据权利要求1-7任一项所述的制冷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箱体中还设置有机仓,所述机仓中设置有压缩机和冷凝器;
所述主气管的排气端部伸入到所述机仓中;所述排气管输出的气流经由所述冷凝器换热后输出至所述机仓的外部。
9.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制冷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气流驱动部件为气泵;或者,所述气流驱动部件为吸风机。
10.一种制冷设备,其特征在于,包括:
箱体,所述箱体中设置有多个储物室,至少两个所述储物室上设置有新风通道,所述储物室通过所述新风通道连通所述储物室的外部;
排气组件,所述排气组件包括气流驱动部件、主气管和多根副气管,所述主气管的管壁上设置有多根连接支管,所述连接支管具有固定端口和连接端口,所述固定端口连接在所述主气管上并连通所述主气管,所述连接端口与所述副气管连接;所述连接支管从所述固定端口输出的气流流动方向与所述主气管在位于所述固定端口区域的气流流动方向之间形成锐角;所述气流驱动部件具有吸气口和出气口,所述吸气口连接所述主气管,所述出气口连接所述主气管,所述气流驱动部件被配置成驱动气流在所述主气管中流动;
其中,所述副气管连通具有所述新风通道的所述储物室。
CN202322278491.3U 2023-08-23 2023-08-23 制冷设备 Active CN220750485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322278491.3U CN220750485U (zh) 2023-08-23 2023-08-23 制冷设备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322278491.3U CN220750485U (zh) 2023-08-23 2023-08-23 制冷设备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20750485U true CN220750485U (zh) 2024-04-09

Family

ID=90549753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322278491.3U Active CN220750485U (zh) 2023-08-23 2023-08-23 制冷设备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20750485U (zh)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KR101387489B1 (ko) 냉장고
EP2431687B1 (en) Refrigerator
RU2422737C1 (ru) Холодильник
KR101090061B1 (ko) 냉장고
CN220750485U (zh) 制冷设备
CN220750480U (zh) 制冷设备
KR100661366B1 (ko) 냉장고
CN215638234U (zh) 冷藏冷冻装置
CN220750479U (zh) 制冷设备
KR100531317B1 (ko) 냉장고
CN219511092U (zh) 一种冷藏室和冰箱
CN218237984U (zh) 一种冷柜
CN211601256U (zh) 顶置式冷藏箱
CN221055341U (zh) 一种风冷式冰箱
CN220750481U (zh) 一种新式冷风循环冷柜
CN113074479B (zh) 制冷装置
KR100567014B1 (ko) 양문형 냉장고의 냉기유로개선구조
KR200225865Y1 (ko) 냉장고의 기계실
KR100884953B1 (ko) 냉장고의 냉기 공급장치
KR20050077605A (ko) 멀티형 냉장고
KR100370008B1 (ko) 냉장고의 냉기순환 구조
KR101483591B1 (ko) 냉장고
CN115682560A (zh) 冷藏冷冻装置及其控制方法
KR0117027Y1 (ko) 분리형 냉장고
KR19980018857U (ko) 수평으로 냉기가 순환되는 냉장실을 갖는 냉장고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