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20750251U - 一种空调室内机 - Google Patents

一种空调室内机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20750251U
CN220750251U CN202322089748.0U CN202322089748U CN220750251U CN 220750251 U CN220750251 U CN 220750251U CN 202322089748 U CN202322089748 U CN 202322089748U CN 220750251 U CN220750251 U CN 220750251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fresh air
plate
shell
limiting plate
pipeline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322089748.0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孙祥
陈诚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Hisense Air Conditioning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Hisense Air Conditioning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Hisense Air Conditioning Co Ltd filed Critical Hisense Air Conditioning Co Ltd
Priority to CN202322089748.0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20750251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20750251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20750251U/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提出一种空调室内机,可解决现有技术中空调室内机中新风管道产生的凝露水堆积问题。所述空调室内机包括机壳,新风壳体,新风风机,前面板,接水盘以及第一排水口。新风管道由所述机壳与所述前壳板组成;接水盘设在机壳内且位于所述新风管道下方;凝露水沿所述第一排水口排入所述接水盘;本申请通过对所述新风管道的结构进行设计与改进,有效地防止了凝露水在新风管道中的堆积,便于在新风管道内壁产生的凝露水排出室外。

Description

一种空调室内机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空调技术领域,具体涉及空调器室外机结构改进。
背景技术
随着人们对室内空气质量的要求不断提高,带有新风功能的空调越来越受欢迎,这种空调能够通过净化功能向室内不断地引入室外新风,提高空气质量,新风风量大的空调室内机能够大幅室内提高新风换气的效率。
现有技术中往往采用在空调室内机的长度方向上设置新风管道的方法来增大新风出风面积,提高新风风量,减少新风损失。
在一些使用场景下,从室外引入新风进入新风风腔时,由于室内外存在温差将极易产生凝露,例如,冬季寒冷天气下,室内与室外温差较大,新风功能运行时,室外较低温度的新风进入到较为温暖的室内空调机中,较冷的新风与较为温暖的前壳板接触时,极易在前壳板上产生凝露水,产生的凝露水易在新风出风腔内部堆积,凝露水无法及时排出,易渗透进空调室内机的机壳内部,最后在气流的作用下凝露水在新风出风口处喷溅而出,凝露水飞溅到墙体与人体上,影响空调的使用体验,此外,一旦凝露水无法排出导致空调渗漏在室内与墙体上,也会导致室内受潮。
现有的带有新风功能的空调室内机一般通过改变新风通道的形状,在新风出风口处设置密集的孔状结构来解决凝露水的问题,但是当室内外的存在温差时,室外新风与室内空调机存在温差,凝露水仍然会汇集在新风管道和新风出风口上,凝露水的问题并没有得到很好的解决;现有技术也有用新风变温的技术手段来解决凝露水的问题,但是加入加热装置利用电力进行新风变温,尤其在室外温度与室内温度差别较大时,功耗会大大增加,利用此技术方案功耗较大且不环保。
实用新型内容
针对以上问题,本实用新型提出了一种空调室内机,可以提供较大的新风风量,当室内外温差较大,室外新风进入新风管道时,会在新风管道内壁上产生冷凝水,本实用新型可有效解决在新风管道中产生的凝露水的排水问题。当新风风量较大,产生的凝露水较多时,排水的效果更为明显。
本申请一些实施例中,提出了一种空调室内机,包括:
机壳,所述机壳具有在所述空调室内机宽度方向上相对设置的前侧和后侧,所述机壳设有换热进风口和换热出风口,所述机壳内设有换热风道;
室内换热器,设于所述换热风道内;
室内风机,设于所述换热风道内且位于所述室内换热器靠近所述换热出风口的一侧;
前壳板,设于所述机壳的前侧且与所述机壳相连接,所述前壳板与所述机壳组成新风管道;
新风壳体,设于所述机壳内;
新风风机,设于所述新风壳体内,室外新风在所述新风风机的作用下从室外进入所述新风壳体再进入所述新风管道;
第一排水口,设于所述机壳上,所述第一排水口设于所述新风管道的内壁上,室外新风进入所述新风管道产生的凝露水沿所述第一排水口排入接水盘;
所述新风管道的底部在所述空调室内机的长度方向上远离所述第一排水口的上表面高于所述新风管道的底部在所述空调室内机的长度方向上靠近所述第一排水口的上表面。
本申请一些实施例中,所述前壳板靠近所述机壳的一侧设置有第一限位板,所述机壳的前侧靠近所述前壳板的一侧设置有第二限位板,所述第一限位板与所述第二限位板相抵,所述第二限位板位于所述第一限位板上方,所述第一限位板与所述第二限位板组成所述新风管道的底部。
本申请一些实施例中,所述前壳板靠近所述机壳的一侧设置有第三限位板,所述机壳的前侧靠近所述前壳板的一侧设置有第四限位板,所述第三限位板与所述第四限位板相抵,所述第三限位板与所述第四限位板组成所述新风管道的顶部。
本申请一些实施例中,所述空调室内机还包括,
导风口,设于所述机壳上,所述第一排水口设于所述新风管道的内壁上,气流从所述新风外壳经过所述导风口进入所述新风管道。
本申请一些实施例中,所述第一排水口包括贯穿部与延伸部,所述贯穿部贯穿设置在所述机壳上,所述延伸部由所述机壳向所述机壳的后侧延伸,所述贯穿部与所述延伸部相连通。
本申请一些实施例中,所述延伸部的内底壁低于所述贯穿部的内底壁。
本申请一些实施例中,所述机壳还包括,
第一侧端板,设于所述机壳相对设置的两侧端的其中一侧,所述第一侧端板上设有第一新风出风口;
第二侧端板,设于所述机壳相对于所述第一侧端板的另一侧,所述第二侧端板上设有第二新风出风口。
本申请一些实施例中,所述空调室内机还包括,
第一新风腔,设于所述第一侧端板与所述新风管道靠近所述第一侧端板的端部之间;
第二新风腔,设于所述第二侧端板与所述新风管道靠近所述第二侧端板的端部之间;
第一管道开口,设于所述新风管道靠近所述第一侧端板的一端;
第二管道开口,设于所述新风管道靠近所述第二侧端板的一端。
本申请一些实施例中,所述新风管道靠近所述第一侧端板的一端与所述第一新风腔通过所述第一管道开口连通;
所述新风管道靠近所述第二侧端板的一端与所述第二新风腔通过所述第二管道开口连通。
本申请一些实施例中,所述空调室内机还包括,
接水盘,设在所述机壳内且位于所述新风管道的下方,所述接水盘包括导流斜板,所述导流斜板设在所述延伸部的下方。
为了便于新风管道产生的凝露水的排水问题,设计了区别于传统新风管道的设计,本室内空调机的新风管道由前面板与前壳板组成。
前壳板靠近前面板的一侧设置有第一限位板,前面板靠近前壳板的一侧设置有第二限位板,第一限位板与第二限位板相抵,所述第二限位板位于所述第一限位板上方,所述第一限位板与所述第二限位板组成所述新风管道的底壁,所述第一限位板远离所述第一排水口上表面的高度高于所述第一限位板靠近所述第一排水口上表面的高度,此结构能够避免凝露水在新风出风腔中的堆积。第一排水口贯穿部的内底壁高于第一排水口延伸部的内底壁。接水盘盘底内侧靠近前面板一端的高度高于接水盘盘底内侧远离前面板一端的高度,这样便于排到接水盘的凝露水排出室外。通过上述技术方案有效地解决了带有新风功能的空调室内机凝露水排水不利的技术问题。
结合附图阅读本实用新型的具体实施方式后,本实用新型的其他特点和优点将变得更加清楚。
附图说明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或现有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或现有技术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出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是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性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
图1为本申请的实施例的空调室内机的立体图;
图2为本申请的实施例的空调室内机的正视图;
图3为图2中G-G处的剖视图;
图4为本申请的实施例的空调室内机的爆炸图;
图5为本申请的实施例的前壳板的内部结构图;
图6为本申请的实施例的前面板的正视图;
图7为本申请的实施例的前面板的立体图;
图8为图6中A部分的局部放大图;
图9为图6中B部分的局部放大图;
图10为本申请的实施例的第一排水口的另一视角结构图;
图11为本申请的实施例的接水盘的俯视图;
图12为本申请的实施例的空调室内机的后视图;
图13为图11中A部分的局部放大图;
图14为图11中B部分的局部放大图;
图15为本申请的实施例的新风模块的等轴爆炸图。
附图标记:
10前壳板,11第一限位板,12第三限位板;
20机壳,21前面板,22第二限位板,23第四限位板,24第一排水口,24a贯穿部,24b延伸部,25新风管道,26第一侧端板,27第二侧端板,28第一新风腔,29第二新风腔,210新风出风口;
30接水盘,31导流斜面,32第一斜面,32a第一间隙,32b第二间隙,33第二斜面,34第三斜面,35接水盘盘底,36第二排水口;
40新风模块,41导风口,42新风壳体,421第一壳体,422第二壳体,4221格栅,423蜗壳,43新风风机,44新风进风口,44a新风进风口A部,44b新风进风口B部,45新风风机腔,45a第一风腔,45b第二风腔;46滤网口;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结合本申请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申请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申请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申请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申请保护的范围。
本申请中空调器通过使用压缩机、冷凝器、膨胀阀和蒸发器来执行空调器的制冷循环。制冷循环包括一系列过程,涉及压缩、冷凝、膨胀和蒸发,对室内空间进行制冷或制热。
低温低压制冷剂进入压缩机,压缩机压缩成高温高压状态的制冷剂气体并排出压缩后的制冷剂气体。所排出的制冷剂气体流入冷凝器。冷凝器将压缩后的制冷剂冷凝成液相,并且热量通过冷凝过程释放到周围环境。
膨胀阀使在冷凝器中冷凝形成的高温高压状态的液相制冷剂膨胀为低压的液相制冷剂。蒸发器蒸发在膨胀阀中膨胀的制冷剂,并使处于低温低压状态的制冷剂气体返回到压缩机。蒸发器可以通过利用制冷剂的蒸发的潜热与待冷却的材料进行热交换来实现制冷效果。在整个循环中,空调器可以调节室内空间的温度。
空调器的室外单元是指制冷循环的包括压缩机和室外热交换器的部分,空调器的室内单元包括室内热交换器,并且膨胀阀可以提供在室内单元或室外单元中。
室内热交换器和室外热交换器用作冷凝器或蒸发器。当室内热交换器用作冷凝器时,空调器用作制热模式的加热器,当室内热交换器用作蒸发器时,空调器用作制冷模式的冷却器。
本申请提出一种空调室内机,目的在于解决以上一个或多个问题。
在本实施例中,空调室内机可为挂在墙壁上或者其他结构上的挂机。
文中所描述的方向以用户面朝空调室内机的方向为准,其中,定义空调室内机使用时面向用户的一侧为空调室内机的前侧,与前侧相反的一侧为后侧,用户面向空调室内机时用户的左右来定义空调室内机的左右。空调室内机的顶端和底端为其挂在墙体上或者其他结构上时高度方向上设置的两端。机壳的顶端和底端为其高度方向上设置的两端,机壳的前侧和后侧为其宽度方向上设置的两侧,机壳的左端和右端为其长度方向上设置的两端。
参照图1至图15,本申请实施例提出一种空调室内机,包括前壳板10,机壳20,接水盘30和新风模块40。该空调室内机还包括构成空调器室内机的一些其他必要结构部件,比如室内换热器,室内风机等,这些结构部件同现有技术,在此不做赘述。
在本申请实施例中,机壳20包括设于其前侧的前壳板10,设于其左侧与右侧的第一侧端板26和第二侧端板27以及设于顶侧与底侧的顶板与底板,所述前壳板10与所述机壳20组成新风管道25。
本申请通过设置空调室内机在长度方向上的新风管道25,增大了新风出风面积,减少了新风损失,本实用新型通过前面板21与前壳板10组成新风管道25,还能够起到节约空调室内机内部空间的作用。
前壳板10设有第一限位板11与第三限位板12,前壳板10设于前面板21的前侧,前面板21设置有第二限位板22与第四限位板23。
参考图4和图5,第三限位板12设置于前壳板10靠近前面板21的一侧,有第四限位板23设置于前面板21靠近前壳板10的一侧,第三限位板12与第四限位板23相抵,第三限位板12与第四限位板23组成新风管道25的顶部。
参考图4和图5,第一限位板11设置于前壳板10靠近前面板21的一侧,第二限位板22设置于前面板21靠近前壳板10的一侧,第一限位板11与第二限位板22相抵,第二限位板22位于第一限位板11上方,第一限位板11与第二限位板22组成新风管道25的底部,由于第一排水口24设在新风管道25远离前壳板10的一侧内壁上,因此第二限位板22在第一限位板11上方时,凝露水能够通过第二限位板22的上表面平滑流入第一排水口23。
新风管道25设于机壳20内且沿空调室内机长度方向上设置,新风管道25两端开口且与第一新风腔28和第二新风腔29连接,最终从第一侧端板26和第二侧端板27的新风出风口210向室内输送新风。
在本申请实施例中,新风模块40包括新风壳体42与新风风机43,新风壳体42包括第一壳体421、第二壳体422、蜗壳423,第二壳体422在第一壳体421与蜗壳423中间,新风壳体42内设有与室外连通的新风风机腔45,其中,第一壳体421与第二壳体422共同组成第一风腔45a,第二壳体422与蜗壳423共同组成第二风腔45b,第一风腔45a与第二风腔45b共同组成新风风机腔45。
新风风机43为离心风扇,在新风风机43的运动下,气流从室外进入新风进风口44,气流进入第一风腔45a经过滤网净化,净化后的新风穿过格栅4221,经过离心风扇的加速做功,从导风口41导入新风管道25。
导风口41可以设置在新风管道25的左端并与新风模块40的第二风腔45b连接,导风口41上端与第四限位板23相连,导风口41下端与第二限位板22相连,第二限位板22左端且在导风口41右侧的第二限位板22厚度大于在导风口41下端部分的第二限位板22,导风口41左端与第一新风腔28连通。
在本申请实施例中,新风模块40能够将室外新风通过第一风腔45a的滤网,起到对空气净化的作用,再通过新风模块40的核心动力部件新风风机43将被净化的新风带入室内,为空调室内机增加了新风净化的功能。
在本申请实施例中,前面板21与新风风机腔45通过导风口41连通,室外气流在第二风腔45b里滤网的净化作用下变为被净化的新风,进入第二风腔45b的新风在第二风腔45b里离心风扇的带动下从导风口41进入新风管道25。
在本申请实施例中,第二限位板22位于第一限位板11的上方,第二限位板22的上的上表面与贯穿部24a内底壁相连接,能够保证凝露水顺利地排入第一排水口24,防止新风管道25在远离前壳板10处产生间隙。
在本申请实施例中,新风管道25的底部在所述空调室内机的长度方向上远离所述第一排水口24的上表面高于所述新风管道25的底部在所述空调室内机的长度方向上靠近所述第一排水口24的上表面。
第二限位板22远离第一排水口24方向的两端端部厚度大于第二限位板22靠近第一排水口24下端的厚度,第二限位板22远离第一排水口24方向的两端端部的高度高于靠近第一排水口24下端的水平高度,第一排水口24的贯穿部24a内底壁与第二限位板22的上表面的水平最低点相连,通过相连的内底壁结构,新风管道25内壁上产生凝露水可以更好地从第二限位板22的上表面排入第一排水口24。
在本申请实施例中,第一侧端板26设于机壳20相对设置的两侧端的其中一侧,第一侧端板26上设有第一新风出风口261,第二侧端板27设于机壳20相对于所述第一侧端板26的另一侧,第二侧端板27上设有第二新风出风口271。
在本申请实施例中,第一新风腔28设于第一侧端板的内侧,第一新风出风口261与新风管道25靠近第一侧端板26的一端通过第一新风腔28连通,第二新风腔29设于第二侧端板27内侧,第二新风出风口271与新风管道25靠近第二侧端板26的一端通过所述第二新风腔29连通。
在本申请实施例中,第一新风出风口261和第二新风出风口271呈孔装规则排列在机壳20两侧的第一侧端板26与第二侧端板27,贯通第一侧端板26与第二侧端板27的孔状结构可以有效地防止新风直吹,能够是新风均匀地排入室内,同时呈规则排列的孔状结构可以有效地防止凝露水在第一侧端板26和第二侧端板27的内壁聚集。
在本申请实施例中,设置在机壳20左右两侧的第一侧端板26和第二侧端板27与前壳板10相连接。
在本申请实施例中,新风管道25为通透的管状结构,被净化的新风从新风管道25左右两端分别进入第一新风腔28和第二新风腔29,最后分别从第一新风出风口261和第二新风出风口271出风。
在本申请实施例中,新风空调从传统的单出风口直出结构,变为新风管道25结构,便于经过净化的新风通过新风管道25从第一新风出风口261与第二新风出风口271均匀出风,能够使新风快速进入室内,同时可以起到防直吹的效果,以增强对用户的友好度。
在寒冷的冬季,室内外气温温差较大,室外寒冷的新风与温暖的新风管道25的内壁接触,极易产生凝露水,产生的凝露水易堆积在空调室内机内部,新风管道25的底部在空调室内机的长度方向上远离第一排水口24的上表面高于新风管道25的底部在空调室内机的长度方向上靠近第一排水口24的上表面,在空调室内机长度方向上靠近第一排水口24的,便于在新风管道24内壁上产生的凝露水排到接水盘30中,解决了拥有新风功能的空调室内机内部凝露水堆积的问题。
在本申请实施例中,新风管道25的远离前壳板10的内壁侧设有第一排水口24,冷凝水沿新风管道25的上表面流入第一排水口24。
在本申请实施例中,第一排水口24包括贯穿部24a与延伸部24b,贯穿部24a位于前面板21,贯穿部24a贯穿前面板21设置,延伸部24b与前面板21一体成型且向前面板21背离新风管道25的一侧延伸,延伸部24b内壁底部水平低于贯穿部24a内壁底部,延伸部24b远离前壳板10的端部在新风管道25远离前壳板10内壁上的投影包含所述贯穿部24a在新风管道25远离前壳板10内壁上的投影。
在本申请实施例中,第一排水口24的贯穿部24a与延伸部24b的位置关系可以如下设置:
延伸部24b水平内壁上部低于贯穿部24a水平内壁上部,延伸部24b水平内壁上部高于贯穿部24a水平内壁下部,保证凝露水顺利通过第一排水口24。
第一排水口24的贯穿部24a与延伸部24b呈阶梯形设置,靠近前壳板10的贯穿部24a高于远离前壳板10的延伸部24b,贯穿部24a与延伸部24b之间形成高度差,便于凝露水快速排出第一排水口24,进而流入接水盘30,有利于避免凝露水在新风管道25内部的堆积。
在本申请实施例中,接水盘30设在所述机壳20内部且位于新风管道25下方且在室内风机与前面板21之间。
接水盘30设有导流斜面31,第一斜面32,第二斜面33,第三斜面34,接水盘盘底35和第二排水口36。
在本申请实施例中,延伸部24b位于导流斜面31上方,延伸部24b远离前壳板10的端部与新风管道25远离前壳板10的一侧之间的距离大于导流斜面31靠近前壳板10的端部与新风管道25远离前壳板10的一侧之间的距离。
凝露水沿第一排水口24排入到接水盘30的导流斜面31上。
接水盘30盘底背离前壳板10的一侧的高度低于接水盘30盘底靠近前壳板10的一侧的高度,便于凝露水在通过第一排水口24进入接水盘30后快速通过第二排水口36,有利于凝露水的排出。
在本申请的一些实施例中,第一斜面32由左中右三段组成,分别为第一间隙32a与第二间隙32b,第二斜面33长度小于第一斜面32总长度,大于第一斜面32中段长度,第三斜面34用于隔离接水盘30与室内风机。
在本申请的一些实施例中,第一斜面32,第二斜面33与第三斜面34上部的水平高度依次增加,对凝露水的排出能够起到有效的缓冲作用。
在本申请实施例中,室内换热器抵在第一斜面32上端,第二斜面33与第三斜面34在换热风道内,室内风机为贯流风扇,当贯流风扇运作时,换热风道会产生气流将接水盘30中的凝露水挥发,在一定程度上解决了凝露水在接水盘30中的排水问题,同时能够增加空调出风时的湿度。
在本申请实施例中,接水盘盘底35靠近空调室内机后侧的一端低于靠近前侧的一端水平,凝露水通过第一排水口24进入导流斜面31,流到第一斜面32时,水从第一间隙32a与第二间隙32b以及第一斜面32两端流出,当水流进入第二斜面33与第三斜面34时,凝露水从第二排水口36排出,凝露水将流入第二排水口36,凝露水不会在接水盘30中积蓄。
第二排水口36设在所述接水盘30的边缘靠近空调器的排水管的位置,所述第二排水口36为管状结构,所述第二排水口36与空调器的排水管连通。
在本申请实施例中,第二排水口36可以位于所述接水盘30的右侧。
在寒冷天气下,室内外温差较大,室外新风较为寒冷,室内新房较为温暖,较为寒冷室外新风通过滤网净化进入到新风管道25,与较为温暖的新风管道25内壁尤其是由前壳板10组成的新风管道25内壁接触,极易在新风管道25的内壁上形成凝露水,一段时间后,凝露水在新风管道25上产生的凝露水滴会随着内壁流到新风管道25的底部,新风管道25的底部由在前面板的的第二限位板22和在前壳板10的第一限位板11组成,第二限位板22与第一限位板11相抵,第二限位板22在第一限位板11的上面,当凝露水流到新风管道25的底部,经过在第二限位板22的上表面,便于将排到新风管道25底部的凝露水流入第一排水口24,有效地避免了凝露水在新风管道25的堆积,第一排水口24的贯穿部24a与延伸部24b呈阶梯式排列,延伸部24b内壁下侧低于贯穿部24a内壁下侧,形成高度差,凝露水沿第一排水口24由高到低流入接水盘30的导流斜面31上,接水盘30的盘底背离前壳板10端部的高度低于接水盘30的盘底靠近前壳板10端部的高度,凝露水流经第一斜面32、第二斜面33与第三斜面34,对水流起到了缓冲作用,最后通过第二排水口36将凝露水排出,完成凝露水排出室外的过程。
在上述实施方式的描述中,具体特征、结构、材料或者特点可以在任何的一个或多个实施例或示例中以合适的方式结合。
以上仅为本实用新型的具体实施方式,但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并不局限于此,任何熟悉本技术领域的技术人员在本实用新型揭露的技术范围内,可轻易想到的变化或替换,都应涵盖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内。因此,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应以权利要求的保护范围为准。

Claims (10)

1.一种空调室内机,其特征在于,包括:
机壳,所述机壳具有在所述空调室内机宽度方向上相对设置的前侧和后侧,所述机壳设有换热进风口和换热出风口,所述机壳内设有换热风道;
室内换热器,设于所述换热风道内;
室内风机,设于所述换热风道内且位于所述室内换热器靠近所述换热出风口的一侧;
前壳板,设于所述机壳的前侧且与所述机壳相连接,所述前壳板与所述机壳组成新风管道;
新风壳体,设于所述机壳内;
新风风机,设于所述新风壳体内,以使室外新风在所述新风风机的作用下从室外进入所述新风壳体再进入所述新风管道;
第一排水口,设于所述机壳上,所述第一排水口设于所述新风管道的内壁上,以使室外新风进入所述新风管道产生的凝露水沿所述第一排水口排入接水盘;
所述新风管道的底部在所述空调室内机的长度方向上远离所述第一排水口的上表面高于所述新风管道的底部在所述空调室内机的长度方向上靠近所述第一排水口的上表面。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空调室内机,其特征在于,
所述前壳板靠近所述机壳的一侧设置有第一限位板,所述机壳的前侧靠近所述前壳板的一侧设置有第二限位板,所述第一限位板与所述第二限位板相抵,所述第二限位板位于所述第一限位板上方,所述第一限位板与所述第二限位板组成所述新风管道的底部。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空调室内机,其特征在于,
所述前壳板靠近所述机壳的一侧设置有第三限位板,所述机壳的前侧靠近所述前壳板的一侧设置有第四限位板,所述第三限位板与所述第四限位板相抵,所述第三限位板与所述第四限位板组成所述新风管道的顶部。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空调室内机,其特征在于,还包括:
导风口,设于所述机壳上,所述第一排水口设于所述新风管道的内壁上,气流从所述新风外壳经过所述导风口进入所述新风管道。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空调室内机,其特征在于,
所述第一排水口包括贯穿部与延伸部,所述贯穿部贯穿设置在所述机壳上,所述延伸部由所述机壳向所述机壳的后侧延伸,所述贯穿部与所述延伸部相连通。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空调室内机,其特征在于,
所述延伸部的内底壁低于所述贯穿部的内底壁。
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空调室内机,其特征在于,所述机壳还包括:
第一侧端板,设于所述机壳相对设置的两侧端的其中一侧,所述第一侧端板上设有第一新风出风口;
第二侧端板,设于所述机壳相对于所述第一侧端板的另一侧,所述第二侧端板上设有第二新风出风口。
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空调室内机,其特征在于,还包括:
第一新风腔,设于所述第一侧端板与所述新风管道靠近所述第一侧端板的端部之间;
第二新风腔,设于所述第二侧端板与所述新风管道靠近所述第二侧端板的端部之间;
第一管道开口,设于所述新风管道靠近所述第一侧端板的一端;
第二管道开口,设于所述新风管道靠近所述第二侧端板的一端。
9.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空调室内机,其特征在于,
所述新风管道靠近所述第一侧端板的一端与所述第一新风腔通过所述第一管道开口连通;
所述新风管道靠近所述第二侧端板的一端与所述第二新风腔通过所述第二管道开口连通。
10.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空调室内机,其特征在于,还包括:
接水盘,设在所述机壳内且位于所述新风管道的下方,所述接水盘包括导流斜板,所述导流斜板设在所述延伸部的下方。
CN202322089748.0U 2023-08-04 2023-08-04 一种空调室内机 Active CN220750251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322089748.0U CN220750251U (zh) 2023-08-04 2023-08-04 一种空调室内机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322089748.0U CN220750251U (zh) 2023-08-04 2023-08-04 一种空调室内机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20750251U true CN220750251U (zh) 2024-04-09

Family

ID=90549799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322089748.0U Active CN220750251U (zh) 2023-08-04 2023-08-04 一种空调室内机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20750251U (zh)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202254037U (zh) 蒸发冷却-风冷式直接膨胀机组复合空调机组
CN213395597U (zh) 一种空调器
CN214949402U (zh) 空调器室内机
CN2550700Y (zh) 冰箱、冷柜的风道结构
CN214094711U (zh) 吊顶式空调室内机
KR20050102065A (ko) 히트 펌프를 이용한 이동식 스팟 냉난방기
CN220750251U (zh) 一种空调室内机
CN204594038U (zh) 一种风冷冰箱的集中制冷模块
CN215062438U (zh) 空调器室内机
CN215001918U (zh) 空调器室内机
CN102635911B (zh) 双冷媒一体式风冷空调
CN215001919U (zh) 空调器室内机
CN211903078U (zh) 一种室内机及空调器
CN213395588U (zh) 一种室内空调器
CN211903076U (zh) 一种室内机及空调器
CN215808849U (zh) 空调器室内机
KR100452807B1 (ko) 폐열회수식 냉난방 겸용 공기조화기
KR100547675B1 (ko) 공기 조화기의 실내기
KR100547674B1 (ko) 공기 조화기의 실내기
CN104374028A (zh) 蒸发冷一体机双系统机组
CN101178274A (zh) 空调器的冷媒切换装置及其冷媒切换方法
CN215597447U (zh) 一种室内空调器
CN219222656U (zh) 室内机及空调
CN110542164A (zh) 一种立柜复合式新风空调器
CN213480420U (zh) 一种室内空调器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