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20733041U - 一种直流低电压控制器和电热鞋 - Google Patents

一种直流低电压控制器和电热鞋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20733041U
CN220733041U CN202322104004.1U CN202322104004U CN220733041U CN 220733041 U CN220733041 U CN 220733041U CN 202322104004 U CN202322104004 U CN 202322104004U CN 220733041 U CN220733041 U CN 220733041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gear
electrothermal film
controller
circuit board
key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322104004.1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彭挺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Shenzhen Niankang Technology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Shenzhen Niankang Technology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Shenzhen Niankang Technology Co ltd filed Critical Shenzhen Niankang Technology Co ltd
Priority to CN202322104004.1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20733041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20733041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20733041U/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Landscapes

  • Control Of Resistance Heating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直流低电压控制器,用于控制电热膜温度;所述控制器包括:壳体,线路板,集成于壳体内,并与所述电热膜电连接;档位控制键,与所述线路板电连接,以控制所述电热膜的输出电压;所述输出电压记为U,满足关系式:U≤15.5V。通过档位控制键调节电热膜的输出电压,从而精确控制电热膜的温度。通过采用直流电压供电,减少了电压转换过程中的能量损耗,提高了能源利用效率,从而实现节能和环保的目标。控制器限制了输出电压的最大值,确保电热膜工作在低电压状态,降低了火灾和电击等安全风险。档位控制键的设置和数码管的显示使得控制器的操作更加简便直观,用户可以轻松地调节电热膜的温度。

Description

一种直流低电压控制器和电热鞋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控制器,尤其涉及直流低电压控制器和电热鞋,亦可应用于电热床垫、电热手套、电热袜子等技术领域。
背景技术
电热膜是一种在电热设备中常用的加热元件,如电热鞋、电热床垫、电热手套、电热袜子等。传统电热膜控制通常使用交流电压,通过调节电流大小来实现温度的调节,但这种方法在能耗、安全性和温度控制精度方面存在一定的局限性。因此,有必要提供一种用于控制电热膜加热,且舒适、节能、安全的控制器。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用于控制电热膜加热,且舒适、节能、安全的控制器。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方面,提供一种直流低电压控制器,用于控制电热膜温度;所述控制器包括:
壳体,
线路板,集成于壳体内,并与所述电热膜电连接;
档位控制键,与所述线路板电连接,以控制所述电热膜的输出电压;所述输出电压记为U,满足关系式:
U≤15.5V。
更优地,所述控制器还包括:
数码管,与所述线路板电连接,以显示档位控制的输出档位;当所述输出电压U>15.5V时,所述数码管显示警示标记;当所述档位控制键上调档位或下调档位时,所述数码管显示对应的档位标记;
蜂鸣器,集成于所述线路板上,并与所述数码管相连,当所述数码管显示警示标记时,所述蜂鸣器发出连续的警示声。
更优地,所述控制器还包括:
电源键,与所述线路板电连接;
所述档位控制键包括:上调档位键和下调档位键,所述档位包括:0档、1档...N档,电源键启动时,默认档位为0.5*(N+1)档;
所述0档对应0V电压输出;所述N档对应的电压输出为T,满足关系式:
9V≤T≤13V。
更优地,所述控制器还包括:
控制芯片,集成于所述线路板上,
功率调节线路,集成于所述线路板上,并与所述控制芯片电连接;所述功率调节线路包括:电阻R13,电阻R1,MOS管Q1,其中,
所述电阻R13的一端与所述控制芯片的PWMA引脚相连,所述电阻R13的另一端分别与所述电阻R1的一端以及所述MOS管Q1的门极G相连,所述MOS管Q1的源极S接地,所述MOS管Q1的漏极D与所述电热膜电连接,所述电阻R1的另一端接地。
更优地,所述控制器还包括:
电压检测线路,集成于所述线路板上,并与所述控制芯片相连;所述电压检测线路包括:电阻R3、电阻R2、电阻R5、电容C2、电容C1、电容C3,其中,
控制芯片的ADC_V引脚分别与所述电容C2的一端以及电阻R3的一端相连,所述电容C2的另一端接地,所述电阻R3的另一端分别与所述电容C1的一端、所述电阻R5的一端、以及所述电阻R2的一端相连,所述电容C1的另一端接地,所述电阻R5的另一端接地,所述电阻R2的另一端与所述电容C3的一端相连并接电,所述电容C3的另一端接地。
更优地,所述电热膜包括第一电热膜与第二电热膜,所述控制器还包括:与所述第一电热膜相连的第一输出线、与第二电热膜相连的第二输出线、以及与外部变压器相连的输入线,所述第一输出线与所述第二输出线并排设置于所述壳体的一端,并与所述壳体内的线路板相连接;所述输入线设于所述壳体的另一端,并与所述壳体内的线路板相连接。
更优地,所述壳体包括:
上壳体,所述上调档位键与所述下调档位键并排设置于所述上壳体背离所述输入线的一端,所述电源键设置于所述上壳体上,并位于所述上调档位键和所述下调档位键靠近所述输入线的一侧,所述上壳体上位于所述电源键靠近所述输入线的一侧贯穿形成有显示窗,所述数码管设置于所述线路板上并穿过所述显示窗,以向用户显示档位标记和警示标记。
更优地,所述壳体还包括:
下壳体,与所述上壳体相连,所述线路板位于所述上壳体与所述下壳体之间;
盖板,所述上壳体背离所述线路板的一侧形成有盖板槽,所述盖板设置于所述盖板槽内,且所述盖板上形成有第一贯通孔、第二贯通孔、第三贯通孔,所述上调档位键穿过所述第一贯通孔、所述下调档位键穿过所述第二贯通孔,所述电源键穿过所述第三贯通孔,且所述盖板为透明材质,沿垂直所述盖板表面的方向观察,所述盖板覆盖所述数码管。
更优地,垂直于所述盖板表面的方向记为第一方向,沿所述第一方向观察,所述上壳体、所述下壳体、所述盖板的为椭圆端长方形;
平行于所述盖板表面并与所述输入线的延伸方向相垂直的方向记为第二方向,沿所述第二方向观察,所述壳体为椭圆端长方形。
一种基于直流低电压控制的电热鞋,包括所述的直流低电压控制器,其中,所述电热膜夹设于所述电热鞋的鞋底胶层内。
本实用新型具有如下有益效果:
通过档位控制键调节电热膜的输出电压,从而精确控制电热膜的温度。输出电压的调节范围满足关系式U≤15.5V,这使得控制器能够提供更准确的温度调节,确保电热膜工作在用户所需的温度范围内。通过采用直流电压供电,减少了电压转换过程中的能量损耗,提高了能源利用效率,从而实现节能和环保的目标。控制器限制了输出电压的最大值,确保电热膜工作在低电压状态,降低了火灾和电击等安全风险。档位控制键的设置和数码管的显示使得控制器的操作更加简便直观,用户可以轻松地调节电热膜的温度。
附图说明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实用新型实施方式或现有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方式或现有技术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方式,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
图1为本实用新型一实施方式所述的控制器立体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一实施方式所述的控制器爆炸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一实施方式所述的控制器沿第二方向观察的结构示意图;
图4为本实用新型一实施方式所述的控制器沿第一方向观察的结构示意图;
图5为本实用新型一实施方式所述的电热膜的结构示意图;
图6为本实用新型一实施方式所述的控制芯片的电路结构示意图;
图7为本实用新型一实施方式所述的功率调节线路的电路结构示意图;
图8为本实用新型一实施方式所述的电压检测线路的电路结构示意图;
附图标号说明:1、控制器;2、电热膜;3、壳体;4、线路板;5、档位控制键;6、数码管;7、蜂鸣器;8、电源键;9、上调档位键;10、下调档位键;11、控制芯片;12、功率调节线路;13、电压检测线路;14、第一电热膜;15、第二电热膜;16、第一输出线;17、第二输出线;18、输入线;19、上壳体;20、显示窗;21、下壳体;22、盖板;23、盖板槽;24、第一贯通孔;25、第二贯通孔;26、第三贯通孔;27、第一方向观察;28、第二方向。
具体实施方式
为了便于理解本实用新型,下面将参照相关附图对本实用新型进行更全面的描述。附图中给出了本实用新型的较佳的实施方式。但是,本实用新型可以容许多不同的形式来实现,并不限于本文所描述的实施方式。相反地,提供这些实施方式的目的是使对本实用新型的公开内容的理解更加透彻全面。
需要说明的是,当元件被称为“固定于”另一个元件,它可以直接在另一个元件上或者也可以存在居中的元件。当一个元件被认为是“连接”另一个元件,它可以是直接连接到另一个元件或者可能同时存在居中元件。本文所使用的术语“垂直的”、“水平的”、“左”、“右”以及类似的表述只是为了说明的目的。
除非另有定义,本文所使用的所有的技术和科学术语与属于本实用新型的技术领域的技术人员通常理解的含义相同。本文中在本实用新型的说明书中所使用的术语只是为了描述具体的实施方式的目的,不是旨在于限制本实用新型。本文所使用的术语“及/或”包括一个或多个相关的所列项目的任意的和所有的组合。
请参考图1-图8,本实用新型一实施方式提供了一种直流低电压控制器1,用于控制电热膜2温度;所述控制器1包括:壳体3、线路板4、档位控制键。
具体地,线路板4集成于壳体3内,并与所述电热膜2电连接。档位控制键5与所述线路板4电连接,以控制所述电热膜2的输出电压;所述输出电压记为U,满足关系式:U≤15.5V。
其中,电热膜2通常用于加热,过高的电压输出可能导致电热膜2温度过高,引发火灾或烫伤等安全风险。限制输出电压最大值为15.5V可以有效防止电热膜2过热和损坏,保障设备的安全运行。
其中,通过档位控制键5调节电热膜2的输出电压,实现对电热膜2温度的精确控制。将输出电压范围限制在U≤15.5V,确保电热膜2工作在用户所需的温度范围内,提供更准确的温度调节。
其中,采用直流低电压供电,减少能量转换损耗,提高能源利用效率,实现节能环保的目标。低电压控制也有助于减少功耗,降低使用成本。
其中,限制输出电压范围有助于保持设备的稳定性,避免因电压波动引起的设备故障和损坏。
其中,设定最大输出电压为15.5V以内,避免用户错误操作或设备故障导致输出电压过高,从而增加用户对设备的安全性信心。同时,设置合理的输出范围和档位控制方式,使操作简便、直观,用户能够轻松地调节电热膜2的温度。
更优地,所述控制器1还包括:数码管6和蜂鸣器7。数码管6与所述线路板4电连接,以显示档位控制的输出档位;当所述输出电压U>15.5V时,所述数码管6显示警示标记。当所述档位控制键5上调档位或下调档位时,所述数码管6显示对应的档位标记。蜂鸣器7集成于所述线路板4上,并与所述数码管6相连,当所述数码管6显示警示标记时,所述蜂鸣器7发出连续“滴滴滴滴滴滴”的警示声。且档位控制键、电源键8触发时,蜂鸣器7也会发出“滴”的蜂鸣声,以提醒用户进行中的操作。
其中,数码管6与线路板4电连接,用于显示档位控制的输出档位。通过数码管6的数字显示,用户可以直观地了解当前电热膜2的输出档位,从而掌握设备工作状态和温度水平。
其中,当输出电压超过15.5V时,数码管6显示警示标记,同时蜂鸣器7发出连续“滴滴滴滴滴滴”的警示声。这样设置是为了及时提醒用户当前电热膜2温度过高,可能存在安全风险,需要采取相应措施,如降低档位或停止使用,以确保用户和设备的安全。
其中,当用户通过档位控制键上调或下调档位时,数码管6显示对应的档位标记。这样的设计使得用户在调节温度时可以直接看到所选择的档位,方便实用。
其中,当用户按下电源键8启动或停止控制器1时,蜂鸣器7会发出“滴”的蜂鸣声。这样设置是为了提醒用户已经成功触发了操作,确保用户意图的准确执行。
更优地,所述控制器1还包括:电源键8。电源键8与所述线路板4电连接。所述档位控制键5包括:上调档位键9和下调档位键10,所述档位包括:0档、1档...N档,电源键8启动时,默认档位为0.5*(N+1)档。所述0档对应0V电压输出;所述N档对应的电压输出为T,满足关系式:9V≤T≤13V。
其中,通过添加电源键8,用户可以方便地启动或停止控制器1的工作,从而更加灵活地控制电热膜2的加热状态。这样的设计使得用户可以根据需要随时开关控制器1,避免不必要的能耗和温度过高的风险。
其中,档位控制键5分为上调档位键9和下调档位键10,用户可以通过按动这两个键来调节电热膜2的输出电压,从而实现温度的控制。设置多个档位(0档、1档...N档)可以提供更多的温度调节选择,适用于不同季节或不同使用场景的需求。
其中,电源键8启动时,默认档位为0.5*(N+1)档。这样设置是为了在用户开机后能够有一个中间状态的输出电压,避免直接进入最高或最低档位,给用户提供一个更平缓的温度上升或下降过程。
其中,所述0档对应0V电压输出,所述N档对应的电压输出为T,满足关系式:9V≤T≤13V。这样设置是为了保证电热膜2工作在较低的电压范围内,避免过高的温度和安全风险。同时,在9V到13V的范围内,用户可以选择不同的档位来调节所需的温度,满足不同的使用需求。
本实施方式中,假设控制器1设置有9个档位(0档到9档),并且满足关系式:9V≤T≤13V。以9档11V为例,以下是每个档位对应的电压输出:
0档:0V
1档:1V
2档:2V
3档:3V
4档:4V
5档:5V
6档:6.5V
7档:8.V
8档:9.5V
9档:11V
这样设置保证了每个档位之间的电压输出差为1.5V,使用户可以方便地调节电热膜2的温度。从0档到9档,电压输出逐步增加,用户可以根据需要选择合适的档位,实现精确的温度控制。同时,输出电压范围限制在9V到13V之间,确保了电热膜2工作在较低的电压状态,降低了温度过高和安全风险。
本实施方式中,按下电源键8后控制器1控制电热膜2开始工作,如果再次按下电源键8则停止工作,如在1分钟内再次按下电源键8则继续之前未完成的时间继续工作,直到30分钟时间结束。如果超过一分钟才再次按下电源键8则继续清除之前未完成的时间,重新按30分钟的时间来工作。
本实施方式中,档位配置为分开9个档位,0-9档。0档为关机,1档为最小功率,9档为最大功率。控制器1通电后默认为关机状态,此时显示档位为0,按下电源键8后为开机状态,显示默认档位5档。此时按下档位控制键可以调节档位1-9档。
更优地,所述控制器1还包括:控制芯片11、功率调节线路12。控制芯片11集成于所述线路板4上。功率调节线路12集成于所述线路板4上,并与所述控制芯片11电连接。所述功率调节线路12包括:电阻R13,电阻R1,MOS管Q1,其中,所述电阻R13的一端与所述控制芯片11的PWMA引脚相连,所述电阻R13的另一端分别与所述电阻R1的一端以及所述MOS管Q1的门极G相连,所述MOS管Q1的源极S接地,所述MOS管Q1的漏极D与所述电热膜2电连接,所述电阻R1的另一端接地。
其中,控制芯片11可以对输出电压进行精确的调节和控制。通过控制芯片11的PWM(脉宽调制)引脚,可以调节电热膜2的输出电压,从而实现对电热膜2温度的精确控制。用户可以根据需要选择合适的档位,使电热膜2工作在所需的温度范围内。
其中,功率调节线路12中的MOS管可以有效地调节电热膜2的功率输出,提高能源利用效率。通过控制芯片11和功率调节线路12的协调工作,可以使电热膜2稳定地工作在设定的温度下,避免温度波动和过热现象。
其中,由于功率调节线路12中的MOS管可以控制电热膜2的电流输出,可以防止电热膜2过载和短路,从而保护电热膜2和控制器1免受损坏。另外,通过控制芯片11对输出电压进行限制,确保电热膜2工作在较低的电压状态,降低了火灾和电击等安全风险。
其中,添加数码管6和蜂鸣器7可以实现警示功能,当输出电压超过15.5V时,数码管6显示警示标记,并蜂鸣器7发出连续的警示声,提醒用户当前电热膜2温度过高。这一功能对于确保使用安全非常重要。
更优地,所述控制器1还包括:电压检测线路13。电压检测线路13集成于所述线路板4上,并与所述控制芯片11相连;所述电压检测线路13包括:电阻R3、电阻R2、电阻R5、电容C2、电容C1、电容C3,其中,控制芯片11的ADC_V引脚分别与所述电容C2的一端以及电阻R3的一端相连,所述电容C2的另一端接地,所述电阻R3的另一端分别与所述电容C1的一端、所述电阻R5的一端、以及所述电阻R2的一端相连,所述电容C1的另一端接地,所述电阻R5的另一端接地,所述电阻R2的另一端与所述电容C3的一端相连并接电,所述电容C3的另一端接地。
其中,电压检测线路13可以实时地监测电热膜2的输出电压。通过控制芯片11的ADC_V引脚,可以将电压检测线路13获取到的电压信号传递给控制芯片11进行处理。这样,控制器1可以随时获取电热膜2的输出电压信息,保证电热膜2的稳定工作。
其中,通过电压检测线路13对输出电压进行实时监测,控制芯片11可以根据实际电压情况进行精准的电压控制。当输出电压超过设定范围时,控制器1可以及时采取措施,如降低功率输出,以确保电热膜2工作在安全和稳定的状态下。
其中,通过电压检测线路13,控制器1可以实现对电热膜2的电压进行限制和保护。当输出电压超过设定的范围(例如15.5V)时,控制芯片11可以及时采取安全措施,如关闭电热膜2或发出警示信号,以避免电热膜2过热和损坏,从而保护使用者的安全。
其中,电压检测线路13可以提供实时的电压反馈信号,控制芯片11可以根据这些信号进行控制算法的优化调整,使系统的控制更加稳定和可靠。
更优地,所述电热膜2包括第一电热膜14与第二电热膜15,所述控制器1还包括:与所述第一电热膜14相连的第一输出线16、与第二电热膜15相连的第二输出线17、以及与外部变压器相连的输入线18,所述第一输出线16与所述第二输出线17并排设置于所述壳体3的一端,并与所述壳体3内的线路板4相连接;所述输入线18设于所述壳体3的另一端,并与所述壳体3内的线路板4相连接。
其中,控制器1中同时集成了第一电热膜14与第二电热膜15,并通过相应的输出线路与之相连,这意味着该控制器1可以同时控制两个电热膜2的温度。多通道控制使得该控制器1适用于更多的应用场景,可以同时控制不同位置的电热膜2,实现更灵活的温度控制。
其中,通过外部变压器与输入线18连接,控制器1可以接收外部低电压直流电源,从而减少能量转换过程中的损耗,提高能源利用效率。同时,多通道控制也意味着控制器1可以同时工作,减少了设备数量和能源消耗。
其中,第一输出线16与第二输出线17并排设置于壳体3的一端,并与壳体3内的线路板4相连接。这样的布局使得控制器1的安装更加简便,可以方便地连接两个电热膜2并安装在目标装置中。
其中,通过与壳体3内的线路板4相连接,第一输出线16和第二输出线17与控制器1的电路系统紧密结合,有助于提高电热膜2控制的稳定性和可靠性。控制器1的整体设计使得其工作更加稳定,并保证电热膜2的温度控制准确可靠。
更优地,所述壳体3包括:上壳体19。所述上调档位键9与所述下调档位键10并排设置于所述上壳体19背离所述输入线18的一端,所述电源键8设置于所述上壳体19上,并位于所述上调档位键9和所述下调档位键10靠近所述输入线18的一侧,所述上壳体19上位于所述电源键8靠近所述输入线18的一侧贯穿形成有显示窗20,所述数码管6设置于所述线路板4上并穿过所述显示窗20,以向用户显示档位标记和警示标记。
其中,上壳体19上设置了上调档位键9、下调档位键10和电源键8,这些按键位于壳体3的侧面,并且靠近输入线18的一侧。这样的设计使得用户在操作时可以方便地接触这些按键,轻松地进行档位调节和电源开关,提高了控制器1的使用便捷性。
其中,上壳体19上贯穿形成有显示窗20,数码管6设置于线路板4上并穿过显示窗20。通过这样的设计,数码管6的档位标记和警示标记可以直接显示在壳体3上,用户可以直观地了解当前的档位和警示状态,无需拆开外壳查看线路板4上的显示信息。
其中,当输出电压超过15.5V时,数码管6会显示警示标记,同时蜂鸣器7发出连续“滴滴滴滴滴滴”的警示声,提醒用户电热膜2温度过高。此外,当操作档位控制键5或电源键8时,蜂鸣器7也会发出“滴”的声音,用来提醒用户操作正在进行。
其中,上壳体19为整体设计,数码管6穿过显示窗20,使得整个控制器1外观简洁美观。用户可以通过显示窗20直接看到数码管6的显示信息,无需打开外壳,提高了外观的美观性。
更优地,所述壳体3还包括:下壳体21和盖板22。下壳体21与所述上壳体19相连,所述线路板4位于所述上壳体19与所述下壳体21之间。所述上壳体19背离所述线路板4的一侧形成有盖板槽23,所述盖板22设置于所述盖板槽23内,且所述盖板22上形成有第一贯通孔24、第二贯通孔25、第三贯通孔26,所述上调档位键9穿过所述第一贯通孔24、所述下调档位键10穿过所述第二贯通孔25,所述电源键8穿过所述第三贯通孔26,且所述盖板22为透明材质,沿垂直所述盖板22表面的方向观察,所述盖板22覆盖所述数码管6。
其中,壳体3包括上壳体19、下壳体21和盖板22三个部分,这样的三部件结构使得控制器1的组装和维护更加方便。线路板4位于上壳体19与下壳体21之间,可以有效地保护线路板4不受外界环境的影响,并且盖板22的透明材质设计使得用户可以通过观察盖板22上的透明显示孔来了解数码管6的显示信息,无需拆开外壳,提高了控制器1的维护便捷性。
其中,上壳体19背离线路板4的一侧形成有盖板槽23,盖板22设置于盖板槽23内。在盖板22上形成的第一贯通孔24、第二贯通孔25和第三贯通孔26分别用于上调档位键9、下调档位键10和电源键8的穿透。这样的设计使得按键可以穿过盖板22,用户可以通过盖板22上的孔位来方便地操作按键,同时保证了控制器1的密封性和稳定性。
其中,盖板22采用透明材质,用户可以沿垂直盖板22表面的方向观察,从而清晰地看到数码管6的显示信息。这样的设计使得控制器1的显示直观性更强,用户可以方便地了解当前的档位和警示状态,提高了用户的使用体验。
其中个,上壳体19、下壳体21和盖板22的设计使得整个控制器1外观简洁美观。透明盖板22覆盖数码管6,使得数码管6的显示更加清晰,整个控制器1的外观更加现代化和吸引人。
更优地,垂直于所述盖板22表面的方向记为第一方向,沿所述第一方向观察27,所述上壳体19、所述下壳体21、所述盖板22的为椭圆端长方形。平行于所述盖板22表面并与所述输入线18的延伸方向相垂直的方向记为第二方向28,沿所述第二方向28观察,所述壳体3为椭圆端长方形。
其中,椭圆端长方形的设计使得控制器1外观更加美观和独特。相比传统的方形或圆形设计,椭圆端长方形更具时尚感和现代感,能够吸引更多用户的关注。
其中,椭圆端长方形的形状在手持使用时更加符合人体工学原理,使得用户握持控制器1更加舒适和稳定。这样的设计有助于用户长时间使用控制器1时减少手部不适和疲劳感。
其中,椭圆端长方形的设计使得控制器1整体结构更加紧凑,占用空间较小。这对于某些需要在有限空间内安装或使用控制器1的场景非常有利,例如电热鞋内部集成该控制器1时,能够更好地适应鞋底的形状。
其中,椭圆端长方形的设计使得控制器1的按键布局更加合理和方便。按键可以更自然地排列在壳体3上,用户可以更容易地根据控制器1外形来识别和操作各个按键。
一种基于直流低电压控制的电热鞋,包括所述的直流低电压控制器1,其中,所述电热膜2夹设于所述电热鞋的鞋底胶层内。
其中,直流低电压控制器1可以精确地控制电热膜2的输出电压,从而实现对电热膜2温度的精准控制。这使得电热鞋可以在不同环境和季节下提供合适的保暖效果,避免因温度过高或过低而导致的不适。
其中,由于采用了直流低电压供电,电热鞋的电压较低,降低了触电和火灾等安全风险。同时,控制器1限制了输出电压的最大值,确保电热膜2工作在安全的电压范围内,进一步提高了电热鞋的安全性能。
其中,直流低电压供电减少了电压转换过程中的能量损耗,提高了能源利用效率,从而实现节能和环保的目标。这对于电热鞋作为一种电力消耗产品来说尤为重要,有助于延长电池寿命或减少对电网的负荷。
其中,通过档位控制键5和数码管6的设计,用户可以轻松地调节电热膜2的温度,实现个性化的温度调节。蜂鸣器7的警示功能也能提醒用户电热膜2工作状态,增加了使用便捷性和舒适性。
借此,通过档位控制键5调节电热膜2的输出电压,从而精确控制电热膜2的温度。输出电压的调节范围满足关系式U≤15.5V,这使得控制器1能够提供更准确的温度调节,确保电热膜2工作在用户所需的温度范围内。通过采用直流电压供电,减少了电压转换过程中的能量损耗,提高了能源利用效率,从而实现节能和环保的目标。控制器1限制了输出电压的最大值,确保电热膜2工作在低电压状态,降低了火灾和电击等安全风险。档位控制键5的设置和数码管6的显示使得控制器1的操作更加简便直观,用户可以轻松地调节电热膜2的温度。
以上所述实施方式仅表达了本实用新型的几种实施方式,其描述较为具体和详细,但并不能因此而理解为对申请专利范围的限制。应当指出的是,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来说,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构思的前提下,还可以作出若干变形和改进,这些都属于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因此,本实用新型专利的保护范围应以所附权利要求为准。

Claims (10)

1.一种直流低电压控制器,其特征在于,用于控制电热膜温度;所述控制器包括:
壳体,
线路板,集成于壳体内,并与所述电热膜电连接;
档位控制键,与所述线路板电连接,以控制所述电热膜的输出电压;所述输出电压记为U,满足关系式:
U≤15.5V。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直流低电压控制器,其特征在于,所述控制器还包括:
数码管,与所述线路板电连接,以显示档位控制的输出档位;当所述输出电压U>15.5V时,所述数码管显示警示标记;当所述档位控制键上调档位或下调档位时,所述数码管显示对应的档位标记;
蜂鸣器,集成于所述线路板上,并与所述数码管相连,当所述数码管显示警示标记时,所述蜂鸣器发出连续的警示声。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直流低电压控制器,其特征在于,所述控制器还包括:
电源键,与所述线路板电连接;
所述档位控制键包括:上调档位键和下调档位键,所述档位包括:0档、1档...N档,电源键启动时,默认档位为0.5*(N+1)档;
所述0档对应0V电压输出;所述N档对应的电压输出为T,满足关系式:
9V≤T≤13V。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直流低电压控制器,其特征在于,所述控制器还包括:
控制芯片,集成于所述线路板上,
功率调节线路,集成于所述线路板上,并与所述控制芯片电连接;所述功率调节线路包括:电阻R13,电阻R1,MOS管Q1,其中,
所述电阻R13的一端与所述控制芯片的PWMA引脚相连,所述电阻R13的另一端分别与所述电阻R1的一端以及所述MOS管Q1的门极G相连,所述MOS管Q1的源极S接地,所述MOS管Q1的漏极D与所述电热膜电连接,所述电阻R1的另一端接地。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直流低电压控制器,其特征在于,所述控制器还包括:
电压检测线路,集成于所述线路板上,并与所述控制芯片相连;所述电压检测线路包括:电阻R3、电阻R2、电阻R5、电容C2、电容C1、电容C3,其中,
控制芯片的ADC_V引脚分别与所述电容C2的一端以及电阻R3的一端相连,所述电容C2的另一端接地,所述电阻R3的另一端分别与所述电容C1的一端、所述电阻R5的一端、以及所述电阻R2的一端相连,所述电容C1的另一端接地,所述电阻R5的另一端接地,所述电阻R2的另一端与所述电容C3的一端相连并接电,所述电容C3的另一端接地。
6.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直流低电压控制器,其特征在于,所述电热膜包括第一电热膜与第二电热膜,所述控制器还包括:与所述第一电热膜相连的第一输出线、与第二电热膜相连的第二输出线、以及与外部变压器相连的输入线,所述第一输出线与所述第二输出线并排设置于所述壳体的一端,并与所述壳体内的线路板相连接;所述输入线设于所述壳体的另一端,并与所述壳体内的线路板相连接。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直流低电压控制器,其特征在于,所述壳体包括:
上壳体,所述上调档位键与所述下调档位键并排设置于所述上壳体背离所述输入线的一端,所述电源键设置于所述上壳体上,并位于所述上调档位键和所述下调档位键靠近所述输入线的一侧,所述上壳体上位于所述电源键靠近所述输入线的一侧贯穿形成有显示窗,所述数码管设置于所述线路板上并穿过所述显示窗,以向用户显示档位标记和警示标记。
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直流低电压控制器,其特征在于,所述壳体还包括:
下壳体,与所述上壳体相连,所述线路板位于所述上壳体与所述下壳体之间;
盖板,所述上壳体背离所述线路板的一侧形成有盖板槽,所述盖板设置于所述盖板槽内,且所述盖板上形成有第一贯通孔、第二贯通孔、第三贯通孔,所述上调档位键穿过所述第一贯通孔、所述下调档位键穿过所述第二贯通孔,所述电源键穿过所述第三贯通孔,且所述盖板为透明材质,沿垂直所述盖板表面的方向观察,所述盖板覆盖所述数码管。
9.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直流低电压控制器,其特征在于,
垂直于所述盖板表面的方向记为第一方向,沿所述第一方向观察,所述上壳体、所述下壳体、所述盖板的为椭圆端长方形;
平行于所述盖板表面并与所述输入线的延伸方向相垂直的方向记为第二方向,沿所述第二方向观察,所述壳体为椭圆端长方形。
10.一种基于直流低电压控制的电热鞋,其特征在于,包括如权利要求1-9任一所述的直流低电压控制器,其中,所述电热膜夹设于所述电热鞋的鞋底胶层内。
CN202322104004.1U 2023-08-04 2023-08-04 一种直流低电压控制器和电热鞋 Active CN220733041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322104004.1U CN220733041U (zh) 2023-08-04 2023-08-04 一种直流低电压控制器和电热鞋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322104004.1U CN220733041U (zh) 2023-08-04 2023-08-04 一种直流低电压控制器和电热鞋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20733041U true CN220733041U (zh) 2024-04-05

Family

ID=90526180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322104004.1U Active CN220733041U (zh) 2023-08-04 2023-08-04 一种直流低电压控制器和电热鞋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20733041U (zh)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US20200170880A1 (en) Vibration and Heat Generation Apparatus for Use with Compression Wraps
CN103697212B (zh) 一种水龙头通用型电容式触碰感应开关组件
US8950730B2 (en) Automatic sensor control panel
CN103929098A (zh) 投饲机的智能数显无级调速控制器
US20050036258A1 (en) Power strips with embedded controllers
GB2439763A (en) Intelligent standby power saving for electrical devices
US11728596B2 (en) Illuminated charging connector or device and electronic device or system operable based on packaging status
CN220733041U (zh) 一种直流低电压控制器和电热鞋
CN104723290B (zh) 电动工具扭力输出的控制装置及其控制方法
AU2015208624A1 (en) Touch Free Automatic Type Water Supply Device and Method
US20230084903A1 (en) System and apparatus to apply vibration, thermal and compressive therapy
CN204414046U (zh) 电动工具扭力输出的控制装置
CN205004562U (zh) 一种红外智能控制插板
CN206674280U (zh) 一种可调节照明模式的装置
CN206076646U (zh) 一种智能定时电源控制器
CN105179778A (zh) 一种带有环境智能调温装置的龙头及控制方法
CN213872626U (zh) 一种智能家居用调节式照明系统
CN204460453U (zh) 机械开关、电取暖器控制系统和电取暖器
CN212899883U (zh) 一种智能调温水龙头
CN218217739U (zh) 一种两路视觉光源控制器
AU2009100225A4 (en) The O-zone Energy Efficient Air Conditioning Remote Control Unit
CN219868742U (zh) 一种集成有灯控功能的温度控制装置
CN215769502U (zh) 一种温控装置及智能显示发热控制系统
CN103139971A (zh) 定时控制电路及灯具
CN104362907A (zh) 投饲机的智能数显调速控制器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