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20730508U - 一种内窥镜光学系统 - Google Patents

一种内窥镜光学系统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20730508U
CN220730508U CN202321074699.7U CN202321074699U CN220730508U CN 220730508 U CN220730508 U CN 220730508U CN 202321074699 U CN202321074699 U CN 202321074699U CN 220730508 U CN220730508 U CN 220730508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lens
plano
equal
optical system
module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321074699.7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何旭舟
林峰
谢忠鑫
陈威
王康生
林丽瑜
林俊杰
黄淮
罗锐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Fujian Normal University
Original Assignee
Fujian Normal University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Fujian Normal University filed Critical Fujian Normal University
Priority to CN202321074699.7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20730508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20730508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20730508U/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Landscapes

  • Lenses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内窥镜光学系统,包括沿光线入射方向自左向右依次设置的物镜模块、中继模块、目镜‑转接镜模块,所述中继模块由三组硬管棒镜光学系统G1、G2、G3组成;三组硬管棒镜光学系统具有相同的结构参数。本实用新型所有透镜均采用标准球面,在保证成像质量优良的情况下,提高了物镜的相对孔径和提供了一种新的内窥镜光学系统的中继模块棒镜光学系统以及相匹配的目镜‑转接镜模块光学系统,相较于全高清内窥镜系统有着更高的成像分辨率。

Description

一种内窥镜光学系统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内窥镜光学系统,属于光学技术领域。
背景技术
内窥镜是一种使用在医疗、工业领域的光学装置,在现代医学和工业当中,用于获取被观察体体腔内的信息。现今社会的发展对于属于内窥镜的腹腔镜光学系统有着越来越高的分辨率需求。传统腹腔镜光学系统画面清晰但细节不够,所能捕捉的视野信息小。本实用新型为一种内窥镜光学系统,使得最终成像分辨率更高,成像画面细节更加丰富。
实用新型内容
鉴于现有技术的不足,本实用新型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提供一种内窥镜光学系统。
为了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是:一种内窥镜光学系统,包括沿光线入射方向自左向右依次设置的物镜模块、中继模块、目镜-转接镜模块,所述中继模块由三组硬管棒镜光学系统G1、G2、G3组成;三组硬管棒镜光学系统具有相同的结构参数。
优选的,所述物镜模块包括沿光线入射方向自左向右依次设置的保护玻璃L1、由平凸正透镜L2和平凹负透镜L3密接而成的胶合组、由棱镜M1和平凸正透镜L4密接而成的胶合组、由双凸正透镜L5和双凹负透镜L6密接而成的胶合组、由弯月正透镜L7和弯月凹透镜L8密接而成的胶合组、平凸正透镜L9;其中,所述物镜模块满足以下条件式:2.6≤f2/fa≤3;-0.8≤f3/fa≤-0.6;-0.55≤f6/fa≤-0.5;1.1≤vd7/vd8≤1.6;nd3*s3≥5.5,在此:fa是物镜模块的焦距,f2是平凸正透镜L2的焦距,f3是平凹负透镜L3的焦距,f6是双凹负透镜L6的焦距,vd7是弯月正透镜L7以d线为基准的阿贝数,vd8是弯月凹透镜L8以d线为基准的阿贝数,nd3是棱镜M1针对d线的折射率,s3是棱镜M1的长度。
优选的,所述物镜模块满足以下条件式:0.6≤IM1/fa≤0.8;4≤fa/D1≤7.5,在此:IM1是物镜模块所成最大像高,fa是物镜模块的焦距,D1是物镜模块的入瞳直径。
优选的,所述物镜模块满足以下条件式:0.05≤D1/d≤0.1;950≤(d+a)*r(d)≤1500,在此:D1是物镜模块的入瞳直径,d是物镜模块检测标定的工作距离,a为平凸正透镜L2靠近物面侧的透镜面到入瞳的距离,r(d)为物镜模块理论中心分辨率。
优选的,所述硬管棒镜光学系统G1包括沿光线入射方向自左向右依次设置的前镜组A、光阑和后镜组B;前镜组A与后镜组B为对称结构;所述前镜组A包括沿光线入射方向自左向右依次设置的平凸棒镜L10、双凸正透镜L11、由平凸正透镜L12和平凹负透镜L13密接而成的胶合组,所述后镜组B包括沿光线入射方向自左向右依次设置的由平凹负透镜L14和平凸正透镜L15密接而成的胶合组,双凸正透镜L16、平凸棒镜L17;其中,所述硬管棒镜光学系统G1满足以下条件式:3≤s1≤3.5;3≤s2≤3.5;1.7≤vd12/vd13≤2.5;IM2/OB1=1,在此:s1是硬管棒镜光学系统G1物面到平凸棒镜L10靠近物面侧的透镜面的长度,s2是平凸棒镜L17靠近像面侧的透镜面到像面的长度,vd12是平凸正透镜L12以d线为基准的阿贝数,vd13是平凹负透镜L13以d线为基准的阿贝数,IM2是硬管棒镜光学系统G1所成最大像高,OB1是硬管棒镜光学系统G1的物高。
优选的,所述目镜-转接镜模块包括沿光线入射方向自左向右依次设置的前镜组C、光阑和后镜组D;所述前镜组C包括沿光线入射方向自左向右依次设置的双凸正透镜L34、平凸正透镜L35,双凹负透镜L36、双凸正透镜L37、由平凸正透镜L38和平凹负透镜L39密接而成的胶合组,所述后镜组D包括沿光线入射方向自左向右依次设置的由双凹负透镜L40和双凸正透镜L41密接而成的胶合组、平凸正透镜L42;其中,所述目镜-转接镜模块满足以下条件式:0.7≤f42/fc≤0.8;2.0≤ro34/f34≤2.4;-1.4≤ri36/f36≤-1.1;在此:fc是所述目镜-转接镜模块的焦距,f34是所述双凸正透镜L34的焦距,f36是双凹负透镜L36的焦距,f42是平凸正透镜L42的焦距,ro34是双凸正透镜L34靠近物面侧曲率半径,ri36是双凹负透镜L36靠近像面侧曲率半径。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具有以下有益效果:本实用新型所有透镜均采用标准球面,在保证成像质量优良的情况下,提高了物镜的相对孔径和提供了一种新的内窥镜光学系统的中继模块棒镜光学系统以及相匹配的目镜-转接镜模块光学系统,相较于全高清内窥镜系统有着更高的成像分辨率。
下面结合附图和具体实施方式对本实用新型做进一步详细的说明。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一个优选实施例的内窥镜光学系统整体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一个优选实施例的内窥镜光学系统物镜模块的示意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一个优选实施例的硬管棒镜光学系统G1光组的示意图。
图4为本实用新型一个优选实施例的硬管棒镜光学系统G2光组的示意图。
图5为本实用新型一个优选实施例的硬管棒镜光学系统G3光组的示意图。
图6为本实用新型一个优选实施例的内窥镜光学系统目镜-转接镜模块的示意图。
图7为本实用新型一个优选实施例的内窥镜光学系统物镜模块MTF示意图。
图8为本实用新型一个优选实施例的内窥镜光学系统通过物镜模块成像并经过中继模块转像的MTF示意图。
图9为本实用新型一个优选实施例的内窥镜光学系统通过物镜模块成像并经过中继模块转像的场曲畸变示意图。
图10为本实用新型一个优选实施例的光学接口光学MTF图。
图11为本实用新型一个优选实施例内窥镜光学系统的场曲畸变示意图。
图中:G1-硬管棒镜光学系统G1、G2-硬管棒镜光学系统G2、G3-硬管棒镜光学系统G3、L1-保护玻璃L1、L2-平凸正透镜L2、L3-平凹负透镜L3、M1-棱镜M1、L4-平凸正透镜L4、L5-双凸正透镜L5、L6-双凹负透镜L6、L7-弯月正透镜L7、L8-弯月凹透镜L8、L9-平凸正透镜L9、A-前镜组A、B-后镜组B、L10-平凸棒镜L10、L11-双凸正透镜L11、L12-平凸正透镜L12、L13-平凹负透镜L13、L14-平凹负透镜L14、L15-平凸正透镜L15、L16-双凸正透镜L16、L17-平凸棒镜L17、C-前镜组C、D-后镜组D;L34-双凸正透镜L34、L35-平凸正透镜L35、L36-双凹负透镜L36、L37-双凸正透镜L37、L38-平凸正透镜L38、L39-平凹负透镜L39、L40-双凹负透镜L40、L41-双凸正透镜L41、L42-平凸正透镜L42。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及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做进一步说明。
应该指出,以下详细说明都是示例性的,旨在对本申请提供进一步的说明。除非另有指明,本文使用的所有技术和科学术语具有与本申请所属技术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通常理解的相同含义。
需要注意的是,这里所使用的术语仅是为了描述具体实施方式,而非意图限制根据本申请的示例性实施方式。如在这里所使用的,除非上下文另外明确指出,否则单数形式也意图包括复数形式,此外,还应当理解的是,当在本说明书中使用术语“包含”和/或“包括”时,其指明存在特征、步骤、操作、器件、组件和/或它们的组合。
如图1~11所示,本实施例提供了一种内窥镜光学系统,包括沿光线入射方向自左向右依次设置的物镜模块、中继模块、目镜-转接镜模块,工作波段为可见光波段,所有透镜均采用玻璃材质且均为球面透镜。所述中继模块由三组硬管棒镜光学系统G1、G2、G3组成;三组硬管棒镜光学系统具有相同的结构参数。该内窥镜光学系统为通过提高物镜的相对孔径,并提供一种新的中继模块光学系统以及相匹配的目镜-转接镜模块光学系统,进而提高成像在数字传感器上的图像的分辨率,使得最终在数字传感器上的成像分辨率提高。
在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所述物镜模块包括沿光线入射方向自左向右依次设置的保护玻璃L1、由平凸正透镜L2和平凹负透镜L3密接而成的胶合组、由棱镜M1和平凸正透镜L4密接而成的胶合组、由双凸正透镜L5和双凹负透镜L6密接而成的胶合组、由弯月正透镜L7和弯月凹透镜L8密接而成的胶合组、平凸正透镜L9;
为了提高相对孔径,增大像高以及保证出射角度与后续中继系统耦合,如上所述的内窥镜系统物镜模块采用逆焦式结构,其焦距为3.5mm-4.0mm,针对不同系列产品入瞳直径为0.5mm-0.8mm。
其中,所述物镜模块满足以下条件式:
2.6≤f2/fa≤3 (1)
-0.8≤f3/fa≤-0.6 (2)
-0.55≤f6/fa≤-0.5 (3)
1.1≤vd7/vd8≤1.6 (4)
nd3*s3≥5.5 (5)
在此:fa是物镜模块的焦距,f2是平凸正透镜L2的焦距,f3是平凹负透镜L3的焦距,f6是双凹负透镜L6的焦距,vd7是弯月正透镜L7以d线为基准的阿贝数,vd8是弯月凹透镜L8以d线为基准的阿贝数,nd3是棱镜M1针对d线的折射率,s3是棱镜M1的长度。
当低于条件式(1)的下限时,平凸正透镜L2的焦距变小,其正折射力变大,导致球差过校正,为了对过校正的球差进行校正,减小后续镜片组的焦距即可,不过此情况会导致慧差增大,导致成像效果不佳。
当高于条件式(1)的上限时,平凸正透镜L2的焦距变大,其正折射力变小,导致球差校正不足,此情况下想要对校正不足的球差进行矫正,物镜模块的全长变长或透镜直径变大,整内窥镜系统变长或难以耦合后续中继模块。
当低于条件式(2)的下限时,平凹负透镜L3的焦距变大,其负折射力变小,导致球差校正不足,此情况下想要对校正不足的球差进行矫正,需要增大平凹负透镜L3与棱镜M1的焦距,否则获得的视角会减小,同时需要增大后续镜片组的镜片厚度,需要负担更多的光焦度,效果不佳。
当高于条件式(2)的上限时,平凹负透镜L3的焦距变小,其负折射力变大,导致球差校正过量,此情况下想要对校正不足的球差进行矫正,物镜模块的全长变长或像散增大,导致成像效果不佳。
当低于条件式(3)的下限时,双凹负透镜L6的焦距变大,其负折射力变小,导致球差过校正,为了对过校正的球差进行校正,需要减小后截距或增大后续镜片由L7和L8组成的胶合组及L9的焦距,此情况下,由于后截距过小导致转像成像模糊或其余像差校正不足导致成像质量不佳。
当高于条件式(3)的上限时,双凹负透镜L6的焦距变小,其负折射力变大,导致球差校正不足,此情况下想要对校正不足的球差进行矫正,物镜模块的全长变长或透镜直径变大,整内窥镜系统变长或难以耦合后续中继模块。
当不满足条件式(4)所限制范围,色像差校正不足或过量,此情况下如想要对色像差补足或校正,会导致透镜直径增大进而增大物镜模块空间体积或其余像差校正过度导致成像质量不佳。
当低于条件式(5)的下限时,无法补足光程差,此情况下会导致视向角低于30°,因此,进一步限制如上所述的棱镜M1的轴向长度为3.0mm-3.5mm。
在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所述物镜模块满足以下条件式:
0.6≤IM1/fa≤0.8 (6)
4≤fa/D1≤7.5 (7)
在此:IM1是物镜模块所成最大像高,fa是物镜模块的焦距,D1是物镜模块的入瞳直径。
根据条件式(6)、(7)限制所述内窥镜光学系统物镜模块的相对孔径,与后续中继模块相耦合,通过限制像高与焦距比值,保证全视场角为75°。
在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所述物镜模块满足以下条件式:
0.05≤D1/d≤0.1 (8)
950≤(d+a)*r(d)≤1500 (9)
在此:D1是物镜模块的入瞳直径,d是物镜模块检测标定的工作距离,a为平凸正透镜L2靠近物面侧的透镜面到入瞳的距离,r(d)为物镜模块理论中心分辨率。
根据条件式(8)、(9)限制所述内窥镜光学系统物镜模块理论中心分辨率,保证给定光学工作距的极限分辨角的倒数达14C/(°)以上,使得成像分辨率达到4k。
对本优选实施例所涉及的内窥镜光学系统物镜模块进行说明,图(7)是内窥镜光学系统物镜模块的MTF示意图,除边缘视场以外其余视场均满足在140线对处大于0.3,边缘视场满足在140线对处大于0.25。
在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所述中继模块外观直径为5.0mm-10.0mm。
在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所述硬管棒镜光学系统G1包括沿光线入射方向自左向右依次设置的前镜组A、光阑和后镜组B;前镜组A与后镜组B为对称结构;所述前镜组A包括沿光线入射方向自左向右依次设置的平凸棒镜L10、双凸正透镜L11、由平凸正透镜L12和平凹负透镜L13密接而成的胶合组,所述后镜组B包括沿光线入射方向自左向右依次设置的由平凹负透镜L14和平凸正透镜L15密接而成的胶合组,双凸正透镜L16、平凸棒镜L17;其中,所述硬管棒镜光学系统G1光组总长小于100mm,所述硬管棒镜光学系统G1满足以下条件式:
3≤s1≤3.5 (10)
3≤s2≤3.5 (11)
1.7≤vd12/vd13≤2.5 (12)
IM2/OB1=1 (13)
在此:s1是硬管棒镜光学系统G1物面到平凸棒镜L10靠近物面侧的透镜面的长度,s2是平凸棒镜L17靠近像面侧的透镜面到像面的长度,vd12是平凸正透镜L12以d线为基准的阿贝数,vd13是平凹负透镜L13以d线为基准的阿贝数,IM2是硬管棒镜光学系统G1所成最大像高,OB1是硬管棒镜光学系统G1的物高。
当低于条件式(10)、(11)下限时,中继模块由于玻璃表面光洁度因素导致成像劣化。
当高于条件式(10)、(11)上限时,此情况会导致G1、G2、G3三个光组之间空气间隔长度过长或透镜的直径过大。
根据条件式(12)限制所述硬管棒镜光学系统G1光组胶合组的阿贝数搭配,当低于条件式(12)下限时,垂轴色差增大,最大移焦量变大,波长较短的成像在焦点之前,波长较长的成像在焦点之后,转像像质劣化,像面边缘分辨率劣化,体现在MTF图表为低频线对数降低,图像轮廓成像不佳。
当高于条件式(12)上限时,垂直色差增大,波长较短的成像在焦点之后,波长较长的成像在焦点之前,同样导致转像像质劣化,体现在MTF图表为低频、中频线对数降低,图像轮廓成像不佳,层次不分明。
条件式(13)是为了限制所述硬管棒镜光学系统G1、G2、G3三个光学镜组的放大倍率。
对本优选实施例所涉及的内窥镜光学系统物镜模块进行说明,图(8)是内窥镜光学系统通过物镜模块成像并经过中继模块转像的MTF示意图,除边缘视场以外其余视场均满足在140线对处大于0.25,边缘视场满足在140线对处大于0.2。图(9)为本实用新型一个优选实施例的内窥镜光学系统通过物镜模块成像并经过中继模块转像的场曲畸变示意图。
在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所述目镜-转接镜模块包括沿光线入射方向自左向右依次设置的前镜组C、光阑和后镜组D;所述前镜组C包括沿光线入射方向自左向右依次设置的双凸正透镜L34、平凸正透镜L35,双凹负透镜L36、双凸正透镜L37、由平凸正透镜L38和平凹负透镜L39密接而成的胶合组,所述后镜组D包括沿光线入射方向自左向右依次设置的由双凹负透镜L40和双凸正透镜L41密接而成的胶合组、平凸正透镜L42;其中,所述目镜-转接镜模块满足以下条件式:
0.7≤f42/fc≤0.8 (14)
2.0≤ro34/f34≤2.4 (15)
-1.4≤ri36/f36≤-1.1 (16)
在此:fc是所述目镜-转接镜模块的焦距,f34是所述双凸正透镜L34的焦距,f36是双凹负透镜L36的焦距,f42是平凸正透镜L42的焦距,ro34是双凸正透镜L34靠近物面侧曲率半径,ri36是双凹负透镜L36靠近像面侧曲率半径。
在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所述的内窥镜光学系统所有透镜均采用标准球面。
当低于条件式(14)的下限时,平凸正透镜L42的焦距变小,其靠近像面侧透镜面曲率半径减小,其正折射力变大,整体光学系统焦距变大,此情况下球差过校正,为了对过校正的球差进行校正,减小后截距即可,不过此情况会导致像场弯曲增大,导致成像效果不佳。
当高于条件式(14)的上限时,平凸正透镜L42的焦距变大,其靠近像面侧透镜面曲率半径增大,其正折射力变小,整体光学系统焦距变小,想要对校正不足的球差进行矫正,需要增大透镜直径以及增大双凸正透镜L41靠近像面侧透镜面与平凸正透镜L42靠近物面侧透镜面的空气间隔,此情况下无法保证对应像高与数字传感器相耦合,同时增大了轴上像差和垂轴像差。
当低于条件式(15)的下限时,双凸正透镜L34的焦距变小,其靠近像面侧透镜面曲率半径减小,其正折射力变大,此情况下球差过校正,为了对过校正的球差进行校正,需要减小后截距或增大后续镜片曲率半径,此方法会导致像场弯曲过大或像高无法与数字传感器耦合。
当高于条件式(15)的上限时,双凸正透镜L34的焦距变大,其靠近像面侧透镜面曲率半径增大,其正折射力变小,此情况下球差校正不足,想要对校正不足的球差进行矫正,需要减小后续镜片曲率半径,此方法会导致垂轴像差增大。
当低于条件式(16)的下限时,双凹负透镜L36的焦距变大,其靠近像面侧透镜面曲率半径增大,其负折射力较小,此情况下球差校正不足,为了对校正不足的球差进行校正,需要减小后截距或增大后续镜片曲率半径,此方法会导致像场弯曲过大或像高无法与数字传感器耦合。
当高于条件式(16)的上限时,双凹负透镜L36的焦距变小,其靠近像面侧透镜面曲率半径减小,其负折射力变大,此情况下球差校正不足,双凹负透镜L36承担更多光焦度分配,想要对校正不足的球差进行矫正,需要增大后续镜片曲率半径,此方法会导致后续镜片承担更少的光焦度分配,对垂轴像差的校正能力减弱,同时孔径通光量减少,最终相对照度过低。
对本优选实施例所涉及的内窥镜光学系统物镜模块进行说明,图(10)是优选实施例内窥镜光学系统的MTF示意图,各视场接近衍射极限。图(11)为本实用新型一个优选实施例内窥镜光学系统的场曲畸变示意图。
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所述内窥镜光学系统技术指标如下:
光谱范围:400mm~750mm;
内窥镜光学系统焦距:5.6mm~6.0mm;
视场角:75°;
视向角:0°,30°;
光学总长:388.73mm。
一种内窥镜光学系统的成像方法,按以下步骤进行:所述物镜模块成的像经过中继模块进行三次转像再经过目镜以非平行光的形式投射至转接镜模块,最终成像在传感器上。
在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所述内窥镜光学系统参数如下表,符号r表示其各面的曲率半径,符号d表示各光学部件的厚度或空气间隔,符号nd表示各光学部件的针对d线的折射率,符号νd表示各光学部件的针对d线的阿贝数:
以上所述,仅是本实用新型的较佳实施例而已,并非是对本实用新型作其它形式的限制,任何熟悉本专业的技术人员可能利用上述揭示的技术内容加以变更或改型为等同变化的等效实施例。但是凡是未脱离本实用新型技术方案内容,依据本实用新型的技术实质对以上实施例所作的任何简单修改、等同变化与改型,仍属于本实用新型技术方案的保护范围。

Claims (6)

1.一种内窥镜光学系统,其特征在于:包括沿光线入射方向自左向右依次设置的物镜模块、中继模块、目镜-转接镜模块,所述中继模块由三组硬管棒镜光学系统G1、G2、G3组成;三组硬管棒镜光学系统具有相同的结构参数。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内窥镜光学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物镜模块包括沿光线入射方向自左向右依次设置的保护玻璃L1、由平凸正透镜L2和平凹负透镜L3密接而成的胶合组、由棱镜M1和平凸正透镜L4密接而成的胶合组、由双凸正透镜L5和双凹负透镜L6密接而成的胶合组、由弯月正透镜L7和弯月凹透镜L8密接而成的胶合组、平凸正透镜L9;其中,所述物镜模块满足以下条件式:2.6≤f2/fa≤3;-0.8≤f3/fa≤-0.6;
-0.55≤f6/fa≤-0.5;1.1≤vd7/vd8≤1.6;nd3*s3≥5.5,在此:fa是物镜模块的焦距,f2是平凸正透镜L2的焦距,f3是平凹负透镜L3的焦距,f6是双凹负透镜L6的焦距,vd7是弯月正透镜L7以d线为基准的阿贝数,vd8是弯月凹透镜L8以d线为基准的阿贝数,nd3是棱镜M1针对d线的折射率,s3是棱镜M1的长度。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内窥镜光学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物镜模块满足以下条件式:0.6≤IM1/fa≤0.8;4≤fa/D1≤7.5,在此:IM1是物镜模块所成最大像高,fa是物镜模块的焦距,D1是物镜模块的入瞳直径。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内窥镜光学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物镜模块满足以下条件式:0.05≤D1/d≤0.1;950≤(d+a)*r(d)≤1500,在此:D1是物镜模块的入瞳直径,d是物镜模块检测标定的工作距离,a为平凸正透镜L2靠近物面侧的透镜面到入瞳的距离,r(d)为物镜模块理论中心分辨率。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内窥镜光学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硬管棒镜光学系统G1包括沿光线入射方向自左向右依次设置的前镜组A、光阑和后镜组B;前镜组A与后镜组B为对称结构;所述前镜组A包括沿光线入射方向自左向右依次设置的平凸棒镜L10、双凸正透镜L11、由平凸正透镜L12和平凹负透镜L13密接而成的胶合组,所述后镜组B包括沿光线入射方向自左向右依次设置的由平凹负透镜L14和平凸正透镜L15密接而成的胶合组,双凸正透镜L16、平凸棒镜L17;其中,所述硬管棒镜光学系统G1满足以下条件式:3≤s1≤3.5;3≤s2≤3.5;1.7≤vd12/vd13≤2.5;IM2/OB1=1,在此:s1是硬管棒镜光学系统G1物面到平凸棒镜L10靠近物面侧的透镜面的长度,s2是平凸棒镜L17靠近像面侧的透镜面到像面的长度,vd12是平凸正透镜L12以d线为基准的阿贝数,vd13是平凹负透镜L13以d线为基准的阿贝数,IM2是硬管棒镜光学系统G1所成最大像高,OB1是硬管棒镜光学系统G1的物高。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内窥镜光学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目镜-转接镜模块包括沿光线入射方向自左向右依次设置的前镜组C、光阑和后镜组D;所述前镜组C包括沿光线入射方向自左向右依次设置的双凸正透镜L34、平凸正透镜L35,双凹负透镜L36、双凸正透镜L37、由平凸正透镜L38和平凹负透镜L39密接而成的胶合组,所述后镜组D包括沿光线入射方向自左向右依次设置的由双凹负透镜L40和双凸正透镜L41密接而成的胶合组、平凸正透镜L42;其中,所述目镜-转接镜模块满足以下条件式:0.7≤f42/fc≤0.8;2.0≤ro34/f34≤2.4;-1.4≤ri36/f36≤-1.1;在此:fc是所述目镜-转接镜模块的焦距,f34是所述双凸正透镜L34的焦距,f36是双凹负透镜L36的焦距,f42是平凸正透镜L42的焦距,ro34是双凸正透镜L34靠近物面侧曲率半径,ri36是双凹负透镜L36靠近像面侧曲率半径。
CN202321074699.7U 2023-05-08 2023-05-08 一种内窥镜光学系统 Active CN220730508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321074699.7U CN220730508U (zh) 2023-05-08 2023-05-08 一种内窥镜光学系统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321074699.7U CN220730508U (zh) 2023-05-08 2023-05-08 一种内窥镜光学系统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20730508U true CN220730508U (zh) 2024-04-05

Family

ID=90500241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321074699.7U Active CN220730508U (zh) 2023-05-08 2023-05-08 一种内窥镜光学系统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20730508U (zh)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6772935B (zh) 一种透镜系统及定焦镜头
CN106772965B (zh) 一种变焦距镜头
US11194136B2 (en) Optical system for image pickup and image pickup apparatus
CN114740607A (zh) 一种宽荧幕变形镜头
CN111239962B (zh) 光学镜头及成像设备
CN111538148B (zh) 一种小倍率摄像头和小倍率变焦镜头
CN113777765A (zh) 一种镜头
CN217767016U (zh) 变焦镜头
CN220730508U (zh) 一种内窥镜光学系统
CN114019656B (zh) 一种小型广角高低温日夜共焦镜头
CN206331171U (zh) 一种透镜系统及定焦镜头
CN115236843A (zh) 变焦镜头
CN111999872B (zh) 一种镜头
CN117761883A (zh) 一种内窥镜光学系统及其成像方法
CN111103676A (zh) 一种定焦镜头
CN111736314A (zh) 一种增焦镜头
CN111103675A (zh) 一种定焦镜头
CN117872569B (zh) 光学镜头
JP3281583B2 (ja) レトロフォーカス型広角レンズ
CN111505807B (zh) 高清摄像机和折返式变焦光学镜头
CN214669833U (zh) 一种超大光圈观瞄镜镜头组件及观瞄镜
CN116774415B (zh) 一种低呼吸效应大光圈摄影镜头
CN217060618U (zh) 一种超广角大光圈非球面镜头
CN112379511B (zh) 一种大孔径大视场的小型摄影物镜
CN212302049U (zh) 一种焦距8mm的大广角视频镜头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