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20725586U - 一种桁架式钢结构楼梯 - Google Patents

一种桁架式钢结构楼梯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20725586U
CN220725586U CN202322008153.8U CN202322008153U CN220725586U CN 220725586 U CN220725586 U CN 220725586U CN 202322008153 U CN202322008153 U CN 202322008153U CN 220725586 U CN220725586 U CN 220725586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stair
supporting
reinforcing
ring
support rod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322008153.8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韩道烁
邓秀岩
薄广达
李胜亚
白林增
孙宏宇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China Construction Steel Structure Tianjin Corp Ltd
Original Assignee
China Construction Steel Structure Tianjin Corp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China Construction Steel Structure Tianjin Corp Ltd filed Critical China Construction Steel Structure Tianjin Corp Ltd
Priority to CN202322008153.8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20725586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20725586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20725586U/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Landscapes

  • Steps, Ramps, And Handrails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涉及楼梯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桁架式钢结构楼梯。一种桁架式钢结构楼梯,包括:底座板;支撑组件,设置在底座板上,支撑组件包括设置在底座板顶部用于支撑的加强支撑杆,加强支撑杆上设置有沿着加强支撑杆的轴心点圆周分布有多个螺旋层叠设置的楼梯板,多个楼梯板远离加强支撑杆的一端设置有限位拉扯杆,限位拉扯杆之间通过加强螺旋牵引条连接。通过各个楼梯板上限位拉扯杆和加强螺旋牵引条的设置,加强螺旋牵引条能够使得各个楼梯板的一端受力时能够连接在一起,避免单一的楼梯板受到的负荷较大而损坏,能够使得各个楼梯板受力时相互连接在一起,方便单一的楼梯板受力时对压力进行分散,提高该楼梯在使用时的承重性能。

Description

一种桁架式钢结构楼梯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楼梯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桁架式钢结构楼梯。
背景技术
楼梯是房屋建筑的重要组成部分,对于不同的建筑,可以供选择的楼梯形式仅有梁式楼梯和板式楼梯两种,在住宅钢结构的产业化发展过程中,楼梯的问题越来越突出,混凝土结构楼梯,施工过程复杂,为此出现了钢结构楼梯。
专利申请号为CN201820436683.9的实用新型专利公开了一种钢结构楼梯,其包括:平台;攀爬装置,与平台相连,其包括梯梁、固定端、三角板、踏板,多个固定端与梯梁相连,三角板安装在梯梁上,三角板位于固定端一侧,踏板与三角板相连等;
该结构在使用时,由梯梁、固定端、三角板、踏板组成攀爬装置,固定端用于固定平台,三角板用于固定梯梁和踏板,踏板用于使用者行走,减压槽、消音孔、定位孔、保护孔、缓冲槽组成梯梁,减压槽用于减少压力,但各个楼梯板之间的连接不联动,无法实现同步加强各个楼梯板之间连接稳定性,单个楼梯板受力时容易发生形变。
实用新型内容
因此,本实用新型要解决的技术问题在于现有技术中各个楼梯板之间的连接不联动,无法实现同步加强各个楼梯板之间连接稳定性,单个楼梯板受力时容易发生形变的缺陷,从而提供一种桁架式钢结构楼梯。
为了解决上述问题,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桁架式钢结构楼梯,包括:
底座板;
支撑组件,设置在所述底座板上,所述支撑组件包括设置在所述底座板顶部用于支撑的加强支撑杆,所述加强支撑杆上设置有沿着所述加强支撑杆的轴心点圆周分布有多个螺旋层叠设置的楼梯板,多个所述楼梯板远离所述加强支撑杆的一端设置有限位拉扯杆,所述限位拉扯杆之间通过加强螺旋牵引条连接。
进一步的,所述加强支撑杆上设置有限位结构,所述限位结构适于固定所述楼梯板。
进一步的,所述限位结构包括限位压圈,所述限位压圈固定设置在所述加强支撑杆上,所述限位压圈位于所述楼梯板的上方并与所述楼梯板的上端面抵触。
进一步的,所述限位结构还包括用于支撑所述楼梯板底部的支撑托圈,所述支撑托圈固定设置在所述加强支撑杆上,所述支撑托圈位于所述楼梯板的下方并与所述楼梯板的底部抵触。
进一步的,所述支撑托圈的顶部且沿所述支撑托圈轴心点圆周间隔设置有多个用于支撑的支撑顶杆,所述支撑托圈通过所述支撑顶杆与所述楼梯板底部抵触。
进一步的,所述限位拉扯杆的顶部设置有防护凸球。
进一步的,所述限位压圈和所述支撑托圈与所述加强支撑杆螺纹连接。
进一步的,所述限位拉扯杆与所述楼梯板通过螺栓可拆卸连接。
进一步的,所述加强支撑杆与所述底座板通过螺栓可拆卸连接。
进一步的,所述防护凸球与所述限位拉扯杆的顶部螺纹连接。
本实用新型具有以下优点: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桁架式钢结构楼梯,通过各个楼梯板上限位拉扯杆和加强螺旋牵引条的设置,加强螺旋牵引条能够使得各个楼梯板的一端受力时能够连接在一起,避免单一的楼梯板受到的负荷较大而损坏,能够使得各个楼梯板受力时相互连接在一起,方便单一的楼梯板受力时对压力进行分散,提高该楼梯在使用时的承重性能。
附图说明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实用新型具体实施方式或现有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具体实施方式或现有技术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是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方式,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
图1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桁架式钢结构楼梯的主视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桁架式钢结构楼梯的侧视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支撑组件局部结构主视图;
图4为图3中A处局部结构示意图;
附图标记说明:
1、底座板;2、加强支撑杆;3、楼梯板;4、限位压圈;5、支撑托圈;6、支撑顶杆;7、限位拉扯杆;8、加强螺旋牵引条;9、防护凸球。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是本实用新型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实用新型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实用新型保护的范围。
在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需要说明的是,术语“中心”、“上”、“下”、“左”、“右”、“竖直”、“水平”、“内”、“外”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实用新型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制。此外,术语“第一”、“第二”、“第三”仅用于描述目的,而不能理解为指示或暗示相对重要性。
在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需要说明的是,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术语“安装”、“相连”、“连接”应做广义理解,例如,可以是固定连接,也可以是可拆卸连接,或一体地连接;可以是机械连接,也可以是电连接;可以是直接相连,也可以通过中间媒介间接相连,可以是两个元件内部的连通。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根据具体情况理解上述术语在本实用新型中的具体含义。
此外,下面所描述的本实用新型不同实施方式中所涉及的技术特征只要彼此之间未构成冲突就可以相互结合。
如图1至图4所示,本实施例公开了一种桁架式钢结构楼梯,包括:底座板1和支撑组件。支撑组件,设置在底座板1上,支撑组件包括设置在底座板1顶部用于支撑的加强支撑杆2,加强支撑杆2上设置有沿着加强支撑杆2的轴心点圆周分布有多个螺旋层叠设置的楼梯板3,多个楼梯板3远离加强支撑杆2的一端设置有限位拉扯杆7,限位拉扯杆7之间通过加强螺旋牵引条8连接。
具体的,加强支撑杆2的下端固定设置在底座板1上,多个楼梯板3的一端套设在加强支撑杆2上,且多个楼梯板3呈螺旋层叠设置,楼梯板3的另一端设置有限位拉扯杆7,相邻的两个限位拉扯杆7之间通过加强螺旋牵引条8连接。通过加强支撑杆2和加强螺旋牵引条8使各个楼梯板3受力时相互连接在一起,方便单一的楼梯板3受力时对压力进行分散,以提高该楼梯在使用时的承重性能。
优选的,在本实施例中,加强支撑杆2上设置有十七个楼梯板3,在他可选实施例中,加强支撑杆2上可设置有十六个或十八个等其他数量的楼梯板3,在此不对楼梯板3的数量具体限定。
进一步的,加强支撑杆2上设置有限位结构,限位结构适于固定楼梯板3。
进一步的,限位结构包括限位压圈4,限位压圈4固定设置在加强支撑杆2上,限位压圈4位于楼梯板3的上方并与楼梯板3的上端面抵触。
进一步的,限位结构还包括用于支撑楼梯板3底部的支撑托圈5,支撑托圈5固定设置在加强支撑杆2上,支撑托圈5位于楼梯板3的下方并与楼梯板3的底部抵触。
具体的,如图2、图3和图4所示,限位结构包括限位压圈4和支撑托圈5,限位压圈4和支撑托圈5均设置在加强支撑杆2上,限位压圈4和支撑托圈5分别位于楼梯板3的上方和下方,限位压圈4的下端面与楼梯板3的上端面抵触,支撑托圈5用于支撑楼梯板3的底部,支撑托圈5可与限位压圈4配合将楼梯板3限位固定。每个楼梯板3的上方和下方均设置有限位压圈4和支撑托圈5。
优选的,在本实施例中,限位压圈4和支撑托圈5与加强支撑杆2螺纹连接。
进一步的,支撑托圈5的顶部且沿支撑托圈5轴心点圆周间隔有多个用于支撑的支撑顶杆6,支撑托圈5通过支撑顶杆6与楼梯板3底部抵触
具体的,如图4所示,支撑托圈5的顶部且沿支撑托圈5轴心点圆周间隔有多个用于支撑的支撑顶杆6,支撑顶杆6的下端固定设置在支撑托圈5的顶部,支撑顶杆6的上端与楼梯板3底部抵触,从而可以支撑楼梯板3底部。
优选的,在本实施例中,支撑托圈5的顶部设置有八个支撑顶杆6,八个支撑顶杆6均匀间隔设置,在其他可选实施例中,支撑托圈5的顶部可设置有七个或九个等其他数量的支撑顶杆6。
进一步的,如图1所示,限位拉扯杆7的顶部设置有防护凸球9。
优选的,防护凸球9与限位拉扯杆7的顶部螺纹连接。
进一步的,限位拉扯杆7与楼梯板3通过螺栓可拆卸连接。
进一步的,加强支撑杆2与底座板1通过螺栓可拆卸连接。
在使用时,工作人员将该楼梯安装在指定的位置处,当楼梯板3受力时,通过各个楼梯板3上限位拉扯杆7和加强螺旋牵引条8的设置,加强螺旋牵引条8能够使得各个楼梯板3的一端受力时能够连接在一起,避免单一的楼梯板3受到的负荷较大而损坏,能够使得各个楼梯板3受力时相互连接在一起,方便单一的楼梯板3受力时对压力进行分散,提高该楼梯在使用时的承重性能;
并且通过各个楼梯板3顶部的限位压圈4和底部的支撑托圈5的设置,同时各个限位压圈4和支撑托圈5又与加强支撑杆2螺纹连接,由限位压圈4对楼梯板3的顶部限位,避免楼梯板3受力时,楼梯板3与加强支撑杆2连接处发生扭曲形变,而支撑托圈5与支撑顶杆6则能够对楼梯板3的底部拉扯,确保楼梯板3在受力时,楼梯板3与加强支撑杆2连接处的稳定性,继而增加了该楼梯在使用时的安全性以及承重性能。
显然,上述实施例仅仅是为清楚地说明所作的举例,而并非对实施方式的限定。对于所属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来说,在上述说明的基础上还可以做出其它不同形式的变化或变动。这里无需也无法对所有的实施方式予以穷举。而由此所引伸出的显而易见的变化或变动仍处于本发明创造的保护范围之中。

Claims (7)

1.一种桁架式钢结构楼梯,其特征在于,包括:
底座板(1);
支撑组件,设置在所述底座板(1)上,所述支撑组件包括设置在所述底座板(1)顶部用于支撑的加强支撑杆(2),所述加强支撑杆(2)上设置有沿着所述加强支撑杆(2)的轴心点圆周分布有多个螺旋层叠设置的楼梯板(3),多个所述楼梯板(3)远离所述加强支撑杆(2)的一端设置有限位拉扯杆(7),所述限位拉扯杆(7)之间通过加强螺旋牵引条(8)连接;
所述加强支撑杆(2)上设置有限位结构,所述限位结构适于固定所述楼梯板(3);
所述限位结构包括限位压圈(4),所述限位压圈(4)固定设置在所述加强支撑杆(2)上,所述限位压圈(4)位于所述楼梯板(3)的上方并与所述楼梯板(3)的上端面抵触;
所述限位结构还包括用于支撑所述楼梯板(3)底部的支撑托圈(5),所述支撑托圈(5)固定设置在所述加强支撑杆(2)上,所述支撑托圈(5)位于所述楼梯板(3)的下方并与所述楼梯板(3)的底部抵触。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桁架式钢结构楼梯,其特征在于:
所述支撑托圈(5)的顶部且沿所述支撑托圈(5)轴心点圆周间隔设置有多个用于支撑的支撑顶杆(6),所述支撑托圈(5)通过所述支撑顶杆(6)与所述楼梯板(3)底部抵触。
3.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桁架式钢结构楼梯,其特征在于:
所述限位拉扯杆(7)的顶部设置有防护凸球(9)。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桁架式钢结构楼梯,其特征在于:
所述限位压圈(4)和所述支撑托圈(5)与所述加强支撑杆(2)螺纹连接。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桁架式钢结构楼梯,其特征在于:
所述限位拉扯杆(7)与所述楼梯板(3)通过螺栓可拆卸连接。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桁架式钢结构楼梯,其特征在于:
所述加强支撑杆(2)与所述底座板(1)通过螺栓可拆卸连接。
7.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桁架式钢结构楼梯,其特征在于:
所述防护凸球(9)与所述限位拉扯杆(7)的顶部螺纹连接。
CN202322008153.8U 2023-07-28 2023-07-28 一种桁架式钢结构楼梯 Active CN220725586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322008153.8U CN220725586U (zh) 2023-07-28 2023-07-28 一种桁架式钢结构楼梯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322008153.8U CN220725586U (zh) 2023-07-28 2023-07-28 一种桁架式钢结构楼梯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20725586U true CN220725586U (zh) 2024-04-05

Family

ID=90486727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322008153.8U Active CN220725586U (zh) 2023-07-28 2023-07-28 一种桁架式钢结构楼梯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20725586U (zh)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220725586U (zh) 一种桁架式钢结构楼梯
CN214884418U (zh) 一种张弦梁拉索节点
CN214169883U (zh) 施工电梯附着架
CN207633791U (zh) 一种用于弯曲圆管构件的独立式临时支撑
CN219753228U (zh) 一种钢筋笼轴线定位装置
CN220414807U (zh) 一种u型建筑结构用钢桁架滑移平台
CN217783059U (zh) 电力杆塔
CN220080717U (zh) 一种操作平台
CN220184045U (zh) 一种拱形骨架护坡模架
CN220928197U (zh) 一种木结构梁柱连接节点装置
CN210713573U (zh) 一种建筑用装配式楼梯
CN220151000U (zh) 一种方便连接的梯笼
CN115075530B (zh) 一种悬挑结构及其施工方法
CN219060823U (zh) 一种操作平台
CN216072819U (zh) 一种附着于钢壳混凝土索塔塔侧的塔吊底座
CN211922641U (zh) 一种地基防塌支护装置
CN220185277U (zh) 一种海上风力发电机组支架结构
CN220580492U (zh) 一种用于爬架的水平桁架
CN213927417U (zh) 附着式升降脚手架
CN211396521U (zh) 一种网格状施工软平台
CN217923108U (zh) 一种钢结构桥梁安装金属结构件的施工支架
CN220868749U (zh) 一种未穿孔外墙悬挑安装架
CN217173021U (zh) 一种转子吊装施工平台
CN213597328U (zh) 一种可靠性高的钢柱
CN220504622U (zh) 一种电梯井架的节点加固结构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