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20723812U - 一种雨水径流净化的漂浮湿地结构 - Google Patents

一种雨水径流净化的漂浮湿地结构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20723812U
CN220723812U CN202322438346.7U CN202322438346U CN220723812U CN 220723812 U CN220723812 U CN 220723812U CN 202322438346 U CN202322438346 U CN 202322438346U CN 220723812 U CN220723812 U CN 220723812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floating
foam
unit
wetland structure
channels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322438346.7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黄森军
于海兰
魏怀凯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PowerChina Huadong Engineering Corp Ltd
Original Assignee
PowerChina Huadong Engineering Corp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PowerChina Huadong Engineering Corp Ltd filed Critical PowerChina Huadong Engineering Corp Ltd
Priority to CN202322438346.7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20723812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20723812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20723812U/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Landscapes

  • Hydroponics (AREA)
  • Purification Treatments By Anaerobic Or Anaerobic And Aerobic Bacteria Or Animals (AREA)

Abstract

本申请涉及一种雨水径流净化的漂浮湿地结构,包括第一漂浮单元、种植单元、固定单元和通道,第一漂浮单元在其厚度方向上具有第一侧面和第二侧面,在第一漂浮单元设置于水面时,至少部分第一侧面位于水平面之上;种植单元设置于第一漂浮单元的第一侧面,种植单元用于进行植物的种植;固定单元设置于第一漂浮单元的第二侧面,固定单元包括防腐木,防腐木设置于第二侧面沿长度方向和/或宽度方向的两侧;通道的数量为多个,至少部分通道连通第一漂浮单元的第一侧面和第二侧面,通道用于作为雨水径流通道,和/或为植物的根系生长提供空间。第一漂浮单元包括多个泡沫体,相邻两个泡沫体之间粘结连接,至少部分泡沫体之间设置有预留空隙并形成通道。

Description

一种雨水径流净化的漂浮湿地结构
技术领域
本申请涉及水生态修复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雨水径流净化的漂浮湿地结构。
背景技术
城市水污染主要来自于点源污染与面源污染,经过数年的水环境综合治理,点源污染基本得以控制,城市水环境的治理重心逐渐转移到面源污染治理。城市面源污染以雨水径流污染为主,其具有分布广、污染物浓度时空变化的特性,彻底治理难度较大。人工湿地因具有较好的生态性与水质净化能力,广泛应用于城市面源污染治理,然而,滨岸人工湿地往往占地面积比较大,结构和功能单一,景观性差且易受水位涨落影响,运维成本较高,不利于大面积的使用。
实用新型内容
本申请实施例提供一种能够利用植物建立微生态系统,让雨水径流经过初步净化后再进入河湖水体,同时提供良好景观效果的雨水径流净化的漂浮湿地结构。
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雨水径流净化的漂浮湿地结构包括:
第一漂浮单元,所述第一漂浮单元在其厚度方向上具有第一侧面和第二侧面,在所述第一漂浮单元设置于水面时,至少部分所述第一侧面位于水平面之上;
种植单元,所述种植单元设置于所述第一漂浮单元的第一侧面,所述种植单元用于进行植物的种植;
固定单元,所述固定单元设置于所述第一漂浮单元的第二侧面,所述固定单元包括防腐木,所述防腐木设置于所述第二侧面沿长度方向和/或宽度方向的两侧;
通道,所述通道的数量为多个,至少部分所述通道连通所述第一漂浮单元的第一侧面和第二侧面,所述通道用于作为雨水径流通道,和/或为植物的根系生长提供空间。
另外,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漂浮湿地结构还可以具有如下附加的技术特征:
在一种可选的方案中,所述第一漂浮单元包括多个泡沫体,相邻两个所述泡沫体之间粘结连接,至少部分所述泡沫体之间设置有预留空隙并形成所述通道。
在一种可选的方案中,所述泡沫体包括第一泡沫体和第二泡沫体,且所述第一泡沫体的泡沫颗粒粒径大于所述第二泡沫体的泡沫颗粒粒径;多个所述泡沫体中至少部分所述泡沫体的形状不同。
在一种可选的方案中,所述第一泡沫体和所述第二泡沫体的粒径介于0.2~7cm之间。
在一种可选的方案中,所述种植单元包括织物层和土壤层,定义重力方向为第一方向,在所述第一方向上,所述土壤层位于所述织物层的顶部。
在一种可选的方案中,所述织物层包括椰壳纤维,所述土壤层的厚度不小于30cm。
在一种可选的方案中,所述固定单元还包括钢环、绳体和锚固结构,所述钢环设置于所述防腐木的底部,所述绳体的一端与所述钢环连接,另一端与所述锚固结构连接。
在一种可选的方案中,该漂浮湿地结构还包括人行通道,所述人行通道设置于所述漂浮湿地结构的中部或相邻两个所述漂浮湿地结构之间,所述人行通道包括第二漂浮单元,所述第二漂浮单元的厚度大于所述第一漂浮单元的厚度。
本申请实施例的有益效果在于:
本申请实施例中,漂浮湿地结构包括了第一漂浮单元、种植单元、固定单元和设置在第一漂浮单元内的多个通道,其中,多个通道用于作为雨水径流通道,和/或为植物的根系生长提供空间。整个漂浮湿地结构利用植被根系过滤雨水径流,形成景观性良好的微生态系统,同时固定单元可以与河湖底部锚固,使得漂浮湿地结构可随水位上下浮动,而水平方向围绕锚固点转动,确保不被水流冲走。
应当理解的是,以上的一般描述和后文的细节描述仅是示例性的,并不能限制本申请。
附图说明
图1为本申请所提供的漂浮湿地结构在一种具体实施例中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图1的漂浮湿地结构的局部剖视结构示意图;
图3为本申请所提供的漂浮湿地结构在另一种具体实施例中的结构示意图。
附图标记:第一漂浮单元1,第一侧面11,第二侧面12,泡沫体13,第一泡沫体131,第二泡沫体132,种植单元2,织物层21,土壤层22,固定单元3,防腐木31,钢环32,绳体33,锚固结构34,通道4,人行通道5,第二漂浮单元51,植物6。
此处的附图被并入说明书中并构成本说明书的一部分,示出了符合本申请的实施例,并与说明书一起用于解释本申请的原理。
具体实施方式
为了更好的理解本申请的技术方案,下面结合附图对本申请实施例进行详细描述。
应当明确,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申请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申请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作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它实施例,都属于本申请保护的范围。
在本申请实施例中使用的术语是仅仅出于描述特定实施例的目的,而非旨在限制本申请。在本申请实施例和所附权利要求书中所使用的单数形式的“一种”、“所述”和“该”也旨在包括多数形式,除非上下文清楚地表示其他含义。
应当理解,本文中使用的术语“和/或”仅仅是一种描述关联对象的关联关系,表示可以存在三种关系,例如,A和/或B,可以表示:单独存在A,同时存在A和B,单独存在B这三种情况。另外,本文中字符“/”,一般表示前后关联对象是一种“或”的关系。
需要注意的是,本申请实施例所描述的“上”、“下”、“左”、“右”等方位词是以附图所示的角度来进行描述的,不应理解为对本申请实施例的限定。此外,在上下文中,还需要理解的是,当提到一个元件连接在另一个元件“上”或者“下”时,其不仅能够直接连接在另一个元件“上”或者“下”,也可以通过中间元件间接连接在另一个元件“上”或者“下”。
本申请实施例提供一种雨水径流净化的漂浮湿地结构,本文以该漂浮湿地结构应用到城市水污染治理中为例描述技术方案及技术效果,当然,本申请实施例中漂浮湿地结构的应用领域不局限于本文的描述,还可以用于其他环境中,例如河流、湖泊或人工景观湖等场地。
如图1-3所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一种雨水径流净化的漂浮湿地结构,该漂浮湿地结构能够利用植物建立微生态系统,让雨水径流经过初步净化后再进入河湖水体,同时提供良好景观效果。
本实施例的漂浮湿地结构包括:第一漂浮单元1、种植单元2、固定单元3和通道4,具体地,第一漂浮单元1在其厚度方向上具有第一侧面11和第二侧面12,在第一漂浮单元1设置于水面时,至少部分第一侧面11位于水平面之上;种植单元2设置于第一漂浮单元1的第一侧面11,种植单元2用于进行植物6的种植;固定单元3设置于第一漂浮单元1的第二侧面12,固定单元3包括防腐木31,防腐木31设置于第二侧面12沿长度方向和/或宽度方向的两侧;通道4的数量为多个,至少部分通道4连通第一漂浮单元1的第一侧面11和第二侧面12,通道4用于作为雨水径流通道,和/或为植物6的根系生长提供空间。
如图所示,在本实施例中,第一漂浮单元1的第一侧面11是完全漂浮在水面上的,在对漂浮湿地结构进行设计和安装时,可以根据种植单元2需要种植的植物种类设置第一漂浮单元1的厚度,也可以根据布置的环境、水面流动情况等进行设置第一漂浮单元1的厚度从而为整个漂浮湿地结构提供不同的浮力,另外,也可以根据防腐木31的数量等为漂浮湿地结构增加浮力,防腐木31固定设置于第一漂浮单元1的第二侧面12,即与第一漂浮单元1的底部进行固定连接,使得漂浮湿地结构形成一整体,具有更好的抗冲击性,使得整个结构更稳定,同时也具有更好的抗风浪性能。
如图2所示,在一种具体实施例中,第一漂浮单元1包括多个泡沫体13,泡沫体13的成本低且能够提供较大的浮力,是一种较优的选择,相邻两个泡沫体13之间粘结进行连接,至少部分泡沫体13之间设置有预留空隙并形成通道4。具体地,第一漂浮单元1是由多个泡沫体13粘结而成的,在相邻两个泡沫体13的粘结位置设置的间隙就形成了供雨水径流,并可以作为植物根系生长空间的通道。需要说明的是,通道4可以设置在两个泡沫体13之间,当然也可以是开设在单独一个泡沫体13内的,对此本文不做具体限定。
另外,通道4从第一侧面11到第二侧面12,即从泡沫体13的顶部到底部并非是完全的直线走向,还可以是三维空间内的弯曲走向,当然,通道4的横截面面积从上至下也可以大小不一致,例如为了便于植物根系的生长和雨水的流入,可以在通道4的进口和出口设置得较大,其他位置设置得较小,其形状和走向可以是不规则的。在具体的使用过程中通道4不仅可以作为雨水径流通道,也可以为植物根系生长提供空间,使植物根系向下生长进入水体,从而提升植物根系净化效果。
如图2所示,在一种具体实施例中,泡沫体13包括第一泡沫体131和第二泡沫体132,且第一泡沫体131的泡沫颗粒粒径大于第二泡沫体132的泡沫颗粒粒径;多个泡沫体13中至少部分泡沫体13的形状不同。当然,泡沫体13还可以包括第三泡沫体13、第四泡沫体13等,第一泡沫体131、第二泡沫体132、第三泡沫体13和第四泡沫体13之间的泡沫颗粒粒径可以均不相等,且泡沫颗粒的形状可以是不规则的,在本实施例中,第一泡沫体131和第二泡沫体132的粒径介于0.2~7cm之间,平均粒径大概为2cm。
如图1所示,在一种具体实施例中,种植单元2包括织物层21和土壤层22,定义重力方向为第一方向,在第一方向上,土壤层22位于织物层21的顶部。具体地,织物层21由椰壳纤维组成,椰壳纤维在过滤雨水径流的同时,还能够阻止土壤在水流作用下进入水体;土壤层22的厚度不小于30cm,用以种植植被,使得土壤与植被根系形成整体,净化雨水径流。当然,在一些其他实施例中,如果需要种植水培型植物,则可以不设置土壤层22与织物层21,植被根系直接通过漂浮结构内部的通道4进入水体。
如图1-3所示,在一种具体实施例中,固定单元3还包括钢环32、绳体33和锚固结构34,钢环32设置于防腐木31的底部,绳体33的一端与钢环32连接,另一端与锚固结构34连接。钢环32、绳体33和锚固结构34可以确保漂浮湿地结构围绕锚固点转动,不被水流冲走,且可随着水位变化上下浮动,从而适应水位变化。
如图3所示,在一种具体实施例中,该漂浮湿地结构还包括人行通道54,人行通道54设置于漂浮湿地结构的中部或相邻两个漂浮湿地结构之间,人行通道54包括第二漂浮单元51,第二漂浮单元51的厚度大于第一漂浮单元1的厚度。由于人行通道54需要供人员行走,因此其需要较大的浮力支撑,对稳定性要求也较高,因此将第二漂浮单元51厚度设置得较大,从而可以提供更大的浮力,将人行通道54设置在漂浮湿地结构的中部也可以使得人员在上面行走时更加稳定。另外,为了增加整个结构的稳定性,也可以在第二漂浮单元51的底部设置防腐木31,对于防腐木31的数量和布置位置等上文中已经进行了介绍,因此不再进行赘述。
以上仅为本申请的优选实施例而已,并不用于限制本申请,对于本领域的技术人员来说,本申请可以有各种更改和变化。凡在本申请的精神和原则之内,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申请的保护范围之内。

Claims (8)

1.一种雨水径流净化的漂浮湿地结构,其特征在于,包括:
第一漂浮单元,所述第一漂浮单元在其厚度方向上具有第一侧面和第二侧面,在所述第一漂浮单元设置于水面时,至少部分所述第一侧面位于水平面之上;
种植单元,所述种植单元设置于所述第一漂浮单元的第一侧面,所述种植单元用于进行植物的种植;
固定单元,所述固定单元设置于所述第一漂浮单元的第二侧面,所述固定单元包括防腐木,所述防腐木设置于所述第二侧面沿长度方向和/或宽度方向的两侧;
通道,所述通道的数量为多个,至少部分所述通道连通所述第一漂浮单元的第一侧面和第二侧面,所述通道用于作为雨水径流通道,和/或为植物的根系生长提供空间。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雨水径流净化的漂浮湿地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漂浮单元包括多个泡沫体,相邻两个所述泡沫体之间粘结连接,至少部分所述泡沫体之间设置有预留空隙并形成所述通道。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雨水径流净化的漂浮湿地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泡沫体包括第一泡沫体和第二泡沫体,且所述第一泡沫体的泡沫颗粒粒径大于所述第二泡沫体的泡沫颗粒粒径;多个所述泡沫体中至少部分所述泡沫体的形状不同。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雨水径流净化的漂浮湿地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泡沫体和所述第二泡沫体的粒径介于0.2~7cm之间。
5.根据权利要求1-4中任一项所述的雨水径流净化的漂浮湿地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种植单元包括织物层和土壤层,定义重力方向为第一方向,在所述第一方向上,所述土壤层位于所述织物层的顶部。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雨水径流净化的漂浮湿地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织物层包括椰壳纤维,所述土壤层的厚度不小于30cm。
7.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雨水径流净化的漂浮湿地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固定单元还包括钢环、绳体和锚固结构,所述钢环设置于所述防腐木的底部,所述绳体的一端与所述钢环连接,另一端与所述锚固结构连接。
8.根据权利要求1-4或6-7中任一项所述的雨水径流净化的漂浮湿地结构,其特征在于,还包括人行通道,所述人行通道设置于所述漂浮湿地结构的中部或相邻两个所述漂浮湿地结构之间,所述人行通道包括第二漂浮单元,所述第二漂浮单元的厚度大于所述第一漂浮单元的厚度。
CN202322438346.7U 2023-09-08 2023-09-08 一种雨水径流净化的漂浮湿地结构 Active CN220723812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322438346.7U CN220723812U (zh) 2023-09-08 2023-09-08 一种雨水径流净化的漂浮湿地结构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322438346.7U CN220723812U (zh) 2023-09-08 2023-09-08 一种雨水径流净化的漂浮湿地结构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20723812U true CN220723812U (zh) 2024-04-05

Family

ID=90494221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322438346.7U Active CN220723812U (zh) 2023-09-08 2023-09-08 一种雨水径流净化的漂浮湿地结构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20723812U (zh)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213390170U (zh) 一种水利工程生态护坡墙
KR20160104841A (ko) 표면흐름 및 침윤수직흐름 하이브리드 인공습지 및 이에 사용되는 미디어 모듈
CN112695586A (zh) 一种海绵城市水循环系统
CN105064263B (zh) 一种滨水绿地景观的水系系统
CN106884411B (zh) 库滨带生态防护系统
CN101817590A (zh) 折流式水平流湿地水质深度净化技术
CN102926362B (zh) 一种农田排水的控污减排方法
CN112323717A (zh) 水系连通系统及其实施方法
CN205012279U (zh) 一种滨水绿地景观的水系系统
CN206721816U (zh) 库滨带生态防护系统
CN220723812U (zh) 一种雨水径流净化的漂浮湿地结构
CN107347551B (zh) 一种干旱沙漠区游荡型河流生态护岸
CN111434216A (zh) 一种适应水位变化的滨岸带植物组合种植系统
CN112321094A (zh) 岸坡水生态景观式瀑布型水质净化系统及其净化方法
CN211080261U (zh) 一种高速公路边坡防护结构
CN204569552U (zh) 一种无动力下行流河岸人工湿地水质净化系统
CN214115276U (zh) 岸坡水生态景观式瀑布型水质净化系统
CN214401626U (zh) 水系连通系统
JPWO2002099202A1 (ja) 水力発電方法
CN104787896A (zh) 一种无动力下行流河岸人工湿地水质净化系统
CN114481940A (zh) 一种半干旱地区泄洪河道生态恢复系统
CN209259786U (zh) 一种无动力河岸景观湿地水质净化系统
CN208724479U (zh) 一种中陡土坡消落区高种植生态治理结构体
CN208029584U (zh) 一种梯田坡面蓄水及自排灌溉装置
CN110241781A (zh) 城市内陆河生态与堤岸园林景观综合治理方法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