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20709666U - 一种125KHz的多路RFID读码电路 - Google Patents

一种125KHz的多路RFID读码电路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20709666U
CN220709666U CN202321875550.9U CN202321875550U CN220709666U CN 220709666 U CN220709666 U CN 220709666U CN 202321875550 U CN202321875550 U CN 202321875550U CN 220709666 U CN220709666 U CN 220709666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code reading
capacitor
electrically connected
resistor
channel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321875550.9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何大强
黄永亚
魏仕虎
万安
张坤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Changyuan Contron Power Security Technology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Changyuan Contron Power Security Technology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Changyuan Contron Power Security Technology Co Ltd filed Critical Changyuan Contron Power Security Technology Co Ltd
Priority to CN202321875550.9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20709666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20709666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20709666U/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Landscapes

  • Near-Field Transmission Systems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涉及射频识别技术领域,特别是一种125KHz的多路RFID读码电路,包括读码系统、多路载波振荡电路和多路检波电路;读码系统的多个输出端分别和多路载波振荡电路的多个输入端一一电连接,多路载波振荡电路的多个输出端分别和多路检波电路的多个输入端一一电连接,多路检波电路的输出端和读码系统的输入端电连接;读码系统设有多路读码芯片U1,多路读码芯片U1用于生成多路125KHz波形信号,以及接收多路检波信号并进行识别;多路载波振荡电路用于外接电子标签信号,生成多路调制信号,以及用于接收多路125KHz波形信号,发射多路无线电波;多路检波电路用于接收多路调制信号,生成多路检波信号。该电路结构简单,低成本实现多路读码。

Description

一种125KHz的多路RFID读码电路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射频识别技术领域,特别是一种125KHz的多路RFID读码电路。
背景技术
射频识别技术(RFID)是上世纪80年代兴起并不断走向成熟的一项自动无线识别和数据获取技术。与传统的条码、磁卡等自动识别技术相比,RFID技术在工作距离、保密性、智能化及其环境适应能力等方面都有显著优势,且可同时识别多个高速运动物体,有广阔的发展前景。而其中125KHz的RFID的优势在于,它可以穿过除金属以外的大部分材料,封装形式多样化,通常使用寿命可以达到十年以上,1250Hz的RFID应用更为广泛。
目前1250Hz的RFID读码方案大部分都依赖于EM4095芯片,RFID系统均为基于EM4095芯片由电子标签、天线电路、读写器组成的单路读码电路,而EM4095芯片仅支持单路读码。
因此,基于EM4095芯片的单路读码电路进行多路读码的时候就需要使用多个EM4095芯片,大大增加了电路设计难度和制造成本,已无法满足现在多路读码的需求。
实用新型内容
针对上述缺陷,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出一种125KHz的多路RFID读码电路,电路结构简单,低成本实现多路读码。
为达此目的,本实用新型采用以下技术方案:
一种125KHz的多路RFID读码电路,包括读码系统、多路载波振荡电路和多路检波电路;所述读码系统的多个输出端分别和所述多路载波振荡电路的多个输入端一一电连接,所述多路载波振荡电路的多个输出端分别和所述多路检波电路的多个输入端一一电连接,所述多路检波电路的输出端和所述读码系统的输入端电连接;
所述读码系统设有多路读码芯片U1,所述多路读码芯片U1用于生成多路125KHz波形信号,以及接收多路检波信号并进行识别;
所述多路载波振荡电路用于外接电子标签信号,生成多路调制信号,以及用于接收多路所述125KHz波形信号,发射多路无线电波;
所述多路检波电路用于接收多路所述调制信号,生成多路所述检波信号。
进一步的,所述读码系统包括系统单元和读码单元;所述系统单元的UART接收端和所述读码单元的UART发送端电连接,所述系统单元的UART发送端和所述读码单元的UART接收端电连接,所述读码单元的输入端和所述多路检波电路的输出端电连接,所述读码单元的输入端作为所述读码系统的输入端,所述读码单元的多个输出端分别和所述多路载波振荡电路的多个输入端一一电连接,所述读码单元的输出端作为所述读码系统的输出端;
所述系统单元用于生成多路发射信号,以及接收所述码值信号;
所述多路读码芯片U1设置于所述读码单元,所述读码单元用于接收到多路所述发射信号,生成多路所述125KHz波形信号;以及接收到所述检波信号时,生成所述码值信号。
进一步的,所述读码单元还包括电容C5、电容C8、电容C12、电容C14、晶振Y1、电阻R6、电阻R7和电阻R8;所述电容C5的一端和所述多路读码芯片U1的VDD端外接+3.3V电源,所述电容C5的另一端接地;
所述多路读码芯片U1的X1_LED端、所述晶振Y1的一端均和所述电容C8的一端电连接,所述多路读码芯片U1的X2_FMQ端、所述晶振Y1的另一端均和所述电容C12的一端电连接,所述电容C8的另一端和所述电容C12的另一端接地;
所述多路读码芯片U1的RIO端、所述电阻R6的一端均和所述电阻R7的一端电连接,所述电阻R6的另一端、所述多路读码芯片U1的RCO端均和所述电容C14的一端电连接,所述电阻R7的另一端和所述电容C14的另一端接地;
所述多路读码芯片U1的RXD端和所述系统单元的UART发送端电连接,所述多路读码芯片U1的TXD端和所述系统单元的UART接收端电连接,所述多路读码芯片U1的CLK01端至CLK0N端分别和所述多路载波振荡电路的多个输入端一一电连接,所述多路读码芯片U1的CLK01端至CLK06端作为所述读码单元的输出端,所述多路读码芯片U1没有用作输出端的CLK端和所述电阻R8的一端电连接,所述多路读码芯片U1的GND端和所述电阻R8的另一端接地,所述多路读码芯片U1的RCI端和所述多路检波电路的输出端电连接,所述多路读码芯片U1的RCI端作为所述读码单元的输入端。
进一步的,所述多路读码芯片U1为M606读码芯片。
进一步的,所述系统单元包括MCU芯片,所述MCU芯片的RXD端和所述多路读码芯片U1的TXD端电连接,所述MCU芯片的TXD端和所述多路读码芯片U1的RXD端电连接。
进一步的,所述多路载波振荡电路包括多个载波振荡电路,所述载波振荡电路的输入端和所述读码系统的输出端电连接,所述载波振荡电路的输入端作为所述多路载波振荡电路的输入端,所述载波振荡电路的输出端和所述多路检波电路的输入端电连接,所述载波振荡电路的输出端作为所述多路载波振荡电路的输出端;
所述载波振荡电路用于接收所述电子标签信号,生成所述调制信号,以及接收所述125KHz波形信号,发射所述无线电波。
进一步的,所述载波振荡电路包括三极管Q1、三极管Q2、电阻R1、电阻R4、电阻R5、125KHz天线L1、电容C3、电容C13和电容C33;所述电阻R4的一端作为所述载波振荡电路的输入端,所述三极管Q1的基极、所述三极管Q2的基极均和所述电阻R4的另一端电连接,所述三极管Q1的集电极和所述电阻R5的一端电连接,所述电阻R5的另一端和所述电容C33的一端外接+3.3V电源,所述电容C33的另一端接地,所述三极管Q1的发射极、所述三极管Q2的发射极、所述电容C3的一端均和所述电容C13的一端电连接,所述三极管Q2的集电极接地,所述电容C3的另一端、所述电容C13的另一端、所述125KHz天线L1的一端均和所述电阻R1的一端电连接,所述125KHz天线L1的另一端接地,所述电阻R1的另一端作为所述载波振荡电路的输出端。
进一步的,所述多路检波电路包括电容C7、电容C9、电容C10、电阻R2、电阻R3、二极管D2、二极管D3和多个二极管D1;所述二极管D1的阳极和所述多路读码芯片U1的CLK01端至CLK0N端中任意一端电连接,所述二极管D1的阳极用作所述多路检波电路的输入端,多个所述二极管D1的阴极、所述电容C9的一端、所述电阻R2的一端均和所述电容C7的一端电连接,所述电容C10的一端、所述电阻R3的一端、所述二极管D2的阴极、所述二极管D3的阳极均和所述电容C7的另一端电连接,所述电容C7的另一端和所述多路读码芯片U1的RCI端电连接,所述电容C7的另一端用作所述多路检波电路的输出端,所述电容C9的另一端、所述电阻R2的另一端、所述电容C10的另一端、所述电阻R3的另一端、所述二极管D2的阳极和所述二极管D3的阴极均接地。
进一步的,所述二极管D1的数量、所述载波振荡电路的数量均和所述多路读码芯片U1的CLK01端至CLK0N端的端口数相等。
本实用新型提供的技术方案可以包括以下有益效果:围绕RFID技术的原理搭建读码电路,读码电路开始工作时,通过基于多路读码芯片U1的读码系统向多路载波振荡电路持续输出多路125KHz波形信号,多路载波振荡电路同时接收到多路125KHz波形信号后,分别对接收到的125KHz波形信号进行处理,形成频率为125KHz的无线电波,再将多路无线电波向外发射,从而形成天线磁场;当电子标签进入天线磁场后,则会向多路载波振荡电路反馈电子标签信号,多路载波振荡电路对反馈的电子标签进行调制,生成多路调制信号传送给多路检波电路,多路检波电路依次对所接收到的调制信号进行检波,依次生成检波信号,并传送至读码系统进行读码识别电子标签的数据信息;从而实现读码电路可同时接收多路电子标签信号进行识别,识别效率高,读码电路的可拓展功能多,电路组成单元简单,且仅使用一个读码芯片,电路设计难度小,制造成本低。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的其中一个实施例的一种125KHz的多路RFID读码电路原理图;
图2是如图1所示的多路读码芯片U1的电路图;
图3是如图1所示的载波振荡电路的电路图;
图4是如图1所示的多路检波电路的电路图。
其中:读码系统1,多路载波振荡电路2,多路检波电路3,系统单元11,读码单元12,多路读码芯片U1,电容C5,电容C8,电容C12,电容C14,晶振Y1,电阻R6,电阻R7,电阻R8,多个载波振荡电路21,三极管Q1,三极管Q2,电阻R1,电阻R4,电阻R5,125KHz天线L1,电容C3,电容C13,电容C33,电容C7,电容C9,电容C10,电阻R2,电阻R3,二极管D2,二极管D3,二极管D1。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详细描述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所述实施例的示例在附图中示出,其中自始至终相同或类似的标号表示相同或类似的元件或具有相同或类似功能的元件。下面通过参考附图描述的实施例是示例性的,仅用于解释本实用新型,而不能理解为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制。
在本实用新型的实施方式的描述中,术语“第一”、“第二”仅用于描述目的,而不能理解为指示或暗示相对重要性或者隐含指明所指示的技术特征的数量。由此,限定有“第一”、“第二”的特征可以明示或者隐含地包括一个或者更多个所述特征。在本实用新型的实施方式的描述中,“多个”的含义是两个或两个以上,除非另有明确具体的限定。
在本实用新型的实施方式的描述中,需要说明的是,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术语“安装”、“相连”、“连接”应做广义理解,例如,可以是固定连接,也可以是可拆卸连接,或一体地连接;可以是直接相连,也可以通过中间媒介间接相连,可以是两个元件内部的连通或两个元件的相互作用关系。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根据具体情况理解上述术语在本实用新型的实施方式中的具体含义。
下面结合图1至图4,描述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一种125KHz的多路RFID读码电路。
一种125KHz的多路RFID读码电路,包括读码系统1、多路载波振荡电路2和多路检波电路3;读码系统1的多个输出端分别和多路载波振荡电路2的多个输入端一一电连接,多路载波振荡电路2的多个输出端分别和多路检波电路3的多个输入端一一电连接,多路检波电路3的输出端和读码系统1的输入端电连接;
读码系统1设有多路读码芯片U1,多路读码芯片U1用于生成多路125KHz波形信号,以及接收多路检波信号并进行识别;
多路载波振荡电路2用于外接电子标签信号,生成多路调制信号,以及用于接收多路125KHz波形信号,发射多路无线电波;
多路检波电路3用于接收多路调制信号,生成多路检波信号。
本实用新型所提出的一种125KHz的多路RFID读码电路的其中一种优选实施例中,主要是围绕RFID技术的原理搭建读码电路,如图1所示,读码电路开始工作时,通过基于多路读码芯片U1的读码系统1向多路载波振荡电路2持续输出多路125KHz波形信号,多路载波振荡电路2同时接收到多路125KHz波形信号后,分别对接收到的125KHz波形信号进行处理,形成频率为125KHz的无线电波,再将多路无线电波向外发射,从而形成天线磁场;当电子标签进入天线磁场后,则会向多路载波振荡电路2反馈电子标签信号,多路载波振荡电路2对反馈的电子标签进行调制,生成多路调制信号传送给多路检波电路3,多路检波电路3依次对所接收到的调制信号进行检波,依次生成检波信号,并传送至读码系统1进行读码识别电子标签的数据信息;从而实现读码电路可同时接收多路电子标签信号进行识别,识别效率高,读码电路的可拓展功能多,电路组成单元简单,且仅使用一个读码芯片,电路设计难度小,制造成本低。
进一步的,读码系统1包括系统单元11和读码单元12;系统单元11的UART接收端和读码单元12的UART发送端电连接,系统单元11的UART发送端和读码单元12的UART接收端电连接,读码单元12的输入端和多路检波电路3的输出端电连接,读码单元12的输入端作为读码系统1的输入端,读码单元12的多个输出端分别和多路载波振荡电路2的多个输入端一一电连接,读码单元12的输出端作为读码系统1的输出端;
系统单元11用于生成多路发射信号,以及接收码值信号;
多路读码芯片U1设置于读码单元12,读码单元12用于接收到多路发射信号,生成多路125KHz波形信号;以及接收到检波信号时,生成码值信号。
本实施例中,为使读码系统1电路设计简单和通讯快速、方便,系统单元11和基于多路读码芯片U1的读码单元12之间采用UART通信,使用的数据线少,在远距离通信中可节约通信成本,且可以多位数据一起传输,传输速度很快,十分适合应用于多路读码系统中。在UART通信的过程中,通过系统单元11和读码单元12之间UART发送端和接收端互连,系统单元11输出发射信号至读码单元12,驱动读码单元12输出125KHz波形信号,驱动读码电路开始工作,准备接收电子标签信号,并在读码单元12接收到检波信号时进行解码,生成码值信号,供系统单元11进行识别码值信息,从而完成多路信号的解码和识别过程。
进一步的,读码单元12还包括电容C5、电容C8、电容C12、电容C14、晶振Y1、电阻R6、电阻R7和电阻R8;电容C5的一端和多路读码芯片U1的VDD端外接+3.3V电源,电容C5的另一端接地;
多路读码芯片U1的X1_LED端、晶振Y1的一端均和电容C8的一端电连接,多路读码芯片U1的X2_FMQ端、晶振Y1的另一端均和电容C12的一端电连接,电容C8的另一端和电容C12的另一端接地;
多路读码芯片U1的RIO端、电阻R6的一端均和电阻R7的一端电连接,电阻R6的另一端、多路读码芯片U1的RCO端均和电容C14的一端电连接,电阻R7的另一端和电容C14的另一端接地;
多路读码芯片U1的RXD端和系统单元11的UART发送端电连接,多路读码芯片U1的TXD端和系统单元11的UART接收端电连接,多路读码芯片U1的CLK01端至CLK0N端分别和多路载波振荡电路2的多个输入端一一电连接,多路读码芯片U1的CLK01端至CLK06端作为读码单元12的输出端,多路读码芯片U1没有用作输出端的CLK端和电阻R8的一端电连接,多路读码芯片U1的GND端和电阻R8的另一端接地,多路读码芯片U1的RCI端和多路检波电路3的输出端电连接,多路读码芯片U1的RCI端作为读码单元12的输入端。
本实施例中,如图2所示,读码单元12主要围绕多路读码芯片U1搭建电路,其中电容C5主要用于滤除电源中的高频噪音,使芯片的输入电源更加干净;电阻R6、电阻R7为多路读码芯片U1的内置比较器的偏置电阻,电容C14为多路读码芯片U1的内置比较器的偏置电容;电容C8、电容C12和晶振Y1搭建多路读码芯片U1的时钟电路;搭建好多路读码芯片U1的外围电路后,多路读码芯片U1即通过UART通信可接收来自系统单元11的多路发射信号,对应生成多路频率为125KHz的波形信号,分别从CLK01端至CLK0N端输出,具体可根据所需读码路数选择CLK输出端的数量,其余没有使用的CLK端则通过电阻R8下拉接地,避免对输出信号造成影响,从而可发出多路无线电波,可接收多路电子标签信号,进而多路读码芯片U1通过RCI端接收来电子标签反馈回来形成的检波信号进行解码,将解码后的码值信号通过UART通信传输给系统单元11,系统单元11直接进行码值信号识别即可进行下一步操作,无需进行算法解码,实现多路信号快速读码识别。
进一步的,所述多路读码芯片U1为M606读码芯片。
本实施例中,多路读码芯片U1优选采用国产的M606读码芯片,因读码芯片M606内置了码值解析代码,可直接输出Manchester有效码值,简化研发阶段嵌软工作(EM4095的输出接入到系统MCU,需要MCU通过代码算法进行解析Manchester有效码值,而M606芯片直接URAT口输出Manchester有效码值)以及MCU实现多路读码简化硬件设计和电路器件成本,从而达到减少开发周期和成本的目的。
进一步的,系统单元11包括MCU芯片,MCU芯片的RXD端和多路读码芯片U1的TXD端电连接,MCU芯片的TXD端和多路读码芯片U1的RXD端电连接。
本实施例中,系统单元11优选采用MCU芯片,MCU芯片价格低,体积小,规格系列丰富,可根据多路读码电路的需要进行选择,且MCU芯片本身具有支持UART通信的TXD端和RXD端,可直接与多路读码芯片U1连接实现UART通信。
进一步的,多路载波振荡电路2包括多个载波振荡电路21,载波振荡电路21的输入端和读码系统1的输出端电连接,载波振荡电路21的输入端作为多路载波振荡电路2的输入端,载波振荡电路21的输出端和多路检波电路3的输入端电连接,载波振荡电路21的输出端作为多路载波振荡电路2的输出端;
载波振荡电路21用于接收电子标签信号,生成调制信号,以及接收125KHz波形信号,发射无线电波。
本实施例中,为实现多路读码,多路载波振荡电路2则需要搭建多个载波振荡电路21,其中每个载波振荡电路21负责一路的电子标签的接收和无线电波的发射工作,从而根据实际需要读码的路数,自由地调节载波振荡电路21的数量即可。
进一步的,载波振荡电路21包括三极管Q1、三极管Q2、电阻R1、电阻R4、电阻R5、125KHz天线L1、电容C3、电容C13和电容C33;电阻R4的一端作为载波振荡电路21的输入端,三极管Q1的基极、三极管Q2的基极均和电阻R4的另一端电连接,三极管Q1的集电极和电阻R5的一端电连接,电阻R5的另一端和电容C33的一端外接+3.3V电源,电容C33的另一端接地,三极管Q1的发射极、三极管Q2的发射极、电容C3的一端均和电容C13的一端电连接,三极管Q2的集电极接地,电容C3的另一端、电容C13的另一端、125KHz天线L1的一端均和电阻R1的一端电连接,125KHz天线L1的另一端接地,电阻R1的另一端作为载波振荡电路21的输出端。
本实施例中,如图3所示,为了使载波振荡电路21可实现电子标签的接收和无线电波的发射工作,主要由电容C3、电容C13和125KHz天线L1组成LC振荡器,125KHz波形信号经限流电阻R4传送至载波振荡电路21,载波振荡电路21所接收的125KHz波形信号为高电平时,三极管Q1导通,经振荡电路振荡出波形逐步上升的正弦波;载波振荡电路21所接收的125KHz波形信号为低电平时,三极管Q2导通,C2、C3、L1的能量通过三极管Q2的发射极向集电极释放,同时正弦波逐步下降,完成一个125KHz的方波转化成正弦波的过程,最后将转化后的正弦波以无线电波形式从125KHz天线L1发射。
随后无线电波形成的天线磁场遇到有电子标签靠近时,电子标签和125KHz天线L1互感到能量;当能量达到一定程度后,LC振荡器开始振荡,此时电子标签振荡的载波频率是125KHz,而载波数据是按照电子标签内部的唯一的码值数据进行AM振荡,则会使125KHz天线L1原来发射的标准125KHZ正弦波按电子标签的波形规律发生变化,这样就完成一个周期互感AM调制,将最后生成的调制信号经限幅电阻R1传送至多路检波电路3进行检波。此过程的原理属于传统的互感AM调制,通过AM调制即可实现载波振荡电路21电子标签的接收和无线电波的发射工作。
进一步的,多路检波电路3包括电容C7、电容C9、电容C10、电阻R2、电阻R3、二极管D2、二极管D3和多个二极管D1;二极管D1的阳极和多路读码芯片U1的CLK01端至CLK0N端中任意一端电连接,二极管D1的阳极用作多路检波电路3的输入端,多个二极管D1的阴极、电容C9的一端、电阻R2的一端均和电容C7的一端电连接,电容C10的一端、电阻R3的一端、二极管D2的阴极、二极管D3的阳极均和电容C7的另一端电连接,电容C7的另一端和多路读码芯片U1的RCI端电连接,电容C7的另一端用作多路检波电路3的输出端,电容C9的另一端、电阻R2的另一端、电容C10的另一端、电阻R3的另一端、二极管D2的阳极和二极管D3的阴极均接地。
本实施例中,如图4所示,多路检波电路3的原理主要是通过二极管的单向导电性,通过多个二极管D1分别接收AM调制后的多路调制波形,经电容C7、电容C9、电容C10、电阻R2、电阻R3、二极管D2和二极管D3组成的处理电路,对调制波形进行检波形成检波信号供读码单元12进行解码,又因为无线电波是由MCU芯片控制轮次发射的,所以多路检波电路3也是轮次接收调制信号的,从而可通过一条处理电路即可对多路调制信号的检波。需要说明的是,多路检波电路3的检波过程是RFID技术的公知原理,在此不作解释。
进一步的,二极管D1的数量、载波振荡电路21的数量均和多路读码芯片U1的CLK01端至CLK0N端的端口数相等。
本实施例中,读码电路可支持多少路读码主要是由多路读码芯片U1的CLK端的端口数所决定的,一个CLK端口即可支持一路读码,因此二极管D1的数量、载波振荡电路21的数量需与所使用的多路读码芯片U1的CLK01端至CLK0N端的端口数相等,确保每一路读码电路的完整。
根据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一种125KHz的多路RFID读码电路的其他构成等以及操作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而言都是已知的,这里不再详细描述。
在本说明书的描述中,参考术语“实施例”、“示例”等的描述意指结合该实施例或示例描述的具体特征、结构、材料或者特点包含于本实用新型的至少一个实施例或示例中。在本说明书中,对上述术语的示意性表述不一定指的是相同的实施例或示例。而且,描述的具体特征、结构、材料或者特点可以在任何的一个或多个实施例或示例中以合适的方式结合。
尽管已经示出和描述了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可以理解: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的原理和宗旨的情况下可以对这些实施例进行多种变化、修改、替换和变型,本实用新型的范围由权利要求及其等同物限定。

Claims (9)

1.一种125KHz的多路RFID读码电路,其特征在于:包括读码系统、多路载波振荡电路和多路检波电路;所述读码系统的多个输出端分别和所述多路载波振荡电路的多个输入端一一电连接,所述多路载波振荡电路的多个输出端分别和所述多路检波电路的多个输入端一一电连接,所述多路检波电路的输出端和所述读码系统的输入端电连接;
所述读码系统设有多路读码芯片U1,所述多路读码芯片U1用于生成多路125KHz波形信号,以及接收多路检波信号并进行识别;
所述多路载波振荡电路用于外接电子标签信号,生成多路调制信号,以及用于接收多路所述125KHz波形信号,发射多路无线电波;
所述多路检波电路用于接收多路所述调制信号,生成多路所述检波信号。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125KHz的多路RFID读码电路,其特征在于:所述读码系统包括系统单元和读码单元;所述系统单元的UART接收端和所述读码单元的UART发送端电连接,所述系统单元的UART发送端和所述读码单元的UART接收端电连接,所述读码单元的输入端和所述多路检波电路的输出端电连接,所述读码单元的输入端作为所述读码系统的输入端,所述读码单元的多个输出端分别和所述多路载波振荡电路的多个输入端一一电连接,所述读码单元的输出端作为所述读码系统的输出端;
所述系统单元用于生成多路发射信号,以及接收码值信号;
所述多路读码芯片U1设置于所述读码单元,所述读码单元用于接收到多路所述发射信号,生成多路所述125KHz波形信号;以及接收到所述检波信号时,生成所述码值信号。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125KHz的多路RFID读码电路,其特征在于:所述读码单元还包括电容C5、电容C8、电容C12、电容C14、晶振Y1、电阻R6、电阻R7和电阻R8;所述电容C5的一端和所述多路读码芯片U1的VDD端外接+3.3V电源,所述电容C5的另一端接地;
所述多路读码芯片U1的X1_LED端、所述晶振Y1的一端均和所述电容C8的一端电连接,所述多路读码芯片U1的X2_FMQ端、所述晶振Y1的另一端均和所述电容C12的一端电连接,所述电容C8的另一端和所述电容C12的另一端接地;
所述多路读码芯片U1的RIO端、所述电阻R6的一端均和所述电阻R7的一端电连接,所述电阻R6的另一端、所述多路读码芯片U1的RCO端均和所述电容C14的一端电连接,所述电阻R7的另一端和所述电容C14的另一端接地;
所述多路读码芯片U1的RXD端和所述系统单元的UART发送端电连接,所述多路读码芯片U1的TXD端和所述系统单元的UART接收端电连接,所述多路读码芯片U1的CLK01端至CLK0N端分别和所述多路载波振荡电路的多个输入端一一电连接,所述多路读码芯片U1的CLK01端至CLK06端作为所述读码单元的输出端,所述多路读码芯片U1没有用作输出端的CLK端和所述电阻R8的一端电连接,所述多路读码芯片U1的GND端和所述电阻R8的另一端接地,所述多路读码芯片U1的RCI端和所述多路检波电路的输出端电连接,所述多路读码芯片U1的RCI端作为所述读码单元的输入端。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一种125KHz的多路RFID读码电路,其特征在于:所述多路读码芯片U1为M606读码芯片。
5.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一种125KHz的多路RFID读码电路,其特征在于:所述系统单元包括MCU芯片,所述MCU芯片的RXD端和所述多路读码芯片U1的TXD端电连接,所述MCU芯片的TXD端和所述多路读码芯片U1的RXD端电连接。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125KHz的多路RFID读码电路,其特征在于:所述多路载波振荡电路包括多个载波振荡电路,所述载波振荡电路的输入端和所述读码系统的输出端电连接,所述载波振荡电路的输入端作为所述多路载波振荡电路的输入端,所述载波振荡电路的输出端和所述多路检波电路的输入端电连接,所述载波振荡电路的输出端作为所述多路载波振荡电路的输出端;
所述载波振荡电路用于接收所述电子标签信号,生成所述调制信号,以及接收所述125KHz波形信号,发射所述无线电波。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一种125KHz的多路RFID读码电路,其特征在于:所述载波振荡电路包括三极管Q1、三极管Q2、电阻R1、电阻R4、电阻R5、125KHz天线L1、电容C3、电容C13和电容C33;所述电阻R4的一端作为所述载波振荡电路的输入端,所述三极管Q1的基极、所述三极管Q2的基极均和所述电阻R4的另一端电连接,所述三极管Q1的集电极和所述电阻R5的一端电连接,所述电阻R5的另一端和所述电容C33的一端外接+3.3V电源,所述电容C33的另一端接地,所述三极管Q1的发射极、所述三极管Q2的发射极、所述电容C3的一端均和所述电容C13的一端电连接,所述三极管Q2的集电极接地,所述电容C3的另一端、所述电容C13的另一端、所述125KHz天线L1的一端均和所述电阻R1的一端电连接,所述125KHz天线L1的另一端接地,所述电阻R1的另一端作为所述载波振荡电路的输出端。
8.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125KHz的多路RFID读码电路,其特征在于:所述多路检波电路包括电容C7、电容C9、电容C10、电阻R2、电阻R3、二极管D2、二极管D3和多个二极管D1;所述二极管D1的阳极和所述多路读码芯片U1的CLK01端至CLK0N端中任意一端电连接,所述二极管D1的阳极用作所述多路检波电路的输入端,多个所述二极管D1的阴极、所述电容C9的一端、所述电阻R2的一端均和所述电容C7的一端电连接,所述电容C10的一端、所述电阻R3的一端、所述二极管D2的阴极、所述二极管D3的阳极均和所述电容C7的另一端电连接,所述电容C7的另一端和所述多路读码芯片U1的RCI端电连接,所述电容C7的另一端用作所述多路检波电路的输出端,所述电容C9的另一端、所述电阻R2的另一端、所述电容C10的另一端、所述电阻R3的另一端、所述二极管D2的阳极和所述二极管D3的阴极均接地。
9.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一种125KHz的多路RFID读码电路,其特征在于:所述二极管D1的数量、所述载波振荡电路的数量均和所述多路读码芯片U1的CLK01端至CLK0N端的端口数相等。
CN202321875550.9U 2023-07-17 2023-07-17 一种125KHz的多路RFID读码电路 Active CN220709666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321875550.9U CN220709666U (zh) 2023-07-17 2023-07-17 一种125KHz的多路RFID读码电路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321875550.9U CN220709666U (zh) 2023-07-17 2023-07-17 一种125KHz的多路RFID读码电路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20709666U true CN220709666U (zh) 2024-04-02

Family

ID=90438645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321875550.9U Active CN220709666U (zh) 2023-07-17 2023-07-17 一种125KHz的多路RFID读码电路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20709666U (zh)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Yeager et al. WISP: A passively powered UHF RFID tag with sensing and computation
CN102017527B (zh) 用于低功率传感器节点的唤醒设备和唤醒方法
US9065698B2 (en) Communications apparatus, communications system, communications method and integrated circuit
US10861323B2 (en) Method carried out in system including active stylus and sensor controller, sensor controller, and active stylus
EP1605392A1 (en) RFID reader utilizing an analog to digital converter for data acquisition and power monitoring functions
CN104361388A (zh) 一种超高频无线传感标签
CN1637771A (zh) 射频识别装置及识别方法
CA2260021A1 (en) System and method for transmitting messages, in particular for updating data recorded in electronic labels
CA2532875A1 (en) System and method for optimizing power usage in a radio frequency communication device
CN100530262C (zh) 采用激光传输技术控制遥控信号的家用电器遥控装置
CN103942511A (zh) 一种简易无线识别装置的设计与实现方法
CN201716739U (zh) 小型超高频一体化rfid阅读器
CN220709666U (zh) 一种125KHz的多路RFID读码电路
CN104318193A (zh) 一种rfid变频读卡器及其扫频读标签方法
KR100775214B1 (ko) Rfid 시스템
CN104363049B (zh) 一种基于白光通信的身份识别方法
CN101454787B (zh) 用于读取应答器的方法和系统
CN200947216Y (zh) 一种用于电能表的电子标签及其阅读器
CN202694378U (zh) 鱼类识别读写器
CN114298075B (zh) 基于mcu的超高频国标阅读器基带解码方法
CN105448237A (zh) 采用nfc控制及驱动的led显示装置
CN201425748Y (zh) 双频读卡器
CN117981198A (zh) 信息传输方法、装置、设备及存储介质
CN201029038Y (zh) 碳粉盒射频识别芯片
JP5537396B2 (ja) センシングデバイス及びシステム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