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20708442U - 温湿照度测量装置及其系统 - Google Patents

温湿照度测量装置及其系统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20708442U
CN220708442U CN202322357006.1U CN202322357006U CN220708442U CN 220708442 U CN220708442 U CN 220708442U CN 202322357006 U CN202322357006 U CN 202322357006U CN 220708442 U CN220708442 U CN 220708442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temperature
humidity
component
sensing
illumination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322357006.1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李博伦
梁瑞
王朝辉
张冬慧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Zhuhai Ruran Intelligent Technology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Zhuhai Ruran Intelligent Technology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Zhuhai Ruran Intelligent Technology Co ltd filed Critical Zhuhai Ruran Intelligent Technology Co ltd
Priority to CN202322357006.1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20708442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20708442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20708442U/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Landscapes

  • Air Conditioning Control Device (AREA)

Abstract

本公开涉及一种温湿照度测量装置及其系统,该温湿照度测量装置和网关匹配连接;温湿照度测量装置包括:装置主体、传感组件、显示组件以及通信组件;传感组件、显示组件以及通信组件之间电连接;显示组件位于装置主体外部;通信组件和传感组件位于装置主体内部;传感组件用于感测周围环境的温度、湿度以及照度,显示组件用于实时显示周围环境的温度、湿度、照度以及当前时间;通信组件用于与待调节设备通过网关进行通信连接,以通过网关将待调节设备的工作参数调整至预设范围内;其中,工作参数包括待调节设备的环境设置温度、环境设置湿度以及环境设置照度。由此能够对待调节设备的多个工作参数进行预设范围内的适应性调整,提高用户使用体验。

Description

温湿照度测量装置及其系统
技术领域
本公开涉及智能家居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温湿照度测量装置及其系统。
背景技术
在现有的智能家居设备中,一些智能温度计仅能显示温度、湿度和时间,以对相关设备如空调进行固定温度和固定湿度的调节,无法随环境改变做到实时适应性调节,降低了用户的使用体验。
实用新型内容
为了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或者至少部分地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公开提供了一种温湿照度测量装置及其系统。
本公开提供了一种温湿照度测量装置,所述温湿照度测量装置和网关匹配连接;所述温湿照度测量装置包括:装置主体、传感组件、显示组件以及通信组件;
所述传感组件、所述显示组件以及所述通信组件之间电连接;所述显示组件位于所述装置主体外部;所述通信组件和所述传感组件位于所述装置主体内部;
所述传感组件用于感测周围环境的温度、湿度以及照度;所述显示组件用于实时显示周围环境的温度、湿度、照度以及当前时间;所述通信组件用于与待调节设备通过所述网关进行通信连接,以通过所述网关将所述待调节设备的工作参数调整至预设范围内;
其中,所述工作参数包括所述待调节设备的环境设置温度、环境设置湿度以及环境设置照度。
可选地,所述温湿照度测量装置还包括调控开关;
所述调控开关位于所述装置主体外部;
所述调控开关用于接收用户触发操作,以形成针对调整所述待调节设备的工作参数的触发信息。
可选地,所述温湿照度测量装置还包括控制芯片;
所述控制芯片位于所述装置主体内部且与所述调控开关、所述传感组件、所述显示组件以及所述通信组件电连接;
所述控制芯片用于基于用户触发操作生成触发信息并将所述触发信息传输至所述网关,以控制所述网关调整所述待调节设备的工作参数至预设范围内。
可选地,所述装置主体至少包括第一连接面、第二连接面以及第三连接面;所述第二连接面为透光面;所述第三连接面包括预设数量的掏孔;
所述第一连接面平行于所述第三连接面;所述第二连接面和所述第一连接面相交,且以预设角度倾斜于所述第一连接面和所述第三连接面;
其中,所述预设角度为45°。
可选地,所述传感组件包括光照传感器和温湿度传感器;
所述光照传感器位于所述第二连接面的一侧;所述温湿度传感器位于所述掏孔的一侧;
所述光照传感器用于感测周围环境的照度;所述温湿度传感器用于感测周围环境的温度和湿度。
可选地,所述显示组件包括显示屏;
所述显示屏位于所述第一连接面;
所述显示屏用于实时显示周围环境的温度、湿度、照度以及当前时间。
可选地,所述通信组件至少包括蓝牙芯片和WIFI芯片。
可选地,所述温湿照度测量装置还包括固定组件;
所述固定组件位于所述装置主体外部;
所述固定组件用于将所述温湿照度测量装置固定于目标位置。
本公开还提供了一种温湿照度测量系统,包括网关和上述任一种温湿照度测量装置。
可选地,所述温湿照度测量系统还包括待调节设备;
所述待调节设备至少包括空调、窗帘电机、灯具、电暖气、加湿器以及抽湿机。
本公开实施例提供的技术方案与现有技术相比具有如下优点:
本公开实施例提供的温湿照度测量装置中,温湿照度测量装置和网关匹配连接;温湿照度测量装置包括:装置主体、传感组件、显示组件以及通信组件;传感组件、显示组件以及通信组件之间电连接;显示组件位于装置主体外部;通信组件和传感组件位于装置主体内部;传感组件用于感测周围环境的温度、湿度以及照度,显示组件用于实时显示周围环境的温度、湿度、照度以及当前时间;通信组件用于与待调节设备通过网关进行通信连接,以通过网关将待调节设备的工作参数调整至预设范围内;其中,工作参数包括待调节设备的环境设置温度、环境设置湿度以及环境设置照度。由此能够对待调节设备的多个工作参数进行预设范围内的适应性调整,提高用户使用体验。
附图说明
此处的附图被并入说明书中并构成本说明书的一部分,示出了符合本公开的实施例,并与说明书一起用于解释本公开的原理。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公开实施例或现有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或现有技术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性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
图1为本公开实施例提供的一种温湿照度测量装置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公开实施例提供的另一种温湿照度测量装置的结构示意图;
图3为本公开实施例提供的又一种温湿照度测量装置的结构示意图;
图4为本公开实施例提供的一种温湿照度测量装置的第三连接面的结构示意图。
其中,110、装置主体;120、传感组件;130、显示组件;140、通信组件;150、调控开关;160、光照传感器;01、第一连接面;02、第二连接面;03、第三连接面;04、掏孔。
具体实施方式
为了能够更清楚地理解本公开的上述目的、特征和优点,下面将对本公开的方案进行进一步描述。需要说明的是,在不冲突的情况下,本公开的实施例及实施例中的特征可以相互组合。
在下面的描述中阐述了很多具体细节以便于充分理解本公开,但本公开还可以采用其他不同于在此描述的方式来实施;显然,说明书中的实施例只是本公开的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
下面结合附图,对本公开实施例提供的温湿照度测量装置及其系统进行示例性说明。
图1为本公开实施例提供的一种温湿照度测量装置的结构示意图,图2为本公开实施例提供的另一种温湿照度测量装置的结构示意图,其中,该温湿照度测量装置和网关(图中未示出)匹配连接,参照图1和图2,该温湿照度测量装置包括:装置主体110、传感组件120、显示组件130以及通信组件140;传感组件120、显示组件130以及通信组件140之间电连接;显示组件130位于装置主体110外部;通信组件140和传感组件120位于装置主体110内部;传感组件120用于感测周围环境的温度、湿度以及照度;显示组件130用于实时显示周围环境的温度、湿度、照度以及当前时间;通信组件140用于与待调节设备通过网关进行通信连接,以通过网关将待调节设备的工作参数调整至预设范围内;其中,工作参数包括待调节设备的环境设置温度、环境设置湿度以及环境设置照度。
示例性地,在图1的基础上,以图2示出的方位和结构为例,显示组件130可位于装置主体110的正面,装置主体110内部的传感组件120感测到周围环境的温度、湿度以及照度后,将感测到的相关数据发送至显示组件130,显示组件130接收该数据并对当前时间和传感组件120感测到的周围环境的温度、湿度以及照度进行实时显示;同时,传感组件120也会将感测到的相关数据发送至通信组件140,由通信组件140将该相关数据传输至网关,以通过网关对待调节设备的工作参数进行预设范围内的调整,使得该温湿照度测量装置能够在环境改变的情况下,为满足用户使用需求和提高用户的使用体验,对周围环境的温度、湿度以及照度进行实时适应性调节。
示例性地,网关可为支持BLEmesh通讯协议的红外网关,通过红外网关的红外功能,能够实现对与之匹配的待调节设备的遥控,如:调整待调节设备的环境设置温度、环境设置湿度以及环境设置照度等工作参数,实现温湿照度测量装置与待调节设备的场景联动。
其中,预设范围包括对应环境设置温度的预设温度范围、对应环境设置湿度的预设湿度范围以及对应环境设置照度的预设照度范围,可根据用户的使用需求对不同工作参数对应的预设范围进行设置,在此不做限定。
具体地,针对场景联动中调整温度的情况,温湿照度测量装置至少能够结合当前时间(包括年份、月份和时刻)和周围环境的温度,对待调节设备的环境设置温度进行实时适应性调整,例如:在冬季白天的室内,当传感组件120感测到室内的温度较低时,与通信组件140通信连接的网关会调高待调节设备(如电暖气)的环境设置温度,包括:开启电暖气或者调高已开启的电暖气的环境设置温度,使该环境设置温度位于一预设温度范围内,以改变当前周围环境的温度。
针对场景联动中调整湿度的情况,温湿照度测量装置至少能够结合当前时间(包括年份、月份和时刻)和周围环境的湿度,对待调节设备的环境设置湿度进行实时适应性调整,例如:在冬季白天的室内,当传感组件120感测到室内较为干燥时,与通信组件140通信连接的网关会增加待调节设备(如加湿器)的环境设置湿度,包括:开启加湿器或者增加已开启的加湿器的环境设置湿度,使该环境设置湿度位于一预设湿度范围内,以改变当前周围环境的湿度。
针对场景联动中调整照度的情况,温湿照度测量装置至少能够结合当前时间(包括年份、月份和时刻)和周围环境的照度,对待调节设备的环境设置照度进行实时适应性调整,例如:在某个季节白天的室内,当传感组件120感测到室内光照充足时,为节约能耗,与通信组件140通信连接的网关会降低待调节设备(如主灯、筒射灯和灯带等智能照明设备)的环境设置照度,包括:关闭灯具即智能照明设备或者降低灯具的亮度即环境设置照度,使该环境设置照度位于一预设照度范围内,以改变当前周围环境的照度。
本公开实施例提供的温湿照度测量装置,包括:装置主体110、传感组件120、显示组件130以及通信组件140;传感组件120、显示组件130以及通信组件140之间电连接;显示组件130位于装置主体110外部;通信组件140和传感组件120位于装置主体110内部;传感组件120用于感测周围环境的温度、湿度以及照度;显示组件130用于实时显示周围环境的温度、湿度、照度以及当前时间;通信组件140用于与待调节设备通过网关进行通信连接,以通过网关将待调节设备的工作参数调整至预设范围内;其中,工作参数包括待调节设备的环境设置温度、环境设置湿度以及环境设置照度。由此能够对待调节设备的多个工作参数进行预设范围内的适应性调整,提高用户使用体验。
在一些实施例中,图3为本公开实施例提供的又一种温湿照度测量装置的结构示意图,在图1和图2的基础上,继续参照图3,该温湿照度测量装置还包括调控开关150;调控开关150位于装置主体110外部;调控开关150用于接收用户触发操作,以形成针对调整待调节设备的工作参数的触发信息。
示例性地,以图3示出的方位和结构为例,调控开关150可为装置主体110右侧面的按钮,当用户按下按钮即触发该调控开关150时,调控开关150会接收该触发操作,以使与调控开关150连接的相关控制元件(如控制芯片)针对该触发操作进行后续处理,包括:相关控制元件形成针对调整待调节设备的工作参数的触发信息,在此对调控开关150的具体类型和设置位置均不进行限定。
不难理解的是,在设有调控开关150的基础上,通过人为触发调控开关150,能够确定用户当前存在对待调节设备的工作参数进行调整的需求,从而能够在用户处于当前环境的情况下改变周围环境的温度、湿度以及照度,利于节约待调节设备的能耗。
在一些实施例中,参照图1至图3,该温湿照度测量装置还包括控制芯片(图中未示出);控制芯片位于装置主体110内部且与调控开关150、传感组件120、显示组件130以及通信组件140电连接;控制芯片用于基于用户触发操作生成触发信息并将触发信息传输至网关,以控制网关调整待调节设备的工作参数至预设范围内。
结合上文的调控开关150,具体地,在控制芯片与调控开关150等结构连接的基础上,当用户触发调控开关150时,控制芯片会根据用户触发操作生成触发信息,确定用户当前存在对待调节设备的工作参数进行调整的需求,之后控制芯片将该触发信息通过通信组件140传输至网关,网关响应于该触发信息受控调整待调节设备的工作参数,以在当前环境下形成适于用户的温度、湿度以及照度。
在一些实施例中,图4为本公开实施例提供的一种温湿照度测量装置的第三连接面的结构示意图,参照图3和图4,装置主体110至少包括第一连接面01、第二连接面02以及第三连接面03;第二连接面02为透光面;第三连接面03包括预设数量的掏孔04;第一连接面01平行于第三连接面03;第二连接面02和第一连接面01相交,且以预设角度倾斜于第一连接面01和第三连接面03;其中,预设角度为45°。
示例性地,结合图4,以图3示出的方位和结构为例,第一连接面01为装置主体110的正面,第三连接面03为装置主体110的背面,第二连接面02为第一连接面01和第三连接面03之间的一衔接面,以45°的角度衔接于第一连接面01和第三连接面03,关于装置主体110的形状和其他连接面在此不限定也不赘述。
其中,掏孔04为用于暴露装置主体110内的传感组件120的结构,以使传感组件120中的相关元件能够和周围环境进行接触,实现对周围环境的实时感测。示例性地,掏孔04的数量可为2个、3个或其他数量,可根据温湿照度测量装置的感测需求设置,在此不限定。
在一些实施例中,参照图1至图4,传感组件120包括光照传感器160和温湿度传感器(图中未示出);光照传感器160位于第二连接面02的一侧;温湿度传感器位于掏孔04的一侧;光照传感器160用于感测周围环境的照度;温湿度传感器用于感测周围环境的温度和湿度。
具体地,由于第二连接面02为倾斜45°的透光面,当光照传感器160位于第二连接面02下方时,能够接收较大范围内的光照,提高了其采光能力,利于更精确地感测周围环境的照度;另外,通过使温湿度传感器位于掏孔04的一侧,便于空气流通,能够使温湿度传感器和周围环境进行接触,以更好地感测周围环境的温度和湿度。
在一些实施例中,显示组件130包括显示屏;显示屏位于第一连接面01;显示屏用于实时显示周围环境的温度、湿度、照度以及当前时间。
示例性地,以图3示出的方位和结构为例,图3示出了位于第一连接面01上的一个显示屏,针对显示屏上方的显示区域,从左向右依次显示周围环境的温度和照度;针对显示屏下方的显示区域,从左向右依次显示周围环境的湿度和当前时刻,在其他实施方式中,还可根据温湿照度测量装置的显示需求设置其他数量的显示屏,在此不限定。
需要说明的是,在对当前时间进行显示时,还可共同显示年份、月份以及当前时刻,或者可显示月份以及当前时刻,或者为其他时间显示方式,在此不限定。
在一些实施例中,参照图1和图3,通信组件140至少包括蓝牙芯片和WIFI芯片。
具体地,通信组件140与待调节设备之间的无线通信方式至少包括蓝牙传输和WIFI传输,对应地,通信组件140与待调节设备之间的网关支持蓝牙通讯协议和WIFI通讯协议等不同通讯协议的转换,以在通信组件140与待调节设备为不同协议网络时,同样能够实现通信组件140与待调节设备的通信连接。
在一些实施例中,参照图1和图3,该温湿照度测量装置还包括固定组件(图中未示出);固定组件位于装置主体110外部;固定组件用于将温湿照度测量装置固定于目标位置。
示例性地,固定组件可为挂钩、挂孔、挂绳、胶黏片或其他结构,只需能够将温湿照度测量装置固定于目标位置即可,在此对固定组件的具体类型不做限定。
其中,通过固定组件能够将温湿照度测量装置悬挂于室内任意位置。例如,可将温湿照度测量装置悬挂于靠近窗户处,当光照传感器感测到室外的光照较强时,与通信组件140通信连接的网关会控制窗帘电机来关闭窗帘,以降低窗帘电机对应的环境设置照度,使该环境设置照度位于一预设照度范围内。
或者,可将温湿照度测量装置悬挂于工作或学习区域上方以及周围墙壁,当光照传感器感测到工作或学习区域处的光照较弱时,与通信组件140通信连接的网关会调高灯具内的色温计亮度,以提高灯具对应的环境设置照度,使该环境设置照度位于一预设照度范围内,例如:该环境设置照度可为300lux,从而营造出舒适的工作环境或者学习(如阅读)环境,便于用户工作或学习。
在上述实施例的基础上,本公开实施例还提供了一种温湿照度测量系统,包括网关和本公开实施例提供的任一种温湿照度测量装置,具有相应的装置实施例的有益效果。
不难理解的是,温湿照度测量装置通过网关控制待调节设备的工作参数,能够延长待调节设备的续航时间,便于用户使用。
在一些实施例中,该温湿照度测量系统还包括待调节设备;待调节设备至少包括空调、窗帘电机、灯具、电暖气、加湿器以及抽湿机。
示例性地,针对待调节设备为空调的应用情景,在夏季白天的室内,当传感组件感测到天气燥热且室内的温度较高时,与通信组件140通信连接的网关会开启空调并调低空调的环境设置温度,使该环境设置温度位于一预设温度范围内,如:环境设置温度为26℃,以对周围环境进行降温。
示例性地,针对待调节设备为抽湿机的应用情景,在夏季白天的室内,当传感组件感测到室内较潮湿时,与通信组件140通信连接的网关会开启抽湿机进行除湿,使对应的环境设置湿度位于一预设湿度范围内,如:环境设置湿度为80%;在其他实施方式中,待调节设备还可为其他类型的智能家居设备,在此不限定。
由此,本公开实施例提供的温湿照度测量系统,能够根据当前环境对待调节设备的工作参数进行预设范围内的适应性调整,包括对周围环境的恒温、恒湿以及恒照度的智能控制,满足了用户的使用需求,丰富了智能家居设备的使用方法。
需要说明的是,在本文中,诸如“第一”和“第二”等之类的关系术语仅仅用来将一个实体或者操作与另一个实体或操作区分开来,而不一定要求或者暗示这些实体或操作之间存在任何这种实际的关系或者顺序。而且,术语“包括”、“包含”或者其任何其他变体意在涵盖非排他性的包含,从而使得包括一系列要素的过程、方法、物品或者设备不仅包括那些要素,而且还包括没有明确列出的其他要素,或者是还包括为这种过程、方法、物品或者设备所固有的要素。在没有更多限制的情况下,由语句“包括一个……”限定的要素,并不排除在包括所述要素的过程、方法、物品或者设备中还存在另外的相同要素。
以上所述仅是本公开的具体实施方式,使本领域技术人员能够理解或实现本公开。对这些实施例的多种修改对本领域的技术人员来说将是显而易见的,本文中所定义的一般原理可以在不脱离本公开的精神或范围的情况下,在其它实施例中实现。因此,本公开将不会被限制于本文所述的这些实施例,而是要符合与本文所公开的原理和新颖特点相一致的最宽的范围。

Claims (10)

1.一种温湿照度测量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温湿照度测量装置和网关匹配连接;所述温湿照度测量装置包括:装置主体、传感组件、显示组件以及通信组件;
所述传感组件、所述显示组件以及所述通信组件之间电连接;所述显示组件位于所述装置主体外部;所述通信组件和所述传感组件位于所述装置主体内部;
所述传感组件用于感测周围环境的温度、湿度以及照度;所述显示组件用于实时显示周围环境的温度、湿度、照度以及当前时间;所述通信组件用于与待调节设备通过所述网关进行通信连接,以通过所述网关将所述待调节设备的工作参数调整至预设范围内;
其中,所述工作参数包括所述待调节设备的环境设置温度、环境设置湿度以及环境设置照度。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温湿照度测量装置,其特征在于,还包括调控开关;
所述调控开关位于所述装置主体外部;
所述调控开关用于接收用户触发操作,以形成针对调整所述待调节设备的工作参数的触发信息。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温湿照度测量装置,其特征在于,还包括控制芯片;
所述控制芯片位于所述装置主体内部且与所述调控开关、所述传感组件、所述显示组件以及所述通信组件电连接;
所述控制芯片用于基于用户触发操作生成触发信息并将所述触发信息传输至所述网关,以控制所述网关调整所述待调节设备的工作参数至预设范围内。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温湿照度测量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装置主体至少包括第一连接面、第二连接面以及第三连接面;所述第二连接面为透光面;所述第三连接面包括预设数量的掏孔;
所述第一连接面平行于所述第三连接面;所述第二连接面和所述第一连接面相交,且以预设角度倾斜于所述第一连接面和所述第三连接面;
其中,所述预设角度为45°。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温湿照度测量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传感组件包括光照传感器和温湿度传感器;
所述光照传感器位于所述第二连接面的一侧;所述温湿度传感器位于所述掏孔的一侧;
所述光照传感器用于感测周围环境的照度;所述温湿度传感器用于感测周围环境的温度和湿度。
6.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温湿照度测量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显示组件包括显示屏;
所述显示屏位于所述第一连接面;
所述显示屏用于实时显示周围环境的温度、湿度、照度以及当前时间。
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温湿照度测量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通信组件至少包括蓝牙芯片和WIFI芯片。
8.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温湿照度测量装置,其特征在于,还包括固定组件;
所述固定组件位于所述装置主体外部;
所述固定组件用于将所述温湿照度测量装置固定于目标位置。
9.一种温湿照度测量系统,其特征在于,包括网关和如权利要求1-8中任一项所述的温湿照度测量装置。
10.根据权利要求9所述的温湿照度测量系统,其特征在于,还包括待调节设备;
所述待调节设备至少包括空调、窗帘电机、灯具、电暖气、加湿器以及抽湿机。
CN202322357006.1U 2023-08-30 2023-08-30 温湿照度测量装置及其系统 Active CN220708442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322357006.1U CN220708442U (zh) 2023-08-30 2023-08-30 温湿照度测量装置及其系统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322357006.1U CN220708442U (zh) 2023-08-30 2023-08-30 温湿照度测量装置及其系统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20708442U true CN220708442U (zh) 2024-04-02

Family

ID=90440659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322357006.1U Active CN220708442U (zh) 2023-08-30 2023-08-30 温湿照度测量装置及其系统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20708442U (zh)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US20240077900A1 (en) Controlling light intensity at a location
US11362408B2 (en) Wireless control device having an antenna illuminated with visible light
CN202486609U (zh) 一种智能家居控制系统
CN205210546U (zh) 智能家居环境调节系统
CN102621956A (zh) 一种智能家居控制系统
CN102436246A (zh) 具有环境适应情景模式的智能家居集控装置
CN205787979U (zh) 一种室内环境调节系统
CN220708442U (zh) 温湿照度测量装置及其系统
CN111156634A (zh) 交互式光热环境控制系统及方法
TW201727422A (zh) 智能節能控制系統
CN106979592B (zh) 一种空调器控制方法、空调器控制装置、移动终端和空调器
CN205540225U (zh) 基于app的建筑节能控制系统
CN205403057U (zh) 基于cc2530的智能家居空调控制装置
CN111425999A (zh) 一种智能空调控制系统
CN203532285U (zh) 智能启停家用空调的电风扇
CN107396523A (zh) 窗帘灯具系统及其控制方法
CN110567113B (zh) 一种空调控制方法及系统
CN208509343U (zh) 一种温度照明控制智能建筑设备
CN207299293U (zh) 一种全智能全热交换新风净化处理系统
TWM561888U (zh) 用於智慧型整合控制系統之無線光照感測裝置
CN113074443B (zh) 一种智能家电控制系统及控制方法
CN215581098U (zh) 一种多功能室内环境控制仪
CN205179432U (zh) 照明控制装置
CN219913374U (zh) 一种风机盘管驱动器
CN218972860U (zh) 一种多合一旋钮式房间温度调节器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