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20696740U - 一种双半管反应釜 - Google Patents

一种双半管反应釜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20696740U
CN220696740U CN202322212229.9U CN202322212229U CN220696740U CN 220696740 U CN220696740 U CN 220696740U CN 202322212229 U CN202322212229 U CN 202322212229U CN 220696740 U CN220696740 U CN 220696740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heating
cooling
half pipe
storage tank
medium storage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322212229.9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王宗涛
间希路
张高峰
曹连才
张雪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Shandong Keyuan Pharmaceutical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Shandong Keyuan Pharmaceutical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Shandong Keyuan Pharmaceutical Co ltd filed Critical Shandong Keyuan Pharmaceutical Co ltd
Priority to CN202322212229.9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20696740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20696740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20696740U/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Landscapes

  • Physical Or Chemical Processes And Apparatus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双半管反应釜,涉及化工生产设备领域,包括反应釜、冷却系统和加热系统,冷却系统包括冷却半管、冷却入口管道、冷却出口管道和冷却介质储罐,冷却半管两端分别连接冷却入口管道与冷却出口管道,冷却介质储罐通过三通阀连接至冷却入口管道,冷却介质储罐设置有加热装置,所述的加热系统包括加热半管、加热入口管道、加热出口管道和加热介质储罐,加热半管两端分别连接加热入口管道与加热出口管道,加热介质储罐通过三通阀连接至加热入口管道,冷却半管与加热半管均设置在反应釜的外壁上,与现有技术相比,不但避免了冷却介质与加热介质的泄露与它们之间的相互污染,还能提高反应釜的换热效率,保证控制釜内温度的精确与迅速。

Description

一种双半管反应釜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化工生产设备领域,特别涉及一种双半管反应釜。
背景技术
反应釜是化工生产中普遍应用的生产设备,目前反应釜的加热与冷却一般采用夹套或半管结构实现,在夹套或半管内通入高温的加热介质或低温的冷却介质对反应釜内物料进行升温或降温。在遇到需要升降温切换的反应时,需要将夹套或半管内的介质通过氮气压出,再切换为另一种介质,在该过程中易造成两种介质的泄露与相互污染,此外由于需要排空并更换介质,就难以避免的会导致控温效果不佳,此外,在需要微调反应釜内温度时,单一半管由于加热与冷却介质的温度改变需要一定的时间,往往不能快速精准的实现温度的调整,影响生产的精度与效率。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提供一种控温换热效率高的双半管反应釜。
为了解决上述技术问题,一种双半管反应釜,包括反应釜、冷却系统和加热系统,所述的冷却系统包括冷却半管、冷却入口管道、冷却出口管道和冷却介质储罐,冷却半管两端分别连接冷却入口管道与冷却出口管道,冷却介质储罐通过三通阀连接至冷却入口管道,冷却介质储罐设置有用于加热其内部冷却介质的加热装置,所述的加热系统包括加热半管、加热入口管道、加热出口管道和加热介质储罐,加热半管两端分别连接加热入口管道与加热出口管道,加热介质储罐通过三通阀连接至加热入口管道,所述的冷却半管与加热半管均设置在反应釜的外壁上。
优选的,所述的冷却半管与加热半管平行并列设置,冷却半管与加热半管螺旋的设置在反应釜外壁上。
优选的,所述的冷却入口管道与冷却半管的连接位置位于冷却出口管道与冷却半管连接位置的下端。
优选的,所述的加热入口管道与加热半管的连接位置位于加热出口管道与加热半管连接位置的下端。
优选的,包括氮气发生器,所诉的冷却介质储罐与冷却入口管道的连接位置位于冷却介质储罐的下端,所诉的加热介质储罐与加热入口管道的连接位置位于加热介质储罐的下端,冷却介质储罐与加热介质储罐的上端通过三通阀连接氮气发生器,冷却介质储罐与加热介质储罐的上端分别设置有冷却介质储罐排气阀与加热介质储罐排气阀。
优选的,所述的加热装置为电加热棒,所述的电加热棒设置在冷却介质储罐内。
优选的,所述的冷却系统包括缓冲冷却管,所述的缓冲冷却管盘绕设置在加热介质储罐内,缓冲冷却管的两端分别通过三通阀与冷却入口管道和冷却出口管道连接。
优选的,所述的加热系统包括缓冲加热管,所述的缓冲加热管盘绕设置在冷却介质储罐内,缓冲加热管的两端分别通过三通阀与加热入口管道和加热出口管道连接。
优选的,所述的冷却入口管道与冷却半管的连接位置处设置有温度计与压力表,所述的加热入口管道与加热半管的连接位置处设置有温度计与压力表。
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设置双半管使它们分别负责反应釜的降温与升温,冷却介质与加热介质分别置于冷却系统与加热系统中,避免了冷却介质与加热介质间的相互污染;在需要冷却时,除了向冷却半管中通入冷却介质外,将一部分冷却介质置于冷却介质储罐中加热一定温度,在反应釜需要升温时,将冷却介质储罐中经过升温的冷却介质通入冷却半管的同时,向加热半管中通入加热介质,可以避免低温的冷却介质消耗加热介质的热量,提高切换升降温状态时的速度;在需要加热时,除了向加热半管中通入加热介质外,将一部分加热介质置于加热介质储罐中自然冷却,在反应釜需要降温时,将加热介质储罐中的低温加热介质通入加热半管的同时,向冷却半管中通入冷却介质,可以避免冷却介质吸收高温加热介质的热量,提高切换升降温状态时的速度;在需要微调反应釜内温度时,处理可以将部分冷却介质储罐或加热介质储罐中储存的介质混入通入冷却半管或加热半管中的介质之外,还可以同时向加热半管和冷却半管中通入加热介质和冷却介质,以实现改变介质温度,实现精准与迅速调节的功能。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不但避免了冷却介质与加热介质的泄露与它们之间的相互污染,还能提高反应釜的换热效率,保证控制釜内温度的精确与迅速。
附图说明
图1本实用新型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反应釜、冷却半管与加热半管的结构示意图;
图中:1、反应釜,2、冷却半管,3、加热半管,4、冷却入口管道,5、加热入口管道,6、冷却出口管道,7、加热出口管道,8、冷却介质储罐,9、加热介质储罐,10、缓冲冷却管,11、缓冲加热管,12、温度计,13、压力表,14、电加热棒,15、氮气发生器,16、冷却介质储罐排气阀,17、加热介质储罐排气阀。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结合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本实用新型中所有方向性指示(诸如上、下、左、右、前、后……)仅用于解释在某一特定姿态(如附图所示)下各部件之间的相对位置关系、运动情况等,如果该特定姿态发生改变时,则该方向性指示也相应地随之改变。
参见图1与图2,一种双半管反应釜1,包括反应釜1、冷却系统和加热系统,冷却系统包括冷却半管2、冷却入口管道4、冷却出口管道6、冷却介质储罐8和缓冲冷却管10,加热系统包括加热半管3、加热入口管道5、加热出口管道7、加热介质储罐9和缓冲加热管11。冷却半管2与加热半管3平行并列设置,冷却半管2与加热半管3螺旋的设置在反应釜1外壁上。
冷却半管2两端分别连接冷却入口管道4与冷却出口管道6,冷却入口管道4与冷却半管2的连接位置处设置有温度计12与压力表13,冷却介质储罐8通过三通阀连接至冷却入口管道4,冷却入口管道4与冷却半管2的连接位置位于冷却出口管道6与冷却半管2连接位置的下端,冷却介质储罐8设置内有用于加热其内部冷却介质的电加热棒14,缓冲冷却管10盘绕设置在加热介质储罐9内,缓冲冷却管10的两端分别通过三通阀与冷却入口管道4和冷却出口管道6连接。
加热半管3两端分别连接加热入口管道5与加热出口管道7,加热入口管道5与加热半管3的连接位置处设置有温度计12与压力表13,加热介质储罐9通过三通阀连接至加热入口管道5,加热入口管道5与加热半管3的连接位置位于加热出口管道7与加热半管3连接位置的下端,缓冲加热管11盘绕设置在冷却介质储罐8内,缓冲加热管11的两端分别通过三通阀与加热入口管道5和加热出口管道7连接。温度计12与压力表13有助于直观的读取冷却入口管道4与加热入口管道5输入的冷却介质与加热介质的温度与压力参数。
冷却介质储罐8与冷却入口管道4的连接位置位于冷却介质储罐8的下端,所诉的加热介质储罐9与加热入口管道5的连接位置位于加热介质储罐9的下端,冷却介质储罐8与加热介质储罐9的上端通过三通阀连接氮气发生器15,冷却介质储罐8与加热介质储罐9的上端分别设置有冷却介质储罐排气阀16与加热介质储罐排气阀17。
本实用新型提供的双半管反应釜1在需要冷却时,除了向冷却半管2中通入冷却介质外,将一部分冷却介质置于冷却介质储罐8中加热一定温度,在反应釜1需要升温时,将冷却介质储罐8中经过升温的冷却介质通入冷却半管2的同时,向加热半管3中通入加热介质,可以避免低温的冷却介质消耗加热介质的热量,提高切换升降温状态时的速度;在需要加热时,除了向加热半管3中通入加热介质外,将一部分加热介质置于加热介质储罐9中自然冷却,在反应釜1需要降温时,将加热介质储罐9中的低温加热介质通入加热半管3的同时,向冷却半管2中通入冷却介质,可以避免冷却介质吸收高温加热介质的热量,提高切换升降温状态时的速度;在需要微调反应釜1内温度时,处理可以将部分冷却介质储罐8或加热介质储罐9中储存的介质混入通入冷却半管2或加热半管3中的介质之外,还可以同时向加热半管3和冷却半管2中通入加热介质和冷却介质,以实现改变介质温度,实现精准与迅速调节的功能。
本实用新型通过设置缓冲冷却管10与缓冲加热管11,在反应釜1内加热时可以将冷却介质通入缓冲冷却管10中,预先调整加热介质储罐9内储存的加热介质的温度,使之在需要将反应釜1由加热转为冷却状态时可以提供更快的改变加热半管3中加热介质温度的作用;在反应釜1内冷却时可以将加热介质通入缓冲加热管11中,预先调整冷却介质储罐8内储存的冷却介质的温度,使之在需要将反应釜1由冷却转为加热状态时可以提供更快的改变冷却半管3中加热介质温度的作用。
需要的加热介质与冷却介质温度差距较大,易造成介质汽化或凝固,在进行切换加热与冷却状态时为避免介质的相变,可以通过氮气发生器15向冷却介质储罐8或加热介质储罐9中通入氮气,将介质储罐与冷却半管2或加热半管3中的介质压出,在防止介质吸收或放出热量的同时,避免介质的相变所引起的设备损坏与危险,冷却介质储罐排气阀16与加热介质储罐排气阀17用于泄压与排空冷却介质储罐8与加热介质储罐9中的氮气。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不但避免了在切换反应釜1冷却与加热状态时冷却介质与加热介质的泄露与它们之间的相互污染,还能减少冷却介质与加热介质对温度的吸收与放出,提高反应釜1的换热效率,使控制釜内温度时更加精确与迅速。
尽管已经示出和描述了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理解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的原理和精神的情况下可以对这些实施例进行多种变化、修改、替换和变型,本实用新型的范围由所附权利要求及其等同限定。

Claims (9)

1.一种双半管反应釜,其特征在于:包括反应釜、冷却系统和加热系统,所述的冷却系统包括冷却半管、冷却入口管道、冷却出口管道和冷却介质储罐,冷却半管两端分别连接冷却入口管道与冷却出口管道,冷却介质储罐通过三通阀连接至冷却入口管道,冷却介质储罐设置有用于加热其内部冷却介质的加热装置,所述的加热系统包括加热半管、加热入口管道、加热出口管道和加热介质储罐,加热半管两端分别连接加热入口管道与加热出口管道,加热介质储罐通过三通阀连接至加热入口管道,所述的冷却半管与加热半管均设置在反应釜的外壁上。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双半管反应釜,其特征在于:所述的冷却半管与加热半管平行并列设置,冷却半管与加热半管螺旋的设置在反应釜外壁上。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双半管反应釜,其特征在于:所述的冷却入口管道与冷却半管的连接位置位于冷却出口管道与冷却半管连接位置的下端。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双半管反应釜,其特征在于:所述的加热入口管道与加热半管的连接位置位于加热出口管道与加热半管连接位置的下端。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双半管反应釜,其特征在于:包括氮气发生器,所诉的冷却介质储罐与冷却入口管道的连接位置位于冷却介质储罐的下端,所诉的加热介质储罐与加热入口管道的连接位置位于加热介质储罐的下端,冷却介质储罐与加热介质储罐的上端通过三通阀连接氮气发生器,冷却介质储罐与加热介质储罐的上端分别设置有冷却介质储罐排气阀与加热介质储罐排气阀。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双半管反应釜,其特征在于:所述的加热装置为电加热棒,所述的电加热棒设置在冷却介质储罐内。
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双半管反应釜,其特征在于:所述的冷却系统包括缓冲冷却管,所述的缓冲冷却管盘绕设置在加热介质储罐内,缓冲冷却管的两端分别通过三通阀与冷却入口管道和冷却出口管道连接。
8.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双半管反应釜,其特征在于:所述的加热系统包括缓冲加热管,所述的缓冲加热管盘绕设置在冷却介质储罐内,缓冲加热管的两端分别通过三通阀与加热入口管道和加热出口管道连接。
9.根据权利要求1-8任意一项所述的双半管反应釜,其特征在于:所述的冷却入口管道与冷却半管的连接位置处设置有温度计与压力表,所述的加热入口管道与加热半管的连接位置处设置有温度计与压力表。
CN202322212229.9U 2023-08-17 2023-08-17 一种双半管反应釜 Active CN220696740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322212229.9U CN220696740U (zh) 2023-08-17 2023-08-17 一种双半管反应釜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322212229.9U CN220696740U (zh) 2023-08-17 2023-08-17 一种双半管反应釜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20696740U true CN220696740U (zh) 2024-04-02

Family

ID=90437857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322212229.9U Active CN220696740U (zh) 2023-08-17 2023-08-17 一种双半管反应釜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20696740U (zh)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8426169A (zh) 一种基于热量自平衡型固态氢源反应器的氢动力系统
CN207123505U (zh) 扩散焊紧凑板换热器换热表面局部流动传热特性测量装置
CN220696740U (zh) 一种双半管反应釜
US11892380B1 (en) Heat transfer limit experimental device of high-temperature heat pipe equipped with convenient temperature measurement box and method
CN116337929A (zh) 一种非均匀功率高温热管传热极限测试的实验装置及方法
CN206610182U (zh) 一种控制高低温循环变化及恒温的装置
CN106248727A (zh) 在量热设备中实现多种加热功能的方法
CN111446471A (zh) 气体控制设备和燃料电池测试系统
CN207838978U (zh) 一种反应釜温度控制系统
CN101852703B (zh) 超低温恒温抓握棒装置
CN207686780U (zh) 一种机油温控结构
CN106093112A (zh) 在量热设备中实现多种加热功能的装置
CN111189769A (zh) 一种金属材料高温氧化模拟实验装置及实验方法
CN206881692U (zh) 一种耐高温耐腐蚀多功能石英反应器
CN212492860U (zh) 一种实验装置用夹套汽包取热反应器系统
CN209783928U (zh) 一种lng卡车用汽化器性能试验装置
CN112683004A (zh) 一种冷热油快速切换温度控制系统
CN112304117A (zh) 一种用于导热流体锅炉快速取样的智能冷却装置
CN207472114U (zh) 一种气体与熔盐接触换热的蓄热装置
CN219935260U (zh) 一种换热器热补偿试验台架
CN213761885U (zh) 一种应用于液体恒温流动试验的多级油浴控温装置
CN220820520U (zh) 一种综合环境实验室的温湿度控制系统
CN220338706U (zh) 一种热能系统
CN103925697A (zh) 超高纯气体换热器及其实现方法
CN213984052U (zh) 低压电鳞片石墨粉蓄能供导热油装置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