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20687226U - 一种爬梯加固结构以及塔筒结构 - Google Patents

一种爬梯加固结构以及塔筒结构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20687226U
CN220687226U CN202322265327.9U CN202322265327U CN220687226U CN 220687226 U CN220687226 U CN 220687226U CN 202322265327 U CN202322265327 U CN 202322265327U CN 220687226 U CN220687226 U CN 220687226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ladder
platform plate
tower
main body
limiting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322265327.9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张国斌
张国强
宋保军
颜宪华
赵亮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Huaneng Arongqi Antai Wind Power Generation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Huaneng Arongqi Antai Wind Power Generation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Huaneng Arongqi Antai Wind Power Generation Co ltd filed Critical Huaneng Arongqi Antai Wind Power Generation Co ltd
Priority to CN202322265327.9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20687226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20687226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20687226U/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Classifications

    • YGENERAL TAGGING OF NEW TECHNOLOGICAL DEVELOPMENTS; GENERAL TAGGING OF CROSS-SECTIONAL TECHNOLOGIES SPANNING OVER SEVERAL SECTIONS OF THE IPC; TECHNICAL SUBJECTS COVERED BY FORMER USPC CROSS-REFERENCE ART COLLECTIONS [XRACs] AND DIGESTS
    • Y02TECHNOLOGIES OR APPLICATIONS FOR MITIGATION OR ADAPTATION AGAINST CLIMATE CHANGE
    • Y02EREDUCTION OF GREENHOUSE GAS [GHG] EMISSIONS, RELATED TO ENERGY GENERATION, TRANSMISSION OR DISTRIBUTION
    • Y02E10/00Energy generation through renewable energy sources
    • Y02E10/70Wind energy
    • Y02E10/72Wind turbines with rotation axis in wind direction

Landscapes

  • Ladders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公开一种爬梯加固结构以及塔筒结构,所述爬梯加固结构包括平台板和连接结构,所述平台板的厚度方向为上下向;所述连接结构设置在所述平台板上,所述连接结构包括连接部和安装部,所述连接部用以连接所述平台板与沿上下向延伸的爬梯,所述安装部用以将所述平台板安装于支撑主体。在本实用新型技术方案中,通过所述连接部将所述爬梯与所述平台板连接,通过所述安装部将所述平台板与所述支撑主体进行连接,即通过所述平台板连接所述爬梯与所述支撑主体,从而对所述爬梯进行加固,由于平台板的设置,工作人员从扶梯上下行至地基表面时,能够通过所平台板进行过渡,进而降低被绊倒的风险,尽可能保障工作人员的安全。

Description

一种爬梯加固结构以及塔筒结构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塔筒爬梯加固技术领域,特别涉及一种爬梯加固结构以及塔筒结构。
背景技术
大部分底段塔筒的爬梯会穿越电气柜平台至塔筒底部,便于人员进入塔筒下方开展安装检修工作,电气柜平台距离塔筒地基表面的爬梯通常需进行加固以增加其刚性。现有技术通常采用双边底部支撑的方式来对爬梯进行加固,即通过爬梯连接板进行加固,人员从爬梯下行至地基表面时,需要跨过爬梯连接板,但是爬梯连接板本身高度较低,存在绊倒的风险。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主要目的是提供一种爬梯加固结构以及塔筒结构,旨在提供一种能够降低绊倒风险的爬梯加固结构。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提出的一种爬梯加固结构,用以连接爬梯与支撑主体,以加固爬梯,所述爬梯加固结构包括:
平台板,其厚度方向为上下向;以及,
连接结构,设置在所述平台板上,所述连接结构包括连接部和安装部,所述连接部用以连接所述平台板与沿上下向延伸的爬梯,所述安装部用以将所述平台板安装于支撑主体。
可选地,所述平台板包括:
主体部,所述连接结构设置在所述主体部上;以及,
过渡部,设置在所述主体部的一侧,所述过渡部自上而下朝远离所述主体部的方向倾斜。
可选地,所述连接部设置在所述平台板的一端,所述安装部设置在所述平台板与所述连接部相对的一端。
可选地,所述平台板包括多孔板。
本实用新型还提出一种塔筒结构,所述塔筒结构包括爬梯加固结构,所述爬梯加固结构包括:
平台板,其厚度方向为上下向;以及,
连接结构,设置在所述平台板上,所述连接结构包括连接部和安装部,所述连接部用以连接所述平台板与沿上下向延伸的爬梯,所述安装部用以将所述平台板安装于支撑主体;
所述塔筒结构,还包括:
塔筒法兰;以及,
爬梯,设置在所述塔筒法兰的内侧;
其中,所述塔筒法兰的一部分形成所述支撑主体,或者所述支撑主体安装于所述塔筒法兰。
可选地,所述爬梯包括:
立柱,数量为两个,所述立柱沿上下向延伸;以及,
横杆,数量为多个,多个所述横杆沿上下向分布,且设置在两个所述立柱之间;
其中,所述立柱与所述连接部连接,或者所述横杆与所述连接部连接。
可选地,所述横杆包括:
扶手段,其上部呈弧形设置;以及,
脚踏段,所述脚踏段与所述扶手段相连,其上部呈水平设置;
其中,所述扶手段连接所述立柱,或者所述脚踏段连接所述立柱。
可选地,所述塔筒结构还包括防护结构,所述防护结构包括:
支撑杆,沿上下向延伸且数量为两个,两个所述支撑杆分别固定安装于所述爬梯在其宽度方向上的两侧;
滑套,所述滑套的数量为两个,且两个所述滑套分别滑动设置于对应所述支撑杆;
防护带,其两端通过连接带分别与对应所述滑套连接;以及,
限位件,数量为多个且设置在所述爬梯在其宽度方向上的两侧,所述限位件自下而上朝靠近对应所述支撑杆的一侧倾斜,其一端与所述爬梯转动连接,所述限位件具有转动至与所述支撑杆抵接以限制所述滑套向下滑动的限位状态,以及转动至与所述支撑杆分离以解除对所述滑套限制的通行状态。
可选地,所述限位件上设置有拉绳,用以供外界拉动所述限位件转动。
可选地,所述限位件通过弹簧铰链转动安装于所述爬梯。
在本实用新型技术方案中,通过所述连接部将所述爬梯与所述平台板连接,通过所述安装部将所述平台板与所述支撑主体进行连接,即通过所述平台板连接所述爬梯与所述支撑主体,从而对所述爬梯进行加固,由于平台板的设置,工作人员从扶梯上下行至地基表面时,能够通过所平台板进行过渡,进而降低被绊倒的风险,尽可能保障工作人员的安全。
附图说明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或现有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或现有技术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示出的结构获得其他的附图。
图1为本实用新型所提供的一种塔筒结构的一实施例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图1中塔筒法兰与平台板的俯视结构示意图;
图3为图1中A处的局部放大图。
附图标号说明:
本实用新型目的的实现、功能特点及优点将结合实施例,参照附图做进一步说明。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结合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实用新型的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实用新型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作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实用新型保护的范围。
需要说明,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所有方向性指示(诸如上、下、左、右、前、后……)仅用于解释在某一特定姿态(如附图所示)下各部件之间的相对位置关系、运动情况等,如果该特定姿态发生改变时,则该方向性指示也相应地随之改变。
另外,在本实用新型中涉及“第一”、“第二”等的描述仅用于描述目的,而不能理解为指示或暗示其相对重要性或者隐含指明所指示的技术特征的数量。由此,限定有“第一”、“第二”的特征可以明示或者隐含地包括至少一个该特征。另外,各个实施例之间的技术方案可以相互结合,但是必须是以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能够实现为基础,当技术方案的结合出现相互矛盾或无法实现时应当认为这种技术方案的结合不存在,也不在本实用新型要求的保护范围之内。
大部分底段塔筒的爬梯会穿越电气柜平台至塔筒底部,便于人员进入塔筒下方开展安装检修工作,电气柜平台距离塔筒地基表面的爬梯通常需进行加固以增加其刚性。现有技术通常采用双边底部支撑的方式来对爬梯进行加固,即通过爬梯连接板进行加固,人员从爬梯下行至地基表面时,需要跨过爬梯连接板,但是爬梯连接板本身高度较低,存在绊倒的风险。
为解决上述问题,本实用新型提出了一种爬梯加固结构以及塔筒结构,旨在提供一种能够降低绊倒风险的爬梯加固结构。
图1至图3为本实用新型所提供的一实施例的结构示意图。
请参考图1至图2,本实用新型提出一种爬梯加固结构,用以连接爬梯4与支撑主体,以加固爬梯4,所述爬梯加固结构包括平台板1和连接结构2,所述平台板1的厚度方向为上下向;所述连接结构2设置在所述平台板1上,所述连接结构2包括连接部21和安装部22,所述连接部21用以连接所述平台板1与沿上下向延伸的爬梯4,所述安装部22用以将所述平台板1安装于支撑主体。
具体地,所述支撑主体可以是混凝土地基,也可以是塔筒的塔筒法兰3,通过所述平台板1将所述爬梯4与混凝土地基或者塔筒法兰3连接后,起到加固所述爬梯4的作用;在本实施例中,所述支撑主体为塔筒法兰3,无需现场安装所述平台板1。
具体地,所述连接部21的作用是将所述平台板1与所述爬梯4进行固定,所述连接部21与所述爬梯4的连接方式可以是螺栓连接或者焊接,只要能够保证所述连接部21与所述爬梯4连接的稳定性即可。
具体地,所述安装部22的作用是将所述平台板1安装在塔筒法兰3上,所述安装部22可以是所述平台板1的一部分,在与所述塔筒法兰3安装时,能够直接焊接进行固定,还可以通过粘接或者磁吸等方式;所述安装部22还可以是固定安装在所述平台板1上的安装板,能够通过焊接和螺栓连接等方式将所述安装部22与所述塔筒法兰3进行固定。
进一步,通过所述安装部22将所述平台板1与所述塔筒法兰3进行固定时,所述安装部22与所述塔筒法兰3的连接部21分可以位于所述塔筒法兰3的上表面或者内换面。
在本实用新型技术方案中,通过所述连接部21将所述爬梯4与所述平台板1连接,通过所述安装部22将所述平台板1与所述支撑主体进行连接,即通过所述平台板1连接所述爬梯4与所述支撑主体,从而对所述爬梯4进行加固,由于平台板1的设置,工作人员从扶梯上下行至地基表面时,能够通过所平台板1进行过渡,进而降低被绊倒的风险,尽可能保障工作人员的安全。
为了降低所述平台板1的重量,所述平台板1包括多孔板,所述平台板1还可以是网状板,还可以是其他轻质材料所制成的所述平台板1,在安装和运输过程中更加方便;本设计不限于此,只要能够在不影响工作人员使用安全的情况下,其他降低其重量的方式均可。
进一步,为了提高所述平台板1的利用率,所述连接部21设置在所述平台板1的一端,所述安装部22设置在所述平台板1与所述连接部21相对的一端;将所述连接部21和所述安装部22设置在所述平台板1相对的两端,对所述爬梯4进行加固后,对所述平台板1的有效部位占用较小;其中,所述平台板1的有效部位为工作人员在正常沿所述爬梯4上下行过程中,可能会踩到的部位。
在本实施例中,所述平台板1包括主体部11和过渡部12,所述连接结构2设置在所述主体部11上;所述过渡部12设置在所述主体部11的一侧,所述过渡部12自上而下朝远离所述主体部11的方向倾斜。工作人员在通过爬梯4下行时,能够直接通过所述主体部11过渡至混凝土地基,不易被绊倒;工作人员在从混凝土地基上行至所述主体部11时,通过倾斜设置的过渡部12进行过渡,不易被绊倒。其中,所述过渡部12可以是所述主体部11折弯所形成的,也可以是固定安装于所述主体部11上的。
所述过渡部12的数量为两个,分别设置在所述主体部11相对的两侧,工作人员从两侧上行至所述主体部11时,均不易被绊倒。
可以理解的是,所述过渡部12不是必要设置的,工作人员在下行时,能够直接接触所述主体部11,被绊倒风险的较小;由于所述主体部11相对较大,更加容易引起工作人员的注意,能够降低被绊倒的风险。
请参考图1至图3,本实用新型还提出一种塔筒结构,该塔筒结构爬梯加固结构,该爬梯加固结构的具体结构参照上述实施例,由于本爬梯加固结构采用了上述所有实施例的全部技术方案,因此至少具有上述实施例的技术方案所带来的所有有益效果,在此不再一一赘述。
所述塔筒结构还包括塔筒法兰3和爬梯4;所述爬梯4设置在所述塔筒法兰3的内侧,所述塔筒法兰3的一部分形成所述支撑主体,或者所述支撑主体安装于所述塔筒法兰3。
在本实施例中,所述安装部22与所述塔筒法兰3进行安装,无需在混凝土地基上进行钻孔,以免破坏混凝土地基中的钢筋,且所述平台板1与所述塔筒法兰3能够直接在塔筒内安装,无需现场施工。
在本实用新型技术方案中,通过所述连接部21将所述爬梯4与所述平台板1连接,通过所述安装部22将所述平台板1与所述支撑主体进行连接,即通过所述平台板1连接所述爬梯4与所述支撑主体,从而对所述爬梯4进行加固,由于平台板1的设置,工作人员从扶梯上下行至地基表面时,能够通过所平台板1进行过渡,进而降低被绊倒的风险,尽可能保障工作人员的安全。
进一步,所述爬梯4包括立柱41和横杆42,所述立柱41的数量为两个,所述立柱41沿上下向延伸;所述横杆42的数量为多个,多个所述横杆42沿上下向分布,且设置在两个所述立柱41之间;所述立柱41与所述连接部21连接,或者所述横杆42与所述连接部21连接。在将所述爬梯4与所述连接部21进行安装时,可以通过所述立柱41与所述连接部21进行连接,也可以通过所述横杆42与所述连接部21进行连接,连接方式可以是焊接或者螺栓连接,或者其他能够保证所述爬梯4与所述连接部21安装稳定性的连接方式。
在一实施例中,所述连接部21包括鞍形板,所述鞍形板与所述立柱41通过螺栓连接的方式进行连接,安装方便的同时,能够保证所述爬梯4与所述平台板1连接的稳定性。
进一步,所述横杆42包括扶手段421和脚踏段422,所述扶手段421的上部呈弧形设置;所述脚踏段422与所述扶手段421相连,其上部呈水平设置;所述扶手段421连接所述立柱41,或者所述脚踏段422连接所述立柱41。其中,所述扶手段421用于供工作人员沿所述爬梯4上下行时对工作人员的手部进行支撑,由于所述扶手段421的上部呈弧形设置,手部在握紧所述扶手段421时接触面积较大,方便手部着力,且不易损伤工作人员的手部;所述脚踏段422用于支撑工作人员的鞋底,由于所述脚踏段422的上部呈水平设置,能够增大与鞋底之间的接触面积,支撑更加稳定。
在本实施例中,所述扶手段421的数量为两个且分别与两个所述立柱41相连,所述脚踏段422的数量为一个,所述脚踏段422设置在两个所述扶手段421之间;如此设置,符合工作人员沿所述爬梯4上下行时的实际情况,两只手能够握住两侧的所述扶手段421,鞋底能够踩在所述脚踏段422上。
再进一步,所述脚踏段422的上部开设有防滑纹,从而能够增加所述脚踏段422与鞋底之间的摩擦力。可以理解的是,本设计不限于此,其他能够增加摩擦力的方式如在所述脚踏段422上设置防滑垫皆可。
请参考图1和图3,为了保证工作人员在所述爬梯4上的安全,在一实施例中,所述塔筒结构还包括防护结构5,所述防护结构5包括支撑杆51、滑套52、防护带53和限位件54,所述支撑杆51沿上下向延伸且数量为两个,两个所述支撑杆51分别固定安装于所述爬梯4在其宽度方向上的两侧;所述滑套52的数量为两个,且两个所述滑套52分别滑动设置于对应所述支撑杆51;所述防护带53的两端通过连接带分别与对应所述滑套52连接;所述限位件54的数量为多个且设置在所述爬梯4在其宽度方向上的两侧,所述限位件54自下而上朝靠近对应所述支撑杆51的一侧倾斜,其一端与所述爬梯4转动连接,所述限位件54具有转动至与所述支撑杆51抵接以限制所述滑套52向下滑动的限位状态,以及转动至与所述支撑杆51分离以解除对所述滑套52限制的通行状态。
在该实施例中,所述限位件54呈倾斜设置,在没有外力作用时,其远离所述爬梯4的一端与所述支撑杆51抵接,从而保持在限位状态,工作人员在所述爬梯4上下行时,将所述防护带53缠绕于腰间,上行时,所述滑套52跟随工作人员向上滑动,与所述限位件54接触后,能够挤压所述限位件54,使得所述限位件54朝靠近所述爬梯4的一侧转动,即所述限位件54从所述限位状态切换至所述通行状态,不会影响所述滑套52向上的运动,所述滑套52与所述限位件54分离后,所述限位件54能够在重力的作用下转动至一端与所述支撑杆51抵接,从而限制所述滑套52向下通过所述限位件54,从而能够减小工作人员从所述爬梯4上跌落的可能性,安全性更高;当工作人员下行时,能够手动将所述限位件54从所述限位状态切换至所述通行状态,由于所述限位件54为多个,即便将一个所述限位件54切换至所述通行状态,该所述限位件54下方的所述限位件54依然保持限位状态,从而能够减小工作人员从所述爬梯4上跌落的可能性,安全性更高。
进一步,所述限位件54上设置有拉绳6,用以供外界拉动所述限位件54转动,工作人员能够通过所述拉绳6拉动所述限位件54转动,使得所述限位件54能够转变为所述通行状态,以使得所述滑套52能够通过对应的所述限位件54。
再进一步,所述限位件54通过弹簧铰链转动安装于所述爬梯4,在所述限位件54从所述限位状态转动至所述通行状态后,通过所述弹簧铰链的弹力,能够使得所述限位件54自动复位,安全性更高。
为了方便工作人员拉动所述拉绳6,在所述爬梯4的正面设置有套筒7,所述拉绳6贯穿所述套筒7,且所述拉绳6远离所述限位件54的一端设置有挡板8,以防止所述拉绳6与所述套筒7脱落;如此设置,使得所述拉绳6能够更加靠近沿所述爬梯4上下行的工作人员,方便拉动。
以上所述仅为本实用新型的优选实施例,并非因此限制本实用新型的专利范围,凡是在本实用新型的发明构思下,利用本实用新型说明书及附图内容所作的等效结构变换,或直接/间接运用在其他相关的技术领域均包括在本实用新型的专利保护范围内。

Claims (10)

1.一种爬梯加固结构,用以连接爬梯(4)与支撑主体,以加固爬梯(4),其特征在于,所述爬梯加固结构包括:
平台板(1),其厚度方向为上下向;以及,
连接结构(2),设置在所述平台板(1)上,所述连接结构(2)包括连接部(21)和安装部(22),所述连接部(21)用以连接所述平台板(1)与沿上下向延伸的爬梯(4),所述安装部(22)用以将所述平台板(1)安装于支撑主体。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爬梯加固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平台板(1)包括:
主体部(11),所述连接结构(2)设置在所述主体部(11)上;以及,
过渡部(12),设置在所述主体部(11)的一侧,所述过渡部(12)自上而下朝远离所述主体部(11)的方向倾斜。
3.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爬梯加固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连接部(21)设置在所述平台板(1)的一端,所述安装部(22)设置在所述平台板(1)与所述连接部(21)相对的一端。
4.如权利要求1至3中任意一项所述的爬梯加固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平台板(1)包括多孔板。
5.一种塔筒结构,其特征在于,包括:
塔筒法兰(3);
爬梯(4),设置在所述塔筒法兰(3)的内侧;以及,
如权利要求1至4中任意一项所述的爬梯加固结构,所述爬梯加固结构连接所述塔筒法兰(3)与所述爬梯(4);
其中,所述塔筒法兰(3)的一部分形成所述支撑主体,或者所述支撑主体安装于所述塔筒法兰(3)。
6.如权利要求5所述的塔筒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爬梯(4)包括:
立柱(41),数量为两个,所述立柱(41)沿上下向延伸;以及,
横杆(42),数量为多个,多个所述横杆(42)沿上下向分布,且设置在两个所述立柱(41)之间;
其中,所述立柱(41)与所述连接部(21)连接,或者所述横杆(42)与所述连接部(21)连接。
7.如权利要求6所述的塔筒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横杆(42)包括:
扶手段(421),其上部呈弧形设置;以及,
脚踏段(422),所述脚踏段(422)与所述扶手段(421)相连,其上部呈水平设置;
其中,所述扶手段(421)连接所述立柱(41),或者所述脚踏段(422)连接所述立柱(41)。
8.如权利要求5所述的塔筒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塔筒结构还包括防护结构(5),所述防护结构(5)包括:
支撑杆(51),沿上下向延伸且数量为两个,两个所述支撑杆(51)分别固定安装于所述爬梯(4)在其宽度方向上的两侧;
滑套(52),所述滑套(52)的数量为两个,且两个所述滑套(52)分别滑动设置于对应所述支撑杆(51);
防护带(53),其两端通过连接带分别与对应所述滑套(52)连接;以及,
限位件(54),数量为多个且设置在所述爬梯(4)在其宽度方向上的两侧,所述限位件(54)自下而上朝靠近对应所述支撑杆(51)的一侧倾斜,其一端与所述爬梯(4)转动连接,所述限位件(54)具有转动至与所述支撑杆(51)抵接以限制所述滑套(52)向下滑动的限位状态,以及转动至与所述支撑杆(51)分离以解除对所述滑套(52)限制的通行状态。
9.如权利要求8所述的塔筒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限位件(54)上设置有拉绳(6),用以供外界拉动所述限位件(54)转动。
10.如权利要求8所述的塔筒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限位件(54)通过弹簧铰链转动安装于所述爬梯(4)。
CN202322265327.9U 2023-08-22 2023-08-22 一种爬梯加固结构以及塔筒结构 Active CN220687226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322265327.9U CN220687226U (zh) 2023-08-22 2023-08-22 一种爬梯加固结构以及塔筒结构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322265327.9U CN220687226U (zh) 2023-08-22 2023-08-22 一种爬梯加固结构以及塔筒结构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20687226U true CN220687226U (zh) 2024-03-29

Family

ID=90411612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322265327.9U Active CN220687226U (zh) 2023-08-22 2023-08-22 一种爬梯加固结构以及塔筒结构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20687226U (zh)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0590277C (zh) 高空桥式悬移脚手架
CN104563849B (zh) 梯子对接装置
CN204626921U (zh) 一种无脚手架施工电梯的固定式工作平台
CN220687226U (zh) 一种爬梯加固结构以及塔筒结构
CN210530715U (zh) 电力铺设用爬梯
CN216973134U (zh) 一种防撞护栏模板施工挂篮
CN215632057U (zh) 一种便于攀爬的防倒电线杆
CN213116141U (zh) 一种用于风机塔筒的新型铝合金爬梯
CN215057032U (zh) 一种用于桥梁施工的高空作业爬梯
CN212214455U (zh) 心理行为拓展训练组合的支架结构
CN213804900U (zh) 一种高墩桥梁的墩身施工平台
CN108824803B (zh) 一种巨柱爬模装置
CN210264006U (zh) 一种建筑临边结构柱施工防护架
CN207392709U (zh) 一种梯笼式组合脚手架
CN208486574U (zh) 一种安全通道
CN207988462U (zh) 一种简洁钢结构电梯井施工平台
CN213449450U (zh) 一种土木工程建筑施工支架
CN218376312U (zh) 污水池操作挂架
CN221321672U (zh) 一种盘扣脚手架悬挑平台支座
CN219061913U (zh) 一种风力发电机组散热器安装支架
CN208236319U (zh) 一种轨道吊下横梁人孔位置登高斜梯
CN215331353U (zh) 一种升降脚手架的外支架组合结构
CN212773370U (zh) 一种脚手架
CN218643812U (zh) 一种光伏施工的辅设踏架
CN215052128U (zh) 塔柱井筒内平台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