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20686091U - 一种新型的双排桩支护结构 - Google Patents

一种新型的双排桩支护结构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20686091U
CN220686091U CN202322350088.7U CN202322350088U CN220686091U CN 220686091 U CN220686091 U CN 220686091U CN 202322350088 U CN202322350088 U CN 202322350088U CN 220686091 U CN220686091 U CN 220686091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stirring
pile
stake
piles
novel double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322350088.7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卢勇
刘小锋
杨志鹏
邹志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Guangdong Zhonglianjian Construction Engineering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Guangdong Zhonglianjian Construction Engineering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Guangdong Zhonglianjian Construction Engineering Co ltd filed Critical Guangdong Zhonglianjian Construction Engineering Co ltd
Priority to CN202322350088.7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20686091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20686091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20686091U/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Landscapes

  • Piles And Underground Anchors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新型的双排桩支护结构,涉及基坑支护机构技术领域,包括前搅拌桩、型钢、桩顶冠梁、后搅拌桩、钢筋混凝土连梁和预应力锚索,所述前搅拌桩设有多个且成列插入基坑底部一侧的土体内,多个前搅拌桩的顶部通过纵向的桩顶冠梁连接,每个前搅拌桩内均嵌入有竖向的型钢,型钢的顶部伸入桩顶冠梁内部,所述后搅拌桩设有多个且成列插入地面的土体内。该新型的双排桩支护结构,基坑边沿的前侧设置前搅拌桩和型钢,后排采用后搅拌桩和预应力锚索,且成列的后搅拌桩和成列的前搅拌桩两端之间还设置有并排的后搅拌桩,支护结构强度高,支护效果好,基坑侧边不易形变,预应力锚索可减少基坑变形量。

Description

一种新型的双排桩支护结构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基坑支护机构技术领域,具体为一种新型的双排桩支护结构。
背景技术
目前,在基坑支护工程中,由于锚索不能超出用地红线,因此,大多采用双排桩结构支挡,从而起到基坑支护作用;
双排桩支挡结构,是沿基坑边线设置前排钢筋混凝土灌注桩以及后排钢筋混凝土灌注桩,桩顶设置钢筋混凝土冠梁和连梁,现有技术中的双排桩支护结构,布置在深基坑边线的土体内,包括多个呈排状布置且嵌入土体内的前管桩以及多个呈排状布置且嵌入土体内的后管桩;多个后管桩的桩顶通过后冠梁连接,多个前管桩的桩顶通过前冠梁连接;前冠梁与后冠梁之间通过多个连系梁连接;后冠梁中穿设有多个预应力锚索,预应力锚索的上端固定在后冠梁上,沿后管桩的长度方向,预应力锚索的下端穿过后冠梁,向下延伸至土体的内部;
其支护结构变形小,但施工工期长,成本高。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克服现有的缺陷,提供一种新型的双排桩支护结构,基坑边沿的前侧设置前搅拌桩和型钢,后排采用后搅拌桩和预应力锚索,且成列的后搅拌桩和成列的前搅拌桩两端之间还设置有并排的后搅拌桩,支护结构强度高,支护效果好,基坑侧边不易形变,预应力锚索可减少基坑变形量,型钢可重复利用,适合软土,可以有效解决背景技术中的问题。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提供如下技术方案:一种新型的双排桩支护结构,包括前搅拌桩、型钢、桩顶冠梁、后搅拌桩、钢筋混凝土连梁和预应力锚索,所述前搅拌桩设有多个且成列插入基坑底部一侧的土体内,多个前搅拌桩的顶部通过纵向的桩顶冠梁连接,每个前搅拌桩内均嵌入有竖向的型钢,型钢的顶部伸入桩顶冠梁内部,所述后搅拌桩设有多个且成列插入地面的土体内,成列的后搅拌桩平行于成列的前搅拌桩,每个后搅拌桩内穿插设置有预应力锚索,所述预应力锚索顶部连接后搅拌桩的顶部,且预应力锚索的底部穿过后搅拌桩的底面向下延伸至后搅拌桩下方的土体内,桩顶冠梁靠近后搅拌桩的一侧等距离的连接多个钢筋混凝土连梁的一端,多个钢筋混凝土连梁的另一端连接对应的后搅拌桩顶部。
成列的前搅拌桩对基坑的边部进行支护,型钢增大前搅拌桩的强度,防止其形变,桩顶冠梁将成列的前搅拌桩连接,整体性更强,强度增大,后搅拌桩可以提高支护的强度,防止土体对前搅拌桩造成较大的压力,钢筋混凝土连梁将前搅拌桩和后搅拌桩连接在一起,提高支护结构的稳定性,在预应力锚索的作用下,减小钢筋混凝土连梁所受的内力,具有更大的刚度和强度,增强了双排桩结构的抗倾覆能力。
进一步的,所述前搅拌桩的长度大于型钢的长度,型钢的长度大于基坑深度的二倍,可以保证前搅拌桩强度的同时降低型钢放入前搅拌桩内的难度。
进一步的,所述型钢采用工字钢,容易插入到前搅拌桩内。
进一步的,成列的后搅拌桩两端与成列的前搅拌桩两端之间分别并排的设置有后搅拌桩,并排的后搅拌桩顶部与对应的钢筋混凝土连梁底部连接,一个后搅拌桩和两排后搅拌桩构成一个U形结构,可以提高支护的强度。
进一步的,所述前搅拌桩和后搅拌桩均采用三轴水泥搅拌桩,整体强度得到提升,不易形变。
进一步的,还包括密封混凝土块,相邻的钢筋混凝土连梁之间留有间隙,间隙内填充有密封混凝土块,将钢筋混凝土连梁之间的间隙封堵,提高相邻的钢筋混凝土连梁之间的整体性,密封混凝土块中的混凝土与钢筋混凝土连梁中混凝土同等级。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本新型的双排桩支护结构,具有以下好处:
基坑边沿的前侧设置前搅拌桩和型钢,后排采用后搅拌桩和预应力锚索,且成列的后搅拌桩和成列的前搅拌桩两端之间还设置有并排的后搅拌桩,支护结构强度高,支护效果好,基坑侧边不易形变,预应力锚索可减少基坑变形量,型钢可重复利用,施工进度快,成本低,适合软土地基。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俯视结构示意图。
图中:1前搅拌桩、2型钢、3桩顶冠梁、4后搅拌桩、5钢筋混凝土连梁、6预应力锚索、7密封混凝土块、8地下室外墙、9坑底排水沟、10地面排水沟。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结合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实用新型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实用新型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实用新型保护的范围。
实施例一,请参阅图1至2,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技术方案:一种新型的双排桩支护结构,包括前搅拌桩1、型钢2、桩顶冠梁3、后搅拌桩4、钢筋混凝土连梁5和预应力锚索6,前搅拌桩1设有多个且成列插入基坑底部一侧的土体内,多个前搅拌桩1的顶部通过纵向的桩顶冠梁3连接,每个前搅拌桩1内均嵌入有竖向的型钢2,型钢2的顶部伸入桩顶冠梁3内部,后搅拌桩4设有多个且成列插入地面的土体内,成列的后搅拌桩4平行于成列的前搅拌桩1,每个后搅拌桩4内穿插设置有预应力锚索6,预应力锚索6顶部连接后搅拌桩4的顶部,且预应力锚索6的底部穿过后搅拌桩4的底面向下延伸至后搅拌桩4下方的土体内,桩顶冠梁3靠近后搅拌桩4的一侧等距离的连接多个钢筋混凝土连梁5的一端,多个钢筋混凝土连梁5的另一端连接对应的后搅拌桩4顶部;
在基坑内设置地下室外墙8,地下室外墙8的右侧底部设置坑底排水沟9,用于将基坑底部的集水排出,成列的前搅拌桩1位于地下室外墙8的右侧,成列的后搅拌桩4位于成列的前搅拌桩1右侧,地面上位于成列的后搅拌桩4右侧的位置设置有地面排水沟10,可以将地面将要流入基坑内的水汇集排出;
其中,型钢2的长度为15米,前搅拌桩1的长度为19.5米,且前搅拌桩1的底部穿过粗砂层表面2米,后搅拌桩4长度14.5米;
预应力锚索6的长度30米,其锚固段直径200毫米,锚固段长度15米(锚入强风化岩不小于5米),自由段15米,轴向力标准值350kN,锁定荷载250kN,地质钻孔进行引孔;
成列的后搅拌桩4两端与成列的前搅拌桩1两端之间分别并排的设置有后搅拌桩4,并排的后搅拌桩4顶部与对应的钢筋混凝土连梁5底部连接,一个后搅拌桩4和两排后搅拌桩4构成一个U形结构,可以提高支护的强度。
前搅拌桩1的长度大于型钢2的长度,型钢2的长度大于基坑深度的二倍,可以保证前搅拌桩1强度的同时降低型钢2放入前搅拌桩1内的难度。型钢2采用工字钢,容易插入到前搅拌桩1内。
前搅拌桩1和后搅拌桩4均采用三轴水泥搅拌桩,整体强度得到提升,不易形变。前搅拌桩1和后搅拌桩4的桩径均为850毫米,间距均为600毫米,用于止水和挡土。
在使用时,成列的前搅拌桩1对基坑的边部进行支护,型钢2增大前搅拌桩1的强度,防止其形变,桩顶冠梁3将成列的前搅拌桩1连接,整体性更强,强度增大,后搅拌桩4可以提高支护的强度,防止土体对前搅拌桩1造成较大的压力,钢筋混凝土连梁5将前搅拌桩1和后搅拌桩4连接在一起,提高支护结构的稳定性,在预应力锚索6的作用下,减小钢筋混凝土连梁5所受的内力,具有更大的刚度和强度,增强了双排桩结构的抗倾覆能力;
最佳适用范围:5-10米软土深基坑。
实施例二,请参阅图2,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技术方案:一种新型的双排桩支护结构,本实施例与实施例一结构大致相同,区别之处在于:
还包括密封混凝土块7,相邻的钢筋混凝土连梁5之间留有间隙,间隙内填充有密封混凝土块7,将钢筋混凝土连梁5之间的间隙封堵,提高相邻的钢筋混凝土连梁5之间的整体性,密封混凝土块7中的混凝土与钢筋混凝土连梁5中混凝土同等级,密封混凝土块7的厚度为100毫米。
需要说明的是,在本文中,诸如第一和第二等之类的关系术语仅仅用来将一个实体或者操作与另一个实体或操作区分开来,而不一定要求或者暗示这些实体或操作之间存在任何这种实际的关系或者顺序。而且,术语“包括”、“包含”或者其任何其他变体意在涵盖非排他性的包含,从而使得包括一系列要素的过程、方法、物品或者设备不仅包括那些要素,而且还包括没有明确列出的其他要素,或者是还包括为这种过程、方法、物品或者设备所固有的要素。
尽管已经示出和描述了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理解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的原理和精神的情况下可以对这些实施例进行多种变化、修改、替换和变型,本实用新型的范围由所附权利要求及其等同物限定。

Claims (6)

1.一种新型的双排桩支护结构,其特征在于,包括前搅拌桩(1)、型钢(2)、桩顶冠梁(3)、后搅拌桩(4)、钢筋混凝土连梁(5)和预应力锚索(6),所述前搅拌桩(1)设有多个且成列插入基坑底部一侧的土体内,多个前搅拌桩(1)的顶部通过纵向的桩顶冠梁(3)连接,每个前搅拌桩(1)内均嵌入有竖向的型钢(2),型钢(2)的顶部伸入桩顶冠梁(3)内部,所述后搅拌桩(4)设有多个且成列插入地面的土体内,成列的后搅拌桩(4)平行于成列的前搅拌桩(1),每个后搅拌桩(4)内穿插设置有预应力锚索(6),所述预应力锚索(6)顶部连接后搅拌桩(4)的顶部,且预应力锚索(6)的底部穿过后搅拌桩(4)的底面向下延伸至后搅拌桩(4)下方的土体内,桩顶冠梁(3)靠近后搅拌桩(4)的一侧等距离的连接多个钢筋混凝土连梁(5)的一端,多个钢筋混凝土连梁(5)的另一端连接对应的后搅拌桩(4)顶部。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新型的双排桩支护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前搅拌桩(1)的长度大于型钢(2)的长度。
3.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一种新型的双排桩支护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型钢(2)采用工字钢。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新型的双排桩支护结构,其特征在于:成列的后搅拌桩(4)两端与成列的前搅拌桩(1)两端之间分别并排的设置有后搅拌桩(4),并排的后搅拌桩(4)顶部与对应的钢筋混凝土连梁(5)底部连接。
5.根据权利要求1或4所述的一种新型的双排桩支护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前搅拌桩(1)和后搅拌桩(4)均采用三轴水泥搅拌桩。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新型的双排桩支护结构,其特征在于:还包括密封混凝土块(7),相邻的钢筋混凝土连梁(5)之间留有间隙,间隙内填充有密封混凝土块(7)。
CN202322350088.7U 2023-08-31 2023-08-31 一种新型的双排桩支护结构 Active CN220686091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322350088.7U CN220686091U (zh) 2023-08-31 2023-08-31 一种新型的双排桩支护结构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322350088.7U CN220686091U (zh) 2023-08-31 2023-08-31 一种新型的双排桩支护结构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20686091U true CN220686091U (zh) 2024-03-29

Family

ID=90410298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322350088.7U Active CN220686091U (zh) 2023-08-31 2023-08-31 一种新型的双排桩支护结构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20686091U (zh)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3452147B (zh) 自平衡锚配重断桩迫降纠倾方法
CN203034464U (zh) 一种桁架式基坑支护结构
CN207512752U (zh) 一种高填方边坡支护结构
CN111395358A (zh) 一种双排桩竖挡横锚新型支护体系及其施工方法
CN108842792B (zh) 一种分层内抬升卸荷式地拉锚杆及施工方法
CN220686091U (zh) 一种新型的双排桩支护结构
CN218622201U (zh) 一种既有抗滑桩的隐藏式加固结构体系
CN210288428U (zh) 组合式支护结构
CN210216444U (zh) 一种型钢微型桩组合灌注桩的基坑支护结构
CN111894026A (zh) 一种隧洞式桩基承台组合锚碇结构及其安装方法
CN208167754U (zh) 抗滑组合桩支挡结构
CN114032932B (zh) 混合支挡结构的施工方法
CN216739655U (zh) 一种遇有地下构筑物的基坑支护
CN215292504U (zh) 穿越大型岩溶空腔顶板的隧道结构
CN212225231U (zh) 一种偏压隧道洞口防护结构
CN210288408U (zh) 一种基坑支护结构
CN209923935U (zh) 一种上软下硬地层中同位组合桩墙支护结构
CN210033432U (zh) 一种盾构隧道下穿既有建筑物的加固结构
CN113322982A (zh) 一种用于堆积层滑坡治理的方法
CN213571990U (zh) 一种抗滑组合异形桩
CN221095144U (zh) 一种深基坑开挖正压自锁地连墙
CN218373940U (zh) 一种边坡支护结构
CN220486479U (zh) 一种深基坑开挖反压自锁地连墙
CN210031840U (zh) 一种基坑围护结构
CN216787169U (zh) 一种竖向锚索牛腿式桩板墙支护结构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