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20675721U - 一种多种使用方式的内外分温区水杯 - Google Patents

一种多种使用方式的内外分温区水杯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20675721U
CN220675721U CN202321793600.9U CN202321793600U CN220675721U CN 220675721 U CN220675721 U CN 220675721U CN 202321793600 U CN202321793600 U CN 202321793600U CN 220675721 U CN220675721 U CN 220675721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cover
cup
water
valve
movable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321793600.9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王国芳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Weifang Xinmei Life Technology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Weifang Xinmei Life Technology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Weifang Xinmei Life Technology Co ltd filed Critical Weifang Xinmei Life Technology Co ltd
Priority to CN202321793600.9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20675721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20675721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20675721U/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Landscapes

  • Closures For Containers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多种使用方式的内外分温区水杯,包括内杯体、外杯体和杯盖,内杯体的内部为内容水区,内杯体与外杯体之间形成外容水区,内杯体上通过阀门控杆连通和隔断内容水区和外容水区;杯盖包括上杯盖、主杯盖和活动内盖;主杯盖包括与活动内盖配合的固定内盖,固定内盖设有活动内盖限位孔,活动内盖穿过活动内盖限位孔做竖向运动,上杯盖内设有活动部,所述活动内盖设有与活动部配合形成磁力的呼应部;主杯盖上设有可旋转的转动吸管,转动吸管旋转到设定角度后,转动吸管与主杯盖、活动内盖围成出水通道。本实用新型水杯使用简单方便且能有效防热水热气喷溅。

Description

一种多种使用方式的内外分温区水杯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饮水容器技术领域,特别是涉及一种多种使用方式的内外分温区水杯。
背景技术
目前,市面上流通的普通水杯通常由杯体和杯盖构成,但是在使用过程中存在如下问题:第一是一般需要双手进行操作,无法实现单手操作完成喝水;第二是杯盖盖在杯体上时一般密封不严,容易漏水;第三是刚打开杯盖或者吸管时热水容易喷溅出,容易烫伤使用者,因此有必要提供一种易于操作、密封效果好且不容易喷溅的带吸管的磁吸滑动杯盖及水杯。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易于操作、密封效果好且不容易喷溅的带吸管的磁吸滑动杯盖及水杯。以解决上述背景技术中提出的现有技术的不足。
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采取的技术方案是:一种多种使用方式的内外分温区水杯,包括内杯体、外杯体和杯盖,所述外杯体套设于所述内杯体外侧,所述内杯体的内部为内容水区,所述内杯体与所述外杯体之间形成外容水区,所述内杯体上设有用于连通和隔断所述内容水区和所述外容水区的控水阀门;所述控水阀门与位于所述内容水区的阀门控杆下端连接,通过所述阀门控杆控制所述控水阀门连通和隔断所述内容水区和所述外容水区;所述阀门控杆为中空结构,所述阀门控杆插入到所述外容水区;
所述杯盖包括上杯盖、主杯盖和活动内盖;所述活动内盖设于所述主杯盖的内侧,所述上杯盖设于所述主杯盖上侧;所述主杯盖包括与所述活动内盖配合的固定内盖,所述固定内盖设有活动内盖限位孔,所述活动内盖穿过所述活动内盖限位孔并可沿所述活动内盖限位孔竖向运动;
所述上杯盖面向所述主杯盖的上杯盖下壳为弧形结构, 所述上杯盖内设有活动部,所述活动内盖设有与所述活动部配合形成磁力的呼应部,所述活动部和所述呼应部的其中一方为磁铁,另一方为磁铁或导磁材料;所述上杯盖下壳设有活动部限位槽,上杯盖滑动倾斜时活动部会进入所述活动部限位槽;
所述主杯盖上设有可旋转的转动吸管,所述转动吸管旋转到设定角度后,所述转动吸管与主杯盖、活动内盖围成出水通道。
优选的,所述转动吸管包括转动吸管主体、弹性圈和吸管扳机,所述弹性圈一端连接在所述转动吸管主体上,一端连接在所述主杯盖上,所述转动吸管主体通过主体转动轴与所述主杯盖转动连接,所述吸管扳机通过吸管扳机转动轴与所述主杯盖转动连接。
优选的,所述固定内盖上设有固定内盖出水通道,所述活动内盖上设有活动内盖出水通道。
优选的,所述上杯盖包括上杯盖上壳和上杯盖下壳,所述上杯盖上壳和所述上杯盖壳之间形成活动部容纳腔,所述活动部位于所述活动部容纳腔内。
优选的,当所述活动内盖和所述阀门控杆向上运动时关闭所述控水阀门,使所述内容水区和所述外容水区隔断;当所述活动内盖和所述阀门控杆整体下降时,所述阀门控杆下移使所述控水阀门打开,所述内容水区和所述外容水区连通。
优选的,所述主杯盖包括主杯盖外壳和位于主杯盖外壳内侧的所述固定内盖;所述固定内盖包括与所述主杯盖外壳连接的固定内盖主体部,以及位于固定内盖主体部中间位置向下延伸形成所述活动内盖限位孔的下延伸部;所述下延伸部外侧上套设有固定内盖密封圈;所述固定内盖和/或所述固定内盖密封圈围成进气通道,所述进气通道一端延伸至所述下延伸部,所述进气通道另一端延伸至所述上杯盖所在一侧的空间。
优选的,还包括放水开关,所述放水开关包括滑片和滑动按键,所述滑动按键位于所述主杯盖的外侧且位于所述吸管扳机的下方,所述滑动按键用于限制所述吸管扳机的竖向移动距离;
所述活动内盖上部包括具有斜面的活动内盖密封盖;所述滑片一端位于所述主杯盖内侧且与所述活动内盖密封盖的斜面滑动连接,所述滑片的另一端位于所述主杯盖和所述吸管扳机之间,向下按动吸管扳机则驱动所述滑片沿活动内盖密封盖的斜面向主杯盖中央位置运动从而迫使所述活动内盖向下运动。
优选,所述内杯体底部表面设有可拆卸的用于泡茶的茶隔和/或用于过滤水垢的滤芯。
优选的,所述内杯体底部设有用于固定所述控水阀门的固定孔,所述控水阀门包括所述阀门控杆,所述阀门控杆下端设有限位凸起,所述限位凸起上侧的阀门控杆套设有阀门上壳,所述限位凸起的下侧设有与所述阀门上壳配合的阀门下壳,所述阀门上壳设有进水口,所述阀门下壳设有出水口,所述阀门上壳和所述阀门下壳结合形成阀门容纳腔;
所述阀门容纳腔内设有阀门内塞和压缩弹簧;所述阀门内塞和所述阀门上壳分别设于所述限位凸起的上下两侧,所述阀门内塞与所述阀门控杆之间形成压缩弹簧容纳腔,所述压缩弹簧套设于所述阀门控杆上且位于所述弹簧容纳腔内,所述压缩弹簧一端与所述阀门下壳相抵;
所述阀门控杆向上运动时,所述阀门内塞在压缩弹簧向上弹力的作用下,将所述阀门容纳腔隔离为进水口和出水口互不连通的两部分;驱动所述阀门控杆向下运动时,所述阀门控杆带动所述阀门内塞下移使进水口和出水口通过所述阀门容纳腔连通。
优选的,所述横向延伸部下方设有活动内盖饰盖,所述活动内盖饰盖设有阀门控杆过孔,活动内盖饰盖的阀门控杆过孔内设有阀门控杆密封圈。
优选的,所述主杯盖还包括上主杯盖外壳和下主杯盖外壳,所述上主杯盖外壳和下主杯盖外壳之间夹设有与所述上杯盖配合的主杯盖密封圈。
优选的,所述主杯盖上还设有可翻转的吊环,所述吊环可扣在所述转动吸管主体外侧或所述滑动按键限位槽外侧。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
1、本实用新型中的水杯有多种使用方法,吸管喝水法:初始状态下,滑动按键在滑动按键限位槽处于初始位置,吸管扳机无法下压,起到保险作用。需要喝水时,单手驱动滑动按键向下滑动第一档距离,保险关闭,此时滑动按键与驱动齿之间有虚位并不接触,按压吸管扳机,转动吸管主体在弹性圈弹力作用下转动竖起,转动吸管内部的通道与固定内盖出水通道连通,同时由于吸管扳机的下端作用于滑片的驱动齿,滑片沿活动内盖密封盖的斜面向主杯盖中央位置运动从而迫使活动内盖向下运动,活动内盖向下运动,横向延伸部不再封堵进气通道,外部气体进入杯内,杯体内外气压均衡,内部热气通过转动吸管排出,防止杯内热气热水通过转动吸管瞬间喷出;此时,外容水区的水依次通过阀门控杆、活动内盖出水通道、固定内盖出水通道、转动吸管进入人的口中,即可实现饮水。此种方法只通过吸管即可实现喝水。
滑盖喝水法:需要喝水时,单手按压上杯盖使上杯盖倾斜滑动,使其划开一定角度,与密封圈形成出水缝隙,倾斜杯子,外容水区的水通过图中所示e通道通过导水口饮水。饮完后,将上杯盖复位即可。
上述两种方法均能有效防止热气热水喷溅,并且本实用新型设置多种密封方式,密封效果良好。
2、本实用新型的内外分温区水杯,包括内杯体和外杯体,外杯体套设于内杯体外侧,内杯体的内部为内容水区,内容水区为保温区,内杯体与外杯体之间形成外容水区,外容水区为冷却区,内杯体上设有用于连通和隔断内容水区和外容水区的控水阀门, 通过控水水阀,快速方便的让水从保温区流入冷却区,实现水温分区;内杯体和外杯体之间形成用于将外容水区中水导出的导水口,如需饮用冷水,关闭控水阀门后,外容水区的水会快速冷却,即可饮用,如需饮用热水,可将控水阀门打开,待内容水区的适量热水流入外容水区即可饮用,且热水不是一次性全部进入外容水区,进入外容水区的水量可控,有利于外容水区的水快速冷却和饮用。
3、内容水区和外容水区之间增加用于盛放茶叶的茶隔,方便进行泡茶,根据饮茶量,控制控水阀门使内容水区的适量热水流入外容水区的茶隔浸泡茶叶,且热水不是一次性全部进入外容水区,浸泡茶叶后冷却更快,能达到即泡即喝的效果,更有利于饮茶。
4、使用本实用新型的内外分温区水杯进行泡茶时,由于控水阀门关闭,可以在泡茶的同时向内容水区添加热水。
5、现有的水杯泡茶后,有时会因为遗忘等原因长时间放置导致杯内茶水整体过凉,无法饮用,特别是在杯子装水比较满的时候尤为突出,一般只能整体倒掉。而本实用新型的内外分温区水杯进行泡茶时,内容水区和外容水区隔断,形成独立的保温区和冷却区,即使长时间放置冷却区的茶水过凉不宜饮用,也可以通过控水阀门将保温区的热水引入到冷却区,使茶水达到适合饮用的问题,有效解决上述问题,也避免水资源的浪费。
6、在冬季使用时,外杯快速散热的同时,可以起到暖手的作用。
7、茶隔设有滤芯,可过滤热水中水垢等杂质。
8、通过设置吊环,吊环可270度旋转,吊环扣在转动吸管上时,可以压住上杯盖,起到上杯盖保险的作用,竖直时可用手指提起杯子,也可以扣在滑动按键上,不遮挡视线。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水杯整体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水杯竖向剖面示意图;
图3为图1的结构爆炸图;
图4为图2的结构爆炸图;
图5为固定内盖和活动内盖结构爆炸图;
图6为转动吸管结构图;
图7为图6进一步爆炸图;
图8为放水开关结构示意图;
图9为滑片结构示意图;
图10为茶隔结构爆炸图;
图11为图3中控水阀门结构爆炸图;
图12为图1中控水阀门剖面图的放大图;
图13为水杯第一种使用方法示意图;
图14为图13的局部放大图;
图15为第一种使用方法示意图;
图16为第二种使用方法示意图;
图17为上杯盖结构示意图;
图18为固定内盖结构示意图;
图19为固定内盖与固定内盖密封圈结构示意图;
图20为固定内盖与固定内盖密封圈结构剖面图。
1、内杯体,2、外杯体,3、内容水区,4、外容水区,5、控水阀门,6、转动吸管,7、内杯体固定环,8、阀门控杆,9、上杯盖,10、主杯盖,11、活动内盖,12、固定内盖,13、活动内盖限位孔,14、主杯盖外壳,15、茶隔,16、放水开关,17、导水口,51、阀门上壳,52、阀门下壳,53、进水口,54、出水口,56、阀门内塞,57、压缩弹簧,61、转动吸管主体,62、吸管扳机,63、滑动按键,64、滑片,65、吊环,66、弹性圈,67、滑动按键限位槽,81、限位凸起, 91、活动部,92、上杯盖下壳,93、上杯盖上壳,94、活动部限位槽,95、活动部限位圈,111、活动内盖上部,112、活动内盖中部,113、活动内盖下部,114、活动内盖弹簧,115、活动内盖饰盖,116、阀门控杆密封圈,117、活动内盖密封圈,118、阀门控杆固定孔,119、呼应部,120、活动内盖出水通道,121、固定内盖主体部,122、下延伸部,123、固定内盖密封圈,124、进气通道,125、通气孔,126、固定内盖出水通道,141、上主杯盖外壳,142、下主杯盖外壳,143、主杯盖密封圈,151、茶隔外壳,152、滤芯,153、压盖,154、固定环,155、茶隔吸附磁铁,611、平直部,612、弧形部,613、弹性圈卡扣,631、吸管扳机转动轴,641、U形齿,642、驱动齿,1111、压盖。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结合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实用新型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实用新型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实用新型保护的范围。
实施例一
如图1至图16共同所示,一种多种使用方式的内外分温区水杯,包括内杯体1和外杯体2,外杯体2套设于内杯体1外侧,内杯体1的内部为内容水区3,内杯体1与外杯体2之间形成外容水区4,内杯体1上设有用于连通和隔断内容水区3和外容水区4的控水阀门5, 内杯体1和外杯体2之间的缝隙形成用于将外容水区4中水导出的导水口17。水加入到内杯体形成的内容水区后,通过控水阀门进入外容水区,通过导水口从外容水区流出,进行饮用。
其中,内杯体1为具有保温作用的杯体,具体可以是具有双层真空结构的杯体或者由保温材料构成的杯体,本实施例中采用不锈钢杯体作为内杯体。外杯体为玻璃杯体或塑料杯体或不锈钢杯体。
本实施例中,内杯体1和外杯体2上端之间卡接有内杯体固定环7对内外两杯体进行固定连接,内杯体固定环上设有导水口17,内杯体固定环7由塑胶或者硅胶制成。当然,导水口也可以由内杯体和外杯体形成,例如两个杯体上的结构相互交错形成导水口,也可由内杯体固定环与内杯体或外杯体共同形成或者由内杯体固定环与内杯体、外杯体共同形成导水口。
其中,控水阀门可拆卸或者不可拆卸的设于内杯体上,控水阀门5与位于内容水区3竖向设置的阀门控杆8下端连接,通过上下移动阀门控杆8控制控水阀门5打开或关闭以连通和隔断内容水区3和外容水区4。阀门控杆为中空结构,阀门控杆插入到外容水区,阀门控杆可作为吸管使用进行饮水。
本实施例的内外分温区水杯还包括杯盖,杯盖包括上杯盖9、主杯盖10和活动内盖11。上杯盖9设于主杯盖10的上侧,主杯盖10包括环形的主杯盖外壳14和位于主杯盖外壳14内侧的与活动内盖11配合的固定内盖12;活动内盖11设于主杯盖10的内侧且位于上杯盖9的下方;上杯盖9包括上杯盖上壳93和面向主杯盖10的上杯盖下壳92,上杯壳下壳为弧形结构,上杯壳下壳的内表面形成活动部的活动范围,上杯盖9内设有活动部91,活动内盖11设有与活动部91配合形成磁力的呼应部119,活动部91和呼应部119的其中一方为磁铁,另一方为磁铁或导磁材料,上杯盖对活动内盖产生向上的磁吸作用力,为活动内盖向上运动提供回复力;上杯盖下壳92设有活动部限位槽94,活动部限位槽可以是一个也可以是多个,可以在上杯盖下壳92中央和边缘位置设置活动部限位槽,上杯盖9滑动倾斜时活动部91会在活动部限位槽94内定位。本实施例中活动部91为球形结构磁铁,呼应部119为柱状磁铁;本实施例中上杯盖下壳和上杯盖上壳结合形成活动部容纳腔,活动部位于活动部容纳腔内,活动部容纳腔内还设有进一步限制活动部移动范围的活动部限位圈95。
固定内盖12包括与主杯盖外壳14内侧连接的固定内盖主体部121,以及位于固定内盖主体部121中间位置向下延伸围成活动内盖限位孔13的下延伸部122,下延伸部122外侧面上套设有固定内盖密封圈123,固定内盖密封圈123用于主杯盖10盖在内外分温区水杯上时密封内杯体1与下延伸部122之间的缝隙,防止漏水。固定内盖主体部121上还设有固定内盖出水通道126。
固定内盖121和固定内盖密封圈123共同围成进气通道124,进气通道124的一个通气端延伸至下延伸部122,进气通道124另一个通气端延伸至上杯盖9所在一侧的空间;具体的,固定内盖121的侧边缘开设有长孔,长孔是进气通道124的一个通气端,进气通道124另一通气端延伸至下延伸部122的末端,固定内盖密封圈123包括密封圈环状主体和密封圈锯齿,固定内盖密封圈123套在下延伸部122外侧面时,密封圈锯齿既对密封圈环状主体起到限位作用,防止密封圈整体上移,密封圈锯齿堵住内盖主体部121的侧边缘长孔的部分空间形成多个较小的通气孔125,防止瞬间从内杯体散发出大量热气对饮水者造成伤害。当然也可以根据实际需要对进气通道采用以下设计方案,仅由固定内盖形成进气通道,本实施例中固定内盖密封圈不具有密封圈锯齿即可实现,或者仅在内盖密封圈上进气通道,连通内杯体与外界。固定内盖密封圈123与固定内盖可以是一体结构也可以是分体结构。
其中,主杯盖外壳与固定内盖可以是一体结构,也可以是分体结构,例如一体注塑或者分开注塑再超声波焊接,也可以分体加密封圈设置。
优选的,所述主杯盖包括主杯盖外壳和位于主杯盖外壳内侧的所述固定内盖;所述固定内盖包括与所述主杯盖外壳连接的固定内盖主体部,以及位于固定内盖主体部中间位置向下延伸形成所述活动内盖限位孔的下延伸部;所述下延伸部外侧上套设有固定内盖密封圈;所述固定内盖和/或所述固定内盖密封圈围成进气通道,所述进气通道一端延伸至所述下延伸部,所述进气通道另一端延伸至所述上杯盖所在一侧的空间,所述活动内盖的阀门控杆固定孔外侧设有横向延伸部,所述横向延伸部随所述活动内盖上下运动控制所述进气通道的开闭。
优选的,当所述转动吸管主体被压平时,转动吸管处于关闭状态,所述弹性圈在转动吸管主体关闭时被拉长蓄能,吸管扳机顶住所述转动吸管主体进行限位;当所述吸管扳机被下按压时,吸管扳机对所述转动吸管主体的限位作用解除,弹性圈收缩力使转动吸管旋转至竖起。
主杯盖10上设有可旋转的转动吸管6,转动吸管6位于上杯盖9的上侧,上杯盖设有转动吸管避让结构,转动吸管6旋转到一定角度后,转动吸管6与主杯盖内侧的固定内盖、活动内盖围成出水通道。本实施例中转动吸管6包括转动吸管主体61、弹性圈66和吸管扳机62,转动吸管主体包括平直部611和弧形部612,平直部和弧形部一体结构,平直部上方设有固定弹性圈66的弹性圈卡扣613,弹性圈66另一端连接在主杯盖的固定内盖上,另一端连接在主杯盖上的固定内盖上,转动吸管主体61通过位于弧形部612上的主体转动轴与主杯盖2转动连接,吸管扳机62通过吸管扳机转动轴631与主杯盖2转动连接。所述吸管扳机用于对所述转动吸管主体限位。本实施例中吸管扳机整体为L形结构,在L形拐角处设有吸管扳机转动轴,且L形结构竖直部分的下端设有作用于滑片64的驱动齿642的突出角。转动吸管主体压平时,转动吸管主体处于关闭状态,弹性圈在转动吸管主体关闭时被拉长蓄能,吸管扳机顶住转动吸管主体根部或弹性圈卡扣713,吸管扳机对转动吸管主体起到限位作用,此时内外吸管不连通;当吸管扳机被下按压时,吸管扳机对转动吸管主体的限位作用解除,弹性圈收缩力使转动吸管旋转至竖起,此时内外吸管连通。
吸管需收起时,手动拨动吸管至初始平放位置,此时弹性圈被拉长蓄能,同时扳机被内部扭簧作用下跟随恢复至限位位置,阻挡转动吸管主体弹起。
优选的,还包括放水开关,所述放水开关包括滑片和滑动按键,所述滑动按键位于所述主杯盖的外侧且位于所述吸管扳机的下方,所述滑动按键用于对所述吸管扳机限位及驱动所述滑片;所述活动内盖包括具有斜面的活动内盖上部;所述滑片一端位于所述主杯盖内侧且与所述活动内盖上部的斜面滑动连接,所述滑片的另一端位于所述主杯盖和所述吸管扳机之间,所述滑动按键向下滑动第一档距离时解除对所述吸管扳机的限位,转动吸管扳机驱动滑片向杯体中央运动,滑片驱动活动内盖向下运动,所述滑动按键从第一档距离继续向下滑动时,滑动按键驱动滑片向杯体中央运动,所述滑片驱动所述活动内盖向下运动。
放水开关16包括滑片64和滑动按键63,滑动按键63位于主杯盖10的外侧且位于吸管扳机62的下侧,滑动按键63用于对吸管扳机62限位,滑动按键63在滑动按键限位槽67内。具体的,活动内盖上部111包括具有斜面的活动内盖密封盖;滑片64包括U形齿641和与U形齿部分反向延伸的驱动齿642,滑片64一端的U形齿641位于主杯盖内侧且与活动内盖密封盖的斜面滑动连接,且位于压盖1111的下方,压盖设于活动内盖密封盖上,滑片64另一端的驱动齿642位于主杯盖和吸管扳机62之间,也位于主杯盖和滑动按键之间。不考虑滑动按键时,按压吸管扳机62转动,吸管扳机62下端的突出角则驱动滑片64沿活动内盖密封盖的斜面向主杯盖中央位置运动从而迫使活动内盖11向下运动,活动内盖向下运动一段距离,横向延伸部43不再封堵进气通道124,外部气体进入杯内,内外气压均衡,防止杯内热气通过转动吸管瞬间喷出。
活动内盖11的部分穿过活动内盖限位孔13并可沿活动内盖限位孔13竖向运动,活动内盖11位于活动内盖限位孔13下方的部分设有阀门控杆固定孔118,本实施例中活动内盖11的具体结构如下:活动内盖11包括竖向依次相接的活动内盖上部111、活动内盖中部112和活动内盖下部113,活动内盖上部111与活动内盖限位孔13卡接配合。活动内盖上部111和活动内盖中部112扣合在一起,中间形成呼应部容纳腔,呼应部119位于呼应部容纳腔内,本实施例中滑动内盖上部111包括活动内盖密封盖和位于活动内盖密封盖上的压盖1111,活动内盖密封盖与活动内盖中部插接或螺纹连接,本实施例中呼应部119为柱形磁铁,活动内盖密封盖具有与滑片配合的斜面。当所述滑动按键向下滑动第一档距离时解除对所述吸管扳机的限位,且由于滑动按键与滑片之间本来有一段虚位,滑动按键滑动第一档位距离时并不会作用于滑片,转动吸管扳机,吸管扳机下端驱动滑片向杯体中央运动,滑片驱动活动内盖向下运动,当所述滑动按键从第一档距离继续向下滑动时,吸管扳机不再与滑片接触,滑动按键的驱动斜面驱动滑片向杯体中央运动,所述滑片驱动所述活动内盖向下运动。
本实施例中活动内盖上部111的下端插入活动内盖限位孔13,当然也可以使活动内盖上部111部分卡在活动内盖限位孔13内或活动内盖上部111的横向长度做大一些使其整体位于活动内盖限位孔13外侧。
活动内盖中部112穿过活动内盖限位孔13,活动内盖中部112略长于活动内盖限位孔13,活动内盖中部112可沿活动内盖限位孔13上下活动。本实施例中,活动内盖中部112位于密封活动内盖限位孔内的部分设有密封活动内盖限位孔13的活动内盖密封圈117。
活动内盖下部包括圆周分布的横向延伸部113和位于横向延伸部113上的活动内盖弹簧114和活动内盖出水通道120。活动内盖弹簧114的另一端与固定内盖主体部121连接,即横向延伸部113与固定内盖12之间设有竖向的活动内盖弹簧114。横向延伸部113下方还设有活动内盖饰盖115,横向延伸部113和活动内盖饰盖115之间具有空间,便于液体流动,活动内盖饰盖115上设有阀门控杆固定孔118,阀门控杆固定孔118内设有阀门控杆密封圈116,用以更好的密封阀门控杆。当转动吸管6旋转到一定角度后,转动吸管6与固定内盖出水通道126、活动内盖出水通道120、横向延伸部113和活动内盖饰盖115之间具有空间以及阀门控杆8连通共同围成出水通道。活动内盖饰盖115和横向延伸部113结合形成通道既节省空间也方便零件加工。
其中,阀门控杆固定孔118的长度可以根据实际需要延伸至横向延伸部113、活动内盖中部112或活动内盖上部111。
当杯盖盖在内外分温区水杯时,阀门控杆8在上杯盖9活动部91的磁吸力作用下向上运动关闭控水阀门5,使内容水区和外容水区隔断,并带动活动内盖11向上运动而压缩活动内盖弹簧114。活动内盖11的横向延伸部113向上运动封堵进气通道124位于下延伸部122的通气端。活动内盖弹簧114用于为活动内盖的上下运动提供往复力,当然也可以不设置活动内盖弹簧114。
本实施例中所述主杯盖外壳14包括上主杯盖外壳141和下主杯盖外壳142,所述上主杯盖外壳141和下主杯盖外壳142之间夹设有与上杯盖9配合的主杯盖密封圈143。主杯盖密封圈143包括环形的主杯盖密封圈主体部、位于主杯盖密封圈主体部内侧的主杯盖密封圈下延伸部、位于主杯盖密封圈主体部外侧的主杯盖密封圈上延伸部,主杯盖密封圈主体部与主杯盖密封圈下延伸部交汇处为第一密封处,主杯盖密封圈下延伸部的末端为第二密封处。主杯盖密封圈主体部夹在上主杯盖外壳141和下主杯盖外壳142之间,主杯盖密封圈的第一密封处与上杯盖的下表面贴合,可以密封上杯盖与上主杯盖之间缝隙,防止漏水,上杯盖盖在主杯盖上时,主杯盖密封圈的第二密封处与固定内盖贴合。下主杯盖外壳与固定内盖可以是一体结构,也可以是分体结构。
活动部91下降时,横向延伸部113向下运动,被压缩的活动内盖弹簧114复位,驱动活动内盖11和阀门控杆8下移使控水阀门打开,内容水区和外容水区连通,同时横向延伸部113向下运动,内杯体1通过进气通道124与外界连通,外部空气通过进气通道进入内杯体,内外气压均衡,便于饮水。
当然,如果进气通道124仅设于固定内盖密封圈123上,也可将横向延伸部113在横向上做的更大一些,仍然通过横向延伸部113封堵进气通道124位于固定内盖密封圈123的通气端进行封堵使进气通道关闭。
其中,主杯盖10盖在内外分温区水杯上时,主杯盖外壳14下端卡接或螺纹连接于外杯体2的外侧,且固定内盖12上的固定内盖密封圈123与内杯体2的内侧壁相接触密封,活动内盖11位于内杯体1围成的内容水区3的上部。
本实施例中,内杯体1底部外表面设有可拆卸的用于泡茶的茶隔15,茶隔15通过磁吸的方式吸在内杯体1的底部外表面,内杯体1底部内表面设有用于固定控水阀门5的阀门固定孔,茶隔吸附磁铁155和控水阀门5位于所述阀门固定孔内,且茶隔吸附磁铁155固定于底部,控水阀门5位于茶隔吸附磁铁155的上侧,茶隔15包括底部具有漏孔的茶隔外壳151,铺设于漏孔上的网状的滤芯152,位于滤芯152上方的压盖153,穿过滤芯152和压盖153并与茶隔外壳151底部连接的固定环154。固定环154由导磁材料制成,固定环154受茶隔吸附磁铁155的磁吸力吸附在内杯盖底部。当然茶隔通过插接或卡接或螺纹的方式与内杯体1连接,也可以根据实际需要不设置滤芯或者只设置滤芯不设置茶隔。例如茶隔外壳151设有向上的茶隔插管,内杯体设有与茶隔插管配合的凹槽,或者茶隔插管与内杯体上与茶隔插管配合的凹槽通过螺纹配合,也可以根据实际需要不设置滤芯或者只设置滤芯不设置茶隔。更换茶叶或者拆茶漏时,将内杯体从外杯体中拔出,然后将茶漏从内杯体上拆下即可。
当然,也可以将茶隔设置为不可拆卸,茶隔固定在内杯体底部的外表面。
本实施例中茶隔具有以下作用:热水随时泡茶,外杯水就是泡好的茶,自然冷却随时喝掉,防止杯体一直热水捂茶造成茶水不新鲜;滤芯可选择不同的滤网和滤纸;泡咖啡时可控制阀门开度,选择滴漏模式,内杯可选冰水或热水,类似萃取咖啡,但更方便;滤网选择多孔树脂膜时,可过滤开水中的水垢,即使不泡茶也能做为过滤器,更适合办公室茶水炉水质不好时使用;茶隔可选磁吸定位、螺纹定位、插接定位多种定位方式。
本实施例中,控水阀门5采取可拆卸的方案设于内杯体1上,具体的,内杯体1底部设有向下凹陷的用于固定控水阀门5的控水阀门固定孔,茶隔吸附磁铁和控水阀门5位于所述阀门固定孔内,控水阀门5可从阀门固定孔中拔出,控水阀门5包括阀门控杆8,阀门控杆8下端设有横向的限位凸起81,限位凸起81上侧的阀门控杆8套设有阀门上壳51,限位凸起81的下侧设有与阀门上壳51配合的阀门下壳52,阀门上壳51设有进水口53,阀门下壳52设有出水口54,阀门上壳51和阀门下壳52通过螺纹连接结合围成阀门容纳腔;
阀门容纳腔内设有阀门内塞56和压缩弹簧57;阀门内塞56和阀门上壳51分别设于限位凸起81的上下两侧,阀门内塞56与阀门控杆8之间形成压缩弹簧容纳腔,压缩弹簧57套设于阀门控杆8上且位于弹簧容纳腔内,压缩弹簧一端与阀门下壳52相抵。
阀门控杆8向上运动时,阀门内塞56在压缩弹簧57向上弹力的作用下,将进水口53封堵,从而将阀门容纳腔隔离为进水口53和出水口54互不连通的两部分;驱动阀门控杆8向下运动时,阀门控杆8带动阀门内塞56下移使进水口53和出水口54通过阀门容纳腔连通。
主杯盖10上还设有可翻转的吊环65,吊环65可扣在转动吸管主体外侧或滑动按键限位槽外侧。具体的,所述吊环翻转至所述上杯盖上侧时,所述吊环的中空部分可容纳所述转动吸管,所述吊环翻转至所述主杯盖侧面时所述吊环的中空部分可容纳所述滑动按键。
将内杯体中的水放至外杯体的放水过程:需要提前将内杯体中的水放至外杯体内冷却或放水泡茶时或者外杯体内有凉水需要放水调水温时,单手驱动滑动按键63向下滑动至第二档位,此时滑动按键直接作用于驱动齿812,由于第二档距离足够大,使得与活动内盖连接的阀门控杆下降较大距离,从而将控水阀门打开,内容水区的水流向外容水区,进行放水,完成放水后将滑动按键复位,活动内盖和阀门控杆整体在上杯盖磁吸力的作用下向上运动,阀门关闭,完成放水。由于阀门控杆的底端与外容水区连通,
关闭保险,此时滑动按键与驱动齿642之间有虚位并不接触,
本实施例中的水杯第一种喝水方法如下:
吸管喝水法:初始状态下,滑动按键63在滑动按键限位槽67处于初始位置,吸管扳机无法下压,起到保险作用。需要喝水时,单手驱动滑动按键63向下滑动第一档距离,保险关闭,此时滑动按键与驱动齿642之间有虚位并不接触,按压吸管扳机,转动吸管主体在弹性圈弹力作用下转动竖起,转动吸管内部的通道与固定内盖出水通道连通,同时由于吸管扳机的下端作用于滑片的驱动齿642,滑片沿活动内盖密封盖的斜面向主杯盖中央位置运动从而迫使活动内盖向下运动,活动内盖向下运动,横向延伸部不再封堵进气通道124,外部气体进入杯内,杯体内外气压均衡,内部热气通过转动吸管排出,防止杯内热气热水通过转动吸管瞬间喷出;此时,外容水区的水依次通过阀门控杆8、活动内盖出水通道120、固定内盖出水通道126、转动吸管进入人的口中,即可实现饮水。此种方法只通过吸管即可实现喝水。
本实施例中的水杯第二种喝水方法如下:
滑盖喝水法:需要喝水时,单手按压上杯盖使上杯盖倾斜滑动,使其划开一定角度,与密封圈形成出水缝隙,倾斜杯子,外容水区的水通过图中所示e通道通过导水口17饮水。饮完后,将上杯盖复位即可。
本实用新型采用多种密封设计,能够有效防止漏水。
以上所述仅是本实用新型的优选实施方式,应当指出,对于本技术领域的技术人员来说,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技术原理的前提下,还可以做出若干改进和替换,这些改进和替换均视为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内。

Claims (14)

1.一种多种使用方式的内外分温区水杯,其特征在于,包括内杯体、外杯体和杯盖,所述外杯体套设于所述内杯体外侧,所述内杯体的内部为内容水区,所述内杯体与所述外杯体之间形成外容水区,所述内杯体上设有用于连通和隔断所述内容水区和所述外容水区的控水阀门;所述控水阀门与位于所述内容水区的阀门控杆下端连接,通过所述阀门控杆控制所述控水阀门连通和隔断所述内容水区和所述外容水区;所述阀门控杆为中空结构,所述阀门控杆插入到所述外容水区;
所述杯盖包括上杯盖、主杯盖和活动内盖;所述活动内盖设于所述主杯盖的内侧,所述上杯盖设于所述主杯盖上侧;所述主杯盖包括与所述活动内盖配合的固定内盖,所述固定内盖设有活动内盖限位孔,所述活动内盖穿过所述活动内盖限位孔并可沿所述活动内盖限位孔竖向运动;
所述上杯盖面向所述主杯盖的上杯盖下壳为弧形结构, 所述上杯盖内设有活动部,所述活动内盖设有与所述活动部配合形成磁力的呼应部,所述活动部和所述呼应部的其中一方为磁铁,另一方为磁铁或导磁材料;
所述主杯盖上设有可旋转的转动吸管,所述转动吸管旋转到设定角度后,所述转动吸管与主杯盖、活动内盖围成出水通道。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多种使用方式的内外分温区水杯,其特征在于,所述转动吸管包括转动吸管主体、弹性圈和吸管扳机,所述弹性圈一端连接在所述转动吸管主体上,另一端连接在所述主杯盖上,所述转动吸管主体通过主体转动轴与所述主杯盖转动连接,所述吸管扳机通过吸管扳机转动轴与所述主杯盖转动连接。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多种使用方式的内外分温区水杯,其特征在于,所述固定内盖上设有固定内盖出水通道,所述活动内盖上设有活动内盖出水通道。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多种使用方式的内外分温区水杯,其特征在于,所述上杯盖包括上杯盖上壳和上杯盖下壳,所述上杯盖上壳和所述上杯盖壳之间形成活动部容纳腔,所述活动部位于所述活动部容纳腔内,所述上杯盖下壳设有活动部限位槽,上杯盖滑动倾斜时活动部会进入所述活动部限位槽。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多种使用方式的内外分温区水杯,其特征在于,所述控水阀门可拆卸或者不可拆卸的设于所述内杯体上,所述控水阀门与位于所述内容水区的阀门控杆下端连接,通过所述阀门控杆控制所述控水阀门连通和隔断所述内容水区和所述外容水区。
6.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多种使用方式的内外分温区水杯,其特征在于,所述主杯盖包括主杯盖外壳和位于主杯盖外壳内侧的所述固定内盖;所述固定内盖包括与所述主杯盖外壳连接的固定内盖主体部,以及位于固定内盖主体部中间位置向下延伸形成所述活动内盖限位孔的下延伸部;所述下延伸部外侧上套设有固定内盖密封圈;所述固定内盖和/或所述固定内盖密封圈围成进气通道,所述进气通道一端延伸至所述下延伸部,所述进气通道另一端延伸至所述上杯盖所在一侧的空间,所述活动内盖的阀门控杆固定孔外侧设有横向延伸部,所述横向延伸部随所述活动内盖上下运动控制所述进气通道的开闭。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多种使用方式的内外分温区水杯,其特征在于,还包括放水开关,所述放水开关包括滑片和滑动按键,所述滑动按键位于所述主杯盖的外侧且位于所述吸管扳机的下方,所述滑动按键用于对所述吸管扳机限位及驱动所述滑片;
所述活动内盖包括具有斜面的活动内盖上部;所述滑片一端位于所述主杯盖内侧且与所述活动内盖上部的斜面滑动连接,所述滑片的另一端位于所述主杯盖和所述吸管扳机之间,所述滑动按键向下滑动第一档距离时解除对所述吸管扳机的限位,转动吸管扳机驱动滑片向杯体中央运动,滑片驱动活动内盖向下运动,所述滑动按键从第一档距离继续向下滑动时,滑动按键驱动滑片向杯体中央运动,所述滑片驱动所述活动内盖向下运动。
8.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多种使用方式的内外分温区水杯,其特征在于,当所述转动吸管主体被压平时,转动吸管处于关闭状态,所述弹性圈在转动吸管主体关闭时被拉长蓄能,吸管扳机顶住所述转动吸管主体进行限位;当所述吸管扳机被下按压时,吸管扳机对所述转动吸管主体的限位作用解除,弹性圈收缩力使转动吸管旋转至竖起。
9.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多种使用方式的内外分温区水杯,其特征在于,所述内杯体底部表面设有可拆卸或不可拆卸的用于泡茶的茶隔和/或用于过滤水垢的滤芯。
10.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多种使用方式的内外分温区水杯,其特征在于,当所述活动内盖和所述阀门控杆向上运动时关闭所述控水阀门,使所述内容水区和所述外容水区隔断;当所述活动内盖和所述阀门控杆整体下降时,所述阀门控杆下移使所述控水阀门打开,所述内容水区和所述外容水区连通。
11.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多种使用方式的内外分温区水杯,其特征在于,所述内杯体底部设有用于固定所述控水阀门的固定孔,所述控水阀门包括所述阀门控杆,所述阀门控杆下端设有限位凸起,所述限位凸起上侧的阀门控杆套设有阀门上壳,所述限位凸起的下侧设有与所述阀门上壳配合的阀门下壳,所述阀门上壳设有进水口,所述阀门下壳设有出水口,所述阀门上壳和所述阀门下壳结合形成阀门容纳腔;
所述阀门容纳腔内设有阀门内塞和压缩弹簧;所述阀门内塞和所述阀门上壳分别设于所述限位凸起的上下两侧,所述阀门内塞与所述阀门控杆之间形成压缩弹簧容纳腔,所述压缩弹簧套设于所述阀门控杆上且位于所述弹簧容纳腔内,所述压缩弹簧一端与所述阀门下壳相抵;
所述阀门控杆向上运动时,所述阀门内塞在压缩弹簧向上弹力的作用下,将所述阀门容纳腔隔离为进水口和出水口互不连通的两部分;驱动所述阀门控杆向下运动时,所述阀门控杆带动所述阀门内塞下移使进水口和出水口通过所述阀门容纳腔连通。
12.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多种使用方式的内外分温区水杯,其特征在于,所述横向延伸部下方设有活动内盖饰盖,所述活动内盖饰盖设有阀门控杆过孔,活动内盖饰盖的阀门控杆过孔内设有阀门控杆密封圈。
13.根据权利要求1或5所述的多种使用方式的内外分温区水杯,其特征在于,所述主杯盖还包括上主杯盖外壳和下主杯盖外壳,所述上主杯盖外壳和下主杯盖外壳之间夹设有与所述上杯盖配合的主杯盖密封圈。
14.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多种使用方式的内外分温区水杯,其特征在于,所述主杯盖上还设有可翻转的吊环,所述吊环翻转至所述上杯盖上侧时,所述吊环的中空部分可容纳所述转动吸管,所述吊环翻转至所述主杯盖侧面时所述吊环的中空部分可容纳所述滑动按键。
CN202321793600.9U 2023-07-10 2023-07-10 一种多种使用方式的内外分温区水杯 Active CN220675721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321793600.9U CN220675721U (zh) 2023-07-10 2023-07-10 一种多种使用方式的内外分温区水杯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321793600.9U CN220675721U (zh) 2023-07-10 2023-07-10 一种多种使用方式的内外分温区水杯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20675721U true CN220675721U (zh) 2024-03-29

Family

ID=90412070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321793600.9U Active CN220675721U (zh) 2023-07-10 2023-07-10 一种多种使用方式的内外分温区水杯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20675721U (zh)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7252234B (zh) 一种过滤水杯
CN220675721U (zh) 一种多种使用方式的内外分温区水杯
CN116831427A (zh) 一种多种使用方式的内外分温区水杯
CN211432237U (zh) 一种拆卸式内塞结构
CN209153239U (zh) 一种保温装置
CN220675719U (zh) 一种内外分温区水杯
CN220876458U (zh) 一种内外分温区水杯
CN208192692U (zh) 一种过滤水杯
CN109259545A (zh) 一种保温装置及保温方法
CN108577433B (zh) 一种保温容器的出水结构及保温容器
CN116849500A (zh) 一种内外分温区水杯
CN116831426A (zh) 一种内外分温区水杯
CN210055507U (zh) 茶水分离器及其构成的水杯
CN209915618U (zh) 一种可旋转冷热两用多功能水杯
CN209528752U (zh) 一种茶水分离装置
CN101822476A (zh) 咖啡壶的杯盖结构
CN213696461U (zh) 一种旋转联动控制磁吸式茶水分离杯
CN212213339U (zh) 一种茶水分离杯
CN209733316U (zh) 保温过滤水杯
CN218832482U (zh) 杯腔连接器
CN220546090U (zh) 茶水分离杯
CN217987241U (zh) 一种滑动控制的过滤结构及包含该过滤结构的飘逸杯
CN217118158U (zh) 一种针筒式手动压咖啡机装置
CN205504001U (zh) 一种酒龙头以及使用该酒龙头的冰酒机
CN214803973U (zh) 一种茶蜜水杯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