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20669633U - 加湿除湿设备 - Google Patents

加湿除湿设备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20669633U
CN220669633U CN202322051931.1U CN202322051931U CN220669633U CN 220669633 U CN220669633 U CN 220669633U CN 202322051931 U CN202322051931 U CN 202322051931U CN 220669633 U CN220669633 U CN 220669633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shell
heat exchanger
wet film
humidification
humidifying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322051931.1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胡长征
芦文杰
折建利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Suzhou Envicool Temperature Control Technology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Suzhou Envicool Temperature Control Technology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Suzhou Envicool Temperature Control Technology Co ltd filed Critical Suzhou Envicool Temperature Control Technology Co ltd
Priority to CN202322051931.1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20669633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20669633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20669633U/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Landscapes

  • Central Air Conditioning (AREA)

Abstract

本申请提供一种加湿除湿设备,包括加湿除湿组件,所述加湿除湿组件包括湿膜和换热器;所述换热器设置在所述湿膜的出风侧,所述换热器包括第一换热器和第二换热器;所述第一换热器包括第一进风侧、第一出风侧、第一端和第二端;所述第二换热器包括第二进风侧、第二出风侧、第三端和第四端;所述第一端和所述第三端互相靠近设置,所述第二端和所述第四端互相远离设置;并且,所述第一进风侧、所述第二进风侧分别与所述湿膜的出风侧连通。本申请提供的加湿除湿设备能够减少换热器的腐蚀,具有结构紧凑、能耗低的优点。

Description

加湿除湿设备
技术领域
本申请涉及湿度调节设备技术领域,尤其是涉及一种加湿除湿设备。
背景技术
数据中心等一些特殊场景对环境的温湿度有严格的要求,因此数据中心多会设置温湿度调节设备以对环境的温湿度进行调节。从成本上考虑,目前的数据中心多会选择机房空调机,但是机房空调机的湿度调节精度不够,会存在因为湿度过小或过大而引发安全事故的隐患。如选择高精密空调或超高精密空调,虽然环境的温湿度都能够得到有效保证,但是设备的投入成本和能源消耗带来的成本将大幅增加。目前,现有技术中有一种加湿除湿设备,不仅占用空间小,并且能够随着负载的不断变化做到变频除湿或加湿,使环境湿度快速达到设计要求。
在实现本申请的过程中,发明人发现现有技术至少存在如下问题:
现有技术中的加湿除湿设备的换热器多紧靠湿膜设置,两者近乎完全贴合,使得换热器的翅片极易被湿膜的循环水腐蚀、损坏,严重影响换热器的使用寿命。
发明内容
基于此,本申请提供一种加湿除湿设备,以解决现有技术中存在的换热器的翅片极易被湿膜的循环水腐蚀、损坏的技术问题。
为达到上述目的,本申请实施例的技术方案是这样实现的:
本申请实施例提供一种加湿除湿设备,包括加湿除湿组件,所述加湿除湿组件包括湿膜和换热器;所述换热器设置在所述湿膜的出风侧,所述换热器包括第一换热器和第二换热器;所述第一换热器包括第一进风侧、第一出风侧、第一端和第二端;所述第二换热器包括第二进风侧、第二出风侧、第三端和第四端;所述第一端和所述第三端互相靠近设置,所述第二端和所述第四端互相远离设置;并且,所述第一进风侧、所述第二进风侧分别与所述湿膜的出风侧连通。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第一端和所述第三端靠近所述湿膜出风侧的中部设置。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加湿除湿设备还包括壳体组件,所述壳体组件包括第一壳体和封板,所述加湿除湿组件设置在所述第一壳体内,所述封板盖设在所述换热器顶部;所述换热器、所述湿膜、所述封板和所述第一壳体围合形成所述换热器的进风腔体。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加湿除湿设备还包括第一接水盘,所述第一接水盘设置于所述第一壳体内,并设于所述换热器的下方。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加湿除湿组件还包括第二接水盘,所述第二接水盘设在所述湿膜的下方,所述第二接水盘包括底板和围设于所述底板上的侧板;所述侧板包括第一侧板和第二侧板,所述第一侧板设于所述湿膜的进风侧,所述第二侧板设于所述湿膜的出风侧;所述第一侧板和所述第二侧板之间的距离由靠近所述底板一侧向远离所述底板一侧逐渐增大。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湿膜设置于所述底板上方,且所述湿膜的上方还设置一湿膜限位板。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加湿除湿组件还包括水箱;所述第一接水盘靠近所述湿膜一侧设有第一排水孔,所述第一接水盘的底部高度由远离所述第一排水孔一侧向靠近所述第一排水孔一侧逐渐降低;所述第二接水盘靠近所述换热器一侧设有第二排水孔,所述第二接水盘的底部的高度由远离所述第二排水孔一侧向靠近所述第二排水孔一侧逐渐降低;所述第一排水孔、所述第二排水孔分别与所述水箱连通。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加湿除湿设备还包括风机组件和电气组件,所述壳体组件还包括第二壳体和第三壳体;所述风机组件设置于所述第二壳体内,所述电气组件设置于所述第三壳体内;所述第三壳体设置于所述第一壳体的一侧,所述第二壳体设置于所述第一壳体和所述第三壳体的上方。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第一壳体的内腔、所述第三壳体的内腔分别与所述第二壳体的内腔连通,所述第一壳体设有进风模块,所述第二壳体设有出风模块,所述第三壳体设有铰接的第一门板,所述第一壳体设有第二门板。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风机组件包括至少两个风机,两个所述风机在所述第二壳体内并列排布设置。
本申请至少具有以下有益效果: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加湿除湿设备,其换热器包括第一换热器和第二换热器,两个换热器一端互相靠近,另一端互相远离,呈V形布设于湿膜的出风侧,V形布设的换热器有效增大了换热器的换热过风面积,进而可通过减小换热器厚度来降低换热器的过风阻力,从而降低风机能耗。同时,第一换热器和第二换热器的排布结构能够减少污水滴落至换热器上的几率,从而减少污水对换热器翅片造成的腐蚀、损坏。
附图说明
图1为本申请实施例的加湿除湿设备的左视剖视结构示意图。
图2为图1的A-A向剖视结构示意图。
图3为本申请实施例的加湿除湿设备的主视结构示意图。
图4为本申请实施例的加湿除湿设备的进风腔体的结构示意图(透明画法,阴影部分为22的指示位置)。
图5为图1的B处放大结构示意图。
图6为本申请实施例的加湿除湿设备的右视剖视结构示意图。
附图中各标号的含义如下:
1、风机;
2、壳体组件;21、第二壳体;211、出风模块;22、封板;23、第三壳体;231、第一门板;24、第一壳体;241、第二门板;242、进风模块;
3、加湿除湿组件;31、湿膜限位板;32、布水器;33、湿膜;34、换热器;341、第一换热器;3411、第一端;3412、第二端;3413、第一进风侧;3414、第一出风侧;342、第二换热器;3421、第三端;3422、第四端;3423、第二进风侧;3424、第二出风侧;35、第一接水盘;351、第一排水孔;36、第二接水盘;361、第一侧板;362、底板;363、第二排水孔;364、第二侧板;37、水箱;38、水泵;39、进风腔体;
4、电气组件;41、压缩机;42、电控盒。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结合说明书附图及具体实施例对本申请技术方案做进一步的详细阐述。
除非另有定义,本文所使用的所有的技术和科学术语与属于本申请的技术领域的技术人员通常理解的含义相同。本文中在本申请的说明书中所使用的术语只是为了描述具体的实施例的目的,不是旨在于限制本申请的实现方式。本文所使用的术语“及/或”包括一个或多个相关的所列项目的任意的和所有的组合。
在本申请的描述中,需要理解的是,术语“中心”、“上”、“下”、“前”、“后”、“左”、“右”、“竖直”、“水平”、“顶”、“底”、“内”、“外”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申请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申请的限制。在本申请的描述中,除非另有说明,“多个”的含义是两个或两个以上。
在本申请的描述中,需要说明的是,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术语“安装”、“相连”、“连接”应做广义理解,例如,可以是固定连接,也可以是可拆卸连接,或一体地连接;可以是直接相连,也可以通过中间媒介间接相连,可以是两个元件内部的连通。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具体情况理解上述术语在本申请中的具体含义。
请参阅图1和图2,本申请实施例的加湿除湿设备,包括壳体组件2、加湿除湿组件3、风机组件和电气组件4。
如图1至图3所示,壳体组件2用于容纳和固定加湿除湿组件3、风机组件和电气组件4。壳体组件2包括第一壳体24、第二壳体21、第三壳体23、封板22、进风模块242和出风模块211。壳体组件2整体外形为长方体形的壳体结构,分成三部分,上部为第二壳体21,下部为并列设置的第一壳体24和第三壳体23。第一壳体24用于容纳加湿除湿组件3,第三壳体23用于容纳电气组件4,第二壳体21用于容纳风机组件。进风模块242设在第二壳体21上,出风模块211设在第二壳体21上。
如图1和图2所示,加湿除湿组件3包括湿膜33、换热器34、第一接水盘35、第二接水盘36及供水装置。湿膜33通过湿膜限位板31悬挂固定于第二壳体21的下表面,靠近进风模块242的一侧为进风侧,靠近换热器34的一侧为出风侧。换热器34的数量为两个,分别定义为第一换热器341和第二换热器342,两个换热器34分别设置在湿膜33的出风侧。第一换热器341包括第一进风侧3413、第一出风侧3414、第一端3411和第二端3412;第二换热器342包括第二进风侧3423、第二出风侧3424、第三端3421和第四端3422;第一端3411和第三端3421互相靠近设置,第二端3412和第四端3422互相远离设置;且第一进风侧3413、第二进风侧3423分别和湿膜33的出风侧连通。也即,第一换热器341和第二换热器342排布成V字形,第一端3411和第三端3421互相靠近形成V字的尖部,第二端3412和第四端3422互相远离形成V字的开口。V字的尖部尽量靠近湿膜33宽度方向的中部设置,以减小因湿膜33吹水带来的隐患,避免湿膜33出现吹水问题时对换热器34造成腐蚀。其中,由于湿膜吹水一般为两端部吹水,因此,通过V字的尖部尽量靠近湿膜33宽度方向的中部设置,使得换热器的整体结构均远离湿膜的两端部,从而避免湿膜33出现吹水问题时对换热器34造成腐蚀;并且,呈V字形排布的两个换热器34能够有效增大换热器34的过风面积,进而可通过减小换热器34的厚度降低换热器34的过风阻力,过风阻力减小后,则小功率的风机组件即可满足送风要求,从而降低整个设备的功耗。第一换热器341、第二换热器342、湿膜33、封板22和第一壳体24之间形成进风腔体39。如图4所示,封板22盖设于进风腔体39的顶部,并与湿膜33、换热器34及第一壳体24固定,将进风腔体39的顶部封闭。第一接水盘35设于第一壳体24内,位于进风腔体39的底部,并与湿膜33、换热器34及第一壳体24固定,将进风腔体39的底部封闭,使进风腔体39形成封闭空间。进风腔体39封闭设置,一来可以保证空气由进风腔进入,避免经湿膜33加湿后进入进风腔的气体流向其它空间而影响加湿效率。
如4和图5所示,第一接水盘35用于收集并排放由第一换热器341和第二换热器342滴落的液体(在除湿时形成的冷凝水),第一接水盘35靠近湿膜33一侧设有第一排水孔351,第一接水盘35的底部高度由远离第一排水孔351一侧向靠近第一排水孔351一侧逐渐降低。即第一接水盘35的底部朝第一排水孔351侧倾斜设置,以通过重力作用加快第一接水盘35的排水,有利于第一接水盘35排空,避免飞水。
第二接水盘36设在湿膜33的下方,用于收集并排放由湿膜33滴落的液体。第二接水盘36包括底板362和围设于底板362上的侧板。侧板至少包括第一侧板361和第二侧板364,第一侧板361靠近湿膜33的进风侧设置,第二侧板364靠近湿膜33的出风侧设置;第一侧板361和第二侧板364之间的距离由靠近底板362一侧向远离底板362一侧的逐渐增大,且第一侧板361和第二侧板364之间的最小距离大于湿膜33的厚度。即第一侧板361和第二侧板364的顶部向外倾斜设置,倾斜设置的侧板能够更有利于排水,避免竖直设置的侧板破坏湿膜33表面的水膜,而导致的水沿侧板溢出、无法及时排出、及吹水现象的发生。第二接水盘36靠近换热器34一侧的底板362上设有第二排水孔363,底板362的高度由远离第二排水孔363一侧向靠近第二排水孔363一侧逐渐降低。第二接水盘36的排水原理与第一接水盘35相同,不再赘述。
如图4至图6所示,供水装置包括水箱37、水泵38和布水器32。水箱37用于向水泵38供水及收集由第一接水盘35和第二接水盘36排放的液体。水泵38用于抽取水箱37内的水,并通过布水器32布水到湿膜33。水箱37上还可以设置水位检测装置(未示出),以通过水位检测装置检测水箱37内的水位,以对水箱37进行补水,或在水箱37加满水时能够自动关闭,避免水量过多溢出。第一排水孔351、第二排水孔363分别与水箱37连通,以使第一接水盘35和第二接水盘36内的水流入水箱37。
如图3所示,本实施例中的风机组件包括至少两个风机1,风机1在第二壳体21内并列排布设置,出风模块211设置在风机组件的出风侧。第一壳体24的内腔、第三壳体23的内腔分别与第二壳体21的内腔连通。环境中的空气由进风模块242进入第一壳体24内,经由湿膜33进入进风腔体39,经过换热器34后,由第一壳体24进入到第二壳体21内,经出风模块211回到加湿除湿设备外。双风机设计能够避免由于风机腔内流场不均、局部风速过大导致的送风吹水问题,同时,能够加大第三壳体23内的电气组件4附近的空气扰动,辅助电气组件4散热。
如图2和图3所示,电气组件4包括电控盒42和与电控盒42电连接的压缩机41,压缩机41通过管路和换热器34连接。电气组件4单独设在第三壳体23内,与高湿空间分隔设置,避免了高湿空气与压缩机41等电气组件4的接触机率,实现干湿分离,降低电气组件4的安全隐患。
如图3所示,本实施例的壳体组件2,其第三壳体23上设有铰接的第一门板231,第一壳体24上设有第二门板241。第一门板231和第二门板241均为独立安装,方便维修及拆装,并且,第三壳体23通过设有铰接结构的第一门板231,可以在风机启动时,通过铰接结构的缝隙可以保持第三壳体23内的大气压,确保风机运行时,可以将电气组件4内部热量带走。开启第一门板231即可对电气组件4进行拆装及维护,开启第二门板241即可对加湿除湿组件3进行拆装及维护非常方便。湿膜限位板31也可从设备的正面(第二门板241一侧)进行拆装,从而对湿膜33进行维护。
本实施例的加湿除湿设备的工作原理如下:
加湿过程:
空气流通过程如下:外部干燥空气由进风模块242进入第一壳体24内,风机组件运行,使湿膜33处形成负压腔,干燥空气经湿膜33加湿后成为湿度较高的湿空气,湿空气经由进风腔体39流经换热器34后进入第二壳体21内,并经出风模块211重新回到加湿除湿设备的外部环境中,实现对环境的加湿效果。
湿膜33工作过程如下:开启水泵38,水箱37内的水经水泵38抽吸至布水器32,经布水器32将湿膜33浸润,循环水在重力作用下经过第二接水盘36回到水箱37以循环利用。
除湿过程:
开启压缩机41,关闭水泵38,外部潮湿空气由进风模块242进入第一壳体24内,经由湿膜33进入进风腔体39,与换热器34的蒸发器进行热交换,蒸发器内的冷媒吸收空气的热量,此时,会有部分湿空气凝结为冷凝水,冷凝水聚集后沿换热器34滴落至第一接水盘35内,由接水盘进入水箱37,经换热器34吸热干燥后的干燥空气经第二壳体21由出风模块211重新回到加湿除湿设备的外部环境中,实现对环境的除湿效果。
本申请实施例的加湿除湿设备,结构紧凑,便于维护,能够同时实现除湿和加湿功能,对电气组件进行干湿分离设计,有效避免了潮湿空气进入电气组件引发的安全问题。换热器呈V形布置,能有效增大换热器的过风面积,进而可通过减小换热器的厚度来达到减小换热器的过风阻力的问题,从而使用小功率的风机即可满足换执器的过风需求,达到减小风机能耗的目的。同时,V形布置的换热器还能够有效避免加湿时,湿膜上的脏水吹至换热器翅片,对换热器造成腐蚀的风险,延长了整个设备的使用寿命。
需要说明的是,在本文中,术语“包括”、“包含”或者其任何其他变体意在涵盖非排他性的包含,从而使得包括一系列要素的过程、方法、物品或者装置不仅包括那些要素,而且还包括没有明确列出的其他要素,或者是还包括为这种过程、方法、物品或者装置所固有的要素。在没有更多限制的情况下,由语句“包括一个……”限定的要素,并不排除在包括该要素的过程、方法、物品或者装置中还存在另外的相同要素。
以上所述,仅为本申请的具体实施方式,但本申请的保护范围并不局限于此,任何熟悉本技术领域的技术人员在本申请揭露的技术范围之内,可轻易想到变化或替换,都应涵盖在本申请的保护范围之内。因此,本申请的保护范围应以所述权利要求的保护范围为准。

Claims (10)

1.一种加湿除湿设备,其特征在于:包括加湿除湿组件,所述加湿除湿组件包括湿膜和换热器;所述换热器设置在所述湿膜的出风侧,所述换热器包括第一换热器和第二换热器;所述第一换热器包括第一进风侧、第一出风侧、第一端和第二端;所述第二换热器包括第二进风侧、第二出风侧、第三端和第四端;所述第一端和所述第三端互相靠近设置,所述第二端和所述第四端互相远离设置;并且,所述第一进风侧、所述第二进风侧分别与所述湿膜的出风侧连通。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加湿除湿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端和所述第三端靠近所述湿膜出风侧的中部设置。
3.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加湿除湿设备,其特征在于:还包括壳体组件,所述壳体组件包括第一壳体和封板,所述加湿除湿组件设置在所述第一壳体内,所述封板盖设在所述换热器顶部;所述换热器、所述湿膜、所述封板和所述第一壳体围合形成所述换热器的进风腔体。
4.如权利要求3所述的加湿除湿设备,其特征在于:还包括第一接水盘,所述第一接水盘设置于所述第一壳体内,并设于所述换热器的下方。
5.如权利要求4所述的加湿除湿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加湿除湿组件还包括第二接水盘,所述第二接水盘设在所述湿膜的下方,所述第二接水盘包括底板和围设于所述底板上的侧板;所述侧板包括第一侧板和第二侧板,所述第一侧板设于所述湿膜的进风侧,所述第二侧板设于所述湿膜的出风侧;所述第一侧板和所述第二侧板之间的距离由靠近所述底板一侧向远离所述底板一侧逐渐增大。
6.如权利要求5所述的加湿除湿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湿膜设置于所述底板上方,且所述湿膜的上方还设置一湿膜限位板。
7.如权利要求5所述的加湿除湿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加湿除湿组件还包括水箱;所述第一接水盘靠近所述湿膜一侧设有第一排水孔,所述第一接水盘的底部高度由远离所述第一排水孔一侧向靠近所述第一排水孔一侧逐渐降低;所述第二接水盘靠近所述换热器一侧设有第二排水孔,所述第二接水盘的底部的高度由远离所述第二排水孔一侧向靠近所述第二排水孔一侧逐渐降低;所述第一排水孔、所述第二排水孔分别与所述水箱连通。
8.如权利要求3所述的加湿除湿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加湿除湿设备还包括风机组件和电气组件,所述壳体组件还包括第二壳体和第三壳体;所述风机组件设置于所述第二壳体内,所述电气组件设置于所述第三壳体内;所述第三壳体设置于所述第一壳体的一侧,所述第二壳体体设置于所述第一壳体和所述第三壳体的上方。
9.如权利要求8所述的加湿除湿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壳体的内腔、所述第三壳体的内腔分别与所述第二壳体的内腔连通,所述第一壳体设有进风模块,所述第二壳体设有出风模块,所述第三壳体设有铰接的第一门板,所述第一壳体设有第二门板。
10.如权利要求8所述的加湿除湿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风机组件包括至少两个风机,两个所述风机在所述第二壳体内并列排布设置。
CN202322051931.1U 2023-08-01 2023-08-01 加湿除湿设备 Active CN220669633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322051931.1U CN220669633U (zh) 2023-08-01 2023-08-01 加湿除湿设备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322051931.1U CN220669633U (zh) 2023-08-01 2023-08-01 加湿除湿设备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20669633U true CN220669633U (zh) 2024-03-26

Family

ID=90326756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322051931.1U Active CN220669633U (zh) 2023-08-01 2023-08-01 加湿除湿设备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20669633U (zh)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9028391A (zh) 空调设备和空调设备的控制方法
CN107246693B (zh) 空调系统和空调加湿方法
CN109289424A (zh) 一种仓储式微模块
CN108819255B (zh) 一种具有循环风道结构的3d打印机成型室
KR100906327B1 (ko) 응축수 배수 장치를 갖는 친환경 공기조화기
CN215267118U (zh) 一种配电箱用一体式除湿结构
CN220669633U (zh) 加湿除湿设备
CN211372614U (zh) 一种空调机及服务器机柜
GB2203830A (en) A movable air-conditioning set
CN116839115A (zh) 加湿除湿设备
CN209221782U (zh) 一种仓储式微模块
CN114151873B (zh) 蒸发冷却装置及其控制方法、空调器
KR101264200B1 (ko) 무인국사의 외기공급장치
CN209147266U (zh) 加热型冷凝除湿机
CN207849635U (zh) 一种湿膜加湿器
CN220507059U (zh) 除湿机
CN220186992U (zh) 一种湿度调节设备
CN219037360U (zh) 控湿酒柜
CN215808947U (zh) 一种多面出风的除湿机
CN220669760U (zh) 一种接水装置及空调设备
CN113188197B (zh) 一种水箱顶置的除湿机
CN221076640U (zh) 一种空调室外机
CN220582665U (zh) 一种湿度控制装置
JP7501565B2 (ja) 空調機
CN219389914U (zh) 一种具有加湿功能的新风机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