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20669602U - 一种正向除霜可调节湿度的节能空调系统 - Google Patents

一种正向除霜可调节湿度的节能空调系统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20669602U
CN220669602U CN202322315197.5U CN202322315197U CN220669602U CN 220669602 U CN220669602 U CN 220669602U CN 202322315197 U CN202322315197 U CN 202322315197U CN 220669602 U CN220669602 U CN 220669602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reversing
connecting port
sliding block
valve
communicated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322315197.5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钟天明
杨俊荣
李浩堃
余泽宇
邝臻赟
罗玉和
冯森远
黎家荣
何志林
白浩贤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Zhongkai University of Agriculture and Engineering
Original Assignee
Zhongkai University of Agriculture and Engineering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Zhongkai University of Agriculture and Engineering filed Critical Zhongkai University of Agriculture and Engineering
Priority to CN202322315197.5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20669602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20669602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20669602U/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Landscapes

  • Multiple-Way Valves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正向除霜可调节湿度的节能空调系统,包括可调节湿度和融霜的制冷系统以及太阳能喷射式制冷系统。其中,可调节湿度和融霜的制冷系统主要包括压缩机、旁通支路、四通换向阀、套管双冷凝器装置、节流阀以及调湿换热装置等;太阳能喷射式制冷系统主要包括聚光式集热器、加热发生器、引射器、冷凝器、工质泵、膨胀阀以及蒸发器等。本实用新型能在空调系统进行环境温度调节时有效进行湿度调节,并在供热循环出现结霜时,提供高效可调节的旁通工质非混合除霜,同时,通过耦合太阳能喷射式制冷系统,有效提升整个空调系统的效率。

Description

一种正向除霜可调节湿度的节能空调系统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空调系统技术领域,具体是一种正向除霜可调节湿度的节能空调系统。
背景技术
空气在进行温湿度调节时,往往以空调系统外加独立湿度调节系统组合实现,目前已出现可自动调节湿度的空调系统,这些空调系统或采用外接水系统或循环利用冷凝水或在蒸发器中涂可逆吸湿材料,这些系统主要存在水来源受限制、冷凝水不可循环以及湿度调节范围过窄等一个或数个不足。此外,在冷暖两用空调系统中,在低温天气时由于低温天气蒸发温度低,蒸发器表面会出现结霜现象,换热性能恶化,需频繁开启除霜模式,严重影响系统运行。太阳能是一种方便获取的可利用的清洁能源,因此,通过利用太阳能建立空气预冷或预热系统,可有效提升空调系统的热效率,同时改善低温环境下换热器的结霜现象,从而节约能源和耗材。
中国实用新型专利号ZL201710589125.6提供了一种室内湿度调节空调装置,该装置通过收集空调蒸发器冷凝水作为湿度调节唯一水来源,并设置抽水喷雾增湿装置调节室内湿度,该装置只能将空气湿度进行降低调节以及将湿度提升至空气原有湿度,难以对调节前的空气进行有效的增湿处理。
因此,有必要做进一步改进。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正向除霜可调节湿度的节能空调系统,其为可调节湿度和融霜的节能空调系统。能有效自动调节室内空气的湿度,提升空调系统换热器在供冷以及供热状态下的热效率,改善低温环境下的结霜现象,从而有效提升系统效率和节约能源。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这样实现的:
一种正向除霜可调节湿度的节能空调系统,包括可调节湿度和融霜的制冷系统和太阳能喷射式制冷系统,可调节湿度和融霜的制冷系统包括通过管道进行连接的压缩机、旁通支路、四通换向阀、套管双冷凝器装置、节流阀、调湿换热装置、第一电磁阀模块;可调节湿度和融霜的制冷系统进行湿度调节时,进入旁通支路的热工质进入调湿换热装置并对调湿换热装置的可逆吸湿材料进行加热实现湿度调节;可调节湿度和融霜的制冷系统进行除霜调节时,进入旁通支路的热工质进入套管双冷凝器装置实现除霜,套管双冷凝器装置包括用于交替实现旁通支路的热工质非混合除霜的第一套管冷凝器、第二套管冷凝器;
太阳能喷射式制冷系统包括聚光式集热器、加热发生器、引射器、第一冷凝器、第一蒸发器、工质泵、膨胀阀,其中,第一蒸发器设置于套管双冷凝器装置迎风面的前侧,第一冷凝器设置于套管双冷凝器装置迎风面的后侧,以形成空气依次流过第一蒸发器、套管双冷凝器装置、第一冷凝器的结构布置。
第一冷凝器通过管道连接调湿换热装置,引射器设有第一引射口、第二引射口、第三引射口,加热发生器通过管道与引射器的第一引射口连接;第一冷凝器通过管道与引射器的第二引射口连接,第一蒸发器通过管道与引射器的第三引射口连接。
第一蒸发器通过管道连接膨胀阀、工质泵与加热发生器依次连接。
调湿换热装置包括第二蒸发器、湿度调节盒、电辅助加热器,湿度调节盒设置于第二蒸发器的底端面,湿度调节盒的上端面设有导流孔,第二蒸发器的底端面与湿度调节盒的上端面通过导流孔连通;进入旁通支路热工质的流经电辅助加热器后进入湿度调节盒,以加热可逆吸湿材料,以实现调节湿度,湿度调节盒通过导流孔补充冷凝水。
湿度调节盒为扁平中空长方体,湿度调节盒上端面设有若干个排气孔,湿度调节盒的内腔上设有若干个间隔设置的隔板,若干个间隔设置的隔板将湿度调节盒的内腔分隔成若干个独立的腔体,每个腔体内均放置适量的可逆吸湿材料,隔板与湿度调节盒内壁之间均开设导液槽,湿度调节盒一端沿隔板排列方向上设有导液孔,湿度调节盒另一端的侧面上设有排液孔,导液孔、导液槽、排液孔依次连通;旁通支路的换热管均匀铺设于湿度调节盒底端面。
套管双冷凝器装置的依工质流向包括第一双级换向阀、第一套管冷凝器、第二双级换向阀、第二套管冷凝器、第三双级换向阀、以及第二电磁阀模块。
其中,第一双级换向阀、第二双级换向阀、第三双级换向阀均包括第一连接口、第二连接口、第三连接口、第四连接口。
第一套管冷凝器、第二套管冷凝器上分别设有第一外管接口与第二外管接口;第一套管冷凝器、第二套管冷凝器上分别还设有第一内管接口与第二内管接口。
第二电磁阀模块包括第一电磁阀、第二电磁阀、第三电磁阀、第四电磁阀、第五电磁阀、第六电磁阀。
第一双级换向阀的第一连接口与节流阀的出口通过管道连接并连通,第二连接口与旁通支路相连并连通,第三连接口与第一套管冷凝器的第一外管接口连通,第四连接口通过管道与第一电磁阀进口以及第二电磁阀进口均连通,然后,第一电磁阀出口通管道与第二套管冷凝器的第一外管接口、以及与第二双级换向阀的第三连接口相连接并连通,第二电磁阀出口通过管道与第二套管冷凝器的第二外管接口、以及与第三电磁阀进口连接并连通,最后,第三电磁阀出口与第三双级换向阀的第三连接口连通。第一套管冷凝器的第一内管接口通过管道依次与第五电磁阀、第三双级换向阀的第四连接口连接并连通;第一套管冷凝器的第二内管接口通过管道与第二双级换向阀的第二连接口连接并连通;第一套管冷凝器的第二外管接口与第二双级换向阀的第一连接口、以及与第四电磁阀进口连接并连通,第四电磁阀出口通过管道与第三双级换向阀的第三连接口连接并连通。第二双级换向阀的第四连接口通过管道依次与第六电磁阀、第二套管冷凝器的第一内管接口连接并连通。第二套管冷凝器的第二内管接口通过管道与第三双级换向阀的第四连接口连接并连通。第三双级换向阀的第一连接口通过管道与四通换向阀连接并连通;第三双级换向阀的第二连接口通过管道与节流阀进口连接并连通。
第一双级换向阀、第二双级换向阀、第三双级换向阀还均包括第一换向旁通管、第二换向旁通管、第一换向室、第二换向室和换向室连接管;第一换向室、第二换向室通过换向室连接管连接。
第一双级换向阀的第一连接口、第三连接口、第四连接口均设置在第一换向室上,第二连接口设置在第二换向室上;第三连接口通过第一换向旁通管连接第二换向室;第四连接口通过第二换向旁通管连接第二换向室;第一换向室、第二换向室上分别设有电控模块、导压毛细管。
第一双级换向阀的第一换向室内设有第一磁性滑块,通过电控模块和导压毛细管进行控制第一磁性滑块滑动在第一换向室上,第一磁性滑块上设有相互独立且并不相通的第一流槽和第二流槽,第一磁性滑块设置在第一换向室内侧,第一换向室外侧对应第一磁性滑块设有电控模块,通过电控模块与导压毛细管控制第一磁性滑块滑动,当第一磁性滑块往靠近电控模块方向滑动时,第一双级换向阀的第一连接口通过第二流槽与第三连接口连通,第四连接口与换向室连接管连通,当第一磁性滑块往远离电控模块方向滑动时,第一连接口通过第二流槽与第四连接口连通,第三连接口通过第一流槽与换向室连接管连通。
第一双级换向阀的第二换向室内设有第二磁性滑块,第二磁性滑块上设有第三流槽、第四流槽,通过电控模块与导压毛细管控制第二磁性滑块,当第二磁性滑块往靠近电控模块方向滑动时,第一换向旁通管通过第三流槽与第二换向旁通管连通,当第二磁性滑块往远离电控模块方向滑动时,第二连接口通过第四流槽与换向室连接管连通。
第二双级换向阀的第一连接口、第三连接口、第四连接口均设置在第一换向室上,第二连接口设置在第二换向室上;第三连接口通过第一换向旁通管连接第二换向室;第四连接口通过第二换向旁通管连接第二换向室;第一换向室、第二换向室上分别设有电控模块、导压毛细管。
第二双级换向阀的第一换向室内设有第一磁性滑块,通过电控模块和导压毛细管进行控制第一磁性滑块滑动在第一换向室上,第一磁性滑块上设有相互独立且并不相通的第一流槽和第二流槽,第一磁性滑块设置在第一换向室内侧,第一换向室外侧对应第一磁性滑块设有电控模块,通过电控模块与导压毛细管控制第一磁性滑块滑动,当第一磁性滑块往靠近电控模块方向滑动时,第二双级换向阀的第一连接口通过第二流槽与第三连接口连通,第四连接口与换向室连接管连通,当第一磁性滑块往远离电控模块方向滑动时,第一连接口通过第二流槽与第四连接口连通,第三连接口通过第一流槽与换向室连接管连通。
第二双级换向阀的第二换向室内设有第二磁性滑块,第二磁性滑块上设有第三流槽、第四流槽,通过电控模块与导压毛细管控制第二磁性滑块,当第二磁性滑块往靠近电控模块方向滑动时,第一换向旁通管通过第三流槽与第二换向旁通管连通,当第二磁性滑块往远离电控模块方向滑动时,第二连接口通过第四流槽与换向室连接管连通。
第三双级换向阀的第一连接口、第三连接口、第四连接口均设置在第一换向室上,第二连接口设置在第二换向室上;第三连接口通过第二换向旁通管连接第二换向室;第四连接口通过第一换向旁通管连接第二换向室;第一换向室、第二换向室上分别设有电控模块、导压毛细管。
第三双级换向阀的第一换向室内设有第一磁性滑块,通过电控模块和导压毛细管进行控制第一磁性滑块滑动在第一换向室上,第一磁性滑块上设有相互独立且并不相通的第一流槽和第二流槽,第一磁性滑块设置在第一换向室内侧,第一换向室外侧对应第一磁性滑块设有电控模块,通过电控模块与导压毛细管控制第一磁性滑块滑动,当第一磁性滑块往靠近电控模块方向滑动时,第三双级换向阀的第一连接口通过第二流槽与第三连接口连通,第四连接口与换向室连接管连通,当第一磁性滑块往远离电控模块方向滑动时,第一连接口通过第二流槽与第四连接口连通,第三连接口通过第一流槽与换向室连接管连通。
第三双级换向阀的第二换向室内设有第二磁性滑块,第二磁性滑块上设有第三流槽、第四流槽,通过电控模块与导压毛细管控制第二磁性滑块,当第二磁性滑块往靠近电控模块方向滑动时,第一换向旁通管通过第三流槽与第二换向旁通管连通,当第二磁性滑块往远离电控模块方向滑动时,第二连接口通过第四流槽与换向室连接管连通。
旁通支路包括第一旁通支路与第二旁通支路,第一电磁阀模块包括设置于第一旁通支路上的第七电磁阀、第八电磁阀,以控制第一旁通支路与其对应连接管道的通断。第一电磁阀模块还包括设置在第二旁通支路上的第九电磁阀,以控制第二旁通支路与其对应连接管道的通断。
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如下:
本实用新型克服了普通空调系统湿度调节存在水来源受限制、冷凝水不可循环以及湿度调节范围过窄等一个或数个不足,而且在低温进行供热循环时,由于蒸发温度低,蒸发器表面会出现结霜现象,换热性能恶化,需频繁中断供热开启除霜模式,而且不能有效利用太阳能进行提效节能等缺点。本实用新型的可调节湿度和融霜的节能空调系统可有效自动调节空气湿度、获得不间断供热的工质非混合式高效融霜方式,并能有效利用太阳能提升空调系统的整体效率,达到节约耗材和能源的效果。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一实施例正向除霜可调节湿度的节能空调系统的整体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一实施例调湿换热装置的结构示意图。
图3为图2中A-A处的截面结构示意图。
图4为本实用新型一实施例套管双冷凝器装置制冷模式响应工作示意图。
图5为本实用新型一实施例套管双冷凝器装置除霜模式Ⅰ响应工作示意图。
图6为本实用新型一实施例套管双冷凝器装置除霜模式Ⅱ响应工作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及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描述。
参见图1-图4,一种正向除霜可调节湿度的节能空调系统,包括可调节湿度和融霜的制冷系统1和太阳能喷射式制冷系统2,可调节湿度和融霜的制冷系统1包括通过管道进行连接的压缩机3、旁通支路4、四通换向阀5、套管双冷凝器装置6、节流阀7、调湿换热装置8、第一电磁阀模块;可调节湿度和融霜的制冷系统1进行湿度调节时,进入旁通支路4的热工质进入调湿换热装置8并对调湿换热装置8的可逆吸湿材料25进行加热实现湿度调节;可调节湿度和融霜的制冷系统1进行除霜调节时,进入旁通支路4的热工质进入套管双冷凝器装置6实现除霜,套管双冷凝器装置6包括用于交替实现旁通支路4的热工质非混合除霜的第一套管冷凝器9、第二套管冷凝器10;
太阳能喷射式制冷系统2包括聚光式集热器11、加热发生器12、引射器13、第一冷凝器14、第一蒸发器15、工质泵16、膨胀阀17,其中,第一蒸发器15设置于套管双冷凝器装置6迎风面的前侧,第一冷凝器14设置于套管双冷凝器装置6迎风面的后侧,以形成空气依次流过第一蒸发器15、套管双冷凝器装置6、第一冷凝器14的结构布置。
第一冷凝器14通过管道连接调湿换热装置8,引射器13设有第一引射口、第二引射口、第三引射口,加热发生器12通过管道与引射器13的第一引射口连接;第一冷凝器14通过管道与引射器13的第二引射口连接,第一蒸发器15通过管道与引射器13的第三引射口连接。
第一蒸发器15通过管道连接膨胀阀17、工质泵16与加热发生器12依次连接。
具体地,参见图2所示,调湿换热装置8包括第二蒸发器18、湿度调节盒19、电辅助加热器20,湿度调节盒19设置于第二蒸发器18的底端面,湿度调节盒19的上端面设有导流孔21,第二蒸发器18的底端面与湿度调节盒19的上端面通过导流孔21连通;进入旁通支路4热工质的流经电辅助加热器20后进入湿度调节盒19,以加热可逆吸湿材料25,以实现调节湿度,湿度调节盒19通过导流孔21补充冷凝水。
参见图2、图3,湿度调节盒19为扁平中空长方体,湿度调节盒19上端面设有若干个排气孔22,湿度调节盒19的内腔上设有若干个间隔设置的隔板23,若干个间隔设置的隔板23将湿度调节盒19的内腔分隔成若干个独立的腔体24,每个腔体24内均放置适量的可逆吸湿材料25,隔板23与湿度调节盒19内壁之间均开设导液槽26,湿度调节盒19一端沿隔板23排列方向上设有导液孔27,湿度调节盒19另一端的侧面上设有排液孔28,导液孔27、导液槽26、排液孔28依次连通;旁通支路4的换热管均匀铺设于湿度调节盒19底端面。
参见图4-图6,套管双冷凝器装置6的依工质流向包括第一双级换向阀29、第一套管冷凝器9、第二双级换向阀30、第二套管冷凝器10、第三双级换向阀31、以及第二电磁阀模块。
其中,第一双级换向阀29、第二双级换向阀30、第三双级换向阀31均包括第一连接口32、第二连接口33、第三连接口34、第四连接口36。
第一套管冷凝器9、第二套管冷凝器10上分别设有第一外管接口35与第二外管接口39;第一套管冷凝器9、第二套管冷凝器10上分别还设有第一内管接口41与第二内管接口42。
第二电磁阀模块包括第一电磁阀37、第二电磁阀38、第三电磁阀40、第四电磁阀43、第五电磁阀44、第六电磁阀45。
第一双级换向阀29的第一连接口32与节流阀7的出口通过管道连接并连通,第二连接口33与旁通支路4相连并连通,第三连接口34与第一套管冷凝器9的第一外管接口35连通,第四连接口36通过管道与第一电磁阀37进口以及第二电磁阀38进口均连通,然后,第一电磁阀37出口通管道与第二套管冷凝器10的第一外管接口35、以及与第二双级换向阀30的第三连接口34相连接并连通,第二电磁阀38出口通过管道与第二套管冷凝器10的第二外管接口39、以及与第三电磁阀40进口连接并连通,最后,第三电磁阀40出口与第三双级换向阀31的第三连接口34连通。第一套管冷凝器9的第一内管接口41通过管道依次与第五电磁阀44、第三双级换向阀31的第四连接口36连接并连通;第一套管冷凝器9的第二内管接口42通过管道与第二双级换向阀30的第二连接口33连接并连通;第一套管冷凝器9的第二外管接口39与第二双级换向阀30的第一连接口32、以及与第四电磁阀43进口连接并连通,第四电磁阀43出口通过管道与第三双级换向阀31的第三连接口34连接并连通。第二双级换向阀30的第四连接口36通过管道依次与第六电磁阀45、第二套管冷凝器10的第一内管接口41连接并连通。第二套管冷凝器10的第二内管接口42通过管道与第三双级换向阀31的第四连接口36连接并连通。第三双级换向阀31的第一连接口32通过管道与四通换向阀5连接并连通;第三双级换向阀31的第二连接口33通过管道与节流阀7进口连接并连通。
第一双级换向阀29、第二双级换向阀30、第三双级换向阀31还均包括第一换向旁通管46、第二换向旁通管47、第一换向室48、第二换向室49和换向室连接管50;第一换向室48、第二换向室49通过换向室连接管50连接。
第一双级换向阀29的第一连接口32、第三连接口34、第四连接口36均设置在第一换向室48上,第二连接口33设置在第二换向室49上;第三连接口34通过第一换向旁通管46连接第二换向室49;第四连接口36通过第二换向旁通管47连接第二换向室49;第一换向室48、第二换向室49上分别设有电控模块51、导压毛细管52。
第一双级换向阀29的第一换向室48内设有第一磁性滑块53,通过电控模块51和导压毛细管52进行控制第一磁性滑块53滑动在第一换向室48上,第一磁性滑块53上设有相互独立且并不相通的第一流槽54和第二流槽55,第一磁性滑块53设置在第一换向室48内侧,第一换向室48外侧对应第一磁性滑块53设有电控模块51,通过电控模块51与导压毛细管52控制第一磁性滑块53滑动,当第一磁性滑块53往靠近电控模块51方向滑动时,第一双级换向阀29的第一连接口32通过第二流槽55与第三连接口34连通,第四连接口36与换向室连接管50连通,当第一磁性滑块53往远离电控模块51方向滑动时,第一连接口32通过第二流槽55与第四连接口36连通,第三连接口34通过第一流槽54与换向室连接管50连通。
第一双级换向阀29的第二换向室49内设有第二磁性滑块56,第二磁性滑块56上设有第三流槽57、第四流槽58,通过电控模块51与导压毛细管52控制第二磁性滑块56,当第二磁性滑块56往靠近电控模块51方向滑动时,第一换向旁通管46通过第三流槽57与第二换向旁通管47连通,当第二磁性滑块56往远离电控模块51方向滑动时,第二连接口33通过第四流槽58与换向室连接管50连通。
第二双级换向阀30的第一连接口32、第三连接口34、第四连接口36均设置在第一换向室48上,第二连接口33设置在第二换向室49上;第三连接口34通过第一换向旁通管46连接第二换向室49;第四连接口36通过第二换向旁通管47连接第二换向室49;第一换向室48、第二换向室49上分别设有电控模块51、导压毛细管52。
第二双级换向阀30的第一换向室48内设有第一磁性滑块53,通过电控模块51和导压毛细管52进行控制第一磁性滑块53滑动在第一换向室48上,第一磁性滑块53上设有相互独立且并不相通的第一流槽54和第二流槽55,第一磁性滑块53设置在第一换向室48内侧,第一换向室48外侧对应第一磁性滑块53设有电控模块51,通过电控模块51与导压毛细管52控制第一磁性滑块53滑动,当第一磁性滑块53往靠近电控模块51方向滑动时,第二双级换向阀30的第一连接口32通过第二流槽55与第三连接口34连通,第四连接口36与换向室连接管50连通,当第一磁性滑块53往远离电控模块51方向滑动时,第一连接口32通过第二流槽55与第四连接口36连通,第三连接口34通过第一流槽54与换向室连接管50连通。
第二双级换向阀30的第二换向室49内设有第二磁性滑块56,第二磁性滑块56上设有第三流槽57、第四流槽58,通过电控模块51与导压毛细管52控制第二磁性滑块56,当第二磁性滑块56往靠近电控模块51方向滑动时,第一换向旁通管46通过第三流槽57与第二换向旁通管47连通,当第二磁性滑块56往远离电控模块51方向滑动时,第二连接口33通过第四流槽58与换向室连接管50连通。
第三双级换向阀31的第一连接口32、第三连接口34、第四连接口36均设置在第一换向室48上,第二连接口33设置在第二换向室49上;第三连接口34通过第二换向旁通管47连接第二换向室49;第四连接口36通过第一换向旁通管46连接第二换向室49;第一换向室48、第二换向室49上分别设有电控模块51、导压毛细管52。
第三双级换向阀31的第一换向室48内设有第一磁性滑块53,通过电控模块51和导压毛细管52进行控制第一磁性滑块53滑动在第一换向室48上,第一磁性滑块53上设有相互独立且并不相通的第一流槽54和第二流槽55,第一磁性滑块53设置在第一换向室48内侧,第一换向室48外侧对应第一磁性滑块53设有电控模块51,通过电控模块51与导压毛细管52控制第一磁性滑块53滑动,当第一磁性滑块53往靠近电控模块51方向滑动时,第三双级换向阀31的第一连接口32通过第二流槽55与第三连接口34连通,第四连接口36与换向室连接管50连通,当第一磁性滑块53往远离电控模块51方向滑动时,第一连接口32通过第二流槽55与第四连接口36连通,第三连接口34通过第一流槽54与换向室连接管50连通。
第三双级换向阀31的第二换向室49内设有第二磁性滑块56,第二磁性滑块56上设有第三流槽57、第四流槽58,通过电控模块51与导压毛细管52控制第二磁性滑块56,当第二磁性滑块56往靠近电控模块51方向滑动时,第一换向旁通管46通过第三流槽57与第二换向旁通管47连通,当第二磁性滑块56往远离电控模块51方向滑动时,第二连接口33通过第四流槽58与换向室连接管50连通。
旁通支路4包括第一旁通支路4.1与第二旁通支路4.2,第一电磁阀模块包括设置于第一旁通支路4.1上的第七电磁阀59、第八电磁阀60,以控制第一旁通支路4.1与其对应连接管道的通断。第一电磁阀模块还包括设置在第二旁通支路4.2上的第九电磁阀61,以控制第二旁通支路4.2与其对应连接管道的通断。
工作原理:
制冷调节湿度运行,增湿时:四通换向阀5关闭,第七电磁阀59打开,第三电磁阀40打开,其余电磁阀均关闭,可调节湿度和融霜的制冷系统1进行制冷工作,调湿换热装置8工作,太阳能喷射式制冷系统2工作。此时,压缩机3出口的部分热工质通过第一旁通支路4.1进入调湿换热装置8的湿度调节盒19中,热工质进行加热已吸收水分的可逆吸湿材料25,加热产生的水蒸气通过排气孔22进入外界空气,从而增加外界空气的湿度,通过调节增减第一旁通支路4.1热工质的流量,进而调节外界空气的增湿量,第一蒸发器15产生的冷凝水通过导液孔27进入湿度调节盒19,对湿度调节盒19补充水,产生的冷凝水进行循环利用,当热工质温度低于可逆吸湿材料25的脱水温度时,通过电辅助加热器20加热第一旁通支路4.1的热工质,以进行辅助加热调节,工作后的热工质汇入节流阀7的进口并参与节流。除湿时:四通换向阀5关闭,第三电磁阀40打开,其余电磁阀均关闭,旁通支路10断开,可调节湿度和融霜的制冷系统1进行制冷工作,太阳能喷射式制冷系统2工作。此时,空气通过第一蒸发器15进行降温除湿,产生的冷凝水通过导液孔27进入湿度调节盒19,并通过湿度调节盒19的排液孔28排走溢出的冷凝液。
加热发生器12与蒸发器结构实则相同,这里不再详述,
增湿和除湿运行时,通过聚光式集热器11、加热发生器12,加热发生器12中的工质达到工作温度后,太阳能喷射式制冷系统2工作,此时,第一蒸发器15向空气吸热,第一冷凝器14向空气散热,由于空气依次通过第一蒸发器15、套管双冷凝器装置6、第一冷凝器14,因此,空气先由太阳能喷射式制冷系统2的蒸发器降低温度,然后再向套管双冷凝器装置6吸热,最后向第一冷凝器14吸热,有效增大了空气与套管双冷凝器装置6的换热温差,从而提升冷凝器的热效率,进而提升空调系统的热效率,有效节能。
热泵调节湿度运行:热泵运行时仅进行空气增湿:四通换向阀5打开,第八电磁阀60打开,第三电磁阀40打开,其余电磁阀均关闭,可调节湿度和融霜的制冷系统1进行热泵工作,调湿换热装置8工作,太阳能喷射式制冷系统2工作。此时,压缩机3出口的部分热工质通过第一旁通支路4.1进入调湿换热装置8的湿度调节盒19,热工质进行加热已吸收水分的可逆吸湿材料25,加热产生的水蒸气通过排气孔22进入外界空气,从而外界增加空气湿度,通过调节增减第一旁通支路4.1热工质的流量,进而调节外界空气的增湿量,当热工质温度低于可逆吸湿材料25的脱水温度时,通过电辅助加热器20加热第一旁通支路4.1的热工质,以进行辅助加热调节,工作后的热工质汇入节流阀7的进口参与节流。
热泵增湿运行时,通过聚光式集热器11、加热发生器12,以使太阳能喷射式制冷系统2仅进行热工质运输工作,第一蒸发器15不工作,此时,通过工质泵16将加热发生器12中的热工质运输到第一冷凝器14向空气散热,空气依次通过第一冷凝器14、套管双冷凝器装置6,因此,空气先由太阳能喷射式制冷系统2的第一冷凝器14提升温度,然后再向套管双冷凝器装置6中的蒸发工质放热,有效增大了空气与套管双冷凝器装置6进行蒸发换热的温差,从而提升冷凝器的热效率,进而提升热泵系统的热效率,有效节能。
热泵除霜模式Ⅰ:四通换向阀5打开,第九电磁阀61打开,第一电磁阀37、第三电磁阀40、第六电磁阀45打开,其余电磁阀均关闭,套管双冷凝器装置6中的第一套管冷凝器9进行除霜工作,第二套管冷凝器10继续蒸发工作,太阳能喷射式制冷系统2工作。此时,一方面,压缩机3出口的部分热工质通过第二旁通支路4.2进入第一双级换向阀29的第二连接口33、换向室连接管50并从第三连接口34流出,并从第一套管冷凝器9的第一外管接口35进入第一套管冷凝器9的外管进行除霜,随后,除霜后的中温工质依次通过第一套管冷凝器9的第二外管接口39、第二双级换向阀30的第一连接口32和第四连接口36、第六电磁阀45后通过第二套管冷凝器10的第一内管接口41进入第二套管冷凝器10的内管,使得第二套管冷凝器10外管的蒸发工质同时吸取内管的中温工质和空气热量,提高热效率,最后,除霜热工质依次通过第三双级换向阀31的第四连接口36、换向室连接管50、第二连接口33汇入节流阀7的进口参与节流。另一方面,主循环节流阀7节流后的低温工质依次通过第一双级换向阀29的第一连接口32、第四连接口36、第一电磁阀37进入第二套管冷凝器10的外管进行蒸发换热,随后从第二套管冷凝器10的第二外管接口39流出,依次通过第三电磁阀40、第三连接口34、第一连接口32后汇入压缩机3吸气口。
此外,通过聚光式集热器11、加热发生器12,以使太阳能喷射式制冷系统2仅进行热工质运输工作,第一蒸发器15不工作,此时,通过工质泵16将加热发生器12中的热工质运输到第一冷凝器14向空气散热,空气依次通过第一冷凝器14、套管双冷凝器装置6,因此,空气先由太阳能喷射式制冷系统2的冷凝器提升温度,然后再向第二套管冷凝器10的蒸发工质放热,有效增大了空气与第二套管冷凝器10进行蒸发换热的温差,同时促进第一套管冷凝器9的除霜,提升冷凝器的热效率,进而提升热泵系统的热效率,有效节能。
热泵除霜模式Ⅱ:四通换向阀5、第九电磁阀61、第二电磁阀38、第四电磁阀43、第五电磁阀44打开,其余电磁阀均关闭,套管双冷凝器装置6中的第二套管冷凝器10进行除霜工作,第一套管冷凝器9继续蒸发工作,太阳能喷射式制冷系统2工作。此时,一方面,压缩机3出口的部分热工质通过第二旁通支路4.2进入第一双级换向阀29的第二连接口33并经过换向室连接管50,然后从第一双级换向阀29的第四连接口36流出并通过第二套管冷凝器10的第二外管接口39进入第二套管冷凝器10的外管进行除霜,随后,除霜后的中温工质依次通过第二套管冷凝器10的第一外管接口35、第二双级换向阀30的第三连接口34、换向室连接管50、第二连接口33流经第一套管冷凝器9的第二内管接口42进入第一套管冷凝器9的内管,使得第一套管冷凝器9外管的蒸发工质同时吸取内管的中温工质和空气热量,提高热效率,最后,除霜热工质依次通过第三双级换向阀31的第四连接口36、换向室连接管50、第二连接口33汇入节流阀7的进口参与节流。另一方面,主循环节流阀7节流后的低温工质依次通过第一双级换向阀29的第一连接口32、第三连接口34进入第一套管冷凝器9的外管进行蒸发换热,随后从第一套管冷凝器9的第二外管接口39流出并依次通过第四电磁阀43、第三双级换向阀31的第三连接口34、第一连接口32后汇入压缩机3吸气口。
此外,通过聚光式集热器11、加热发生器12,以使太阳能喷射式制冷系统2仅进行热工质运输工作,第一蒸发器15不工作,此时,通过工质泵16将加热发生器12中的热工质运输到第一冷凝器14向空气散热,空气依次通过第一冷凝器14、套管双冷凝器装置6,因此,空气先由太阳能喷射式制冷系统2的冷凝器提升温度,然后再向第一套管冷凝器9的蒸发工质放热,有效增大了空气与第一套管冷凝器9进行蒸发换热的温差,同时促进第一套管冷凝器9的除霜,提升冷凝器的热效率,进而提升热泵系统的热效率,有效节能。
在本实施例中,可逆吸湿材料25应采用吸湿性能好而且脱湿温度为40℃~80℃的材料为宜,例如:LiCl/PVA/硅胶复合干燥剂、蛭石/膨润土/水泥/CaCl2复合干燥剂、硅胶/LiNO3等。
在本实施例中,聚光式集热器11采用反射罩结构,也可以采用透镜结构进行聚热。
通过以上设置,本可调节湿度和融霜的节能空调系统,可有效自动调节空气湿度、获得高效不间断供热的工质非混合式融霜,并能有效利用太阳能提升空调系统的整体效率,节约能源。
上述为本实用新型的优选方案,显示和描述了本实用新型的基本原理、主要特征和本实用新型的优点。本领域的技术人员应该了解本实用新型不受上述实施例的限制,上述实施例和说明书中描述的只是说明本实用新型的原理,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精神和范围的前提下本实用新型还会有各种变化和改进,这些变化和改进都落入要求保护的本实用新型范围内。本实用新型要求保护范围由所附的权利要求书及其等同物界定。

Claims (10)

1.一种正向除霜可调节湿度的节能空调系统,包括可调节湿度和融霜的制冷系统(1),其特征在于:还包括太阳能喷射式制冷系统(2),可调节湿度和融霜的制冷系统(1)包括通过管道进行连接的压缩机(3)、旁通支路(4)、四通换向阀(5)、套管双冷凝器装置(6)、节流阀(7)、调湿换热装置(8)、第一电磁阀模块;可调节湿度和融霜的制冷系统(1)进行湿度调节时,进入旁通支路(4)的热工质进入调湿换热装置(8)并对调湿换热装置(8)的可逆吸湿材料(25)进行加热实现湿度调节;可调节湿度和融霜的制冷系统(1)进行除霜调节时,进入旁通支路(4)的热工质进入套管双冷凝器装置(6)实现除霜,套管双冷凝器装置(6)包括用于交替实现旁通支路(4)的热工质非混合除霜的第一套管冷凝器(9)、第二套管冷凝器(10);
太阳能喷射式制冷系统(2)包括聚光式集热器(11)、加热发生器(12)、引射器(13)、第一冷凝器(14)、第一蒸发器(15)、工质泵(16)、膨胀阀(17),其中,第一蒸发器(15)设置于套管双冷凝器装置(6)迎风面的前侧,第一冷凝器(14)设置于套管双冷凝器装置(6)迎风面的后侧,以形成空气依次流过第一蒸发器(15)、套管双冷凝器装置(6)、第一冷凝器(14)的结构布置。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正向除霜可调节湿度的节能空调系统,其特征在于:第一冷凝器(14)通过管道连接调湿换热装置(8),引射器(13)设有第一引射口、第二引射口、第三引射口,加热发生器(12)通过管道与引射器(13)的第一引射口连接;第一冷凝器(14)通过管道与引射器(13)的第二引射口连接,第一蒸发器(15)通过管道与引射器(13)的第三引射口连接;第一蒸发器(15)通过管道连接膨胀阀(17)、工质泵(16)与加热发生器(12)依次连接。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正向除霜可调节湿度的节能空调系统,其特征在于:调湿换热装置(8)包括第二蒸发器(18)、湿度调节盒(19)、电辅助加热器(20),湿度调节盒(19)设置于第二蒸发器(18)的底端面,湿度调节盒(19)的上端面设有导流孔(21),第二蒸发器(18)的底端面与湿度调节盒(19)的上端面通过导流孔(21)连通;进入旁通支路(4)热工质的流经电辅助加热器(20)后进入湿度调节盒(19),以加热可逆吸湿材料(25),以实现调节湿度,湿度调节盒(19)通过导流孔(21)补充冷凝水。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正向除霜可调节湿度的节能空调系统,其特征在于:湿度调节盒(19)上端面设有若干个排气孔(22),湿度调节盒(19)的内腔上设有若干个间隔设置的隔板(23),若干个间隔设置的隔板(23)将湿度调节盒(19)的内腔分隔成若干个独立的腔体(24),每个腔体(24)内均放置适量的可逆吸湿材料(25),隔板(23)与湿度调节盒(19)内壁之间均开设导液槽(26),湿度调节盒(19)一端沿隔板(23)排列方向上设有导液孔(27),湿度调节盒(19)另一端的侧面上设有排液孔(28),导液孔(27)、导液槽(26)、排液孔(28)依次连通;旁通支路(4)的换热管均匀铺设于湿度调节盒(19)底端面。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正向除霜可调节湿度的节能空调系统,其特征在于:套管双冷凝器装置(6)的依工质流向包括第一双级换向阀(29)、第一套管冷凝器(9)、第二双级换向阀(30)、第二套管冷凝器(10)、第三双级换向阀(31)、以及第二电磁阀模块;
其中,第一双级换向阀(29)、第二双级换向阀(30)、第三双级换向阀(31)均包括第一连接口(32)、第二连接口(33)、第三连接口(34)、第四连接口(36);
第一套管冷凝器(9)、第二套管冷凝器(10)上分别设有第一外管接口(35)与第二外管接口(39);第一套管冷凝器(9)、第二套管冷凝器(10)上分别还设有第一内管接口(41)与第二内管接口(42);
第二电磁阀模块包括第一电磁阀(37)、第二电磁阀(38)、第三电磁阀(40)、第四电磁阀(43)、第五电磁阀(44)、第六电磁阀(45)。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正向除霜可调节湿度的节能空调系统,其特征在于:第一双级换向阀(29)的第一连接口(32)与节流阀(7)的出口通过管道连接并连通,第二连接口(33)与旁通支路(4)相连并连通,第三连接口(34)与第一套管冷凝器(9)的第一外管接口(35)连通,第四连接口(36)通过管道与第一电磁阀(37)进口以及第二电磁阀(38)进口均连通,第一电磁阀(37)出口通管道与第二套管冷凝器(10)的第一外管接口(35)、以及与第二双级换向阀(30)的第三连接口(34)相连接并连通,第二电磁阀(38)出口通过管道与第二套管冷凝器(10)的第二外管接口(39)、以及与第三电磁阀(40)进口连接并连通,最后,第三电磁阀(40)出口与第三双级换向阀(31)的第三连接口(34)连通;
第一套管冷凝器(9)的第一内管接口(41)通过管道依次与第五电磁阀(44)、第三双级换向阀(31)的第四连接口(36)连接并连通;第一套管冷凝器(9)的第二内管接口(42)通过管道与第二双级换向阀(30)的第二连接口(33)连接并连通;第一套管冷凝器(9)的第二外管接口(39)与第二双级换向阀(30)的第一连接口(32)、以及与第四电磁阀(43)进口连接并连通,第四电磁阀(43)出口通过管道与第三双级换向阀(31)的第三连接口(34)连接并连通;第二双级换向阀(30)的第四连接口(36)通过管道依次与第六电磁阀(45)、第二套管冷凝器(10)的第一内管接口(41)连接并连通;
第二套管冷凝器(10)的第二内管接口(42)通过管道与第三双级换向阀(31)的第四连接口(36)连接并连通;第三双级换向阀(31)的第一连接口(32)通过管道与四通换向阀(5)连接并连通;第三双级换向阀(31)的第二连接口(33)通过管道与节流阀(7)进口连接并连通;
第一双级换向阀(29)、第二双级换向阀(30)、第三双级换向阀(31)还均包括第一换向旁通管(46)、第二换向旁通管(47)、第一换向室(48)、第二换向室(49)和换向室连接管(50);第一换向室(48)、第二换向室(49)通过换向室连接管(50)连接。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正向除霜可调节湿度的节能空调系统,其特征在于:第一双级换向阀(29)的第一连接口(32)、第三连接口(34)、第四连接口(36)均设置在第一换向室(48)上,第二连接口(33)设置在第二换向室(49)上;第三连接口(34)通过第一换向旁通管(46)连接第二换向室(49);第四连接口(36)通过第二换向旁通管(47)连接第二换向室(49);第一换向室(48)、第二换向室(49)上分别设有电控模块(51)、导压毛细管(52);
第一双级换向阀(29)的第一换向室(48)内设有第一磁性滑块(53),通过电控模块(51)和导压毛细管(52)进行控制第一磁性滑块(53)滑动在第一换向室(48)上,第一磁性滑块(53)上设有相互独立且并不相通的第一流槽(54)和第二流槽(55),第一磁性滑块(53)设置在第一换向室(48)内侧,第一换向室(48)外侧对应第一磁性滑块(53)设有电控模块(51),通过电控模块(51)与导压毛细管(52)控制第一磁性滑块(53)滑动,第一磁性滑块(53)往靠近电控模块(51)方向滑动时,第一双级换向阀(29)的第一连接口(32)通过第二流槽(55)与第三连接口(34)连通,第四连接口(36)与换向室连接管(50)连通,第一磁性滑块(53)往远离电控模块(51)方向滑动时,第一连接口(32)通过第二流槽(55)与第四连接口(36)连通,第三连接口(34)通过第一流槽(54)与换向室连接管(50)连通;
第一双级换向阀(29)的第二换向室(49)内设有第二磁性滑块(56),第二磁性滑块(56)上设有第三流槽(57)、第四流槽(58),通过电控模块(51)与导压毛细管(52)控制第二磁性滑块(56),当第二磁性滑块(56)往靠近电控模块(51)方向滑动时,第一换向旁通管(46)通过第三流槽(57)与第二换向旁通管(47)连通,当第二磁性滑块(56)往远离电控模块(51)方向滑动时,第二连接口(33)通过第四流槽(58)与换向室连接管(50)连通。
8.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正向除霜可调节湿度的节能空调系统,其特征在于:第二双级换向阀(30)的第一连接口(32)、第三连接口(34)、第四连接口(36)均设置在第一换向室(48)上,第二连接口(33)设置在第二换向室(49)上;第三连接口(34)通过第一换向旁通管(46)连接第二换向室(49);第四连接口(36)通过第二换向旁通管(47)连接第二换向室(49);第一换向室(48)、第二换向室(49)上分别设有电控模块(51)、导压毛细管(52);
第二双级换向阀(30)的第一换向室(48)内设有第一磁性滑块(53),通过电控模块(51)和导压毛细管(52)进行控制第一磁性滑块(53)滑动在第一换向室(48)上,第一磁性滑块(53)上设有相互独立且并不相通的第一流槽(54)和第二流槽(55),第一磁性滑块(53)设置在第一换向室(48)内侧,第一换向室(48)外侧对应第一磁性滑块(53)设有电控模块(51),通过电控模块(51)与导压毛细管(52)控制第一磁性滑块(53)滑动,第一磁性滑块(53)往靠近电控模块(51)方向滑动时,第二双级换向阀(30)的第一连接口(32)通过第二流槽(55)与第三连接口(34)连通,第四连接口(36)与换向室连接管(50)连通,第一磁性滑块(53)往远离电控模块(51)方向滑动时,第一连接口(32)通过第二流槽(55)与第四连接口(36)连通,第三连接口(34)通过第一流槽(54)与换向室连接管(50)连通;
第二双级换向阀(30)的第二换向室(49)内设有第二磁性滑块(56),第二磁性滑块(56)上设有第三流槽(57)、第四流槽(58),通过电控模块(51)与导压毛细管(52)控制第二磁性滑块(56),当第二磁性滑块(56)往靠近电控模块(51)方向滑动时,第一换向旁通管(46)通过第三流槽(57)与第二换向旁通管(47)连通,当第二磁性滑块(56)往远离电控模块(51)方向滑动时,第二连接口(33)通过第四流槽(58)与换向室连接管(50)连通。
9.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正向除霜可调节湿度的节能空调系统,其特征在于:第三双级换向阀(31)的第一连接口(32)、第三连接口(34)、第四连接口(36)均设置在第一换向室(48)上,第二连接口(33)设置在第二换向室(49)上;第三连接口(34)通过第二换向旁通管(47)连接第二换向室(49);第四连接口(36)通过第一换向旁通管(46)连接第二换向室(49);第一换向室(48)、第二换向室(49)上分别设有电控模块(51)、导压毛细管(52);
第三双级换向阀(31)的第一换向室(48)内设有第一磁性滑块(53),通过电控模块(51)和导压毛细管(52)进行控制第一磁性滑块(53)滑动在第一换向室(48)上,第一磁性滑块(53)上设有相互独立且并不相通的第一流槽(54)和第二流槽(55),第一磁性滑块(53)设置在第一换向室(48)内侧,第一换向室(48)外侧对应第一磁性滑块(53)设有电控模块(51),通过电控模块(51)与导压毛细管(52)控制第一磁性滑块(53)滑动,第一磁性滑块(53)往靠近电控模块(51)方向滑动时,第三双级换向阀(31)的第一连接口(32)通过第二流槽(55)与第三连接口(34)连通,第四连接口(36)与换向室连接管(50)连通,第一磁性滑块(53)往远离电控模块(51)方向滑动时,第一连接口(32)通过第二流槽(55)与第四连接口(36)连通,第三连接口(34)通过第一流槽(54)与换向室连接管(50)连通;
第三双级换向阀(31)的第二换向室(49)内设有第二磁性滑块(56),第二磁性滑块(56)上设有第三流槽(57)、第四流槽(58),通过电控模块(51)与导压毛细管(52)控制第二磁性滑块(56),第二磁性滑块(56)往靠近电控模块(51)方向滑动时,第一换向旁通管(46)通过第三流槽(57)与第二换向旁通管(47)连通,第二磁性滑块(56)往远离电控模块(51)方向滑动时,第二连接口(33)通过第四流槽(58)与换向室连接管(50)连通。
10.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正向除霜可调节湿度的节能空调系统,其特征在于:旁通支路(4)包括第一旁通支路(4.1)与第二旁通支路(4.2),第一电磁阀模块包括设置于第一旁通支路(4.1)上的第七电磁阀(59)、第八电磁阀(60),以控制第一旁通支路(4.1)与其对应连接管道的通断;第一电磁阀模块还包括设置在第二旁通支路(4.2)上的第九电磁阀(61),以控制第二旁通支路(4.2)与其对应连接管道的通断。
CN202322315197.5U 2023-08-28 2023-08-28 一种正向除霜可调节湿度的节能空调系统 Active CN220669602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322315197.5U CN220669602U (zh) 2023-08-28 2023-08-28 一种正向除霜可调节湿度的节能空调系统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322315197.5U CN220669602U (zh) 2023-08-28 2023-08-28 一种正向除霜可调节湿度的节能空调系统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20669602U true CN220669602U (zh) 2024-03-26

Family

ID=90338828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322315197.5U Active CN220669602U (zh) 2023-08-28 2023-08-28 一种正向除霜可调节湿度的节能空调系统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20669602U (zh)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1487609B (zh) 液体除湿多功能空气源热泵系统及其运行方法
CN201285125Y (zh) 热管与热泵相结合的蒸发冷却空调机组
CN100567852C (zh) 多功能空调热泵装置
CN108679870A (zh) 一种带新风处理功能的温湿分控空调系统
CN201285124Y (zh) 蒸发冷却与蒸发冷凝相结合的空调机组
CN109737636B (zh) 一种热泵系统、控制方法和热泵干燥装置
CN103900184A (zh) 水冷媒三管制空调系统
CN204881113U (zh) 一种太阳能与热泵联合一体化的多功能干燥系统
CN202452608U (zh) 带全热回收装置的溶液调湿全空气机组
CN105135739A (zh) 多功能热泵型蒸发式冷凝空调机组
CN102538087A (zh) 带全热回收装置的溶液调湿全空气机组及溶液调湿方法
CN105276861A (zh) 一种补偿式双源热泵冷热风空调机组
CN113876009A (zh) 一种烘干设备控制方法及烘干系统
CN210070102U (zh) 一种地埋管水源除湿加湿新风机组
CN105258389A (zh) 一种补偿式双源热泵冷热水机组
CN112229003B (zh) 一种空调系统及其控制方法
CN202057111U (zh) 多功能空气源热水及空调热泵机组
CN116697639B (zh) 太阳能-空气源热泵耦合热水、采暖、制冷、储能系统及其控制方法
CN101285632B (zh) 一种热泵
CN220669602U (zh) 一种正向除霜可调节湿度的节能空调系统
CN109631171B (zh) 一种具备新风功能的多换热器窗式空调器
CN106439990A (zh) 一种太阳能‑空气源复合式热泵无水采暖系统及采暖方法
CN117053288A (zh) 一种正向除霜可调节湿度的节能空调系统
CN206274216U (zh) 一种热泵空调系统及其热泵空调器
CN206073214U (zh) 一种太阳能‑空气源复合式热泵无水采暖系统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