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20668652U - 管井连接组件 - Google Patents

管井连接组件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20668652U
CN220668652U CN202321113804.3U CN202321113804U CN220668652U CN 220668652 U CN220668652 U CN 220668652U CN 202321113804 U CN202321113804 U CN 202321113804U CN 220668652 U CN220668652 U CN 220668652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launder
corrugated pipe
seal
connection assembly
tubular well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321113804.3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骆俊
何亮
陈建宁
杨添
李文锋
潘广涛
庞超煜
陈浩升
周帅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Guangzhou Third Municipal Engineering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Guangzhou Third Municipal Engineering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Guangzhou Third Municipal Engineering Co Ltd filed Critical Guangzhou Third Municipal Engineering Co Ltd
Priority to CN202321113804.3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20668652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20668652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20668652U/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管井连接组件,包括:波纹管,波纹管的连接端至少形成有波纹,波纹管的连接端用于插接在流槽的承接口内;密封件,密封件设在波纹管的外周面,密封件的内周面止抵波纹管,密封件的外周面止抵承接口的内壁,以对波纹管和流槽的连接处形成密封;第一填充件,第一填充件设在波纹管的连接端,第一填充件为粘性材料件,且第一填充件的体积可膨胀,第一填充件用于填充波纹管与流槽的连接间隙。本实用新型的管井连接组件,能够对承接口的内壁和波纹管的连接端的外壁形成加压作用,阻塞渗漏通道,进一步增强波纹管与流槽的连接处的密封性能,提高管井连接组件的整体密封性,防止发生不均匀沉降。

Description

管井连接组件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给排水工程技术领域,更具体地,涉及一种管井连接组件。
背景技术
钢带增强聚乙烯螺旋波纹管近年来广泛应用于室外排水。钢带增强聚乙烯螺旋波纹管是以波形钢带为支撑并缠绕在内外两层热熔成型的聚乙烯间,不仅克服了全塑管道的环刚度低的缺陷,而且具有耐腐蚀、重量轻、成本低的优点。
目前,钢带增强聚乙烯螺旋波纹管(简称波纹管)的管口断开处是螺旋波纹形,通常用于跟钢筋混凝土井或者砖砌检查井用水泥砂浆连接。但是,钢带增强聚乙烯螺旋波纹管是柔性管,柔性管采用刚性连接易出现不均匀沉降、易渗漏以及气密性不足等问题。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一个目的是提供一种管井连接组件的新技术方案,至少能够解决现有技术中波纹管在刚性连接过程中,容易出现不均匀沉降、易渗漏以及气密性不足等问题。
本实用新型的第一方面,提供了一种管井连接组件,包括:波纹管,所述波纹管的连接端至少形成有波纹,所述波纹管的连接端用于插接在流槽的承接口内;密封件,所述密封件设在所述波纹管的外周面,所述密封件的内周面止抵所述波纹管,所述密封件的外周面止抵所述承接口的内壁,以对所述波纹管和所述流槽的连接处形成密封;第一填充件,所述第一填充件设在所述波纹管的连接端,所述第一填充件为粘性材料件,且所述第一填充件的体积可膨胀,所述第一填充件用于填充所述波纹管与所述流槽的连接间隙。
可选地,所述密封件设在所述连接端靠近其端面的位置处,所述第一填充件相对所述密封件远离所述连接端的端面。
可选地,所述密封件设在所述连接端的远离其端面的位置处,所述第一填充件相对所述密封件靠近所述连接端的端面。
可选地,所述的管井连接组件还包括:第二填充件,所述第二填充件设在所述承接口外,且所述第二填充件分别设在所述波纹管和所述流槽连接处,以在所述承接口外封闭所述波纹管和所述流槽的连接间隙。
可选地,所述第二填充件为粘性材料件。
可选地,所述的管井连接组件还包括:热收缩带,所述热收缩带绕设在所述波纹管和所述流槽的连接处,所述热收缩带覆盖所述第二填充件,且所述热收缩带的一部分沿所述流槽的外表面延伸。
可选地,在所述波纹管和流槽的连接处,所述热收缩带与所述波纹管和流槽的连接处粘接为一体。
可选地,所述流槽上设有清扫口,所述清扫口用于与管井结构结合并形成密闭空间。
可选地,所述密封件为橡胶圈,所述第一填充件为麻丝水泥件,所述第二填充件为快干水泥件。
本实用新型的管井连接组件,在波纹管的连接端设置密封件,通过密封件对波纹管和流槽的连接处形成密封,同时,在波纹管和流槽的连接间隙处设置第一填充件,第一填充件为具有粘性且体积可膨胀的材料件。通过设置第一填充件,通过第一填充件的粘性和体积可膨胀,能够对承接口的内壁和波纹管的连接端的外壁形成加压作用,阻塞渗漏通道,进一步增强波纹管与流槽的连接处的密封性能,提高管井连接组件的整体密封性,防止发生不均匀沉降。
通过以下参照附图对本实用新型的示例性实施例的详细描述,本实用新型的其它特征及其优点将会变得清楚。
附图说明
被结合在说明书中并构成说明书的一部分的附图示出了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并且连同其说明一起用于解释本实用新型的原理。
图1是根据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管井连接组件的剖面图。
附图标记:
波纹管10;波纹11;连接端12;
流槽20;承接口21;
密封件30;
第一填充件40;
第二填充件50;
热收缩带60。
具体实施方式
现在将参照附图来详细描述本实用新型的各种示例性实施例。应注意到:除非另外具体说明,否则在这些实施例中阐述的部件和步骤的相对布置、数字表达式和数值不限制本实用新型的范围。
以下对至少一个示例性实施例的描述实际上仅仅是说明性的,决不作为对本实用新型及其应用或使用的任何限制。
对于相关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已知的技术、方法和设备可能不作详细讨论,但在适当情况下,所述技术、方法和设备应当被视为说明书的一部分。
在这里示出和讨论的所有例子中,任何具体值应被解释为仅仅是示例性的,而不是作为限制。因此,示例性实施例的其它例子可以具有不同的值。
应注意到:相似的标号和字母在下面的附图中表示类似项,因此,一旦某一项在一个附图中被定义,则在随后的附图中不需要对其进行进一步讨论。
本实用新型的说明书和权利要求书中,若涉及到术语“第一”、“第二”的特征可以明示或者隐含地包括一个或者更多个该特征。在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除非另有说明,“多个”的含义是两个或两个以上。此外,说明书以及权利要求中“和/或”表示所连接对象的至少其中之一,字符“/”,一般表示前后关联对象是一种“或”的关系。
在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需要理解的是,若涉及到术语“中心”、“纵向”、“横向”、“长度”、“宽度”、“厚度”、“上”、“下”、“前”、“后”、“左”、“右”、“竖直”、“水平”、“顶”、“底”“内”、“外”、“顺时针”、“逆时针”、“轴向”、“径向”、“周向”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实用新型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制。
在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需要说明的是,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涉及到的术语“安装”、“相连”、“连接”,应做广义理解。例如,可以是固定连接,也可以是可拆卸连接,或一体地连接;可以是机械连接,也可以是电连接;可以是直接相连,也可以通过中间媒介间接相连,可以是两个元件内部的连通。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根据具体情况理解上述术语在本实用新型中的具体含义。
下面结合附图具体描述根据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管径连接组件。
如图1所示,根据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管井连接组件包括波纹管10、密封件30和第一填充件40。
具体而言,波纹管10的连接端12至少形成有波纹11,波纹管10的连接端12用于插接在流槽20的承接口21内。密封件30设在波纹管10的外周面,密封件30的内周面止抵波纹管10,密封件30的外周面止抵承接口21的内壁,以对波纹管10和流槽20的连接处形成密封。第一填充件40设在波纹管10的连接端12,第一填充件40为粘性材料件,且第一填充件40的体积可膨胀,第一填充件40用于填充波纹管10与流槽20的连接间隙。
换言之,如图1所示,根据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管井连接组件主要由波纹管10、密封件30和第一填充件40。其中,波纹管10为钢带增强聚乙烯螺旋波纹管,波纹管10的连接端12形成有波纹11,波纹管10的连接端12用于插接在流槽20的承接口21内。密封件30设置在波纹管10的外周面,密封件30的内周面止抵波纹管10,密封件30的外周面止抵承接口21的内壁,密封件30能够对波纹管10和流槽20的连接处形成密封,保证波纹管10与流槽20之间的密封性。
参见图1,第一填充件40设置在波纹管10的连接端12,第一填充件40可以采用粘性材料件,并且第一填充件40的体积可膨胀,第一填充件40用于填充波纹管10与流槽20的连接间隙。通过设置第一填充件40,通过第一填充件40的粘性和体积可膨胀,能够对承接口21的内壁和波纹管10的连接端12的外壁形成加压作用,阻塞渗漏通道,进一步增强波纹管10与流槽20的连接处的密封性能,提高管井连接组件的整体密封性,防止发生不均匀沉降。
由此,根据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管井连接组件,在波纹管10的连接端12设置密封件30,通过密封件30对波纹管10和流槽20的连接处形成密封,同时,在波纹管10和流槽20的连接间隙处设置第一填充件40,第一填充件40为具有粘性且体积可膨胀的材料件。通过设置第一填充件40,通过第一填充件40的粘性和体积可膨胀,能够对承接口21的内壁和波纹管10的连接端12的外壁形成加压作用,阻塞渗漏通道,进一步增强波纹管10与流槽20的连接处的密封性能,提高管井连接组件的整体密封性,防止发生不均匀沉降。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个实施例,密封件30设在连接端12靠近其端面的位置处,第一填充件40相对密封件30远离连接端12的端面。
也就是说,如图1所示,密封件30可以设置在连接端12靠近其端面的位置处,密封件30作为管井连接组件的一道密封。第一填充件40相对密封件30远离连接端12的端面,第一填充件40可以作为管井连接组件的第二道密封。通过在波纹管10与流道可能发生渗漏的通道上设置密封件30和第一填充件40,能够有效阻塞渗漏通道,增强波纹管10与流槽20的连接处的密封性能,提高管井连接组件的整体密封性,防止发生不均匀沉降。
在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具体实施方式中,密封件30设在连接端12的远离其端面的位置处,第一填充件40相对密封件30靠近连接端12的端面。
换句话说,密封件30可以设置在连接端12的远离其端面的位置处,第一填充件40相对密封件30靠近连接端12的端面。第一填充件40可以作为管井连接组件的第一道密封。密封件30可以作为管井连接组件的第二道密封,通过在波纹管10与流道可能发生渗漏的通道上设置密封件30和第一填充件40,能够有效阻塞渗漏通道,增强波纹管10与流槽20的连接处的密封性能,提高管井连接组件的整体密封性,防止发生不均匀沉降。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个实施例,管井连接组件还包括:第二填充件50,第二填充件50设在承接口21外,且第二填充件50分别设在波纹管10和流槽20连接处,以在承接口21外封闭波纹管10和流槽20的连接间隙。第二填充件50为粘性材料件。
换句话说,如图1所示,管井连接组件还可以包括第二填充件50,第二填充件50设置在承接口21外,并且第二填充件50分别用于连接波纹管10和流槽20的连接处,第二填充件50可以在承接口21外封闭波纹管10和流槽20的连接间隙,进一步达到有效阻塞渗漏通道的目的,增强波纹管10与流槽20的连接处的密封性能。第二填充件50可以采用粘性材料件,在承接口21外封闭波纹管10和流槽20的连接间隙进行有效密封。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个实施例,管井连接组件还包括:热收缩带60,热收缩带60绕设在波纹管10和流槽20的连接处,热收缩带60覆盖第二填充件50,且热收缩带60的一部分沿流槽20的外表面延伸。在波纹管10和流槽20的连接处,热收缩带60与波纹管10和流槽20的连接处粘接为一体。
也就是说,参见图1,管井连接组件还包括热收缩带60,热收缩带60可以绕设在波纹管10和流槽20的连接处。热收缩带60可以粘结在波纹管10和流槽20的连接处的外表面。热收缩带60覆盖第二填充件50,并且热收缩带60的一部分沿流槽20的外表面延伸。在波纹管10和流槽20的连接处,热收缩带60与波纹管10和流槽20的连接处粘接为一体。施工时,将波纹管10和流槽20的连接处外部用热收缩带60包住,用火焰加热热收缩带60,使热收缩带60与波纹管10和流槽20的连接处外表面粘结成一体。待冷却后,会形成恒定的包紧力,热收缩带60能够在可能的渗漏通道上形成第三道密封,能够有效阻塞渗漏通道,增强波纹管10与流槽20的连接处的密封性能,提高管井连接组件的整体密封性,防止发生不均匀沉降。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个实施例,流槽20上设有清扫口,清扫口用于与管井结构结合并形成密闭空间。换句话说,流槽20的上部可以连接有清扫口,清扫口可以与管井结构结合形成密闭空间,并且可以满足随时清扫疏通要求。在污水管道管井连接结构中,管材(波纹管10)、井和清扫口可以均使用HDPE(HDPE:High Density Polyethylene,高密度聚乙烯),并在可能的渗漏通道上采取三道密封方式,进一步使波纹管10、流槽20和清扫口组成一个整体,施工简便,有效避免不均匀沉降,不易发生渗漏,具有更好的气密性以及能满足随时清扫疏通要求。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个实施例,密封件30为橡胶圈,第一填充件40为麻丝水泥件,第二填充件50为快干水泥件。
换句话说,密封件30可以采用橡胶圈,第一填充件40可以采用麻丝水泥,第二填充件50可以采用快干水泥。橡胶圈可以套在波纹管10的管口(连接端12)上,上接流槽20的承接口21的内壁,橡胶圈能够在可能的渗漏通道上形成第一道密封。
参见图1,麻丝水泥可以填充在橡胶圈和流槽20的承接口21的内壁以及波纹管10的外层间的空隙处,麻丝水泥凝固后会对橡胶圈和流槽20的承接口21的内壁以及波纹管10额外层形成加压作用,进而阻塞渗漏通道,达到密封作用,麻丝水泥为渗漏通道上的第二道密封。
快干水泥可以设置在麻丝水泥的外部。施工时,不需要等待麻丝水泥凝固,直接在填充的麻丝水泥的外表抹上一层快干水泥,等待30min后,进行下一步骤,有效提高施工效率,不需等待麻丝水泥凝固的凝固时间。
热收缩带60可以粘结在波纹管10和流槽20的连接处外表面。施工时,将波纹管10和流槽20的连接处外部用热收缩带60包住,用火焰加热热收缩带60,使热收缩带60与波纹管10和流槽20的连接处外表面粘结成一体。待冷却后,会形成恒定的包紧力,热收缩带60能够在可能的渗漏通道上形成第三道密封,能够有效阻塞渗漏通道,增强波纹管10与流槽20的连接处的密封性能,提高管井连接组件的整体密封性,防止发生不均匀沉降。
流槽20的上部可以连接有清扫口,清扫口可以与管井结构结合形成密闭空间,并且可以满足随时清扫疏通要求。
总而言之,根据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管井连接组件,通过设置密封件30、第一填充件40、第二填充件50以及热收缩带60等结构,能够有效阻塞渗漏通道,增强波纹管10与流槽20的连接处的密封性能,提高管井连接组件的整体密封性,防止发生不均匀沉降。
当然,对于本领域技术人员来说,管井连接组件的其他结构及其工作原理是可以理解并且能够实现的,在本实用新型中不再详细赘述。
虽然已经通过例子对本实用新型的一些特定实施例进行了详细说明,但是本领域的技术人员应该理解,以上例子仅是为了进行说明,而不是为了限制本实用新型的范围。本领域的技术人员应该理解,可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的范围和精神的情况下,对以上实施例进行修改。本实用新型的范围由所附权利要求来限定。

Claims (9)

1.一种管井连接组件,其特征在于,包括:
波纹管,所述波纹管的连接端至少形成有波纹,所述波纹管的连接端用于插接在流槽的承接口内;
密封件,所述密封件设在所述波纹管的外周面,所述密封件的内周面止抵所述波纹管,所述密封件的外周面止抵所述承接口的内壁,以对所述波纹管和所述流槽的连接处形成密封;
第一填充件,所述第一填充件设在所述波纹管的连接端,所述第一填充件为粘性材料件,且所述第一填充件的体积可膨胀,所述第一填充件用于填充所述波纹管与所述流槽的连接间隙。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管井连接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密封件设在所述连接端靠近其端面的位置处,所述第一填充件相对所述密封件远离所述连接端的端面。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管井连接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密封件设在所述连接端的远离其端面的位置处,所述第一填充件相对所述密封件靠近所述连接端的端面。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管井连接组件,其特征在于,还包括:第二填充件,所述第二填充件设在所述承接口外,且所述第二填充件分别设在所述波纹管和所述流槽连接处,以在所述承接口外封闭所述波纹管和所述流槽的连接间隙。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管井连接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填充件为粘性材料件。
6.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管井连接组件,其特征在于,还包括:热收缩带,所述热收缩带绕设在所述波纹管和所述流槽的连接处,所述热收缩带覆盖所述第二填充件,且所述热收缩带的一部分沿所述流槽的外表面延伸。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管井连接组件,其特征在于,在所述波纹管和流槽的连接处,所述热收缩带与所述波纹管和流槽的连接处粘接为一体。
8.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管井连接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流槽上设有清扫口,所述清扫口用于与管井结构结合并形成密闭空间。
9.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管井连接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密封件为橡胶圈,所述第一填充件为麻丝水泥件,所述第二填充件为快干水泥件。
CN202321113804.3U 2023-05-10 2023-05-10 管井连接组件 Active CN220668652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321113804.3U CN220668652U (zh) 2023-05-10 2023-05-10 管井连接组件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321113804.3U CN220668652U (zh) 2023-05-10 2023-05-10 管井连接组件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20668652U true CN220668652U (zh) 2024-03-26

Family

ID=90327461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321113804.3U Active CN220668652U (zh) 2023-05-10 2023-05-10 管井连接组件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20668652U (zh)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209762491U (zh) 一种排水管道连接结构
CN101619779B (zh) 防护井连接地埋管道的密封装置
CN108679358A (zh) 一种燃气管道非开挖内衬修复施工工艺
CN107725966A (zh) 一种用于破损管道修复的内衬rpc薄壁修复管及其修复方法
CN220668652U (zh) 管井连接组件
CN106122631A (zh) 一种带防腐内衬的混凝土复合管及其生产、组装方法
CN213479423U (zh) 一种承插式混凝土雨污水管段及管道
CN110486538A (zh) 一种预埋套管与管道连接封堵结构与封堵方法
CN207621524U (zh) 管道对接环缝修理密封结构
US6920900B2 (en) Sewer pipe section
CN202416361U (zh) 用于提高接口密封性的检查井及其连接的支管
CN206929441U (zh) 一种注塑成型高强度加筋塑料管材
CN213776657U (zh) 一种插口端带钢接头的多重密封钢筋混凝土管涵
CN212338438U (zh) 一种用于检查井的套筒式内外双重闭水柔性连接装置
CN107795795A (zh) 一种预制保温直管与异形管件的现场保温结构及施工方法
CN107191720A (zh) 用于高压软管的密封连接头及其高压软管的连接方法
CN208381509U (zh) 一种新型承压式复合排水管
CN211925070U (zh) 一种直埋保温管与普通保温钢管的连接结构
CN211371544U (zh) 一种缠绕管连接用防渗漏复合胶圈
CN219432743U (zh) 一种承插型管道连接装置
CN201259025Y (zh) 地埋管道连接防护井的密封装置
CN111350894A (zh) 一种铝合金节能管道
CN220247412U (zh) 一种竖向管道沉降补偿装置
KR101513849B1 (ko) 배관 연결부 밀봉 구조
CN208381515U (zh) 承压式复合排水管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