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20656135U - 呼吸气路和呼吸机 - Google Patents

呼吸气路和呼吸机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20656135U
CN220656135U CN202321771571.6U CN202321771571U CN220656135U CN 220656135 U CN220656135 U CN 220656135U CN 202321771571 U CN202321771571 U CN 202321771571U CN 220656135 U CN220656135 U CN 220656135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pressure
air
path
suction branch
low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321771571.6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林晗
颜运康
黄兴强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Shenzhen Wisonic Medical Technology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Shenzhen Wisonic Medical Technology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Shenzhen Wisonic Medical Technology Co ltd filed Critical Shenzhen Wisonic Medical Technology Co ltd
Priority to CN202321771571.6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20656135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20656135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20656135U/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Landscapes

  • Respiratory Apparatuses And Protective Means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呼吸气路和呼吸机。该呼吸气路包括吸气气路和呼气气路;吸气气路包括高压一路、高压二路、低压一路和吸气支路;高压一路与吸气支路的第一端相连,还包括第一流量检测装置和第一流量调节装置;高压二路与吸气支路的第一端相连,还包括第二流量调节装置;低压一路与吸气支路的第一端相连,还包括防反流装置;吸气支路的第二端设有吸气端口,高压二路、低压一路和吸气支路中的至少一个上设有流量检测装置,低压一路和吸气支路的任一个设有增压装置;高压一路、高压二路和低压一路中的至少两个共同工作,切换进入不同组合对应的供气模式,操作简单方便,且空气可以来源于中央供气系统或环境,降低对中央供气系统的依赖。

Description

呼吸气路和呼吸机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医疗设备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呼吸气路和呼吸机。
背景技术
呼吸机作为辅助呼吸困难或者支持不能自主呼吸的患者实现机械通气的医疗设备,已经广泛应用于医院。一般而言,呼吸机需要空气和氧气两种供气气源,通过混合这两种气体以便为患者输出所需氧浓度的混合气体。目前,在设有能够提供空气和氧气两种供气气源的中央供气系统的医院中,呼吸机的空气来源几乎均由中央供气系统提供;而在缺少中央供气系统的医院中或者中央供气系统的气体气压不稳定时,呼吸机无法及时地使用呼吸机对患者进行救助。
为了使呼吸机摆脱对中央供气系统的依赖,现有技术中设计呼吸机具有不同供气模式,通过切换装置实现不同模式切换,使得呼吸机在中央供气系统提供的气体气压稳定时可进行高性能治疗工作,在缺少中央供气系统的医院中或者中央供气系统的气体气压不稳定时,也可正常及时地为患者实施救助,但这种呼吸机需进行复杂的气路设计才会使其实现不同供气模式。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一种呼吸气路和呼吸机,以解决现有呼吸机需进行复杂的气路设计才可使其实现不同供气模式的问题。
一种呼吸气路,所述呼吸气路包括用于供患者吸气的吸气气路和用于供患者呼气的呼气气路;
所述吸气气路包括高压一路、高压二路、低压一路和吸气支路;
所述高压一路的第一端设有第一气源接口,第二端与所述吸气支路的第一端相连,还包括设置在所述第一气源接口和所述吸气支路的第一端之间的第一流量检测装置和第一流量调节装置;
所述高压二路的第一端设有第二气源接口,第二端与所述吸气支路的第一端相连,还包括设置在所述第二气源接口和所述吸气支路的第一端之间的第二流量调节装置;
所述低压一路的第一端设有第三气源接口,第二端与所述吸气支路的第一端相连,还包括设置在所述第三气源接口和所述吸气支路的第一端之间的防反流装置;
所述吸气支路的第二端设有吸气端口;
所述高压二路、所述低压一路和所述吸气支路中的至少一个上设有流量检测装置,所述低压一路和所述吸气支路的任一个设有增压装置;
所述高压一路、所述高压二路和所述低压一路中的至少两个共同工作,切换进入不同组合对应的供气模式。
优选地,所述高压二路还包括设置在所述第二气源接口和所述吸气支路的第一端之间的第二流量检测装置;
所述低压一路还包括设置在所述第三气源接口和所述吸气支路的第一端之间的第三流量检测装置;
所述吸气支路还包括设置在所述吸气支路的第一端和所述吸气端口之间的增压装置。
优选地,所述高压二路还包括设置在所述第二气源接口和所述吸气支路的第一端之间的第二流量检测装置;
所述低压一路还包括设置在所述第三气源接口和所述吸气支路的第一端之间的增压装置和第三流量检测装置。
优选地,所述高压二路的第二端通过第二流量检测装置与所述吸气支路的第一端相连;
所述低压一路的第二端通过所述第二流量检测装置与所述吸气支路的第一端相连;
所述吸气支路还包括设置在所述吸气支路的第一端和所述吸气端口之间的增压装置。
优选地,所述呼吸气路还包括第二流量检测装置;
所述高压二路通过所述第二流量检测装置与所述吸气支路的第一端相连;
所述低压一路通过所述第二流量检测装置与所述吸气支路的第一端相连;
所述低压一路还包括设置在所述第三气源接口和所述吸气支路的第一端之间的增压装置。
优选地,所述吸气支路还包括设置在所述吸气支路的第一端和所述吸气端口之间的增压装置和第四流量检测装置。
优选地,所述低压一路还包括设置在所述第三气源接口和所述吸气支路的第一端之间的增压装置;
所述吸气支路还包括设置在所述吸气支路的第一端和所述吸气端口之间的第四流量检测装置。
优选地,所述吸气支路的第一端设有混合腔,所述混合腔与所述高压一路的第二端、所述高压二路的第二端和所述低压一路的第二端相连。
优选地,所述高压一路还包括第一过滤装置,所述第一过滤装置设置在所述第一气源接口和所述吸气支路的第一端之间;
所述高压二路还包括第二过滤装置,所述第二过滤装置设置在所述第二气源接口和所述吸气支路的第一端之间;
所述低压一路还包括第三过滤装置和第四过滤装置,所述第三过滤装置和所述第四过滤装置,依次设置在所述第三气源接口和所述吸气支路的第一端之间。
优选地,所述高压一路还包括第一压力传感器,所述第一压力传感器设置在所述第一气源接口和所述吸气支路的第一端之间;
所述高压二路还包括第二压力传感器,所述第二压力传感器设置在所述第二气源接口和所述吸气支路的第一端之间;
所述低压一路还包括第三压力传感器,所述第三压力传感器设置在所述第三气源接口和所述吸气支路的第一端之间。
优选地,所述高压一路还包括第一调压装置,所述第一调压装置设置在所述第一气源接口和所述吸气支路的第一端之间;
所述高压二路还包括第二调压装置,所述第二调压装置设置在所述第二气源接口和所述吸气支路的第一端之间。
优选地,所述吸气支路还包括吸气阀,所述吸气阀设置在所述吸气支路的第一端与所述吸气端口之间。
优选地,所述吸气支路还包括单向阀,所述单向阀设置所述吸气支路的第一端与所述吸气端口之间。
优选地,所述吸气支路还包括氧浓度检测装置,所述氧浓度检测装置设置在所述吸气支路的第一端与所述吸气端口之间。
优选地,所述吸气支路还包括湿化装置,所述湿化装置设置在所述吸气支路的第一端与所述吸气端口之间。
优选地,所述吸气支路还包括安全阀,所述安全阀的一端连接外部环境,另一端设置在所述吸气支路的第一端与所述吸气端口之间。
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一种呼吸机,包括控制器和上述呼吸气路;
所述控制器与所述高压一路、所述高压二路和所述低压一路相连,用于控制所述高压一路、所述高压二路和所述低压一路中的至少两个共同工作,切换进入不同组合对应的供气模式。
上述呼吸气路和呼吸机,高压一路、高压二路和低压一路均连接吸气支路的第一端,可向吸气支路的第一端输入不同气体,而吸气支路的第二端设有吸气端口,可将吸气支路的第一端内的混合气体传输给患者,由于高压一路、低压一路和高压二路中的至少两个共同工作,切换进入不同组合对应的供气模式,即可通过调整高压一路、高压二路和低压一路共同工作的组合关系,使得该吸气气路切换进入不同供气模式,由于空气可以来源于中央供气系统,也可以通过高压一路或者低压一路上的增压装置从环境中抽取,使得吸气气路既可摆脱中央供气系统的依赖,实现不同供气模式的切换,而且不同供气模式通过调整高压一路、高压二路和低压一路的工作状态实现,其气路设计较简单,成本较低。
附图说明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性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
图1是本实用新型一实施例中呼吸机的一结构框图;
图2是本实用新型一实施例中呼吸机的另一结构框图;
图3是本实用新型一实施例中呼吸机的另一结构框图;
图4是本实用新型一实施例中呼吸机的另一结构框图;
图5是本实用新型一实施例中呼吸机的另一结构框图;
图6是本实用新型一实施例中呼吸机的另一结构框图;
图7是本实用新型一实施例中防反流装置的一结构框图。
其中,1、高压一路;11、第一气源接口;12、第一过滤装置;13、第一压力传感器;14、第一调压装置;15、第一流量调节装置;16、第一流量检测装置;2、高压二路;22、第二气源接口;22、第二过滤装置;23、第二压力传感器;24、第二调压装置;25、第二流量调节装置;26、第二流量检测装置;3、低压一路;31、第三气源接口;32、第三过滤装置;33、第四过滤装置;34、第三压力传感器;35、防反流装置;351、单向阀;352、通断装置;3521、先导阀;3522、气控通断阀;36、第三流量检测装置;4、吸气支路;41、混合腔;42、吸气阀;43、第四流量检测装置;44、单向阀;45、安全阀;46、氧浓度检测装置;47、湿化装置;48、增压装置;49、吸气端口;5、控制器。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结合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是本实用新型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实用新型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作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实用新型保护的范围。
应当理解的是,本实用新型能够以不同形式实施,而不应当解释为局限于这里提出的实施例。相反地,提供这些实施例将使公开彻底和完全,并且将本实用新型的范围完全地传递给本领域技术人员。在附图中,为了清楚,层和区的尺寸以及相对尺寸可能被夸大自始至终相同附图标记表示相同的元件。
应当明白,当元件或层被称为“在…上”、“与…相邻”、“连接到”或“耦合到”其它元件或层时,其可以直接地在其它元件或层上、与之相邻、连接或耦合到其它元件或层,或者可以存在居间的元件或层。相反,当元件被称为“直接在…上”、“与…直接相邻”、“直接连接到”或“直接耦合到”其它元件或层时,则不存在居间的元件或层。应当明白,尽管可使用术语第一、第二、第三等描述各种元件、部件、区、层和/或部分,这些元件、部件、区、层和/或部分不应当被这些术语限制。这些术语仅仅用来区分一个元件、部件、区、层或部分与另一个元件、部件、区、层或部分。因此,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教导之下,下面讨论的第一元件、部件、区、层或部分可表示为第二元件、部件、区、层或部分。
空间关系术语例如“在…下”、“在…下面”、“下面的”、“在…之下”、“在…之上”、“上面的”等,在这里可为了方便描述而被使用从而描述图中所示的一个元件或特征与其它元件或特征的关系。应当明白,除了图中所示的取向以外,空间关系术语意图还包括使用和操作中的器件的不同取向。例如,如果附图中的器件翻转,然后,描述为“在其它元件下面”或“在其之下”或“在其下”元件或特征将取向为在其它元件或特征“上”。因此,示例性术语“在…下面”和“在…下”可包括上和下两个取向。器件可以另外地取向(旋转90度或其它取向)并且在此使用的空间描述语相应地被解释。
在此使用的术语的目的仅在于描述具体实施例并且不作为本实用新型的限制。在此使用时,单数形式的“一”、“一个”和“所述/该”也意图包括复数形式,除非上下文清楚指出另外的方式。还应明白术语“组成”和/或“包括”,当在该说明书中使用时,确定所述特征、整数、步骤、操作、元件和/或部件的存在,但不排除一个或更多其它的特征、整数、步骤、操作、元件、部件和/或组的存在或添加。在此使用时,术语“和/或”包括相关所列项目的任何及所有组合。
为了彻底理解本实用新型,将在下列的描述中提出详细的结构及步骤,以便阐释本实用新型提出的技术方案。本实用新型的较佳实施例详细描述如下,然而除了这些详细描述外,本实用新型还可以具有其他实施方式。
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一种呼吸气路,如图1-图6所示,所述呼吸气路包括用于供患者吸气的吸气气路和用于供患者呼气的呼气气路;
所述吸气气路包括高压一路1、高压二路2、低压一路3和吸气支路4;
所述高压一路1的第一端设有第一气源接口11,第二端与所述吸气支路4的第一端相连,还包括设置在所述第一气源接口11和所述吸气支路4的第一端之间的第一流量检测装置16和第一流量调节装置15;
所述高压二路2的第一端设有第二气源接口21,第二端与所述吸气支路4的第一端相连,还包括设置在所述第二气源接口21和所述吸气支路4的第一端之间的第二流量调节装置25;
所述低压一路3的第一端设有第三气源接口31,第二端与所述吸气支路4的第一端相连,还包括设置在所述第三气源接口31和所述吸气支路4的第一端之间的防反流装置35;
所述吸气支路4的第二端设有吸气端口49;
所述高压二路2、所述低压一路3和吸气支路4的至少一个上设有流量检测装置,低压一路3或者吸气支路4上设有增压装置;
所述高压一路1、所述高压二路2和所述低压一路3中的至少两个共同工作,切换进入不同组合对应的供气模式。
其中,吸气气路是用于供患者吸气的支路。作为一示例,吸气气路的一端连接外部环境或者高压气源,另一端设有吸气端口49,以例患者吸气。呼气气路是用于供患者呼气的支路。作为一示例,呼气气路的一端连接呼气端口,另一端连接外部环境,用于将患者呼出的气体传输至外部环境。本示例中,呼气支路内可设有用于进行流量调节或者其他控制的元器件,该元器件与控制器5相连并受控制器5控制,以根据实际情况控制呼气气路工作。
其中,高压一路1是用于提供高压气体的第一个支路,此处的高压气体为高压氧气。第一气源接口11是指高压一路1上的用于连接高压气源的接口,具体为用于连接高压氧气气源的接口。
其中,第一流量检测装置16是高压一路1上设置的流量检测装置。该第一流量检测装置16可以为流量传感器,也可以为文丘里或者孔板等可以实现类似功能的装置。该第一流量检测装置16设置在第一气源接口11和吸气支路4的第一端之间,可实现对高压一路1内的高压氧气进行流量检测,获取第一流量检测值。
其中,第一流量调节装置15是高压一路1上设置的流量调节装置,该第一流量调节装置15可以为比例阀,也可以为由电机构成的流量控制阀或者其他可以实现流量调节的装置。作为一示例,第一流量调节装置15设置在第一气源接口11和吸气支路4的第一端之间,可实现对高压一路1内的高压氧气进行流量调整,以调整进入吸气支路4的第一端的高压氧气的气体流量。
作为一示例,高压一路1的第一端上设有第一气源接口11可连接高压氧气气源,高压一路1的第二端与吸气支路4的第一端相连,在高压一路1工作时,可将第一气源接口11接收到的高压氧气传输至吸气支路4,以满足患者的吸气需求。本示例中,高压一路1上还设有第一流量检测装置16和第一流量调节装置15,该第一流量检测装置16和第一流量调节装置15均与控制器5相连,控制器5可接收第一流量检测装置16检测到的第一流量检测值,根据第一流量检测值,控制与其相连的第一流量调节装置15调整进入吸气支路4的第一端的高压氧气的气体流量,以保证输入正确流量的高压氧气。
其中,高压二路2是用于提供高压气体的第二个支路,此处的高压气体为除了高压氧气以外的其他高压气体。高压二路2为用于提供高压空气或者高压含氧混合气体的支路,此处的高压含氧混合气体可以为但不限于高压氦氧混合气体,也可以为其他满足患者需要的混合气体。第二气源接口21是指高压二路2上的用于连接高压气源的接口,具体为连接高压空气气源或者含氧混合气源的接口。
作为一示例,高压二路2的一端连接高压空气气源或者含氧混合气源,另一端与吸气支路4的第一端相连,在高压二路2工作时,可将高压空气气源中的高压空气或者含氧混合气源中的高压含氧混合气体输入至吸气支路4的第一端,使其与其他支路输入的气体混合,以给患者提供其所需的气体。
作为一示例,高压二路2的第一端上设有第二气源接口21,可连接高压空气气源或者含氧混合气源,高压二路2的第二端与吸气支路4的第一端相连,在高压二路2工作时,可将第二气源接口21接收到的高压空气或者高压含氧混合气体传输至吸气支路4,以满足患者的吸气需求。本示例中,高压二路2还设有第二流量调节装置25,该第二流量调节装置25与控制器5相连,控制器5可控制第二流量调节装置25调整进入吸气支路4的第一端的高压空气或者高压含氧混合气体的气体流量,以保证输入正确流量的高压空气或者高压含氧混合气体。
其中,低压一路3是用于提供环境空气的支路。其中,第三气源接口31是指低压一路3上设置的用于连接环境空气气源的接口,该第三气源接口31与外部环境相连,用于将外部环境的环境空气通过低压一路3传输至吸气支路4。作为一示例,低压一路3的一端设有第三气源接口31,用于连接环境空气,另一端连接吸气支路4的第一端,在增压装置48工作时,可将环境空气气源中的环境空气输入至吸气支路4的第一端,使其与其他支路输入的气体混合,以给患者提供其所需的环境空气。
防反流装置35是指低压一路3上的用于限制低压一路3内的气体反流的装置,该防反流装置35设置在第三气源接口31和吸气支路4的第一端之间,用于防止吸气支路4的第一端内的混合气体反向传输,起到防止气体泄漏的作用。
其中,吸气支路4是用于供患者吸气的支路。此处的吸气端口49是指用于供患者吸气的端口。作为一示例,吸气支路4的第一端与高压一路1、高压二路2和低压一路3相连,吸气支路4的第二端与吸气端口49相连,可将高压一路1、高压二路2和低压一路3中的至少两个输出的气体进行混合,具体可通过混合腔保障气体的混合效果,再通过吸气端口49输出满足患者需求的气体,以供患者吸气使用。
作为一示例,所述高压二路2、所述低压一路3和吸气支路4的至少一个上设有流量检测装置,可以为在高压二路2和低压一路3上分别设有一个流量检测装置,也可以仅设有一个流量检测装置,以使高压二路和低压一路3共用一个流量检测装置,还可以在吸气支路4上设有一个流量检测装置,以使高压二路2或者低压一路3与高压一路1共同工作时,高压二路2或者低压一路3可实现流量检测。一般工作时,需将高压二路2和/或低压一路3与高压一路1配合,以保障切换至不同供气模式下,对高压二路2和/或低压一路3的流量检测和控制。
作为一示例,低压一路3和吸气支路4上设有增压装置,是指可以将增压装置设置在低压一路3上,也可以设置在吸气支路4上,在需要采用低压一路3供气时,设置在低压一路3上的增压装置或者设置在吸气支路4上的增压装置,均可调整进入低压一路3的空气流量,保证低压一路3输出正常的空气流量,使得低压一路3与高压一路1和/或高压二路2配合时,可保证输出正常流量与浓度的空氧混合气体。
本实施例中,高压一路1、高压二路2和低压一路3均连接吸气支路4的第一端,可向吸气支路4的第一端输入不同气体,而吸气支路4的第二端设有吸气端口,可将吸气支路的第一端内的混合气体传输给患者,由于高压一路1、低压一路2和高压二路3中的至少两个共同工作,切换进入不同组合对应的供气模式,即可通过调整高压一路1、高压二路2和低压一路3共同工作的组合关系,使得该吸气气路切换进入不同供气模式,由于空气可以来源于中央供气系统,也可以通过设置在高压一路或者低压一路3上的增压装置从环境中抽取,使得吸气气路既可摆脱中央供气系统的依赖,实现不同供气模式的切换,而且不同供气模式通过调整高压一路、高压二路2和低压一路3的工作状态实现,其气路设计较简单,成本较低。
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一种呼吸气路,如图1所示,所述呼吸气路包括用于供患者吸气的吸气气路和用于供患者呼气的呼气气路;
所述吸气气路包括高压一路1、高压二路2、低压一路3和吸气支路4;
所述高压一路1的第一端设有第一气源接口11,第二端与所述吸气支路4的第一端相连,还包括设置在所述第一气源接口11和所述吸气支路4的第一端之间的第一流量检测装置16和第一流量调节装置15;
所述高压二路2的第一端设有第二气源接口21,第二端与所述吸气支路4的第一端相连,还包括设置在所述第二气源接口21和所述吸气支路4的第一端之间的第二流量调节装置25和第二流量检测装置26;
所述低压一路3的第一端设有第三气源接口31,第二端与所述吸气支路4的第一端相连,还包括设置在所述第三气源接口31和所述吸气支路4的第一端之间的防反流装置35和第三流量检测装置36;
所述吸气支路4的第二端设有吸气端口49,还包括设置在吸气支路4的第二端和吸气端口49之间的增压装置48;
所述高压一路1、所述高压二路2和所述低压一路3中的至少两个共同工作,切换进入不同组合对应的供气模式。
其中,第二流量检测装置26是高压二路2上设置的流量检测装置,该第二流量检测装置26可以为流量传感器,也可以为文丘里或者孔板等可以实现类似功能的装置。作为一示例,该第二流量检测装置26设置在第二气源接口21和吸气支路4的第一端之间,可实现对高压二路2内的高压空气或者高压含氧混合气体进行流量检测,获取第二流量检测值。
第三流量检测装置36是低压一路3上设置的流量检测装置,该第三流量检测装置36可以为流量传感器,也可以为文丘里或者孔板等可以实现类似功能的装置。作为一示例,该第三流量检测装置36设置在第三气源接口31和吸气支路4的第一端之间,可实现对低压一路3内的环境空气进行流量检测,获取第三流量检测值,以使控制器5根据第三流量检测值进行气体流量控制。增压装置48是指用于实现增压处理的装置。作为一示例,增压装置可以为涡轮,也可以为其他完成相同功能的装置,例如小型压缩机。
作为一示例,在高压二路2参与工作时,设置在高压二路2中的第二流量检测装置26与控制器相连,可将检测到的第二流量检测值发送给控制器5,以使控制器根据接收到的第二流量检测值调整高压二路2的气体流量;在低压一路3参与工作时,设置在低压一路3中的第三流量检测装置36和设置在吸气支路4中的增压装置48均与控制器5相连,第三流量检测装置36可将检测到的第三流量检测值发送给控制器5,以使控制器5可根据第三流量检测值,控制设置在吸气支路4中的增压装置48调整吸气支路4的混合气体流量,进而调整进入低压一路3的空气流量,保证低压一路3输出正常的空气流量,使得低压一路3与高压一路1和/或高压二路2配合时,可保证输出正常流量与浓度的空氧混合气体。
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一种呼吸气路,如图2所示,所述呼吸气路包括用于供患者吸气的吸气气路和用于供患者呼气的呼气气路;
所述吸气气路包括高压一路1、高压二路2、低压一路3和吸气支路4;
所述高压一路1的第一端设有第一气源接口11,第二端与所述吸气支路4的第一端相连,还包括设置在所述第一气源接口11和所述吸气支路4的第一端之间的第一流量检测装置16和第一流量调节装置15;
所述高压二路2的第一端设有第二气源接口21,第二端与所述吸气支路4的第一端相连,还包括设置在所述第二气源接口21和所述吸气支路4的第一端之间的第二流量调节装置25和第二流量检测装置26;
所述低压一路3的第一端设有第三气源接口31,第二端与所述吸气支路4的第一端相连,还包括设置在所述第三气源接口31和所述吸气支路4的第一端之间的防反流装置35、增压装置48和第三流量检测装置36;
所述吸气支路4的第二端设有吸气端口49;
所述高压一路1、所述高压二路2和所述低压一路3中的至少两个共同工作,切换进入不同组合对应的供气模式。
其中,图1和图2所示的高压一路1和高压二路2的结构相同,图1和图2所示的低压一路3均设有防反流装置35和第三流量检测装置36,且所有吸气支路4的第二端均设有吸气端口49,为了避免重复,此处不一一赘述。由图1和图2可知,两个呼吸气路中的增压装置48的位置不同,图1所示的呼吸气路中增压装置48设置在吸气支路4中,而图2所示的呼吸气路中增压装置48设置在低压一路3中,使得增压装置48可对低压一路3的环境空气进行提取,以将抽取到的环境空气传输至吸气支路4上。
作为一示例,在高压二路2参与工作时,设置在高压二路2中的第二流量检测装置26与控制器相连,可将检测到的第二流量检测值发送给控制器5,以使控制器根据接收到的第二流量检测值调整高压二路2的气体流量;在低压一路3参与工作时,设置在低压一路3中的第三流量检测装置36和设置在低压一路3中的增压装置48均与控制器5相连,第三流量检测装置36可将检测到的第三流量检测值发送给控制器5,以使控制器5可根据第三流量检测值,控制设置在低压一路3的增压装置48调整进入低压一路3的空气流量,保证低压一路3可输出正常的空气流量,在低压一路3与高压一路1和/或高压二路2配合时,可保证输出正常流量与浓度的空氧混合气体。
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一种呼吸气路,如图3所示,所述呼吸气路包括用于供患者吸气的吸气气路和用于供患者呼气的呼气气路;
所述吸气气路包括高压一路1、高压二路2、低压一路3和吸气支路4;
所述高压一路1的第一端设有第一气源接口11,第二端与所述吸气支路4的第一端相连,还包括设置在所述第一气源接口11和所述吸气支路4的第一端之间的第一流量检测装置16和第一流量调节装置15;
所述高压二路2的第一端设有第二气源接口21,第二端与所述吸气支路4的第一端相连,还包括设置在所述第二气源接口21和所述吸气支路4的第一端之间的第二流量调节装置25,所述高压二路2的第二端通过第二流量检测装置26与吸气支路4的第一端相连;
所述低压一路3的第一端设有第三气源接口31,第二端与所述吸气支路4的第一端相连,还包括设置在所述第三气源接口31和所述吸气支路4的第一端之间的防反流装置35,所述低压一路3的第二端通过所述第二流量检测装置26与吸气支路4的第一端相连;
所述吸气支路4的第二端设有吸气端口49,还包括设置在吸气支路4的第二端和吸气端口49之间的增压装置48;
所述高压一路1、所述高压二路2和所述低压一路3中的至少两个共同工作,切换进入不同组合对应的供气模式。
其中,图1和图3所示的呼吸气路中的结构类似,区别点在于图1中的高压二路2中设有第二流量检测装置26,低压一路3中设有第三流量检测装置36,而图3中的高压二路2和低压二路3共同一第二流量检测装置26。
其中,第二流量检测装置26是高压二路2和低压一路3共同的流量检测装置,该第二流量检测装置26可以为流量传感器,也可以为文丘里或者孔板等可以实现类似功能的装置。作为一示例,该第二流量检测装置26设置在第二气源接口21和吸气支路4的第一端之间,可实现对高压二路2内的高压空气或者高压含氧混合气体进行流量检测,获取第二流量检测值。
作为一示例,在高压二路2参与工作时,设置在高压二路2的第二端上的第二流量检测装置26与控制器相连,可将检测到的第二流量检测值发送给控制器5,以使控制器根据接收到的第二流量检测值调整高压二路2的气体流量;在低压一路3参与工作时,设置在低压一路3的第二端上的第二流量检测装置26和设置在吸气支路4中的增压装置48均与控制器5相连,第二流量检测装置26可将检测到的第二流量检测值发送给控制器5,以使控制器5可根据第二流量检测值,控制设置在吸气支路4中的增压装置48调整吸气支路4的混合气体流量,进而调整进入低压一路3的空气流量,保证低压一路3输出正常的空气流量,在低压一路3与高压一路2配合时,可保证输出正常流量与浓度的空氧混合气体。
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一种呼吸气路,如图4所示,所述呼吸气路包括用于供患者吸气的吸气气路和用于供患者呼气的呼气气路;
所述吸气气路包括高压一路1、高压二路2、低压一路3和吸气支路4;
所述高压一路1的第一端设有第一气源接口11,第二端与所述吸气支路4的第一端相连,还包括设置在所述第一气源接口11和所述吸气支路4的第一端之间的第一流量检测装置16和第一流量调节装置15;
所述高压二路2的第一端设有第二气源接口21,第二端与所述吸气支路4的第一端相连,还包括设置在所述第二气源接口21和所述吸气支路4的第一端之间的第二流量调节装置25,所述高压二路2的第二端通过第二流量检测装置26与吸气支路4的第一端相连;
所述低压一路3的第一端设有第三气源接口31,第二端与所述吸气支路4的第一端相连,还包括设置在所述第三气源接口31和所述吸气支路4的第一端之间的防反流装置35和增压装置48,所述低压一路3的第二端通过所述第二流量检测装置26与吸气支路4的第一端相连;
所述吸气支路4的第二端设有吸气端口49;
所述高压一路1、所述高压二路2和所述低压一路3中的至少两个共同工作,切换进入不同组合对应的供气模式。
其中,图2和图4所示的呼吸气路中的结构类似,区别点在于图2中的高压二路2中设有第二流量检测装置26,而低压一路3中设有第三流量检测装置36,而图4中的高压二路2和低压二路3共同使用一个第二流量检测装置26。
作为一示例,在高压二路2参与工作时,设置在高压二路2的第二端上的第二流量检测装置26与控制器相连,可将检测到的第二流量检测值发送给控制器5,以使控制器根据接收到的第二流量检测值调整高压二路2的气体流量;在低压一路3参与工作时,设置在低压一路3的第二端上的第二流量检测装置26和设置在低压一路3中的增压装置48均与控制器5相连,第二流量检测装置26可将检测到的第二流量检测值发送给控制器5,以使控制器5可根据第二流量检测值,控制设置在低压一路3的增压装置48调整进入低压一路3的空气流量,保证低压一路3可输出正常的空气流量,在低压一路3与高压一路2配合时,可保证输出正常流量与浓度的空氧混合气体。
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一种呼吸气路,如图5所示,所述呼吸气路包括用于供患者吸气的吸气气路和用于供患者呼气的呼气气路;
所述吸气气路包括高压一路1、高压二路2、低压一路3和吸气支路4;
所述高压一路1的第一端设有第一气源接口11,第二端与所述吸气支路4的第一端相连,还包括设置在所述第一气源接口11和所述吸气支路4的第一端之间的第一流量检测装置16和第一流量调节装置15;
所述高压二路2的第一端设有第二气源接口21,第二端与所述吸气支路4的第一端相连,还包括设置在所述第二气源接口21和所述吸气支路4的第一端之间的第二流量调节装置25;
所述低压一路3的第一端设有第三气源接口31,第二端与所述吸气支路4的第一端相连,还包括设置在所述第三气源接口31和所述吸气支路4的第一端之间的防反流装置35;
所述吸气支路4的第二端设有吸气端口49,还包括设置在所述吸气支路4的第一端和所述吸气端口49之间的增压装置48和第四流量检测装置43;
所述高压一路1、所述高压二路2和所述低压一路3中的至少两个共同工作,切换进入不同组合对应的供气模式。
其中,图1和图5所示的高压一路1的结构相同,图1和图5所示的低压一路3均设有防反流装置35,且所有吸气支路4的第二端均设有吸气端口49和增压装置48,为了避免重复,此处不一一赘述。由图1和图5可知,图1所示的高压二路2上设有第二流量检测装置26,而图5所示的高压二路2中不设有第二流量检测装置26;图1所示的低压一路3中设有第三流量检测装置36,而图5所示低压一路3中不设有第三流量检测装置36;相应地,图1所示的吸气支路4不设有第四流量检测装置43,而图5所示的吸气支路4中设有第四流量检测装置43。
第四流量检测装置43为吸气支路4上设置的流量检测装置,该第四流量检测装置43可以为流量传感器,也可以为文丘里或者孔板等可以实现类似功能的装置。作为一示例,第四流量检测装置43设置在吸气支路4的第一端与吸气端口49之间,可实现对吸气支路4内传输的混合气体进行流量检测,获取第四流量检测值。本示例中,第四流量检测装置43与控制器5相连,用于将检测到的第四流量检测值发送给控制器5,以使控制器5根据第四流量检测值,进行对应模式下的流量调节装置、增压装置48和吸气阀42或者其他元件的控制。
作为一示例,设置在吸气支路4中的第四流量检测装置43和设置在吸气支路4中的增压装置48均与控制器5相连,第四流量检测装置43可将检测到的第四流量检测值发送给控制器5,以使控制器5根据第四流量检测值,控制增压装置48调整进入低压一路3的空气流量或控制第二流量调节装置25调整进入高压二路2中的高压空气/高压含氧混合气体的流量,保证低压一路3或高压二路2可输出正常气体流量,在高压一路1与高压二路2或低压一路3配合时,可保证输出正常流量与浓度的空氧混合气体。
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一种呼吸气路,如图6所示,所述呼吸气路包括用于供患者吸气的吸气气路和用于供患者呼气的呼气气路;
所述吸气气路包括高压一路1、高压二路2、低压一路3和吸气支路4;
所述高压一路1的第一端设有第一气源接口11,第二端与所述吸气支路4的第一端相连,还包括设置在所述第一气源接口11和所述吸气支路4的第一端之间的第一流量检测装置16和第一流量调节装置15;
所述高压二路2的第一端设有第二气源接口21,第二端与所述吸气支路4的第一端相连,还包括设置在所述第二气源接口21和所述吸气支路4的第一端之间的第二流量调节装置25;
所述低压一路3的第一端设有第三气源接口31,第二端与所述吸气支路4的第一端相连,还包括设置在所述第三气源接口31和所述吸气支路4的第一端之间的防反流装置35和增压装置48;
所述吸气支路4的第二端设有吸气端口49,还包括设置在所述吸气支路4的第一端和所述吸气端口49之间的第四流量检测装置43;
所述高压一路1、所述高压二路2和所述低压一路3中的至少两个共同工作,切换进入不同组合对应的供气模式。
其中,图5和图6所示的高压一路1和高压二路2的结构相同,图5和图6所示的低压一路3均设有防反流装置35,且所有吸气支路4的第二端均设有吸气端口49和第四流量检测装置43,为了避免重复,此处不一一赘述。由图5和图6可知,两个呼吸气路中的增压装置48的位置不同,图5所示的呼吸气路中增压装置48设置在吸气支路4中,而图6所示的呼吸气路中增压装置48设置在低压一路3中。
作为一示例,设置在吸气支路4中的第四流量检测装置43和设置在低压一路3中的增压装置48均与控制器5相连,第四流量检测装置43可将检测到的第四流量检测值发送给控制器5,以使控制器5根据第四流量检测值,控制增压装置48调整进入低压一路3的空气流量或控制第二流量调节装置25调整进入高压二路2中的高压空气/高压含氧混合气体的流量,保证低压一路3或高压二路2可输出正常气体流量,在高压一路1与高压二路2或低压一路3时,可保证输出正常流量与浓度的空氧混合气体。
作为一示例,高压一路1、低压一路3和高压二路2中的至少两个共同工作,切换进入不同供气模式,具体限定如下几种供气模式:
其一,高压一路1与高压二路2共同工作,切换进入第一供气模式,使得高压氧气气源中的高压氧气和高压空气气源中的高压空气输入到吸气支路4的第一端进行混合,并将高压氧气和高压空气所形成的混合气体通过吸气支路4传输给患者;或者,使得高压氧气气源中的高压氧气和含氧混合气源中的高压含氧混合气体(包括但不限于高压氦氧混合气体)输入到吸气支路4的第一端进行混合,并将高压氧气和高压含氧混合气体所形成的混合气体通过吸气支路4传输给患者。
其二,高压一路1与低压一路3共同工作,切换进入第二供气模式,使得高压氧气气源中的高压氧气和环境空气气源中的环境空气输入到吸气支路4的第一端进行混合,并将高压氧气和环境空气所形成的混合气体通过吸气支路4传输给患者;由于低压一路3中设有防止气体反向流动的防反流装置35,可防止气体从低压一路3的第三气源接口31泄漏出。
其三,高压二路2与低压一路3共同工作,切换进入第三供气模式,以使高压二路2与低压一路3共同工作,将两者所输入的气体混合并汇入吸气支路4,以提供给患者。
其四,高压一路1、高压二路2和低压一路3共同工作,切换进入第四供气模式,高压一路1、高压二路2和低压一路3共同工作,将三者所输入的气体混合并汇入吸气支路4,以提供给患者。
本实施例所提供的呼吸气路中,高压一路1、高压二路2和低压一路3均连接吸气支路4的第一端,可向吸气支路4的第一端输入不同气体,而吸气支路4的第二端设有吸气端口49,可将吸气支路4的第一端内的混合气体传输给患者,由于高压一路1、低压一路3和高压二路2中的至少两个共同工作,切换进入不同组合对应的供气模式,即可通过调整高压一路1、低压一路3和高压二路2共同工作的组合关系,使得该吸气气路切换进入不同供气模式,由于高压一路1、高压二路2和低压一路3中的空气可以来源于中央供气系统,也可以通过增压装置48从环境中抽取,使得吸气气路既可摆脱中央供气系统的依赖,实现不同供气模式的切换,而且不同供气模式通过调整高压一路1、低压一路3和高压二路2的工作状态实现,其气路设计较简单,成本较低。
在一实施例中,如图1-图6所示,吸气支路4的第一端设有混合腔41,混合腔41与高压一路1的第二端、高压二路2的第二端和低压一路3的第二端相连。
作为一示例,吸气支路4的第一端上设有混合腔41。高压一路1的第一端设有第一气源接口11,高压一路1的第二端与吸气支路4的混合腔41相连,以将高压氧气传输至混合腔41;高压二路2的第一端设有第二气源接口21,高压二路2的第二端与吸气支路4的混合腔41相连,以将高压空气或者高压含氧混合气体传输至混合腔41;低压一路3的第一端设有第三气源接口31,用于连接外部环境,低压一路3的第二端与吸气支路4的混合腔41相连,可将环境中的环境空气传输至混合腔41;本示例中,吸气支路4上设有混合腔41,可使高压一路1、高压二路2和低压一路3输出的气体可以充分混合,保障气体的混合效果。
在一实施例中,如图1-图6所示,高压一路1还包括第一过滤装置12,第一过滤装置12设置在第一气源接口11和吸气支路4的第一端之间;高压二路2还包括第二过滤装置22,第二过滤装置22设置在第二气源接口21和吸气支路4的第一端之间;低压一路3还包括第三过滤装置32和第四过滤装置33,第三过滤装置32和第四过滤装置33,依次设置在第三气源接口31和吸气支路4的第一端之间。
其中,第一过滤装置12是指高压一路1上设置的过滤装置。该第一过滤装置12设置在第一气源接口11与吸气支路4的第一端(即混合腔41)之间,可对高压氧气气源输入至高压一路1的高压氧气进行过滤,用于防止颗粒物及水气进入高压一路1,以保障最终输出到吸气支路4的第一端的高压氧气的清洁度。
其中,第二过滤装置22是指高压二路2上设置的过滤装置。该第二过滤装置22设置在第二气源接口21与吸气支路4的第一端(即混合腔41)之间,可对高压空气气源输入至高压二路2的高压氧气或者对含氧混合气源输入至高压二路2的高压含氧混合气体进行过滤,以防止颗粒物及水气进入高压二路2,以保障最终输出到吸气支路4的第一端的高压空气或者高压含氧混合气体的清洁度。
第三过滤装置32是低压一路3上设置的用于进行防尘过滤的装置,例如滤网。第四过滤装置33是指低压一路3上设置的用于进行病菌过滤的装置。由于低压一路3连接环境空气气源,环境空气中可能存在灰尘和病菌,本示例中,将第三过滤装置32和第四过滤装置33依次设置在第三气源接口31和吸气支路4的第一端之间,先采用第三过滤装置32过滤环境空气中颗粒物及水气,再采用第四过滤装置33过滤环境空气中的病菌,以保障进入吸气支路4的第一端内的环境空气的洁净度。
在一实施例中,如图1-图6所示,高压一路1还包括第一压力传感器13,第一压力传感器13设置在第一气源接口11和吸气支路4的第一端之间;高压二路2还包括第二压力传感器23,第二压力传感器23设置在第二气源接口21和吸气支路4的第一端之间;低压一路3还包括第三压力传感器34,第三压力传感器34设置在第三气源接口31和吸气支路4的第一端之间。
其中,第一压力传感器13是高压一路1上设置的压力传感器,该第一压力传感器13设置在第一气源接口11和吸气支路4的第一端之间,用于检测高压一路1内的高压氧气的气体压力。作为一示例,第一压力传感器13可与控制器5相连,用于将检测到高压一路1内的高压氧气对应的第一气体压力发送给控制器5,以使控制器5将第一气体压力与预先设置的安全压力范围进行比较,若第一气体压力不在安全压力范围内,则进行报警处理。
其中,第二压力传感器23是高压二路2上设置的压力传感器,该第二压力传感器23设置在第二气源接口21和吸气支路4的第一端之间,用于检测高压二路2内的高压空气或者高压含氧混合气体的气体压力。作为一示例,第二压力传感器23可与控制器5相连,用于将检测到的高压二路2内的高压空气或者高压含氧混合气体对应的第二气体压力发送给控制器5,以使控制器5将第二气体压力与预先设置的安全压力范围进行比较,若第二气体压力不在安全压力范围内,则进行报警处理。
其中,第三压力传感器34是指低压一路3上设置的压力传感器,该第三压力传感器34设置在第三气源接口31和吸气支路4的第一端之间,用于检测低压一路3内的气体压力。作为一示例,该第三压力传感器34可与控制器5相连,用于将检测到低压一路3内的环境空气对应的第三气体压力发送给控制器5,以使控制器5将该第三气体压力与预先设置的堵塞压力阈值进行比较,若第三气体压力小于堵塞压力阈值,则确定第四过滤装置33存在堵塞,此时,可进行报警处理。其中,堵塞压力阈值是预先设置的用于评估低压一路3是否发生堵塞的压力阈值。
本示例中,可将第三压力传感器34设置在第四过滤装置33与吸气支路4的第一端之间,以使第三压力传感器34可检测第四过滤装置33与吸气支路4之间的第三气体压力,以根据第三气体压力与堵塞压力阈值的比较结果,评估第四过滤装置33是否堵塞,在存在堵塞时进行报警处理。
在一实施例中,如图1-图6所示,高压一路1还包括第一调压装置14,第一调压装置14设置在第一气源接口11和吸气支路4的第一端之间;高压二路2还包括第二调压装置24,第二调压装置24设置在第二气源接口21和吸气支路4的第一端之间。
其中,第一调压装置14是高压一路1上设置的调压装置,该第一调压装置14可以为调压阀,也可以为其他可实现调压功能的装置。作为一示例,第一调压装置14设置在第一气源接口11和吸气支路4的第一端之间,使第一调压装置14可保证后续进入第一流量调节装置15的气体的稳定性,即保障气体压力一致,有助于提高第一流量调节装置15的控制精度。
其中,第二调压装置24是高压二路2上设置的调压装置,该第二调压装置24可以为调压阀,也可以为其他可实现调压功能的装置。作为一示例,第二调压装置24设置在第二气源接口21和吸气支路4的第一端之间,第二调压装置24可保证后续进入第二流量调节装置25的气体的稳定性,有助于提高第二流量调节装置25的控制精度。
在一实施例中,如图1-图6所示,第一调压装置14设置在第一气源接口11和第一流量调节装置15之间;高压二路2还包括第二流量调节装置25,第二流量调节装置25设置在第二气源接口21和吸气支路4的第一端之间,第二调压装置24设置在第二气源接口21和第二流量调节装置25之间。
作为一示例,第一调压装置14设置在第一气源接口11和第一流量调节装置15之间,无论高压氧气气源输入到高压一路1的高压氧气的气体压力在规定的工作范围内如何变动,第一调压装置14可保证后续进入第一流量调节装置15的气体的稳定性,有助于提高第一流量调节装置15的控制精度。
其中,第二流量调节装置25是高压二路2上设置的流量调节装置,该第二流量调节装置25可以为比例阀,也可以为由电机构成的电流控制阀或者其他可以实现相同功能的装置。作为一示例,第二流量调节装置25设置在第二气源接口21和吸气支路4的第一端之间,可实现对高压二路2内的高压空气或者高压含氧混合气体进行流量调整,以调整进入吸气支路4的气体流量。
作为一示例,第二调压装置24设置在第二气源接口21和第二流量调节装置25之间,无论高压二路2内的高压空气或者高压含氧混合气体的气体压力在规定的工作范围内如何变动,第二调压装置24可保证后续进入第二流量调节装置25的气体的稳定性,有助于保障第二流量调节装置25的控制精度。
在一实施例中,如图1-图6所示,吸气支路4还包括吸气阀42,吸气阀42设置在吸气支路4的第一端与吸气端口49之间。
其中,吸气阀42是指吸气支路4上的用于更加精确控制吸气支路4的流通流量,降低控制难度的器件。作为一示例,该吸气阀42可以为音圈电机控制或者电磁比例阀。
在一实施例中,如图1-图6所示,吸气支路4还包括单向阀44,单向阀44设置吸气支路4的第一端与吸气端口49之间。
其中,单向阀44是指吸气支路4上的用于限制吸气支路4内的气体流向的器件,该单向阀44设置在吸气支路4的第一端与吸气端口49之间,用于防止患者呼出的气体通过吸气端口49回流至吸气支路4造成元器件损坏的风险。作为一示例,该单向阀44设置在吸气支路4的第一端和吸气端口49之间,用于限制吸气支路4内的气体单向传输,使得吸气支路4的第一端内的混合气体可传输至吸气端口49,供患者使用,防止患者呼出的气体回流造成元器件损坏风险。
在一实施例中,如图1-图6所示,吸气支路4还包括氧浓度检测装置46,氧浓度检测装置46设置在吸气支路4的第一端与吸气端口49之间。
其中,氧浓度检测装置46是用于进行氧浓度检测的装置。作为一示例,氧浓度检测装置46设置在吸气支路4的第一端和吸气端口49之间,该氧浓度检测装置46与控制器5相连,可将检测到的吸气支路4内的氧气浓度检测值发送给控制器5,以使控制器5将氧气浓度检测值显示于屏幕上,以便根据该氧气浓度检测值与氧气浓度设置值进行比较,了解呼吸机是否正常输出工作所需的氧气浓度。
在一实施例中,如图1-图6所示,吸气支路4还包括湿化装置47,湿化装置47设置在吸气支路4的第一端与吸气端口49之间。
其中,湿化装置47是吸气支路4上的用于进行气体湿化的装置,使吸入气体湿润,减少气体进入人体的不适感。
在一实施例中,如图1-图6所示,吸气支路4还包括安全阀45,安全阀45的一端连接外部环境,另一端设置在吸气支路4的第一端与吸气端口49之间。
其中,安全阀45是吸气支路4中用于连接外部环境的器件。该安全阀45用于在发生紧急情况时,控制安全阀45打开,使得安全阀45连通外部环境,使得患者可直接从外部环境中吸取环境空气,进行正常呼吸,以防止憋气,以满足紧急情况下的患者吸气需求。
作为一示例,防反流装置35可以为单向阀351,单向阀351设置在第三气源接口31和吸气支路4的第一端之间,用于限制低压一路3内的气体单向传输,防止气体通过第三气源接口31泄漏。
作为一示例,防反流装置35可以为大通径电磁阀,该大通径电磁阀设置在第三气源接口31和吸气支路4的第一端之间,用于限制低压一路3内的气体单向传输,防止气体通过第三气源接口31泄漏。
作为另一示例,如图7所示,防反流装置35可以为通断装置352,包括先导阀3521和气控通断阀3522;气控通断阀3522设置在第三气源接口31和吸气支路4的第一端之间,先导阀3521的一端与高压一路1或者高压二路2相连,先导阀3521的另一端与气控通断阀3522相连,在高压一路1和/或高压二路2正常工作时,控制器5控制先导阀3521导通,使得高压一路1和/或高压二路2上的高压气体驱动气控通断阀3522阻断,防止气体泄漏;在需要控制低压一路工作时,控制器5控制先导阀3521关闭,使得气控通断阀3522导通。可理解地,气控通断阀3522与可以为电磁阀或者其他实现通断控制的器件或结构替代。
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一种呼吸机,包括控制器5和上述实施例中的吸气支路4;控制器5与高压一路1、高压二路2和低压一路3相连,用于控制高压一路1、高压二路2和低压一路3中的至少两个共同工作,切换进入不同组合对应的供气模式。
作为一示例,呼吸机包括控制器5和上述实施例中的呼吸气路,该呼吸气路与高压一路1、高压二路2和低压一路3相连,控制高压一路1、高压二路2和低压一路3中的至少两个共同工作,切换进入不同供气模式。例如,在至少一个高压支路1包括高压一路1和高压二路2,而至少一个低压一路3包括低压一路3时,控制器5可进行如下控制:
其一,高压一路1与高压二路2共同工作,切换进入第一供气模式,使得高压氧气气源中的高压氧气和高压空气气源中的高压空气输入到吸气支路4的第一端进行混合,并将高压氧气和高压空气所形成的混合气体通过吸气支路4传输给患者;或者,使得高压氧气气源中的高压氧气和含氧混合气源中的高压含氧混合气体(包括但不限于高压氦氧混合气体)输入到吸气支路4的第一端进行混合,并将高压氧气和高压含氧混合气体所形成的混合气体通过吸气支路4传输给患者。
其二,高压一路1与低压一路3共同工作,切换进入第二供气模式,使得高压氧气气源中的高压氧气和环境空气气源中的环境空气输入到吸气支路4的第一端进行混合,并将高压氧气和环境空气所形成的混合气体通过吸气支路4传输给患者。
其三,高压二路2与低压一路3共同工作,切换进入第三供气模式,以使高压二路2与低压一路3共同工作,将两者所输入的气体混合并汇入吸气支路4,以提供给患者。
其四,高压一路1、高压二路2和低压一路3共同工作,切换进入第四供气模式,高压一路1、高压二路2和低压一路3共同工作,将三者所输入的气体混合并汇入吸气支路4,以提供给患者。
本实施例中,控制器5可控制高压一路1、高压二路2和低压一路3中的至少两个共同工作,切换进入不同组合对应的供气模式,即可通过调整高压一路1、低压一路3和高压二路2共同工作的组合关系,使得该吸气气路切换进入不同供气模式,由于高压一路1、高压二路2和低压一路3中的空气可以来源于中央供气系统,也可以通过增压装置48从环境中抽取,使得吸气气路既可摆脱中央供气系统的依赖,实现不同供气模式的切换,而且不同供气模式通过调整高压一路1、低压一路3和高压二路2的工作状态实现,其气路设计较简单,成本较低。
以上实施例仅用以说明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而非对其限制;尽管参照前述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进行了详细的说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应当理解:其依然可以对前述各实施例所记载的技术方案进行修改,或者对其中部分技术特征进行等同替换;而这些修改或者替换,并不使相应技术方案的本质脱离本实用新型各实施例技术方案的精神和范围,均应包含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内。

Claims (17)

1.一种呼吸气路,其特征在于,所述呼吸气路包括用于供患者吸气的吸气气路和用于供患者呼气的呼气气路;
所述吸气气路包括高压一路、高压二路、低压一路和吸气支路;
所述高压一路的第一端设有第一气源接口,第二端与所述吸气支路的第一端相连,还包括设置在所述第一气源接口和所述吸气支路的第一端之间的第一流量检测装置和第一流量调节装置;
所述高压二路的第一端设有第二气源接口,第二端与所述吸气支路的第一端相连,还包括设置在所述第二气源接口和所述吸气支路的第一端之间的第二流量调节装置;
所述低压一路的第一端设有第三气源接口,第二端与所述吸气支路的第一端相连,还包括设置在所述第三气源接口和所述吸气支路的第一端之间的防反流装置;
所述吸气支路的第二端设有吸气端口;
所述高压二路、所述低压一路和所述吸气支路中的至少一个上设有流量检测装置,所述低压一路和所述吸气支路的任一个设有增压装置。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呼吸气路,其特征在于,
所述高压二路还包括设置在所述第二气源接口和所述吸气支路的第一端之间的第二流量检测装置;
所述低压一路还包括设置在所述第三气源接口和所述吸气支路的第一端之间的第三流量检测装置;
所述吸气支路还包括设置在所述吸气支路的第一端和所述吸气端口之间的增压装置。
3.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呼吸气路,其特征在于,
所述高压二路还包括设置在所述第二气源接口和所述吸气支路的第一端之间的第二流量检测装置;
所述低压一路还包括设置在所述第三气源接口和所述吸气支路的第一端之间的增压装置和第三流量检测装置。
4.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呼吸气路,其特征在于,所述高压二路的第二端通过第二流量检测装置与所述吸气支路的第一端相连;
所述低压一路的第二端通过所述第二流量检测装置与所述吸气支路的第一端相连;
所述吸气支路还包括设置在所述吸气支路的第一端和所述吸气端口之间的增压装置。
5.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呼吸气路,其特征在于,所述高压二路通过第二流量检测装置与所述吸气支路的第一端相连;
所述低压一路通过所述第二流量检测装置与所述吸气支路的第一端相连;
所述低压一路还包括设置在所述第三气源接口和所述吸气支路的第一端之间的增压装置。
6.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呼吸气路,其特征在于,
所述吸气支路还包括设置在所述吸气支路的第一端和所述吸气端口之间的增压装置和第四流量检测装置。
7.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呼吸气路,其特征在于,
所述低压一路还包括设置在所述第三气源接口和所述吸气支路的第一端之间的增压装置;
所述吸气支路还包括设置在所述吸气支路的第一端和所述吸气端口之间的第四流量检测装置。
8.如权利要求1-7任一项所述的呼吸气路,其特征在于,所述吸气支路的第一端设有混合腔,所述混合腔与所述高压一路的第二端、所述高压二路的第二端和所述低压一路的第二端相连。
9.如权利要求1-7任一项所述的呼吸气路,其特征在于,
所述高压一路还包括第一过滤装置,所述第一过滤装置设置在所述第一气源接口和所述吸气支路的第一端之间;
所述高压二路还包括第二过滤装置,所述第二过滤装置设置在所述第二气源接口和所述吸气支路的第一端之间;
所述低压一路还包括第三过滤装置和第四过滤装置,所述第三过滤装置和所述第四过滤装置,依次设置在所述第三气源接口和所述吸气支路的第一端之间。
10.如权利要求1-7任一项所述的呼吸气路,其特征在于,
所述高压一路还包括第一压力传感器,所述第一压力传感器设置在所述第一气源接口和所述吸气支路的第一端之间;
所述高压二路还包括第二压力传感器,所述第二压力传感器设置在所述第二气源接口和所述吸气支路的第一端之间;
所述低压一路还包括第三压力传感器,所述第三压力传感器设置在所述第三气源接口和所述吸气支路的第一端之间。
11.如权利要求1-7任一项所述的呼吸气路,其特征在于,所述高压一路还包括第一调压装置,所述第一调压装置设置在所述第一气源接口和所述吸气支路的第一端之间;
所述高压二路还包括第二调压装置,所述第二调压装置设置在所述第二气源接口和所述吸气支路的第一端之间。
12.如权利要求1-7任一项所述的呼吸气路,其特征在于,所述吸气支路还包括吸气阀,所述吸气阀设置在所述吸气支路的第一端与所述吸气端口之间。
13.如权利要求1-7任一项所述的呼吸气路,其特征在于,所述吸气支路还包括单向阀,所述单向阀设置所述吸气支路的第一端与所述吸气端口之间。
14.如权利要求1-7任一项所述的呼吸气路,其特征在于,所述吸气支路还包括氧浓度检测装置,所述氧浓度检测装置设置在所述吸气支路的第一端与所述吸气端口之间。
15.如权利要求1-7任一项所述的呼吸气路,其特征在于,所述吸气支路还包括湿化装置,所述湿化装置设置在所述吸气支路的第一端与所述吸气端口之间。
16.如权利要求1-7任一项所述的呼吸气路,其特征在于,所述吸气支路还包括安全阀,所述安全阀的一端连接外部环境,另一端设置在所述吸气支路的第一端与所述吸气端口之间。
17.一种呼吸机,其特征在于,包括控制器和权利要求1-16任一项所述呼吸气路;
所述控制器与所述高压一路、所述高压二路和所述低压一路相连,用于控制所述高压一路、所述高压二路和所述低压一路中的至少两个共同工作,切换进入不同组合对应的供气模式。
CN202321771571.6U 2023-07-06 2023-07-06 呼吸气路和呼吸机 Active CN220656135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321771571.6U CN220656135U (zh) 2023-07-06 2023-07-06 呼吸气路和呼吸机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321771571.6U CN220656135U (zh) 2023-07-06 2023-07-06 呼吸气路和呼吸机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20656135U true CN220656135U (zh) 2024-03-26

Family

ID=90344151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321771571.6U Active CN220656135U (zh) 2023-07-06 2023-07-06 呼吸气路和呼吸机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20656135U (zh)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EP2037991B1 (en) Ventilator adaptable for use with either a dual-limb or a single-limb circuit
CN105771049B (zh) 自动呼吸器
JP5624467B2 (ja) 呼吸ガスの供給装置、および方法
CN102500021B (zh) 一种先导式控制带智能peep呼吸机气路系统
CN102114293B (zh) 气道内双水平压力的控制系统和方法、呼吸机及麻醉机
WO2007102866A2 (en) Ventilator adaptable for use with either a dual-limb or a single-limb circuit
US11883604B2 (en) Gas mixing system for medical ventilator
US20230122775A1 (en) Ventilation methods and devices for treating respiratory diseases
CN102500020A (zh) 一种先导式控制呼吸机气路系统
WO2023005207A1 (zh) 气路系统和呼吸机
CN102114296A (zh) 呼吸机、两路气体混合控制机构、调整方法
CN107308531A (zh) 呼吸机及其多功能吸气阀
CN110464947A (zh) 一种高频呼吸机的系统及通气控制方法
CN110464950A (zh) 一种高频呼吸机系统及通气控制方法
CN220656135U (zh) 呼吸气路和呼吸机
CN114288503A (zh) 呼吸机
CN116637260A (zh) 呼吸气路和呼吸机
JPS5940867A (ja) 蘇生装置
US20080035148A1 (en) Device And Method Of Isolating Bias Flow Using Partition Position
CN217040993U (zh) 一种呼吸麻醉机
CN112657032B (zh) 气路结构及呼吸机
CN113769214A (zh) 一种呼吸机控制系统
CN113413529A (zh) 适应野外环境的便携式通用生命支持系统用机械通气模块
EP4119176A1 (en) Respiratory ventilation system and method
CN219847744U (zh) 一种呼吸机控制系统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